九年级历史 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测试 人教新课标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单元一:远古人类和文明的起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新石器时代的最大进步是()。
A. 农业的发展B. 动物驯化C. 采集经济D. 石器制作技术的进步2. 商代青铜器的用途主要是()。
A. 宗教祭祀B. 生活用具C. 乐器D. 武器3. 人类最早出现的地区是()。
A. 非洲B. 亚洲C. 欧洲D. 大洋洲4. 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A. 使用火B. 会社会生活C. 使用石器D. 会采集经济5.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伏羲主要是()。
A. 发明了文字B. 创造了人类C. 发明了农业D. 创立了礼乐制度...二、解答题(共20分)1. 描述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状态,至少两点。
2. 铜器对商代社会的影响是什么?3. 用简要的文字描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
4. 农耕社会和牧歌社会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单元二:古代文明与帝国的崛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夏商之间发生的一次重要战争是()。
A. 女娲战炎帝B. 姬姓氏族之争C. 挑夏伐商之战D. 文武之争2. 古埃及人的神话中,造物主之神是()。
A. 阿蒙B. 伊西斯C. 荷魯斯D. 穆图3. 古代波斯帝国的最大特点是()。
A. 采用金币作为交易货币B. 实行宗教多元主义C. 采用奴隶制度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4. 中,造物主神是()。
A. 佛祖B. 婆罗门C. 曼陀罗D. 洛克什密5. 旧约中,以色列人是谁的后裔?()A. B. 福铢均 C. 赫米特 D. 高克辻琦...二、解答题(共20分)1. 描述古埃及的社会制度和宗教。
2. 用简要的文字描绘波斯帝国的特点和统治方式。
3. 解释"三纲五常"在古代中国的意义。
4. 比较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以上为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的测试卷内容,供参考。
参考答案请联系老师获取测试题的参考答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考点背记与素养检测)-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新课标(部编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知识点0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地理范围:“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奴隶制国家出现: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3.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4.陷入分裂混乱:此后两河流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知识点02 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完成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
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强盛: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知识点03 《汉谟拉比法典》1.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1)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
(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3.意义或价值: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古巴比伦文明象征①楔形文字;②《汉谟拉比法典》【易混警示】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先迈入奴隶社会的文明古国之一;《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一、选择题:1. (2022年新疆建设兵团)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历史有准确的理解。
对下图所示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时空观念)A. 产生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B. 人类最早文明发祥地之一C. 此地人们发明了象形文字D. 奥林匹克运动会源于此地2.(2022年江苏宿迁)《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北辰区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查九年级历史(一)一、二单元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面表格相应位置内)序号12345678910答案序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序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1.关于人类起的传说有很多,你赞成下面哪一项A. 上帝造人说B. 女娲造人说. 人是由古代的猿类演变而的 D. 人是由猴子演变而的2.现代人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遗传原因 B.染色体的差异.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D.主要食物的差别3.人类的最终形成经历了四个进化阶段,其中最后一个阶段是指A.早期智人B.早期猿人.晚期智人D.晚期猿人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奴隶制小国是在A.约公元前4000年B.约公元前3500年.约公元前31世纪D.约公元前21世纪5.右图中的建筑是某古代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该明是A.古代埃及明 B.古代巴比伦明.古代印度明 D.古代希腊明6.古巴比伦国王何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A.公元18 世纪B.公元前16 世纪.公元前18 世纪D.公元16 世纪7.两河流域是指哪两条河①尼罗河②幼发拉底河③底格里斯河④黄河A.①②B.①④.③④ D.②③8.在印度的四个等级中,哪几个等级是受压迫的?①婆罗门②吠舍③刹帝利④首陀罗A.①③B.②④.①③D.②③④9.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其统一的时间为A.约公元前3500年B.约公元前3000 年.约公元前22 世纪D.约公元前16 世纪10.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于古代()人四年一次的奥林匹亚赛会。
A.印度人 B.埃及人.希腊人D.苏美尔人11.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 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字.最先由原始社会进人奴隶社会 D.对世界化贡献最大12.布匿战争(Puni ars)前后三次,交战双方是A.希腊和波斯B.罗马和迦太基.罗马和波斯D.希腊和迦太基13.汉谟拉比制定法典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扩大公民权利.实行种姓制度 D.促进经济发展14.第一个在罗马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的皇帝,结束罗马共和国制的人是A.屋大维 B.凯撒.伯利克里 D.梭伦15.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在精神和化领域凌驾一切的权力是A.君权B.兵权.财权D.神权16.雅典处于全盛时期的执政官是A.伯利克里B.亚历山大二世.腓力二世D.图特摩斯17.“新月沃地”居住的人群中,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的是A.古埃及人B.苏美尔人.希伯人D.腓尼基人18.下图是公民们在该国家最高的权力机构——公民大会上自由发言的情形,具有这种民主制的国家是A.雅典 B.斯巴达.罗马共和国 D.法兰克王国19.古代罗马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的领导者是A.屋大维B.安东尼.斯巴达克D.凯撒20.印度形成了“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课时训练
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一、选择题(本题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1.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简称 ( )A.PRED问题 B.PDER问题 C.RPED问题 D.DPRE问题2.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关键因素是 ( )A.人口 B.资源 C.环境 D.发展3.下列不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土地资源 B.生物资源 C.矿产资源 D.水资源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A.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B.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C.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D.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过程就是对它们的耗竭过程5.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 )A.金钱 B.粮食 C.水 D.自然环境6.“银色”浪潮是指 ( )A.老年人口数量增多 B.人口总数增多 C.白种人数量增多D.女性人口数量增多7.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是 ( )A.总量丰富 B.总量多、人均少C.资源分布不平衡 D.资源浪费损失严重8.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前十位,但人均产值和国民收入却在世界一百位之外,这说明()A.人民生活与人口多少没有直接关系B.人口少,创造的财富就少,人民生活水平就低C.人口多,创造的社会财富就多,人民的生活水平就高D.人口多,人均财富相对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会相对降低9.近几年,全球气温普遍升高,温室效应增强,这是什么问题的表现()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 C.环境问题 D.发展问题10.国家实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工程表明 ( )A.国家把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作为工作中心 B.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C.国家积极实施保护和科学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D.表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11.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许多影响,其中最重大的是( )A.海面上升从而淹没沿海城市 B.人类无法忍受高温C.人类的生活习性将改变 D.人类对能源的消耗将加剧某林场原来靠大量砍伐树木赚钱,每年的效益却很低,后来林场领导改变思路,通过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来发展,两年下来,一棵树没砍,却实现综合经济效益近千万元,据此回答12、13两小题。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1.1 希波战争1.2 罗马帝国的扩张1.3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1.4 阿拉伯的扩张第二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1 夏商西周的更迭2.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2.3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2.4 汉朝的政治制度第三章:近代科技的产生与发展3.1 近代科技产生的背景3.2 三次科技革命3.3 科学理论的突破3.4 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四章:近代社会的变革4.1 英国的工业革命4.2 美国的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4.3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4.4 日本的明治维新第五章:20世纪的世界格局5.1 第一次世界大战5.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5.3 第二次世界大战5.4 冷战与两极格局第六章: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的局部抗战6.1 九一八事变6.2 中国的局部抗战6.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6.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7.1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7.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7.3 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7.4 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第八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8.1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意义8.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8.3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8.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第九章: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9.1 两极格局的瓦解9.2 世界上主要的政治力量9.3 地区冲突与热点问题9.4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十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0.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背景10.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0.3 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10.4 全球化中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第十一章:信息技术革命与可持续发展11.1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与发展11.2 互联网的诞生与全球普及11.3 信息时代的社会变革11.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践第十二章:21世纪初的国际关系12.1 911事件与全球反恐战争12.2 伊拉克战争与中东问题12.3 全球化进程中的合作与冲突12.4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十三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社会13.1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变迁13.2 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挑战13.3 社会结构的变动与人口问题13.4 城乡差距与区域发展第十四章:全球生态环境问题14.1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14.2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14.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4.4 国际环境保护合作与挑战第十五章:走向未来的世界15.1 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与机遇15.2 科技创新与未来社会15.3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15.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重点:希波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亚历山大大帝东征、阿拉伯的扩张。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1.C2.D3.C4.D5.A6.B7.C8.C9.A10.(1)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
(2)美苏战时同盟公开破裂,“冷战”全面展开。
11.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距离,运河船只通行费收入巨大,可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获利甚丰,对于恢复和发展埃及经济至关重要。
同时,收回苏伊士运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殖民主义统治,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1.C2.C3.A4.B5.C6.B7.A8.B9.(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而进行的土地改革。
(2)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10.朝鲜战争。
第二问答案略。
11.(1)人民公社化运动。
(2)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被收归公社所有,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C2.C3.B4.A5.D6.A7.B8.B9.(1)C(2)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
lO.(1)澳门。
中国。
(2)“他们”指葡萄牙殖民者。
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逐渐被葡萄牙人占领。
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1.(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美国总统访华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2.(1)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这次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
(3)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测试卷人教版
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请选出最切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每题 2 分,共 40 分)1.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A.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B.巴黎公社C.苏维埃俄国D.古巴共和国2.俄国无产阶级争夺政权后,面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曾有过“国家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进口”的论断。
以下政策表现了这一思想的是A. 公布《土地法律》,把土地分派给农民B.联共(布)十五大确定农业集体化政策C. 联共(布)十四大拟订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D.苏俄新经济政策3.凯末尔执政后不久.就倡始了一次“帽子革命”。
当时土耳其男子都戴一种红色圆筒毡帽,叫做“费兹帽”,拥有宗教意义。
凯末尔命令,公民要改戴欧式礼帽。
他这样做主假如为了()A. 取销土耳其的旧规恶习B.完全消灭宗教在社会中的影响C. 改革传统衣饰以除去封建思想的影响D.推进社会向世俗化、现代化方向迈进4.凯末尔博得”伊斯坦布尔大救星“的美称是由于()A. 在达达尼尔海峡击败协约国军队B.领导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分割C. 以前在安卡拉召开了大公民会议D.最后迫使协约国签署《洛桑合约》5. “共和国失掉了它的创造者,土耳其民族失掉了它的非凡的领袖,人类失掉了一个伟大的儿子。
”这公报是写给()A. 甘地B. 凯末尔C.穆罕默德·阿里D.孙中山6.以下对于甘地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创办了印度公民大会党B.印度民族运动的领袖C. 发动了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被给予“圣雄”的称呼7. 以下对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涵的理解最完好的是()A. 以非暴力的手段抗争英国殖民统治者B.以和平局段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压迫C. 以不合作的态度抗议抵制英国殖民者D.采纳和平易合法的手段博得印度自治8. 以下图是小刚平常收集的三个纪念章,你知道这些纪念章都与哪一重要事件有关()A. 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新文化运动9.某中学组织观光周恩来纪念馆,馆中未见陈设的有关周恩来的历史资料是()A. 参加中共一大B.领导南昌起义C.建立黄埔军校 D.参加遵义会议10.“打垮吴佩孚,联系孙传芳,不理张作霖” 这是哪一次重要军事行动的作战目标()A.武昌起义 B .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11.右表中的“运动名称”一栏应当填写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A. 发动南昌起义B. 成立井冈山革命依据地C. 发动秋收起义D.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3.某旅行社计划推出一条红色旅行路线,以便使旅客重温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探究乡村包围城市、武装争夺政权道路的光芒历程。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试卷分析答题技巧
世界史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请把所选序号填入下框,每小题1分,共24分)1.下列关于俄国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列宁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B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C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 、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俄国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在对外关系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A.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颁布《土地法令》C.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D.从彼得格勒迁都到莫斯科3.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是 ( )A 、领导者不同B 、主力军不同C 、客观条件不同D 、性质不同4.右面图片《战斗中的红军指挥官恰巴耶夫》描述的战斗场景发生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中B.俄国二月革命中C.俄国十月革命中D.三年国内战争中5.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 )A .沙皇俄国B .苏维埃俄国C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D .俄罗斯 6.如右面材料所示,列宁实事求是的分析了当时政策的失误。
并依据这一分析,领导国家改变方针,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D.农业集体化7.苏联最早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 )A.俄罗斯联邦B.乌兹别克C.乌克兰D.外高加索联邦8.苏联社会主义建成的标志是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1936年苏联宪法的制定9.被称为“斯大林模式”的体制的含义是 ( )A.大清洗运动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工业化D. 高度集权的军事体制10.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主要针对的国家是 ( )A.法国B.德国C.中国D.意大利11.《凡尔赛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给了( )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12.下列条约与中国有关的是 ( )①《四国条约》 ②《五国条约》 ③《九国公约》 ④《凡尔赛和约》A.①②B.②③C.①③D. ③④13.1920年,一个国际性机构建立起来,它就是 ( )A .共产主义者同盟B .国际工人组织C .国际联盟D .共产国际第4题图第6题图14.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国家是()A.美、英、日B.英、法、美C.美、日、中D.中、美、英15.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是()A.1919~1929年B.1922~1928年C.1924~1928年D.1924~1929年16.经济危机爆发时,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主要为了()A.维持他们的利润B.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C.减少商品的库存积压D.渡过眼前的难关17.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实施“新政”的前提是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B.实施“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C.实施“新政”使美国成功的度过了危机D.实施“新政”从根本上清除了经济危机18.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世界历史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综合训练卷附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综合训练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 D D D C B C C A 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 D B D A B D B C B二、综合题(共40分)21.(共20分)21.(1)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呈爆炸式增长;原因: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推动。
(4分)(2)瓦特;改良蒸汽机;汽车;飞机。
(8分)(3)变化: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
原因:美国重视和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
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重视并采用最新的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等。
(美国、英国各一点,6分)(4)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并永葆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和不竭之源;要与时俱进,激励、保护发明创造;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答任意二点,意思相近即可。
2分)22.(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方便了人民的生活和出行(导致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8分)(2)人类跨入电气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品;电力广泛应用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使用的能源都是电力。
(2点,每点2分,4分)(3)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内燃汽油机);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柴油机);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汽车;1879年西门子创造电车;(2个,4分)(4)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弊:但也引起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负面影响;(4分)。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小敏同学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绘制了如图思维导图,其中内容正确的有().③④.②③D.①②B.①④CA年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19132.如表为1880。
%)()对如表分析不正确的是(美法英国家德年份14.78.57.8188022.923.6190018.56.813.232.013.66.1191314.8.美国已成为世界霸主A地位世界工厂”B.英国逐渐丧失“.美德在制造业上已超过英法C.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这种变化D),使他创制汽车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是(?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3.卡尔.电动机的发明.蒸汽机的改良BA.内燃机的创设C.电器的发明D)4.导致图中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1900 1870 时间年内容世界石油产80万吨2000万吨量.内燃机的广泛应用.蒸汽机的广泛应用BA.电动机的广泛应用DC.发电机的广泛应用5.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一种使用液体燃料的动力机器。
它是()A.蒸汽机B.发电机C.电动机D.内燃机6.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②③.①④D.①②B.③④CA)发明大王”的人是(7.被誉为“.爱迪生D.瓦特C.爱因斯坦A.史蒂芬孙B)(20.19世纪末世纪初,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8.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A.德、奥为加强同俄、法对抗,缔结军事同盟B.英、德的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C.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D)20世纪初,下列国家依其经济实力排列顺序是(199.世纪末到④德国③英国①法国②美国.①④②③.②④③①DA.④①②③B.③①④②C为人类利用电能提供了科学依据的科学家是.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0)(.爱迪生DCBA.爱因斯坦.牛顿.法拉第)11.如图所示的是某一些时期女话务员工作的场景,这现象不早于(年代7019世纪B19世纪60年代.A.世纪初世纪C.1990年代.20D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摩登时代》.卓别林大师的12)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
九年级政治 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知识梳理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环境问题专题及可持续发展专题知识梳理一、课本知识梳理思品部分(一)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为什么说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P53,第2段)这主要表现在:(P53,第1段,略)2、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②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③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等。
3、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
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伐、破坏植被。
(2)我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4、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因此,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我们在其他领域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
5、为什么我国要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①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②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实践证明,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
③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④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6、保护环境,我们中学生应该作出怎样的努力?(1)学习环保法律法规,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二单元第三课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05年1月6日零时2分,我国内地第13亿个公民平安诞生。
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使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各推迟了4年。
这说明()①我国的人口已不再增长②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③我国的人口素质过低④我国的人口数量过多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2.右图警示我们要()A.提高人口素质B.延缓人口老龄化C.控制人口数量D.改善人民生活3.人口众多并不一定意味着落后,人口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除了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A.老龄化问题目益突出 B.农村人口众多C.人口分布不平衡 D.人口素质偏低4.温家宝总理说:“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的两大国情。
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水平。
”总理的话说明()A.人口众多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人口越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C.我国初级阶段不发达的最根本原因是人口太多D.人口越少,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就越大年份200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百分比9.8% 11.75% 15.5% 21.9% 25.1% 27.4% 5.表格直接表明我国()A.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的问题B.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C.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D.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6.在我国,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①70后代末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降低了人口的出生率②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③建国后一段时间里,我国人口增长过快④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7.在我国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老龄化会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压力。
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笔记
九年级社会思品笔记整理社会部分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一、“两极”与“冷战”1、“两极”:美、苏。
2、“冷战”:①1945-1991(苏联解体),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②表现:⑴东西柏林墙:东德:民主德国(华约);西德:联邦德国(北约)。
⑵美苏军备竞赛(核威慑)。
⑶古巴导弹危机:美总统肯尼迪下令载有核弹头的美军轰炸机进入古巴上空,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下令停建导弹发射场。
⑷侵越战争:美国历史上历时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战争。
3、《雅尔塔协定》:确立五大常任理事国:苏、美、英、中、法。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5、1949年,以美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6、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
根据《华沙条约》,建立了抗衡北约的军事集团,简称华约。
7、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8、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期间发表的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
“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9、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阐述了“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
10、冷战后,世界向政治多极化发展。
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1、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2、亚洲四小龙崛起: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
3、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印尼。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意义: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奠定了基础,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测试 人教新课标
人教《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右边“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告诉我们( ) A.世界人口总量在持续快速地增长 B.不同的国家面临不同的人口问题 C.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严重 D.人口增长过快会引发一系列危机2.以下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现状与预测表,表格直接表明我国( )A.人口众多,增长过快 B.人口素质偏低 C.人口分布不均匀 D.老龄化加速3.据调查统计,我国下岗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员占40%左右,无技术等级人员占50%左右。
这表明 ( )A.无技术无文化人员只能下岗,靠救济 B.我国人口多,必须实行计划生育C.人口素质低增加了下岗再就业的难度 D.我国正在经受“银色”浪潮冲击4.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说: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如果不节约用水,任意破坏,那么最后看到的将是自己的眼泪。
这句话表明 ( )A.淡水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要加倍珍惜和利用 B.我国淡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C.过度开发资源将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严重挑战D.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不充足5.右图的“国家节水标志”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②节约用水需要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③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做到协调发展④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在西部大开发中,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要有计划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重点抓好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三亿亩草地退化工程。
我国政府这样做是为了 ( )①保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②保护和科学地利用资源③发挥山地水域的经济效益,广开食物来源 ④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7.下列示意图告诉我们( )①人类不合理地利用改造自然,会引起生态平衡失调 ②要切实重视环境保护工作③经济建设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要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国民经济以8%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至少有3%-7%的国内生产总值以牺牲环境和资源取得的。
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全国通用
期末测试卷(提高卷)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得分______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您认为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3、美苏冷战结束的事件是……………………………………………………………()A、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B、1922年苏联成立C、1949年北约成立D、1991年底苏联解体5、5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是…………………………………………()A、世界科技迅速发展B、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C、第三世界兴起D、美苏经济实力的衰退7、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B、社会主义思想制度已基本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已基本建立D、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已基本建立17、1971年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这表明……………()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②、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③、中国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④、中国摆脱了苏联的控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20、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判断正确的是……………………………………()A、恐怖袭击频繁发生,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和平与发展已不再是主题B、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已经被美国称霸的单极世界所取代C、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世界并不太平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军事实力的竞争4、下列关于环境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厂B、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靠人的认识能力不断增强C、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途径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D、环境污染是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消失7、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最有效办法有……………………………………()①、节约用水②、大量开采地下水③、修建水库④、跨流域调水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1、一江春水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此话说明……………………………()A、矿产资源流失严重B、资源的科学利用不够,浪费损失严重C、大气污染严重D、生态平衡失调14、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的是…………………………………………()A、美国对绿色和平组织的呼吁置之不理B、中国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C、中美合作建立全球气候监测系统D、沙特阿拉伯限制石油生产,发展沙漠旅游业17、根据“一个地球,一个家庭”的口号,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途径是…()A B、颁布保护C D1、依法治国的前提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5、下列属于滥用“言论自由”的是…………………………………………………()①、对老师讲课内容发表不同意见②、对学校食堂的饭菜发表不同言论③、讲有损别人名誉的言论④、数次拨打“110”骚扰电话,扰乱了警察的正常工作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上学途中,小明同学在做公交车时,邻座有几个人正在议论刚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反国家分裂法》,并发表各自的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右边“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告诉我们( )A.世界人口总量在持续快速地增长 B.不同的国家面临不同的人口问题C.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严重 D.人口增长过快会引发一系列危机2.以下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现状与预测表,表格直接表明我国( )时间2000年2010年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百分比9.8%11.75%15.5%21.9%25.1%27.4%A.人口众多,增长过快 B.人口素质偏低 C.人口分布不均匀 D.老龄化加速3.据调查统计,我国下岗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员占40%左右,无技术等级人员占50%左右。
这表明( )A.无技术无文化人员只能下岗,靠救济 B.我国人口多,必须实行计划生育C.人口素质低增加了下岗再就业的难度 D.我国正在经受“银色”浪潮冲击4.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说: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如果不节约用水,任意破坏,那么最后看到的将是自己的眼泪。
这句话表明 ( )A.淡水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要加倍珍惜和利用 B.我国淡水资源分布不平衡C.过度开发资源将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D.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不充足5.右图的“国家节水标志”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②节约用水需要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③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做到协调发展④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在西部大开发中,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要有计划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重点抓好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三亿亩草地退化工程。
我国政府这样做是为了 ( )①保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②保护和科学地利用资源③发挥山地水域的经济效益,广开食物来源④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7.下列示意图告诉我们()过度放牧地表裸露沙尘暴重大损失①人类不合理地利用改造自然,会引起生态平衡失调②要切实重视环境保护工作③经济建设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④要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国民经济以8%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至少有3%-7%的国内生产总值以牺牲环境和资源取得的。
这表明 ( )①经济增长一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②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人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轨道③单纯的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不符合科学发展观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势在必行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9.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目前我国在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中,引入一个“绿色GDP”概念。
这—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使人们不再关心经济发展速度 B.提醒人们保护环境比经济建设更重要C.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 D.全面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10.下列做法中,体现环保精神的是 ( )A.随手关紧水龙头 B.回收废旧电池 C.用塑料袋去购物 D.将森林“搬”进城市右图为我国海洋“赤潮”形成及影响示意图,分析下列图示,回答11—12小题:11.右图说明( )A.人类发展经济必然以环境污染为代价 B.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对立,互不相容的C.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D.因海水缺乏自净能力,赤潮很难解决12.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 ( )①坚持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环境等基本国策③建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④要把保护环境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13.漫画《新愚公移山》表明,目前我国 ( )①应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②应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③应保护和科学地利用资源④人多力量大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14.“一次性筷子的来龙去脉”提示我们①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②人为浪费是造成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③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潜力巨大④节约资源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15.目前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因素有不少,人口、就业形势严峻,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加剧等瓶颈制约都是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由此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 ( )①实行汁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②保护和科学地利用资源③坚持保护环境④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6、下列反映荒漠化这一环境问题的事件是()A、日本的水俣病事件B、美国的“黑风暴”事件C、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D、美国拉夫运河事件17、当前我国主要的生态破坏问题是()A、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B、土地荒漠化和气候变暖C、“三废”问题D、赤潮问题18、在人类发展史上,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导致土地资源开始遭到破坏的时期是()A、史前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后工业文明时期19、“银色”浪潮是指()A、老年人口数量增多B、人口总数增多C、男女比例失调D、女性人口数量增多20、在我国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要成功应对“银色浪潮”要求我们()①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尽力降低人口出生率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③必须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读右图回答21--22题:21、反映了当今地球正面临的问题是()A、气候变暖B、酸雨蔓延C、资源短缺D、工业发展过快22、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①工业污染严重②经济发展过快③臭氧层破坏④二氧化碳排放过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3、在宁夏、甘肃、陕西等地的一些地区流传着一首歌谣“半夜起来去翻山,翻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山。
”这首歌谣表明()①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②缺水影响了西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③发展经济不能没有水资源④只要缺水问题解决了经济就能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4、目前不少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市面上还出现了太阳能手机蓄电池,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太阳能房子。
这说明()A、自然资源数量有限B、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尽的C、人们只能利用可再生资源D、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25、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A、控制人口数量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提高人口素质D、实行计划生育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26.(9分)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因人口持续高速增长,不仅导致土地负担过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灾害增多……这一切给印度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隐患,为此,印度政府正在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人口增长;相反,日本因面临“高龄少子化”现象而深感忧虑,为此,日本政府正在采取措施鼓励生育。
(1)印度和日本为什么在人口问题上采取不同的措施?(6分)(2)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你认为合理的人口标准应该是怎样的?(3分)27.(10分) 材料一:我国水资源的有关数据人均占有量有效利用率污染程度分布状况世界人均的1/4 发达国家的1/2 全国2/3河流污染南多北少材料二:南水北调坎尔井喷灌(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说说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4分)(2)材料二对我们解决水危机有哪些有益的启示?(6分)28.(8分) 对13亿人口的理性认识:13亿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数字,因为它迟来了四年;13亿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数字,因为它是一个庞大的“分母”,再大的“蛋糕”也要被切成很小的份额;13亿是一个沉甸甸的数字,因为它告诉我们一个意味深长的方程式,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就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就会变成一个很小的数目。
(1)简要说明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经济及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4分)(2)面对13亿的人口,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4分)29.材料分析题(10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水土流失的:面积350多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37.5%。
荒漠化:面积26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27.3%,每年仍以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在发展。
环境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以上。
30%国土受酸雨危害;全国3/4的城市噪声超标;每年固体废气物污染总量5.6亿吨;1990年废水排量354亿吨,70%未受理。
(1)概括指出上述反映了我国环境问题哪两个方面的表现?(2分)(2)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2分)(3)请概述环境问题的危害?(3分)(4)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你认为我们的出路在哪里?(3分)30.赏析漫画,回答问题:(13分)(1)请你猜测一下漫画一中两名游泳者当时的心情会怎么样?为什么?(3分)(2)请给漫画二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
(2分)(3)针对两幅漫画所揭示的问题,你现在能够做些什么?(4分)(4)任选一幅漫画,请你以漫画中人物的角度对人们说几句话。
(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A 2.D 3.C 4.C 5.D 6.C 7.A 8.B 9.C 10.B 11.C 12.B 13.B 14.D 15.D16.B 17、A 18、C 19、A 20、B 21、A 22、C 23、A 24、D 25、C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26.(9分) (1)因为印度人口众多且持续增长,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压力,影响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3分)而日本因为人口增长缓慢,加速了老龄化现象,同时出现劳动力不足,影响到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日本要鼓励生育。
(3分)(2)合理的人口标准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1分)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2分) 27.(10分) (1)人口众多,导致人均占有量减少;(1分)有效利用率低,浪费损失严重;(1分)环境污染;(1分)分布不平衡。
(1分)(2)提倡节约,减少水资源的浪费;(2分)依靠科技,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2分)实施跨流域调水。
(2分) 28.(8分) (1)人口众多,使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生态环境承受压力增大,影响可持续发展,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等。
(4分,每个角度1分) (2)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2分)统筹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分)29.(1)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2分)(2)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2分)(3)环境问题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3分)(4)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3分)30.(13分)(1)两名游泳者的心情一定非常沮丧。
因为河水被严重污染,害得他们不能下河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