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研究论文
【校本教研论文】做有效的校本研究论文
【校本教研论文】做有效的校本研究论文xxxx年,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出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细节管理”研究与实践的热潮。
书中提出的“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对我们开展校本教研也很有启发。
细细考察当前的校本教研,我们不难看出诸多粗放型管理的特点:(1)教研目标模糊。
校本教研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不是在认真分析本校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教研目标,而是跟着上级教研部门走,导致前后教研目标缺乏衔接,难以形成教研特色。
(2)教研过程粗放。
研讨时泛泛而谈,缺少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即使偶尔有交锋也往往因为活动时间有限而草草收场。
研究不能做到循序渐进,好像什么都在研,实际上什么都没能研细、研深、研透,停留在就课说课,研一课算一课,不能“举一隅而以三隅返”。
(3)教研内容随意。
研究的问题不是来源于教学实践,没有现实针对性,而是“跟风走”,人云亦云。
这样的校本教研很难取得实际效果。
校本教研要突出高耗低效的重围,必须从精细化管理着手。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将管理责任具体化,做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引入校本教研,就是要从完善校本教研机制入手,细化教研专题,关注教研细节,把每项教研工作落到细处。
细化专题每个学校的校本教研都应该是个性化的,要有利于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落实到教研中,有利于解决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促进本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研究专题的确定、内容的选择,都要综合考虑上述几方面的因素,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的问题是本校的真问题,保证教研活动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细化专题,具体而言就是要“小题大做”,按照问题的内在逻辑体系,把专题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可以操作的若干小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步骤和途径。
细化专题常用的方法是“横向拓展”和“纵向开掘”。
“横向拓展”就是拓展问题的广度,由此及彼,横向拓展研究思路,确定与之相关联的若干具体问题;“纵向开掘”就是开掘问题的深度,由浅入深,将问题展开成有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博客论文
摘要:校本教研制度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本文从校本教研制度的内涵、重要性、构建原则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引言校本教研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构建高效校本教研制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校本教研制度的内涵与重要性1. 内涵校本教研制度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
2. 重要性(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本教研制度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反思的平台,有助于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校本教研制度有助于学校形成独特的教育文化,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三、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原则1. 目标导向原则: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明确校本教研的方向和重点。
2. 整体规划原则:统筹规划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形成完整的校本教研体系。
3. 教师主体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4. 实用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制度。
四、实施校本教研制度的策略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校本教研工作顺利开展。
2. 制定校本教研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计划,明确教研目标、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
3.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强化教研成果转化: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加强教研评价与反馈:建立健全教研评价体系,对教研活动进行定期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初中体育校本教研小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初中体育校本教研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某初中体育校本教研实践为例,分析其特点、成效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初中体育校本教研提供参考。
一、引言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主体,以教师为主要参与者,以教育教学改革为背景,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
初中体育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某初中体育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为我国初中体育校本教研提供借鉴。
二、某初中体育校本教研的特点1. 课题研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该校体育校本教研注重课题研究与实际教学的结合,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针对学生运动技能掌握不足的问题,该校开展了“初中体育课堂运动技能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通过实践研究,形成了适合本校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学策略。
2. 教师主体,注重个体差异该校体育校本教研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注重教师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例如,针对新教师,该校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活动,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3.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该校体育校本教研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例如,根据学生兴趣,该校开设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校本课程,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4. 教学评价多元化该校体育校本教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还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
三、某初中体育校本教研的成效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校本教研,该校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均有所提升。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反思的平台,有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我国校本教研活动探究(3篇)
第1篇一、引言校本教研活动是指在学校内部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校本教研活动,将其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我国校本教研活动进行探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对策。
二、我国校本教研活动现状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校本教研活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多样我国校本教研活动形式丰富,包括教学观摩、专题研讨、案例分析、课题研究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3. 校本教研活动成果丰硕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我国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许多学校成功实施了校本课程开发、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改革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我国校本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1. 校本教研活动组织不够规范部分学校对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不够规范,缺乏明确的目标、计划、措施和评价机制。
这使得校本教研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 教师参与度不高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活动缺乏认识,认为其与自身教学关系不大,导致参与度不高。
这影响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成果的取得。
3. 校本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部分校本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未能针对教师实际需求和学校发展需求开展。
这使得校本教研活动难以发挥实效。
四、我国校本教研活动对策1. 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政府应加大对校本教研活动的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确保校本教研活动有序开展。
同时,学校应建立健全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机制,确保活动目标的实现。
2. 提高教师参与度学校应加强教师对校本教研活动的认识,提高教师参与度。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组织经验交流、表彰优秀等方式,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3. 优化校本教研活动内容学校应根据教师实际需求和学校发展需求,优化校本教研活动内容。
初中学校校本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校本教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学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反思和实践,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校本教研的背景、意义、实施策略和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校本教研的背景1. 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校本教研。
如《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教育教学现状当前,我国初中教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因此,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3. 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其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反思的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校本教研的意义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本教研有助于教师深入分析教材、学生和教学环境,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 丰富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们可以总结、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4. 推动教育改革校本教研有助于教师关注教育改革动态,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四、校本教研的实施策略1. 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学校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明确教研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确保校本教研工作有序开展。
2. 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学校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
3. 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学校应根据教师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专题讲座、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反思等。
初中语文校本教研论文
初中语文校本教研论文教学背景和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校本教研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校本教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它为教师和学生带来的益处和挑战。
一、校本教研的概念和特点校本教研即以学校为单位,教师自主组织开展针对教学问题的研讨活动。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教师主体性强、以问题为导向、团队合作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初中语文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式1. 教研小组: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将教师组成教研小组,开展深入探讨和交流。
2. 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观摩他人的课堂,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3. 教研成果展示: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对教研成果进行展示,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三、初中语文校本教研的益处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参与校本教研,教师可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促进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教研活动,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共同进步。
3.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校本教研可以使教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初中语文校本教研的挑战1. 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校本教研,这对于已经繁忙的教学工作来说是一项挑战。
2. 教研氛围的建设:学校需要创造积极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自主参与教研活动,推动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教师的态度和观念转变:校本教研要求教师放下自己的教学成果和固有的观念,敢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这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结语校本教研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校本教研,教师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是,要克服校本教研带来的挑战,学校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教研环境和氛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音乐校本教研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音乐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音乐校本教研作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
本文从音乐校本教研的内涵、意义、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音乐校本教研作为一种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对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音乐校本教研的内涵与意义1.内涵音乐校本教研是指在学校内部,以教师为主体,针对音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形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研究活动。
2.意义(1)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
音乐校本教研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有助于优化音乐教学方法。
通过音乐校本教研,教师可以探索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校本教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有助于提升学校音乐教学质量。
音乐校本教研通过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学校树立良好的教育教学形象。
三、音乐校本教研的实施策略1.建立健全音乐校本教研制度(1)成立音乐教研组,明确教研组长职责,确保教研活动有序开展。
(2)制定音乐校本教研计划,明确教研主题、时间、地点、人员等。
(3)建立健全音乐教研档案,对教研活动进行记录和总结。
2.开展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1)集体备课。
教师共同研究教材、教法,提高备课质量。
(2)听课评课。
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小学校本教研论文
小学校本教研论文摘要:由区教研室的牵头,学校曾携手部分乡镇小学组成“手拉手”学校。
本着“发展第一、互相学习、共同研究、成果共享”的原则,开展大教研活动,让多所学校的教师共同成长,让多所学校共同提高。
通俗地说,校本教研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教育教学问题,为了改进这个问题,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依托本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解决问题,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的价值。
因此,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师个人教育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给校本教研提供一片沃土吧,它将使教育绽放生命的活力!一、健全组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加强管理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加强校本教研的管理,成立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教师;校长室-教导处-年级组-教师的网状管理。
各处室有合作有分工,校长对全校的校本教研负总责,教导处负责指导并管理教研组、年级组进行课题研究、教学常规活动,分管的教研组、年级组则负责全程参与并协助管理。
上下一心,齐抓共管。
不断完善制度是校本教研有序开展的有力保障。
学校应对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个人及各处室明确职责,制定符合校情的《校本教研活动考评细则》,其内容应包括教师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堂常规制度,作业布置和批改制度,学生辅导制度,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校本教研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二、开展校本培训,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研究个人和集体队伍1.师德师风培训有人说“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德之重要。
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激励教师爱岗敬业,重视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
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增强法规意识。
学习师德规范,学习师德高尚的教师的典型事迹等,以先进促奋进。
2.教师基本功培训引领教师开展“三字一话”基本功训练,夯实基础。
各学科的老师要加强本学科基本功训练。
校本教研论文
校本教研论文浅谈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就是根据本校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在相互碰撞中使教育智慧不断滋生,教学灵感不断闪现。
“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
”校本教研对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专业成长。
然而纵观近年来的校本教研,教师并沒有从中取得多少收益,获得多大“快感”,参与的热情普遍不高。
究其原因,我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一、领导重视不够,教研制度不健全,研讨流于形式一直以来,学校教研组形同虚设,成为制约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高的“软肋”,其作用无非是上传下达,外出培训,回来传达一下会议精神,期末写份总结,年终做好“台帐”,外加每月一次活动进度统计。
平时活动几乎沒有正常开展,即使学校规定的研讨活动,也是“临时上轿”,走走过场而已,做做样子罢了。
有时不过是教师坐在一起,毫无目的、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把活动搞成了“茶话会”和“闲谈会”,只待时间一到,便仓促收场。
这样,教研活动并沒有给教师带来多大好处,教研组根本沒有发挥应有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教育评价机制滞后,教师无所适从尽管课程改革在各地搞得如火如荼,但由于评价机制相对滞后,考试方式仍然沒有较大的改变,应试教育欲演欲烈。
所以,认真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一时还不如加班加点、实施死揪活剥的“棍棒”教育——那样反而能“立竿见影”。
在“分数是硬道理”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成绩好就名利双收,成绩不好就身败名裂。
这样就使一些教师觉得教研活动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实惠”,从而感到无所适从。
我个人认为,虽然我们不能左右教育的全局,但我们可以从本校出发,从“小气候”入手,改变评价不合理这一“痼疾”,消除应试教育得以滋生的“土壤”,避免一切向“分数”看齐的“顽症”。
在评价教学效果时,不能单一地只看分数,而应该从多方面综合评比,做到“五个结合”:⑴教师评价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失,要看到教师是否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转轨,真心实意地搞课程改革,彻底摒弃原来的“填鸭式”和“满堂灌”。
校本活动教研(3篇)
第1篇摘要:校本活动教研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校本活动教研的内涵、意义、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学校开展校本活动教研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型教研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校本活动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校本活动教研的内涵、意义、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校本活动教研的内涵校本活动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为目标的教研活动。
其主要内容包括:1. 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校本活动教研,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教学技能的提升和教学观念的转变。
2. 课程建设: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核心,挖掘学校特色资源,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3. 教学改革: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 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水平。
三、校本活动教研的意义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校本活动教研有助于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校本活动教研有助于挖掘学校特色资源,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3. 优化教育环境:校本活动教研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4. 增强教师归属感:校本活动教研有助于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校本活动教研的实施策略1. 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学校应制定校本教研的相关制度,明确教研目标、内容、形式和考核办法,确保教研活动有序开展。
2. 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为校本活动教研提供人才保障。
3. 创设教研平台:搭建多样化的教研平台,如教学观摩、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成长的平台。
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探究(3篇)
第1篇摘要:初中思政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以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校本教研在初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引言初中思政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的应用,以期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的应用1. 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1)教师自研: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需求,开展独立的研究活动。
(2)教师互研: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3)课题研究:围绕某一教学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4)专家引领: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指导,提升教师教研水平。
2. 校本教研的内容(1)教材研究: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涵,为教学提供依据。
(2)教学方法研究:探讨适合初中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估教学质量。
(4)课程资源开发: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三、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1. 教师教研意识不强: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2. 教研内容单一:教研活动多围绕教学方法、教材分析等方面展开,缺乏对思政课内涵的深入挖掘。
3. 教研成果转化率低:部分教师将教研成果束之高阁,未能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
4. 校本教研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部分学校对校本教研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四、改进策略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研意识: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教研培训、讲座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研素养。
2. 丰富教研内容,拓展教研领域:关注思政课内涵,开展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3. 建立健全教研成果转化机制:鼓励教师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3篇)
第1篇摘要:校本教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校本教研的意义、现状、策略和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供参考。
一、引言校本教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它强调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师自主、合作、探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二、校本教研的意义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校本教研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提高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反思、提升的平台,有助于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养,实现专业发展。
3. 深化课程改革校本教研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发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为课程改革提供实践依据,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通过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学校能够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校本教研的现状1. 教师参与度不高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不足,认为教研活动是负担,导致参与度不高。
2. 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目前,校本教研活动多以讲座、观摩、研讨等形式为主,缺乏创新,难以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
3. 教研成果转化率低部分学校对教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不够重视,导致教研成果难以发挥实际作用。
4. 教研评价机制不完善部分学校对教研活动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客观性,难以有效激发教师的教研积极性。
四、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策略1. 提高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等形式,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
2. 创新教研活动形式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如:教学观摩、案例分析、同课异构、教学反思等,提高教研活动的吸引力。
3. 加强教研成果转化建立教研成果转化机制,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论文
校本教研论文校本教研论文-以校本研修不断促进学校发展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促进专业教师的不断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不断提升教育资源的优质花,就是在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
校本研修与教师的生存和发展、与学校的前景和未来密切相关,校本研修既是学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发展的潜在动力。
因此,我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创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课程教材和学生的现实需求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积极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一、校本研修指导思想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教育司《关于开展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的通知》精神及涪城区教育局、进修校制定的有关文件精神,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建立研修制度,构建研修平台,营建研修文化,促进学校内涵的进一步发展。
2、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精神,以实现学校办学总体规划,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根本方向,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作为宗旨。
3、坚持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学校办学和学生实际情况,以“聚焦课堂”为中心,关注教育实践,从实际需要选择研修内容和方式,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切实解决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努力实现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一体化。
4、营造学校研修文化,浓化学校研修氛围,促成“勤学、乐学、善学”的学习氛围,推进专业教师发展。
5、坚持以教师个体学习和岗位培训为主,个体学习和团体培训并行,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相结合的原则。
二、校本研修目标学校在“以人为本,科研兴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新理念指导下,坚持以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生成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校本研修将教师的培养与学校的整体改革结合在一起,将教师的学习、教学、研究、实践融合在一起,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关注教师的生存环境,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与学习氛围,打造一支乐观、积极、勤奋、稳定的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学校发展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体育校本教研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校本教研成为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体育校本教研的背景、内涵、原则、方法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体育校本教研的实践提供参考。
一、背景1. 我国体育教育现状:近年来,我国体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
2. 教育改革的需求: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要求学校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体育校本教研的兴起:体育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研究模式,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内涵1. 体育校本教研是指在学校内部,以学校为主体,以教师为主体,以解决学校体育教育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开展的教育研究活动。
2. 体育校本教研强调实践性、针对性、创新性和合作性。
三、原则1. 实用性原则:体育校本教研应紧密结合学校体育教育的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2. 创新性原则:体育校本教研应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合作性原则:体育校本教研应加强校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4. 发展性原则:体育校本教研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素质。
四、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体育校本教研的现状、经验和方法。
2. 观察法: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发现问题,为教研提供依据。
3.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验证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访谈法:通过访谈教师、学生、家长等,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为教研提供参考。
5.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了解教师、学生对体育校本教研的看法和建议。
五、实施策略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体育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负责教研工作的规划和实施。
2. 建立健全制度:制定体育校本教研的相关制度,确保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初中数学校本教研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初中数学校本教研的背景、意义、策略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初中数学校本教研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研究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
因此,加强初中数学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二、初中数学校本教研的背景与意义1. 背景(1)教育改革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研究模式,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校本教研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3)学校发展的需求。
校本教研有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 意义(1)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校本教研,教师可以了解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教研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3)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校本教研有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三、初中数学校本教研的策略1. 构建校本教研团队(1)选拔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教师组成教研团队。
(2)明确团队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3)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
2. 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1)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开展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拓宽教师视野。
3. 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1)收集、整理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校本教研研究论文
校本教研研究论文一、备教学内容落实多,备学科长远发展少调查发现,一些学校、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大方向不明确,他们只是指望通过集体备课解决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每一次集体备课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的活动形式:下周的课(或下面的几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怎样的例题或习题,怎样进行作业与考试……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在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细节进行。
这本无可厚非,甚至是非常必要的,但从下面的理由看,集体备课仅有这些也许就显得不够了。
在新课程背景下,形成自己的教学文化应当是一所学校努力发展的方向;积极探索、逐步构建并形成自己的学科教学特色,应当成为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目标。
学校原有的教学文化底蕴、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的改革发展方向又是什么;学校的每个学科要努力形成怎样的教学特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如何确定;为了实现长远的发展规划而需要分解的阶段目标又是什么,如何实施……这些都应是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所要明了的。
与此同时,相对于集体备课的长远规划,学科组平时的集体备课过程则应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将集体备课的长远目标、内容细化分解,紧紧围绕当前教学内容,切合当前教学实际,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学校要将学科教学的长远发展规划与当前工作重点、教师专业成长与实际教学需求结合起来,使集体备课活动每一阶段有研究探讨的重点,既扎实有效、务实具体,又抬头看路,始终瞄准努力的大方向。
二、分工备课多,合作交流少集体备课应当是平等、民主、互助、开放的交流活动过程。
集体备课,人人都是主角,但分T又应有所不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组织活动的全过程,学科带头人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示范作用,研讨时中心发言人(也称主备人)作中心发言,提供相关材料,设计并提出富有探究意义的研讨问题。
所有的教师积极参与,各抒己见。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达成共识,形成实施教学的基本思路、提升自己的水平。
初中教师校本教研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某初中教师校本教研实践为例,探讨校本教研的实施策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初中教师校本教研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师;校本教研;实践;思考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以学校为单位,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本文以某初中教师校本教研实践为例,分析其实施策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期对我国初中教师校本教研提供有益借鉴。
二、初中教师校本教研的实施策略1. 明确校本教研目标校本教研目标应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既要关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又要关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是保证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基础。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校本教研计划;设立校本教研经费;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明确教研组长职责;制定教师校本教研考核办法等。
3. 创设校本教研氛围创设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具体措施包括: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举办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设立优秀教师评选等。
4. 优化校本教研内容校本教研内容应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关注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具体措施包括: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案例分析;开展教学观摩、评课活动等。
5. 强化校本教研过程管理加强校本教研过程管理,确保教研活动取得实效。
具体措施包括:定期召开教研会议;开展教学反思活动;组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等。
三、初中教师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1. 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教研活动只是形式主义,对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帮助不大,导致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
初级中学学校校本教研(3篇)
第1篇摘要:校本教研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从校本教研的内涵、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初中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提供参考。
一、校本教研的内涵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二、校本教研的意义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本教研旨在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成长的平台,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实现自我价值。
3. 优化学校管理校本教研有助于学校领导深入了解教师需求,改进学校管理策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4. 激发学校活力校本教研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活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
三、初中学校校本教研的实施策略1. 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学校应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明确教研目标、内容、形式、时间等,确保校本教研有序开展。
2. 构建多元化的教研组织学校可根据教师需求,构建多元化的教研组织,如学科教研组、年级教研组、课题研究小组等,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
3. 创设丰富的教研活动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教学观摩、案例分析、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应重视教师培训,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5. 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学校应营造尊重、信任、互助的教研氛围,让教师敢于发表意见,勇于尝试创新。
6. 建立教研评价机制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教研评价机制,对教研活动进行评估,以促进教研活动的持续改进。
7. 加强与外部交流学校应加强与外部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推动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教研研究论文一、备教学内容落实多,备学科长远发展少调查发现,一些学校、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大方向不明确,他们只是指望通过集体备课解决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每一次集体备课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的活动形式:下周的课(或下面的几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怎样的例题或习题,怎样进行作业与考试……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在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细节进行。
这本无可厚非,甚至是非常必要的,但从下面的理由看,集体备课仅有这些也许就显得不够了。
在新课程背景下,形成自己的教学文化应当是一所学校努力发展的方向;积极探索、逐步构建并形成自己的学科教学特色,应当成为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目标。
学校原有的教学文化底蕴、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的改革发展方向又是什么;学校的每个学科要努力形成怎样的教学特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如何确定;为了实现长远的发展规划而需要分解的阶段目标又是什么,如何实施……这些都应是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所要明了的。
与此同时,相对于集体备课的长远规划,学科组平时的集体备课过程则应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将集体备课的长远目标、内容细化分解,紧紧围绕当前教学内容,切合当前教学实际,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学校要将学科教学的长远发展规划与当前工作重点、教师专业成长与实际教学需求结合起来,使集体备课活动每一阶段有研究探讨的重点,既扎实有效、务实具体,又抬头看路,始终瞄准努力的大方向。
二、分工备课多,合作交流少集体备课应当是平等、民主、互助、开放的交流活动过程。
集体备课,人人都是主角,但分T又应有所不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组织活动的全过程,学科带头人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示范作用,研讨时中心发言人(也称主备人)作中心发言,提供相关材料,设计并提出富有探究意义的研讨问题。
所有的教师积极参与,各抒己见。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达成共识,形成实施教学的基本思路、提升自己的水平。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本人、学生、教学内容等)进行“二次”备课。
同时,要力戒以下两种走向极端的做法:第一,一人备课,大家“享受”。
将备课的任务全压在学科带头人身上:每次集体备课都由他们作“一言堂”的中心发言,他们拥有“霸语权”,其他教师则没有“话语权”;由学科带头人提供现成的“样板”教案,其他教师坐享其成,一成不变地到课堂上去“执行”;有的学校甚至完全将集体备课代替了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
这种做法看似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避免了青年教师可能要走的“弯路”,实则是一人备课,大家“受害”。
首先,受害的是普通教师,他们与学科带头人缺乏交流与反思,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失去了基础,集体备课也就失去了“集体”的意义;普通教师被动“接受”,积极主动的思考少了,个人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没了,拿来的“成果”终究不是“自己”的东西。
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其次,受害的是学生,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离开了学生的实际,再好的教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一套教学方案不可能适用所有的老师、所有的班级,这样的做法只能带来事与愿违的后果。
第二,“分工”备课,资源“共享”。
将某一时段的教学内容(或模块或章节)按一定形式“瓜分”,提前分配给教研组(或备课组)的教师备课,大家“凑”在一块,形成“完整”的备课。
这一时段(章节或内容)的备课用你的,你准备材料、作中心发言,提出教学建议;下一时段(章节或内容)用我的,我作重点讲解,给定教学设想;下次再用他的……一些人美其名曰“人人备课,资源共享”: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重点突出,难点分化,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分头“攻关”。
这种认识和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其一,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个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之间的基础条件、教学经历、业务水平、发展潜力是存在差异的。
他们虽然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但担当的角色应是不同的。
相对而言,优秀的教师应承担起指导、引领、示范、带动、把关的作用。
其二,人人担当“主备人”,将教学内容“瓜分”,集体备课变成分工备课、分别备课,会打破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的完整性。
教材中的模块和章节都有各自完整的知识、思想体系。
每位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与把握往往是不同的,教师之间各自为战显然对于从整体高度把握教材、把握教学是不利的。
从着眼长远的视角看,如此做法对于形成并主动构建学科教学的特色也是不利的。
三、备教材多,备学生少当前,集体备课还是较多地关注了教材而忽视了学生;关注教材又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点的分析和落实上。
例如,就某一教学内容(或章节)而言,教师大都比较关心: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有怎样的变化,是新增内容还是传统内容;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是高是低,“理解”还是“了解”,“掌握”还是“熟练运用”;高考对该内容的知识考查要求是怎样的,常见题目类型有哪些,教学如何达到考试的要求?选择哪些例题习题;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规定几课时授完?能讲完吗……集体备课似乎一切都是在为了教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学情”却置若罔闻,熟视无睹。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宗旨。
不去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去研究我们教学的对象,再“好”的备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试想,当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倾向、情感态度不甚了了,甚至连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某一内容的知识基础都不能做到了然于胸,怎么可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教学方案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集体备课要备学生:调查学生学习基础与已有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情感倾向,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特点,商讨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方案……只有这样,集体备课才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够做到备课是基于学生的“学”,为了学生的“学”。
四、备讲法多,备学法少目前,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教师的教案书写,关注的重点依然是课堂上的“讲”:内容如何讲得清楚,题目如何讲得精彩,重点怎样强调到位,语言怎样力求优美,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一切似乎都是在为教师课堂上的“完美表演”而准备。
例如,笔者参加了一所学校高一数学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课题为“函数的概念”。
先是学科带头人作中心发言,他首先谈了自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对函数概念的“变量说”和“对应说”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函数的概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就是具体的教学建议,特别强调要讲清“对定义域中的‘任意一个值’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
”并设计出了一组强化题目,给出了讲解的方法……在学科带头人发言之后,全体教师也都围绕这一议题谈体会,说打算(课堂上“讲”的设想),却几乎没有涉及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设计——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问题情境,总体上要把握哪些“有利”的“契机”,教师又该作怎样的角色转换与定位。
显而易见,这样的研讨与交流固然深化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特别是知识点落实)的认识,完善了教师对教法的设计,为“讲课”作了充分的准备,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口因此,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把握“有利时机”,适时角色转换,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也是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
著名数学家张景中说:“好的老师,就应当向学生展示数学思维的美妙。
”“数学教学的改革电不能只着眼于讲什么,不讲什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教师应该下功夫研究在课本之外有没有与众不同的、更好的表达方式,不但要教学生算,更要教学生想。
”备教师的“讲”固然重要,但归根到底,“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讲”是为了“少讲”,“讲”是为了“不讲”。
五、备课前预设多,备课后反思少一些教师认为,备课主要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并把形成教学思路与实施方案看作是集体备课的主要目的,意味着活动的终结。
因此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选择练习作业……成为每次集体备课的主旋律。
而对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教后“回头看”、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与评判、教学的得失总结却涉及的较少。
诚然,课前精心的教学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虽然这只是一个预设,但却是执行教学行动的“指南”,是达到理想与精彩“生成”的基础,因此集体备课前预设也是顺理成章的。
但“预设”不可能预料到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情况。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的思维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他们就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见解。
课堂教学的实践表明,思想开放、思维敏捷、好奇心强的学生的思考时常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而且不可能总是走在教师事前“预设”的轨道上。
教学过程中也就会时常发生一些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事件”。
面对此情此景,教师会有怎样的反应?他可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凭借自己的教学机智,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顺势推进学生的学习;他可能将学生的思维强行拉回到自己的思路上,这当然是毫无益处的;他可能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好端端的“设想”遭遇到了挫折!“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预设”与“生成”之间的撞击,无疑会引发教师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课前预设有何不足?教学过程有什么不当?今后应该怎样调整,有什么教训和经验值得总结汲取……这分明是来自“身临其境”的“当事人”的真切感悟。
这种感悟,既亲切自然、弥足珍贵,又稍纵即逝,及时地总结交流是十分有意义的。
那么,在随后的集体备课时,就上一次的备课及其教学实施过程回顾反思(比如采取课后说课的形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回顾教学设计形成的轨迹,联系课堂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交流各自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应对策略”,感触各自的困惑与迷茫,反思存在的不足,共享成功的经验……在当前大力推行校本教研活动的背景下,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已为我们所认识,但在实施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一些偏差和不足。
我们要认真思考、积极实践、努力探索集体备课的有效实施策略,将校本教研推向更高水平。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应当成为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责任。
摘要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一些学校在开展以校为本的集体备课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备教学内容落实多,备学科长远发展少;分工备课多,合作交流少;备教材多,备学生少;备讲法多,备学法少;备课前预设多,备课后反思少。
校本教研要着眼于学校长远的教学文化建设和学科教学特色的构建与发展,加强教师的合作交流,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集体备课;校本教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