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发展历
玻璃发展历史
![玻璃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c3d9b9f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f.png)
玻璃发展历史玻璃是一种非晶体材料,具有透明、硬度高、化学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电子等领域。
下面将从古代到现代的角度介绍玻璃的发展历史。
古代玻璃制作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人就开始制作玻璃。
他们使用的原料是硅砂、碳酸钠和碳酸钾等物质,在高温下进行熔融并冷却形成玻璃。
这种技术被称为“花式玻璃”,因为它可以制成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器皿和珠宝。
希腊人和罗马人也掌握了玻璃制作技术,并将其用于建筑和装饰。
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罗马人发明了吹制玻璃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制造出更大更复杂的器皿和窗户。
中世纪到近现代中世纪时期,威尼斯成为了欧洲最重要的玻璃生产中心。
威尼斯人发明了许多新的玻璃制作技术,包括玻璃镶嵌、琉璃彩绘和水晶制作等。
这些技术使得威尼斯成为了欧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到了17世纪,英国人发明了平板玻璃制造技术,并开始大规模生产窗户玻璃。
这种技术在18世纪得到了改进,可以生产出更大更厚的平板玻璃。
19世纪初,法国人发明了玻璃钢化技术,使得玻璃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冲击性。
现代玻璃制造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玻璃制造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现代工业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硅、碳酸钠、碳酸钙等物质。
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添加各种助剂和颜料。
现代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浮法法、拉伸法、注射成型法等。
其中浮法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生产出高质量、均匀厚度的平板玻璃。
拉伸法可以生产出更厚的玻璃板,适用于制造汽车玻璃和建筑玻璃等。
总结玻璃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花式玻璃到现代的工业生产,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为玻璃带来了新的应用领域和更高的品质要求。
未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玻璃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
玻璃发展历史
![玻璃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17683b4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e.png)
玻璃发展历史玻璃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从最初的原始玻璃到如今的工业化生产,玻璃的发展历程充满了传奇和变革。
古代的玻璃制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古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那时的玻璃是通过将沙子和碱性物质加热熔化制成的,称为原始玻璃。
这种原始玻璃并不透明,质地也不均匀,只能用来制作简单的珠宝和容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古代的叙利亚人发明了制作透明玻璃的方法,这标志着玻璃制作技术的重大突破。
透明玻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只需在熔化的玻璃中加入少量的金属氧化物,便可使玻璃呈现透明的状态。
这种透明玻璃不仅具有装饰性,还可以用来制作窗户和镜子,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中世纪,威尼斯成为了玻璃制作的中心。
威尼斯的玻璃工匠们在玻璃制作技术上做出了重大突破,他们发明了吹制玻璃的技术,使玻璃制作更加精细和复杂。
这一技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玻璃工艺的发展,并使玻璃制品更加普及和多样化。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玻璃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工业化生产使玻璃制品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玻璃制品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玻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还被用于制作各种器皿、仪器和工艺品,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玻璃的种类和功能也在不断创新和拓展。
除了普通的透明玻璃外,还出现了夹层玻璃、太阳能玻璃、防弹玻璃等多种新型玻璃材料,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现代玻璃制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玻璃制品在建筑、汽车、航天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玻璃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原始玻璃到现代的高科技玻璃,玻璃的种类和功能不断得到创新和拓展。
玻璃的发展历史充满了传奇和变革,它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玻璃制作技术和玻璃制品的功能还会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玻璃ppt课件
![玻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5e0e47240c844769eaeed5.png)
1
一、玻璃的发展概论
玻璃的历史源远流长,确切发明地尚无定论, 据最新的考古和玻璃历史研究成果判断,玻 璃的发源地应该是拥有悠久文明史的两河流 域所在地中东或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
埃及是一个很早就知道玻璃制造奥秘的国家。 早在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就出现了玻 璃珠子和玻璃镶嵌片。公元前1550年至公 元前1500年之间,在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都 出现了玻璃器皿。
9
西周时期的玻璃器往往光素无装饰,色彩晦暗,质地 疏松,制作粗糙,时时会有造型不正的状况。春秋、 战国、两汉时期的玻璃器多以仿玉,光洁度好,工艺 水平较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玻璃器,多受异域 文化的影响,器物轻薄,透明度较好。唐代时受波斯 风格的影响,出现不少新的造型,风格亮丽,品种较 多。宋元时期则小巧精致,料器生产已趋规范。明代 玻璃器虽然较少,但工艺十分成熟,风格简洁大气。 清代玻璃器与前代迥异,数量多,色彩绚烂,工艺复 杂,并出口影响西方料器的生产,达到中国古代玻璃 工艺的高峰。
2
一、玻璃的发展概论
公元前4世纪埃及又发明了玻璃铸模工艺、车花、镌 刻和镀金工艺。公元前1世纪叙利亚人创造了吹制工 艺,可以将玻璃液随心所欲地吹成各种形态的器皿。
公元1世纪,罗马成为玻璃制造业的中心。罗马帝国 的玻璃工艺有吹制、吹模、切割、雕刻、镌刻、缠 丝、镀金等。5世纪以后罗马玻璃工艺逐渐衰退,到 8世纪,除了教堂的彩色玻璃镶嵌之外,欧洲的玻璃 工艺几乎灭绝。然而,这段时期中东地区的玻璃工 艺还在继续发展。叙利亚工匠把银盐注入玻璃溶液, 炼出了有金属光泽的玻璃。大马士革、君士坦丁堡 和开罗是9至14世纪中东地区的玻璃生产中心。
4
欧洲玻璃工艺的另一个中心是波西米亚和德 国。13至15世纪的哥特时代,当地生产一 种墨绿色的玻璃器,被称为“森林玻璃”。
钢化玻璃的发展历程与应用前景
![钢化玻璃的发展历程与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4cfb915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8.png)
钢化玻璃的发展历程与应用前景钢化玻璃是现代建筑、汽车、家居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特殊玻璃,它具备出色的强度、耐冲击、耐热、耐寒、透明等优良性能。
那么,钢化玻璃是怎么来的呢?它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如何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探究。
一、钢化玻璃的发展历程1960年代,钢化玻璃开始走向市场化。
当时,由于汽车保险玻璃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大多数的钢化设备都被制造出口到了欧美等发达国家。
1970年代,钢化技术逐渐发展完善,逐渐被应用到了建筑领域中。
而到了1980年代,钢化玻璃以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优良性能而崛起。
而随着经济的长足发展,钢化玻璃逐渐被电子、通讯等行业所广泛应用。
二、钢化玻璃的特点和优良性能相对于普通玻璃而言,钢化玻璃拥有着更多的优良性能。
1、强度高:在同样厚度下,钢化玻璃的强度是普通玻璃的5倍以上,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耐冲击:当受到外力打击时,钢化玻璃不破裂,只会发生小块的破裂,能保证使用人员的安全。
3、耐热、耐寒:钢化玻璃一般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即便是在高温或低温的环境下都能正常使用。
4、透明:和普通玻璃一样,钢化玻璃透明度高,能有效地提高利用自然光源的效果。
三、钢化玻璃的应用前景1、建筑领域:钢化玻璃的强度高、耐冲击、耐热、透明等优良性能,使其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大型商业建筑、机场航站楼、医院、厂房等建筑中,钢化玻璃已经成为了主流玻璃材料。
2、汽车领域:随着汽车产业越来越发达,钢化玻璃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除了汽车保险玻璃外,还应用到了汽车车窗、后视镜等部位上。
3、家居领域:钢化玻璃除了应用于建筑和汽车行业外,还能用于家居装修。
现在,许多家庭中的阳台、隔断、电视背景墙等,都采用了钢化玻璃。
总之,钢化玻璃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具备重要市场前景。
预计未来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钢化玻璃的应用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玻璃颜色发展历程
![玻璃颜色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465e36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a.png)
玻璃颜色发展历程
玻璃颜色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的埃及。
最开始,玻璃只能呈现自然的透明状态。
然而,人们很快发现,通过在制造过程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可以使玻璃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古罗马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染色的玻璃来制作彩色装饰品和窗户。
当时,他们主要使用金属离子如铁和铜来染色。
铁使玻璃呈现出黄色或棕色,而铜则使玻璃呈现出蓝绿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玻璃染色技术得到了不断改进。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开始使用黄铁矾来制造红色玻璃,这是一种铁和硫的化合物。
此外,他们还发展了使用金属乳化剂和银锡合金来制造具有不同颜色的玻璃。
到了18世纪,发明家们开始研究使用金属氧化物来染色玻璃。
施特劳斯发现使用锰可以产生紫色玻璃,而Sartory发现使用
钴可以产生蓝色玻璃。
这些新的染色方法为玻璃工艺师们提供了更多创作的可能性。
20世纪,玻璃颜色的发展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例如,法国化
学家江森发明了使用硒化物染色的方法,可以产生金红色和紫红色的玻璃。
另一个重大突破是美国科学家杜拉布制造出了纳米晶体玻璃,可以通过控制晶体的尺寸和分布来调节玻璃的颜色。
如今,玻璃颜色的发展已经非常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红、黄、蓝、绿等基本颜色外,也出现了更多特殊的颜色,如粉红色、银色、金色等。
同时,人们还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光学玻璃,可以通过控制玻璃结构来使其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总的来说,玻璃颜色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最初的透明到染色的演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颜色表达的需求,玻璃颜色的多样化将继续推动着玻璃工艺的发展。
玻璃工业发展历程
![玻璃工业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c15467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4.png)
玻璃工业发展历程玻璃工业是一门古老而重要的工艺,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
当时的玻璃制作主要依靠熔化沙子和碱的复杂过程,制成的玻璃用于装饰和佩戴。
随着时间的推移,玻璃工艺逐渐传播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
古希腊人发现了玻璃的透明性和可塑性,开始在玻璃中加入金属离子,制作出彩色玻璃器皿和花瓶。
罗马帝国则在建筑领域广泛使用玻璃,以提供光线和保护。
中世纪的玻璃工艺发展相对缓慢,主要集中在教堂和宗教艺术领域。
玻璃匠们开始探索雕刻、镶嵌和彩绘技术,制作出壮丽的玻璃窗和马赛克。
到了17世纪和18世纪,玻璃工业迎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英国的玻璃工匠们发明了铅玻璃的制作方法,使得玻璃更加透明、坚固和可塑。
这一突破推动了玻璃器皿和镜子的大规模生产,迅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9世纪的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玻璃工业的发展。
随着机器制造的兴起,玻璃制造业开始实现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这一时期出现了瓶装玻璃和平板玻璃的生产,为工业和建筑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20世纪的玻璃工业迎来了更多创新和突破。
1903年,法国科学家发明了玻璃纤维,使得玻璃材料更加坚固和耐用。
随后,玻璃纤维广泛应用于建筑、航天和通信领域。
此外,现代玻璃工业还涌现出许多其他技术和应用。
如玻璃制品的精密加工、光纤通信的发展、太阳能板和电子显示器的生产等。
玻璃工业不断创新和探索,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虽然玻璃工业在古代时期就已经存在,但通过不断的创新和进步,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玻璃工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智慧和勇气,也展现了人类工艺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进步。
玻璃的发展历史:从起源到现代科技应用
![玻璃的发展历史:从起源到现代科技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a6377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4.png)
玻璃的发展历史:从起源到现代科技应用玻璃的发展历史:从起源到现代科技应用一、玻璃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玻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具体来说,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在今天的伊拉克地区,人们开始用天然硅酸盐材料和苏打灰制造玻璃。
这种玻璃在当时主要用于制造装饰品和珠宝,同时也被用作护身符和避邪物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玻璃制造技术在不同地区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在欧洲,罗马人开始大规模生产玻璃,并用于建筑和装饰。
而在中国,玻璃制造技术也在汉代开始兴起,并在随后的朝代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欧洲玻璃制造技术的传入在欧洲,玻璃制造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特别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成为玻璃制造的中心,其玻璃制品被广泛认为是当时最精湛的工艺品之一。
同时,欧洲的玻璃制造技术也开始向其他地区传播,包括波兰、德国和法国等国家。
三、中国玻璃制造技术的兴起在中国,玻璃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在汉代,中国已经开始生产玻璃器皿和饰品。
到了唐代,中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和医学等领域。
四、工业化生产玻璃的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玻璃制造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世纪初,比利时人发明的平板玻璃生产工艺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工艺采用高温熔融玻璃液,然后将其倒在冷却的铁板上,形成平板玻璃。
这一技术的发明为现代玻璃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玻璃在艺术和建筑领域的应用在艺术和建筑领域,玻璃的应用也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建筑领域,玻璃的使用使建筑更加透明、明亮,并提供了更好的采光效果。
同时,玻璃也被广泛应用于绘画和雕塑等领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和表现形式。
六、玻璃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在现代科技领域,玻璃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例如,在电子产业中,玻璃是制造电视屏幕、电脑屏幕和其他显示设备的重要材料之一。
此外,在光学领域,玻璃也是制造镜头、眼镜等的重要材料。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玻璃材料也不断涌现,如高强度玻璃、防弹玻璃等,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安全和便利。
玻璃的发展历史
![玻璃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7f3af4b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2.png)
玻璃的发展历史玻璃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制造中。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深入探讨玻璃的起源、制造工艺和应用领域,带您了解玻璃的发展历史。
1. 起源和早期制造玻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和古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发现制造玻璃的方法,而是通过天然的现象来获得玻璃材料。
他们观察到当沙漠地区的沙子燃烧时,能够产生类似于玻璃的物质,于是开始尝试模仿这一过程。
然而,真正的玻璃制造过程需要高温和精确的控制。
最早的玻璃制造工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当时的古埃及人开始使用一种称为“麦拉法特”(Millefiori)的技术来制造玻璃。
这种技术将彩色的玻璃棒子熔化并组合成复杂的花纹,形成了当时非常受欢迎的玻璃珠和饰品。
2. 中世纪的玻璃窗和镜子在中世纪欧洲时期,玻璃在教堂建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的玻璃工匠开始使用玻璃片制作彩色玻璃窗,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这些彩色玻璃窗不仅以其鲜艳的颜色和复杂的构图而闻名,同时也起到了过滤阳光和增加建筑内部光线的作用。
同样在中世纪期间,玻璃镜子的制造技术也得到了改进。
最早的镜子是通过将金属片抛光而成,但这种方法产生的镜面并不清晰。
后来,人们开始将玻璃片抛光并用金属背板支撑,这种技术最终发展成为今天我们所熟悉的镜子制作技术。
3. 玻璃工艺和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玻璃制造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
特别是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玻璃工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在18世纪,英国的工程师约翰·希德利(John Henry Dearle)发明了充气法玻璃制造技术,使得玻璃的制造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
这种技术通过将熔化的玻璃注入充气的模具中,并利用气压使其形成所需的形状。
另一项重大的创新是平板玻璃的制造。
在过去,玻璃通常是通过吹制成型的,这导致玻璃的厚度不均匀。
然而,19世纪初,法国工程师阿图尔·福爵(Emile Fourcault)发明了一种连续生产平板玻璃的方法,实现了玻璃制造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玻璃工业发展历程
![玻璃工业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012866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1.png)
玻璃工业发展历程玻璃工业是指以玻璃为原料进行加工、制造的一类产业。
玻璃工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时代,那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玻璃来制作首饰和装饰品。
但真正的玻璃工业发展始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
在古代,玻璃是一种十分奢侈的商品,只有贵族和富有的人才能负担得起。
而玻璃的制作技术也是一种非常机密的行业,只有少数人知道。
然而,在公元4世纪的时候,罗马帝国解体,玻璃工艺开始流传到其他地区,欧洲和中东地区逐渐成为了玻璃工业的中心。
中世纪时期,玻璃的生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13世纪的意大利,人们开始使用可见光透过的玻璃代替罗马时期的不透明玻璃,使得玻璃工艺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玻璃窗逐渐取代了石头和木头窗户,成为了欧洲建筑中的常见元素。
然而,到了17世纪,欧洲的玻璃工艺仍然相对落后,玻璃制品的质量也较低。
直到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影响逐渐传播到玻璃工业,玻璃制造技术得以革新。
英国科学家乔治·雷文斯克罗夫特在1824年发明了现代玻璃制造的基础技术,使得玻璃的生产速度大大提升,而且质量更加均匀。
这一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玻璃工业的快速发展。
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玻璃工业进一步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玻璃的用途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不仅用于建筑和装饰材料,还用于家居用品、光电器件、汽车制造等领域。
玻璃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从透明玻璃到彩色玻璃,从普通玻璃到特种玻璃,应有尽有。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觉醒,玻璃工业也逐渐向着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
人们开始使用再生玻璃,降低了对原料的依赖。
同时,科学家们还在研究利用纳米技术制造更加强韧和耐磨的玻璃材料,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总之,玻璃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但真正的突破是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玻璃工业已经成为了现代化产业,并在建筑、装饰、家居、光电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玻璃工业将继续朝着环保、高效、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
玻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玻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735efa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3.png)
玻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玻璃是一种由无机物制成的透明硬质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
早在公元前3500年,埃及人就掌握了制作玻璃的技术。
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里,随着各国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玻璃科学与技术也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程。
1. 玻璃初创期公元前1500年左右,古埃及人开始制作玻璃珠和玻璃器皿。
随着此技艺的传播,古代希腊、罗马、古印度等国家也相继开始制作玻璃。
当时的玻璃大多采用天然硅酸盐(如石英)和碳酸盐(如大理石)为原料,经过高温熔融、冷却形成玻璃体。
2. 玻璃中世纪时期中世纪时期,欧洲的玻璃制造业飞速发展,包括意大利威尼斯的玻璃制造业、德国波琳根的玻璃饰品制造业等。
同时,人们发现了制备玻璃的新方法,如变体制备法、普尔制备法等。
这些方法的出现,为玻璃的量产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3. 玻璃近现代时期近现代时期是玻璃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
1874年,美国化学家Fredinand Freidel率先发明了硼硅酸玻璃,这种玻璃兼有柔软和坚韧的特性,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初,法国化学家拉瑞发明了钠玻璃,这种玻璃的耐热性、耐酸碱性都很好,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化工等领域;20世纪20年代,美国化学家T.E.S.Tucker发明了浮法玻璃制备法,这种制备方法不仅工序简单、速度快、精度高,而且成本低,是目前制备普通平板玻璃的主要方法。
此外,现代玻璃科学和技术还对特种玻璃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如防弹玻璃、光纤玻璃、太阳能玻璃等,这些领域的发展对于国家安全、科技创新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玻璃科学和技术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创新、进步,发掘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未来,玻璃科学和技术将继续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玻璃的发展历史及资料
![玻璃的发展历史及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eadf01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d.png)
玻璃的发展历史及资料
玻璃是一种由高温加热熔化了的硅酸盐或硼酸盐制成的无定形固体。
它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建筑、汽车、电子、医疗、装饰和
日用品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玻璃的发展历史及资料:早期玻璃的制备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埃及的金字塔时代。
那时,人们利用沙土、苏打和石灰石等材料通过高温加热制成了最早
的玻璃制品。
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里,玻璃的制作技术不断发展壮大,
特别是在古罗马时期,人们掌握了更先进的玻璃制造技术,制作出了
各式各样的玻璃器皿和艺术品。
从16世纪开始,欧洲的玻璃工匠开始使用锡和铅作为稳定和改
善玻璃质量的重要添加剂,这些添加剂让玻璃更加透明、强度更高、
耐热性更好。
此外,经过研究,人们还发现,将玻璃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可以使玻璃变得更加坚硬耐用,这一过程被称为“锻炼”。
到了19世纪,科学家们开始了解玻璃的化学特性,通过合成出
更多种类的玻璃,使玻璃的用途更加广泛。
在20世纪初,玻璃进入了
工业大生产的阶段,多种新型的玻璃产品被开发出来,如安全玻璃、
光学玻璃和抗辐射玻璃等。
到了21世纪,玻璃的研究和应用继续在不断发展。
人们希望用
新的材料、新的制备方法和新的应用领域使玻璃变得更加高效、环保
和多功能,在新的领域,如能源、环保和新材料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筑历史知识:玻璃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建筑历史知识:玻璃材料的应用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307837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2.png)
建筑历史知识:玻璃材料的应用和发展玻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的材料,它的应用和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玻璃材料的起源和早期应用开始,详细介绍玻璃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历程,包括玻璃的制作工艺、技术突破和创新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玻璃的起源和早期应用玻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的古埃及,当时人们发现一种由沙子烧制而成的透明物质,这便是最初的玻璃。
古埃及人将这种材料用于装饰品和珠宝首饰上,由于制作工艺粗糙,玻璃制品的品质并不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文明如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等也开始掌握玻璃制作技术,玻璃制品逐渐普及。
在建筑领域,早期的玻璃主要用于制作窗户,将透明的玻璃安装在窗框中,可以起到采光和通风的作用。
最早的玻璃窗户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古罗马人使用玻璃制作小块的窗户,安装在建筑物的墙壁上。
这种玻璃窗户不仅改善了建筑内部的采光条件,还起到了隔离风雨和灰尘的作用。
2.玻璃制作工艺和技术突破随着人们对玻璃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玻璃制作工艺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创新。
在中世纪的欧洲,意大利威尼斯成为了当时欧洲最重要的玻璃制作中心,威尼斯玻璃工匠们开发出了更先进的玻璃制作工艺,包括吹制、压延和钻孔等技术。
这些技术突破使得玻璃制品的品质大幅提升,玻璃窗户成为了中世纪欧洲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元素。
在19世纪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玻璃制作工艺经历了新一轮的革新。
发明者詹姆斯·海斯利特(James Hartley)开发出了机械工业玻璃制造法,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玻璃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玻璃制品开始被大规模用于建筑领域,不仅应用于窗户,还用于建筑的幕墙和屋顶等部分。
3.玻璃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玻璃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包括幕墙、天窗、隔断、楼梯等。
其中,幕墙是玻璃在现代建筑中最为突出的应用之一。
玻璃幕墙是指以玻璃为主要材料构成的建筑外墙,其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建筑外墙的形式和性能。
玻璃艺术的历史发展与审美特点
![玻璃艺术的历史发展与审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d51ba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e.png)
玻璃艺术的历史发展与审美特点玻璃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自中世纪开始便逐渐出现,经历了数百年的演进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艺术风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玻璃艺术的历史发展与审美特点,以期为读者带来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一、玻璃艺术的历史发展1. 原始的玻璃制作玻璃的用途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但直到公元前200年左右,才出现了玻璃机制。
当时,人们采用原始的玻璃制作技术,即将玻璃颗粒放入土坑中烘烤,然后用脚踩成平板状,并用木制刀削成所需形状。
这一技术始终得不到改良,直至公元4世纪左右,罗马帝国发明了玻璃吹制技术,开始了玻璃艺术的漫长历程。
2. 中世纪的玻璃艺术从公元4世纪到12世纪,玻璃艺术主要用于制作彩色玻璃窗。
在欧洲的高教堂和修道院中,可以看到精美绝伦的彩色玻璃窗,这些窗户通过底部的游离玻璃片将光线引入建筑内部,形成了美丽的彩虹,起到了宗教的宣传作用。
在这个时期,玻璃艺术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为宗教服务,没有太多的个性和创意。
3. 文艺复兴时期的玻璃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玻璃艺术开始转向世俗化和开放化,艺术家们越来越注重个性和创意的表现,创作了许多美轮美奂的玻璃艺术品。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圣母百花窗,这个作品用了大量的紫色和蓝色玻璃片,构成了一个梦幻般的花园,成为了玻璃艺术的经典之作。
二、玻璃艺术的审美特点1. 色彩丰富玻璃艺术作品的色彩比较丰富,艺术家们常常采取混合不同颜色的玻璃来制作作品,或者描绘如花、树、人物等色彩鲜艳的图案,以此来表现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2. 质感逼真因为玻璃艺术品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工艺加工而成的,它们的质感往往非常逼真。
观众可以感受到由光线穿过玻璃产生的独特效果,与自然中的色彩和质感十分相似,令人叹为观止。
3. 设计新颖玻璃艺术品常常采用非传统的设计手法,突破传统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式,使人对作品产生直观的感觉和体验。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的玻璃艺术品越来越多地结合了新颖的科技元素,更显时尚和个性化。
建筑历史知识:玻璃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建筑历史知识:玻璃材料的应用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fa8283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5.png)
建筑历史知识:玻璃材料的应用和发展玻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的材料,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玻璃材料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其性能也在不断改善。
本文将从古代玻璃的发展、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玻璃材料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读者展现玻璃材料的丰富历史和前景。
古代玻璃的发展玻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文明时期。
古埃及人制作了最早的玻璃物品,并在古代近东地区进行了广泛的传播。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玻璃制作技术得到了发展,透明的玻璃器皿成为奢侈品,并在贵族社会中流行起来。
在中世纪,威尼斯成为欧洲最主要的玻璃制造中心。
威尼斯玻璃制造商们不断改进玻璃制作技术,如镜面玻璃的制作技术等。
此外,威尼斯的玻璃制造商还发展出了一种称为“封存玻璃”的技术,这种玻璃材料具有更高的耐久性和透明度,可以有效地用于建筑领域。
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玻璃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古代罗马时期。
古罗马人在建筑中使用了一些透明的材料,这些材料具有玻璃的特性,但不同于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玻璃。
随着玻璃制造技术的发展,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在中世纪欧洲,玻璃被广泛应用于教堂的彩色玻璃窗中,这些窗户不仅具有装饰性的功能,还能够起到光线调节和隔音的作用。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玻璃制造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玻璃成为了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20世纪初,现代玻璃幕墙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这种新型的玻璃建筑外墙可以大面积地采用玻璃材料,大大提高了建筑的通透性和光照性能。
现代建筑领域中,玻璃透明度和抗风压等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玻璃制造技术也不断得到了改进和创新。
玻璃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建筑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未来,玻璃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功能性玻璃材料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的功能性玻璃材料将会不断涌现。
玻璃材料发展史
![玻璃材料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7941a9a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5.png)
玻璃材料发展史
玻璃作为一种常见的无机非晶态固体材料,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以下是玻璃材料发展的主要里程碑:古代玻璃制作(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300年):早期的玻璃制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1500年的古埃及时期。
古埃及人首先开发了核心吹制玻璃的技术,随后逐渐发展了金属夹层玻璃、彩色玻璃和花瓶等装饰品。
古罗马时期,玻璃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制作出了复杂形状的玻璃容器。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公元300年至公元1700年):中世纪时期,玻璃制作技术和工艺遭遇了停滞,主要在修道院和皇室等机构中进行。
文艺复兴时期,玻璃再次受到重视,意大利的威尼斯成为玻璃制作的中心。
在这个时期,玻璃的色彩和装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出了玻璃镜面和彩色玻璃花窗。
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至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玻璃制造开始工业化生产,并出现了多种玻璃制造技术的突破。
英国的肯尼斯伯特发明了玻璃平板生产技术,使得玻璃可以批量生产,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上。
同时,法国的康普顿发明了焊接玻璃的技术,为玻璃扩展到更大尺寸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现代玻璃制造(20世纪至今):20世纪初,为了满足电子、科学和工业领域的需求,玻璃制造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玻璃纤维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玻璃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扮演重要角
色。
此后,玻璃技术继续革新,涌现出了钢化玻璃、夹层玻璃、自洁玻璃等新型玻璃材料和技术,拓展了玻璃在建筑、汽车、电子、光学和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现如今,玻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其应用范围广泛且不断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动,我们可以期待更多新型玻璃材料的出现和应用。
玻璃的发展历程
![玻璃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12fcc9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0.png)
玻璃的发展历程
玻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时期。
最早的玻璃制品是通过将矿石研磨成粉末状,然后加热熔化而得到的。
这种早期的玻璃通常用来制作珠宝及装饰品。
公元前1500年左右,古埃及人开始使用罐状熔化的玻璃,在
金属器具上涂上玻璃样式。
这是玻璃制造过程的一个重要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玻璃制造技术进一步改进,使得玻璃可以制成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容器。
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掌握了玻璃制造的技术,并开始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玻璃制品。
罗马人发展了吹制玻璃的技术,使得玻璃制品的制造更加高效。
中世纪时期,从叙利亚到西班牙的穆斯林文化将玻璃制造的技术引入欧洲。
意大利的威尼斯成为最重要的玻璃制造中心之一,并发展出了独特的玻璃工艺,如玻璃吹制、吸管玻璃和花卉玻璃。
18世纪,英国的平板玻璃生产工艺突破,使得玻璃窗的制造
成本大幅下降,进而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19世纪末,法国化学家路易·巴斯德发现了钠钙硅酸盐玻璃的
制造方法,这种玻璃比传统的石英玻璃更加透明和坚固。
这项发现推动了现代光学仪器和玻璃器皿的制造。
20世纪,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玻璃制造技术得到了更大的改
进和突破。
玻璃纤维、玻璃钢等新材料的出现,使得玻璃在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至今,玻璃的发展历程仍在继续。
新的玻璃材料和制造技术不断涌现,为各个行业带来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
玻璃器皿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玻璃器皿的起源与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c01828a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b.png)
玻璃器皿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玻璃器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千年的古埃及时期。
最早的玻璃器皿是通过将砂石与矿物质加热熔化后制成的。
古埃及人使用这种技术制作了许多玻璃容器,如玻璃杯、碗、瓶等。
古波斯时期(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500年)是玻璃器皿发
展的重要时期。
波斯人改进了玻璃制作技术,推动了玻璃贸易的繁荣。
这一时期的玻璃器皿多样化,形状各异,常使用吹制、雕刻和着色等技术装饰。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罗马时期(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
对玻璃器皿的需求不断增加。
玻璃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例如使用玻璃窗户改善建筑的采光条件。
此时期的玻璃器皿往往展现出复杂的花纹和装饰,其中许多作品仍保留至今。
在中世纪,威尼斯成为玻璃制作中心,引领了玻璃工艺的发展。
威尼斯制造商发明了许多新的玻璃技术,如玻璃镶嵌、玻璃蒙皮和玻璃纳米技术。
这些技术使得玻璃器皿更加精细和美观。
到了现代,玻璃器皿的制作技术进一步提升。
工业化生产使得玻璃器皿的生产量大幅增加,如玻璃瓶、杯子、碗等。
此外,玻璃器皿的设计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不仅仅是功能性的容器,还成为了艺术品和装饰品。
总的来说,玻璃器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经过古波斯、古罗马和中世纪的发展,到了现代,玻璃器皿的制作技术和设计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创新。
玻璃的历史
![玻璃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6206959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0.png)
玻璃的历史玻璃,即透明无色或带有颜色的坚硬无机材料。
其硬度高、耐火性强、耐化学腐蚀等特性,使其在现代生产、工业、科技和建筑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历史悠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制法不断发展和创新,经历了从手工制作到在工业化生产间的跃进,成为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
玻璃的发现和早期制法玻璃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前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当时的人们制作玻璃主要是为了制作装饰纹样和珠子。
早期的玻璃是由天然矿物质如石英、占石、红柱石等矿石与碱性和金属氧化物混合,并经过高温熔融制作而成。
这种制法虽然早期应用广泛,但是由于玻璃制品的产品品质不太稳定,制造过程也非常困难,所以这种制法并没有成为主流。
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人通过在沙子中加入草灰,烘干再熔融的方法,发明了一种新的制玻璃工艺。
这种工艺制出的玻璃质地均匀,透亮清澈,色彩艳丽,广受欢迎。
另外,古罗马和叶卡捷里那时期的工匠们,创造了镶嵌在木头或金属等材质上的玻璃粘贴技术,使其在艺术和装饰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中世纪的改进和发展在中世纪以后,玻璃制品的制法开始逐渐改进和创新。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发明了玻璃工艺的新技术,即击拉法。
这种制法可以制造出更为均匀的玻璃,所得玻璃风格独特,呈现出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金属漆画色。
这种新技术很快在欧洲被广泛采纳,使玻璃制品从给人餐具和灯具的中庸状态上升到了实用和装饰性的多样化。
在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发展了新的制玻璃工艺。
在1746年,人们首次使用可控时间和温度的窑炉创造了玻璃成型技术,这项技术使得制品尺寸能够成为生产中一个容许的范畴。
同期产生的,还有以人工手动拉丝的方式生产的玻璃管,这种玻璃管在医学和实验中被广泛使用。
现代工业玻璃的兴起19世纪时,随着工业生产的进步,机械玻璃丝和自动玻璃板制造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玻璃制品从小型生活工具跨足进大型工业领域,融入到世界产业链之中。
对材料和产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促进了对制造工艺的不断探索和改进,也催生了装饰和建筑领域的发展。
建筑历史知识:玻璃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建筑历史知识:玻璃材料的应用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58c275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6.png)
建筑历史知识:玻璃材料的应用和发展玻璃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建筑材料,它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历史悠久,起源于古埃及时期。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玻璃材料不断得到改进和应用扩展,成为现代建筑设计和装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应用开始,一直到现代玻璃技术的发展和未来趋势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应用玻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古埃及时期,当时人们发现了用矿物和天然碱对石英砂进行熔炼制造成的玻璃,这种玻璃被用来制作装饰品和珠宝。
古希腊和罗马文明时期,玻璃制造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玻璃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包括建筑中的窗户和门窗等。
二、中世纪的玻璃制造和应用在中世纪时期,玻璃制造工艺得到了更多的改进和发展。
13世纪时,威尼斯成为了玻璃制造业的中心,当时制造出来的玻璃被用来制作镜子和花瓶等装饰品。
另外,玻璃的应用也逐渐扩大到建筑领域,玻璃窗开始在教堂和城堡等建筑中出现。
三、工业革命时期的玻璃技术进步和建筑应用工业革命时期,玻璃制造技术得到了革命性的发展,制造成本大幅下降,玻璃的生产量也大大增加。
这一时期,玻璃开始在建筑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成为建筑外墙和窗户的主要材料之一。
玻璃的透明性和光学特性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也改变了建筑的外观和空间布局。
四、现代玻璃技术的发展与建筑应用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玻璃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现代玻璃工艺包括浮法玻璃工艺、钢化玻璃工艺、夹层玻璃工艺等,这些玻璃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安全性和隔热性能,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中的外墙、幕墙、玻璃幕墙等。
浮法玻璃是20世纪初由法国人发明的一种玻璃制造工艺,该工艺能够生产出薄而均匀的玻璃板,成本低廉,应用广泛。
钢化玻璃是一种通过特殊的加热和冷却工艺产生的高强度玻璃,具有耐磨性和抗冲击性,适合用于大型建筑中的玻璃幕墙和屋顶等部位。
夹层玻璃是由两片玻璃之间夹一层PVB膜而组成的玻璃制品,具有防爆、防弹的功能,近年来被广泛用于高层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外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发展历史2008年05月06日星期二 23:031994年王侠军获邀于Habatat Galleries展出「庭院深深」,中国风格的作品首次在国际玻璃专业展场出现;中国人在世界玻璃艺术舞台上,从此不再缺席。
回顾玻璃历史五千年,从公元前2500年发现玻璃,到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发现玻璃吹制,西方从十二世纪威尼斯玻璃的兴盛风行全欧,历经机器量产的时代,到十九世纪末新艺术时期,甚至二十世纪的工作室玻璃艺术运动;玻璃从日常用生活器皿,转而变成艺术家创作的素材,是近代发生的事。
回顾玻璃历史五千年,从公元前2500年发现玻璃,到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发现玻璃吹制,西方从十二世纪威尼斯玻璃的兴盛风行全欧,历经机器量产的时代,到十九世纪末新艺术时期,甚至二十世纪的工作室玻璃艺术运动;玻璃从日常用生活器皿,转而变成艺术家创作的素材,是近代发生的事。
若不论十九世纪末的Emile Galle及Eugene Rousseau,严格来说,应以二十世纪30~40年代以捷克斯洛伐克的玻璃艺术先驱为带头人物,其中以Jaroslav Brychta为代表,接着就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的Stanislav Libensky、Jaroslava Brychtova、Pavel Hlava、Valadimir Kopecky等人,在美国则是以1962年的Dominik Labino及Harvey Littleton为首,从此玻璃才开始广泛地被采用为艺术创作的素材,这其中意大利威尼斯的Murano秉持历史传承的精神,在载承载浮的时间洪流推移之中,仍有数字玻璃艺术大师坚持而孤独的支撑这曾经光荣灿烂的历史,包括Lino Tagliapietra….。
在亚洲,日本于二十世纪50年代有一批玻璃工作者,也开始在谋生工作之余,找出一些个人风格的创作,其中以藤田乔平最具代表。
但在海峡两岸的中国,一直没有人尝试以玻璃为材料,引用直接或间接的加工技法来创作玻璃艺术,使得中国人的创作风貌未曾出现在当代的世界玻璃艺术。
环顾当代国际玻璃艺术,不论是艺术家创作,或行销全球水晶玻璃精致品牌的诞生,如法国的Daum、Lalique、Baccarat;美国的Tiffany、Stubeun;奥地利Swarovsky,和意大利及北欧的品牌,如Venini、Kosta Boda、Waterford等,大多是以西方美学为主流,而制作技法主要以吹制、铸造、拉丝、熔合烤弯,辅以切割研磨刨光等冷工装饰为主流。
而王侠军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自隋代玻璃创作者何稠之后,再次以玻璃艺术品让世人惊艳的玻璃艺术。
1989年于王侠军于台北诚品书店的展出,是中国风格的吹制、脱蜡艺术玻璃作品第一次问世,1994年王侠军获邀于Habatat Galleries 展出「庭院深深」,也是中国风格的作品第一次在国际玻璃专业展场出现。
中国人在世界玻璃艺术舞台上,从此不再缺席。
王侠军超乎想象的表现形式,带进一种属于东方意涵的特殊新风貌,进而引发华人地区脱蜡铸造的玻璃制作风气,甚至工作室艺术创作的启蒙,其效应犹如十九世纪末Emile Galle所掀起的历史新扉页。
技术曾经成熟是对的,流行则谈不上,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不喜欢琉璃,又怎么会流行?而且脱蜡铸制玻璃,失败率高,不能大量生产,就算是最完美的成品,也不难找到瑕疵,加上玻璃刚而脆、易碎,都不是中国这个着重温婉的古玉文化所能欣赏的。
试想一个连翡翠都不欣赏的文化,又怎会欣赏玻璃?此外,琉璃耳杯到底是中国人的自行制作,还是外来技术的产物,还是未能考证的疑问。
因此,说中国在玻璃历史上缺席了几千年,反而更能反映事实。
陶器、瓷器和玻璃,都是来自泥土,只是混和了不同原料,用不同火候烧制,便有了不同的结果。
真假且不论,在中国出土最早的琉璃,也还在汉代。
但琉璃在西方,一说在三千多年前,已由以航海商贸为生的腓尼基(即今日的黎巴嫩)人发现。
当时,一艘腓尼基商船在地中海的贝鲁斯河口滩岸搁浅。
船员就跳到沙滩上做晚餐。
由于船上载了很多大块的苏打结晶,正好搬下来作支架,撑起铁锅,再在下面烧火做饭。
一顿饱餐之后,有人大喊锅下的地上有亮晶晶的宝贝,原来那沙滩上的沙,石英含量很高,与苏打一起经高温燃烧后,就产生了玻璃。
其实这个故事,可信度并不高。
天然产生的玻璃,称作黑曜岩(OBSIDIAN),已经在远古成为了制作刀具和器皿的材料,而把矽质砂粒加热熔成玻璃的方法,有可能是公元前四千五百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的秘技,而玻璃器物在公元前三千年的埃及已有应用;当时的玻璃,除了作为珠宝之外,更制作成器皿,制作方法大概是以粘土作坯,把熔成麦芽糖模样的玻璃拉成条,在坯身团团转,又或是在坯身黏上碎玻璃再行加热,冷却后,土坯便可给挖出。
到了罗马时代,玻璃已很普遍,而且吹制玻璃的技术也很成熟,出现了很多精美的玻璃工艺品。
威尼斯穆拉诺岛,便是一个传统的玻璃工艺重镇。
把玻璃当作艺术素材而进行雕塑式的创作,算是很近的事了。
1962年,美国才有所谓的现代玻璃艺术创作运动的兴起,在此之前的三千年,玻璃并非雕塑素材,而是日用品和工艺品的材料。
在众多古代的玻璃制作中,以11至12世纪开始,在教堂里出现的染色玻璃拼凑窗最为奇妙。
自从两次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欧的教堂加以破坏之后,西方才知道,这种制作染色玻璃的技术已经失传。
最有本领的专家,试图仿制那些破掉了的玻璃,结果不但造型风格远不如古人细腻,就是每一片玻璃的透光率、色泽、鲜艳度,其差距也不可同日而语。
在那时当然不会有研究玻璃的专家,所以需要什么颜色的玻璃,只好请方士以原始化学方法试制;这些靠撞彩撞出来的颜色,也许不易复制。
据说,方士会用牛血和特选的植物来调色。
我国古代玻璃的起源问题,在国内外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即有人陆续发表文章谋求解决着一问题。
不过,仅据当时出土的有限古代玻璃文物,是难于解决的。
解放后不断发掘了大量玻璃文物,对其考证的结果为探讨,研究和谋求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引子-从怀氏的文物搜集谈起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加拿大多伦多考古学助教怀特(W.E.WHITE)传教于1928后前来到当时河南洛阳的基督教区司教时,曾于1928年一次大雨过后的古董摊上,见到一些惹人喜爱的珠子和镶嵌半片珠子的铜方壶,铜镜和带钩等在出售.这些珍奇文物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他便全部买下;同时又听到这些文物是刚从古坟里得到的信息,就立即探访了知情者,作进一步的了解.结果他得知这些珍品的出处是在洛阳市东北方20余公里的周朝(公元前1066~前256年)故址?D?D金村(成周)。
于是便去该处考察,就在金村的东北部,有许多周朝时期的古墓群,在其中的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墓群里,有些棺椁被那次大雨的洪水给冲露出来,百姓就是从被冲的棺椁里,取出那些珍奇的殡葬品,带到集市上出售的。
后来怀氏除从他搜集到的文物样品中选出试样寄到英国,托赛利格曼(C.G.SELIGMAN)和贝克(H.C.BECK)二氏代为分析鉴定个,又将自己所搜集和考察到的资料,整理出版了《洛阳古坟》一书,于1934年在上海出版。
赛、贝二氏的结论赛、贝二氏依怀氏寄到的试样分析鉴定的结果认为:这些战国时期的珍奇珠子(包括关爿珠子)都是同玻璃制成的;其式样又和西方古代玻璃珠相似,只在成分上有其独特的地方,那就是含钡较多的一种铅玻璃,即由铅钡所组成的玻璃。
按二氏的设想:二者在式样上既然相同,则在其成份上也应相似于西方钠钙玻璃的组成,结果却截然相反,实使二氏诧异!于是便用汉代以前和唐代以后的玻璃,同时作了分析对比,其结果是:在汉代以前的54例中,含铅的有52例(占总数的96.3%),含钡的有39例(72.2%);在唐代以后15例中,含钡5%以下的有7例(占总数46.7%),不含钡的有8例(占总数的53.3%)。
结果是找到西方的钠钙成分,见下表。
于是二氏便改变主意,要从西方出土的玻璃中,找出含铅钡的成分来,结果仍与愿违。
最后只勉强找到了公元7世纪前后,于当时希腊领内的罗得(Rhodes)群岛(亦称佩拉杰岛和蔷薇岛)和其周边诸岛上出土过含铅量近乎这种成分的,不过,又使二氏大失所望!就连钡的痕迹丝毫也没有见到。
见表中二氏的分析结果。
玻璃珠的分析成分 1 2 3 4 5 6 罗得岛伊斯坦布尔SiO2 34.42 67.5 42.50 41.90 50.00 30.90 29.00 68.20PbO 43.20 -- 29.50 24.50 25.00 65.10 69.60 --BaO 12.58 -- 4.00 19.20 10.00 -- -- --CaO 0.12 6.80 4.40 4.40 -- -- 7.20Na2O 4.32 17.70 4.50 12.00 0.70 0.10 18.50K2O 1.02 0.80 0.80Fe2O3 0.16 3.70 9.50 4.40 1.00 0.70 微量 3.90Al2O3 0.76其它 2.98 -- -- -- -- -- -- --合计 99.56 96.5 89.90 98.90 98.00 97.40 98.70 98.60这么一来,二氏又从洛阳金村出土的玻璃珠中,好容易找到两只不含铅的,并就其中的一只,仅从其形状和成分组成上都和贝氏自藏埃及出土的玻璃珠相一致的观点出发,借以说明我国古代玻璃珠,是继承西方的钠钙玻璃系而发展起来的,但回避了二氏本身所分析的结果。
从而委婉地得出:“中国古代玻璃,或许是从西方传来的,又或许是摹仿西方所作的;总的起源仍是在西方的”结论来。
这样赛氏便1932年在伦敦发表了《带有外表式样的中国古代玻璃珠》的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并曾声扬一时。
接着贝、赛二氏共著的《远东玻璃起源于西方》1938年在斯德哥尔摩发表以来,关于中国古代玻璃起源于西方的声调,就愈扬愈高了。
这对全世界的影响甚大!时值今日仍有人不认为我国古代就有自制玻璃的事实。
结论有待推敲二氏在结论中所谓的“或许”或附有“仍是”的一种猜测方式或略带强制性的结论,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因为二氏在结论中没有道明制造玻璃这套复杂工艺过程,究竟在那古老的年代里是怎样在我们中国来实现的;更没有说清我国古代玻璃,又是怎么去沿袭西方钠钙玻璃,而导引出铅钡玻璃来的。
单凭“由西方传来”或“摹仿”,就能制出在形状和组成上皆相一致的珠子,恐非易事。
那必疳是在较早的时间以前,应我们祖先已掌握了这套生产制造技术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一仿即成的地步,否则,即使在成分上一致也只是偶尔的巧合而已,并不能就此说成是谁摹仿谁阻挡层能得到的。
何况仅是汉代以前54例试样中1例,只占总数1.85%说明不了全体。
用文物考证成果来突破课题承上所述,当我们了解了二氏的依据和论证之后再进一步研究我国解放以来发掘出土文物考证的成果,对我们国解决的这一课题,会有所突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