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溶液加热过程中的pH变化(1)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练习:定量实验探究题(含答案与解析)
二轮专题练习:定量实验探究题1.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液体名称蒸馏水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蓝紫色蓝色绿色黄色查阅资料:pH 7.5~9 10~11.9 12~14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蓝色绿色黄色【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色变为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实验探究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交流与反思】b点的溶质为(写化学式),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c点的溶质(写化学式)【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pH值的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2.实验室常会产生含硫酸的废水,需经处理至中性.某兴趣小组同学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来处理酸性废水.(l)定性检测废水检测废水呈酸性的方法是.(2)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5.6%的氢氧化钾溶液①计算m (KOH)=g,V(H2O)=mL(水的密度近似为1.0g•mL﹣1).②称取氢氧化钾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一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然后(按操作先后顺序,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A.向烧杯中加氢氧化钾固体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③量取水;④溶解;⑤转移.(3)定量测定废水取酸性废水样品100g,逐滴加入5.6%的氢氧化钾溶液,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假设废水中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钾反应且不含硫酸钾)①P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有(填离子符号).②酸性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0.1%).③计算当废水处理至中性时,溶液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0.l%).3.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请你一起研究学习,并回答有关问题.研究主题: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关信息:一定体积的溶液中,离子的数目越多,其离子的浓度越大.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1)实验一:恒温条件下,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中甲曲线所示.①写出Ba(OH)2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甲曲线M点时混合液体呈色;③通过对甲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A.M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H+和OH﹣结合成H2O,Ba2+和SO42﹣结合成BaSO4B.M点时离子浓度几乎为零C.M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仅由于溶液中H+在逐渐增大(2)实验二:恒温条件下,向等量同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Na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上图乙曲线所示.①通过对乙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A.开始至完全反应过程中,电导率减小,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B.电导率下降到最低点时仍然较大,表明溶液中还存在较多离子C.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中Na+数目一直增大②N点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③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填“增大”或“减小”).(3)拓展:①请根据示例仿写离子方程式.示例AgNO3+NaCl=AgCl↓+NaNO3离子方程式:Ag++Cl﹣=AgCl↓仿写:BaCl2+Na2SO4=BaSO4↓+2NaCl离子方程式:.②向一定量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溶液先变浑浊后浑浊逐渐消失.请推测此过程的溶液中Ca2+的浓度变化情况.4.某兴趣小组在准备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考查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Ⅰ.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方案l: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色变成无色.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方案2: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7(填“小于”或“小于或等于”)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请写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Ⅱ.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丙同学对探究Ⅰ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提出猜想】(l)Na2SO4;(2)Na2SO4和.【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1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然后加入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锌粒逐渐减少,有产生猜想(2)成立方案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实验反思】为了验证猜想(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药品是(填字母序号)A.BaCl2溶液B.Cu C.Fe2O3.5.氯化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同学们在实验室对其开展了系列研究.课题1:选择制取氯化镁的原料【查阅资料】①全球海水中含有的盐类总质量为5亿亿吨,其中含有的各种离子占盐类总质量的百分含量如下表所示:离子Cl﹣Na+Mg2+Ca2+K+其他含量55.06% 30.61% 3.69% 1.15% 1.10% …②工业生产中海水或卤水(海水晒盐后的剩余溶液)都可以作为制取氯化镁的原料.【交流讨论】同学们经讨论,一致选择卤水用于实验室制取氯化镁.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课题2:由卤水制取氯化镁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方案,从卤水中制取氯化镁.(1)溶液X的名称是.(2)部分同学认为上述制取方案不够完善,在“过滤”操作后缺少“洗涤”操作,从而导致制取的氯化镁不纯,可能混有的杂质是.课题3:测定氯化镁产品的纯度(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对制得的氯化镁进行纯度测定.【实验步骤】①称取9.5g氯化镁样品,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形成溶液;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充分反应后,过滤;④…⑤向所得溶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逐滴加入10%稀硫酸(密度为1.07g•mL ﹣1),并,当观察到溶液恰好褪色且30s内红色不复现,停止加入稀硫酸;⑥计算氯化镁样品的纯度.【问题讨论】(1)为计算出氯化镁样品的纯度,除上述数据外,实验还需测量的数据是.(2)若缺少步骤④,则会导致氯化镁纯度测定不准确,步骤④的操作是.6.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是提升认知的重要手段.化学兴趣小组对“CO还原Fe2O3粉末”的实验进行探究:Ⅰ探究CO与Fe2O3的反应产物(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过程】步骤1 在通风橱中,按图Ⅰ连接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步骤2 装入试剂:玻璃管内装入Fe2O3粉末,试管Ⅰ中装入澄清石灰水.步骤3 从a端通入CO一段时间,待,再点燃酒精灯.【实验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粉末由色变成黑色,生成的黑色固体均能被玻璃管上方的磁铁吸引.试管Ⅰ中出现白色沉淀(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查阅资料】铁粉、FeO、Fe3O4均为黑色固体;铁粉、Fe3O4均能被磁铁吸引.【提出猜想】对磁铁吸引的黑色固体成分有以下三种猜想:猜测Ⅰ:Fe;猜测Ⅱ:Fe3O4;猜测Ⅲ:Fe和Fe3O4【实验验证】取少量反应后的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振荡,充分反应后静置,观察到红色固体中混有黑色颗粒,说明(填“猜想Ⅰ”“猜想Ⅱ”或“猜想Ⅲ”)是正确的.【拓展研究】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CO能溶于铜液[醋酸二氨合铜(Ⅰ)和氨水的混合液].因此可在装置Ⅰ后再连接下图装置Ⅱ,其目的是,装置Ⅰ、Ⅱ的连接顺序:b连接(填“c”或“d”).Ⅱ原料气CO的制备方法一:加热MgCO3、Zn的混合物可快速制备CO,同时还得到两种金属氧化物:、(填化学式).方法二:加热草酸晶体(H2C2O4•2H2O)制备CO:H2C2O4•2H2O CO↑+CO2↑+3H2O已知:常压下,草酸晶体的熔点为101℃.比较草酸晶体的熔点和分解温度,分析若选用下图装置Ⅲ制备装置Ⅰ所需的CO,可能存在的问题是.7.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某研究小组对膨松剂进行了如下探究【趣味实验】实验1:和面.向20g面粉中加入10mL水,制得的面团编为1号;向20g面粉中加入10mL 水,再加入2g膨松剂M,制得的面团编为2号.实验2:发面.将和好的2个面团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几分钟后,取出面团,发现1号面团无明显胀大,2号面团明显胀大且手感比较松软.【提出问题】膨松剂M的成分是什么?【提出假设】假设1:M是NH4HCO3;假设2:M是NaHCO3;假设3:M是NH4HCO3和NaHCO3【实验探究1】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M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无刺激性气味试管内壁有水珠试管内有固体剩余假设成立假设不成立【提出新问题】实验①试管中剩余固体是什么?【实验探究2】实验②:将实验①所得固体继续加热,无明显现象.冷却,向试管中加水,固体全部溶解,将所得溶液分为2份;向其中1份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向另1份溶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红.【得出结论】实验①试管中剩余固体是(填化学式)【反思提高】(1)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2)受热稳定性:Na2CO3(填“>”“=”或“<”)NaHCO3.【拓展应用】某品牌复配膨松剂N的配料为:磷酸二氢钙、碳酸氢钠和玉米淀粉,N遇水会发生如下反应:Ca(H2PO4)2+2NaHCO3═CaHPO4↓+Na2HPO4+2CO2↑+2H2O;利用N和面和发面(加热)时,面团都会胀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a.常温下的溶解度:Na2HPO4>CaHPO4b.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遇到酸性物质能产生气体c.根据上述反应,产生0.22gCO2至少需要NaHCO3的质量为0.42g.8.某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1)按如图装好药品、连好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2)加热一段时间后,灰色铁粉逐渐变黑,吹泡器连续吹出气泡,且气泡向上飞起;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泡,能产生爆鸣.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同学们讨论后认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固体是“铁的一种氧化物”,玻璃管内的黑色固体中还可能含有“过量的铁”.【查阅资料】铁有三种氧化物(FeO、Fe2O3、Fe3O4),其中FeO接触到空气会立即由黑色变为红棕色,铁的三种氧化物都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倒出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平铺于白纸上黑色固体不变色黑色固体中一定没有(填物质名称)取上述黑色固体少许,装入试管,加入足量溶液,且有红色固体出现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探究结论】铁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拓展创新】同学们利用微型仪器“长柄V形玻璃管”改进了图甲装置,设计出图乙装置,并分别选用湿棉花、湿粉笔、芦荟叶、芭蕉茎、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作为供水剂,实验都获得成功①甲、乙装置相比,乙装置有很多优点,请你写一条:②分析上述供水剂的供水原理,其中正确的是(填字母)A.疏松、多孔的物质,有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水性能B.新鲜的富水植物,在受热时水分容易释放出来C.本身不含水的固体物质,不能用作供水剂.9.“氧泡泡”系列产品去污能力强、绿色环保,已成为中国氧系清洁品类领导品牌,其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某化学活动小组对过碳酸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查阅资料】Ⅰ.过碳酸钠在水中易离解成Na2CO3和H2O2,其水溶液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Ⅱ.过碳酸钠与盐酸反应:2(2Na2CO3•3H2O2)+8HCl═8NaCl+4CO2↑+3O2↑+10H2O;Ⅲ.过碳酸钠的去污能力主要与其在反应中释放处的“活性氧”有关,“活性氧”含量越高,去污能力越强.(1)20℃时,测得1%过碳酸钠水溶液的pH为10.5,说明其溶液呈(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2)向过碳酸钠水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时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可按如下公式计算:“活性氧”含量=×100%为测定某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取20g样品按如图实验装置与足量盐酸反应.(已知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①将盐酸慢慢地入A中,反应一段时间,观察到,停止滴加盐酸.②装置B可吸收生成的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③甲同学认为若要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除要记录量筒内液体的读数外,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该实验条件下的.④将反应后A中所得溶液过滤、蒸发、结晶、烘干,称得固体质量为11.7g,乙同学据此计算出该过碳酸钠样品的“活性氧”含量,写出其计算过程.⑤完成上述探究后,丙同学提出: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的质量,其质量差就是反应生成CO2的质量,据此可计算出样品中“活性氧”含量.但丁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丁同学的理由是(填写一条即可)10.碳酸钙、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等作为吸收剂可以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来测定燃煤烟气中SO2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的SO2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1)由图可知,脱硫效率较高的吸收剂是(填名称).(2)实验时,称取的3份原煤的质量要相等,其目的是.(3)利用碳酸钙吸收SO2转化为CaSO3,CaSO3与空气中O2反应转化为CaSO4.写出CaSO3转化为CaSO4的化学方程式.(4)利用碱石灰吸收SO2时,下列措施能使脱硫效率提高的是(填序号)a.将原煤与碱石灰粉碎,混合均匀b.将碱石灰的用量适当增加c.将时间300s变为500s(5)利用碱石灰吸收1.28gSO2时,碱石灰中的NaOH、CaO与SO2反应转化为Na2SO3和CaSO3,则理论上反应消耗碱石灰的质量(m)范围是.参考答案与解析1.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液体名称蒸馏水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蓝紫色蓝色绿色黄色查阅资料:pH 7.5~9 10~11.9 12~14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蓝色绿色黄色【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实验探究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交流与反思】b点的溶质为NaCl、HCl(写化学式),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c点的溶质NaCl、NaHCO3(写化学式)【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pH值的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分析】【得出结论1】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实验探究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得出结论2】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交流与反思】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解答】解:【得出结论1】由上面提供的信息可知,加入紫甘蓝汁液时,溶液显黄色时的碱性比显绿色时强,显绿色时碱性比显蓝色时强,因此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故填: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填:无;红;NaOH+HCl=NaCl+H2O.【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交流与反思】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b点时稀盐酸过量,因此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HCl;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说明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然后碳酸氢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c点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Cl和NaHCO3.故填:NaCl、HCl;NaCl、NaHCO3.【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过程是: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然后碳酸氢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故填: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实验室常会产生含硫酸的废水,需经处理至中性.某兴趣小组同学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来处理酸性废水.(l)定性检测废水检测废水呈酸性的方法是取样,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若变红则呈酸性(或其他合理答案).(2)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5.6%的氢氧化钾溶液①计算m (KOH)=11.2g,V(H2O)=188.8mL(水的密度近似为1.0g•mL﹣1).②称取氢氧化钾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一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然后BA(按操作先后顺序,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A.向烧杯中加氢氧化钾固体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③量取水;④溶解;⑤转移.(3)定量测定废水取酸性废水样品100g,逐滴加入5.6%的氢氧化钾溶液,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假设废水中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钾反应且不含硫酸钾)①P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有K+、H+(填离子符号).②酸性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4.9%(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0.1%).③计算当废水处理至中性时,溶液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0.l%).【分析】(l)定性检测废水:用酸碱指示剂或者pH试纸均可(2)熟悉溶液的配制过程以及注意事项.(3)定量测定废水:根据消耗的氢氧化钾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硫酸的质量分数.【解答】解:(l)定性检测废水检测废水呈酸性的方法,方法很多,可以借助酸碱指示剂或者pH试纸也可以采用加入锌铁等活泼性金属或者是加入碳酸盐等,所以:取样,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若变红则呈酸性(或其他合理答案).(2)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5.6%的氢氧化钾溶液①计算氢氧化钾的质量为=200g×5.6%=11.2g,水的质量为200g﹣11.2g=188.8g折合体积为188.8mL (水的密度近似为1.0g•mL﹣1).②称取氢氧化钾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一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添加需要的砝码和拨动游码后向烧杯中添加氢氧化钾固体,直至天平平衡.所以为先B后A.(3)定量测定废水取酸性废水样品100g,逐滴加入5.6%的氢氧化钾溶液,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逐滴加入5.6%的氢氧化钾溶液100g时硫酸恰好完全反应.P点对应溶液,是依旧硫酸还有剩余的,此时溶液中有生成的硫酸钾和剩余的硫酸,所以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有K+、H+.5.6%的氢氧化钾溶液100g中氢氧化钾的质量100g×5.6%=5.6g设100g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钾的质量为y2KOH+H2SO4=K2SO4+2H2O112 98 1745.6g x y==x=4.9gy=8.7g酸性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0%=4.9%..当废水处理至中性时,溶液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00%≈4.4%故答案为:(1)取样,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若变红则呈酸性(或其他合理答案);(2)①11.2;188.8;②BA;(3)①K+、H+;②4.9%;③4.4%.【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3.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请你一起研究学习,并回答有关问题.研究主题: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关信息:一定体积的溶液中,离子的数目越多,其离子的浓度越大.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1)实验一:恒温条件下,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中甲曲线所示.①写出Ba(OH)2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OH)2+H2SO4=BaSO4↓+2H2O.②甲曲线M点时混合液体呈无色;③通过对甲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填序号).A.M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H+和OH﹣结合成H2O,Ba2+和SO42﹣结合成BaSO4B.M点时离子浓度几乎为零C.M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仅由于溶液中H+在逐渐增大(2)实验二:恒温条件下,向等量同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Na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上图乙曲线所示.①通过对乙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填序号).A.开始至完全反应过程中,电导率减小,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B.电导率下降到最低点时仍然较大,表明溶液中还存在较多离子C.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中Na+数目一直增大②N点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Na+、OH﹣、SO42﹣(填离子符号).③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减小(填“增大”或“减小”).(3)拓展:①请根据示例仿写离子方程式.。
2024年冀少新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2024年冀少新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互为同位素的是()A.B. 白磷、红磷C. 重水、水D. 金刚石、石墨2、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 MgCl2→Mg(NO3)2B. Ca(OH)2→NaOHC. CuO→Cu(OH)2D. K2CO3→KNO33、分类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表格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是包含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选项甲乙A 化学变化木条燃烧、水的蒸发、铁钉生锈B 纯净物液态氧、干冰、烧碱C 复分解反应碳酸分解、酸碱中和反应D 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含硫煤B. BC. CD. D4、下列地理现象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是()A.太阳东升西落B.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C.四季更替D.昼夜更替5、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是()A. 1、5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和动物中的上皮组织一样具有保护功能B. 6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C. 3叶脉为输导组织,里面既含有导管运输有机物,也含有筛管运输水和无机盐D. 2、4叶肉为营养组织,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6、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B. 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C. 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D. 以上说法都不对7、现有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三种无色溶液,小丽认为可用下列四种试剂进行一次性鉴别这三种无色溶液,你觉得不可行的是()A. 无色酚酞溶液B. pH试纸C. Na2CO3溶液D. 紫色石蕊溶液8、石英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小权爸爸在石英粉厂工作,他想知道石英粉的密度,可是身边只有天平.他求助于正在九年级就读的儿子.聪明的小权利用天平(含砝码),一个玻璃杯、足量的水,就完成了测量石英粉密度的实验.(ρ水为已知)下面是小权同学设汁的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①用天平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0;②给玻璃杯中装满石英粉,测出玻璃杯和石英粉的总质量m1;③将石英粉倒出,给玻璃杯中装满水,测出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m2④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对应的字母写出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其中④要求写出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这个表达式下列给出正确的是()A. ρ粉=B. ρ粉=C. ρ粉=D. ρ粉=9、如图所示,桌面上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平底杯子,里面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A、B两点到杯子底部的距离相等。
化学(天津卷)-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解析版)
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天津卷】化学(共26小题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Al-27Fe-56Zn-65S-32Cu-64Cl-35.5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食物腐败C.冰雪消融D.干冰升华【答案】B【解析】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冰雪消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生铁C.赤铁矿石D.冰水共存物【答案】D【解析】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此选项错误;B、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杂质,属于混合物,此选项错误;C、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还包含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此选项错误;D、冰水共存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此选项正确。
故选D。
3.糖类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成分,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A.馒头B.蔬菜C.鸡蛋D.豆油【答案】A【解析】A、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B、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C、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D、豆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盐类水解的应用【含答案及解析】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室温下,将碳酸钠溶液加热至70 ℃,其结果是()A.溶液中c(C O32-)增大B.水的电离程度不变C.K W将变小D.溶液的碱性增强,C O32-的水解程度增大,故溶液中c(C O32-)变小,溶液的碱性增强,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温度升高,K W变大。
2.对滴有酚酞溶液的下列溶液进行相应操作后,溶液颜色变深的是()A.NaCl溶液加热B.NaHCO3溶液加热C.氨水中加入少量盐酸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KCl固体3.在Al3++3H2O Al(OH)3+3H+的平衡体系中,要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且使溶液的pH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热B.通入HClC.加入适量Na2CO3(s)D.加入NaCl溶液解析加热能使平衡向水解的方向移动,c(H+)增大,pH减小,故A项不符合题意;通入HCl能增大c(H+),抑制水解,且pH减小,故B项不符合题意;加入适量Na2CO3(s),由于发生2Al3++3C O32-+3H2O2Al(OH)3↓+3CO2↑,Al3+浓度减小,水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C项不符合题意;加入NaCl溶液,相当于加水稀释,能促进水解,且c(H+)变小,故pH也增大,因而D项符合题意。
4.下列根据反应原理设计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C O32-+H2O HC O3-+OH-;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B.Al3++3H2O Al(OH)3(胶体)+3H+;明矾净水C.TiCl4+(x+2)H2O TiO2·x H2O↓+4HCl;制备TiO2纳米粉D.SiCl2+H2O Sn(OH)Cl↓+HCl;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加入NaOH水解显酸性,所以在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要加入HCl抑制其水解,故D错误。
25.分别将下列物质:①FeCl3②CaO③NaCl④Ca(HCO3)2⑤Na2SO3⑥K2SO4投入水中,在蒸发皿中对其溶液加热蒸干,能得到原物质的是()A.②③B.③⑥C.①④D.⑤⑥加热蒸干FeCl3溶液得到Fe(OH)3;②CaO投入水中,生成Ca(OH)2,加热蒸干得到Ca(OH)2;③加热蒸干NaCl溶液得到NaCl固体;④加热蒸干Ca(HCO3)2溶液得到CaCO3;⑤加热蒸干Na2SO3溶液得到Na2SO4;⑥加热蒸干K2SO4溶液得到K2SO4,故选B。
高考化学复习 考点1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解析版)
考点1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1.[2019天津] 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A .将废铁屑加入2FeCl 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2Cl B .铝中添加适量锂,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工业 C .盐碱地(含较多23Na CO 等)不利于作物生长,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 D .无水2CoCl 呈蓝色,吸水会变为粉红色,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答案】C【解析】A 、铁和亚铁能将氯气还原为氯离子,从而除去工业废气中的氯气,故A 不选;B 、根据铝合金的性质,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故可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工业,故B 不选;C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产物仍然呈碱性,不能改变土壤的碱性,反而使土壤更板结,故C 选;D 、利用无水氯化钴和氯化钴晶体的颜色不同,故可根据颜色判断硅胶中是否能吸水,故D 不选。
2.[2019江苏]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 .NaCl(aq)−−−→电解Cl 2(g)Fe(s)−−−→△FeCl 2(s) B .MgCl 2(aq)−−−→石灰乳Mg(OH)2(s)−−−→煅烧MgO (s)C .S(s)2O (g)−−−→点燃SO 3(g)2H O(l)−−−→H 2SO 4(aq) D .N 2(g)2H (g)−−−−−−→高温高压、催化剂NH 3(g)2CO (g)aq)−−−−→N aCl (Na 2CO 3(s) 【答案】B【解析】A .氯气的氧化性强,与铁单质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铁,故A 错误;B .氯化镁与石灰乳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镁和水,故B 正确;C .硫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SO 2,SO 2在与氧气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SO 3,故C 错误;D .氨气与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可生成碳酸钠,故D 错误。
Na2CO3水解过程溶液pH与温度关系的探究
Na2CO3水解过程溶液pH与温度关系的探究作者:高建伟蒋红年来源:《化学教学》2013年第12期摘要:盐类水解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温度升高会促进盐类的水解,其水解后的pH会增大,但是以碳酸钠溶液为例,通过手持技术测定,温度升高,溶液pH发生了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学计算,探究其异常变化的原因,得出用溶液pH的变化来判断水解程度的变化是不科学的。
关键词:碳酸钠水解;溶液pH与温度关系;实验探究文章编号:1005–6629(2013)12–005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1 问题提出在中学化学中盐类的水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高考中的热点和必考的知识点,盐类水解的规律之一是“越热越水解”,即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相应的盐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就会随着增大或减小。
在传统中学化学实验中,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盐类水解在随着温度升高时所产生的pH的细微变化很难测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能定性地加以描述,对问题的认识仅停留在表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条件的更新,数字传感技术由于其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便于捕捉实验中的微小变化等优点,使其得到了迅速的普及。
盐类水解所造成的pH 的微小变化便可以用数字传感器进行测量[1],对Na2CO3溶液依据“越热越水解”的规律,升高温度促进其水解,相应的溶液pH就会增大。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2 实验部分2.1 实验仪器和药品实验仪器:计算机、威尼尔全功能数据采集器、威尼尔温度传感器(型号TMP-BTA)、威尼尔pH传感器、磁力加热搅拌器。
实验试剂:1.0 mol/L和0.1 mol/L的碳酸钠溶液;1.0 mol/L醋酸钠溶液。
2.2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先将磁力加热搅拌器和pH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相连,再将装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置于磁力加热搅拌器上,并放入小磁子,把温度和pH传感器插入溶液中。
当打开计算机软件、磁力搅拌器及数据采集器后,测定的温度和pH的变化通过数据采集器可即时在计算机中显示出来。
2020-2021中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专题解析含详细答案(1)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粉B.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C.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D.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等量且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盐酸,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pH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入稀硫酸时pH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时,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 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B.加水稀释盐酸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B、向浓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7,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开始不生成沉淀。
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的质量不断上升,完全反应后不变,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中氢元素来源于稀盐酸,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应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Na2CO3水解过程溶液pH与温度关系的探究
N a 2 C O 3 水解过程溶 液 p H与温度关 系的探 究
高建伟 ,蒋红年
( 蚌埠二中,安徽蚌埠 2 3 3 0 0 0 )
摘要 : 盐 类 水 解 是 中学化 学 教 学 中的重 点 和难 点 , 温 度 升 高会 促 进 盐 类 的水 解 , 其水 解 后 的 p H会 增 大 , 但 是 以碳 酸 钠 溶液 为 例, 通 过手 持 技 术测 定 , 温度 升 高 , 溶液 p H发 生了先 增 大后 减小 的变 化 趋势 。 通 过理 论分 析 和数 学计 算 , 探 究其 异 常变化 的原 因, 得 出用溶 液 p H 的变 化来 判 断水 解程 度 的变化 是不 科学 的 。 关键词 : 碳 酸钠 水解 ; 溶液 p H与温 度 关 系; 实 验探 究 文章编号: 1 0 0 5 — 6 6 2 9 ( 2 0 1 3 ) 1 2 — 0 0 5 7 — 0 3 中图分 类 号 : G 6 3 3 . 8 文 献 标 识码 : B
就的, 而要经历从量变 到质变 的过程 , 即从简单 的原型
开始 , 持续不 断地发生细微变化 , 最终发展为复杂的新 事物。 教师采用这一朴素张大均 . 教 育心理学 [ MJ . 北京: 人 民教育出版社 , 2 0 0 4 : 1 4 2 .
实验仪器 : 计算 机 、 威尼尔全功能数 据采集器 、 威
尼尔温度传感 器 ( 型号 T MP - B T A) 、 威 尼尔 p H传感器 、
磁力加热搅拌器。 实验 试剂 : 1 . 0 m o l / L和 O . 1 m o l / L的碳 酸钠溶液; 1 . 0 m o l / L醋酸钠溶液 。
2 . 2 实验装置示意图
, ,
电解质(1)
1.下列有关pH 变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酸钠溶液的pH 减小 B . 随着温度的升高,纯水的pH 增大 C .新氯水制经光照一段时间后,pH 减小 D .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pH 增大2.某酸HX 稀溶液和某碱YOH 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两溶液混合后,溶液pH 大于7,下表中判断合理的是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3.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 + 浓度为1×10-13mol·L -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① K +、Cl -、NO 3-、S 2- ② K +、Fe 2+、I -、SO 42- ③ Na +、Cl -、NO 3-、SO 42-④Na +、Ca 2+、Cl -、HCO 3- ⑤ K +、Ba 2+、Cl -、NO 3-A .①③B .③⑤C .③④D .②⑤4.对H 2O 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5.下列示意图与化学用语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水合离子用相应离子符号表示)NaCl 溶于水 电解CuCl 2溶液CH 3COOH 在水中电离H 2与Cl 2反应能量变化NaClNa ++Cl − CuCl 2Cu 2++2Cl −CH 3COOH H 2(g)+Cl 2(g) 2HCl(g)B.326Fe6.有 ① Na 2CO 3溶液 ② CH 3COONa 溶液 ③ NaOH 溶液各25mL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种溶液pH 的大小顺序是 ③>②>①B .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 变化最大的是②C .若分别加入25mL0.1mol/L 盐酸后,pH 最大的是①D .若3种溶液的pH 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 (SO 24-)>c (NH 4+)B .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 1和c 2, pH 分别为a 和a+1,则c 1=10c 2C .pH=11的NaOH 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D .向0.1 mol/L 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 增大8.实验:①0.1 mol·L -1AgNO 3溶液和0.1 mol·L -1NaCl 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 ,过滤得到滤液b 和白色沉淀c ;②向滤液b 中滴加0.1 mol·L -1KI 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 中滴加0.1 mol·L -1KI 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实验报告碳酸钠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碳酸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掌握碳酸钠的制备方法;3. 掌握碳酸钠的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碳酸钠(Na2CO3)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有苦味,易溶于水。
碳酸钠具有弱碱性,在水中溶解后会产生碱性溶液。
本实验通过制备碳酸钠,观察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检验其纯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漏斗、滤纸、锥形瓶、酒精灯、试管、铁架台、滴定管、移液管等;2. 试剂:碳酸钠固体、盐酸溶液、酚酞指示剂、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碳酸钠的制备(1)称取5g碳酸钠固体,放入烧杯中;(2)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3)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4)将滤液倒入锥形瓶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观察溶液变化。
2. 碳酸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观察(1)观察碳酸钠固体的颜色、形态、气味等;(2)观察碳酸钠溶液的颜色、气味、pH值等;(3)观察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3. 碳酸钠的检验(1)取少量碳酸钠溶液,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变化;(2)取少量碳酸钠溶液,加入适量盐酸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3)用滴定法测定碳酸钠溶液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碳酸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观察结果(1)碳酸钠固体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有苦味;(2)碳酸钠溶液为无色,有碱性气味,pH值约为11;(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2. 碳酸钠的检验结果(1)加入酚酞指示剂后,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为碱性;(2)加入盐酸溶液后,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说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3)滴定法测定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1mol/L。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碳酸钠,并观察了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通过实验,掌握了碳酸钠的制备方法、检验方法以及相关原理;3.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说明本实验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七、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2.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本实验可为后续研究碳酸钠的应用提供基础。
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粉B.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C.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D.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等量且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盐酸,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pH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入稀硫酸时pH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时,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B.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D.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酸质量相等,金属过量,最终产生氢气质量相等,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锌的质量应大于铁的质量,与图像不符;B、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与图像相符,故选B;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多少,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生成氧气质量应该相等,与图像不符;D、加水稀释只会使稀硫酸酸性减弱,不可能pH大于7,变为碱性,与图像不符。
【点睛】该题是一道图像题,图像题的难点在于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的转化,然后和实际反应情况对应是否相符。
2021年江苏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计算题(附答案解析)
2021年江苏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计算题一.选择题(共2小题)1.(2021•盐城)将CO和铁的氧化物Fe x O y置于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至完全。
反应过程中容器内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的值为12.6B.铁的氧化物中x:y=3:4C.参加反应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16gD.当CO2质量为4.4g时,容器内CO质量为14g2.(2021•扬州)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将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称重,得实验数据如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稀盐酸的用量/g 5.0 5.0 5.0 5.0剩余固体的质量1.5 1.00.50.3/g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三次实验后碳酸钙无剩余B.第四次实验后盐酸无剩余C.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3.65%D.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5%二.多选题(共1小题)3.(2021•扬州)Fe2(SO4)3溶液用于脱除H2S,并由反应Ⅱ再生,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S、O和Fe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B.理论上每生成16g S,需补充200g Fe2(SO4)3C.理论上每生成32g S,同时有16g O2参与反应D.理论上反应Ⅱ中每生成18g H2O,同时消耗152g FeSO4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4.(2021•盐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完成“探究某种盐的性质”实验,填写下表。
试管序号甲乙丙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红色溶液白色沉淀无色气体实验结论该盐是(选填“NaCl”“Na2CO3”“Na2SO4”),其水溶液呈性。
实验解释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计算全班同学完成试管乙实验,共消耗质量分数为10.4%的BaCl2溶液50g,实验后最多收集到g白色沉淀。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pH的变化图像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pH 的变化图像1.下列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相符的是( )A .①表示向一定的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B .②表示向pH=9的氨水中不断加水稀释C .③表示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锌片分别加入足量且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D .④表示用两份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等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氯化钙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不能形成沉淀,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不符,不符合题意;B 、向pH=9的氨水中不断加水稀释,pH 会逐渐减少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小于7,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不符,不符合题意;C 、镁比锌活泼,故镁反应速率快,镁与稀硫酸反应:2442Mg+H SO MgSO +H =↑,锌与稀硫酸反应:2442=Z Zn+H SO SO +H n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镁,故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相符,符合题意;D 、用两份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等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2.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a→b 段产生 Cu(OH)2的质量不断增大,故溶质质量增大B .c→d 段溶液的pH 不变C .整个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一直在不断增大D .a 点、d 点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均为两种【答案】D【解析】【分析】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的选后顺序是2HCl+NaOH=NaCl+H O 、22CuCl +2NaOH=2NaCl+Cu(OH) 。
【详解】A 、a→b 段溶质质量增加,是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没有Cu(OH)2生成,A 不正确;B 、c 点代表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刚好完全反应,则c→d 段溶液中氢氧化钠不断增加,溶液碱性越来越强,溶液的pH 增大,B 不正确;C 、从反应方程式可知,盐酸和氯化铜分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C 不正确;D 、a 点表示混合液还末参与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和氯化铜两种,d 点表示混合液已经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两种,D 正确。
高中化学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比(1) (1)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共性1、都能与盐酸(或硫酸与硝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跟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3、水溶液均呈碱性;4、焰色反应呈黄色;5、都能与铝盐或铁盐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差异1、热稳定性:碳酸钠加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2、水溶解性: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3、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碳酸钠能跟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不反应;4、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碳酸氢钠能跟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碳酸氢钠不反应;5、与氯化钙的反应:碳酸钠跟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易生成碳酸盐沉淀,而碳酸氢钠跟盐类稀溶液不易生成沉淀6、与苯酚的反应:碳酸钠能与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不与苯酚反应;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分方法一、固体状态法1:据热稳定性不同。
分别加热少量样品,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样品为碳酸氢钠。
该方法使用的仪器装置比较复杂,需要用到加热装置法2:据与酸反应的速率不同。
分别取相同质量的固体,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中,反应较快的是碳酸氢钠。
这种方法观察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溶液状态法3:据与酸反应的过程不同。
取同浓度同体积的溶液,分别滴加盐酸,开始无气体一段时间后有气体的是碳酸钠;开始即有气体的是碳酸氢钠。
当溶液浓度比较低的时候,出现气泡不明显;法4:据沉淀反应不同。
分别取稀溶液,滴加BaCl2(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原试剂为碳酸钠。
法5:据溶液的碱性不同。
测其等浓度稀溶液的pH,pH值较大较大的原试剂为碳酸钠。
需要配置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溶液;法6:根据碳酸氢钠的两性。
分别取溶液,并滴加偏铝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为碳酸氢钠。
三、错误方法法1:利用澄清石灰水。
因为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澄清石灰水无法鉴别两种溶液。
(化学)初三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
(化学)初三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一、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Ca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1.现有一定质量的盐酸和2CaCl溶液.NaCl溶液均为中性)。则X可能是()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2CaCO固体A.水B.澄清石灰水C.纯碱溶液D.3【来源】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撷秀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盐酸呈酸性,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呈酸性,pH值小于7,则有:A、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水,酸性溶液不断稀释,pH值无限的接近7,不会等于和大于7,A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不对应,不符合题意;B、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值由小于7逐渐增加,氢氧化钙与盐酸恰好完全时pH值等于7,继续加入,立即大于7,并逐渐增加,B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不对应,不符合题意;C、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纯碱溶液,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反应完之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混合液的pH值由小于7逐渐增加,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等于7,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过程中维持等于7,氯化钙完全反应后,pH大于7,C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对应,符合题意;D、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碳酸钙固体,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难溶于水,随着碳酸钙的加入,混合液的pH值由小于7逐渐增加,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等于7,最后维持等于7,不会继续增加,D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不对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稀释B.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D.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镁粉【来源】备战2020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三:酸和碱【答案】C【解析】【详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稀释,pH值逐渐减小,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B、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待达到饱和状态时,质量分数不在改变;故选项错误;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然后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故选项正确;D、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镁,产生氢气质量相等,但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反应速率快,图像的斜率大;故选项错误;故选:C。
碳酸钠溶液加热过程中的pH变化
碳酸钠溶液加热过程中的pH变化(2014•江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A.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则可以减缓海轮外壳的腐蚀B.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C.加热0.1mol•L﹣1 Na2CO3溶液,CO32﹣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D.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H<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解答:C.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而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即溶液的pH均增大,故C正确。
这道14年江苏高考题的C选项旨在考察加热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几乎所有参考资料对于该选项的解释都是:饱和Na2CO3溶液中存在CO32-的水解平衡CO32-+H2O ⇌HCO3-+OH-,该反应△H>0,为吸热反应。
加热使溶液温度上升,有利于该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使水解程度增大。
进而导致c(OH-)增大,c(H+)下降,溶液的pH 上升。
但在查阅资料后我们发现,通过手持传感器测量0.1mol/LNa2CO3溶液的实验表明,在加热过程中Na2CO3溶液的pH实际上是不断下降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这并不符合我们的一般认知,为验证该说法是否准确,我们尝试对0.1mol/LNa 2CO 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pH 进行计算。
但由于碳酸根的K h 和水的电离常数K w 随温度的变化没有确切数据,我们进一步查找了Na 2CO 3溶液中各组成成分的热力学函数值,并根据范特霍夫方程计算出了0-100℃范围内不同温度下碳酸根的K h1和K h2和K w 。
其中部分数据如下表:由此可以看出,K h1>>K h2>>K w ,碳酸根的第一步水解的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水解和水的电离,故在分析Na 2CO 3溶液时,对于CO 32-+H 2O ⇌HCO 3-+OH - ,我们可以忽略第二步水解和水电离对氢氧根浓度的影响,近似认为c(OH -)≈c(HCO 3-)。
碳酸钠溶液加热过程中的pH变化(1)
(2014•江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A.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则可以减缓海轮外壳的腐蚀B.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C.加热0.1mol•L﹣1 Na2CO3溶液,CO32﹣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D.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H<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解答:C.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而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即溶液的pH均增大,故C正确。
这道14年江苏高考题的C选项旨在考察加热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几乎所有参考资料对于该选项的解释都是:饱和Na2CO3溶液中存在CO32-的水解平衡CO32-+H2O ⇌HCO3-+OH-,该反应△H>0,为吸热反应。
加热使溶液温度上升,有利于该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使水解程度增大。
进而导致c(OH-)增大,c(H+)下降,溶液的pH上升。
但在查阅资料后我们发现,通过手持传感器测量0.1mol/LNa2CO3溶液的实验表明,在加热过程中Na2CO3溶液的pH实际上是不断下降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这并不符合我们的一般认知,为验证该说法是否准确,我们尝试对0.1mol/LNa2C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pH进行计算。
但由于碳酸根的K h和水的电离常数K w随温度的变化没有确切数据,我们进一步查找了Na 2CO 3溶液中各组成成分的热力学函数值,并根据范特霍夫方程计算出了0-100℃范围内不同温度下碳酸根的K h1和K h2和K w 。
其中部分数据如下表:由此可以看出,K h1>>K h2>>K w ,碳酸根的第一步水解的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水解和水的电离,故在分析Na 2CO 3溶液时,对于CO 32-+H 2O ⇌HCO 3-+OH - ,我们可以忽略第二步水解和水电离对氢氧根浓度的影响,近似认为c(OH -)≈c(HCO 3-)。
强碱弱酸盐溶液升温后pH值不一定增大
强碱弱酸盐溶液升温后pH值不一定增大作者:李立文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1年第02期摘要:历年来各类考试中经常出现温度变化对盐溶液pH值的影响的考题,要求学生从外界条件变化的角度分析盐溶液中的平衡移动情况,一般认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升温后,pH会增大,而笔者认为,此类溶液升温后,OH-的浓度一定增大,但pH不一定增大,因为H+的浓度不一定减小,文章就此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强碱弱酸;盐溶液;升温;pH值;pH变化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总数和总物质的量的比,它的数值俗称“pH值”,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程度的数值,即所含氢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
以下我想探讨一下在强碱弱酸盐溶液升温后pH值是否一定会增大的问题。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1题:下列有关pH变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C)A.随着温度的升高,碳酸钠溶液的pH减小B.随着温度的升高,纯水的pH增大C.新氯水经光照一段时间后,pH减小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pH增大对A选项的解释是认为碳酸钠溶液的水解为吸热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水解程度增大,OH-的浓度增大,因此pH增大。
人教版高中二年级化学教材中有如下实验:可用酚酞试液检验NaAc溶液的酸碱性:在1支试管里加入3mL NaAc溶液,滴入2滴酚酞试液,再取1支试管,把溶液分成两份,给其中1支试管里的溶液加热,比较2支试管里溶液的颜色。
通过实验可观察到室温下不加热的试管一般只呈现很浅的红色,而加热后红色变深,且放置至室温后,红色又变浅。
对此现象通常作如下解释:Ac-的水解为吸热过程,随着温度的上升,水解程度增大,OH-的浓度增大,pH增大,使酚酞显色加深。
强酸弱碱盐溶液升温后,OH-的浓度一定增大,但pH的变化取决于H+的浓度变化,下面就此作出分析。
以Na2CO3为例,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碳酸钠溶液加热
碳酸钠溶液加热,溶液的pH变化
3.对0.10mol/L的碳酸钠溶液加热,利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分析 A.加热碳酸钠溶液,溶液pH受温度影响,加热促进CO32-水解;
B.加热促进水的电离,K w增大;
C..由图象分析,引起溶液pH减小的原因是K w增大所导致;
D.25°C时PH=11.63,溶液中c(OH-)=10-2.33 mol/L,水解的碳酸根离子浓度除以原来浓度计算得到水解度.
解答解:A.加热碳酸钠溶液,溶液pH受温度影响,加热促进CO32-水解,溶液中c(OH-)增大,故A错误;
B.加热促进水的电离,K w增大.根据溶液pH=pK w-pOH可知:溶液中的c(OH-)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
C.由实验结果分析,引起溶液pH减小的原因是K w,加热促进水的电离,K w增大,故C正确;
D.25℃时PH=11.63,溶液中c(OH-)=10-2.33 mol/L,CO32-的水解度≈
10−2.33mol/L0.10mol/L10−2.33mol/L0.10mol/L×100%=100.67%,故D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原理、水解过程中溶液PH计算,离子积常数的分析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糖类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B.目前计人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SO2、CO、NO2、O3等C.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D.钾元素、钠元素、镁元素、氟元素、硫元素、氯元素等,属于人体中常量元素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过滤液体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浓硫酸稀释D.用橡胶塞塞住试管3.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以下过程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防毒面具利用活性炭吸附毒气B.电解水的实验可测定水的组成C.“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D.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4.下列对一些事实解释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结构不同B.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A.A B.B C.C D.D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B.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C.向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D.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8.如图是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x 的值为2,y 的数值为30B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C .锌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D .锌的化学性质活泼,实验室里可以用锌和浓盐酸来制取氢气9.R 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 所示。
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图 2 所示实验。
关于图 2 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 .使①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降温的方法C .①、①、①中,只有①中溶液是饱和溶液D .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10.如图为天然气在酸性环境中脱硫过程的原理,总反应为2222H S+O =2S 2H O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江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则可以减缓海轮外壳的腐蚀
B.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C.加热0.1mol•L﹣1 Na2CO3溶液,CO32﹣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
D.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H<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
解答:C.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而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即溶液的pH均增大,故C正确。
这道14年江苏高考题的C选项旨在考察加热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几乎所有参考资料对于该选项的解释都是:饱和Na2CO3溶液中存在CO32-的水解平衡CO32-+H2O ⇌HCO3-+OH-,该反应△H>0,为吸热反应。
加热使溶液温度上升,有利于该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使水解程度增大。
进而导致c(OH-)增大,c(H+)下降,溶液的pH上升。
但在查阅资料后我们发现,通过手持传感器测量0.1mol/LNa2CO3溶液的实验表明,在加热过程中Na2CO3溶液的pH实际上是不断下降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这并不符合我们的一般认知,为验证该说法是否准确,我们尝试对0.1mol/LNa2C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pH进行计算。
但由于碳酸根的K h和水的电离常数K w随温度的变化
没有确切数据,我们进一步查找了Na 2CO 3溶液中各组成成分的热力学函数值,并根据范特霍夫方程计算出了0-100℃范围内不同温度下碳酸根的K h1和K h2和K w 。
其中部分数据如下表:
由此可以看出,K h1>>K h2>>K w ,碳酸根的第一步水解的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水解和水的电离,故在分析Na 2CO 3溶液时,对于CO 32-+H 2O ⇌HCO 3-+OH - ,我们可以忽略第二步水解和水电离对氢氧根浓度的影响,近似认为c(OH -)≈c(HCO 3-)。
该反应)
CO (c )OH (c )CO (c )OH (c )HCO (c K -23-2-23--31h ≈⨯=,故)CO (c K )OH (c -23h1-⨯=。
又有)OH (c )H (c K -w ⨯=+, 将c(OH -)代入得)
CO (c K K )H (c -23
h1w
⨯=
+。
代入K h1和
K w 的值后。
我们可算出0.1mol/LNa 2CO 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pH 值如下图。
那为什么上述推导会出现问题呢?这是因为温度上升时溶液的K w 也在不断上升,这时并不能通过)c(OH )H (c K -w ⨯=+且c(OH -)减小推得c(H +)增大。
通过理论计算可得不同温度下0.1mol/LNa 2CO 3溶液的pH 和pOH 值,结果如下:
由此结果可以看出,对于0.1mol/LNa 2CO 3溶液,在加热过程中,溶液的c(H +)和c(OH -)都随温度上升而增大,溶液的pH 逐渐减小。
当然由于水解平衡正移产生了更多的OH -,c(OH -)的变化更大。
所以生活中使用热的纯碱溶液除油污仍是合理的。
这一问题的本质在于我们忽视了水的K w 随温度变化的改变。
虽然在Na 2CO 3溶液中CO 32-的第一步水解占主导地位,但是通过)
CO (c K K )H (c -23
h1w
⨯=
+,我们可以得知,对于
已知浓度的Na 2CO 3溶液,pH 的影响因素包括K w 和K h1两方面。
K w 和K h1随温度上升的程度决定了c(H +)是上升还是下降。
而由K w 和K h1的数据可知,K w 随温度上升而变化的幅度相较K h 更大,导致在本题情景中c(H +)也会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即加热后pH 减小。
除了开头提到的14年江苏卷,在近年的各地月考题模考题当中,也时有此类题目出现,无一例外都复制了江苏卷的错误答案。
如(标红选项为含有本文所述问题的选项):
(2014秋•沈阳月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则可以减缓海轮外壳的腐蚀
B.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C.加热0.1 mol•L﹣1Na2CO3溶液,CO32﹣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
D.由于Ksp(AgCl)>Ksp(AgBr),所以任何情况下AgBr沉淀都不能转化为AgCl沉淀
(2014秋•永昌县校级期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加热0.1mol/L Na2CO3溶液时,CO32﹣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
B.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为5.5×10﹣13,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C.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则可以减缓海轮外壳的腐蚀
D.0.1 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后,CH3COOH的电离程度和溶液中C(CH3COO ﹣)的值增大
(2015秋•芗城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pH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C)
A.温度升高,Na2CO3溶液pH减小
B.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溶液pH变大
C.新制氯水经光照一段时间后,溶液pH减小
D.温度升高,纯水pH增大
其中最后一道题的A选项,给出了随温度升高Na2CO3溶液pH减小的事实,但可惜在该题命题中属于错误选项。
本文所述问题也再次提醒我们,对中学阶段的一些问题,不能想当然的进行简化,我们忽视的一些细节可能会导致题目出现化学事实上的错误。
对于模棱两可的问题更要进行深入研究,防止教学中这类谬误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