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合集下载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差放电路复合管)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差放电路复合管)

实现复杂信号处理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具有多种功能, 如加减法、积分、微分等,可以实现 复杂信号的处理。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和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集成电路运算放 大器的性能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发展
目前,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已经发展到了纳米级别,性能更加优异,同时出现了许多新型的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如低噪声、低失真、高速等类型,满足了不同领域的需求。未来,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将继续朝着高性能、低功 耗、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差放电路复合管的工
02
作原理
差放电路复合管的结构与组成
输入级
01
差放电路复合管的输入级通常由两个对称的晶体管组成,用于
接收输入信号并进行差分放大。
输出级
02
输出级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晶体管组成,用于将差分路
03
偏置电路用于为各级提供稳定的直流偏置,确保放大器正常工
作。
差放电路复合管的工作原理
采用低功耗设计技术,如降低工作电压、优化电路结构、使 用低功耗器件等。此外,还可以采用动态功耗管理技术,根 据实际需求调整运算放大器的工作状态,降低功耗。
噪声问题
挑战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在放大信号时, 会引入噪声,影响信号质量。噪声问 题对于高精度、高灵敏度的应用场景 尤为突出。
解决方案
采用低噪声设计技术,如优化电路结 构、选用低噪声器件、合理布线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差分放大电路、加 装滤波器等方式降低噪声干扰。
时序电路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可以用于时序电路的设计,实现不同时序的控制 和同步操作。
在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定义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定义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定义1. 引言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是当今电子电路中最重要的基本器件之一。

它是一种高增益、差分放大器,广泛应用于模拟电路、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定义、基本原理、特性以及应用。

2. 定义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Op-Amp, Operational Amplifier),是一种差分放大器,它能够将输入信号放大到较高的增益水平。

运放通常由差动输入级、差动放大级、输出级和电源级组成。

它的输入有两个端口:非反馈输入端(inverting input)和反馈输入端(non-inverting input),输出端则以电压方式输出。

3. 基本原理3.1 差分放大器运放的核心是差分放大器,它是由两个晶体管组成的差分对(differential pair)。

差分放大器具有高增益、高输入阻抗和低输出阻抗等特点。

当在非反馈输入端和反馈输入端施加电压时,差分放大器将两个输入信号进行差分放大,并输出差分放大的结果。

3.2 负反馈运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负反馈通过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反馈到输入端,使得运放的输出与输入之间达到稳定的关系。

负反馈降低了运放的增益,但提高了稳定性和线性度。

4.1 增益运放具有非常高的开环增益,通常在105到106范围内。

通过负反馈可以调节运放的增益,使其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4.2 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运放的输入阻抗非常高,通常在105到1012欧姆之间,使其能够接受较小的输入信号。

输出阻抗通常比输入阻抗小得多,可以提供较低的输出阻抗。

4.3 带宽运放的带宽指的是它能够工作的最大频率范围。

通常,在低频时运放的增益较高,而在高频时增益会逐渐降低。

带宽取决于运放的内部结构和电容等元件。

运放的工作温度和环境温度对其性能有一定影响。

温度变化会引起运放增益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温漂。

通过合适的补偿电路和工艺可以减小温漂的影响。

电工电子学_集成运算放大器

电工电子学_集成运算放大器

24


9.3 集成运放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由于开环电压放大倍数Auo很高,集成运放开环工作时线性区很 窄。因此,为了保证运放处于线性工作区,通常都要引入深度负反馈。 集成运放引入适当的负反馈,可以使输出和输入之间满足某种特定的 函数关系,实现特定的模拟运算。当反馈电路为线性电路时,可以实 现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等运算。



图9.2.1 反馈放大电路框图

电路中的反馈是指将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 通过一定的电路(反馈电路)送回到输入回路,与输入信号一同控制 电路的输出。可用图9.2.1所示的方框图来表示。
16


2. 反馈的分类
(1)正反馈和负反馈 根据反馈极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2)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根据反馈信号的交直流性质,可以将反馈分为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3)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根据输出端反馈采样信息的不同,可以将反馈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 馈。 (4)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根据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放大电路输入端联结方式的不同,可以将 反馈分为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9


3. 输入和输出方式
差放电路有双端输入和单端输入两种输入方式。同样也有双端 输出和单端输出两种输出方式。因此,差动放大电路共有四种输入输 出方式。 (1)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2)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3)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4)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10


4. 共模抑制比
差动放大电路对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都有放大作用,但对差动 放大电路来说,差模信号是有用信号,共模信号则是需要抑制的。因 此要求差放电路的差模放大倍数尽可能大,而共模放大倍数尽可能小。 为了衡量差放电路放大差模信号和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引入共模抑 制比作为技术指标,用KCMR表示。其定义为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与共 模电压放大倍数之比,即 A (9.1.11) K ud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术语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术语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术语引言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简称Op Am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的基本器件。

它具有高增益、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等特点,能够在模拟电路中起到放大、滤波、比较等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相关的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器件。

1. 基本术语•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是一种具有高增益、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等特点的电子放大器,可用于放大、滤波、比较、积分、微分等各种功能。

•输入端(Input):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包括非反馈输入端(非反相输入端)和反馈输入端(反相输入端)。

•输出端(Output):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是放大的信号输出端。

•开环增益(Open-loop Gain):运算放大器在无反馈情况下的增益。

•反馈(Feedback):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馈入到输入端的过程,用来控制运放的放大特性。

•共模电压(Common Mode Voltage):在运放的非反向和反向输入端之间的电压差。

•差模电压(Differential Mode Voltage):在运放的非反向和反向输入端之间的电压差。

•共模信号(Common Mode Signal):施加在运放输入端的电压信号。

•差模信号(Differential Mode Signal):施加在运放输入端的差分电压信号。

2. 输入和输出特性•输入偏置电压(Input Offset Voltage):在输入端没有任何输入信号时,输出电压不为零的电压差。

•输入偏置电流(Input Bias Current):在输入端没有任何输入信号时,进入输入端的漏电流。

•输入失调电流(Input Offset Current):在输入端没有任何输入信号时,进入输入端的漏电流之间的差异。

•输入电压范围(Input Voltage Range):运算放大器正常工作的输入电压范围。

集成运算放大器

集成运算放大器


A/D转换方法
– 计数法 速度慢 – 双积分式A/D转换器 精度高、干扰小 速度慢 –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原理同计数式相似,只是从最高位开始,通过试探值来计数。
例1:ADC0804 (8位,100us,转换精度 ±1LSB,内带可控三态门)。

例2:ADC570 (输入电压:0~10V 或 -5V~+5V)


例3. 8位以上A/D转换器和系统连接。 ADC1210:12位,100us,启动端SC,结束转换CC。

例4. ADC0809: 逐次逼近式8通道8位ADC。

同时有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系统中地 线的连接
模拟电路 ADC DAC 数字电路
模拟电路 AGND
数字电路 DGND
模拟地
公共接地点
if RF
R1 R2
R3 RP
- +
u0
ui 1 ui 2 ui 3 uo R1 R2 R3 Rf 可得: uo R f ( ui 1 ui 2 ui 3 ) R1 R2 R3 若R1=R2=R3=R,则 u R f ( u u u ) o i1 i2 i3 R
集成运算放大器
1.集成运算放大器概述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高电压增益、高输入电阻和低输出 电阻的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输入级:一般是差动放大 器,利用其对称特性可以 提高整个电路的共模抑制 比和电路性能,输入级有 反相输入端“-”、同相 输入端“+”两个输入端; 中间级:的主要作用是
3、差动比例运算电路
R1=R2,R’=RF Uo=-RF/R1(Ui1-Ui2)
差动比例运算电路 又称减法运算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集成电路:将整个电路中的元器件制作在一块硅基片上,构成完整的能完成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

运算放大器:具有高放大倍数、高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的直接耦合放大器。

3.1.1 集成运放概述集成运放是具有很高开环电压放大倍数的直接耦合放大器。

3.1.2 集成电路的特点1. 元器件参数的一致性和对称性好;2. 二极管多用三极管的发射结代替;3. 电阻的阻值受到限制,大电阻常用三极管恒流源代替, 电位器需外接;4. 电容的容量受到限制,电感不能集成,故大电容、电感 和变压器均需外接。

++UoU + U-u0+u0mu i-u0m集成运放电压传输特性3.3.4.1 集成运放的理想化模型运放的理想化模型是一组理想化的参数,是将实际运放等效为理想运放的条件。

等效为理想运放,将使分析和计算大大简化。

1. 开环电压放大倍数 Auo→∞2. 开环差模输入电阻 rid →∞3. 开环输出电阻 ro → 04. 共模抑制比 KCMRR →∞5. 通频带 BW →∞2. 理想运放线性工作的分析依据(1)“虚断路”原则相当于两输入端之间断路.流入集成运放两个输入端的电流通常为零,但又不是断路故简称为“虚断”。

(2)“虚短路”原则集成运放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电压通常非常接近于零,但不是短路,故简称为“虚短”。

∴ u–≈ u+ 相当于两输入端之间短路(3) “虚地”的概念当同相输入端接地时,当u+=0 (接地) u -≈ u +≈ 0 称此时的反相输入端为“虚地点”。

反之,也成立。

由“虚断路”原则 ii = 0 , 有 u+=0由“虚短路”原则 u_ ≈ u+ = 0结论:反相输入端为“虚地”。

当反相输入端接地时, 因为存在负反馈信号, 同相输入端不是“虚地”!(2)LM324工作原理(管脚功能如图9所示)图9 LM324管脚图LM324时四运放集成电路,它采用14脚双烈直插塑料封袋,外形如图1所示。

他的内部包含四组形式完全相同的运算放大器,除电源共用外,四组运放相互独立。

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V C E V C V E V C C I C R c I B R b V BE
2.差模交流信号分析 :
2.差模交流信号分析 : 画出对差模交流信号的交流通路
理想的直流电压源短路 关键是此处对Ree的处理。 在以前画交流通路时,线性电阻在交流通路中保留,阻值 为线性电阻的交流电阻,因为是线性的,所以交流电阻与 直流电阻相等。
A u c(单 u u o ic ) c 1 1 (b R rb )e 2 R c ()1 e R e2 -R R e ce
4 对任意信号的分析方法
ui1=uic+uid/2 ui2=uic-uid/2 uic = (ui1+ui2)/2 uid=ui1-ui2 uid1= -uid2= uid /2
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
• 差模信号:有用的信号,包含着信息,要进行 放大的。
• 共模信号:人为引入的一个信号,不是要放大 的,而是用来描述零漂的大小。直接描述、测 量零漂很麻烦,要先后测量两种不同的环境温 度下的静态工作点,求取它们的差值。从另外 一个角度:在同样的环境温度下,在输入端施 加共模信号,测量输出端的信号,求取共模放 大倍数。
2.1差模输入双端输出
某瞬间的真实方向
uid = uid1-uid2 uid1= -uid2
Ree上交流压降为0。 因此,画差模交流信号交流通路时,Ree可视为短路,
即两管的发射极直接接地。
由uc1= -uc2可知RL两端电位一端为正,一端为负,RL的中点应 是地电位,即每管对地的负载电阻为RL/2.
(5)不能制造电感,如需电感,也只能外接。
(6)一般无二极管,用三极管代替(B、C 极接在一起)。
集成运放的组成:输入级

集成电路与运算放大器低频.pptx

集成电路与运算放大器低频.pptx


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增益与单 个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增益相同
第20页/共94页
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性能分析
2. 差分放大器的差模性能分析
(2).差分放大器的差模性能分 析
差模
单A端d


压v增od 出2vi时d1
益:
2(rbe
RL' Rs
)
单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增益 为单个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 增益的一半
的电若压不增接益R为L则单端输出时
Atd
Atd1 2
Rc
2(rbe Rs )
第21页/共94页
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性能分析
1、差分放大器的等效电路与半电路分析法
(3)差分放大器的共模性能分析 流经REE的电流等于原静态电流Io与2倍的增量电流ΔiC
之和;
半边电路三极管发射极相 当于接入2REE;
用非线性元件进行温度补偿
采用差分式放大电路
第7页/共94页
1、差分放大器的基本信号
实际加到放大器两输入端的信号:电压往往为任意
号,
vi1
vi1
vi2 2
vi1 vi2 2
vic
vid 2
vi 2
vi1 vi2 2
vi1 vi2 2
vic
vid 2
实际加到放大器两输入端的信号
电压可分解为一对大小相等、极性相
第6页/共94页
例如
假设
漂移
10 mV+100 uV
漂移 1 V+ 10 mV
AV1 = 100,
AV2 = 100, AV3 = 1 。
若第一级漂移100 uV,
则输出漂移 10m V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功耗
描述放大电路在工作过程 中消耗的能量,包括静态
电流、动态功耗等。
参数与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01
02
03
输入阻抗测试
通过测量输入电压和电流 的比值来计算输入阻抗。
输出阻抗测试
通过测量输出电压和电流 的比值来计算输出阻抗。
开环增益测试
通过测量放大电路在不同 频率下的电压增益来计算 开环增益。
参数与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描述放大电路对电源的需求和 功耗特性,包括电源电压、静 态电流等。
主要性能指标
线性度
描述放大电路输出信号与输 入信号之间的线性关系,包 括失真度、线性范围等。
精度
描述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的 精度和稳定性,包括失调
电压、失调电流等。
带宽
描述放大电路在不同频率下 的响应速度和带宽范围,包 括通频带、增益带宽积等。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目录
•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概述 •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应用 •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参数与性能指标 •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概
01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是一种将差分 输入的电压信号转换成单端输出 的电压信号,并实现电压放大的 集成电路。
特点
具有高放大倍数、高输入电阻、 低输出电阻、低失真度、低噪声 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信号放大、 运算、滤波等领域。
工作原理
差分输入
集成运算放大器采用差分输入方式, 将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电压差作为输入 信号。
放大与输出
反馈机制
集成运算放大器采用负反馈机制,通 过反馈网络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反馈 到输入端,以改善电路的性能。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36页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36页

01
02
03
04
信号放大
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 放大,提高信号的幅度。
信号滤波
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滤波 处理,消除噪声和干扰。
信号线性化
将传感器输出的非线性信号通 过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进行线 性化处理,提高测量精度。
信号比较
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与预 设阈值进行比较,输出相应的
开关信号。
在音频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02
的工作原理
输入级
01
02
03
差分输入
运算放大器采用差分输入 方式,将两个输入信号进 行减法运算,提高了抗干 扰能力和共模抑制比。
放大器
输入级通常包含一个三极 管或场效应管组成的放大 器,对差分输入信号进行 放大。
射极跟随器
输入级通常采用射极跟随 器作为输出级,以减小信 号的输出阻抗,提高信号 的驱动能力。
时序控制
在数字电路中,集成电路运算放大 器可以用于产生各种时序控制信号, 如时钟信号、复位信号等。
电压偏置
为数字电路中的逻辑门提供适 当的偏置电压,以调整逻辑门 的阈值电压和性能参数。
电流源和电压源
利用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可以 构成各种电流源和电压源,为
数字电路提供稳定的电源。
在传感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THANKS.
确保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科学家在20世纪60年 代提出,随着半导体技术和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集成电路 运算放大器逐渐成为电子工程领域的重要器件。
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性能不断提高 ,功耗不断降低,集成度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目 前,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已经广泛应用于信号处理、通信、 音频、医疗、工业控制等领域。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知识点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知识点

-
THANKS!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感谢所有老师和一起成长的同学,是你们 大学生涯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本论文能够顺利完成,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
感谢您的耐心指导,您辛苦了!
建立时间:这是指运放达到稳定输出所需的时间。建立时间对于需要快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知识点
压摆率:这是指运放在大信号输入时的最大 输出电压变化率。压摆率决定了运放在大信 号应用中的性能
输入阻抗:这是指运放在输入端的电阻抗。 输入阻抗通常很高,可以与传感器等低阻抗 电路直接连接
电源抑制比:这是指运放在电源电压变化时 保持稳定性能的能力。电源抑制比越高,电 源电压变化对运放性能的影响越小
放大级:这一级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放大器,用于将差分输入级的微小 。放大级的输出是整个运放的输出信号
集成运算放器的主要知识点
以上就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知识点。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深 电子元件的性能和应用 除了上述提到的知识点,集成运算放大器还有一些重要的特性需要理解
频率响应:这是指运放在不同频率下的增益和相位响应。运放的频率响 部电路的RC时间常数决定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知识点
目录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知识点
集成运算放大器(通常简称为运放)是一种集成电路,它包含三个基本组成 级、放大级和输出级。以下是对这些组成部分的详细解释
差分输入级:这是运放的两个输入端,通常称为"非反向输入端"(同 反向输入端"(反相输入端)。这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电压差异是运放的
失调电压漂移:这是指运放在温度变化时失
最大功耗:这是指运放 功耗。超过这个功耗可 降
共模抑制比:这是指运 的共模干扰抑制能力。 放在存在共模干扰时性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电子技术课件)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电子技术课件)

(a)新国标符号
(b)以往用过的符号
图3.1.2 集成运放的符号
4.集成运放实物 (1)封装形式、引脚排列
金属壳封装
双列直插式 塑料封装
图3.1.3 集成运放封装与引脚图
图3.1.4 LM324引脚图
(2)运算放大器外形图
图3.1.5 集成运放实物图
三、理想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1.理想集成运放
4.共模抑制比 KCMR 反映了集成运放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
5.输入失调电压、电流 U IO 0 I IO 0 它是指集成运放输出电压为零时,两个输入端所加补偿电压的大小、两个输
入端的静态电流之差均为零。 6.上限截止频率 f H
反映集成运放的频率特性。
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一)
3.2.1 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一)
差模信号是指 ui1 = – ui2,即两个输入信号大小相同,极性相反。 共模信号是指 ui1 = ui2 ,即两个输入信号大小相同,极性相同。
2.输入电阻 rid
它是指集成运放在开环状态下,输入差模信号时两输入端之间的动态电阻, 反映差模输入时,集成运放向信号源索取电流的大小。
3.输出电阻 ro 0
二、集成运放的组成及符号 1.集成运放的组成框图
uid +
输入级
中间电压 放大级
输出级 uo
偏置电路
图3.1.1 集成运放的组成框图
2.各组成部分的特点
采用差分放大电路。要求输入电阻 高,输入端耐压高,抑制温度漂移 能力强,静态电流小。
采用共发射极放大 电路。要求有足够 的放大能力。
采用互补对称输出电 路。要求输出电压范 围宽,输出电阻小, 非线性失真小。
一、线性区的集成运放

集成运算放大器

集成运算放大器
镜像电流源电路 多路电流源 微电流源电路 有源负载
31
一、 镜像电流源电路
1、基本镜像电流源
设T1、T2的参数完全相同。
UBE1 = UBE2 = UBE,
IB1= IB2、IC1= IC2
基准电流
I REF
VCC
UBE R
IREF IC1 2IB IC(1 1 2 )
IC2= IC1≈ IREF
1 >>2 /β
1)输出电流IC2与基准电流 IREF相等。把IC2看作是 IREF的镜像——镜像电流源。
2) IC2的大小仅取决于VCC和R,与温度无关。 32
2、精密镜象电流源
精密镜象电流源和普通镜象电流源相比,其
精度提高了 倍。
由于有T3存在,IB3将 比镜象电流源的2IB小β3倍。 因此IC2和IREF更加接近。
ro Rc 10k
uo与ui同相位。
2)求KCMR 10 0.5 2 5.1
KCMR
Aud Auc
50 100 0.5
28
3)改接后,电路由单端输 入变成任意输入。
uid uA uB 8 2 sint mV
uic 12(uA uB)
504 2 sin t mV
Chapter 3 集成运算放大器
集成运放简介 集成运放的单元电路 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
和理想模型 专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
1
3.1 集成运放简介
3.1.1 简介
集成电路是6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 采用半导体制造工艺,在一小块硅单晶片上制作 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线路。 集成电路分为:模拟集成电路与数字集成电路。 在模拟集成电路中,运算放大器(早期用于模 拟计算机的数学运算)发展最早,应用最广泛。随 着集成技术与集成工艺的迅速发展,其他类型的模 拟集成电路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如混频器、调 制器、宽带放大器、高频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电 压比较器、A/D或D/A转换器等

运算放大器

运算放大器

(2) 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电压为零。 v vo AV (v p vn ) (v p v n ) o 由 可得 Av 由于在线性运用时,运放的输出电压vO总是有限值(不可能 超过所供给的直流电源电压值)。而且,在理想条件下有 Av = , 故可认为差动输入电压 (v p v n ) 即 v p vn
2
2.4 基本运算 电路应用
R2
2
A2
vo2
利用叠加原理,当vi2=0时,A2为反相放大电路, 由vo1产生的输出电压
R22 R22 R21 v' o 2 v o1 (1 )v i1 R2 R2 R1
当vo1=0时,A2为同相放大电路,由vi2产生的输出电压
v''o2 (1 R22 R 22 )( )v i 2 R2 R2 R22
小信号等效电路
2.2 理想运放
运算放大器的“虚短路”概 念 有了上述理想条件,运放在线性运用时可被认为:
(1) 输入电流为零。既然把运放的输入电阻看作无限大,那么它 的输入端就相当于开路,故此它就不会从外部电路吸取任何电流 了,所以,对于一个理想运放来说,不管是同相输入端还是反相 输入端,都可以看作不会有电流输入,即 in i p 0
求差电路
从输入端看,当电路中R1=R2,R3=Rf时,利用“两虚”的概 念,有i2=-i1,则输入电压vs1-vs2=i2R2+(-i1R1)=2i2R1,所以
v s 2 v s1 Ri 2R1 i2
输出电阻Ro
Ro ro 0
2.4 基本运算 电路应用
分析(2)
u i2
R1 - +
15kΩ
Av vo
可见,在图(c)中,vo只与电 15kΩ 源电压和分压电阻有关,其精度 和稳定性较高,可作为基准电压。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绪论 6.1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中的电流源 6.2 差分式放大电路 6.3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6.4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 6.5
专用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绪论
集成电路:在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基础上, 集成电路:在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基础上,把整个
电路中的元器件制作在一块硅基片上, 电路中的元器件制作在一块硅基片上,构成特定功 能的电子电路. 能的电子电路.
电流源具有直流电阻小而交流 电阻很大的特点. 电阻很大的特点.
精度更高的镜像电流源( 不够大时 不够大时) 精度更高的镜像电流源 ( β不够大时 )
由于增加了T 由于增加了 3, 使 IC2 更 加接近I (如何证明) 加接近 REF(如何证明) IC2=IC1=IREF-IB =IREF-IE3/(β+1)
共模电压增益
Voc=―ICR'L; Vic=―IB[rbe+(1+β)2Re]; β 共模增益
R c // R L ≈ 2 ro
1 R ic = [ rbe + (1 + β ) 2Re ] 2 Roc=RC
(3)共模抑制比 )
K CMR =
A VD A VC
β ro (1 + β ) R E = ≈ rbe rbe
I C1 VBE1 = VT ln I cS1
VBE 2
IC 2 = VT ln I cS 2
I C1 VT Ln = IC2 Re IC 2
I C1 VT Ln = VBE 2 VBE1 = I C 2 R e IC2
VT=26mV;IC1 mA级;IC2 uA级;Re千欧级 优点:受电源波动影响小; 优点:受电源波动影响小;
集成电路的基片一般是由一块约0.2-0.25mm的P型硅片制成. 一般是由一块约 的 型硅片制成. 型硅片制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本章内容简介(一) 目标:集成元器件,构成特定功能的电子线路(二) 侧重点不同:区别于单元电路,研究对象为高开环电压放大倍数的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三)主要内容✧组成集成运放的基本单元电路;✧典型集成运放电路以及集成运放的主要指标参数;✧几种专用型集成运放。

(四)学习目标✧了解电流源的构成、恒流特性及其在放大电路中的作用。

✧正确理解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零点漂移(简称零漂)产生的原因,以及有关指标。

✧熟练掌握差模信号、共模信号、差模增益、共模增益和共模抑制比的基本概念。

✧熟练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

✧熟练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指标的计算,以及输出输入相位关系。

✧了解集成运放的内部结构及各部分功能、特点。

(选讲内容)✧了解集成运放主要参数的定义,以及它们对运放性能的影响。

(选讲内容)(五)参考资料说明✧清华大学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有关章节✧高文焕、刘润生编《电子线路基础》✧王远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书》✧陈大钦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问答、例题、试题》6.1 集成运放中的电流源主要内容:本节主要定义了电流源电路并做了分类。

基本要求:正确理解电流源的定义及种类。

教学要点:1.镜象电流源(1). 电路组成:镜象电流源是由三级管电流源演变而来的,如图1所示。

(2)电流估算由于两管的V BE相同,所以它们的发射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均相等。

电流源的输出电流,即T2的集电极电流为当>>1时当R和V CC确定后,基准电流I REF也就确定了,I C2也随之而定。

由于Ic2≈I REF, 我们把I REF看作是I C2的镜象,所以这种电流源称为镜象电流源。

(3)提高镜象精度在图1中,当不够大时,I C2与I REF就存在一定的差别。

为了减小镜象差别,在电路中接入BJT T3,称为带缓冲级的镜象电流源。

如下图所示。

该电路利用T3的电流放大作用,减小了I B对I REF的分流作用,从而提高了I C2与I REF镜象的精度。

原镜象电流源电路中,对I REF 的分流为2I B带缓冲级的镜象电流源电路中,对I REF 的分流为2I B/β3, 比原来小。

2.微电流源镜象电流源电路适用于较大工作电流(毫安数量级)的场合,若需要减小I C2的值(例如微安级),可采用微电流源电路。

(1)电路组成为了减小I C2的值,可在镜象电流源电路中的T2发射极串入一电阻R e2,如图所示,便构成微电流源。

(2)电流估算由电路可得所以可见,用阻值不大的R e2就可获得微小的工作电流。

(3)多路电流源在模拟集成电路中,经常用到多路电流源。

其目的是用一个电流源对多个负载进行偏置。

典型的多路电流源如图所示。

图中,T1、T2、T3的基极是并联在一起的。

电路用一个基准电流I REF获得了多个电流。

3.电流源用作有源负载由于电流源具有交流电阻大的特点(理想电流源的内阻为无穷大),所以在模拟集成电路中被广泛用作放大电路的负载。

这种由有源器件及其电路构成的放大电路的负载称为有源负载。

共发射极有源负载放大电路如图所示。

T1是共射极组态的放大管,信号由基极输入、集电极输出。

T2、T3和电阻R组成镜象电流源代替R c,作为T1的集电极有源负载。

电流I C2等于基准电流I REF。

根据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可知,该电路电压增益表达式为其中r o是电流源的内阻,即从集电极看进去的交流等效电阻。

而用电阻R c作负载时,电压增益表达式为由于r o>> R c所以有源负载大大提高了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

6.2 差分式放大电路主要内容:本节主要定义了差分式放大电路并引入了各类定义。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差模信号、共模信号、差模增益、共模增益和共模抑制比的基本概念。

教学要点:6.2.1 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的概念1.概念差分式放大电路是一个双口网络,每个端口有两个端子,可以输入两个信号,输出两个信号。

其端口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注意:普通放大电路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双口网络,但每个端口都有一个端子接地。

因此,只能输入一个信号,输出一个信号。

当差分放大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子接入的输入信号分别为v i1和v i2时,两信号的差值称为差模信号,而两信号的算术平均值称为共模信号。

即差模信号共模信号根据以上两式可以得到可以看出,两个输入端的信号均可分解为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两部分。

2.两种信号的特点差模分量:大小相等,相位相反共模分量:大小相等,相位相同3.增益差模电压增益共模电压增益总输出电压其中,表示由差模信号产生的输出4.共模抑制比共模抑制比是衡量放大电路抑制零点漂移能力的重要指标。

6.2.2基本差分式放大电路1.电路组成及特点组成:由两个共射级电路组成。

特点:电路对称,射级电阻共用,或射级直接接电流源(大的电阻和电流源的作用是一样的)有两个输入端有两个输出端2.工作方式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单端输入单端输出3.工作原理(1)静态分析这是因为在静态时,Vi=0即Vi短路静态时Vc1=Vc2, 所以Vo=Vc1-Vc2=0。

即输入为0时,输出也为0。

(2)动态分析当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各加入一个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差模信号时,vi1=vi2=vid/2一管电流将增加,另一管电流减小,输出电压为:vo=vc1-vc2≠0即差模信号输入时,两管之间有差模信号输出。

4.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差分放大电路旨在抑制零点漂移现象)(1)零点漂移如果将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短路,其输出端应有一固定的直流电压,即静态输出电压。

但实际上输出电压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偏离初始值而缓慢地随机波动,这种现象称为零点漂移,简称零漂。

零漂实际上就是静态工作点的漂移。

对于差分电路,当输入端信号为0(短路)时,输出应为0。

但实际上输出电压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偏离0电位。

这种现象称为零点漂移。

(2)零漂产生的主要原因a)温度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最终都将导致BJT的集电极电流I C的变化,从而使静态工作点发生变化,使输出产生漂移。

因此,零漂有时也称为温漂。

b)电源电压波动。

电源电压的波动,也将引起静态工作点的波动,而产生零点漂移。

无论是温度变化还是电源波动,都会对两管产生相同的作用,其效果相当于在两个输入端加入了共模信号。

因此,当共模信号作用于电路时,必须分析电路的零漂情况。

(3)差动放大电路对零漂的抑制a)双端输出时----®靠电路的对称性和恒流源偏置抑制零漂。

(如不对称还将产生零点漂移)温度变化®两管集电极电流以及相应的集电极电压发生相同的变化®在电路完全对称的情况下,双端输出(两集电极间)的电压可以始终保持为零(或静态值)®抑制了零点漂移b)单端输出时由于电路中R e的存在,将对电路产生如下影响:以上过程类似于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的温度稳定过程。

由于Re的存在,使Ic得到了稳定,所以在双端输出的情况下,两管的输出会稳定在0(静态)值。

抑制了零点漂移。

Re越大,抑制零漂的作用越强。

即使电路处于单端输出方式时,仍有较强的抑制零漂能力。

但由于R e上流过两倍的集电极变化电流,其稳定能力比射极偏置电路更强。

5.差模输入时主要技术指标的计算(1)双端输入双端输出交流通路和差模等效电路注意:(a)差模输入时,vi1=-vi2=vid/2, 当一管电流ic1增加时,另一管的电流ic2必然减小。

由于电路对称,ic1 的增加量必然等于ic2的减少量。

所以流过恒流源(或Re)的电流不变,ve=0. 故如图所示的交流通路中Re为0(短路)。

(b)差模输入时,vi1=-vi2=vid/2, 每一管上的电压仅为总的输入电压vid 的1/2。

故虽然电路由两管组成,但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仅与单管的相同。

即Av=-BRc/r be(c)如果在输出端接有负载电阻R L, 由于负载两端的电位变化量相等,变化方向相反,故负载的中点处于交流地电位。

因此,如图所示的交流通路中每一管的负载为R L/2。

此时,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与单管的相同。

即Av=-BR L’/r be.(d)由于双端输入,故输入电阻为两管输入电阻的串联,即R id=2r be(e) 由于双端输出,故输出电阻为两管输出电阻的串联,即R o=2Rc动态指标计算结果如下:(2)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电路和差模等效电路注意:(a)由于单端输出时负载上输出的只是一个管子的变化量,而输入情况与双端输出时完全一样。

故放大倍数是双端输出的一半。

(b) 单端输出时,输出电阻是一个管子的输出电阻。

故输出电阻为双端输出的一半。

动态指标计算结果:(3)单端输入应用:有时要求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有一端接地,就要使用这种放大器单端输入时的交流通路如上图所示。

注意:(1)图中的ro很大(Re或者电流源的等效电阻),满足ro>>re(发射结电阻),故ro可视为开路。

(2)Ro开路后,可认为Vi均分在两管的输入回路上。

即每管的输入电压为Vi/2.(3)于是,单端输入时电路的工作状态与双端输入时近似一致。

各指标也近似相同。

双入双出时的差模指标:结论:(1)电压放大倍数Av和输出电阻Ro只与输出端的方式有关;单端输出时为双端输出的一半;(2)输入电阻Ri只与输入端的方式有关;单端输入时为双端输入的一半;6.共模输入时技术指标及共模抑制比(1)双端输出交流通路如图共模电压增益:双端输出时的共模电压增益是指电路的双端输出电压与共模输入电压之比。

在电路完全对称的情况下,vo1=vo2, vo=vo1-vo2=0共模增益为输入电阻共模情况下,两输入端是并联的,因此(2)单端输出单端输出时的共模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它等效于一个射级电阻为2ro的共射放大电路。

共模增益为:一般情况下,2ro>>rbe,β>> 1,则有(3)共模抑制比共摸抑制比的定义共摸抑制比定义为差模增益与共模增益之比,即或(dB)电路的共摸抑制比K CMR显示电路对零漂的抑制能力的大小。

因此希望K CMR越大越好。

双端输出时,电路完全对称的理想情况下,由于共模增益A oc = 0 ,所以K CMR = ¥。

单端输出时,若用电流源替换R e ,则共模抑制比为差分式放大电路几种接法的性能指标比较6.2.3 差分式放大电路的传输特性传输特性就是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电流或电压)随输入信号变化的函数关系。

它可以用BJT的be结值电压v BE与发射极电流I E的基本关系求出。

由PN结的伏安特性可知(1)(2)又因为(3)(4)由以上各式可解得(5)(6)由式(5)、(6)做出i C1、i C2与v id的传输特性曲线如图2中实线所示。

传输特性的讨论:从传输特性曲线可以看出:1.当vid=vi1-vi2=0时,ic1+ic2=Io, ic1=ic2=Io/2,即ic1/Io=ic2/Io=0.5电路工作在曲线的Q点,处于静态.2. 当vid 在0--±V T的范围内,vid增加时,ic1增加,ic2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