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高考小说阅读课件(1)

合集下载

01 小说的整体阅读(课件)-文学类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01 小说的整体阅读(课件)-文学类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整体阅读,第二步是带题阅读。 第一步整体阅读至关重要。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
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 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 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 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
点 集。
(有着 的“
的结构)
2022新高考Ⅰ卷
2021新高考I卷
《江上》
《石门阵》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客 7.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下列说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2022年新高考I卷
观 8. 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 题 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
要分析。(4分)

9. 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 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 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
1. 读懂文本是前提,继续训练、提高读文能力。 2.命题呈现综合性和灵活性,立足于对小说或散文基本要素的考查。 注重训练探究能力、推断能力,关注常规题型陌生化的表述方式。 3.题干设置情景化,反套路化,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 加强对题干准确解读,有序解答的能力训练。
2023高考备考策略
1.小说与散文并重。结合教材与高考真题健全小说、散文知识体系,做到 知识无死角,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 2.重视群文阅读与艺术鉴赏。分析小说散文,把握概要,会赏析艺术;读 专业的文学作品鉴赏评析文章,积累专业用语。 3.常规题与创新题并重。避免套路刷题,强调阅读的独特感受;强化创新 习题,会内嵌关键词,会联系文体知识解决情景问题,规范答案,努力答 案专业化。

人教版高三语文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梳理课件(共88张PPT)

人教版高三语文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梳理课件(共88张PPT)

题型二:小说的线索有什么作用? 任何一篇小说都会有贯穿情节始终的线索。其基本作用就是用来把 各阶段的情节和人物组织在一起,使小说的故事情节更加紧凑、精 巧和新奇,同时也有利于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和突显主题。暗线则能 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各种矛盾或冲突焦点,使故事情节安 排更加巧妙,这种巧妙就在于它能够通过塑造“另一个”形象,使 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和要表达的主题更加突出。
1.把握故事情节 2.概括探究主题 3.理解小说标题 4.分析写作技巧 5.品味语言特色 6.注意环境描写 7.揣摩人物形象
一、把握故事情节
1.如何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按照情节的基 本结构来梳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例如:《祝福》
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
线索—串联故事情 节的东西
例如:《项链》
抓住场面来梳理 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版高 三语文 高考小 说阅读 知识梳 理课件 (共88 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版高 三语文 高考小 说阅读 知识梳 理课件 (共88 张PPT)
(c)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 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 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 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d)戛然而止,留下空白 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版高 三语文 高考小 说阅读 知识梳 理课件 (共88 张PPT)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专题精讲课件(50张)-优秀课件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专题精讲课件(50张)-优秀课件
• 例:一种美味 • 巩高峰 •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
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 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验证。
叙述人称
• 第一人称:指以“我”或“我们”的视角来观察和感受,并以“我”的口吻来叙述其 所见所思所感。它是一种单向视角。其中“我”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文章中 的人物。第一人称长于说故事,长于主观陈述,而拙于性格形象的塑造,拙 于客观展示。
• 例:
补叙
• 在芦苇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还是那么像个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 嘴里吹着气,向岸上人问道:“鬼子走了?”“啊!”大家都欢喜地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 有死!”
•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 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插叙
•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 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 作用:(1) 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 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 使文章脉络清晰。(4) 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
• (5) 突出主题,升华主题。(6) 为下文作铺垫。(7) 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 加完整。(8)补充说明了有关文章的具体内容。
• (9) 让文章结构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10)使结构紧凑。 • (11)有助于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性格,补充背景材料,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突
出其某个特点,或交代细节,从而升华主题。
补叙
• 补叙: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 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2012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小说阅读(1)

2012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小说阅读(1)

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⑫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
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
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
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 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 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写其智慧过人,与上 文照应。
⑬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 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 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 了。”
⑭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 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 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 多年,直到今儿个。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解析 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其实就是概括故事发展 的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本文的情节发展历经了四个 阶段:①②段为故事的开端,③~⑪段为故事的发展, ⑫⑬段为故事的高潮,⑭段为故事的结局。 答案 为瞧各样人,捏各样人,泥人张常去天庆馆饮 酒;海张五张狂出场,泥人张毫不理会,海张五及手 下人拿泥人张找乐子,泥人张捏完核桃大的海张五脑 袋扬长而去;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几个小杂货摊贱卖 海张五泥像;海张五花大价钱把街市上卖的泥人连同 泥模子全买走了。
4.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 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 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 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珠宝店老板说他 只卖过盒子,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 项链是不值钱的。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部编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PPT课件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 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 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 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 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①“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 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体现出老董技艺的高超。
②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但被他婉言谢绝,写出了老董淡泊名 利的高贵品格。
2.了解人物形象 (1)老董:这篇小说讲述的是古籍修复师老董千辛万苦寻找修复 材料,尝试用书皮染色的方法修复古籍,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小 说塑造了一位修书匠老董的形象,他敢于叫板权威,热爱自己的事 业,对修书工作精益求精,传达出一个普通匠人对职业道德的坚 守。 [提示] 第3题需要结合对老董形象的分析点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2)小说的发展部分主要写老董开始锲而不舍地染蓝。 ①父亲“找到了一块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说 明老董染绢的过程并不顺利,突出了他坚持不懈的性格。
(3)小说的高潮部分写老董带“我”到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捡橡碗的 过程。
①“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点出了秋天特 有的景色。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 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 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 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 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高考 小说阅读优秀 ppt课件

高考 小说阅读优秀 ppt课件
3、环境、情节、人物和主题之间的关系 四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就其中一个角度命题
时往往要把四个方面都考虑进去。
四、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领:
1.阅读文章时边阅读边圈点勾画重要信息、关键语句。 2.阅读后先明确三点:①明确写作对象及对象特点或主要事件、 人物;②理清文章脉络;③明确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三、小说的基本知识
结构上的作用:
位于开头:
(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3)为下文某一 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或衬托; (4)营造气氛, 奠定感情基调。(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位于中间: 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前文,领起后文, 照应前后文,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位于结尾: 总结全文、照应前文,呼应标题、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化主题, 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1、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入手。
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 和性格特征。
3、从情节发展入手,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
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的, 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A、正面描写
1、人物 B、侧面描写

C、细节描写

《高考小说阅读》PPT课件归纳.ppt

《高考小说阅读》PPT课件归纳.ppt
演示课件
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 背景。
• 作用: •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
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
决定人物性格; •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演示课件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 作用: •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
演示课件
二、注意环境描写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 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 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 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 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 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 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 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 小说三要素: • 人物、环境、情节
演示课件
一、揣摩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 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 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演示课件
⒈表现人物的手法:
•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
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 写等。
演示课件
•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 追求\爱好。 • 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
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 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 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 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 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 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高考小说阅读整体阅读课件最终版.ppt

高考小说阅读整体阅读课件最终版.ppt
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 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 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 物、情节和环境。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 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 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 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 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 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演示特课征件 。
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
演示课件
(选自《短小说》)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1.请梳理、概括小说的情节脉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1)奶奶上山挖野菜摔残了腿,(2)要吃玉米饽 饽,(3)把玉米饽饽藏在梨花箱子里,(4)饿死家中。(事 情发展脉络)
演示课件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题 小说主题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 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 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演示课件
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训练 (一)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它篇幅短小,情节 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其特点有: (1)篇幅短小,(2)立意奇特,(3)选材小中见大,(4)情节 完整,(5)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 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 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演示课件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总复习 课件:《小说阅读》(共33张PPT)PPT教学课件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总复习 课件:《小说阅读》(共33张PPT)PPT教学课件

8
•掌握塑造人物的不同方法及作用,把握 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2020/12/10
9
肖像描写及作用 肖像描写(容貌、神情、衣饰、姿态、 音调) 表现出时代的特点, 表现出人物的特征, 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内心情感。
2020/12/10
10
语言描写及作用 语言描写(对话和独白,选用最富有 个性特征的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性 格特点、特定的环境。)表现人物思 想、品质、心理和性格特点。 个性化的语言 (1)一定要结合语境分析。 (2)要兼顾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人 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一致性。
14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 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 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 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 人物形象越鲜明。
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方法有以下几
种:
2020/12/10
15
一、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是细节描写中
十分常见的方法。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
2020/12/10
6
2.小说人物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的几个层面 在情节发展中分析 在描写人物中分析 在特定环境中分析
2020/12/10
7
• 1、注意分析人物的行动和语言。 • 2、联系人物所处的环境来理解人
物形象。
• 3、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 • 4、以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人物。
2020/12/10
2020/12/10
5
1.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内容 一、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 脉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标题。 二、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结构并 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在叙事上可以顺叙、倒叙或插叙。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 文铺设,吸引读者; 插叙是对情节的有力支撑,刻画人物揭示 主题。 要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高三高考小说阅读课件(共38张PPT)

高三高考小说阅读课件(共38张PPT)

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5)生文活章中语极言短特时色间。内发生的
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三 人物[描写手法]
要 情节[构建方法] 素 环境[自然社会]
把握形象特点
把握主题思想
鉴赏写作技巧
Company Logo
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 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 写、心理描写等。(注意概括介绍) ⑵侧面描写:
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Company Logo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 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 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 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 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 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高考
小说阅读要点
吴江市汾湖高级中学
二、小说考查的特点:
小说的情节、环境、人物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等方面来设题
三、应对措施:回归课本 ,完善储备
精练习题, 针对训练 及时反馈, 归纳总结
《林黛玉进贾府》中小说知识清单:
1、节选部分开头描绘宁府门口“两个大石狮,三间兽 头大门,……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个大字……”,反 复突出一个“大”字,用建筑物的宏伟壮观暗示贾 家社会地位的显赫、威严、气派。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 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 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 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 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复习:小说第一课课件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复习:小说第一课课件
答: 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 韵味; 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 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 深刻的思想性。
三、整体读文
卖馄饨的夫妻(节选) 张子影
•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男人轻声对女人说:阿宝,来。女人笑嘻嘻地说:好哩。这样的 情景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说明这是两个相亲相爱、性情和蔼的人。
• B.附近的大人和孩子们,哪怕多走十几分钟的路,也愿意拐到这里 来吃一碗馄饨,主要的原因是这对夫妻做事认真,对顾客以诚相待。
•第二步:依托情节,初识人物
• 小说中的大禹形象有三方面特征: • 一是外表⑤坚定寡言, • 二是⑥苦干实干、亲民勤政, • 三是⑦勇于改革。
• 大禹生活在⑧远古时期,当时⑨民生凋敝,苦于自然灾害, 朝廷昏庸无能,官员及学者⑩腐败、守旧。
• 本文通过对大禹经过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导”的办法治水 的叙述,赞扬了大禹身上⑪吃苦实干、公而忘私、锐意改 革的民族精神,借以激励国民的⑫民族自豪感和自强意识, 启发国民⑬直面现实灾难,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 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
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 2.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 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专 题 三
学 性 文 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概括主旨。
(贾平凹)
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探究创
作意图
考情分析
全国卷近几年在小说阅读这一考点上的几个特点: 1.选材范围。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 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但2017年略有调整(一道单选、两道主观 命题 题,约14分)。 分析 3.考题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3.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
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 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小说中的“我”
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 不是作者自己。因为“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 作用。
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 的合理性”);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 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2)问题的切 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赏题。(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 对社会的思考。集中于探究题。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文本特点
小说阅读难点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的人生; 专注于故事,忽略了鉴赏; 没有熟练掌握鉴赏的角度; 艰深的主题意蕴难以把握;
回归课本
回归课本
四个“抓手”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 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故事情节
环境 主题
这个人交代出当时的某种社会环境和背景。
这个人或直接或间接体现某种主题。 这个人身上寄寓着作者的某种情感。
次要人物
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 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
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 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认真审题
(1)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 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 字分析。
(2)是性格还是形象。 “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 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 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 位、职业等因素。主人公是一个(性格) 的(身份)
目录
1
2
3
4
01
PART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外貌、性格、品质、身份 7种典型人物形象积累 塑造人物的手法 次要/主要人物的作用,小说中的“我” 物象的作用
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把握小说中的人首先要完成 的就是牢牢抓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①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
①从人物言行心理去分析;②从人物事件情节去分析;③从环境社 会去分析;④从他人或作者的评价去分析
答题模式:性格特点+事例分析
①概括人物性格特征;②概括人物的外在特征;③概括人物的主要 事迹
答题模式:xx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事例(在前或在后)
①对主要人物起烘托作用;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奠定感 情基调;④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寄寓作者情感⑤线索
、跃然纸上
人物,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 突出
、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 特点,
发展
展现
人物
性格
品质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作用
高考真题
(2016·全国丙卷)“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016·全国甲卷)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 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5·浙江高考)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 用意?
主要人物
情节
这个人可能是全文的线索(穿针引线)或者是整个事件的见证 者(增加真实感)。 这个人的某种行为推动某一情节发展或者带来什么样的结局。 这个人的出现可能使情节出现波澜,避免平铺直叙。
“小若懂事,不像毛毛。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手机接他电话的铃声设成 《爸爸去哪儿》……”
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是婆娘 的。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
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老葛看了一眼,没接。 “谁的电话?小若吗?接吧!”主任说。老葛摇晃着接电话: “喂,喂,你 说什么……我不是,你打错了!”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 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谁的电话 呢?”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讨债的,别接!” 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电话和信息。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 一句:“喂,这个月打一千!”就挂了。
因一个错误的电话而产生的 ①分析小说开头的作用、理解语句 《战争》 爱情被战争摧毁的故事,放 含义、探究情节和主题; (迈尔尼) 映了战争给个人带来的悲剧, ②赏析作品的情节;
表现了对战争的谴责与反思。 ③鉴赏作品的形象 ④探究作品的题目
一个意外伤人事件后的伦理、 ①分析情节的作用,次要人物形象,
《玻璃》 法制的冲突
主题意蕴
环境描写
人物形象
四个“抓手”
四个“抓手”
阅读要领
1.阅读文章时边阅读边圈点勾画重要信息(人物、线索)、关键语句。 2.阅读后先明确三点:①明确写作对象及其特点或主要事件、人物;②理清文章情节 /脉络;③明确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 3.审题要细致深入,既要关注问题,也要关注分值。 4.树立文本意识,答案要从文章中来。 5.答案组织要点面结合。 6.答题思路要清晰,用语要准确,不写错别字,能分点作答的尽量分点,标出① ② ③。
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
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④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形象怎么考
类型
解题策略
人物性格概括 人物形象概括 人物形象作用 物象的作用
渴望救援的故事,折射出灾难 ②分析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
面前生命力的伟大。
③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选文
主旨概要
考点
2016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锄》 (李锐)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农耕文 明渐失的社会现状及人们对 土地的眷恋。
①分析小说开头的作用、人物形象, 探究情节和主题; ②赏析标题的寓意 ③分析作品的结构 ④探究作品的形象和主题
生命不因体型巨大而伟大,不 ①理解小说内容。
全国Ⅲ卷 《微纪元》 因身材渺小而卑微。
②分析小说人物心理
(刘慈欣)
③分析文本特征(“科学”与“幻
想”)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选文
《天嚣》 2017 全国Ⅰ卷
主旨概要
考点
某基地科研项目试验队深入 ①分析小说开头的作用、人物形象,
戈壁滩旷野遭遇风沙侵袭后 探究情节和主题;
注意事项
高考示例
( 2016年高考山东卷 ) 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概括。(4分) 吴秋明是一个细心、耐心,有爱心,充满吸引力的单身心理学女博士的形象。
(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 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 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选文
主旨概要
考点
《赵一曼 全国Ⅰ卷 女士》
(阿成)
《有声电
全国Ⅱ卷 影》
2018
(老舍)
表现了抗日联军女英雄赵一 ①理解小说内容、主旨
曼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热 ②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爱祖国精神。
③分析小说叙述方式的作用
①理解小说人物形象、主旨、标题 作用; ②分析小说具体内容; ③举例说明小说语言的幽默性
《小步舞》 (莫泊桑)
对为增快日益工业化城市进 度而放弃原有的人们于社会 生活中的精神家园的无奈
①理解小说内容、人物形象、主 题; ②分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③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不忘初心,承担使命,为人 ①理解小说主题意蕴
《到梨花屯去》 民负责。
②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何士光)
③分析小说开头结尾情节的作用
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旨;②反复出现,全文线索,是结构 更加严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④推动情节发展;⑤ 寄托作者某种情感
人物形象 概括
高考真题
1.2018年全国一卷: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 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2017江苏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6分) 3.2017山东卷:请简要概况七岔犄角公鹿的形象特征。(4分) 4.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5.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6.2016年高考山东卷: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概括。(4分) 7.2015年高考安徽卷: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达子形象的特点。(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