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 思修 第五章第四节
新编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PPT课件
2020/7/19
注重个人形象,讲求必要礼节。在 人际交往中,衣着整洁,举止文雅, 说话和气,用语得当,守时守约。 尊重他人、宽以待人、相互礼让。 遵守公共场所的各种规定,不影响、 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
17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8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9
VS
中 国 日 本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 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 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 会便无法正常运行。
• 即使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也存 在着“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 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 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
——列宁
20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公共秩序的含义: 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 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的状态。
21
公共秩序的内容
生产秩序
教学秩序
营业秩序
交通秩序
工作秩序 网络秩序
22
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公共生活能为社会全体成员 所享有,不具排他性,它涉 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有秘 密可言。
15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熟人社会”,交往圈子很小-—“陌生人社 会 ” ,与陌生人打交道 ,交往圈很大。
16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 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 健身、互联网冲浪,等等。
36
人与人之间
自考生思修:第五章 培养优良道德品质
二、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其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其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其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第二节 遵守社会公德
一、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 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公共活动。在公共生活 中,人们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着。
公共秩序对于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 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有序的公共生活为人们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 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有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 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前人是一种“圆球状的”特殊物体, 他有四只手、四条腿,观察相反方向的 两副面孔,一颗头颅,四只耳朵。人的 胆大妄为使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忐忑不 安,众神之王的宙斯于是决定把人一分 两半,就像“在腌制花椒果之前把它分 开,或是用一根头发切开鸡蛋那样”, 使分开之后的每一个人不是四条腿,而 是用两条腿走路,这样人就变得软弱一 些了。在人的身体被分开两半以后, “每一半都急切地扑向另一半”,他们 “纠结在一起,拥抱在一起,强烈得希 望融为一体”,这样就产生了尘世的爱 情。
第五章
培养优良道德品质
本章学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遵守社会公德 遵守职业道德 遵守家庭美德 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思修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第一节道德及其变化发展一、什么是道德1.道德的起源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2.道德的本质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是反应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一)道德的功能,一般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是多元的,同时也是多层次的。
1.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引导并促进入们崇德向善。
从道德的特征来说,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
3.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二)道德的作用道德的作用是指道德的认识、规范、调节、激励、导向、教育等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入的白我完善、推动人的全而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三、道德的变化发展道德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不是千古不变的。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在阶级社会中,占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同时存在着的其他阶级的道德则处于从属地位。
1.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这是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
思修-第五章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重点提示一、公共生活及其主要特点。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百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的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保障。
三、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其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
2.助人为乐。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大家乐于相助,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给予热情和真诚的帮助与关怀,这就是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要珍惜和爱护,使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状态,这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
4.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目然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
5.遵纪守法。
即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
四、大学生如何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思修第五章
链接案例: 工人郑某于某日晚醉酒回家。途经街心公园,为了抄
近路,横穿公园草坪,由于步履不稳,在跨越草坪护栏时 摔到,并将随身携带的盛满油漆的玻璃瓶打碎,致使3平 方米草坪被践踏、污损。后被值勤的民警发现,将其带到 派出所。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理的规定,对郑某处以罚 款,并责令其修复被损坏的草坪。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二)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继承性 基础性 广泛性 简明性
您认为:现在社会上有哪些 公德缺失的现象呢?
社会公共生活七大不文明现象
社会公共生活 中的不
汽车维修市场秩序 混乱问题
非法小广告
旅游市场秩序混乱
环境脏乱问题
户外广告、公共设施残缺不 全
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
—江泽民
不以 规矩 不成方圆
社会公共生活要 有共同的准则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案例:外国人的社会公德
(新加坡、朝鲜、韩国、瑞典 )
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一)社会公德的概念
4、保护环境
森耕水生沙水噪垃水大 中
林地源物漠土声圾域气 国
资资短多化流污围污污 环
源源缺样不失染城染染 境
供减 形断难普现问日 十
不少 减扩以遍象题益 大
应
少展遏超普突加 问
求
止标遍出重 题
:
4、遵纪守法 以以 违遵 法纪 乱守 纪法 为为 耻荣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1、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 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 和广泛。
思修第五章(法律精神)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宪 法权利)
平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政治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有信教或不 信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或 那种宗教的自由等。
人身自由权。身体不受 非法侵犯,人格尊严、住宅 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 秘密受法律保护等。
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预 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 用和教育作用。
社会作用。
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制度;
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 济制度;
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 会秩序;
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贯穿于 法律制定和运行的始终。
1.法律制定
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 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 性分配,是法律运行的起始 性和关键性环节。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 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 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 进性。
主要体现在:坚持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借鉴成功经验;与时俱进。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 律保障。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2.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人权保障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 治阶级通过宪法、法律规定 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 方面的制度的总称。它体现 国家政权特定的阶级本质, 而且为国家政权的运转、国 家职能的实现提供保障。
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章ppt课件
二、社会公德旳主要内容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 大力提倡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惜 公物、保护环境、遵纪遵法为主要内容 旳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种 好公民。”这是有关社会公德基本内涵 旳精确概括。
二、社会公德旳主要内容
(一)文明礼貌
1、必要性
(1)提升道德素质旳要求; (2)自尊旳需要; (3)培养优雅旳气质——审美旳需要; (4)建立良好旳人际关系; (5)自我评价与对别人旳评价旳原则; (6)价值实现旳途径。 2、行为方式
(三)爱惜公物 1、必要性 (1)爱惜公物,是每个人旳社会责任也是义务; (2)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劳动; (3)保障民众生活条件,增进社会进步。 2、行为方式 (1)要以主人旳态度看待国家和集体财产,珍重社会 旳共同劳动成果; (2)要正确使用城乡道路、水电、通讯、交通、环卫、 消防等公用设施,保护名胜古迹、历史文物;要反对损 坏公物、化公为私。 (3)建设节省型社会,爱惜公物还要求在全社会树立 节省意识、建设节省文化、提倡节省文明,形成“节省 光荣、挥霍可耻”旳社会风尚。
四、网络生活中旳道德规范
网络生活中旳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 维护正常旳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旳基本道德 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旳利用和扩展。 网络生活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旳主要方式之一,同 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作用也给青年学生带 来了伤害。 在网络上,你不懂得我是条狗; 网络是最大旳“民主墙”; 网络诈骗、网络病毒、网络色情……。
(三)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旳特点 1、社会活动范围旳广泛性: (1)生活内容旳复杂性; (2)交往人员旳多元性,朋友遍天下; (3)公共生活空间旳广阔、扩展性,除了 家庭生活就是公共生活。 2、交往对象旳复杂性:熟悉旳人、陌生旳 人、多种各样旳人,思想、行为都比此前丰 富和复杂。 3、活动方式旳多样性:人旳生活内容本身 就非常丰富;直接旳、间接旳方式;真实世 界旳、虚拟世界旳。
大学思修第五章第四节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法律精神的内涵,理解法律体系的构成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律素养。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教学重点:1. 法律精神的内涵2. 法律体系的构成和作用教学难点:1. 法律精神与法律体系的内在联系2. 法律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二、讲授新课1. 法律精神的内涵- 法律精神是法律所体现的基本价值观念,包括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民主等。
- 法律精神是法律的灵魂,是法律规范和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法律体系的构成和作用- 法律体系是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 法律体系的作用:1.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3. 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4. 促进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肇事司机酒后驾车,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
2. 案例分析:- 肇事司机违反了交通安全法规,侵犯了他人生命权。
- 法律体系对肇事司机进行了处罚,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四、课堂讨论1. 法律精神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2. 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五、总结1.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法律精神的内涵和法律体系的构成和作用。
2. 法律精神是法律的灵魂,法律体系是法律规范和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 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六、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2.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法律精神。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法律精神的内涵、法律体系的构成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第四节讲解
•
面对德福矛盾的情景, 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 道德操守?
如果你做了好事, 希望留名或索取回报吗?
以往报纸电台经常报道许多雷锋式的人 物,他们做了好事不留名,甚至故意隐名埋 姓。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做了好事 不仅留名,而且索取回报,如许多拾金不昧 者拿到失主自愿给出的酬金。这就带来一个 争论:做好事是否应当留名,或索取回报? 一些人认为,做好事不应留名,因为道 德行为是一种善举,如果你为了出名或者其 他目的做好事,你的行为本身的道德价值便 会大打折扣,有时即便是一个善举,也不值 得人们赞扬或效仿。
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 本途径。 ★学思并重 ★省察克治 ★慎独自律 ★积善成德
★知行统一
(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1、是要主动进行社会调查,了解 社会,认识社会,正确地看待社会; 2、是要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 生产劳动、发明创造等社会实践。
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德福矛盾
三、 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 ※脚踏实地,敢于担当 ※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1)一个生意人因恪守诚信而亏本了;他的邻居却因 制假贩假拥有了灯红酒绿、香车美女的生活; (2)一个好心的司机在公路上将一个被车撞成重伤 的老人送进医院后,被老人的家属缠上了,从此背上 沉重的经济负担;而真正的肇事者逍遥于责任之外; (3)一个学习刻苦、追求真才实学的大学生成绩只 在中上;另一个大学生凭着临时突击、甚至舞弊却拿 了奖学金。
案例
而另一些人认为,要求做好事不留 名,或者不取任何回报,未免对好人太 苛刻,而且对全社会而言,这种要求也 没有必要,因为社会需要宣传这些好人 好事,如果好人不留姓名,或者没有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本质
2.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这 种行为规范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传 统习俗、内心信念来维持的,因此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柔性的规范。
正是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原则出发,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在“义”和“利” 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见义勇为。
第二节 继承和发展优秀道德成果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3.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中华传统美德非常重视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及其价值,强调每个人都必须 根据规范的要求,来尽自己应尽的义务。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三、道德的变化发展 (二)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
道德的发展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道德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方式所决定的。
人类道德的历史发展,就是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推动下展开的,随着生产方式 的不断进步,道德也不断进步。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存在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 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1.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是劳动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动物的本能行为中不存在真正的道德。劳动将人与动物区 分开来,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道德。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劳动在创造人 的同时也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随着劳动的发展,劳动分工与协作不断增强,各种劳动关系 逐步明确,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日渐清晰,包含自由、责任等内容的道 德逐步得到确认。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思修第五章电子教案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教案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课程导入:随着文明的发展进步,现代社会逐渐形成三大生活领域:家庭生活、职业生涯与公共空间。
在个人进入不同的生活领域后,便以相应的身份和角色,享受社会权利,承担社会义务。
本章将重点探讨公共空间、职业和家庭生活中,个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社会公德、职业素养和家庭美德,从而在道德的引导下,成为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获得家庭生活的幸福和职业、事业的成功。
第一节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及相应的三大道德领域: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以案论理:公共秩序对公共生活的意义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规范就是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配搭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的基本特征是: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
(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图片展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这是关于社会公德基本内涵的准确概括。
试问:我们校园里的大学生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不够好?怎样才能做好?(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讨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也需要道德吗?图片展示网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得出结论: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做为重要条件,而且也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思修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全解PPT课件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校园中最反感的不文明现象:
1.打饭、取钱时不排队、插队
2.不爱护公共卫生 3.不尊重他人,特别是不尊重老师、后勤工作人员 4.随地吐痰、不讲个人卫生 5.公交车上不给老弱病残让座 6.在宿舍里打扰别人休息 7.在自习室不关手机铃声、大声说话、吃东西等 8.上公共厕所不冲水 9.不爱护学校公共设施、践踏草坪 10.在自习室、食堂占座 11.一味地与他人攀比 12.情侣不分场合搂搂抱抱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就应强调 治病救人,救死扶伤;
营业员的职业道德就要强调 公平买卖,童叟无欺,顾客第一,信誉第一。
(四)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是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 。
道德
法律
稳定的社会秩序是一个社会健全程度的标志。因此,如何 获得社会秩序的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所有谋求社会秩 序的方式中,通过政府而实现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最为可靠的。 一个社会只有实现了公平和正义,才能够消解一切根本性的社 会冲突诱因,实现稳定的社会秩序供给。
及时“修窗”,防微杜
渐
发挥教育作用,使人不想“破窗” 发挥监督作用,使人不敢“破窗” 发挥制约作用,使人不能“破窗” 发挥机制作用,妥善修补“破窗”
破窗效应及其启示
社会非控制机制 失效
破窗出现
公众安全感 下降
城市衰败过程图解
二、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道德中的 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 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 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 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 基础层次。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 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 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 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 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 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PPT课件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红灯
40
1、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有哪些?
41
道德
42
法律
43
风 俗
44
礼 仪
45
宗教教规
46
戒律
47
2、道德和法律 在维护公共秩 序中的目标和 作用
48
A.目标
维护公共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 经济发展
B.作用
形成、巩固和发展良好社会秩序
49
C、道德和法律维护公共秩序的特点
17
我们要避免以上行为的发生, 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遵 守公共秩序。
18
1、公共秩序的含义
19
公共秩序是维护公共生活所必须的秩 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 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 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 网络秩序等。
20
2、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
21
15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6
案例
前几年,许多人到法国巴黎观摩"中国年"活动。在 埃菲尔铁塔上,一群中国游客打打闹闹、嘻嘻哈哈 地上电梯。电梯因为超载发出警告声,大家不是谦 让着下来几个人,而是你推我搡起哄着让别人下去。 里面的几个外国游客气愤地挤了出来。我们的同胞 不但没有自责,反而哈哈大笑。超载是很危险的, 这种不守规则的行为,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可 见秩序意识、规则意识是如此的重要。
25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 谐的重要条件。
26
如果人们各行其是,随心所欲,那就没 有公共秩序,也谈不上发展,更不用说和谐 了。有序的生活是和谐社会的需要。
公交车抢道的后
果
27
最新版 思修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目录
绪论 第1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2章 坚定理想信念 第3章 弘扬中国精神 第4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5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6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1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2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第3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第4节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假如社会没有了道德?
❖ 金子!黄黄的,光闪闪的; 只要有一点点, 就可以使黑变 成白, 使丑变成美, 使错变成对, 使懦夫变成英雄,使 老朽变得朝气蓬勃。 ——威廉 · 莎士比亚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 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 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 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 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 ②引入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监管滞后。强调致富光 荣,曾导致全民皆商,忽视致富手段的合理合法性, 有人为致富不择手段。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层出不 穷。
❖ ③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日益突出,出现“勤劳无法致 富”的现象。
26
❖2.道德的本质
❖C.经济基础决定道德发展水平,这是人类 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特定 的历史时期,由于特殊原因,两者不一定 会同步发展,道德发展往往会滞后于经济 发展水平。
❖ 现在的问题: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电车难题
❖ 汤姆森(1985年)的电车难题:现在,你不 是电车司机,你只是一个旁观者,当你站在跨 越电车轨道的天桥上时,发现电车失控,如果 阻止电车撞死前面轨道上的5个人,必须把重 物抛向轨道阻止电车;然而,周围无重物,只 有一个足够重的胖子在你身边(可怜的胖子), 你是否应该把胖子推下去挽救5个人的性命? 为什么?
思修 第5章
英美法系:律师让男孩出庭展现被电 击后的惨况,只要得到陪审团的同情,电 力公司就要赔偿。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立法):包括法律的制定、 修改和废止。
法律执行(执法):广义指国家机关及 其公职人员执法活动,狭义指行政执法。 我国大多属于行政执法。
案例:公民居住自由
2007年,广州农民工王登辉下班途中 遭遇车祸,对方负全责。据规定,上下班 途中发生车祸依法属于工伤,社保局为他 开出工伤认定书。但公司认为一直为员工 提供食宿安排,王登辉违反规定外宿,且 事故发生在公司外面,不属工伤。
公民有居住自由,企业禁止员工外宿 违宪,公司必须支付医疗费、误工费等。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 成年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 人。只能代理。
思考:民事权利能力
一个被剥夺政治权利终生的犯人还有 民事权利吗?(有,只是被剥夺政治权利)
儿子犯罪气死老爹,家人在分割遗产 时一致认为不分给他。
(不可以。继承权因以下情形之一即会 丧失:①故意杀害被继承人;②为争夺遗 产杀害其他继承人;③遗弃或虐待被继承 人;④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
美国民权运动之母
1955年12月1日,42岁美国黑人女裁 缝帕克斯在蒙哥马利市坐公车。当时美国 南部还实行种族隔离,她拒绝给白人男子 让座而被捕,引发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长 达381天的抵制运动,美国最高法院最后 裁决禁止公车黑白隔离。
帕克斯因此被尊为“民权运动之母”。 50年后美国国务卿赖斯说“没有她,我不 可能站在这里”。当然更不会有奥巴马。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二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三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思修第五章
3、资本主义法律
基本原则: 一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二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 三是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大陆法系 和英美法系两大类。
• 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 典法系等,是承袭古罗马法律传统建立。 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和 拉丁美洲、亚洲许多国家。 • 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和判 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 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包 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综上所述,法律可定义为: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 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 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 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 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 行为规范体系。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法律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开始有了法
1.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2.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3.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4.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 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法律遵守(守法)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一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二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三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四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 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内容、重要的实体法 律制度以及程序法律制度,使学生能够 对生活中的基本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做 到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从而 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析:李先生作为投保人投保,而保险公司承 保,双方实际上是在协商确立一个保险合同。李 先生提出了投保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和盗 抢险,这是李先生的要约内容。而保险公司并没 有完全接受李先生提出的要约,而是将三种险别 改为两种,这是对李先生要约的实质性变更。因 此,保险公司并没有对李先生的要约做出承诺, 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要约。这个新要约必须经李 先生认可承诺后,保险合同才能成立。 可是保 险公司在未与李先生充分协商、说明的条件下开 具了保单,应当说保险公司存在严重过错,这种 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公平的民法基本原则。
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 体系,它由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 刑法、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为主干,有法律、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 法 相 关 法
民 法 商 法
行 政 法
经 济 法
刑 法
社 会 法
程 序 法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13
案例三: 案例:李先生为自己爱车投保时, 要求投保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和盗 抢险。但是保险公司核发的保单中,却仅 仅确定了第三者责任险和盗抢险,没有确 定车辆损失险及相应保费。保险推销员将 保单正本交给李先生时没有做任何解释, 李先生以为保单没什么问题就收下了。一 个月后,李先生的爱车被他人烧坏,遂向 保险公司索赔,但保险公司以李先生未投 保车辆损失险为由,拒绝赔付其损失。
能每张都值5000元;同时另一同事告诉他,刘某正在寻找买主。李某
立即找到刘某,要求退还刘某的5000元钱。取回邮票,但刘某坚决不 同意。双方协商不成,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合同,返还邮票。
11
【案例解析】
1.《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 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在这一交易过程中, 虽然当事人双方是平等自愿的,但是因为李某缺乏对邮 票相关知识以及市场行情的了解,导致他对买卖标的物 的价值有严重的误解,而刘某应该知道此邮票的价值仍 以较低价格换取,显然违背了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 解及行为显失公平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对已成 立的民事行为予以变更或撤销。因此,刘某与李某之间 的买卖行为属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该行为的效 力待定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 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 • 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 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 • 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 • 地方性法规也是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的 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 力,是其他法律立法的依据。 • 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配套、直接保障宪 法实施的宪法性法律规范的总和。《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民族区域 自治法》、《国旗法》、《国徽法》、 《国籍法》等都是宪法相关法。
2、民法商法
• 我国目前尚无一部较完整的民法典,而是 以《民法通则》为基本法律,辅之以其他 单行的民事法律,包括《合同法》、《担 保法》、《拍卖法》、《商标法》、《专 利法》、《著作权法》、《婚姻法》、 《继承法》、《收养法》等。 • 商法是调整公民、法人之间商事关系和商 事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目前我国商法 主要有《公司法》、《保险法》、《票据 法》、《海商法》、《证券法》、《信托 法》等。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何为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我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 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 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分构
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1)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 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和
概
念
(1)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基本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5)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6)公序良俗原则
某市A区交警队交警张某下班后驾驶单位汽车 回家,在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与某公司王某驾驶 的汽车相撞。经现场勘察,张某应负主要责任。 双方对责任性质并无异议,但在协商赔偿事宜过 程中,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王某遂向法院起诉, 要求交警队赔偿。交警队辩称:自己本身就是交 通事故的处理执法机关,与原合是管理与被管理 关系,此事应由交譬队自己解决,法院不应当受 理。交警队遂拒绝出庭。
10
李某的父亲生前是一个集邮爱好者,去世时还留有几本邮票。李 某对邮票从不感兴趣,在后来的几次搬家中他都觉得这些邮票不好处 理。一日,李某的朋友刘某来吃饭,无意间发现了这几本邮票,刘某 也是一集邮爱好者,他随即表示愿意全部购买,最后以5000元的价格 将邮票全部拿走,李某对这一价格也比较满意。事过不久,李某从父 亲生前的一朋友处得知,他父亲所留的邮票中,有5张相当珍贵,可
( 来 源 : 百 度 网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 成
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中国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 征
• 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 代要求 • 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 体现继承中国法制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律文 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 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15
下列行为中,哪项不违反禁止权利滥用原 则? ( A.甲将自己废弃不用的汽车置于马路中 央 B.乙拒绝接收戊赠给其一台电脑的行为 C.丙于下午在自己的房屋唱卡拉OK直到凌 晨,影响邻居休息的行为 D.丁在自己的承包地上建坟的行为 B
12
2.对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由 享有撤销权或变更权的当事人决定是否变 更或撤销,以及是予以变更还是撤销。本 案中如果李某行使撤销权,该行为无效; 如果李某不撤销也不变更,则该行为有效; 如果李某要求变更价金条款,法院也应给 予支持。 因此,权利人李某要求撤销合同 行为,返还邮票,人民法院应当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