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知识点】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
![【知识点】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064b22ca195f312b3169a571.png)
第一编审计基本原理——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考情分析本章属于审计的基础知识,属于需要重点关注的章节,主要内容是审计抽样相关概念以及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的应用。
常以客观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核,分值在6分左右。
本章主要内容导读【知识点】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一、审计抽样(一)审计抽样的含义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二)审计抽样的特征审计抽样应当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三)审计抽样的适用性审计抽样在审计测试流程中的适用性注意:①在被审计单位采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类交易及其他信息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只需要测试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并从各类交易中选取一笔或几笔交易进行测试,就能获取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②如果注册会计师将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可接受的低水平,也可不实施细节测试,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一)抽样风险【例题·单选题】(2016年考生回忆版)下列有关信赖过度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率B.信赖过度风险属于非抽样风险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信赖过度风险D.信赖过度风险与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均相关『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选项A,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质量;选项B,信赖过度风险属于抽样风险;选项D,信赖过度风险是在控制测试中使用审计抽样时的抽样风险,与细节测试无关。
【例题·单选题】(2015年)下列有关抽样风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除非注册会计师对总体中所有的项目都实施检查,否则存在抽样风险B.在使用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准确地计量和控制抽样风险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D.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
审计学:《第八章 审计抽样》(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审计学:《第八章 审计抽样》(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ed698c26915f804d2b16c1bf.png)
因而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
2、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 (1)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例如,确认应收账款的漏记(完整性认定存在错报)却把
应收账款明细账作为总体。
(2)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包括控制偏差或
错报),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 报。
例如,注册会计师在测试现金支付授权控制的有效性时,
分层;
(3)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
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 (4)如果注册会计师将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分成不同的层, 需要对每层分别推断错报。在考虑错报对该类别的所有交易或 账户余额的可能影响时,注册会计师需要综合考虑每层的推断
错报。
例如,函证应收账款时,可以按应收账款账户金额大小
体的实物就可能是记录在销售明细账中的销售交易,也 可能是销售发票;
③如果认为代表总体的实物遗漏了应包含在最终评价中
的总体项目,注册会计师应选择新的实物,或对被排除 在实物之外的项目实施替代程序。
2、定义抽样单元 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可以是实物项目也
可以是货币单元。
(1)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
第二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一、审计抽样的三大环节及目的 二、样本设计阶段 三、选取样本阶段
四、评价样本结果
一、审计抽样的三大环节及目的
各环节 1.样本设计 阶段 2.选取样本 阶段
目的 根据测试的目标和抽样总体,制定选取 样本的计划 按照适当的方法从相应的抽样总体中选 取所需的样本,并对其实施检查,以确 定是否存在误差 根据对误差的性质和原因分析,将样本 结果推断至总体,形成对总体的结论
审计学-审计抽样
![审计学-审计抽样](https://img.taocdn.com/s3/m/32229908bb68a98271fefae4.png)
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一)抽样风险
1、定义: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
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 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 2、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 险: (1)弃真风险(信赖不足风险),这是指抽样结果使注 册会计师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给予信赖的内部控制的 可能性。 (2)采伪风险(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抽样结果使注册 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了其实际上可予以信赖程 度的可能性。
2、本书定义所谓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 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 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的结果,推断审计对象 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1)审计抽样对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都适用, 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使用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
项目的方法。但如果注册会计师在了解控制的设计和确 定其是否得到执行时,一并计划和实施控制测试,则会 涉及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新准则) (2)通常不使用于询问、观察和分析性复核程序, (3)在逆查、顺查、函证中的广泛使用。
3、统计抽样对注册会计师有三方面的益处(不讲) (1)有助于设计有效的抽样; (2)有助于衡量已获得证据的充分性; (3)有助于评价样本结果; (4)统计抽样能使注册会计师量化控制抽样风险。 4、统计抽样的意义在于(不讲): ①统计抽样能够科学地确定抽样规模 ②采用统计抽样,总体各项目被抽中的机会是均等的, 可以防止主观臆断; ③统计抽样能计算抽样误差在预先给定的范围内的概 率有多大,并可根据抽样推断地要求,把这种误差控 制在预先给定的范围之内; ④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根本区别是: (1)统计抽样是利用概率法则来量化控制抽样风险的; 非统计抽样可能比统计抽样花费的成本要小,但是统 计抽样的效果则可能比非统计抽样好得多。 (2)在非统计抽样中,注册会计师全凭主观标准和个 人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因此可能造 成注册会计师所取得的审计证据[h2] 超出或者低于为 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的基础所需要的证据数量。 (3)非统计抽样只要设计得当,也可以达到同统计抽 样一样的效果。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4fd919c127284b73f34250a9.png)
注意:在控制测试时,可容忍误差即是可容忍 偏差率,控制发生偏差的次数或频率。在细节测 试时,可容忍误差为可容忍错报。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预计总体误差——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 4.总体变异性——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 注意:在控制测试中,一般不考虑总体变异性。 5.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影响很小 注意:对小规模总体而言,审计抽样比其他选择 测试项目的方法的效率低。
2、推断总体 (1)均值估计抽样 a.均值估计抽样定义 均值估计抽样是指通过抽样审查确定样本的平均值,再根 据样本平均值推断总体的平均值和总值的一种变量抽样方 法。 b.均值估计抽样的运用步骤 (a)计算样本中所有项目审定金额的平均值; (b)用样本平均值乘以总体规模得出总体金额的估计值; (c)总体估计金额与总体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就是推断 的总体错报。
(一)审计抽样的定义
1、审计抽样(简称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 计相关性的总体中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 元都有低于百分之百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 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2、审计抽样基本特征
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 计程序;
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 结论。 3、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 审计抽样不适用于风险评估程序,不适用于实质性程 序中的实质性分析程序。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二)选取样本
在选取样本项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使总体中 的所有抽样单元均有被选取的机会。不管使用统 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所有的审计抽样均要 求注册会计师选取的样本对总体来讲具有代表性。 否则,就无法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
阐述审计抽样的概念
![阐述审计抽样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eb3e95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1.png)
阐述审计抽样的概念审计抽样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中,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方法,从大量数据或事项中选择一部分进行检查,以得出对全部数据或事项的合理判断的方法。
在审计工作中,抽样是一种经济高效且可行的方法,能够减少工作量和时间成本,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审计抽样是基于统计学理论和方法,通过抽取一部分样本来代表整体,从而作出对整体的可靠推断。
其基本思想是“一个好的样本可以代表整体”,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通过对抽样样本的观察和测量,推断并评价整体的特征,从而达到减少错误率、提高效率的目的。
在实践操作中,审计抽样通常包括样本选择、样本规模确定、样本测试、数据分析等过程。
首先,样本选择是抽样过程的重要步骤。
在进行样本选择时,需要根据审计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被审计对象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抽样方法。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簇抽样等。
随机抽样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随机选择样本,使得每个样本具有同样的选中概率;系统抽样是指按照规定的间隔从总体中选择样本;分层抽样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根据每层次的比例选择样本;簇抽样是在大的总体中选择若干个簇(组),然后对选中的簇进行全面检查。
其次,样本规模确定是抽样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样本规模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数量。
样本规模的确定需要依据统计学的性质和预期目标,通过计算和试探得出。
通常,在确定样本规模时,需要考虑审计目标的可靠性要求、风险程度和资源限制等因素。
一般来说,样本规模越大,抽样结果的可靠性越高;但同时也会带来成本和时间的增加,因此需要在可行性和可靠性之间做出权衡。
然后,样本测试是抽样过程的核心步骤。
样本测试是指对抽取的样本进行核实、检查、测量和比对,从而获取并判断整体数据或事项的真实情况。
在样本测试中,审计人员需要确保样本选择的合理性、样本选取的独立性和样本测试的客观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审计目标和要求,对样本进行适当的抽检。
在样本测试过程中,还需要对抽样调查的过程、方法和依据进行记录和说明,以便于审计结果的审查和评估。
审计抽样的概念与种类40页PPT
![审计抽样的概念与种类4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80744c5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3.png)
三、审计抽样的种类
1.判断抽样——判断抽样是指根据审计 师的审计经验和专业判断能力来确定需 要抽查的样本量、选取样本和推断总体 的审计抽样方法。 判断抽样的有效性和风险程度取决于使 用这项技术的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职 业判断能力。
二、审计抽样的有关概念
4.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指由于采用审 计抽样技术,所选的样本不能很好代表总 体,而导致得出不恰当的审计结论的风险 。抽样风险可分为两类:(1)抽样风险在西 方称之为α风险。在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 中,称之为信赖不足风险。在实质性测试 中,称之为误拒风险。(2)抽样风险在西方 称之为β风险。在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中 ,称之为信赖过度风险。在实质性测试中 ,称之为误受风险。
但其抽样风险难以确定和控制,审计 人员要承受较大的风险。
2.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是根据概率论的原理确定抽查 的样本量,随机选取样本并由样本的审 查结果推算评估总体的审计抽样技术。
二、 随机选样
1.利用随机数表选样 利用随机数表随机选样的步骤如下:
(1)被审总体各项目与随机数建立 一一对应的关系。
(2)在随机数表上确定查找的起点和 路线。
利用随机数表随机选样的步骤
(3)从起点始,按选定路线选出随 机数,并查对其预定的有效数位,若在 总体编号范围内的,则表示该编号的项 目选出作为样本,直至找够样本量要求 的样本数。
(4)按样本编号取出实际要审查 的样本。
2.利用随机数产生程序选样
审计第09章审计抽样
![审计第09章审计抽样](https://img.taocdn.com/s3/m/6eb0c2e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6.png)
9.4 实质性程序中的抽样技术
一、实质性程序中的基本抽样概念
在实质性程序中,审计抽样只能在实施细节测试 时使用。
1.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 在细节测试中,可接受的抽样风险主要是指抽 样风险中的误受风险,有时也包括误拒风险。 在确定可接受的误受风险时,注册会计师需要 考虑下列因素:
① 信赖过度风险 ② 信赖不足风险 ③ 误受风险 ④ 误拒风险
2. 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 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主 要有:
① 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② 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
3. 发现抽样
发现抽样是固定样计总体偏差率直接定为零,并根据可接受信赖过 度风险和可容忍偏差率一起确定样本量。
在对选出的样本进行审查时,一旦发现一个偏差 就立即停止抽样。
如果在样本中没有发现偏差,则可以得出总体可 以接受的结论。
– 不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即为非统 计抽样。
2. 统计抽样的优缺点 – 统计抽样的优点在于能够客观地计量抽样风险 ,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地控制风险,有助 于注册会计师高效地设计样本,计量所获取证 据的充分性,以及定量评价样本结果。但统计 抽样需要特殊的专业技能,需要增加额外的支 出培训注册会计师,有时需要支付额外费用对 样本项目进行处理,使单个样本项目符合统计 要求。
3. 非统计抽样的优缺点 – 非统计抽样简便、易行,能节约成本,如果设 计适当,也能提供与设计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 同样有效的结果。但非统计抽样不能精确地测 定出抽样风险,使用时必须考虑抽样风险并将 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a7f6b0576eeaeaad0f3305d.png)
第十章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一、大纲(一)审计抽样概述(二)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三)实质性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二、本章重点、难点(一)审计抽样概述1.审计抽样的定义(1)审计抽样的概念。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2)审计抽样对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都适用,但并不是对这些测试中的所有程序都适用的,通常不用于询问、观察和分析性复核程序。
(3)审计抽样不同于详细审计。
(4 )审计抽样也不同于抽查抽查作为一种技术,可以用来了解情况,确定审计重点,取得审计证据,使用中并无严格要求。
审计抽样需要运用抽查技术,但更重要的工作内容是根据审计目的及环境要求作出科学的抽样决策。
(5)审计抽样的基本目标在有限审计资源条件限制下,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形成和支持审计结论。
2.审计抽样的种类(1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①划分依据:抽样决策的依据②相同点:A都需合理运用专业判断;B都可以提供审计所要求的充分、适当的证据;C都存在某种程度的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③根本区别:统计抽样时利用概率法则来量化控制抽样风险;非统计抽样中,注册会计师全凭主观标准和个人经验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
表9-1 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的区别④只要设计得当,非统计抽样也可达到统计抽样一样的效果。
⑤两种抽样的选用:统计抽样的产生并不意味着非统计抽样的消亡。
A不影响运用于样本的审计程序的选择,因为抽样方法的选用主要涉及的是审计程序实施的范围问题。
B不影响获取证据的适当性C不影响注册会计师对发现样本的错误所作的适当反映(2 )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
统计抽样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方法,主要有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两种。
①属性抽样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根据控制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通常称为属性抽样。
审计抽样知识点总结
![审计抽样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c4320b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6.png)
审计抽样知识点总结一、审计抽样的概念和目的审计抽样是指审计员根据一定的方法,从整体中抽取一部分数据或者事项,进行详细的审计工作,以代表性地评价整体情况。
审计抽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审计工作的时间和成本,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审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审计抽样的特点1. 抽样是随机选择一部分数据进行审计,所以对于被审计对象来说是无法预测的,保证了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抽样可以大大减少审计工作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3. 抽样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为只是抽取了一部分数据进行审计,可能会忽略了一些重要的问题。
三、审计抽样的基本原则1. 代表性原则:抽样要求被选取的样本要有足够的代表性,能够代表整体的情况。
2. 客观性原则:抽样过程应当客观公正,不受个人主观意识和偏见的影响。
3. 抽样精度原则:抽样应当以达到一定的置信度和精度为目标,使得抽样结果具有合理的可靠性。
4. 选择随机性原则:抽样应当是以随机抽取的原则进行,不受主观意识的干扰。
四、审计抽样的方法1. 随机抽样:根据一定的随机抽取原则,从整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计。
2. 分层抽样:根据被审计对象的不同特点,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
3. 整群抽样:直接对整体进行抽样,不需要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分类。
五、审计抽样的步骤1. 确定抽样目标:明确需要抽样的具体内容和范围,确定抽样的目的和依据。
2. 制定抽样计划:根据抽样目标和依据,制定抽样方案和抽样的方法。
3. 抽样实施:按照抽样计划进行实际的抽样工作。
4. 样本检验:对抽取的样本进行详细的检验和分析。
5. 结果评价:根据抽样结果进行整体的评价和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六、审计抽样的风险1. 代表性不足:由于抽样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选取的样本不足以代表整体情况。
2. 抽样误差: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可能导致部分样本的差异被放大,产生误差。
3. 抽样偏差:由于抽样的非随机性,可能导致样本的选择不够客观,产生偏差。
CPA审计课件 第四章 审计抽样
![CPA审计课件 第四章 审计抽样](https://img.taocdn.com/s3/m/4af1aab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a.png)
Part 1 审计抽样
(二)特征 审计抽样应当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 部分审计
2
对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全查不属于审计抽样;
1 均有机会
2
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选取特定项目测试不属于审计抽样;
可以根据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 推断总体 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Part 1 审计抽样
Part 1 样本设计阶段
(三)定义抽样单元 注册会计师定义的抽样单元应与审计测试目标相适应。
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一份文件资料、 一个记录或其中一行,每个抽样单元构成了总体中的一个 项目。
Part 1 样本设计阶段
(四)定义偏差构成条件 在控制测试中,偏差是指偏离对设定控制的预期执行。在
例题
【多项选择题】 下列有关抽样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误受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果 B.误受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影响审计效果 C.误拒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影响审计效率 D.误拒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率
)。
[答案]AC [点评]误受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果,误拒风险 和信赖不足风险影响审计效率;这是非常重要的结论, 同学们必须先理解,后记忆。
a. 注册会计师通常将抽样单元超过5000个的总体视
为大规模总体;
b. 对大规模总体而言,总体的实际容量对样本规模 总体规模 几乎没有影响;
c. 对小规模总体而言,审计抽样比其他选择测试项
目的方法的效率低。
a. 控制运行的相关期间越长,需要测试的样本越多;
b)控制程序越复杂,测试的样本越多; 其他因素 c)样本规模还取决于所测试的控制的类型,通常对
D. 注册会计师使用非统计抽样时,不需要考虑抽样风险
第三章_审计抽样..
![第三章_审计抽样..](https://img.taocdn.com/s3/m/c3188d1579563c1ec5da71c7.png)
•
(3) 抽样结果评价
① 分 析 样 本 误 差
② 推 断 总 体 误 差
③ 重 估 抽 样 风 险
④ 形 成 审 计 结 论
4、控制测试中的审计抽样
控制测试中的审计抽样,通常被称作属性抽样。属性抽 样用于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情况。它是通过对样本检查的结 果,推断总体中某些特征或属性发生的频率或次数,借以 评价客户的内部控制是否值得信赖并为实质性程序提供依 据。 所谓属性,是指审计对象总体的质量特征,即被审业务 或内部控制是否遵循了既定的标准以及存在差错水平。 属性抽样主要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一走抽样、发现抽 样三种方法。
• • 是否遵守或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即只有在将验收报告与进货发票核 对相符后,才核准支付采购货款。审计人员按以下步骤进行抽查: ① 确定审计目标。 由于购货发票内部控制的要求是只有将验收报告与进货发票核对相 符后,才核准支付货款,则审计人员只会对该程序操作的准确性以及 进货发票与验收报告相核对的控制程序是否正常运行感兴趣。 ② 确定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元。 假定公司对每笔采购业务均采用连续编号的凭单,在每张凭单的后 面应附有验收报告与发票。因此,抽样单元是个别的凭单。如果测试 是年终进行的,则审计对象总体为本年度12个月内的所有购货凭单。
② 系统选样
• 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是指首先计算选样间隔,确定随 机起点,然后按照间隔,顺序选取样本的方法。 选样间隔=总体规模÷样本规模
• 【案例分析】审计人员拟采用系统抽样从2 000张销货发票中选取200 张作为样本,则选样间隔为10。假定审计人员把第101号发票作为随 机起点,每隔10张凭证选取一个样本,则所选取的样本号码依此为: 101、111、121、131、141、151……
第11章__审计抽样
![第11章__审计抽样](https://img.taocdn.com/s3/m/cb6af8635727a5e9856a6186.png)
对特定的账户而言,当抽样风险一定时,如果注册会计师确 定的可容忍错报降低,所需的样本规模就增加。
使用统计抽样方法时,注册会计师必须对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进 行量化,并利用根据统计公式开发的专门的计算机程序或专门的 样本量表来确定样本规模。
在非统计抽样中,注册会计师可以只对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进行 定性的估计,并运用职业判断确定样本规模。
2019/9/9
审计
12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1.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
细节测试旨在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认定进行测 试, 尤其是对存在或发生、计价认定的测试。注册会计师实 施审计程序的目标就是确定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例如, 通过在账户余额中选取项目进行测试,注册会计师可以检查出 那些虚构项目、余额中不应包含的项目(分类错误的项目)以 及估价错误的项目。
1. 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使用审计抽样
2. 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 制测试。
3. 在实质性程序中,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 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以验证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 多项认定,或对某些金额作出独立估计。在实施实质性分析 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 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离散的具有识别特征 的子总体(层),以提高审计效率。界定子总体时,应当使 每一抽样单元只能属于一个层。
审计学第六章.ppt
![审计学第六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c29b5b6529647d2628529f.png)
如若预计抽样结果能代表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 百分比为X%,则就有(100—X)%的“采伪” 风险,即确定某个可信赖程度为可接受的也就 同时确定了可接受的采伪风险水平,反之亦然
可接受采伪风险水平与样本量成反向关 系
5.可容忍误差
第六章 审计抽样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一、审计抽样的定义
所谓审计抽样(Audit Sampling),是指审 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 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 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审计抽样对控制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都 适用,但它并不是适用于这些测试中的 所有程序
二、不确定性与审计抽样
可容忍误差是审计人员认为抽样结果可 以达到审计目的而愿意接受的审计对象 总体的最大误差
可容忍误差与样本量成反向关系
6.预期总体误差
审计人员应根据前期审计所发现的误差、 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和经营环境的变化、 内部控制的评价及分析性复核的结果等 来确定审计对象总体的预期误差
预期总体误差与样本量成同向关系
(一)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Sampling risk)是审计人员依据 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 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
抽样风险可以进一步分为:
1.“弃真”风险
“弃真”风险是指应对总体得出有利结 论,但由于样本不具代表性,审计人员 基于抽样结果却正当地得出了不利结论 的可能性
“弃真”风险在控制测试中表现为“信 赖不足风险”(Risk of underreliance)
(二)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
按审计人员所了解的总体特征的不同, 可将审计抽样分为:
1、属性抽样(Attribute Sampling)是指 在精确度界限和可依赖程度一定的条件 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概率而采 用的一类方法
审计抽样和选择性测试方法
![审计抽样和选择性测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a9f4f2844769eae109ed7c.png)
三、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考虑
2. 影响审计效率的抽样风险 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
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不足风 险);或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 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误 拒风险)。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率。
22
三、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考虑
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
证据,以验证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 账款的存在性),或对某些金额做出独立估计(如陈旧存货 的价值)。 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14
二、获取审计证据时对审计抽样 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方法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也可以通过仔细设计其审计程序尽量降低 非抽样风险。
27
四、样本设计
样本设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样本进 行计划。
在计划样本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 程序的目标、抽样总体的属性、抽样单 元、误差的构成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
28
四、样本设计
(一)审计程序目标
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审计样本时,首先应考虑拟审计程 序将要达到的测试目标。
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 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对于未留 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询 问、观察等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运行 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涉及审计抽样。
13
二、获取审计证据时对审计抽样 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方法的考虑
(三)实施实质性程序时对审计抽样的考虑 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
7
一、审计抽样的含义
非统计抽样如果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设计适 当的统计抽样方法同样有效的结果。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361f1f5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4d.png)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第四章审计抽样考情分析本章2012年-2014年总计考核了29.25分,年均接近10分,属于⾼频率、⾼分值、⾼难度的三⾼章。
审计抽样包括属性抽样、⾮统计变量抽样、传统变量抽样和PPS抽样4个类型。
其中,2010年以前属性抽样与PPS抽样均考过两次简答,2011年、2012年简答题均考过传统变量抽样,2014年简答题及综合题也都考到审计抽样的内容[审计抽样曾经连续3年作为综合题的考核内容]。
迄今为⽌,细节测试中的⾮统计抽样尚未考核过主观题,这应当成为我们2015年考试的重要关注点。
考情统计(1)考情分析(2)下表列⽰了过去各年审计抽样的题型变化情况:导语:1.抽样⽬的:在合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审计时间,提⾼审计效率。
如果说函证是“舍近求远图可靠”,那么,抽样就是“合理保证省时间”[样本规模对于抽样的意义与时间对百⽶赛跑的意义⼀样]。
2.抽样的基本原理:⽤样本错报推断总体错报,从总体错报中减去样本错报作为推断错报。
3.抽样直接涉及的3个审计问题:(1)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样本规模);(2)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样本规模即充分性的数量界限;科学的选样有助于提⾼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3)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包括误受风险(误拒风险)和⾮抽样风险。
本章知识框架本章结构进度图第⼀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与适⽤范围(⼀)审计抽样的基本特征1.对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但机会不⼀定均等];3.可以根据样本项⽬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内控是否可信赖/错报是否重⼤]。
按职业判断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例如选取账龄长、⾦额⼤或风险⾼的应收账款]进⾏测试不构成审计抽样。
[例题多选2014A 真题]下列各项审计程序中,通常不采⽤审计抽样的有()。
A.风险评估程序B.控制测试C.实质性分析程序D.细节测试[答案]AC[解析]审计抽样包括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前者适⽤于控制测试,后者适⽤于细节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审计抽样考情分析本章2012年-2014年总计考核了29.25分,年均接近10分,属于高频率、高分值、高难度的三高章。
审计抽样包括属性抽样、非统计变量抽样、传统变量抽样和PPS抽样4个类型。
其中,2010年以前属性抽样与PPS抽样均考过两次简答,2011年、2012年简答题均考过传统变量抽样,2014年简答题及综合题也都考到审计抽样的内容[审计抽样曾经连续3年作为综合题的考核内容]。
迄今为止,细节测试中的非统计抽样尚未考核过主观题,这应当成为我们2015年考试的重要关注点。
考情统计(1)考情分析(2)下表列示了过去各年审计抽样的题型变化情况:导语:1.抽样目的:在合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如果说函证是“舍近求远图可靠”,那么,抽样就是“合理保证省时间”[样本规模对于抽样的意义与时间对百米赛跑的意义一样]。
2.抽样的基本原理:用样本错报推断总体错报,从总体错报中减去样本错报作为推断错报。
3.抽样直接涉及的3个审计问题:(1)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样本规模);(2)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样本规模即充分性的数量界限;科学的选样有助于提高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3)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包括误受风险(误拒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本章知识框架本章结构进度图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一、基本特征与适用范围(一)审计抽样的基本特征1.对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但机会不一定均等];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内控是否可信赖/错报是否重大]。
按职业判断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例如选取账龄长、金额大或风险高的应收账款]进行测试不构成审计抽样。
[例题多选2014A 真题]下列各项审计程序中,通常不采用审计抽样的有()。
A.风险评估程序B.控制测试C.实质性分析程序D.细节测试[答案]AC[解析]审计抽样包括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前者适用于控制测试,后者适用于细节测试。
[例题单选2013真题考生练习版]下列有关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不属于抽样]进行测试时,应当使总体中每个项目都有被抽取的机会[这个就不必要了]B.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主要的业务,可能不抽样],通常更适用于细节测试[即,控制测试不宜100%检查]C.从某类交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检查构成[不]审计抽样D.审计抽样更适用于控制测试[细节测试][答案]B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二、审计抽样目的与种类(一)属性抽样注册会计师在控制测试中使用的抽样就是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的目的是测试某一特定控制的偏差率[偏差的发生率],以支持评估的控制有效性。
当注册会计师通过控制测试认为内部控制有效执行时,才能加以信赖。
在属性抽样中,设定控制的每一次发生或偏离都被赋予同样的权重,而不管交易的金额大小。
例如,被审计单位规定对销售发票要逐张复核。
如有2张销售发票未经复核,就发生了2例控制偏差。
虽然这2张发票的金额分别10万元和1元,金额差异很大,但被视为相同的偏差。
可见,属性抽样的精细程度仅到是否有效的定性层次,到不了定量的层次,工作不太细致。
(二)变量抽样如果注册会计师使用抽样的目的是对总体金额[通常是错报额而不是正确额,因为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查错而不是评优]得出结论[细节测试],以确定记录金额是否正确[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称为变量抽样。
可见,变量抽样针对总体的金额得出的结论[如果说属性抽样是定性抽样,那么变量抽样就是定量抽样]。
变量抽样还可以分为非统计变量抽样、传统变量抽样与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抽样)。
PPS抽样是个混血儿,它运用属性抽样的原理得出以金额表示的结论,同时具备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的特征。
三、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一)抽样风险1.概念抽样风险,是指根据样本得出的总体结论,和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不能接受的、不可容忍的]差异的可能性,即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的风险。
只从总体中抽取一些样本进行审计,而不是对100%的业务实施审计,是导致抽样风险的唯一原因。
这为降低抽样风险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2.形成(1)导致审计抽样风险的情形(2)导致属性抽样风险的情形信赖过度风险导致注册会计师信赖那些不可信赖的内部控制,从而减少不应减少的实质性程序,形成错误的审计结论[影响审计的效果];信赖不足风险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信赖那些可以信赖的内部控制,进而导致实施了不必要的实质性程序[影响审计的效率]。
由于信赖过度风险的后果远比信赖不足风险的后果严重,注册会计师主要控制信赖过度风险。
误受风险导致注册会计师误认为实际上存在重大错报的抽样总体中不存在重大错报,形成错误的审计结论[影响审计的效果];误拒风险导致注册会计师误认为实际上不存在重大错报的抽样总体存在重大错报,进而导致实施不必要的实质性程序[影响审计的效率]。
3.对策样本规模与抽样风险反向变动。
无论是属性抽样还是变量抽样,都可通过增加样本规模来降低抽样风险至可接受水平。
(二)非抽样风险1.概念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因素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2.原因背(1)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2)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包括控制偏差或错报);(3)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4)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3.对策注册会计师可通过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以及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和复核来改进实务工作,将非抽样风险降至合理保证的可接受的水平。
一个字: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谨慎。
[例题多选真题2014B]下列有关抽样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误受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果B.误受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影响审计效果C.误拒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影响审计效率D.误拒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率[答案]AC[解析][原文]误受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果,误拒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影响审计效率。
[例题单选 2014A真题]下列各项中,不会导致非抽样风险的是()。
A.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B.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C.注册会计师未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进行测试D.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答案]C[解析]导致抽样风险的原因大都与样本规模相关(C),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大都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有关,包括A、B、D。
[例题多选 2013真题考生练习版抽样及非抽样风险]下列有关非抽样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注册会计师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降低抽样风险B.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非抽样风险C.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时均可能产生非抽样风险D.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加强对审计项目组成员的监督和指导降低非抽样风险[答案]CD[解析]A:抽样风险是抽样技术自身的风险,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降低非抽样风险;B:通过扩大样本规模可以降低抽样风险。
四、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一)统计抽样1.特征:随机选取样本项目;依据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2.优点:能量化计量抽样风险,有助于高效地设计样本,计量所获取证据的充分性,定量评价样本结果。
3.缺点:需要特殊技能,需要培训;要求单个样本项目符合统计要求,为此可能需要支出额外的费用。
(二)非统计抽样1.特征:依据职业判断,也可能依据统计方法,但不同时具备统计抽样的两个特征。
2.优点:成本低,易操作,能运用职业判断。
如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统计抽样同样有效的结果。
3.缺点:无法量化抽样风险,凭职业判断定性评价和控制。
(三)方法选择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并运用职业判断,在考虑成本效益的基础上选择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
例:在控制测试中,如认为对偏差进行定量分析更重要,使用统计抽样更为适当;如认为对偏差进行定性分析更为重要,使用非统计抽样可能更为适当;如认为对偏差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效果相当,可能更多地考虑成本效益的衡量。
附:审计抽样的具体类型[例题单选 2013真题考生练习版统计与非统计抽样]下列有关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B.非统计抽样如果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统计抽样方法同样有效的结果C.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并运用职业判断,确定使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D.注册会计师使用非统计抽样时,不需要考虑抽样风险[答案]D[解析]不考虑风险的抽样没有实际意义。
本章结构进度图第二节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任何类型的审计抽样,都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设计样本(一)确定测试目标测试目标即具体审计目标,取决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目标是纲,纲举目张。
审计抽样应服务于测试目标的技术工具。
考试中,测试目标通常以“某某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或“某某项目的某某认定”的形式给出。
如“赊销审批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应收账款的存在认定”。
(二)确定审计程序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不是本章的内容。
根据测试目标确定审计程序属于职业判断[而非抽样知识]。
例如:如果测试目标是某一交易在特定阶段的适当授权的有效性,审计程序就是检查特定人员已在某文件上签字以示授权的书面证据;如果测试目标是应收账款的存在认定,审计程序就是向被审计单位的客户函证。
(三)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1.确定总体总体是审计目标的载体。
如测试目标为应收账款的存在认定,总体是已入账的全部应收账款;如测试目标为应付账款的完整性,总体就不是已入账的全部应付账款,而是包含未入账应付账款的全部赊购业务。
总体应具备适当性与完整性。
(1)适当性在属性抽样中,总体所包含的控制活动应当与测试目标中的控制相关联;例如,如果测试目标是赊销审批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则总体是反映赊销审批情况的全部销售单;在变量抽样中,总体所包含的抽样单元应与测试目标所提及的财务报表项目相关联。
例如,如果测试目标是应付账款的存在认定,总体可以定义为应付账款明细表中的全部应付账款。
(2)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与测试目标相关的项目均包含在总体中。
例如,如果测试目标是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总体应包括来自整个报告期间的所有相关项目。
少一周不完整,少一张凭证也不完整。
再如,如果测试目标是存货的存在认定,则总体应包含已记录的所有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包括所有存放地点,少一个存放地点都不完整。
2.定义抽样单元定义抽样单元,既要考虑审计目标,也要考虑审计程序。
确定抽样总体后,抽样单元应当定义为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直接、具体对象。
(1)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文件资料[留有控制运行轨迹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