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句子摘出——君子之道

合集下载

高三作文感悟《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1000字

高三作文感悟《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1000字

高三作文感悟《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1000字《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君子之道的论述更是深入人心。

在阅读和思考《论语》中有关君子之道的内容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君子之道的博大精深和其对于我们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君子之道,首先要从自律开始。

《论语》中有一句名言:“君子不器。

”这句话意味着君子不为了功利或虚荣而存在,他们不会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

君子不会为了一时的享受而放纵自己,而是要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君子注重内心的修养,从而在外表举止方面体现出其高尚的人格。

因此,君子是社会道德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个人效仿。

其次,君子之道还要包括尊重和感恩。

君子懂得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会用自己的利益去伤害他人。

他们注重人际关系中的礼仪和恭敬,尤其重视长辈和上级的尊重。

此外,君子还要有感恩之心,感谢父母、师长、亲友、同事等给予自己的帮助和关怀,不忘来时路,不忘初心,学会感恩和回报。

再者,君子之道还涵盖了对于知识分子的尊重与重视。

君子认为,知识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他们不会把知识妄自尊大,而是尊重知识,谦虚学习,获得智慧的同时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因此,一个有良好素质的知识分子,必定是一个具有君子之风的人物。

君子之道是指一种做人、处世、待人的道德准则。

君子不仅具备个人品格的高尚,还应该是社会的稳定因素。

一个社会如果有更多的人像君子一样守规矩、恪守道德、以和为贵,那这个社会就会更加地蓬勃发展和进步。

所有的君子之道,都渗透着追求完美和卓越的精神,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并且在实践中加以把握。

总之,《论语》中的君子之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应该知道和实践的一种人生准则。

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学习尊重、学会感恩和回报、追求卓越和完美,这些都是君子之道的核心。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根据自身情况,把握其中的精髓,争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君子。

论语君子之道五十句

论语君子之道五十句

君子,所谓君之子,就是国君的儿子。

最早是指身居高位的人,孔子赋予了君子以全新的含义,在孔子的眼里,地位高的人不一定是君子,君子是那些拥有美好的德性的人。

君子人格是中国文化中的理想人格。

好玩的国学君从论语中精选了40句关于君子之道的论述,希望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为您带来一丝心灵上的慰藉。

论语君子之道50句,学习中国理想人格与君子之道!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的知识也不稳固。

要以忠信为主。

不要与志趣不相同的人交朋友。

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3.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不求吃得饱足,不求住得安逸,勤于做事而言谈谨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君子之道50句,学习中国理想人格与君子之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5.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

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

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

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

这就是君子之争。

”6.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7.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论语中的君子之道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关于君子之道的论述更是占据了很大篇幅。

君子之道是指一种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准则,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类理想境界的追求。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论语中君子之道的主要内容。

一、修身齐家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应该修身齐家,即使自己先做到了这些,才能够去教育别人。

在《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说明一个人应该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在待人接物上友善待人,在遇到挫折时保持平静和从容。

二、以仁为本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以仁为本。

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仁慈、宽厚、谦虚等品质,尊重他人权利和尊严,并且愿意帮助别人。

在《论语》中,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表明了君子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

三、正直诚信君子之道还包括正直诚信。

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言必信,行必果”,这说明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高度的道德和伦理观念,不会为了个人私利而牺牲他人利益。

同时,在言行上也要保持一致性和真实性。

四、尊重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

孔子认为,“有礼则有容”,礼仪是一种对他人尊重和关注的表现。

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尊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修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适当的礼仪规范。

五、谦虚谨慎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说明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谦虚谨慎,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在待人接物上友善待人,在遇到挫折时保持平静和从容。

综上所述,君子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体现了人类理想境界的追求。

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高度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尊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修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适当的礼仪规范。

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论语》的“君子之道”(

《论语》的“君子之道”(

《论语》的“君子之道”(《论语》的“君子之道”(君子,在最早的文献中,指地位高的人,但在《论语》中,君子的形象被孔子彻底地改造了。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意思是,文质彬彬的人才是君子。

这是孔子对君子形象的高度概括。

什么是“文质彬彬”?“文”,指人的外在行为符合“礼”的要求;“质”,指内在的仁德;“彬彬”,指“文”与“质”的关系处理恰当。

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具备内在的仁爱之心,同时又能以礼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才是君子。

在这里,“文”是外部形象,“质”是内心修养,“文”与“质”完美统一,就是心灵美,行为也美。

《现代汉语词典》对“君子”词条的解释是:“人格高尚的人。

”这是对“君子”的抽象定义。

《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有一百多处,内容涉及非常广泛,主要有:一、君子有仁德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君子失掉仁德,怎样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在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匆忙急促的时候是这样,困难奔波的时候也这样。

在孔子看来,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于他时时刻刻离不开仁,若离开了仁,便不能称之为君子。

仁是君子人格的核心内容。

曾子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仁”是君子的“己任”,是君子的道德使命和义务。

把“仁”作为君子的道德使命和义务,实际上就是强调君子要有仁爱之心和自我牺牲精神。

有一天,子路问怎么样才算君子,孔子说:“专心致志地修养自己。

”子路又问:“就是这些?”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别人安乐。

”子路还是不满意,又问:“这样就够了吗?”孔子又说:“修养自己,让所有的百姓都得到安乐。

”(《论语·宪问》)从这段对话来看,君子简直就是一个为了别人的快乐而活着的人。

因此,孔子又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成人之美”,就是帮助别人实现美好的愿望。

君子之道文言文全文翻译

君子之道文言文全文翻译

夫君子之道,始于修身。

修身者,修身齐家之基也。

修身之道,以道德为本,以仁义为纲。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故君子修身,必先正心,以诚敬为本,以敬畏为用。

正心则身正,身正则事成。

心不正,则身不正,身不正则事不成。

是以君子修身,必先修心,而后修身。

修心之道,有五常:曰仁、义、礼、智、信。

仁者,爱人也;义者,正也;礼者,敬也;智者,明也;信者,诚也。

此五常,乃君子修身之要。

孔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有信者,守人。

”故君子修身,必以五常为准则,以仁爱为根本,以礼敬为准则,以诚信为信条。

修身之后,则齐家。

齐家者,齐家治国之基也。

家者,国之细胞,家齐则国治。

君子齐家,必先正己,以正己为正家之基。

正己者,正心之延也。

心不正,则家不齐,家不齐则国不治。

是以君子齐家,必先正己,而后齐家。

正己齐家之后,则治国。

治国者,治国平天下之基也。

治国之道,以法治为本,以德治为辅。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故君子治国,必先正己,以正己为治国之基。

正己者,正心之延也。

心不正,则国不治,国不治则天下不安。

治国平天下之后,则天下大治。

天下大治者,天下之福也。

君子平天下,必以仁爱为本,以礼敬为准则,以诚信为信条。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故君子平天下,必以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以仁爱为本,以礼敬为准则,以诚信为信条。

总之,君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古圣贤所传之大道。

修身以道德为本,齐家以正己为基,治国以法治为本,平天下以仁爱为本。

君子之道,广博深远,不可一蹴而就。

然君子之行,必以道德为本,以仁义为纲,以礼敬为准则,以诚信为信条,方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以下为文言文全文:君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修身者,修身齐家之基也。

修身之道,以道德为本,以仁义为纲。

修心之道,有五常:仁、义、礼、智、信。

仁者,爱人也;义者,正也;礼者,敬也;智者,明也;信者,诚也。

论语——君子之道(上课)

论语——君子之道(上课)

就这样,尽管又累又渴,孔子和他的学生们 · 没喝盗泉的一口水,也不愿在盗泉旁过夜,又摸 黑继续赶路了。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廉者不食嗟来之食
诫子书
汉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
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春秋时代,在现在的山东省泗水县东北,有一 泓泉水,清冽甘甜,但不知怎么的却得了个“盗 泉”的恶名。
一天,孔子带着几个学生路过盗泉,当时天气 炎热,孔子他们又赶了一天的路,又累又渴,他 们就停下来,打算洗漱一番后,晚上就住这儿了。 孔子见学生打来的一钵水十分清澄,便在学生的 · 陪同下,漫步来到泉边。
勤俭篇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 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破由奢。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
君子篇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泛指少数民族居住的偏远地区。
嗟来之食(2分钟视பைடு நூலகம்)
齐大饥。黔(qián)敖(áo)/为食/于路, 以/待饿者/而食(sì)之。有饿者,蒙袂(mèi) 辑(jí)屦(jù),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 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 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 /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君子之道文言文的翻译

君子之道文言文的翻译

孝者,敬亲也。

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君子之道,首重孝道。

人子之孝,不独养亲之身,更养亲之心。

亲在时,尽心奉养;亲去后,追思感念。

此乃孝之至也。

悌者,敬兄也。

孔子曰:“兄弟,手足也。

人之于其兄弟也,亦兄弟也。

”君子之道,以悌为先。

兄弟之间,和睦相处,互相扶持。

兄友弟恭,情同手足。

此乃悌之至也。

礼者,敬人也。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君子之道,讲究礼节。

与人交往,言行举止,皆合乎礼。

敬人者,人恒敬之。

此乃礼之至也。

信者,诚也。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君子之道,以信为本。

与人交往,言必信,行必果。

此乃信之至也。

宽者,容人也。

孔子曰:“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

”君子之道,宽容待人。

对人宽容,方能得人心。

此乃宽之至也。

容者,包容也。

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之道,能容人之短,扬人之长。

此乃容之至也。

敬者,恭也。

孔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

”君子之道,对人恭敬。

与人交往,态度谦恭,举止端庄。

此乃敬之至也。

慈者,爱也。

孔子曰:“慈爱之心,人皆有之。

”君子之道,慈爱待人。

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此乃慈之至也。

和者,和谐也。

孔子曰:“和为贵。

”君子之道,追求和谐。

与人相处,和衷共济,共谋发展。

此乃和之至也。

严者,正也。

孔子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君子之道,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宽容。

此乃严之至也。

君子之道,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子之道,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举止,皆以礼为准则。

如此,方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君子。

总之,君子之道,乃孝、悌、礼、信、宽、容、敬、慈、和、严之集合。

遵循君子之道,为人处世,方能成就一番事业,赢得世人之尊敬。

愿吾辈共勉,践行君子之道,为中华民族之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解释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解释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意思是: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意思就是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君子之道六十名言

君子之道六十名言

1、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孟子2、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

——阮子3、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礼记·中庸》4、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礼记·中庸》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6、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荀子·天论》7、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8、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9、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

——唐·孟郊10、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左传12、君子乐与人同,小人乐与人异。

君子同其远,小人同其近。

——《易·同人·彖》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14、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

——宋·朱熹15、君子不重则不威。

——论语16、励志语录经典17、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

——明·薛萱18、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论语·宪问》19、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通鉴20、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明·洪自诚2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23、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24、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山木》2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26、一个人最值得珍视的是仁慈的天性,这远比聪明重要。

27、善和爱是历史的结果。

28、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论语——君子之道

论语——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千年前孔夫子教导人们崇尚君子之道的话语,从来没有被历史的铅华淹没过。

他们像一串清脆的风铃声,踏过万水千山,看遍潮起潮落,依然保存着最质朴的绝响,回荡在现代儿女的内心深处。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做人的原则自然形成。

人们常把君子比作松,就像悬崖上紧咬不松口的那一棵。

他将自己的根茎深深探入岩石缝内,在艰难的环境中依旧挺拔身躯。

君子如松,若想笔直挺立,参天繁茂,必将根本扎实,修正身心。

致力于根本,不仅是一种认真的行为,更是一种执着的态度。

无论做任何事,不忘一个“本”,便是走向道义的第一步。

做人立于本,方可拔地而起。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君子忧虑而死后名声不传扬于后世。

对天下兴衰产生的忧虑,并不是一个普通人的胸怀可以装得下的。

遥想那位诗人在岳阳楼上的叹息,随江水一路东流到海,再也听不见回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为天下人燃尽生命,天下人却不一定能记住他的名字。

这样的胸怀,不正是君子所有吗?君子从不祈求可以流芳百世,只是默默的爱与奉献。

如同幽谷的兰花,它的香味,很少有人可以品味,它的忧愁,也很少有人可以读懂。

做人忧心天下事,是美好品格的暗香。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君子之大气,看重的是与人交往的情谊,而不是身外之物的钱财。

自古的君子,都有千斤散尽还复来的洒脱。

义字当头,何必计较太多?那样只会活得乏味。

对朋友忠义,对天下人忠义,这种豪迈才是君子追求的正道。

着一种豪迈,如同酒中的月光,映照的的都是清亮的人心。

做人懂得义,那是一种畅快。

君子的品格像风,古往今来吹过之地处处花开。

孔夫子说,有仁德的人不忧愁,有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君子之道便是这样,有着高于常人的淡然与超脱。

《论语》:君子之道四焉

《论语》:君子之道四焉

《论语》:君子之道四焉
原文: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产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宰相,好政治家,孔圣非常佩服他,说他有四点君子之道,不是普通的常情、德业、修养等等可比,因此孔圣对他四个长处,在历史价值上加以评论。

一个人对自己最易放松,往往认为错处总是他人的,很少对自己的错失反省,而子产做得到“行己也恭”,实在难得;同时又“事上也敬”,子产做宰相时,对主上非常恭敬,恭是自己内心的肃诚,敬是对人对事态度上的严谨;换言之:对上接受命令时,不只是服从,有好的意见时能据理力争;执行命令时,能尽心,不敷衍了事;
“其养民也惠”,他能促使经济繁荣,对于社会百姓,大家能得其所养,安定生活,对于社会有贡献,有恩惠给人民,因此老百姓感恩于他,他有命令下达时,各个服从;“其使民也义”,他的做法非常合理、合时、合法,使得百姓乐意听他用,的确是大政治家的风范,所以郑国有子产才能兴起来,因为他有四点君子之道。

论语中关于君子之道为人之理的名言

论语中关于君子之道为人之理的名言

论语中关于君子之道为人之理的名言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言行录,收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和言论。

其中,涉及了君子之道和为人之理的许多名言。

下面列举了几个著名的名言,并对其进行了拓展。

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述而》)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之处。

君子注重内在的修养和道德,懂得遵循合乎道德的原则行事,不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而小人则追求名利,不断与他人攀比,忽视了内在的修养。

2.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论语·为政》)这句话指出,只有那些有智慧的人才能真正理解道德和道义,他们的观点和态度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改变。

相反,愚昧的人往往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原则,容易被诱导。

3.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卫灵公》)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交朋友的原则。

君子交友注重对方的品德和才学,以文化修养为基础,通过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往来提高自己。

并且,君子之间的友谊也应该相互促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德行。

4.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雍也》)这句话指出,君子关注的是道义和正义,他们的行为受到道德准则的约束;而小人则只追求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地追逐功利,缺乏道德约束。

5. '君子不器。

'(《论语·颜渊》)这句话表明,君子不应该局限于狭隘的个人兴趣和才能,而是应该广泛涵盖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才能。

君子应当追求全面的修养和博大的胸怀,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

这些名言体现了孔子对于君子之道和为人之理的深刻思考和教诲。

君子之道强调了内在的道德修养和高尚品德的培养,以及与他人的和睦相处。

君子应该追求道义、关注他人、追求真理,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原则。

与此相对立的是小人的行为,他们追逐个人利益,缺乏道德约束,只顾自己的私利。

君子之道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修养,更是为了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原则。

君子之道(原文、集注、详解)

君子之道(原文、集注、详解)

君子之道(原文、集注、详解)【原文】子曰:“君子不器(1)。

”【注释】(1)器:器具。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应该仅仅只是一种可供使用的器具。

【读解】如照字面翻成白话——孔子说:“君子不是东西。

”君子不是个“东西”,是要有自己的想法主张的,是与没有灵魂的“东西”相对的。

孔子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样样懂。

“不器”就是并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一个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无所不通。

从表面上看,一个很好的大政治家,好像一个很好的演员,演什么角色,就是什么角色。

当演工友的时候,就是规规矩矩扫地倒茶,当演大官的时候,温温和和就是作官,干哪一行就是哪一行。

“君子不器”这个学问,就是成功了真正的通才,否则只有变成专才、专家。

所以君子不器放在《论语》中《为政》篇,就是说明为政在这方面的道理,换句话说:“允文允武”,也便是“君子不器”的说明。

当时的器皿专用化程度很高,就酒具而言,盛酒的、温酒的、冰酒的、喝酒的都不同。

孔子认为君子不应该象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处。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

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

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注释】①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be):古代用牛拉的车叫大车,用马拉的车叫小车。

大车、小车都是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用于驾牲口,这道横木两头都有关键(活销),輗就是大车横木的关键,軏就是小车横木的关键,车子没有这个关键,无法套住牲口,当然就不能行走了。

【译文】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好比大车没有套横木的輗,小车没有套横木的軏,那怎么可以行走呢?”【读解】金庸笔下的韦小宝尚且知道:“君子一言既出,那个什么什么马难追。

《论语》中的为人处世之道

《论语》中的为人处世之道

《论语》中的为人处世之道一、君子之德1.君子不器:君子不应像器具那样只具备单一用途,而应博学多才,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这强调了君子应具备的广泛知识和全面技能,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论语·为政》)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行事以道义为重,小人则只看重利益。

这体现了君子与小人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上的根本区别。

(《论语·里仁》)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开阔,光明磊落;小人则心胸狭窄,常常忧愁不安。

这反映了君子与小人不同的心态和生活态度。

(《论语·述而》)二、处世之道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体现了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

(《论语·卫灵公》)5.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在与人相处时,能够保持和谐的关系,但在具体问题上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不盲目附和。

这强调了君子在人际交往中的独立性和包容性。

(《论语·子路》)6.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对于朋友的过失,要尽心尽力劝告并引导他向善。

如果对方不接受劝导,就不要再自讨没趣了。

这体现了君子在人际交往中的适度原则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论语·颜渊》)三、学习与成长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不学习则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

(《论语·为政》)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能的人就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反省自己是否有类似的错误。

这体现了君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的态度。

(《论语·里仁》)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这强调了谦虚好学的态度和求知若渴的精神。

(《论语·公冶长》)四、诚信与正直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论语》—君子之道

《论语》—君子之道

4、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 以:来, “如斯而已乎 ?”表目的 曰:“修己以安人。”曰: 以:用, “如斯而已乎 ? ” 曰:“修己以安百姓。修 表方式 如:像。斯:这样。而 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已:罢了。乎:吗
译文: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
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 其犹病诸:恐怕还做不到。其,语气助词,大约、 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 恐怕之意。犹,尚、还之意。病诸,病之乎,等 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 于“以之为病啊”。病,忧虑,动词。 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 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 呢?” 孔子还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务本:务,专 译文:君子应该是以做人之道为本,只 孝悌:孝敬 心、致力于。 父母,尊敬 有本立了人间的道德才产生。孝敬父母、 本,根本。 兄长 尊敬兄长 ,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
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请思 考,论语告诉我们要怎样才算做到孝悌? 孟子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 下平。”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孝弟是为仁的根本
5、子曰:“君子不器。” 不器:不像器皿(只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
限于某种固定用途)。
请从器皿特性的局限来谈君子应有什么
品质? 用途:君子要多面能手(子曰:君子博 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容量:君子要胸怀宽广(子曰:攻乎异 端,斯害也己 ) 形状:君子要灵活变通(子曰:君子之 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德才兼备

君子之道的例1

君子之道的例1

君子之道的例子
君子之道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相关的例子:
1.孔子谈义与利。

孔子在《论语·里仁篇》中说:“君子喻于
义,小人喻于利。

”这是强调君子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一个人如果做事首先考虑的是“义”,他就是君
子,若首先考虑的是“利”,他就是小人。

2.彭桓武淡泊名利。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一生获奖
无数,但他淡泊名利,对于各种头衔并不看重。

晚年,他把所有奖金悉数捐出,用以帮助那些早期在核工业研究中健康受到损害的同志,没有给自己的亲人留下哪怕是很少的一部分。

3.颜回安贫乐道。

孔子曾经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
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这是赞扬颜回虽然身处贫困,但他不改志向,仍然保持快乐的心态。

论语中关于君子之道为人之理的名言

论语中关于君子之道为人之理的名言

论语中关于君子之道为人之理的名言论语中关于君子之道为人之理的名言:1.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

君子注重全面发展,周而不比,意味着君子在思想、品德、行为等方面都要兼顾,不偏废一方。

而小人则只注重比较自己与他人的得失,不关心整体发展。

2.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与小人对待利益的态度。

君子以义为重,追求道德、正义和公平,而小人则只顾追求个人利益,缺乏远大的眼光和高尚的品格。

3.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句话指出了君子的内在修养。

君子具有明智的智慧,不会迷惑于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具有仁爱的心态,不会因为困境而忧虑;具有勇敢的胆识,不会因为困难而畏惧。

4.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与小人在自我认知上的不同。

君子能够保持谦逊和平衡的心态,不因自己的优秀而骄傲,保持对外界的敬畏;而小人则因为自负和傲慢而无法获得真正的安宁和平衡。

5.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强调根本和本质。

君子注重发展自身的根基和基础,只有根基稳固,道德修养才能生发出来。

君子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践道德之道。

这些名言展示了论语中关于君子之道为人之理的重要观点。

君子应该注重个人的修养和发展,在道德、品德、行为等方面树立榜样,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与此同时,君子应该有高尚的目标和追求,注重正义、公平和仁爱。

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可以实践道德之道,达到人之理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 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 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 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君子之道1.1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注释】 子: 《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愠(yù n) :恼怒,怨恨。

【大意】 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 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这 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 学了以后, 又时常温习和练习, 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 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 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 使用,引申为采用。

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

这 三句的意思是: 自己的学说, 要是被社会采用了, 那就太高兴了; 退一步说, 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 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 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1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 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 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 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 没有宾语, 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 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

有人说,这一句 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 怨恨。

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

这样的解释似乎有 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 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君子之道1.4 【原文】 曾子曰: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注释】 曾子:孔子的学生。

姓曾,名参(shēn) ,字子舆。

他的弟子也称曾参为“子”。

三:约数,表示多次。

省(xǐnɡ) :反省。

信:诚实。

传(chuá n)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实习。

【大意】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了呢?与朋友交往 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

而本章所讲的自省, 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 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

于是,曾参提出 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 人格。

《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 进行自我批评, 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 错误。

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 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

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 尽力,死而后已。

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

“为人谋而不忠 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

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 尽力帮助。

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

至于 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 区别。

“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

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 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信特别与言论有关, 表示说真话, 说话算数。

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君子之道1.6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 学文。

” 【注释】 弟子:一种意思是年纪幼小的人,另一种意思是学生。

这里是第一种意思。

3弟:同“悌”,敬重兄长。

谨:谨慎寡言。

汎:同“泛”。

仁:有仁德的人。

【大意】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离开自己家便敬重兄长,谨慎寡言,说 话诚实守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做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 学习文献。

” 【评析】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

孔子要求弟子们 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这表明, 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 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 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 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 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 “德” 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

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 面人才。

君子之道1.7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 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注释】 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bǔ) ,名商。

易:交换,改变,也有轻视、简慢的意思。

致:奉献。

4【大意】 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奉献 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讲信用。

这样的人,虽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要说他 已经学习过了。

” 【评析】 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

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 上章的进一步发挥。

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 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 道德。

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 修养的人了。

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 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君子之道1.8 【原文】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知己者。

过则勿惮改。

” 【注释】 君子:这里指的是士、大夫国君等上层人物。

固:巩固。

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这一句的解释古人多有不同。

无,同“毋”,不要。

惮(dà n) :害怕。

【大意】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的知识也不巩固。

要以忠、信 两种道德为主。

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如果有了过错, 就别怕改正。

” 【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 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

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 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 威严深沉的形象, 使人感到稳重可靠, 可以付之重托。

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

以上所提四条原5则是相当重要的。

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 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 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

君子之道1.9 【原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注释】 终:父母的死亡。

追远:追念祖先。

【大意】 曾子说: “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 追念祖先, 就会使百姓道德归于纯厚了。

” 【评析】 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就证明了这一点。

尽管他 没有提出过人死之后有所谓灵魂的存在这种主张,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 礼。

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已经被异化,不单是祭祀亡灵,而是把祭祀之礼 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 ,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 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

因此,本章仍是继续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 为的内容。

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是 不可能为国尽忠的。

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

关于忠、孝的道德观念,在 《论语》书中时常出现,表明儒家十分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观念,希望把人 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

这是与春秋时代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

只要做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君子之道1.14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6好学也已。

” 【注释】 君子:这里指的是有德行的人。

就:靠近,接近。

正:动词,匡正,端正。

【大意】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 话谨慎小心,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 了。

” 【评析】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

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 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 能经常检讨自己, 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作为君子应该克制 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 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 的。

为政第二 【本篇引语】 《为政》篇包括24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 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 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君子之道2.6 【原文】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注释】 孟武伯:姓仲孙,名彘(zhì ) ,即前面提到的孟懿子的儿子。

“武”是谥号。

其:指父母,该句可解释为担忧他们的疾病。

一说,其,指儿女,父母担忧 儿女的疾病;另一说,疾,子女品行上的毛病,父母担心子女品行不好。

这7里取第一种说法。

【大意】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

孔子说:“对于父母,尤其要担忧他们的疾病。

” 【评析】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

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 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 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

2. 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 父母的亲子之情。

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 忧。

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君子之道2.13 【原文】 子贡问君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