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发展史分解
行政管理理论发展史简述
行政管理理论发展史简述行政管理理论指的是对行政组织和管理活动的研究和理论化。
在现代社会中,行政管理理论对于政府和组织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其发展历程十分丰富。
本文将从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开始,分阶段进行简述。
一、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希腊和罗马。
在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于政府组织和管理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关于政府和行政组织的理论。
在罗马,西塞罗提出了有关行政管理和领导力的理论,并奠定了后来行政管理理论的基础。
而在中国,孔子和墨子也对政府管理和行政组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后来的行政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行政管理理论的早期发展18世纪至19世纪的欧洲是行政管理理论的早期发展时期。
当时,欧洲诸国的政府组织和管理活动出现了重大变革,这推动了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古典理论成为了当时行政管理理论的主流。
古典理论主要由法国的文科学派和德国的政治学派构成。
文科学派主要关注政府的组织和管理活动,提出了集权和官僚体系的理论。
政治学派则主要关注政府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行政活动应当为民众利益服务的观点。
这些理论对行政管理理论的后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行政管理理论的现代化发展20世纪是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行政管理理论逐渐从古典理论转向了现代理论。
与此同时,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为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想资源。
在20世纪初期,美国成为了行政管理理论的发源地。
在这一时期,美国学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行政管理的理论和观点,为行政管理理论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伍德罗·威尔逊和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理论。
威尔逊提出了政府对于社会问题的积极干预和管理的观点,而泰勒则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思想,主张以科学方法管理组织和人员。
这些理论对行政管理理论的现代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行政管理理论的多元化发展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期,行政管理理论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管理学(周三多)第二章_管理理论发展史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 美国人,工程师,科学管理之父。 生日: 1856/20/3 。
“很难找到这样能干的工人,他不用花很 多时间去琢磨他能够以多慢的速度工作,同时 使老板相信他干得不错.”
——弗里德克· · W 泰罗
泰勒认为态度和观念的转变对劳资双方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巴贝奇(产业革命后期英国的数学家和
机械学家,1792-1871)的作业研究和报 酬制度 亨利· 汤(1844-1924)的收益分享制度 哈尔西(1856-1935)的奖金方案
亚当· 斯密(Adam Smith)
亚当· 斯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
1723-1790
具匠家庭 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 是一位企业家、慈善家 19世纪初最有成就的实业家 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管理先 驱者 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巴贝奇 (Charles Babbag)
1812年他协助建立了分析学会,
1792-1871
其宗旨是向英国介绍欧洲大陆在 数学方面的成就。该学会推动了 数学在英国的复兴 1814年和1817年先后获得文学学 士和硕士学位 1815—1827年期间在伦敦从事科 学活动,1827—1828年期间在欧 洲大陆考察工厂 1828—1839年期间在剑桥大学任 卢卡斯数学教授(原为伊萨克· 牛顿的教席)
---马克斯.韦伯
韦伯的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觉得组织要能良好运行应具有5种正 面的官僚机构特征(官僚集权组织管理理 论): 1、定义良好的职权层级。 2、正式的规则和程序。 3、清晰的劳动分工。 4、成员之间是理性的而非个人的关系。 5、成员认定组织的目标是有价值的。
管理学历史发展脉络
(60年代到90年代)
赫伯特·西蒙
(HebertSimon)
决策理论学派
《思维的模型》
1,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的标准并非是“最优”。3,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的经验及智能。
巴纳德
(ChesterBarnard)
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麦格雷戈
(D.M.McGregor)
人性假设理论的代表人物
《企业的认识方面》
X理论-Y理论是专门研究企业中人的特性问题的理论。X理论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而Y理论是根据“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并归纳了马失落与其他类似观点
斯金纳
(B.F.Skinner)
强化理论的提出者
强化理论
凡是经过学习而发生的操作性行为,均可通过控制“强化物”来加以控制和改造。强化方式有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即用奖金、赞美、提升等吸引职工在类似条件下重复产生某一行为;负强化即预先告之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可能引起的后果。
1898年,“搬运生铁块实验”
改进了操作方法,训练了工人,使生铁量的搬运量提高了三倍
1898年,“铁锹试验”
研究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i)铲上的负载有多大的问题
ii)各种材料能够达到标准负载的锹的形状,规格问题。
iii)各种原料装锹的最好办法
iv)每一套动作的的精确时间
研究了“一流工人”每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量
《经理人员的职能》
总的特征是:组织论的管理理论,即以组织为基础分析和说明管理的职能和过程。
理论结构为:个体假设---协作行为和协作系统理论---组织理论---管理理论。
韦廉大内
(WilliamOuchi)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行为科学阶段
人际关系学说
• • •
霍桑实验 人际关系学说的要点 人际关系学说的管理设想
(一)梅奥的“霍桑试验”
中心问题——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决
定因素 该实验在芝加哥的西方电气公司的霍 桑工厂里进行,历时8年,设计了四 个阶段的实验:
第一阶段是工场照明实验; 第二阶段是继电器装配测试室实验; 第三阶段是访谈实验; 第四阶段是接线板小组观察实验
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
•工作分工
•权力与责任
•纪律
•统一指挥 •统一领导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报酬
十四项原则
•集权与分权
•等级链
秩序 公平 人员的稳定性 首创精神 集体精神
结论
泰勒
法约尔
如何改进作业人员的生产率 管理职能专门化(计划、执 行职能分开) 解决定额、队伍选择、作业 方法与条件的标准化
整个组织管理的有效性 提出管理职能(过程角度) 组织层次与权力布局(管理 幅度、等级链、跳板原理
第三节 行为科学阶段
人际关系学说——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决 定因素,重视人的行为。(管理的效果 一定要通过被管理者的行为才能体现出 来。) 行为科学学说——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和 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实 现目标。
科学管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
工作定额:确定“合理的日工作量” 标准化(铁锹试验)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差别计件工资制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提出例外原则
例外原则
所谓例外原则,就是指高级管理人员为了 减轻处理纷乱繁琐事务的负担,把处理各 项文书、报告等一般日常事务的权力下放 给下级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只保留对 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管理学发展史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初到30年代)这一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 W. Taylor)、"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 Weber)。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代表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科学管理的理论要点具体包括: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必须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并且要使他们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对工人的激励采取"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变对抗为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相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泰罗的追随者们依其理论进行了动作与工时等效率问题的研究;傅勒还首先提出领导的权力要与员工共享,而非加诸于员工,并把这个想法叫做参与式管理。
法约尔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当中,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理论: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则;管理五要素问题,其中,关于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职能划分理论,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马克斯韦伯则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他认为这是对个人进行强制控制的最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而且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
他的这一套思想体现在其著作《社会和经济理论》之中.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
行政管理理论发展史
行政管理理论发展史一、引言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是政治管理领域的一大重要现象。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行政管理就成为政治组织的重要部分。
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都有不同的特点。
本文旨在对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行政管理理论的演变脉络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古代行政管理理论古代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出现在古代文明社会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
古代文明包括中国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等。
这些古代文明都有其独特的行政管理理论,对后世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理论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理论以《春秋》、《礼记》、《尚书》等经典著作为代表。
这些经典著作中对政治治理、官员选拔、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论述。
其中,孔子的“仁政”思想、法家的法制观念、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等都对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印度古代行政管理理论印度古代行政管理理论主要体现在《摩诃婆罗多》、《梨俱吠陀》等古代印度文献中。
这些文献中阐述了古代印度的政治组织、官员选拔、税收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印度古代行政管理理论的特点是强调宗教、等级制度的影响,对后世的行政管理理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古希腊罗马行政管理理论古希腊罗马时期出现了众多思想家对政治组织和行政管理的理论探讨。
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罗马法的形成等都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行政管理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希腊罗马行政管理理论的特点是强调法治、社会契约等观念,对后世的行政管理理论有着深刻的启发。
以上是古代行政管理理论的概况,古代行政管理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
下面将介绍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三、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时期。
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开始逐渐摒弃宗教观念,强调理性、科学等思想,也有了对政治管理、行政管理的新的认识和思考。
管理理论的发展史【精选文档】
管理理论的发展史在人类的组织活动的历史上,管理活动就与组织活动并存.在人类的很多活动中都离不开管理活动,因此管理活动的历史可被视为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西方管理理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一次是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据此分类,管理理论的发展史可按如下阐述。
一、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它主要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1、泰罗的贡献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提出的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工作定额。
即利用把公认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再对可能多的工人测定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的方法,制定出有科学根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
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有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证明了工作定额原理的正确性.(2)标准化。
要求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做过有名的铁锹实验,这是工具标准化的典型事例。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4)差别计件工资制。
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公认而不是只为,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泰罗主张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长承担执行职能。
2、其他人的贡献与泰罗同时代的人,如吉尔布雷斯夫妇和甘特等,也为科学管理做出了贡献。
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把工人操作时手的动作分解为17种基本动作.与泰罗相比,他们的动作研究更加细致、广泛。
甘特创造出“甘特图”,这是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这种图现在常被用来编制进度计划。
管理发展史
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 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 交易的通义。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忙, 大部分是按照这个方法取得的。” ——亚当· 斯密
三、罗伯特·欧文
(Robert Owen,1771-1858)
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是19 世纪初期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也 是杰出的管理学先驱者,他最早播下 了人事管理的种子。
一、历史背景
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得科 学生产力迅速产生经济效应,从根本上改 变着工业的生产模式和生产组织形式。传 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 战。许多新的管理问题需要人们去回答、 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解决工业革命 带来的诸多管理问题,人们从多方面进行 了实践和探索,形成了西方早期的管理思 想。
(1)时间和动作研究; (2)制定劳动定额和标准的操作 方法,并选用标准工具; (3)比较标准和执行的实际情况, 并进行控制。
(四)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1.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 (1)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 学。 (2)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 究的科学方法,这些技术和方法是近代 合理组织生产的基础。
斯密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 重要因素。原因是: 分工可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 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
可减少劳动者因工作变换而损失的 时间;
可使劳动简化,工具专门化,有利 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而新机械的 发明和利用,又使劳动进一步简化,使 一个人能作多个人的工作。
(二)“经济人”观点
(一)法约尔其人
法约尔1841年出生在法国一个资 产阶级家庭。1860年毕业于法国国立 矿治学院。 1880年,46岁的法约尔受命于危 难之际,担任了富香博公司矿业公司 的总经理,他对公司进行大改组。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老子(道家)
孔子(儒家)
孙子(兵家)
韩非子(法家)
墨子(墨家) 释迦摩尼(释家、佛家)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 顺道无为思想 ➢ 重人求和思想 ➢ 预谋慎战思想 ➢ 依法治理思想
1.顺道无为思想
➢ 辨道顺道,才能“无为而治”—— • “辨道顺道”,是指在认知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 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 • 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25)
• (二)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 1.确定了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核心地位。
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动:
①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
②商务活动——指购买、销售、交换等活动,
③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和运用,
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
酬、集权与分权、等级与“跳板”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
•
第三阶段为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管理理论
的丛林)。这一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
世纪80年代,管理思想百家争鸣,出现了众多的
管理思想和管理学派,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 人物。(主要有11个管理理论流派)
•
第四阶段为当代管理理论。
•
一般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后
§2—1古代与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 设备。
(二)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思想
➢
查尔斯·巴贝奇:英国数学家,代表作《论机器与
制造业的经济学》
•
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带来减
少工资支出的好处。
•
提出了专业分工、工具使用、时间研究、批量生产
(2)马工程版《管理学》电子书_44-71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管理理论是在思考和总结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对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抽象和总结。
管理理论研究的视角也必然因时代背景以及实践特征而有所不同。
本章分别从古典、现代以及当代三个阶段回顾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是随着工厂制度和工厂管理实践的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系统形成的。
其主要标志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分别于1911年和1916年的出版。
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通常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主要研究问题涉及科学管理、一般管理以及科层组织。
一、科学管理研究科学管理是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国家影响最大、推广最普遍的一种管理理论。
它包括一系列关于生产组织合理化和生产作业标准化的科学方法及理论依据,是由美国的机械工程师泰勒首先提出并极力推广的,因此通常也被称作泰勒制(Tay-lorism)。
泰勒制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历史背景。
科学管理的产生既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也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现资本对劳动的完全控制的需要。
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企业管理逐渐要求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在工厂制度建立的初期,资本所有者也是企业管理者。
由于企业规模有限,资本家只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便可进行相对有效的管理。
工厂制度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情况发生了变化。
由于机器和机器体系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凭经验和判断来进行的传统管理方式不再适应,迫切要求人们把过去在企业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加以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
另一方面,资本对劳动的控制从不完全到完全也要求改进企业管理的方法。
根据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分析,劳动者自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企业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完全置于资本家的控制之下了。
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
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从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创造、总结和概括管理经验,进而抽象、升华为管理理论,以此来指导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继续向前进步。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三个阶段。
一、经验管理经验管理又称传统经验管理阶段。
在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兴起,手工作坊渐被淘汰,工业企业开始发展,但规模不大,生产力水平低。
此阶段,企业管理主要靠资本家或其代理人的个人经验,没有操作规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工人培养仅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这一阶段管理的特点是:工厂的所有者就是工厂的管理者,工人凭着经验劳动,管理者凭着传统的经验办事,管理工作比较简单,属于小生产管理方式。
二、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又称科学管理阶段。
在20世纪初到40年代,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逐步为垄断资本主义所取代,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愈趋复杂,劳资矛盾日益加深,市场竞争压力有增无减,所有这些,都要求管理者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求将积累起来的管众经验加以总结、概括,使其系统化、标准化和理论化。
于是出现了“科学管理”理论,其创始者是美国的泰勒,他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继其之后,还有吉尔布勒斯、甘特、福特等人,他们也为科学管理作过贡献。
泰勒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列出主要4条基本管理原理:1.对工人操作的每个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的研究,以替代凭经验办事的方法。
2.对工人进行科学的培训,以替代工人的自由发展。
3.在工人和管理人员之间,提倡协作精神,以保证工作按照科学的设计程序进行。
4.在工人和管理人员之间,应有适当的分工,明确划分计划职能(管理者的工作)和执行职能(劳动者的工作),并由计划职能帮助实施执行职能。
泰勒对企业管理的最大贡献是他主张一切管理问题都应当而且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解决,实行各方面工作的标准化,使个人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
11
霍桑试验(1924~1932)
第一阶段是工作场所照明试验(1924~1927),研究照明强 度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第二阶段是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1927~1928),考察 工资报酬、工作日和工作周的长度、工间休息对生产率的 影响。 第三阶段是大规模访谈试验(1928~1931)。 第四阶段是接线板小组观察试验(1931~1932)。
霍桑试验的目的是研究企业中物质条件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之 间的关系,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找到提高劳动 生产率的途径。然而试验的结果是出人意料的。
12
“霍桑试验”的主要结论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与周围 人的关系。 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式。
15
五、管理理论丛林
1961年哈罗德· 孔茨(Harold Koontz,1908—1984) 在其发表的论文“管理理论的丛林”(The Management Theory Jungle)一文中对当时管理 理论中的各种学派加以分类,概括出六大 学派。至80年代,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 派至少发展为十一个之多,为此,孔茨又 写了一篇名为“再论管理理论丛林”的论 文,在论文中他概要地叙述并分析了这十 一个学派。
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 系。管理方式 = f( 环境变量 ) 管理要根据内外环境情况随机应变,对不同的具 体情况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管理理论发展史
• 核心思想:不存在“唯一”、“最好”普遍适用 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管理工作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 外条件相应改变。
• 权变变量:包括工艺技术、企业规模、外部环境 的稳定程度、工作性质、成员素质、领导风格等等。
➢ • 人事管理:超“Y”理论:管理方式应根据组织的工作性质、 成员素质来决定。
⑶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
整理ppt
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产生,情感与 友情是主要的维系力量,保护成员利益,存在非理性色 彩.
“非正式组织”客观存在:感情色彩浓厚、有共同兴趣 爱好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同时 约束成员行为。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有利有弊,应引起管 理者重视。
-泰勒注重于工人劳动 效率和管理人员工作 效率的提高——标准 化和例外管理等。
-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学 管理原理和方法。
-法约尔着眼于管理效 率的提高——管理的 五大职能和管理十四 条原则。
-韦伯注重组织整体效 率提高——官僚组织。
-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 和基本管理原则。
-提出了从技术上而言 效率最高的组织结构形 式。
➢ • 领导风格:领导方式的选择要由企业特点、领导个人状况和 被领导者素质定。
整理ppt
(四)决策管理理论
西蒙指出组织中经理人员的重要职能就是作决策. 理论要点: ➢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系统阐述了决策原理.西蒙对决策的程序、准则、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异同及其决策技术等 作了分析。 ➢在决策标准上,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 化”准则。 ➢一个组织的决策根据其活动是否反复出现可分为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决策。
了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发展各历史阶段及其代表学说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十五分。
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特点:
仍未摆脱小生产者的思维,主要靠个人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 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和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但对于促进生产及以后 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十五分。
第二节 古典管理思想的发展
归纳为十项: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 ;与同事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 工作条件;地位。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十五分。
管理小故事: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转换
有一个故事:有一群小孩子,总是在一起玩闹,骚扰了一个邻居老 头。这个老头想了一个办法:只要这些小孩子来玩,那么就每天给 10元钱,一开始这些小孩子很开心。过几天以后,老头说,我只能给5元; 这些小孩子有些不情愿了。再过几天,老头说,我没有钱可给了。这 些小孩就不愿意再到他那里去玩了。
泰勒和同期的其他学者的理论和实践共同构成泰勒制:
亨利· L.甘特:协助泰罗完成科学管理实践;创立甘特图;采用 记件奖励工资制。
杰布雷斯夫妇:在动作研究、电影法、方法研究等方面做出出色贡献。( 操作方法、流程分析)
亨利·福特: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和科学管理的实行者,流水线大量生
产管理技术的倡导者。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十五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十五分。
代表人物3: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1864-1920)
著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主要观点或贡献:行政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之父 ”
马克斯·韦伯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1)劳动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3)人员的甄选任用 (4)正式的规则和法规 (5)遵守规则和纪律 (6)管理者与所有者分离
管理学发展史
管理学发展史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管理。
有史料记载的西方管理实践和观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但直到19世纪末管理才开始形成一门学科。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并颁布了有282条法规的“汉漠拉比法典”,其中有许多条款对人的行为和活动作了规定,以此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规范个人的行为。
19世纪末,管理学逐渐形成了一门学科。
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可以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和综合古典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
他将工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品,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工具,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强调严格的服从,他没有看到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认为人们只看重经济利益,根本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
2.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的正式产生和盛行时期为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的公共行政学的早期研究时期。
特点在于把人看作是机器的附属物,强调的是等级、命令和服从,并且用一种封闭模式的观点来对待组织,忽视了人的因素和环境的作用。
3.综合古典管理理论:控制职能就是运用指挥原则,支配与监督下属的活动。
控制职能包括配备人员、选择安排、纪律和训练,与此项适应的原则集中、报酬和公平。
(二)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60年代,它可分为人际管理理论、激励理论和领导效能理论。
1.人际管理理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的工作态度与士气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
3.领导效能理论:领导者境遇理论、行为连续带理论、领导方式系统理论、领导四象限模式、管理方格论领导行为权变理论(三)现代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出现以后,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后西方又出现了很多新的管理理论,形成许多学派。
管理学发展史的几个阶段
管理学发展史的几个阶段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就表现为集体的协作劳动形式,有集体协作劳动的地方就有管理活动,随之形成各种管理思想。
应该说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与人类社会一样历史久远。
作为管理理论的管理学的形成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指20世纪初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出现前这一阶段;二、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是指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发展;三、管理理论丛林是指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阶段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学派,全面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等是该阶段管理理论的特点;四、战略管理阶段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外部环境和市场的剧烈变化,要求企业进行长远思考以便求得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考虑外部变化并制定战略是战略管理的特点;五、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是指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世界瞩目,由此日本企业所推行的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在世界范围得到推广和学习,1987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首次颁布的ISO 9000系列标准为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提供了实施指南,2000年修改颁布的ISO 9000系列标准提出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该遵循的八项原则;六、学习型组织理论阶段是指20世纪90 年代以后,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的管理理论——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代表的管理理论出现了,并形成了许多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如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6))、业务流程再造(BPR)、标杆超越法(benchmarking)等。
从管理理论百年发展历史来看,质量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而全面质量管理也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90年代以后的理论和方法,如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标杆超越法等都可以看成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有关人的认识和假设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从最初古典管理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到人际关系学说的社会人假设,以及后来的“复杂人”和“自我实现人”的假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不 足, 导致了人们对组织中的人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不仅为管理理 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 也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 实行科学管理的目的 1.追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 2.用科学管理取代经验管理。 3.企业主和工人在思想、精神上适应变革。
(四)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1. 科学管理理论对管理学早期发展的重要性 (1) 冲破传统、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的束缚,将科学引进管理 领域, 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2) 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操作程序,推动生产的发展,适应了当 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3) 将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实践、验证和 发展有了基础。
法约尔认为无论企业规模大小,简单还是复杂,它的各种活 动都可以划分为六大类基本活动,即: 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 2.商业活动:采购、销售、交换等活动。 3.财务活动:筹集和最适当地利用资本。 4.会计活动:财产清点、成本统计、会计核算及其他。 5.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职能。 6.安全活动:设备维护、职工和物资财产安全保护。
法约尔提出的十四条管理原则: 1.工作分工:通过实行专业化分工使雇员们的工作更有效率。 2.职权:管理者必须有命令下级的权力,职权赋予管理者的就 是这种权力。 3.纪律:领导者、管理者和员工都必须遵守和服从组织的规定 和纪律。 4.统一指挥:每个雇员只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并向其汇报工 作。 5.统一领导:具有同一目标的组织活动,应当在一个计划指 导、一位管理者领导下进行。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任何个人或群体的利益,都不能 置于组织整体利益之上。 7.报酬:对雇员的劳动必须支付公平合理的报酬。
第二节 行为管理理论
一、 霍桑试验
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 埃尔顿· 梅奥 (George Elton May,1880——1949)为首的一批 美 国 研 究 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电话机厂进行了“霍桑试 验”。该实验主要研究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 效 率 之 间 的 关系,分为4个阶段,历时8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泰勒认为: 工人靠经验操作是劳动生产率低下的根本原因,要想解决这 个问题,必须采用科学的操作方法;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 变由工人自由选择工作为根据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为了鼓励 工人努力工作,应该根据工人实际完成定额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 的工资率。应把原来职能界限不清的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用科学工作法取代原来的经验工作法;高级管理者应把主要精力 集中在组织的重大问题上,而将日常管理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 员去处理,同时应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2. 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1) 把工人视为机器,使工人的体力和技能受到最大限度的挑战。 (2) 以身体最强壮、技术最熟练的工人,以最紧张的状态从事劳 动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大多数工人无法达到。 (3) 把人看成是单纯的“经济人”,忽视工人的感情、态度等 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二、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
西方管理理论出现的先后顺序: 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管理科学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也称为科学管理理论, 19世 纪 末、20世纪初产生 于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学的 重要理论基础,对现代管理思想产生了极大影响。 古典管理 理论主要 代表人物
{
泰勒(美国) →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法国) →管理过程理论 韦伯(德国) →行政组织理论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费雷德里克 ·温斯洛 ·泰勒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1915),美国的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创 始 人, 被人们尊称为 “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 理理论的诞生是管理走 向科学的第一 步,在 科学管理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 此 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韦伯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式的权力及与之相对应的 组织形态:
个人崇拜式权力(由于对某个人的信任和信仰而产生的权力)— —神秘化的组织。 “世袭 ”的(传统式)权力(由于个人占据着特殊职位而产生的 权 力)——传 统 的组织。 合理合法的权力(按职位等级赋予、在制度中明确规定的权力) ——合理化、合法化的组织。
第三阶段:访谈试验 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征询职工意见、与职工进行交谈的实验。 通过试验证明,物质条件的变化往往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不大,人 们的工作成绩还受其他人的影响,即不仅仅取决于自身,还取决 于群体成员。 第四阶段:群体试验 目的是研究社会因素对激发职工积极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行 为准则会影响工人的行为。这些准则包括工作量、与管理人员的 信息交 往等。
(五) 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的创新之处
1. 将管理人员的正式权力和个人权力区别开。 2. 强调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3. 重视员工的创造性和团队精神。
三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一) 行政组织理论
行政组织理论是科学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组 织活动应当以权力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或世袭地位为基础, 提出 了所谓“理想的”行政性组织体系,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德国社 会学家马克斯· 韦伯 (Max- Weber,1864—1920)。
第一阶段: 工场照明试验 试验的目的是要证明工作环境与生产效率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试验结果说明,照明条件与生产效率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照 明条件只是影响生产效率的一个因素,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对工人 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 第二阶段: 继电器装配试验 试验的目的是通过试验发现工资报酬、工作日和工作周的长度、 工间休息等各种工作条件变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 条件和监督方式的改变可导致工人工作态度的变化,因而产量仍 在增加。同时也说明,各种工作条件,包括福利待遇,也不是提 高劳动生产率的唯一因素。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 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 3. 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 作态度和他与周围人的 关系,金钱或物质利益刺激只起第二位的作用。 4.以提高职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 工作效率是新型领导能力的要求。
法约尔认为管理人员履行管理职责需具备的品质和能力为:
1.身体条件:身体健康, 精力充沛, 思维清晰, 谈吐清楚。 2.智力条件:具有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 3.精神条件:工作态度主动,意志品质坚定,愿意承担责任,为人 忠诚,有干劲,有尊严。 4.全面教育:对于与自己所执行的职能领域相关的其他问题也能够 熟悉或有所了解。 5.特别知识:对其他职能所特有的知识,如技术职能、商业职能、 财政职能、管理职能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 6 .经验:把个人从工作实践中学到的知识、获得的技能、吸取的教 训加以整理、总结。
亨利· 法约尔 (Henri Fayol,1841—1925)出生于法国,他以 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了企业的职能和管理的职能,创立 了一种能广泛适用于各种组织的一般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即管理 过程理论。 法约尔在管理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把企业经营划分为六种不同 的活动,提出了五项管理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从而确立了管理 普遍性的概念和一个全面的管理理论 。
韦伯认为,社会经济组织越庞大,管理就应该越严密、越精 细。而对大型组织进行严密精细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理想的 行政组织。理想的行政组织应当以某种合理合法权力作为组织的 基础,否则组织就无法实现其既定的目标。权力可以消除混乱, 带来秩序。传统组织是以世袭的权力或个人的超凡权力为基础的 管理,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发展、企业规模扩大、管理正规化等方 面的要求。
泰勒所指的第一流的工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第一流的工人必须是有能力、最适合做第一流工作的人。 (2)第一流的工人必须愿意工作,而不是被强迫去做某种工作。 (3)一般的工人可以通过培训成为第一流的工人。 (4)第一流的工人必须干第一流的工作,做到能力与工作相适 应。 泰勒还认为,那种能够工作而又不想工作的人不可能成为第一 流的工人。
法约尔是第一个研究和论述管理职能的人。他 指出,管理是 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活动,这种活动对应着计划、组 织、 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职能。 1.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对有关事件进行预测, 并以预 测结果为根据, 制订出工作目标和经营方案。 2.组织:为各项劳动、材料、人员等资源提供一种结 构,使 各种资源有效配置和组合,完成已确定的工作目标。 3.指挥:促使组织为了达到工作目标而行动的领导艺术。 4.协调:连接和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使组织的各个 部 门 保持一致,和谐配合,工作顺利进行。 5.控制:通过检查,核实实际执行情况 是 否 与 计划、指 示 及确定的原则相符合,以便及时加以纠正。
8.集权与分权:集权与分权是指下级参与决策制定 的程度,管理 者的任务是找到在每种情况下最适合的集权程度。 9.等级链:信息应当按照等级链传递,但当可能 会导致信息传 递延迟时,则允许越级报告和横向沟通。 10.秩序:凡事都各有其位,并且都各在其位。 11.公平:管理者应当和蔼友善、公正公平地对待下级。 12.人员的稳定性:雇员的高流动率会降低效率。 13.首创精神:管理者不仅自己要有首创精神,还应积极鼓励雇 员发表意见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4.团队精神:注意保持和维护组织中人与人之间团结、和谐与 协作的关系, 实现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 协 调合作。
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1. 将管理活动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来。 2. 倡导管理教育。 3. 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4. 提出14条管理原则。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包括在经营 之中,是经营的 第六项职能。并认为“管理是普遍的一种单 独 活 动,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管理 由各种职能构成,是由管理者 通过完成各种 职能来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