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3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规律。
2、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3、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理解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4、通过相关材料、图表或实例的分析,归纳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合作探究】探究一: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下表探究二:河流的补给有几种来源?影响各补给来源的因素有哪些?探究三:河流与湖泊的水位有差异,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补给关系?由此看出,湖泊对河流具有什么作用?探究四:水循环的发生涉及了哪些空间领域?联系了哪些圈层?画出海陆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并标出主要环节。
探究五:人类能干预水循环的哪些环节?这些干预会产生什么影响或后果?探究六:水循环有哪些地理意义?(第1课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学习目标】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
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合作探究】探究一:读课本57页的图3.5,填出南北半球中低纬度(纬度30°附近)、中高纬度(纬度60°附近)海区,各大洋东、西两岸的洋流名称,总结寒暖流的分布规律。
寒暖流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海区,大洋东岸为__________,大洋西岸为___________。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东岸为____________,大洋西岸为____________。
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洋流名称为____________,寒暖流性质为__________。
探究二:根据图 3.5,分别画出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
用实线箭头表示暖流及其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寒流及其运动方向,并写出流动呈顺、逆时针方向。
北半球------------------30°--------------------60°南半球------------------30°北印度洋冬季夏季------------------- ----------------------探究三: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探究四:完成课本58页活动题,运用气压带和风带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第2课时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洋流对全球水热平衡的作用、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不同影响,并能利用教材知识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学案3:3.3海水的运动学案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预习准备区一、海浪1.海水运动形式:海浪、潮汐、。
2.海浪的主要形式(1)风浪:由形成。
风速越大,浪高越,能量越。
(2)海啸:海底、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巨浪。
(3)风暴潮:在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
3.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人们通过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
效果速测1.判断正误。
(1)海浪最常见的形式是海啸。
( )(2)海底地震会引起风暴潮。
( )2.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是( )A.海浪B.风浪C.海啸D.风暴潮3.举例说明风暴潮和海啸的破坏性。
二、潮汐1.定义:海水的一种现象。
2.涨落特点(1)日变化,一天涨落次: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晚上的海水涨落称为。
(2)月变化:每月的初一和前后最为明显。
3.成因:与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4.影响(1)潮间带的采集和。
(2)沿海港口建设和。
(3)潮汐。
效果速测1.判断正误。
(1)潮汐的形成主要是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 )(2)潮汐每昼夜涨落一次。
( )2.农历每月中,潮汐现象最为明显的日期是( )A.初一初七B.初八十五C.十五二十二D.初一十五3.潮汐发电的优点是什么。
三、洋流1.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作的流动,叫洋流。
2.分类:按,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流。
(1)暖流:从水温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
(2)寒流:从水温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
3.影响(1)影响海洋和渔场的分布。
的海域,易于形成大的渔场。
(2)影响海洋航行。
顺洋流航行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3)影响海洋污染。
有利于的扩散,但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效果速测1.判断正误。
(1)洋流的方向比较稳定。
( )(2)暖流的水温高于寒流的水温。
( )2.有利于大的渔场形成的是( )A.暖流流经的海域B.寒流流经的海域C.寒暖流交汇的海域D.热带海域3.举例洋流对人类的有利影响。
主题探究区任务探究1 海浪2018年12月22日,印度尼西亚西部巽他海峡发生海啸。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导学案:3
班级:姓名:学号:第一节走近桂林山水学习目标1.以桂林地区为例,描述该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分析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
2.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描述喀斯特地表、地下喀斯特地貌。
区分石林、峰丛、峰林、孤峰以及石钟乳、石笋、石柱。
3.结合实例说明喀斯特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理解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喀斯特地貌的重要意义。
课前学习(小组检查和抽查通过,小组加分2分)一、桂林山水1.概况 (1)桂林山水的地貌类型:是典型的________地貌。
(2)位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3)景观:“四绝”指“山清、水秀、、石美”;“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其真实的写照。
2.喀斯特作用:主要指溶解有__________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__ ___和___ __的过程。
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①岩石:性、___ __性的强弱。
②水:___ __力、____ _性的强弱。
4.你身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有:、、。
二、喀斯特地貌1.地貌类型(1)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石芽、、石林、峰丛、、孤峰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溶洞、地下河及溶洞中的石钟乳、、等。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有利影响:①许多喀斯特地貌已成为著名风景旅游区。
②喀斯特洞穴内冬暖夏凉,为居住、防空、储藏等提供了便利。
(2)不利影响:易导致水土流失和地面塌陷,给农业、城市建设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
课堂探究探究一(对比资料全面,能体现小组合作,小组加4分;补充、提问、质疑组最高加2分)1.收集资料,梁河的山水和桂林的山水对比,理解并描述桂林山水景观的特点。
2.结合文字材料说说你对喀斯特作用的理解,得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3.在图3-1-1“桂林山水一景” 和图3-1-2“桂林及周边地区地形”中找出与桂林山水形成相关的自然地理条件信息,并说明。
4.梁河没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桂林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其优势条件是?例题一“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学案 第3章
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一节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第一课时地质地貌灾害与生物灾害⊙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类型及危害。
2.掌握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及危害。
3.熟悉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4.了解生物灾害的分类与危害。
一、自然灾害1.概念:指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形成条件。
(1)诱因:自然界异常变化。
(2)承受灾害的客体: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
二、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1.地震。
(1)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
(2)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特点: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
(4)危害。
①造成各类建筑物倒塌和损坏,交通、通信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
②引起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和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
2.滑坡。
(1)概念: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多发区: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我国主要发生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以及黄土高原和秦岭—大巴山地区。
(3)危害: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厂和矿山;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地表覆盖物等。
3.泥石流。
(1)概念: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引发,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松软土壤的特殊洪流。
(2)多发区:山高沟深、地势陡峻的山区。
(3)危害:给当地村镇、道路、建筑物和矿山等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三、生物灾害1.虫害:害虫造成的灾害。
(1)农作物虫害。
①害虫:蝗虫、水稻螟虫、黏虫、棉铃虫等。
②危害:农作物减产。
(2)森林虫害。
①害虫:松材线虫、松毛虫、天牛等。
②危害:对森林的危害巨大。
2.鼠害。
危害:危害植物的根系,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和草场的破坏,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还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2020-2021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3章
答案 A
解析 甲水循环降水量最大,应为海上内循环,乙水循环包括了海上蒸发,
应为海陆间循环,丙为陆地内循环,A 项正确。
2.按照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
是 )
A.77 16
B.77 7
C.16 23
D.23 7
答案 D
解析 根据水循环原理,a 环节为水汽输送,b 环节为入海径流,图中 23 单
1.区分水循环类型的方法
联系的圈 层不同
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 01 四个圈层,海上内循环不涉及 02 岩
石圈 海陆间循环的领域既包括陆地又包括 03 海洋,04 陆地内循环的领域
发生的领 域不同
只包括陆地,海上内循环的领域只包括 05 海洋。陆地上外流区内的 水体,既参与 06 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
年平均
降水量
流的总降 水量
表径流的 降水量
下径流的 降水量
蒸发量
城市中
675
405
337
68
270 心区
郊外平
644.5
267
96
171
377.5 原区
材料二 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比较该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年降水量的差异并从热力环流角度说明
原因。 (2)根据表中数据变化,从水循环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3)近年来,每到汛期我国许多城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试提出解决
围湖 造田
破坏 植被
湖泊调节功能减弱,降水减少,洪水期水位 17 上升,18 枯水
期水位降低,旱涝灾害增多 蒸腾作用 19 减弱,降水减少,下渗 20 减少,地下径流减少,2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一[学案]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洋流的概念、类型及世界各大洋主要洋流的名称。
2.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洋流有关的自然现象。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①________的流动。
2.分类(按性质)(1)暖流:从水温②____的海区流向水温③____的海区的洋流。
(2)寒流:从水温④____的海区流向水温⑤____的海区的洋流。
3.形成因素:主要动力是⑥________,还会受到⑦________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4.主要洋流及其分布(1)图中洋流A 是⑧____________,B 是⑨____________,分别是受⑩______信风和⑪______信风的吹拂形成的;C 是⑫________,是在⑬______吹拂下形成的。
由图中可以看出,A 、B 、C 洋流流向与纬线大致平行。
(2)各大洋主要洋流的名称:a .太平洋:D ⑭____________、E ⑮____________、F ⑯____________、G ⑰________________、H ⑱________、I ⑲________。
b .大西洋:J ⑳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M__________、N________、P__________。
c .印度洋:Q____________、R____________。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____时针方向,冬季____时针方向。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全球热量平衡:促进__________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______和交换。
2.气候3.海洋生物资源 和渔场分布4.海洋航行5.海洋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______,加快净化速度,但会扩大________。
我的疑惑1.2.3.探究点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探究材料某中学课外地理小组的学生在学习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之前,打算用圆形盛水容器、碎茶叶末(一部分要预先浸透)、吹风机、橡胶管等物品模拟洋流的成因,归纳分布规律。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 第1册 第3章 学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本章概述〔课标导航〕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核心素养〕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水文仪器、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水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水文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水文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学法点拨〕本章涉及三大内容:水循环、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
水循环部分,同学们要善于用图示法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用联系法、综合分析法来理解分析水循环的意义;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规律,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海水的性质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资料归纳这三者的分布规律,分析影响因素。
海水的运动包括海浪、潮汐和洋流,学习过程中,注重对比区分三者形成机制的不同,重点分析海水运动对人类海岸工程建设、渔业、航运等运动的影响,做到趋利避害,人类的生产、生活要关注自然规律。
〔生涯规划〕项目专业或高校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海洋地理学、物理海洋学与本章知识相关的知名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河海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长安大学第一节水循环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
2.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地理实践力:通过水循环实验、水资源调查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区域认知:通过内流区和外流区水循环的对比,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综合思维:能够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人地协调观: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水的习惯。
本节要点1.水循环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
2.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全套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本章考点: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本章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解析(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系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 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答案:C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
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答案:D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
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一[学案]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及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掌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3.掌握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1.水资源(1)概念⎩⎪⎨⎪⎧ 广义:① 内的水量总体 狭义:陆地上的②(2)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③________、淡水湖泊水和④__________。
2.水资源的分布(1)衡量指标:⑤________________。
(2)全球 分布⎩⎪⎨⎪⎧ 各洲:⑥ 最多,⑦ 最少 国家分布:⑧ 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 居世界第⑨ 位(3)我国的分布a .空间分布:⑩______多、⑪______少;⑫______多、⑬______少。
b .时间分配:⑭______降水多,较丰富;⑮______降水少,较贫乏。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影响经济活动(1)数量:影响经济活动⑯______的大小。
(2)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⑰______。
2.科学技术影响水资源的利用(1)科技落后时代:人类主要在⑱______和⑲______地区发展。
(2)科技发达的近现代:三、合理利用水资源1.现状(1)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________。
(2)需水量增长速度远远超过________增长速度。
(3)生活和生产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质直接进入水体,导致________。
2.利用措施(1)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________;________;开渠引水;________、人工增雨等。
(2)节流:加强________,提高公民______意识;重视改进________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____________。
我的疑惑1.2.3.探究点一水资源及其分布探究材料2010年10月以来,山东出现60年一遇的干旱,而相同的时间,澳大利亚却遭遇50年不遇的洪灾,两地区都受到严重影响。
1.什么是水资源?其所包含的水体范围有哪些?2.世界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3.中国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考例探究1】读下面“各大洲径流总量与人均径流量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学案1:3.3海水的运动学案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2.识记海浪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掌握潮汐的成因及人类的应用特点。
4.理解洋流的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海浪1.海水运动基本形式:海浪、 、洋流。
2.海浪的主要类型(1)常见海浪:由 形成, 越大、浪高越高, 越大。
(2)海啸: 、火山爆发或 、坍塌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的 。
(3)风暴潮: 作用下导致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的急剧 。
3.海浪的影响(1)影响人们在滨海及 活动。
(2) 和 给沿岸带来灾害。
(3)塑造海岸 。
1.含义:海水的 涨落现象。
2.成因:月球和太阳对 的引力作用。
3.变化规律:⎩⎪⎨⎪⎧一天中有两次涨落,白天为潮,夜晚为汐。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
4.影响: 采集和养殖、港口建设与 、潮汐发电等。
三、洋流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按海水温度)⎩⎪⎨⎪⎧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3.影响(1)影响海洋和的分布。
(2)影响海洋。
(3)影响海洋污染物的与净化。
(1)海底地震都会带来巨浪,形成海啸。
( )(2)潮汐能与波浪能来源相同。
( )(3)在潮间带进行海水养殖,必须研究潮汐规律。
( )(4)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都是寒暖流交汇。
( )(5)下列洋流中,属于西风驱动形成的洋流是( )A.北赤道暖流B.秘鲁寒流C.北太平洋暖流D.日本暖流合作探究探究点1 海浪2018年8月20日,受台风“温比亚”影响,停靠在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重大险情,在危急紧要关头,第七六○研究所副所长黄群等12名同志组成抢险队,对试验平台进行加固作业,黄群和平台负责人宋月才,平台机电负责人姜开斌,在加固作业过程中不幸被狂风巨浪吞噬,英勇牺牲,试验平台安然无恙。
思考交流问题1 (地理实践力)此次威胁该实验平台的滔天巨浪是如何形成的?问题2 (综合思维)此次事件说明沿海地带的人们活动应注意什么?『归纳总结』1.海浪的成因及影响(1)密切关注海浪预报,合理安排滨海及海上活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一、敦煌的地理特征1.敦煌的地理位置: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位于甘肃与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界处,西边是沙漠,北面是戈壁。
2.敦煌的气候特征: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二、从敦煌“魔鬼城”说风蚀地貌1.风蚀地貌:风力对岩石、沉积物侵蚀而形成的地貌。
2.特点:敦煌风蚀地貌具有“顶平、身陡”的特点。
3.风蚀地貌类型:风蚀垄是长条形的,风蚀柱是孤立的,风蚀蘑菇是“头大、身小”的,风蚀雅丹是垄槽相间的,“魔鬼城”形似城堡。
三、从鸣沙山看沙丘地貌1.概念:是干旱地区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堆积而成的。
【对点连线】【填图绘图】试填出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风成地貌景观的名称。
A:新月形沙丘,B:风蚀蘑菇,C:风蚀柱。
能力一风蚀地貌是如何形成的【能力形成】1.影响风蚀作用的因素:因素作用风风速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土壤的风蚀强度越烈。
降水、湿度、温度等因素都直接影响风蚀的严重程度土壤干燥而松散的砂土、砂壤土和失去结构的黏土最易受风蚀植被植被可增加地面粗糙度,削弱贴近地面的风沙流速度,减小风力吹蚀和搬运的能力2.风沙侵蚀地貌:类型成因特点风蚀蘑菇下部遭受风沙侵蚀突起的孤立岩石,上部宽大,下部窄小雅丹风沙沿裂隙磨蚀垄槽相间,走向与主风向一致【知识拓展】认识风蚀蘑菇突起的孤立岩石,因下部岩性较软遭受风沙侵蚀程度大,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称为风蚀蘑菇。
【情境探究】雅丹地貌是在极干旱地区一些干涸的湖底在定向风吹蚀作用下,形成彼此相间排列的垄岗、堡丘、土柱(墩)、凹地等景观组合。
下图为“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某处地貌景观图”。
【探究】(1)判断图中地貌景观特点。
(地理实践力: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提示:垄槽相间、平行排列。
(2)分析该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综合思维:要素的综合)提示:定向风吹蚀,湖底干裂隙扩大,垄槽走向与风向一致。
【典例示范】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3《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word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学习目标】1.归纳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的四种地域分异差不多规律。
2.明白得产生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3.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差不多类型(森林、草原、荒漠)、分布。
【重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缘故。
【难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自主学习】一、要紧陆地自然带1.陆地自然带:由气候_______和土壤共同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__ _____分布。
2.对比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图表。
冰原气候苔原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温带荒漠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雨林带二、地域分异的差不多规律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分布规律实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随______度变化而更替;沿______线方向延伸____和_____地区,如非洲沿200E经线自然带变化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沿______度变化方向而更替;沿______线方向延伸______地区,如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垂直分异规律从______向______更替;沿______线方向延伸______的高山,如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地点性分异规律______性和______性【课堂探究】探究活动一:分析识不某地的自然带及其分布规律1.图中①-②-③-④的更替是以为基础的,反映的是_________ 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2.③-⑤-⑥表示地理环境从向的地域分异规律。
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_______。
A. ①→②→③→④B.④→⑤→⑥C. ①→⑤→④D.③→⑤→⑥探究活动二:读图,摸索下列咨询题:1.珠穆朗玛峰南坡山麓的自然带(基带)是,从它开始,共有个自然带。
2022版新教材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3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地理实践力)2.结合资料,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
(综合思维)3.分析图文材料,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综合思维)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1)定义:全球性有规律的① 大气运动 。
(2)意义: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② 海洋和陆地 之间的③ 热量 和④ 水汽 得到交换。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Ⅰ.成因:假设地球表面是⑤ 均匀 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⑥ 地转偏向力 。
Ⅱ.组成:a ⑦ 低 纬环流圈、b ⑧ 中 纬环流圈、c ⑨ 高 纬环流圈。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字母 气压带和风带成因 分布A ⑩ 赤道低压带接受太阳辐射能量最⑪ 多 ,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 赤道及其两侧B ⑫ 信风带 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的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半球形成⑬ 东南 信风,北半球形成⑭ 东北 信风— C ⑮ 副热带高压带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⑯ 西风 ,并在此不断堆积下沉,使地面气压升高 南北纬30°附近D 盛行西风带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半球形成⑰ 西北 风,北半球形成⑱ 西南 风E ⑲ 副极地低压带来自副热带高压带的⑳ 盛行西风 和来自极地高压带的㉑ 极地东风 在此相遇,暖而轻的㉒ 盛行西风 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致使近地面气压降低南北纬60°附近 F ㉓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半球形成㉔ 东南 风,北半球形成㉕ 东北 风— H ㉖极地高压带接受太阳辐射能量㉗ 最少 ,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形成高压 极点及其附近(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Ⅰ.成因:㉘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一、澜沧江—湄公河概况发源于唐古拉山,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流出国境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
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填图绘图】填出图中河流地貌名称及其位置提示:甲,“V”形河谷,河流上游;乙,冲积扇,河流出山口;丙,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丁,三角洲,河流入海口。
【质疑批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澜沧江“V”形峡谷是流水侵蚀造成的。
(√)②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③曲流的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④三角洲地貌都出现在河流入海口处。
(×)能力一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形成的【能力形成】1.河谷的形成过程: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2.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如下图:【知识拓展】河谷河谷由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组成。
谷底包括河床和河漫滩。
河床是河谷中最低的部分,有经常性的水流。
河床两侧高起的为河漫滩,在洪水泛滥时会被淹没。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高出河漫滩。
呈阶梯状分布的河谷谷坡为河流阶地。
【情境探究】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年降水量能达到2 000毫米以上。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
【探究】(1)判断雅鲁藏布大峡谷最深处的高差,并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
(地理实践力: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提示:高差7 000多米。
主要形成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与当地年降水量大有什么关系?(综合思维:要素的综合)提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年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增,流水侵蚀能力强;加上河流落差大,加大流水侵蚀程度,形成大峡谷。
2022版新教材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3
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 结合图文材料,掌握由气压带、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综合思维)2. 联系生活感受,理解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综合思维)3. 结合观察自然景观,分析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1.影响降水(1)低压带对气候的影响低压带控制→盛行① 上升 气流,降水丰富,气候② 湿润(2)高压带对气候的影响高压带控制→盛行③ 下沉 气流→④ 降水稀少 ,气候干燥2.影响气温气候⑤ 炎热 →高压控制→气候⑥ 寒冷易错辨析 副热带地区,并不是降水都少。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因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但是在副热带地区的有些地区,由于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如中国的江南、南亚的印度)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高低纬间的气流运行影响{低纬→高纬:气温⑦变低‾,降水⑦较多‾高纬→低纬:气温⑦变高‾,降水较少⑦ 变低 ⑧ 较多 ⑨ 变高2.海陆间的气流运行影响{海洋→陆地:水汽⑦充沛‾,降水⑦较多‾陆地→海洋:水汽⑦稀少‾,降水⑦较少‾⑩ 充沛 ⑪ 较多 ⑫ 稀少 ⑬ 较少易错辨析 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多晴朗干燥天气,降水稀少,大陆东部因来自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三、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1.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有些地区在一年中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⑭ 季节差异 。
2.影响气候的主要自然因素:太阳辐射、⑮ 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⑯ 地形 、洋流等。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1.影响原理气候类型不同→⑰ 水热条件 组合不同→形成不同自然景观2.典例(1)撒哈拉沙漠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空气极为干燥→⑱ 荒漠 景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学案3:1.3地球的历史学案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预习准备区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球的年龄:约年。
2.沉积岩(1)具有明显的。
(2)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
3.生物演化规律:从向高级,从简单向。
4.地球历史研究的依据:通过研究和它们包含的,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
5.地质年代表(1)时间单位:宙、代、纪等。
(2)地质年代表效果速测1.判断正误。
(1)地球的历史为4.6亿年。
( )(2)研究地层的岩石类型为沉积岩。
( )2.显生宙不包括( )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D.元古代3.为什么说地层和化石是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二、地球的演化历程效果速测1.判断正误。
(1)鸟类诞生于古生代。
( )(2)人类诞生于新生代。
( )2.中生代结束的标志是( )A.物种大灭绝B.始祖鸟出现C.生物的起源D.联合古陆解体3.说明动物的演化特征。
主题探究区任务探究1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材料一科学家往往从连续性好的深海沉积岩芯、冰芯、黄土、树木年轮以及考古遗迹、文献资料等信息源中获取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环境特征的信息,依此推测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
材料二长江上游涪陵段河道中白鹤梁上的石鱼题刻(见下图)记载了公元764年以来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
材料三地质学家认为,在距今约2.8亿年的二叠纪,南极洲作为古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当时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繁盛。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如何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2)推测长江上游地区气候变化的依据是什么?(3)如何确定地质历史时期南极洲的气候变化?提升运用能力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该地区也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
据此回答1~2题。
1.石灰岩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浩瀚沙漠B.冷湿沼泽C.温暖浅海D.长寒苔原2.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A.湿热的草原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C.湿热的森林地区D.干旱的陆地环境任务探究2 地球的演化历程古生代(Paleozoic,符号PZ)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时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542±0.3百万年(Ma),结束于251±0.4M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3—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和观察,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以及对其研究的意义。
2.运用地质年代表和地球演化史资料,简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3.运用跨学科知识,概括地球演化的过程特征。
4.通过本节课学习,初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培养地理综合思维。
重点
1. 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以及对其研究的意义;
2. 理解地质年代表的建立条件,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
3. 了解地球演化过程。
难点
1. 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以及对其研究的意义;
2. 理解地质年代表的建立条件,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
3. 了解地球演化过程。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地球的历史纪录
(一)地层与化石
1、地层: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和叫地层。
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后形成的地层居。
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地层形成时的。
石灰岩主要形成于环境,页岩形成于环境,玄武岩则是的产物。
2、化石:化石是存留在地层中的,和。
例如,植物的茎、叶,动物的骨骼、牙齿及其活动遗迹等。
化石是确定所在地层的和的重要依据。
【探究活动】三叶虫是海洋动物,为何出现在陆地上的岩石中?
(二)地质年代表
概念: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先后顺序的,叫地质年代;根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把地球历史上的编成的时间顺序表,叫地质年代表。
常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分别对应地层单位、、等。
【探究活动】
结合表1-2-1以及《地质年代表记忆口诀》,熟记并理解地质年代表。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二、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简史
【探究活动】1、查阅表1-2-1,完成表1-2-2的填空。
三、地球演化过程 (一)生物演化
1.地球生物演化经历了从 到 ,从 到 的过程。
先出现 生物,此后才出现多细胞生物;先出现 植物,然后出现 植物;先出现 动物,然后才出现 动物。
2.从分布空间看,生物演化经历了由 向 扩展的过程。
植物的出现标志着生物开始向陆地扩展; 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开始向陆地扩展。
3.伴随着一些生物的 和 ,是另一些生物的 和 。
【探究活动】
蓝绿藻是一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
试从蓝绿藻的出现和繁盛的角度分析大气组成在地球历史上的可能变化。
年前地球形成
地球形成初期温度很高,表面覆盖岩浆
年前,生命形成
,寒武纪生命大爆
发,地球进入显生宙
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恐龙灭绝
(二)海陆变迁
【探究活动】
读图1-2-6,分析6500万年以来海陆格局的主要变化。
1、说明大西洋、印度洋面积的变化,推测太平洋面积的可能变化。
2、分析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印度半岛(或南亚次大陆)位置的变化。
(三)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导致了 、 、 、
和 。
发生在 的构造运动导致了泛大陆的解体,发生在 的构造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四)矿产形成 矿产的形成往往受 、 、 和 等的影响。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起源于 ( )
A. 原始大气
B. 原始大陆
C. 原始海洋
D. 原始森林 2、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当时的地理环境
B.化石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生物的进化史
C.化石就是地层中的生物残骸
D.古老地层中的化石结构一般比较简单 3、下列不符合生物演化规律的是( )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海洋到陆地 D.由胎生到卵生
4、下列关于地球演化的主要阶段,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初期的岩浆时代 ②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中生代 ③原始海洋时代 ④陆地面积增加,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和裸蕨的古生代 ⑤出现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造山运动阶段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③②⑤④ 5、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6、落基山上发现海洋古生物三叶虫的化石,这说明( ) A. 这里的海洋面积缩小了 B. 鱼进化后会爬上山
C. 这里原来是陆地现在是海洋
D. 这里原来是海洋后来上升为陆地
盘古古陆
古陆
古陆
现代海陆格局
7、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人类活动 C.海平面升降 D.全球变暖
8、形成地层中煤矿的是()
A.远古时期的苔类 B.远古时期的藻类
C.远古时期的鱼类 D.远古时期的植物
9.确定地层时代和顺序的依据是( )
A.地层的新老关系
B.地层层理
C.地层中所含化石
D.地层上下排列
10.人们利用化石确定地层时代和顺序的基本原理是( )
①因为在各种岩石中都能找到化石
②生物的进化具有阶段性和不可逆性,即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
③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
④现在陆地上的岩层中,是找不到海生植物化石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
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
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
”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
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_____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_环境向____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_ (抬升、下降、水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