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基于文化自信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基于文化自信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42Huaxia jiaoshi jiaoyu聚四方流民煮盐而设“令”的万户大县。
唐朝时期,全国设盐产地“四场十监”,“岁得钱百万缗,以当百州之赋”。
大宁盐场(属大昌监)为十监之一,位居全蜀及西南各地食盐产地之冠。
到了宋代,岁产雪花盐400余万斤,远销晋、陕、鄂、川、黔等地,史称“利走四方,吴蜀之货,咸萃于此”,县级行政机构升为大宁监(监:专门针对规模较大的食盐产地而设置的行政机构,署理盐政、盐务及地方事务,直属中央管辖)。
明代大宁一地之盐,已占全川盐产量四分之一。
为此“各省流民一二万再次砍柴以供大宁盐井之用”。
到清乾隆三十七(1772)年,盐灶发展到336家,盐锅1008口,河谷两岸史称“两溪渔火,万灶盐烟”。
自先秦至民国两千多年的大部分时期,落户于宁厂古镇的四方游民互通婚姻,有陕西街、江西会馆、土家吊脚楼等,常住人口剧增,摩肩接踵,公立、私塾学校不断涌现。
巫溪自汉代以来,以大宁盐厂为中心,四通八达的盐大道和大宁河水路,一条以食盐贸易为主题的从“巫盐古道”向西北接甘肃,向北接川北、陕西,东连荆楚,纵横上万里,绵延数千年。
大宁盐场吸引各地盐商、盐贩往来其间,运盐的骡马,肩挑背驮的力夫等成群结队,川流不息。
据载:仅鄂西贩盐山民,“冬春之间,日常数千人”;自先秦至民国两千多年的大部分时期,聚集了全县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商铺盈客,栈房林立,盐民安居乐业,繁衍生息;落户于宁厂古镇的四方移民(尤其明初和清康熙年间,朝廷大力招抚四方流民,毗邻的陕甘、湖广及江西等客家纷纷移居于此),互通婚姻,陕西街、江西会馆、土家吊楼,一檐三俗,夫妻同床而异服。
人们歌舞兴会,和乐融融;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卤水统制。
由于淮盐产地和运盐通道被日军控制,迫使两湖地区改食川盐。
在此期间,大宁盐厂成为川东最大的食盐输出产地。
(三)发达的古代教育巫溪因盐业经济及交通运输发达,教育曾居于川东(巫溪县在1997年前隶属四川省)前列,据《重庆教育史》记载,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夔州府知州王十朋在大宁县(今巫溪县)建立今重庆境地第二大书院即静晖书院;清光绪34年(1908年),巫溪办蒙养院,开了重庆幼稚教育先河;唐宋至明代,考中进士居今重庆东北地区(10个区县)前列。
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设计
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内涵,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了解传统文化在各个领域的表现和影响,如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传统文化现象;能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热爱和尊重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树立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历史发展脉络等。
2.传统文化在各领域的表现和影响:分析传统文化在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和深远影响。
3.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使其与时俱进。
4.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阐述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在各领域的表现。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传统文化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4.实验法:学生进行文化实践,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传统文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传统文化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文化现象。
4.实验设备:保障文化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如参观考察、实验操作等。
民俗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民俗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一、课程开发背景。
咱们学校啊,就在一个充满民俗风情的小地方。
周围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到处都藏着有趣的民俗文化。
可是呢,现在的孩子们对这些东西了解得越来越少,天天就知道玩那些电子玩意儿。
所以呀,我们就想着开发一门民俗校本课程,把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传给孩子们。
二、课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孩子们知道咱家乡有哪些独特的民俗,像过年时的各种习俗、传统的手工艺啥的。
学会一些简单的民俗技艺,比如说剪纸、编草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地考察、采访老人等方式,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让孩子们在参与民俗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孩子们对家乡的民俗文化产生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家乡自豪感。
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课程内容。
# (一)民俗故事大集合。
1. 第一节课,就像开一场故事会。
老师先讲几个超级有趣的民俗故事,像为啥过年要贴春联。
传说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老是出来捣乱,后来人们发现它怕红色和响声,于是就有了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
孩子们听了都瞪大了眼睛,觉得特别神奇。
2. 然后让孩子们分组去收集其他的民俗故事,下节课回来分享。
孩子们可积极了,有的去问爷爷奶奶,有的在网上找。
回来分享的时候,那场面可热闹了,什么七夕节牛郎织女的故事,端午节屈原投江的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
# (二)民俗手工艺之旅。
1. 这部分是孩子们最喜欢的。
我们请来了村里的剪纸高手王奶奶。
王奶奶一拿出剪刀和红纸,就像变魔术一样。
只见她的手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个漂亮的窗花就出来了。
孩子们都“哇”地叫了起来。
2. 然后每个孩子都拿到了工具,开始跟着王奶奶学。
一开始,那剪出来的东西简直是“四不像”,但是王奶奶特别有耐心,一个一个地指导。
慢慢地,有的孩子就能剪出简单的图案了,像小花朵、小动物啥的。
除了剪纸,我们还安排了编草绳的课程。
孩子们到田野里去收集干草,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编出各种小玩意儿,像草戒指、草编的小篮子。
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
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和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各地的学校纷纷将传统文化纳入校本课程,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校本课程中,学校可以设计各种具有特色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组织学生朗读古诗词,让他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在音乐课上,可以教授古乐器的演奏技巧,让学生亲自体验传统音乐的魅力;在美术课上,可以学习国画和剪纸等传统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生可以亲眼目睹古代文物的珍贵,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这种实地参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
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进行传统文化讲座,让学生听到权威的解读和深入的研究成果。
通过专家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讲座结束后,学生可以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校本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学校可以通过一些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民俗体验等,让学生深入感受传统
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校本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品格。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文关怀,从而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的优势,打造一个传统文化教育的绿洲,让学生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和美丽。
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法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白局》校本课程为例
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法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白局》校本课程为例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改革,新课标的实施,学校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开发系列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和开发与实施,进一步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通过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学校“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理念与校园文化特色,结合当前教育多元化交流和民族文化复兴等因素,通过不断的调研,音乐组决定开发地方传统艺术特色的“南京白局”作为音乐校本课程。
并把它作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重要的内容构建音乐学科的特色教育,以传统民间艺术特色为教学突破口,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校本课程、南京白局校本课程一词源于欧美等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校本课程受到广泛重视。
校本课程的开发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首先,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老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开拓等方式,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再次的创造整理,使之更符合学生和学校的特点和要求;其次,开发的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需求在课程资源方面做足调研评估,体现课程的丰富多样性,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
南京白局,据记载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历史渊源及形成有多种说法,大致可归为如“机房生成"、“织工擅唱”及“青曲别种”三种。
其特点是用的全是南京方言,唱的是地方俚曲,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表现南京地区民间文化,是南京唯一的古老曲艺种类。
资料显示南京白局是南京的云锦的“衍生”物,是由南京云锦的机房工人所创造的。
在漫长而枯燥的机房生产中,织工们手不停梭,口唱小曲,自娱自乐,逐渐发展成为“机房里的戏曲”。
起初,是云锦机坊织工们一边劳动,一边说唱自由发挥的形式,演唱多以明清俗曲、江南小调曲牌为主,如传统唱段中也多是织锦工人对自身生活和苦难的表述。
后至清末民国初期,演唱内容不断扩大,特别是配合当时的社会新闻、民间趣事、民俗风情,编写唱词,拓展了这一娱乐形式的社会内容,还配上俗曲曲牌,联缀说唱等,表演也开始生动,滑稽易懂,使当初这一云锦工人自娱自乐的表演形式,逐渐成熟发展成一种风行街头市井的大众曲艺演唱艺术。
国内外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国外研究现状随着教育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
而传统文化作为珍贵的文化资源,可以用来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国外也有很多学校开始研究利用传统文化开发课程,下面将介绍一些国外的研究现状。
首先,日本是一个将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中的典型例子。
日本有“道德与社会”的课程,其中包含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武士道、日本茶道、日本传统戏剧等。
这些课程内容不仅帮助学生了解日本自己的文化,也帮助他们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增强文化交流意识。
其次,美国的一些学校也开始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
比如,加州的一所小学开设了一个名为“中华文化课”的校本课程,课程内容包含了中国的文化、历史、地理和语言等方面。
通过这个课程,学生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澳大利亚也有一些学校开始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
例如,澳大利亚的一所小学开设了一个名为“阿卡拉姆农场”的课程,课程内容包含了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通过这个课程,学生们了解土著人的文化,增强了他们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国内外的学校都开始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时也有越来越多
的学校开始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增强文化交流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结题报告摘要:近年来,学校面临着快速发展,日益繁杂的多元文化环境,以及日益增长的社会动态,使传统文化的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便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就此提出了一种以传统文化内涵为基础,以校本课程为延伸的课程开发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如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特色资源、评价机制等,它首先应从基础原则出发,获取传统文化的资源,以及建立特色资源体系,接着以团队合作协作为模式,构建课程知识结构,实施合理性研究,并最终根据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修订。
研究结论和建议是:(1)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以传统文化内容为中心,结合课程教学和认知心理,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在实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时,应注重课程内容的准确性,认真规划课程设计,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合理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专注度,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
(3)应构建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制定实施细则,通过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加强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1. Introduction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今天的多元文化社会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更是被大力强调。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教育便备受关注,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以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研究目标,以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为理论基础,结合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出了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方案,并在实际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从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及其评价等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该研究的全过程,并对今后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2. Research Background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近年来教育发展中引起关注的重要话题,并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传统茶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及内容
传统茶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及内容摘要:茶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中需要去大力提倡的内容。
传统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特性和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把茶文化融入到校本课程当中,有利于对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茶文化带着它稳如尔雅的特性以沁人心脾的方式滋养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缓和了与日俱增的生活压力,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校本课程引言:自古以来,茶文化的传统就深深浸透在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民族风俗当中,人们习惯于把茶融合到各类社交功能当中,并彰显出茶文化宣扬传统美德、弘扬勤俭节约的特定功能。
所以,传统茶文化需要被添加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彰显其无限的价值内涵。
一、把传统茶文化作为课程开发的根本价值意义(一)缓解学业压力茶文化应对人生挑战的绝佳“益友”,面对着市场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都紧绷着一根弦,生怕微微一松,当前状况会把堆砌起来的努力在一夜之间毁于一旦。
学生面临的状况也是如此,随着课业的繁重,如果学生难以排解自己心中的焦虑和压力,可能将会影响其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治疗的心理疾病,大大阻碍了求学道路上的进程。
所以疏导学生压力也是课本课程融入茶文化的条件之一。
参与茶文化,通过沏茶、品茶的一系列文化活动,感知茶道中作蕴含的精神内涵,使学生暂时脱离课业压力带来的强烈压迫感。
(二)提高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学校内的建设茶文化的发展始终以“茶德”为内核,把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发展个体的根本地位上;牢牢关注个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深处,同时也避免了错误的道德思想观念在认知中的形成。
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互协调性,不把利益作为维护一段关系的手段,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上,强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通过静思反省的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完美,以简朴节约的方式来修炼高尚的情操,使学生聒噪的情绪恢复到平稳的状态,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产生的困扰。
国内外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国外研究现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计的与传统教材不同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
在国内外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代表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资源。
国内外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做法已经被广泛采用。
例如,中国的中小学在语文、历史、艺术等领域,已经开始使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教学。
在英国和美国,一些学校也正在将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进行整合,以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
在国外,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正在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兴趣。
例如,美国的一些教育机构正在研究如何将中国的传统医学和哲学融入到健康教育中,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
总之,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是一个有前途的教育改革方向。
传统文化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
历史,同时也可以促进跨学科学习和学生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构建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构建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年轻一代的认知和接触也相对较少。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和呼唤日益增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校本课程中的建构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不仅体现在历史和文化传承上,更是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情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探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本课程中,成为了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构建,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校本课程构建的概念和方法、传统文化教育与校本课程构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传承。
1.2 研究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民族认同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校本课程构建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品格修养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爱国爱民、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推动学校教育朝着全面发展和立德树人的方向转变。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构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承,结合校本课程构建的特点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内容的融合,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
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构建,也有助于倡导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当代社会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本研究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校本课程构建中的应用与实践,从而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2024年谈《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
谈《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一、课程目标(一)我校博·雅教育校本课程总目标我校的博·雅教育校本课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和乡土教育资源为蓝本,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培养知书达礼、文明守规、自主好学、阳光健康的小学生为总目标。
(二)《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的目标1.了解、掌握中华传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八大节日文化的内涵,践行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习俗,并能体现在自己的行为中。
从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
2.能够记忆和理解中华传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八大节日的传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节日传说的丰厚意蕴。
3.能够背诵一些中华传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八大节日相关诗词,并能够了解诗词的内容和意境。
4.体验“诵读节日经典——探究学习——实践导行”的学习过程。
二、编排体系(一)教材的架构我们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结合我校“博文、约礼、善行”的办学理念,开发校本教材《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本教材体现“文化传承”和“体验活动”课程的特点,内容的选择和呈现突出文化性、实践性,注重将节日文化内涵与活动过程、方法、技能融合起来,设计具有趣味性。
本校本教材介绍的主要是汉民族的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八大主要节日的简说、传说、习俗、相关诗歌、谚语及体验活动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开展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索,使其能真正承担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历史重任。
校本教材《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上、下册各15课,每课需2课时完成。
二十四节气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JIAOXUE GUANLI YU JIAOYU YANJIU202018No.13 2020摘要:《陶行知教育箴言》指出:“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结合二十四节气开发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促进了小学生对节气文化内涵的传承,丰富了小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积淀。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生活教育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高丽(新疆沙湾县第五小学 832100)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文化战略中的地位不断加重,课程、教材需要承担的责任不断被强化。
自2016年至2019年,全国各小学已经逐步全面推开使用统编版教材。
新版教科书中,古诗文、文言文、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比例提高,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及新的编排理念。
从教二十多年的光阴里,笔者一直努力实践“生活即教育”理念。
近两年,笔者深入研究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展开了一系列二十四节气专题教育教学活动。
一、挖掘教材中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元素《陶行知教育箴言》指出:“生活教育与教学做合一之总要求: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体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多孩子没划过龙舟,没煮过五色饭,没玩过立蛋、碰蛋游戏,没听过悬秤称人、啃秋的习俗,不识伏姜、粘雀嘴为何物。
二十四节气中饱含的文化知识和文化韵味,体现了中华民族身上流淌的文化基因。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了解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及学校所肩负的传承使命,应该将二十四节气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光大。
笔者从2017年开始,挖掘并梳理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二十四节气课程元素,梳理出《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中二十四节气课程开发》表格,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在字词积累、古诗词诵读、阅读、写作及综合性学习、课程整合等方面继承和弘扬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着丰厚的滋养。
在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都提出要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革命传统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阐明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推进方式、支撑体系和条件保障,强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面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具有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正本清源、激浊扬清的重要作用。
这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终于有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有利的政策保障和具体的行动指南。
因此,深刻认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语境,探寻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教师都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笔者认为,在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会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
校本课程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开展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合作开发的课程。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4篇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4篇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怎么做?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1】为了贯彻落实《怀集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行合一”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成效,我校就开展经典文化“知行合一”教育活动,特制订计划。
学校一直很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行合一”教育活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
使学生既懂得经典句章的道理,也学会运用于现实生活和学习的社会实践之中。
一、课堂融入和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开展“知行合一”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传统文化课堂教学质量,开设传统文化教育的专门课程,并努力让学生熟读背诵经典中的章(句),引导学生“与经典同行”,知行合一;要把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所有学科教学,强化其他课程的融入和渗透,并结合当前德育内容,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培养高尚品质,汲取圣贤智慧,提高人文素养,铸造健康人格。
二、班级悬挂经典名句,强化认知,悟出道理,并运用于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之中。
在班级开展“知行合一”的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引导学生精确理解经典名句的深刻含义,并把它运用在学习和生活的社会实践之中,把中华文化经典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德智慧融入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经典的要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和家校关系。
例如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等经典名句,让学生理解其精确含义,并在社会实践中实施践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三、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征文活动1、3月下旬,宣传发动各班级学生,以“与经典同行”为主题,写一篇学习传统经典感悟的作文。
2、4月中旬,学校各年级组织初赛、初评。
传统文化劳动校本课程的开发
传统文化劳动校本课程的开发
传统文化劳动校本课程的开发近年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并希望将它融入学校的课程中,以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传统文化。
因此,开发一个传统文化劳动校本课程,既能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又能丰富学校的课程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首先,在开发传统文化劳动校本课程时,要确定传统文化的主题,并设计出具体的课程内容和研究方式。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可以从历史、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等多方面入手,着重设计和探索各种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形式等方面,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其次,传统文化劳动校本课程的实施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去参与实践活动,深入体验传统文化,加深印象。
例如,在校园内可以设置传统文化的实践小组,让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制作、表演,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最后,在传统文化劳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还要注意不断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例如,可以在传统文化劳动校本课程中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将现代的科技与传统
文化相结合,运用新技术和新方式,将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使传统文化得以流传,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开发传统文化劳动校本课程,不仅能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研究,而且还能丰富学校的课程体系,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传统文化。
因此,在学校开发传统文化劳动校本课程是有必要的,应该被充分重视。
国内外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国外研究现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地球村的形成,国际教育交流的不断增加,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校本课程中也开始引入相关内容。
而在国外,一些国家也开始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在教育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们利用传统文化开展多样化的课程活动,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
例如,日本的“道德与文化”课程、韩国的“韩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越南的“越南文化研究”的课程都引入了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在中国,学校也开始引入传统文化教育。
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合,设计开展了“书法、中国画、剪纸、民乐、诗词歌赋等”等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此外,一些学校还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展传统文化体验、组织文化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对于国内外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的共性和差异。
国内的传统文化教育更加注重对于文化本
体的传承,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而国外的传统文化教育则更注重在课程设置上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总之,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育模式相互借鉴,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小学校本课程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小学校本课程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资源。
本文通过对小学校本课程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小学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意识。
关键词:小学,校本课程,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瑰宝,是对过去沧海桑田的记忆,是人民精神的结晶。
而小学教育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阶段,应当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小学校本课程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讨如何在小学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和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小学校本课程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
第二章小学校本课程中的传统文化资源2.1 传统文化资源的内涵与分类2.2 传统文化资源与小学课程的关系第三章小学校本课程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1 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3.2 传统文化资源与小学课程的融合3.3 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第四章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4.1 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4.2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途径4.3 传统文化素养的评估方法第五章研究实例与案例分析5.1 某小学校本课程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5.2 某小学校本课程中传统文化素养培养的实践经验第六章结论与建议6.1 结论总结6.2 建议与展望以上是一份关于小学校本课程中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论文大纲,根据这个大纲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撰写,可以展开各个章节的内容,对于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讨论。
在论文中应该准确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侧重于实证研究,提供有关小学校本课程中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思路与方法。
传统文化视域下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传统文化视域下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文化自信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要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信,不能光靠讲授教材内容,学校还应组织各方力量,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特点和当地的文化特色,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
一、丰富课程内容,融汇多元素材(一)进行学科融合,串联其他学科由于语文教材的局限性,所以在设计校本课程的时候,必然要加入教材以外的内容,融汇多元素材。
学校要组织跨学科校本教材编撰工作小组,将语文教师和历史、美术、音乐等其他学科的教师整合在一起,优化组合。
部编版教材收录了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诗歌作品,如果能引导学生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阅读古诗词,则能帮助他们深刻体会杜甫的爱国情怀。
学校可联系语文、历史等学科的任课教师,组织他们合作设计“史诗传千古”主题校本课程。
语文教师要负责推荐杜甫的诗歌作品,特别是选择那些能体现安史之乱背景的;同时还要设置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艺术魅力的问题。
历史教师则要配合语文教师补充唐朝特别是玄宗天宝年间的相关史料,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美术和音乐科任教师则可以和语文教师讨论这些诗歌的主题思想,并选择相应内容的配图和配乐。
例如,饱经沧桑的杜甫画像,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杜甫的形象;低沉肃杀的音乐,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浩繁,不仅包含丰富的文学作品,还包含着丰富的音乐作品、书画作品、传统建筑、地方习俗等。
因此,要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就要海纳百川,采用学科整合的策略。
(二)挖掘网络信息,拓展课外知识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还要让他们明白如何将传统文化和现当代文化融合在一起,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因此,学校要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时候充分挖掘网络信息,拓展课外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加强教师的培训
一方面,要树立一种教师专业化观念,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加强传
统文化教育,必先要对专任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 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具有自身的理念、目标和价值,它与 学科课程不同,也和以往的活动课程不同,对教师自身的水平要求也不 同,需要教师与有经验的长辈经常交流,掌握本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做
组织开展端午节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充分 挖掘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引导广大青少年体验
端午节习俗,对增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优
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 重要意义。
二.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 程的坚守和认同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1泰安市传统文化节日在校内的弘扬
本次讲座受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
欢迎。通过开展本次活动,不仅让生 活在泰山脚下的学子加深了对家乡古 建筑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 热爱泰山,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同时也为我们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积累
了经验,为下一步加强与学校的共建 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奠定了基础。
二.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 程的坚守和认同
通过课堂学习和班会开展了主题演
讲、故事会等活动,参赛选手或是激情
澎湃、气势磅礴的演讲,或是温尔文雅、 娓娓道来的经典故事,展现了我校学生 的良好素质和风采。
参赛选手气势磅礴的演讲
讲述温尔文雅、娓娓道来的经典故事
虚心听讲的同学
二.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 程的坚守和认同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不定期地开展校本课程内容的朗诵和表演活动,用小 品、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向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汇报, 争取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5)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把文明礼仪之风吹遍全校,把
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三. 开发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 经验和思考
3.1组织机构的建设
3.5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
19班自带乐队,自带背景,诗情画 意跃然台上。21班同学身着古装,举手 投足之间颇有古人风范,加上精彩的书 法表演,使师生陶醉在诗画之中,与大 诗人李白同呼吸共命运,看我大好江山, 书我大美少年。23班同学慷慨悲壮的诵 读与后面大屏幕上的沙画表演融为一体,
可谓珠联璧合。高一5班同学用朗诵、
舞蹈、歌声演绎了《诗经》传诵千古的 经典,娓娓道来先民的爱恨情仇,展示 了无与伦比的优美与高雅,获得阵阵掌 声,高分获得第一名。
伴随着4班集体朗诵的《祖国,我亲爱的祖
国》,我们仿佛看到了多灾多难匍匐向前的祖国, 那河边的老水车,那千百年来未开出地面的花朵。 13班的《我的南方北方》由两位女同学朗诵,一 位似南方的柔肠百转,一位是北方的荡气回肠,
仿佛翱翔在祖国的上空,俯瞰祖国的大好河山,
让我们感受到了纵使长路漫漫,也无畏前方荆棘, 热爱祖国之情。17班的诵读《赤壁怀古》时,在 前面指挥节拍的郭玉成同学,恰似当年的周瑜指 挥万马千军,潇洒倜傥,引起一阵又一阵掌声。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1泰安市传统文化节日在校内的弘扬
2.2泰安市博物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2.3校内小小百家讲坛活动
2.4校本教材的开发应用
2.3校内小小百家讲坛活动
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庆 祝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校结合 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系 列主题活动。老师们响应学校团委号 召,积极动员,认真组织,周密安排, 开展了“小小百家讲坛”活动,活动 结合语文、历史、政治等课程内容, 组织全体同学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历 史典故、神话寓言、民族文化、民族 抗战等经典读物。
3.4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
3.3课程中渗透优秀文化传统
3.1组织机构的建设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其他领导为成员的课程开发 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构思、策划、培训与考评 工作; (2)成立以特长教师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编写小组; (3)由领导小组对编写组所编写的教材一一审核,然 后装订成册;
3.1组织机构的建设
道德行为不够规范,甚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少,其后果是青少年
违法犯罪案件的大量发生,更可怕的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 混乱,这将是未来民族的灾难。
传统校本课程的开发意义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己心仪的花灯,学生主动向家长请教,向网络学习,与同学切磋,努力提高制
作花灯的技艺本领。
花灯别致精巧 学生们制作的花灯个个夺人眼 球,件件匠心独具,样样别出心裁。 花灯样式繁多,花样翻新,有韵味 古典的宫灯,有寄寓年味的金鸡灯, 有外表精美的盒灯等,美轮美奂。
其中,有一盏花灯内还有几条游动
的小金鱼,活灵活现,引来同学们 驻足观赏,啧啧称赞。
2.1泰安市传统文化节日在校内的弘扬
2.2泰安市博物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2.3校内小小百家讲坛活动
2.4校本教材的开发应用
教材图书列表
1、《论文》 2、古诗句的积累(唐宋诗词) 3、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 4、《三字经》《弟子人名言、格言。
近年来,泰山中学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激 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学生普通话 的口语表达能力,接受传统文化洗礼,享受诵读带 来的快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审美情趣, 增强文化底蕴,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2.4校本教材的开发应用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篇 篇精彩,字字生香!屈原宋玉,李白杜甫, 苏轼辛弃疾,人杰遍地,万古流芳!” 近日,在泰山中学学术报告厅内,欢 声笑语,掌声雷动, 2017年经典诗文诵 读比赛如期举行。高一年级24个班的同学 们精心准备,配合音乐、舞蹈、动画、视 频、器乐、沙画等丰富的表现形式,激情 诵读经典诗文作品,带给观众一场光彩炫 目、口耳生香的视听盛宴。
3.2自主创造条件进行开发
3.4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
3.3课程中渗透优秀文化传统
3.2自主创造条件进行开发
1.加强教育行政法规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1)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才的 培养质量,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地方及学校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开发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课程
目录
一. 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背景及意义
二. 泰安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坚守和认同 三. 开发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经验和思考
四. 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应达到的效果
三. 开发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 经验和思考
3.1组织机构的建设
3.5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
3.2自主创造条件进行开发
到上课时游刃有余。
3.转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建立规范合理的科学评价方案
( 1)要转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当前应试教育仍比较严重,地方政府和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评价学校时,把考试成绩、升学率看作重要指标之一,
而且主要看重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所谓“主科”的考试分数,忽视甚
至尽量压缩其他课程的门类和授课时数,对一些因地制宜开发的校本课 程置之不理。这对当地的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利的。 ( 2)要建立规范合理的评价方案。各级教育部门应重视学校的课程与 教材评价工作,应设立专门的评价机构,建立适当的评价指标。在评价 中,对校本课程的利用情况要占一定的比重,以保证校本课程应用的政 策环境。
通过寓教于乐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心田,入脑入心。
2.1泰安市传统文化节日在校内的弘扬
2、端午节相关活动
端午节期间,利用好这一传统节日教育节
点,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泰安市在中小学广泛开展 “端午节”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并下发专 门通知对活动作出明确要求。
众所周知:决定人的是人心,决定人心的是
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教育的过 程中,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 到古文化的浸润,陶冶学生们的灵性,开阔心胸, 端正品行,塑造健康的人格,让学生从经典中“读 人生,读智慧,读社会”。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2.2泰安市博物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2.3校内小小百家讲坛活动
2.4校本教材的开发应用
2.2泰安市博物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泰安市博物馆和泰山中学共同组织了传统文化进校 园——《岱庙古建知多少》大课堂活动,这也是博物馆 走出去的初次尝试。为开展好本次活动,安排了获得山 东省金牌讲解员称号的法玉新进行了讲座。在轻松的气 氛中了解了岱庙古建筑的由来和历史,让孩子们知道了 诸如歇山建筑、重檐等建筑小知识,以及家乡人常讲的 “五脊六兽”的由来等基本知识。
目录
一. 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背景及意义
二. 泰安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坚守和认同 三. 开发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经验和思考
四. 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应达到的效果
传统校本课程的开发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改革开放,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令人担 忧的道德滑坡现象。青少年比以往经受着更大的物质诱惑、思想冲击。在 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学生学习成 绩期望过高,却放松了对子女思想道德的教育。导致孩子们的言行举止、
目录
一. 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背景及意义
二. 泰安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坚守和认同 三. 开发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经验和思考
四. 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应达到的效果
二.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 程的坚守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