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拍的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源于日本

相传羽毛球最早出现于14-15世纪时的日本,球拍是木制的,球用樱桃核插上羽毛制成。这种球由于球托是樱桃核,太重,球飞行速度太快,使得球的羽毛极易损坏,加之球的造价太高,所以是该项运动时兴了一阵子就慢慢消失了。

二、出现在印度

大约至18世纪时,印度的普那出现了一种与早年日本的羽毛球极相似的游戏,球用直径约6厘米的圆形硬纸板,中间插羽毛球制成(类似我国的毽子),板是木质的,玩法是两人相对站着,手执木板来回击球。

三、诞生在英国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于英国,大约在1800年左右,由网球派生而来。我们可以注意到现今的羽毛球场地和网球场地仍非常相似。1870年,出现了用羽毛、软木做的球和穿弦的球拍。1873年,英国公爵鲍弗特在格拉斯哥郡伯明顿镇的庄园里进行了一次羽毛球游戏表演。从此,羽毛球运动便逐渐开展起来,“伯明顿”即成了羽毛球的名字,英文的写法是“Badminton”。那时的活动场地是葫芦形,两头宽中间窄,窄处挂网,直至1901年才改作长方形。

1875年,世界上第一部羽毛球比赛规则出现于印度的普那。三年后,英国又指定了更趋完善和统一的规则,当时规则的不少内容至今仍无太大的改变。 1893年,世界上最早的羽毛球协会---英国羽毛球协会成立,并于1899年举办了全英羽毛球锦标赛。

1934年,由加拿大、丹麦、英国、法国、爱尔兰、荷兰、新西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等国发起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总部设在伦敦。从此,羽毛球国际比赛日渐增多。

网球、羽毛球运动同属球拍类运动,业内有句话叫“网羽不分家”,这句话其实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层面是指经销商通常同时销售网、羽产品,因为两者在服务上相似,比如说更换球线、握柄皮等;另一个层面指的是品牌商一般会同时研发生产网、羽产品,二者在研发上都需综合考虑球拍的重量、平衡、硬度、弹性、甜区等重要技术层面的因素,在材质选择、生产制造过程及品质控制上则几乎完全一致,甚至网球拍的生产线,稍加改装、变换模具就能生产羽毛球拍。事实上,从木制球拍到铝制球拍再到碳素球拍,历史上网、羽球拍在进化过程中基本是同步的。只不过由于网球拍在全球销量更大,且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广为流行,加之球拍的构造更为复杂,因此不断引领产业的更新换代,因而羽毛球拍的革新从属于网球拍的革新。

球拍的进化,主要是源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理科技,主要指结构上的改变,比如外观上的改变和力学方面的改变。另一个方面是材料科技的不断革新。两方面的进化相辅相成,材料的革新往往伴随着结构上的变化。

按时间先后顺序,球拍材料进化历程是:木拍——铁拍——铝拍——碳拍,木拍的存在时间最为久远,而铁拍、铝拍的存在周期都很短,很快都被碳拍所代替,现在基本上是碳拍的天下。而提到球拍的发展历程,必须提到台湾,因为台湾在整个历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碳拍的生产技术都是缘于台湾光南公司的创新。

木拍的历程

从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来看,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木材一直被公认最适合制作网球拍的材质。一般国际网球拍收藏家,将1880年代到1920年代的木拍,称作是所谓的古董拍(antique racket),刚开始是由一片片坚固的楔型木头加以成型制作,后来才慢慢地使用削成薄片状(laminated)的竹子或木材,经过弯曲烘烤成型。1920到1940年代的木拍,称为「陈年木拍」(vintage racket),使用堆砖式的木材,并且加入一些空气动力学的结构设计,皮革握把与拍型的设计也逐渐细致化。

木拍的制作其实也是相当繁复的技术过程,牵涉到木材的切削、黏着、烘烤、弯曲成型、涂装、补强等过程。一般比较高级的是北美洲木材,由于木质纤维构造,使其具有挠曲性,弹性系数高,不易断裂,正好适合作球拍。不幸的是,木拍的天然材质,最大的致命伤在于太重而且刚性不够。重量的考虑,使得木拍不能做的太大,拍面大概70平方英寸就已经是极限,穿线之后大概就达370克以上。因为刚性不够,所以发球的速度最高大约只能达到90mph的极限。这和铝拍、碳拍出来后,重量不断降低、拍面积可以轻易到110平方英寸以上、选手动辄120-130 mph的高球速,当然无法相比。加上木拍怕受潮、易变形等缺点,的确造成相当的限制。

不过,在铁拍、铝拍出现前,这些限制并没有妨碍其近一百年的风行。从1917 Wilson Manhattan整支木拍成型的轰动,到台湾1970年代从事木制网球拍的大厂,极盛时期一个月经常可以出到十几万支的产量,就是最好的例子。真正使得木制球拍逐渐没落、走入历史的原因,一是因为铝拍的革命性突破,二是因为价格因素使然。简言之,运动器材的重要特质--不断追求高度性能(performance)的竞争特性--深深影响到器材的在设计与制造上的演变,更与台湾网球拍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木制网球拍的演变,从1950年代到70年代,不论从形状、外表涂装、以及结构强度上都有细致化的倾向。代表性的大厂品牌以Dunlop、Slazenger、Wilson、与Spalding 为主。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进展,就是第一代复合材料的概念出现:碳纤维加强(graphite reinforced)片。

当年最轰动的一支球拍,要属1953年Dunlop推出的Maxply Fort这一明星产品。这支球拍框、柄身、握柄管皆为合板式木片贴合,肩部使用硫化纤维加强片,轰动一时,后来网球明星John McEnroe也替这支球拍广告。早期台湾大量外销的木制网球拍,也是同类型产品。同时间,可堪比拟的另一支球拍,则是Wilson Jack Kramer。木拍的流行与演变,一方面彰显了木材本身作为天然材质应用在运动器材的长处与限制,同时也提供了台湾跃上世界网球拍市场的一个机会之窗(window of opportunity)。这扇窗的打开,对于台湾后来的网球拍产业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台湾的机会之窗:与世界网球拍市场的接轨

台湾网球拍业的出现,起源于 1960年代替外商贸易公司代工木制羽球拍和网球拍开始。这一渊源,其实也反映了台湾在第二次世界战后,作为后进国家,如何一步步纳入世界贸易体系、在全球经济分工中扮演关键角色的轨迹与关键机制。

上世纪60年代,丰原地区由朱济诚先生所经营的华丰公司,就开始提供中小学生工艺、劳作课所用的木制球拍框的半成品,让学生练习穿线,自己完成球拍的成品。不过,真正开始从事球拍的代工制造,应该要追溯到日本商人竹前先生所引进的贸易商机。竹前当时来台生产木制羽球拍,产量相当大,外销日本与东南亚等地。台湾球拍界的开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