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优秀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年级的学生应“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同时提出“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获得有益启示”。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略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人物的特点,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二、单元教材分析略读是常用的阅读方法之一,其主要特征是选择性地阅读,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
在七年级阶段,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略读方法。
同时,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主旨,而且要揣摩语言;不仅要掌握内容,而且要了解写法;不仅要获得知识,而且要提高能力。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要带领学生领会文中所记的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
2.《驿路梨花》,授课教学时,除弘扬雷锋精神外,还要让学生学习在写作记叙文时合理地安排顺序,巧妙地进行构思、设置悬念,使文章引人入胜。
3.《最苦与最乐》,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启迪——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在此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厘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短文两篇》,除了要了解内容、把握主旨外,还要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陋室铭》和《爱莲说》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三、单元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了对语文的浓厚兴趣,而且乐于参与各项语文活动,特别是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动。
要让七年级的学生保持对语文的兴趣,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优秀)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驿路梨花》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及主题。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概括作品主题及情节。
教学方法:1.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曾听说过“驿路梨花”这个词语,引导学生思考与之相关的场景或故事。
2. 介绍作者:介绍巴金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引导学生对作者产生兴趣。
3. 介绍作品背景:讲解《驿路梨花》创作的背景,包括历史背景及创作动机。
4. 概括作品主题及情节:简要介绍《驿路梨花》的主题及情节,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作者巴金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帮助学生理解《驿路梨花》的创作背景。
1. 作者巴金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驿路梨花》的创作背景。
教学方法:1. 讲解。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步骤:1. 讲解作者巴金的生平:介绍巴金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文学创作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讲解《驿路梨花》的创作背景:介绍《驿路梨花》创作的背景,包括历史背景及创作动机。
3.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谈谈对作者及作品背景的了解,以及对作品主题的思考。
第三章:情节梗概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驿路梨花》的基本情节。
2. 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
教学内容:1. 《驿路梨花》的基本情节。
教学方法:1. 讲解。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1. 讲解《驿路梨花》的基本情节:概括地讲解作品的情节,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谈谈对作品情节的理解,以及对作品主题的思考。
第四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并分析《驿路梨花》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驿路梨花》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1. 讲解。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学习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本文在立意、构思、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设想一、这是一篇小说,但根据初一册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仍按记叙文教学。
因此不必象分析小说那样重点放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而应着重放在对有关事物具体生动的描写,反映几个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
二、预习时要求学生事先完成课后习题一,填好表格以熟悉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在立意、构思、写景、标题等方面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具准备:幻灯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线索,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揭示文章主题,明确写景的作用及标题设立的巧妙。
一、检查习过程中字词的掌握情况。
(幻灯展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到黑板上注音)⑴ A 驿路() B 荆棘() C 陡峭()⑵ A 竹篾() B 简陋() C 恍惚()⑶ A 麂子() B 修葺() C 讴歌()2.解释下列词语,(本题结合课文语境进行讲解,由学生回答)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修葺:修理房子。
恍惚: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修长:长。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
悠闲:闲适自得。
二、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上新课第二十一课《驿路梨花》。
板书课题:二一. 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同学们是否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我们到一座深山去玩或到荒无人烟的野外去玩,就在我们玩得十分开心而肚子开始饿起来、腿开始酸起来时,天已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这个时候你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有个落脚点,哪怕是一座破旧的小茅屋供休息也好。
)要是没有怎么办?(只好露宿山林或野外了。
驿路梨花一等奖教案(大赛等奖作品)
05
06
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 动力和目标导向。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01
改进措施
02
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
色扮演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03
和积极性。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 针对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和指导措 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 行这些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文本中传递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 度和价值观,如坚韧不拔、乐观向上 等。
03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播放梨花盛开美景视 频,带领学生进入梨 花的世界。
引入课题,介绍《驿 路梨花》的背景和作 者,为后续的文本解 读做铺垫。
思维发展与提升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 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
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赏析驿路梨花的美,提高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
养其健康的审美情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 族精神,增强其文化自觉和文
化自信。
驿路梨花作品背景
01
02
03
时代背景
介绍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 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题和 内涵。
巩固练习:写作实践,提升能力
01
02
03
04
提供与梨花相关的写作素材, 要求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 和表达方法,完成一篇与梨花
相关的文章。
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修改,提 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主持词已成为各种演出活动和集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不断发展的世界,主持词的实用频率越来越高,一般我们都会做好相关准备的,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6篇《《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小时候的鲁迅—— 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 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 觉醒追求、执着坚定《孔乙己》老师启发导入: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忆鲁迅先生》里,作者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
驿路梨花(优秀10篇)
驿路梨花(优秀10篇)驿路梨花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的向雷锋学习。
教学重点:目的1教学难点:目的2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兴趣学习古诗三分钟学习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注音解释听写三、课文学习(一)解题1、看注释,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告诉了我们什么?2、题目是一个什么词组?作者写的重心在哪一个词上?3、找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4、这篇文章真的是写自然界那开满枝头、洁白美丽的梨花吗?5、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按照小说的写作特点,如果哈尼梨花是本文写的主人公的话,那她出场了吗?6、实际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可不可以称为梨花呢?7、要解开这个谜,看来需要弄清楚文章究竟在写什么?(二)阅读,熟悉课文,配合朗读1、文章是围绕什么来写的?2、请大家以小屋为线索划分归纳文章段落3、全文写作以什么为序4、全文是否用了其它的写作顺序5、哪些段落是插叙(三)分层学习1、学生朗读,复述“我们”是怎样发现小屋的?2、小说又是怎样开头的?回忆原来我们学过的小说是否有同样的开头法?你认为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小屋的出现作好铺垫3、景是静止不动的,但人有感情,我们可以赋予它生命,你认为作者彭荆风是否把这景写活了,何以见得?4、“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是一个什么句?有什么作用?四、作业我们从预习中知道,有一个叫梨花的姑娘出嫁前照顾小屋,我们假设,如果这个梨花姑娘回娘家特意来照顾小屋,在第二天早晨与我们相遇了,这篇文章的情节又将怎样发展呢?请从第27自然段末尾开始用自已的想法续写完,300字以上。
第二课时一、字词复习二、课文学习“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让我们也随着老余的电筒去看一看。
读课文。
(一)第12自然段的学习1、阅读、词组2、房子的主人是谁呢?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驿路梨花教案5篇
驿路梨花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写教案是我们必须专心学习的事情,在下笔写一份教案时,我们都要有着较强的思维规律能力,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举的驿路梨花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驿路梨花教案篇1(一)教学建议1.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解读文本,以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叙述手法和主题思想为重点。
2.课前要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根据时间挨次理清主要人物和主要时间。
3.老师要留意思维方法的指导和点拨,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小说的叙述手法及表达效果。
多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物形象分析;2.难点:小说深厚的思想内蕴分析。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引入新课今日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是彭荆风。
(板书标题、)二、问题探讨(一):结构分析阅读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本文以“我们”的行止和见闻为主线。
根据你的理解,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点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1—8自然段),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我”和老余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9—12自然段),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惫;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写“我们”遇到梨花妹妹,梨花妹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自然段),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点名主题,收束全篇。
三、问题探讨(二):人物分析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挨次是怎样的?他们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文章在刻画这些人物是采纳了怎样的手法?要点①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挨次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驿路梨花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3.体会文章描写的朴实民风,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4.培养学生修身正己的公德意识。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彭荆风的资料,雷锋精神的资料,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一首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首诗最后一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表达了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异常高兴的心情。
作家彭荆风借用这首诗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了篇散文《驿路梨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探究彭荆风要通过“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怎样的情感?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关于梨花的诗句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东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苏东坡)红袖织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李商隐)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2、雷锋精神雷锋(1940-1962),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余映潮优质
驿路梨花教案驿路梨花教案余映潮优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文章主题的把握与体会。
三、教学难点1.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
2.文章主题的提炼与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生分享生字词学习心得。
3.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4.内容解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5.主题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7.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较好,但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
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3.作业布置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作业难度。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
2.生字词表。
3.课文解析资料。
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结合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九、教学拓展1.学生课后收集关于梨花的诗句,进行分享交流。
2.学生以“驿路梨花”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本节课通过学习《驿路梨花》,使学生了解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驿路梨花教案(通用10篇)
驿路梨花教案驿路梨花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驿路梨花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驿路梨花教案篇1教学重点:小屋的帮助解决饥饿疲劳,悬念的步步深化,两个误会的穿插和最后彻底解开悬念,抒情结尾的作用。
教学过程:1.由分析过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板书:小屋助解饥饿疲劳)。
(1)“我们”接着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我们”看到:“门是从外面扣着的”,屋内“火塘里的灰是冷的”,小屋“好多天没人住过了”;门板上写着“请进”,屋内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并且用几行“粗大的字”告诉来人“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表现出小屋主人专诚热情地帮助行路的人,准备得非常周到(板书:屋主专诚热情准备周到)。
(2)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表现出并不在屋的屋主帮助素不相识的“我们”解除了旅途当中的疲劳和饥饿,帮助了深山行路的人(板书:助解旅途饥疲帮助路人)。
(3)饱暖以后,“我们”都非常感激屋主,“我”和老余的对话有什么表现力量?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两人猜测起了屋主是干什么的,既表现出对这家主人的感激之深,又在行文上照应前文设出的悬念;“可能”,语气并不肯定,实又深化了前设的悬念(板书:猜测屋主职业深化悬念)。
2.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板书:老人述说屋主名叫梨花)。
(1)瑶族老人进屋后,“我”和老余的反应具有什么表现力量?老人的反应表明了什么?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我”和老余在老人进屋后的反应:“‘主人’回来了。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课时安排】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小说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巧妙构思。
2.体会小说设题的精妙。
3.弘扬传承雷锋精神。
一、直接入题,明确目标二、精读课文,初识小屋及屋主人1.请同学们齐读8--11段,从文中提炼信息,说说这是一间怎样的房屋。
2.从小屋陈设可以看出屋主人的什么特点?三、略读课文,体味悬念和误会的妙处4.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四、细读课文,品味“梨花”之美5.跳读课文,勾画出和“梨花”相关的内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6.你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驿路梨花》?五、总结延读,一花引得百花开六、板书设计驿路梨花处处开爱暖人间雷锋精神代代传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方法: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导入: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
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
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
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某某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2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23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优秀)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驿路梨花》这首诗词。
2. 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内容】1. 教师朗诵《驿路梨花》诗词,学生欣赏。
2. 教师解析诗词的背景和意境。
3. 学生分享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活动】1. 教师朗诵诗词,学生认真欣赏。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 教师总结并点评学生的分享。
第二章: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驿路梨花》中的重点词汇。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挑选出《驿路梨花》中的重点词汇。
2. 教师讲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3. 学生进行词汇练习。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重点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2. 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如填空、造句等。
3.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并进行纠正。
第三章:句子理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驿路梨花》中的复杂句子。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句子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挑选出《驿路梨花》中的复杂句子。
2. 教师讲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3. 学生进行句子理解练习。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复杂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2. 学生进行句子理解练习,如翻译、解释等。
3.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并进行纠正。
第四章:诗词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驿路梨花》这首诗词。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形式和结构。
2.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学生进行诗词鉴赏练习。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形式和结构。
2. 学生进行诗词鉴赏练习,如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
3.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并进行纠正。
第五章:创作与表达【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子进行创作。
2. 培养学生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内容】1. 教师给出创作主题和要求。
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
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这是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语文教案-驿路梨花1.知识目标(1)理解插叙及其作用。
(2)了解悬念的设置和作用。
2.能力目标(1)提高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速读和复述能力。
3.情感目标认真体会雷锋精神世代相传的生命活力,继承发扬这种精神。
教学建议环境描写具体生动,景物穿插简洁恰当透过“我”和老余的观察,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小小茅屋。
茅屋是简陋的:草顶、竹蔑泥墙,门从外扣着,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请进”两个字。
“请进”是主人无声的热情欢迎,表达出对投宿人的真诚的关心,尽管屋内的火塘只有冷灰,但是从那铺着厚厚稻草的大竹床、倚在墙边的大竹筒,竹筒里装满了清凉可口的水,就可以感受到主人的热诚和周到。
墙上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路人所急需的吃的、喝的、用的,一应俱全。
这具体而层次井然的环境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小茅屋主人的诚挚地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都是简笔勾勒,但是手法灵活,富于变化,由于调遣妥贴,所以景尽其用,恰到好处。
起笔描写哀牢山,“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正是西南边陲景物的特征,寥寥几笔,为情节的展开创设了环境,并且为盛开的梨花铺设了苍翠的底色。
其后写到梨花,读者不难想象,有浓郁的.青葱来衬托,她将是何等的亮丽,多么的眩人眼目!文中三次写到梨花,开头写老余惊喜的叫声“看,梨花!”,引出第一次对梨花的描写:“白色的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描写纯洁的颜色和盛开的姿态,并且点明梨树茂密成林。
这是实写,是情节发展的需要,也是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衬托。
中间有虚写:“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突出梨花香飘四溢的特点,并且把梨花同哈尼小姑娘连在一起,衬托哈尼小姑娘的美丽形象和美好心灵。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驿路梨花》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段落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梨花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领悟作品中传递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驿路梨花》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掌握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的领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驿路梨花》全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及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梨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梨花的美丽。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3. 分析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情感体验(1)学生讨论课文中传递的正能量,分享自己的体会。
(2)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拓展1. 课内外结合(1)推荐学生阅读与《驿路梨花》题材相关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2)邀请作者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度。
2.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以梨花为主题进行创作。
(2)开展以“梨花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积极发言。
《驿路梨花》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故事中的人物间关系构成了复杂而丰富的人物关系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故事主题。同时 ,这些人物间关系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人际关系,使得故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普遍价值。
04
故事情节梳理与主题思想 探讨
故事情节梳理及关键事件回顾
引子
描述驿路上的梨花盛开景象,为 故事铺垫背景。
解放军战士
勇敢、无私,为人民服务 ,是梨花姑娘的救助者和 精神导师。
“我”和老余
旅途中的过客,通过与梨 花姑娘的相遇和交往,展 现了普通人之间的善良和 互助。
人物性格特点及塑造方法
01
梨花姑娘的性格特点
美丽、善良、纯朴、乐于助人。通过描写她的外貌、语言、行动等方面
来塑造这一形象,如“她美丽的面庞上带着一丝羞涩,却又透露出坚定
,决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她”。
人物间关系及其影响
梨花姑娘与解放军战士的关系
解放军战士是梨花姑娘的救助者和精神导师,他们的存在使得梨花姑娘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我”和老余与梨花姑娘的关系
通过与梨花姑娘的相遇和交往,“我”和老余不仅得到了帮助和关怀,还从梨花姑娘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 和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相关问题, 如“雷锋精神”在当代的现实意 义等,增加课堂互和作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 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知识。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巧妙的悬念设置
生动的细节描写
延伸阅读推荐:《边城》等经典文学作品
《边城》简介与主题思想
简要介绍沈从文的《边城》及其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比较两部作品在描绘自然风光、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情美 方面的异同。
《驿路梨花》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驿路梨花》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主人公驿路梨花的品质。
(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对文章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3)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了解课文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
三、教学重点1.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 主人公驿路梨花品质的分析。
3. 课文表达技巧的鉴赏。
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驿路梨花》的作者、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驿路梨花的品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尤其是驿路梨花的品质。
第二课时5.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技巧,如象征、比喻等。
(2)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对文章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6. 课内外拓展(1)学生搜集课内外相关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2)学生分享资料,教师点评并总结。
7.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8.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对课文表达技巧的鉴赏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2024版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
议论
在描写和抒情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 议论,阐述梨花所代表的精神内涵和 象征意义,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
抒情
通过对梨花的赞美和感慨,表达作者 对梨花的喜爱之情和对生命的热爱, 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文章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1 2 3
清新自然
文章以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为基调,通过对梨花 的描绘和赞美,展现出一种纯净、高雅的艺术境 界。
借助梨花的象征意义,表达了 作者对美好生命的追求和对生 命价值的肯定,具有积极的人 生意义。
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深刻而 隽永,不仅具有文学审美价值, 还具有人生哲理的启示意义。
05
艺术手法鉴赏
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01
02
03
比喻
通过比喻手法,将梨花比 作雪,形象生动地描绘出 梨花的洁白与美丽,增强 了艺术感染力。
含蓄隽永 文章在表达上含蓄而隽永,通过对梨花的描绘和 抒情,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的 热爱。
意境深远 文章通过梨花的形象塑造和意境的营造,使读者 在欣赏梨花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和人生的意义。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文化背景介绍
古代驿站文化
介绍古代驿站的历史背景、功能作 用以及在古代交通体系中的地位, 帮助学生理解“驿路梨花”中驿站 的象征意义。
解放军叔叔 勇敢无畏,舍己为人,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 雄主义精神。他们在战斗中奋勇杀敌,保卫祖国,为人民 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瑶族老人
纯朴善良,知恩图报,具有浓厚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 他们与解放军和驿路梨花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为 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人物形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04
主题思想探讨
八年级语文教案驿路梨花教案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3)了解作者背景,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阅读名著的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会关爱他人。
(3)懂得珍惜美好生活,传承雷锋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分析文章表达技巧,欣赏作品的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梨花象征雷锋精神。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驿路梨花》2. 相关背景资料(作者、时代背景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及作品时代背景。
(2)板书课题《驿路梨花》,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梨花象征着什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深入分析(1)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关爱他人的经历。
(2)讨论:如何传承雷锋精神?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7. 课后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展示,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2. 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通用6篇)《驿路梨花》主要是要我们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
过程与方法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重点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难点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朗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2课时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
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
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2.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3.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
1929年出生,1949年参军,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等。
【文题解说】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的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创作背景】作者从1950年春,三十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云南生活。
写《驿路梨花》是在被迫搁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
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
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他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小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
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作者立即拿起笔来。
第课时导入一:引用型[设计意图]通过连续发问,让学生在头脑中巩固诗句描绘的美景,让学生带着对梨花的赞美走进文本,增强其阅读课文的积极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什么景物?为什么用梨花喻雪?看几张梨花的图片引入课题《驿路梨花》。
导入二:图文型[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在头脑中描述出春天的美丽画面,然后引出课题梨花,鼓励学生尽快走进文本,调动其阅读课文的积极性。
【在多媒体上展示春天的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一、预习展示[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以便于及时掌握学情,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顺读课文。
(一)预习任务。
任务一:默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尤其注意“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
任务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二)预习展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驿.路(yì) 竹篾.(miè) 撵.走(niǎn) 麂.子(jǐ) 修葺.(qì) 蕈.(xùn) 菌.子(jùn) 恍惚..(huǎng hū) 陡.峭(dǒu) 漆.黑(qī) 晶.莹(jīng) 露宿..(lù sù) 2.解释下列词语。
(1)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2)修葺:修理(建筑物)。
葺,修理、修建。
(3)修长:长。
修,也是长的意思。
(4)竹篾:劈成薄片的竹条。
(5)驿路:古时为传递政府文书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路。
(6)恍惚:模糊不清楚。
(7)晶莹:光洁,透明。
(8)悠闲: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9)迷茫:广阔而看不分明的意思。
(10)简陋:房屋设备简单粗陋,不完备。
(11)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
(12)折损:因过分尊敬或优待而使人承受不起。
3.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
1929年出生,1949年参军,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等。
4.创作背景:作者从1950年春,三十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云南生活。
写《驿路梨花》是在被迫搁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
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
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他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小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
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作者立即拿起笔来。
二、初读感知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帮学生建立起对文本的整体印象,梳理出文章的内容,培养其正确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课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串全篇的是什么人? 〔明确〕 小屋。
“我们”。
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主要写出了什么? 〔明确〕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8自然段),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自然段),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自然段),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赏读课文,逐步梳理出作者的思路,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
1.本文开篇写了什么?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 〔明确〕 本文开篇从“我们”的视觉,用一个感叹句开始,描写山峦。
“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挨”“延伸”“消失”三个动词,由近及远,描写出山峦层叠,一望无际。
“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
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小屋的出现做好铺垫。
2.“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怎样?〔明确〕“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行走在人迹很少的深山密林当中,天色已晚,担心“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3.“我们”看到梨花时的心情怎样?〔明确〕老余“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表现出意外看到梨花的惊喜之情。
“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梨花使“我们”产生了希望。
“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进一步描写出梨树林中的如画境界,表现了“我们”满怀希望在林中寻找人家的心情。
4.“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明确〕“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了悬念。
进一步体会第一部分的作用,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驿第课时导入:回顾型[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检查上堂课所学,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以便于这节课更好地过渡,完成教学目标。
上堂课,我们梳理出了文章的段落层次、主要内容,并且研读了第一部分,今天我们继续研读接下来的段落。
一、课文研讨1.由分析过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1)“我们”接着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明确〕“我们”看到:“门是从外扣着的”,屋内“火塘里的灰是冷的”,小屋“好多天没人住过了”;门板上写着“请进”,屋内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并且用几行“粗大的字”告诉来人“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表现出小屋主人真诚热情地帮助行路的人,准备得非常周到。
(2)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明确〕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表现出小屋主人帮助素不相识的“我们”解除了旅途当中的疲劳和饥饿,帮助了深山行路的人。
(3)饱暖以后,“我们”都非常感激小屋主人,“我”和老余的对话表现了什么?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明确〕“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两人猜测起了小屋主人是干什么的,既表现出对这家主人的感激之深,又在行文上照应前文设置的悬念;“可能”,语气并不肯定,深化了前面设置的悬念。
2.引导学生分析第三部分。
(1)瑶族老人进屋后,“我”和老余的反应表现了什么?老人的反应表明了什么?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明确〕表现出急切要向主人道谢的感激心情。
老人的反应表明了把他当作主人是个误会。
写出这个误会,既构成了曲折生动的情节,又在行文上再次照应前面设置的悬念。
(2)老人述说了自己曾经打扰小屋,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是对面山头上“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
这段语言在叙述故事上起着什么作用?表现出什么?在行文上起着什么作用?〔明确〕这段语言具有插叙故事的作用,表现出小屋帮助了很多行路的人,意义重大;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名叫梨花,既表现了老人非常感激小屋主人的心情,又在行文上再次照应前面设置的悬念,似乎已经解开了这个悬念。
(3)小说写出“我”在这天夜里什么样的梦境?表现了什么?〔明确〕写出“我”在梨树中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
表现了“我”对她的衷心赞美。
3.引导学生分析第四部分。
(1)小说是怎样写出梨花之妹的出现的?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景? 写这些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明确〕是结合着“我”和瑶族老人的误认,写出梨花之妹的出现的。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听这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的“我”,马上想到“她一定是梨花”;老人更“立即走到她们面前”,弯腰行礼致谢,感谢她们盖了这间小屋;“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说:“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哈尼小姑娘的出现,再次发生了一个误会。
写出这个误会的发生和解开,再次照应前文设置的悬念。
小姑娘讲出盖房人是解放军,但解放军为什么在这里盖房子?为什么传说梨花姑娘是小屋主人?为头的小姑娘是否就是梨花?这就在讲出了盖房的是什么人的同时,又生出了新的悬念。
(2)小说怎样彻底解开了悬念?这样安排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意义?〔明确〕是由小姑娘说明原委,彻底解开悬念的。
这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原来是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林中过夜淋了雨,“为了方便过路人”,次晨砍树割草盖起了小屋;梨花看到很受感动,就经常照料小屋;梨花出嫁以后,她的妹妹继续照料小屋。
这就彻底解开了悬念,盖小屋的解放军、照料小屋的梨花和哈尼小姑娘,都是小屋的主人。
这样几经曲折,最后解开悬念,并由梨花引出解放军“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之答,既表现出解放军在学习雷锋,又表现出哈尼小姑娘在解放军的影响下也在学习雷锋,表明了学习雷锋的人甚多,而且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