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和巩固习题(人教版第一单元)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至十二单元知识点大全(化学笔记)
化学笔记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叫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的作用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并能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三、化学发展的历史1、古代:火2、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英-道尔顿、意-阿伏加德罗)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俄-门捷列夫)3、现代:纳米技术4、当代:绿色化学。
附: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定义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蒸发、木材制成桌椅。
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例如:纸张燃烧、铁生锈。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和能量变化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二、物质的性质1、定义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木材能燃烧、铁易生锈。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2.“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叙述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字,而描述物质变化的语言中没有。
如“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而“酒精能燃烧”则是化学性质。
3、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与交流表达与应用性质用途决定反映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步骤和方法现象结论点燃前1.观察并触摸蜡烛2.闻蜡烛的气味3.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1、白色圆柱状的固体,较软2、没有气味3、不溶解且浮在水面蜡烛的硬度较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燃着时1.观察蜡烛的燃烧及火焰2.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3.用一个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烧杯内壁4. 将烧杯倒置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1、火焰明亮呈黄色, 分三层,有黑烟,顶部受热熔化2、被外焰烧的部分变焦最严重,被焰心烧的部分变焦最不明显3、烧杯内壁出现一层水雾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蜡烛的熔点较低2、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心3、蜡烛燃烧有水生成4、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熄灭后1.吹灭蜡烛2.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烟1、产生一缕白烟2、白烟能燃烧,并把蜡烛重新引燃白烟形成的原因: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态石蜡悬浮于空气中所致附注:“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所致;“雾”是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所致。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总结(人教版)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总结(人教版)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复习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科学。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实验探究步骤1、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2、点燃前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气味②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3、点燃蜡烛①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②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③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4、熄灭时①熄灭蜡烛,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现象结论烛心:棉线外壳:石蜡(质较软)白色、半透明、固态、圆柱状,有轻微的气味易切,浮于水面,不溶解火焰上方有黑烟,火焰分三层,上层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
硬度较小密度小于水而且难溶于水石蜡有可燃性外焰最先碳化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白烟生成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外焰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蒸发成石蜡蒸汽,而后燃烧。
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点燃火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磨沙面向下【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滴瓶里的不可清洗需清洗洗胶头滴管不能平放或倒放,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橡胶帽滴液时应垂直悬空,防止玷污胶头滴管使试剂玷污1、可直接加热的容器:试管、蒸发皿2、隔石棉网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3、不能加热的:量筒、细口瓶、广口瓶、集气瓶(一)实验室药品的取用规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
初三化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1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详解.doc
最新九年级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详解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复习讲义知识网络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只是物质的形态或状态导电导热性发生了变化,如物质的破碎、熔化、蒸发、凝固、溶解以及形态的变化等;常考的物理变化①电灯通电发光,导热棒发热②锅炉爆炸③各种蒸发,挥发,升华,凝结,结晶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常考的化学变化:①所有的燃烧都属于化学变化②发酵和食物腐败属于化学变化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④火药爆炸,金属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这些现象不是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的根本依据,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就是要抓住其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是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体现出来的性质,通常可以根据我们的感官感知或仪器测量得知,如颜色、状态、熔沸点、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得出,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题精讲:知识点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A、夯实基础例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来防蛀的卫生球消失B.生米煮成熟饭C.敞口久置的白酒没有酒味D.自行车胎炸裂解析: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卫生球的消失是由于卫生球的升华,是物理变化;久置的白酒没有酒味是由于酒精的挥发,是物理变化;自行车胎炸裂是由于气体膨胀导致的,是物理变化;生米煮成熟饭是物质本身的改变,是化学变化。
答案: B点拨:关键在于利用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B、双基固化例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解析:本题新颖之处在于从古诗词角度考查变化的类别。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按章节)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按章节)九年级化学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讲,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觉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XXX化学:向着环境友好进展。
即环保低耗节能。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
放热、颜群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XXX、呼吸2、推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别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别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XXX、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描述时常有“会”“能”“能够”等浮现。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爽朗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不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干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索,实验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
1、物理性质:白群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2、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含糊或有水珠浮现)4、熄灭蜡烛后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别燃烧也别支持燃烧,别能供给呼吸。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和巩固习题(人教版第一单元)汇总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和巩固习题(人教版第一单元)汇总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挪移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XXX、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经过反应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啥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别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别是惟独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别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要紧有:颜XXX、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惟独在化学变化中才干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习题【例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不是()A.有无颜XXX变化 B.有无新物质生成C.有无气体生成 D.有无发光、放热现象【例2】推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群粉末氧化镁C.镁条逐渐变短 D.放出大量的热【例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算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别同的物质B.“新物质”算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群、状态等方面有所别同的物质C.“新物质”算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别同的物质D.“新物质”算是自然界中别存在的物质【例4】我们日子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别断发生着变化。
人教版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至四单元1-4单元知识点归纳提纲重难点汇总
6.制取氧气
①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选用和原因
②各种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试管、长颈漏斗、分液漏
斗)
④检验及验满氧气(分为排水法和排空气法)的操作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单元
7.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8.实验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放棉花的作用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作用 ③导管口一开始有气泡不能收集的原因 ④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的原因 ⑤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的原因 ⑥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的原因 9.氧气不纯的原因
第一单元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2.蜡烛燃烧的现象及结论 3.呼入呼出气体的操作、现象与结论 4.基本实验仪器与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倾倒法、 量筒的使用、用酒精灯加热、检查装置气密性)
第二单元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①实验现象,原理,结论,水的作用 ②误差分析:小于和大于五分之一原因 ③不能选择铁丝,硫,碳作为反应物的理由
1.过滤
第四单元
①实验用品和仪器
②一贴二低三靠的具体操作
③玻璃棒的作用
④滤液浑浊的原因
2.吸附的作用及吸附剂
3.硬水和软水的定义及检验
4.蒸馏实验
第四单元
①实验原理及主要仪器名称
②沸石的作用
③冷凝管中水流方向
④温度计的位置
5.制取蒸馏水简易装置
①长导管的作用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
6.氢气燃烧
第四单元
2.物质分类:纯净物、混合物
3.氧气、氮气的用途及对应性质
第二单元
4.木炭,硫,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实验 ①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②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差别的原因 ③实验注意事项如水的作用,火柴的作用,盘 成螺旋状的作用,缓慢伸入的作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知识总结和习题练习课件PPT
11、怎样通过实验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 化碳,写出步骤、现象、和结论。 12、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怎么取用药品。
13、没有用完的药品怎么处理?
14、怎么保存和取用固体和液体药品
15、使用量筒有哪些注意事项?仰视和俯视会造 成什么样的误差?
11、点燃蜡烛,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和 一内壁粘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 且 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 化碳。 12、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取最少量: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16、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的三分之二,三不略, 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其中外焰温度最 高 17、给直接加热的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不能加热的有:量筒、集气瓶,垫上石棉网加热 的有烧杯、烧瓶
18、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①试管 外壁有水 ②没有给试管预热 ③试管接 触到灯芯 ④刚加热过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13、没有用完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 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14、固体放在广口瓶中,一横二放三慢滑,液体 放在细口瓶中,一斜二送三直立
15、量筒
16、使用酒精灯有哪些注意事项? 17、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哪些? 18、给液体加热有哪些注意事项? 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有哪些?
7、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等。 化学变化与现象的关系:化学变化中不一定有这 些现象,且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 化。
8、什么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常风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
9、变化和性质有什么区别?
10、化学是以什么为基础的科学?
8、1、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 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 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可燃性、钢铁易生锈、氧气能助燃…… 9、性质是静态的,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变化是 动 态的,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 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 溶解与水 10、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精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加练习题
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挥发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化学变化】(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3)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
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
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不: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别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XXX、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干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金属活动性、爽朗性、腐蚀性、毒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索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别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歪(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办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别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别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洁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别聚成水滴也别成股流下。
(7)可直截了当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别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别尝、手别摸、鼻别闻(闻的办法:扇闻)未讲明药品用量时:液体普通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中考复习必背:初三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12单元知识点详细总结
中考复习必背:初三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12单元知识点详细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1)四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③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④产品有利于环境、社区安全、人体健康(2)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明确的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 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只是量的不同)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变化和性质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2)实例物理性质:颜色、气味、沸点、挥发性、导电性等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碱性等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实例物理变化:发光、发热、挥发、蒸发等化学变化:燃烧、生成沉淀、放出气体、发酵、分解等二、化学实验和探究1、科学探究(1)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2)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3)三“关注”:关注性质、关注变化、关注过程与结论2、蜡烛燃烧实验(1)火焰:分为外焰、中焰、内焰。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蜡烛燃烧表达式:3、人体呼吸实验(1)探究方法:对照实验(控制变量法)(2)吸入:空气(主要是氧气和氮气,但氮气基本不参与反应)呼出: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氮气不参与反应)三、实验基本操作1、托盘天平的使用(1)精确度是0.1g(2)使用规则:左物右码(3)药品质量=砝码重量+游码重量(4)药品是干燥固体时,需要在左右盘先放一张大小和质量相同的纸;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时,需要放在玻璃器皿中。
2、仪器连接(1)玻璃管与胶皮管或橡胶塞连接时,都要先用水润湿。
(2)橡胶塞塞入容器口时不能把容器抵在桌面上。
(3)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段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容器,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3、药品取用(1)取用原则“三不”原则:不用手接触药品、不凑近闻药品气味【正确方法是: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不品尝药品节约原则:没说明用量时,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只能放入指定容器中。
(2)固体药品取用块状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3)液体药品取用①取用大量液体:一倒: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防止污染药品或者腐蚀试验台】二向:标签必须朝向手心【防止腐蚀标签】三紧挨: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防止药液损失】四还原:倒完液体之后应该立即塞紧瓶塞、放回原处、标签朝外【防止药品潮解或变质】②取用少量液体:使用胶头滴管在容器正上方竖直滴加,不能接触容器壁【防止污染试管或试剂】取液后,胶头滴管不能平放或倒放,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防止液体倒流腐蚀橡胶胶帽】③取用定量液体:使用量筒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药品直至液面靠近目标刻度,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药品直至达到目标量。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同时伴随着能量的改变,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发光、放热、吸热、放电等。
常考的化学反应:①所有的燃烧②金属生锈③食物的腐败变质④酿酒酿醋⑤农家肥的腐熟⑥光合作用⑦呼吸作用等。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探究主要包括观察和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检验求证、得出和解释结论、交流与应用五个步骤.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硬度、气味、溶解性、密度。
点燃时:1、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2、外焰温度最高(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部一秒中后取出观察,处在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3、燃烧产物分别是水和二氧化碳(将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看到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取下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将白色口杯放在火焰的上方一会儿,杯底附有黑色的炭粉。
熄灭后:1、熄灭时在烛芯上方看到白烟;2、将燃着的火柴靠近蜡烛芯(但不接触),几秒钟后蜡烛被点着。
实验结论: 石蜡为白色,常温下呈固态,硬度较小,密度比水小,加热可熔化、汽化。
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发光,发热。
其火焰分三层,其中最外层的火焰温度最高。
石蜡燃烧生成新的物质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化学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药品存放: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液体药品装在细口瓶。
2.液体药品的取用二、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2)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3)用完酒精灯后不可以用嘴吹,要用灯帽盖灭(轻提一下重新盖好)。
(4)酒精在桌子上燃起来要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不能用水浇灭。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形状,状态的改变4、常见的物理变化:物质溶解,物质的三态(固液气)之间的变化,如熔化等,形状改变,位置改变等。
二、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常伴随能量变化。
4、常见的化学变化:所有物质的燃烧,金属的锈蚀,食物的变质、腐烂,动植物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酿酒,炼铁,去垢等。
1、生成沉淀,放出气体,颜色改变,发光,放热等现象经常用于判断是否为化学反应。
(但不是绝对的,爆炸和发光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以说明)2、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3、两者之间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蜡烛的燃烧现象可以说明)四、例子(只要看开始的反应物和反应后的物质是不是同一种即可,即有无其他物质生成)(如果你都会做,明白为什么,说明这部分你懂了哦!)1、蜡烛融化(物)5、沙里淘金(物)9、百炼成钢(化)2、蜡烛燃烧(化)6、杯水车薪(化)10、液氮医疗麻醉(物)3、酒精挥发(物)7、卫生球消失(物)4、火树银花(化)8、活性炭净水(物)11、海水晒盐(物)12、锅炉爆炸(物)13、米饭烧焦(化)1、物理性质14、蜡炬成灰(化)15、木已成舟(物)第二课时物质的性质1、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等。
(可归纳为:色味态、两度、两点、三性)2、化学性质1、概念: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毒性、稳定性等。
3、注意事项1、性质与变化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难”等字,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含答案
2020年初三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走进化学世界一、什么是化学1.概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科学。
2.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
二、化学的发展与运用1.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门捷列夫发现了____________并编制出____________,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化学有关的成就是________与________。
三、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它的主要特点有:(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转移到产品中,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1.概念: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伴随现象:________、________等的改变。
二、化学变化1.概念: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2.伴随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光、放热等。
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2.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一、物理性质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常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单元总复习知识点
序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发展简史:①古代:火(改善了人类生存的条件);翠绿色的孔雀石(人类首次利用物质化学变化);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四大发明中的火药、造纸和早期的烧瓷都说明了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利用化学;②近代:原子分子论(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使人们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规律可循);③现代:纳米技术(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3、物质的变化、性质:(1)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生成;联系是:化学变化发生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发生的同时却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主要包括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位置等的改变,化学变化常伴随着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等现象。
(注意:现象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2)性质:是物质自身所具有的特性。
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这种性质需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①常见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味道、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溶解性、潮解性等。
②常见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金属活动性、易分解、易生锈、稳定性等。
4、蜡烛燃烧实验;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5、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①实验的分类: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拉瓦锡首次在实验中引入天平,使化学实验由定性向定量发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试验。
②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对象和方向)→猜想与假设(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搜集证据(对记录的搜集、归纳和整理)→解释与结论(结论要针对假设)→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③观察实验的方法: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以及变化时所发生的现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二单元:空气】1.组成: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化学九上知识点1~3单元总结
化学九上知识点1~3单元总结化学九上知识点(人教版)1 - 3单元总结。
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物理变化。
-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玻璃破碎、汽油挥发等。
- 特征: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改变,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没有变化。
2.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举例:铁生锈、蜡烛燃烧、食物腐烂等。
-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3. 物理性质。
-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 举例:铁是银白色固体(颜色、状态),酒精易挥发(挥发性)。
4. 化学性质。
- 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酸碱性等。
- 举例: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质软,密度比水小(可通过蜡烛浮于水面得出),不溶于水。
- 蜡烛燃烧时:- 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可通过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外焰部分最先变黑得出),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 燃烧产物有水(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熄灭蜡烛时:有白烟产生,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被点燃。
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实验方法:- 收集两瓶呼出气体(排水法)和两瓶空气。
- 比较氧气含量: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在空气中木条燃烧时间更长,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
- 比较二氧化碳含量:向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习题【例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有无颜色变化 B.有无新物质生成C.有无气体生成 D.有无发光、放热现象【例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C.镁条逐渐变短 D.放出大量的热【例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例4】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下列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食物腐烂 D.铁钉生锈【例5】下列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白酒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B.鸡蛋清受热后变成块状C.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D.面包发霉【例6】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A.消化食物 B.焚烧垃圾 C.冰块融化 D.西瓜腐烂【例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C.汽油挥发 D.海水通过高分子分离膜制淡水【例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燃放烟花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海水晒烟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例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活性炭吸附水中臭味 B.实验室制取蒸馏水C.将泥水进行静止沉淀 D.净水时用氯气消毒杀菌【例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B.自行车车胎充气过多而炸裂C.熔化玻璃吹制仪器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例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双氧水制氧气 B.蜡烛燃烧C.湿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 D.分离空气制氧气【例12】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天然气燃烧 B.大米霉变 C.灯泡发光 D.铁钉生锈【例13】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将胆矾晶体研碎至细末 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至黑色C.新鲜牛奶久置后变味 D.人体组织消化葡萄糖【例14】我们每天都和化学变化打交道,下列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人吃进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B.人体的呼吸作用C.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D.水在冰箱里结成冰【例15】 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焰火表演 B.霓虹灯表演 C.音乐喷泉 D.气球升空【例16】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蜡炬成灰 D.木已成舟【例17】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
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制作石器 B.烧制陶瓷 C.粮食酿酒 D.使用火药【例18】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的是() 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 B.滴水穿石--物理变化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例19】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用海水晒盐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B.牛奶变酸米酿成醋C.矿石粉碎食物腐烂 D.蜡烛燃烧酒精挥发【例20】加热某固体变成气体,则该变化()A.一定是物理变化 B.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例21】当你站在电视机背后时,常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散发出这种气味的臭氧(3O),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变成臭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化学变化 B.氧气属于化合物C.该物质是物理变化 D.臭氧是混合物【例22】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
下列物品的主要材质当时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A.马踏飞燕(青铜器) B.龙泉剑(铁器) C.金缕衣 D.塑料器具【例23】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A.雨后的彩虹 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礼花 D.彩色的图画【例24】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状态 B.熔点、沸点 C.还原性、可燃性 D.密度、硬度【例25】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 B.可燃性 C.延展性 D.挥发性【例26】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是()A.颜色 B.硬度 C.可燃性 D.熔点【例27】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浓盐酸易挥发C.白磷在空气中能自燃 D.碳酸钙难溶于水【例28】下列描述中,属于金属化学性质的是()A.铜是紫红色固体 B.汞在常温下呈液态C.铝能与酸反应 D.钠的质地较软【例29】对下列现象的叙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B.通常状况下,水加热到100℃也不分解C.高锰酸钾(俗名灰锰氧)被加热后可以放出氧气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水【例30】下列关于2O和2CO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例31】在下面2O和2CO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例32】某化工厂发生氯气爆炸事故后,抢险人员在疏散群众的同时,用喷雾水枪对现场喷射稀氢氧化钠溶液,隔日现场已闻不到氯气的气味、看不到氯气的黄绿色了。
下列不属于氯气物理性质的是()A.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有刺激性气味C.黄绿色 D.通常状况下是气体【例33】某同学对金属钠做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同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请根据以上描述,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要求回答出三条):(1);(2);(3)。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应用【例34】家用的不锈钢(铁的合金汤勺,常在手柄上端加一木柄或塑料柄。
说明铁具有的物理性质是()A.铁是电的良导体 B.铁是热的良导体C.铁在空气中容易生锈 D.铁的密度大【例3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铁和铝制炊具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用酒精作燃料 D.用铜做导线【例3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铜丝作导线 B.用石墨作铅笔芯C.用粮食酿造酒 D.用干冰作制冷剂【例37】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B.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丝用做电线【例38】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B.金刚石作装饰品C.铜丝作导线D.氢气作高能燃料实验仪器和操作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
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四、酒精灯的使用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五、洗涤仪器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