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
历史高一第一学期知识点
历史高一第一学期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中国历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2100年的夏朝,虽然夏朝的存在尚无确凿证据,但其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商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确凿历史记载的朝代,主要以青铜文明和商朝王室的统治为特点。
商朝后期,周公旦推翻商朝,建立了西周。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黄金时期。
孔子、老子等众多思想家纷纷出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中,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等统治者在内部改革与外交战争中,扩大了国力,为战国时期的局势变化奠定了基础。
3. 秦汉两朝秦朝统一了中国,秦始皇统治下的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修筑长城等举措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统一成果,创造了开放的文化环境,励精图治,开创了经济、文化繁荣的黄金时代。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统一局面被瓦解。
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为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世界史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地中海流域早期的伟大文明之一。
它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以法老王统治、巨大的建筑工程、独特的艺术等为特点。
2. 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希腊的民主政治、哲学、艺术、剧院等为世界文化遗产,罗马的法律制度、道路建设、城市规划等为后世所借鉴。
3. 印度古代文明古代印度文明以其宗教多样性、种姓制度、梵文学术传承等为特点,佛教的兴起更是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4. 西方近代历史近代历史以欧洲的工业革命为起点,标志着人类社会迈入了以科技为驱动的现代社会。
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事件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三、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传承和发展。
同时,历史也是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希望同学们能够抓住机会,在高中阶段对历史的学习进行系统、全面的掌握,为自己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一轮复习策略计划7篇
历史一轮复习策略计划7篇复习计划,为了应对考试、升学和就业等决定人的下一个阶段的生活,对前期所学所做的事情进行回顾。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一轮复习策略计划,希望大家喜欢!历史一轮复习策略计划篇1一、主要思路1.进一步夯实基础。
通过各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背诵情况,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
2.以专题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整合,突出知识点的横向、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3.增加能力型习题的训练量,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综合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侧重于提优。
关注优生中历史学科薄弱的学生,分析这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及早解决问题,力争使优生成绩达到学校要求。
二.专题突破、强化训练1.中国古代政治文明2.中国古代经济文化3.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4.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进程5.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进程三、主要措施1.研究考点。
理清思路、总结规律、明确考点、突出重点,以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复习。
2.扎实做好专题复习。
目前我已经选定5(长条)+6个专题,基本涵盖了教材内容与热点问题,把零散的知识归类、纵横串联、辨其异同,形成知识网络。
3.仍要关注基础。
专题复习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提炼与深化,它不能脱离基础知识。
况且历史知识记忆性很强,时间一长就容易遗忘,所以不能为专题而专题,在专题复习阶段仍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背诵和检查。
这样,才能将专题复习落到实处。
4.加强对学生解答材料题的指导。
一是指导学生读材料的方法。
首先,弄清材料的大意和观点;其次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还要注意材料的出处;再次是寻找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解题时必须以课本知识为依据,尽量用教材上的说法,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
二是审目,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特别是题目中出现“依据材料”字样时,答题节奏一定要慢下来,要看清楚依据材料中的什么内容,将答案斟酌几遍后再下笔。
三是要注开放性题目,这些题目虽然比较灵活,但难度一般不大,只要看清分值,按点解答,符合题意,语言简明,一般不会丢分。
历史高一必修一笔记知识点
历史高一必修一笔记知识点1. 人类最早的文明人类最早的文明起源于约7000年前的中东地区。
最早的文明形成于两河流域,被称为“两河文明”,主要河流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这个文明的农业发展程度很高,建立了复杂的社会组织和政治体系,如古巴比伦、亚述等帝国。
2. 古代中国文明古代中国文明起源于约6000年前的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的农业中心,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黄河文明的代表是夏、商、周三个朝代。
这三个朝代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的开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
3. 奴隶社会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奴隶社会是指以奴隶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
奴隶社会的特点是由奴隶主统治,奴隶被剥夺了自由和人格尊严。
古代埃及、古希腊、罗马帝国等都是典型的奴隶社会。
4.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旧中国社会的一种形态,封建社会的特征是以封建地主阶级为主体,地主阶级通过土地所有权对农民进行剥削压迫。
封建社会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农业经济和封建制度的形成。
中国的封建社会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秦汉时期的初期封建社会和隋唐以后的完全封建社会。
5. 远古文明的交流与合作在远古时期,世界各地的文明开始进行交流与合作。
著名的交流与合作有古代丝绸之路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这些交流与合作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古代的交流与合作为后来的文明交流奠定了基础。
6. 古代帝国的兴起古代帝国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兴起的帝国通常由一个强大的王朝或君主统治,并拥有广泛的领土和人民。
古代著名的帝国有中国的秦朝、汉朝、罗马帝国、蒙古帝国等。
这些帝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力。
7. 古代文明的贡献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代文明发展了农业经济、商业和手工业,创造了众多的科学和技术成果。
古代文明还发展了政治和社会制度,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法律和制度。
古代文明的贡献对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一讲义完整版
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一、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立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⑵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⑶诸侯义务: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政治:镇守疆土、朝觐述职军事:随从作战经济:交纳贡赋⑷诸侯权利:在封地内可以再分封,享有很大的独立性政治:设置官员军事:建立武装经济:征派赋役⑸影响:积极:A、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B、扩大了统治区域。
C、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受封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为后来诸侯割据混战埋下隐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⑴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1、来历: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因此把三皇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
2、机构设置:全国分若干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下设县。
3、特点:①形成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的形式②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一)汉朝:郡国并行制1、带来问题:诸侯势力膨胀(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二)元朝:行省制度的实行1、原因:为加强对空前辽阔疆域的统治2、设置: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下辖路、府、州、县1、汉朝:察举制(选官标准:品行),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门第),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人仕途3、隋唐至清末:科举制(选官标准:考试成绩)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评价:⑴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⑵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⑶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②演变过程中的两大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③演变过程中的两大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半社会近代列第二次鸦片战争—半·半化程度加深强对中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半·半化程度大大加深黄海海战国侵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半社会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日军暴行全民族抗战一、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年~1860年2、侵华暴行:火烧圆明园3、影响:使中国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出现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局面。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通过控制内服和外服来管理国家。
西周推行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履行义务,如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西周还实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秩序。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掌管军事、监察百官。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引发了“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
明成祖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内阁的权力逐渐增大。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一面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和智慧。
在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学习中,我们首次接触了中国历史的长河,了解了中华民族的源流和底蕴。
本文将就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把握。
1. 史前文明: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社会,经历了长期的发展。
史前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起点,其中包括了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等。
我们通过学习史前文明,可以了解到最原始的人类生活方式和进化过程,这对于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非常重要。
2.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辉煌的古代文明。
古代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而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古国,留给我们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我们学习了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了解了封建社会的基本构架和社会分层。
3. 礼乐观念:中国古代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形成了礼乐观念。
礼乐观念包括儒家的礼教和道家的无为而治等,这些观念在很长的时间里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文化。
理解礼乐观念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4. 中外文明交流:中国古代文明不仅在内部自我发展,还与外部文明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我们学习了中外文明交流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传入中国等。
这些交流对于丰富中国古代文化,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5. 血溅青天: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同时也可以认识到中国社会面临的内忧外患。
6. 近代中国: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了解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各种思潮和改革运动。
这些知识帮助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复杂性,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深层次变革。
通过对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还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的确立与发展- 宗法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分封制的实施与作用2.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的确立- 三公九卿制的设置与职能- 郡县制的推行及其意义3. 汉朝的政治制度-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皇权与宦官、外戚的斗争- 推恩令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运作- 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唐朝的盛世及其政治特点5. 宋元明清的政治制度- 宋朝的变法与政治改革- 元朝的民族政策与政治结构- 明清两朝的皇权加强与中央集权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 土地制度的演变- 农业与手工业的关系2. 商业经济的兴起- 古代的货币与贸易-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限制3. 社会结构与阶层- 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 宗族与家族的社会作用- 社会流动性的限制与机会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1. 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经典的编纂与影响- 儒家文化在政治与社会中的作用2. 道家与法家思想- 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想- 法家思想与秦朝的法制3. 科技发明与创新- 四大发明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古代天文学与数学的发展- 医学与药物学的成就四、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人物1. 重大历史事件- 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 秦朝的统一六国- 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战役2. 重要历史人物- 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功过- 唐太宗与武则天的政治智慧- 宋太祖与明太祖的开国功绩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 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社会矛盾与历史进程的关系2. 历史研究的方法- 历史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探讨3. 历史教育的意义- 历史知识的传承与普及- 历史教育与公民意识的培养以上是对高一必修一历史课程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历史思维方法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八年级历史一二单元时间轴
八年级历史一二单元时间轴
以下是八年级历史第一、二单元的时间轴:
一、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1、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战争,抢劫并焚烧圆明园,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深化。
3、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深化。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清朝官员推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启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2、戊戌变法(1898年):光绪帝推动变法,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最终失败。
3、辛亥革命(1911年-1912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4、新文化运动(1915年-1920年):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等新思想,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变革。
八年级历史一单元时间轴详细
八年级历史一单元时间轴详细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古代文明的起源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时期,人类开始建立起最早的文明。
这一时期被称为古代文明的起源,其中几个重要的文明中心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谷和黄河流域。
通过考古发现和史书资料,我们能够了解到这一时期的生活和社会。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539年)美索不达米亚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其首次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如斯美尔纳文化和乌鲁克文化。
其后,苏美尔人在该地区建立起了一系列城邦,包括乌鲁克、拉加什和尼普尔。
苏美尔人创造了诸多重要的发明和进步,如楔形文字、数学计算和法律体系。
埃及文明(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30年)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流域,是古代最早的文明之一。
此文明由两个不同的王国组成:上埃及和下埃及。
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该地区的统治者将两个王国统一起来,建立了埃及的第一王朝。
此后,埃及王朝的统治者以法老的身份统治着这个古老的国家。
埃及人民对于死亡和来世有着强烈的追求,他们的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都受到了这种信仰的影响。
印度河谷文明(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1300年)印度河谷文明,又被称为哈拉帕文明,是印度次大陆最早的文明之一。
其形成于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600年之间,其繁荣期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
哈拉帕文明建立了许多城市,如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这些城市有清晰的规划和优雅的建筑,还发现了精确的天文观测和排水系统的遗迹。
黄河流域文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046年)中国的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中华民族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夏、商和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三个朝代。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商朝则是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朝代。
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时代。
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500年:古代文明的巅峰时期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500年的时期,古代文明达到了巅峰。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全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全1. 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 了解历史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掌握历史资料的来源和分类- 研究历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技巧2. 远古社会与原始文化- 了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进步- 掌握远古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研究原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3. 文明起源与古代文明的诞生- 了解文明的定义和特征- 掌握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特点- 研究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4. 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 了解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特点- 掌握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研究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文化5.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演变- 掌握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研究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6. 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与商业社会- 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商业社会的特点- 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发展- 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商业社会对社会变迁的影响7. 世界古代的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了解世界古代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点- 掌握世界古代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的演变- 研究世界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8. 西方封建社会的兴衰与城市的兴起- 了解西方封建社会的兴衰原因和历史意义- 掌握西方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过程- 研究西方城市对封建社会的冲击和变革9.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特点- 掌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成就- 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对社会进步的影响10. 世界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了解世界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特点- 掌握世界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成就- 研究世界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君主制: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君主制,周朝则在商朝的基础上发展了分封制。
- 秦朝的中央集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汉朝的郡国并行制:汉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即在郡县之上设立诸侯国,以维护皇权。
-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中央政府设立三省六部,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
- 宋朝的科举制度:宋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促进了社会流动。
- 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 明清的内阁制度:明清时期,内阁成为皇帝的顾问机构,但实际权力有限,皇帝专制进一步加强。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铁器的广泛使用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手工业的繁荣:丝绸、瓷器、造纸、印刷等手工业在古代中国非常发达,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商业的兴起: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逐渐兴起,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和贸易路线。
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
-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和。
-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和严格执行。
- 佛教和道教:佛教和道教在古代中国广泛传播,对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天文学和数学: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和数学研究非常先进,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著作。
- 医学:《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国医学的重要著作,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5.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民族融合:古代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通过战争、贸易、文化交流等方式实现了融合。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课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课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秦汉时期我国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追溯到早期的氏族部落联盟时期,甚至还可以追溯到猿人时代。
然而,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大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必修一中讲到的三个重要阶段:氏族部落联盟的形成、奴隶制社会的出现以及封建社会的建立。
氏族部落联盟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的开端。
在这个时期,人们逐渐从原始社会的狩猎和采集经济过渡到农业生产,并形成了以氏族和部落为单位的联盟。
这个时期的重要特征是土地的私有制和劳动分工的出现。
人们开始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从而提高生活水平。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土地、财富和权威的争夺也逐渐加剧,原始社会的阶级矛盾也日益凸显。
接下来是奴隶制社会的出现。
在奴隶制社会中,劳动者被剥夺了自由和人格尊严,成为奴隶的主人所拥有。
奴隶制社会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中间过程,对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奴隶制的出现,不仅影响了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对社会的政治制度、道德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经济,是以奴隶主作为生产者的社会形态。
奴隶主通过剥削奴隶的劳动,获取财富和权力,并逐渐形成了世袭制的奴隶主阶级。
而随着秦国的崛起,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集权的中央政权,废除了分封制,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使得政治和经济制度出现了重大变革。
封建社会的核心是土地私有制,分封制度被改革为郡县制,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命。
中央政权通过实行严密的法律制度和官僚体系,对地方进行集权统治。
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历史高一必修一的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复杂过程。
从氏族部落联盟到奴隶制社会的出现,再到秦汉时期的封建社会,每个阶段都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文明和历史事件,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下的社会发展。
在高一的历史学习中,必修一是基础,它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高一历史必修一的整体框架。
必修一主要包括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类文明的起点-古代黄河文明》,《中华文明的开展-西周文明》,《帝国的兴亡-秦汉帝国》,《世纪之交-东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
每个单元都涉及到不同的知识点,下面就针对每个单元进行详细的总结。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点-古代黄河文明。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黄河流域地区的早期文明。
主要的知识点包括: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商朝的兴起和社会制度、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等等。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了解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开展-西周文明。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西周时期的文明。
主要的知识点包括:西周王权的建立和祭祀制度、王室的分封制和封建的开展、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西周天文学的发展、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西周的奴隶社会等等。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了解到中国古代封建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第三单元,帝国的兴亡-秦汉帝国。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秦汉时期的帝国文明。
主要的知识点包括:秦始皇统一中国和秦始皇的政治制度、秦朝的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秦末农民起义和西汉的建立、西汉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汉武帝的改革和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发展等等。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了解到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起和发展。
第四单元,世纪之交-东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东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明。
主要的知识点包括:东汉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董卓之乱和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地方军阀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等等。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关于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一二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史前时期:指没有明确的文献资料记载以前所经历过的历史阶段。
第 1 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一、我国境内古人类1、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和_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__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2、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距今时间约 170万年、距今160万年的是陕西蓝田人、距今100万年的是湖北郧阳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约70 万-20 万年;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3、体貌上: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生活上:使用打制石器,采集狩猎为生,使用天然火,已经学会保存火种,北京人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4、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 万年前,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2、体貌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3、生产工具: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4、生活状况:懂得人工取火 ;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
会与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有爱美意识;过着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
名称类型体貌特征制作工具用火状况社会组织北京人直立人保留猿的较多特征打制石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群居生活山顶洞人晚期智人与现代人基本相似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货集体生活(出现氏族特征)第 2 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1、起源(1)距今两万年,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
距今一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2)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是我们祖先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
2、标志: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人类开始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3.影响:促进定居生活,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1、河姆渡居民发源于: 长江流域2、距今时间:约7000 年,地点:浙江余姚3、主要农具:骨耜(磨制)4、生产活动:种植水稻、饲养猪狗等家畜;5、房屋:干栏式建筑,发现木结构水井(南方温暖潮湿,可通防潮)5、原始农业:制作陶器和乐器;河姆渡遗址出土了我国最早的象牙雕刻器。
七年级历史一二单元时间轴
七年级历史一至三单元的时间轴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的有文字记载的文明
1. 远古文明:主要介绍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包括非洲、亚洲、欧洲等地的古代文明。
2. 古代埃及文明:约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持续了约3000年。
3.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约从公元前1800年开始,持续了约2000年。
4. 古代印度文明:约从公元前2500年开始,持续了约1500年。
5. 古代中国文明:约从公元前2070年开始,持续了约1600年。
6. 早期欧洲文明:主要介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第二单元:古典文明
1. 古希腊文明:约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持续了约500年。
2. 古罗马文明:约从公元前753年开始,持续了约900年。
3. 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秦始皇统一六国等历史事件。
4. 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主要介绍了孔雀王朝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等历史事件。
5. 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发展:主要介绍了古代非洲的努比亚、马里、加纳等国的历史,以及古代美洲的玛雅、阿兹特克、印加等国的历史。
第三单元:中世纪文明
1. 欧洲中世纪文明: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包括封建制度、教会统治和城市兴起等。
2.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诞生,阿拉伯帝国崛起。
3. 中国宋元明清时期: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包括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
4. 非洲和美洲的中世纪文明:介绍了非洲的努比亚、马里、加纳等国的历史,以及美洲的玛雅、阿兹特克、印加等国的历史。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是我们踏入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一步,涵盖了丰富且关键的知识点。
以下为您详细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逐步形成。
夏朝开启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西周则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是西周管理地方的重要制度,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王履行义务,如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这一制度在初期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但随着时间推移,诸侯势力坐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皇帝制度凸显了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和皇帝独尊。
三公九卿制下,三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
郡县制则取代了分封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势力。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宋朝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雅典民主政治是其重要的政治制度,其特点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陪审法庭是司法机关。
雅典民主政治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但它也存在局限性,如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古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制到帝制的转变。
高一必修课历史一至七的知识点
高一必修课历史一至七的知识点历史作为高中必修课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认知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一,学生将学习历史一至七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介绍。
第一章:远古史在远古史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人类最早的起源和原始社会的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各时期的特点和进化过程。
第二章:古代史古代史的学习将涉及到早期文明的发展,如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例如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贡献。
第三章: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包含了古希腊和罗马两个重要的古代文明。
学生将学习到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落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理解这些古代文明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第四章:中世纪史中世纪史主要介绍了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封建制度的兴起和发展,宗教改革对于欧洲社会的影响,以及十字军东征等重要事件。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
第五章:近代史近代史主要包括了欧洲文艺复兴和探险时代、宗教改革和封建制度的瓦解以及工业革命等内容。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事件对于欧洲社会的巨大影响,以及欧洲列强国家的崛起和殖民扩张。
第六章:近代中国史近代中国史的学习将涵盖清朝的兴衰、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事件对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以及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
第七章:现代史现代史主要讲述了二十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
学生将学习到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以及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和各国之间的关系。
总结高一必修课历史一至七的知识点主要涵盖了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各个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获得对于不同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的了解,提高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培养对于历史与现实的关联性的认识。
历史高一1到11课知识点
历史高一1到11课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学科,记录了人类社会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包含了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并了解到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知识点。
下面将简要介绍历史高一1到11课的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1. 宝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从古代华夏族群的形成到血统观念、封建制度和礼制的建立。
2. 夏、商、周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关于这几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发展和社会变迁。
3.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政治制度改革、墓葬制度和长城的建设。
4. 西汉的兴起:汉高祖、汉武帝的执政和功绩,丝绸之路和汉朝的对外交流。
二、世界古代文明1. 埃及文明:尼罗河文明的发展与特点,法老的统治和建筑工程。
2. 希腊文明: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社会特点和文化贡献,雅典民主的发展。
3. 罗马文明: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起与发展,其政治制度和军事征服。
4. 印度文明:莫亚文明、吠陀时代和摩揭陀时期的兴起与特点,佛教的传播和影响。
三、近代世界史1. 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兴起与特点,对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的影响。
2. 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新教派与天主教的斗争,三十年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3. 欧洲殖民扩张:西方列强对非洲、亚洲和美洲的殖民活动,殖民地社会的特点和殖民主义的影响。
4. 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起因和意义。
四、现代世界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各个战役的关键事件,战后对世界造成的影响。
2. 俄国革命与苏联建立:1905年和1917年俄国革命的背景和动力,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兴起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崛起、侵略战争的爆发和各个战役的重要事件,战争结束后国际秩序的变革。
4. 冷战与全球化:东西方集团的对峙、之间的冲突和合作,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
以上是历史高一1到11课的主要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Ⅱ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 古代中国的经济(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 手工业的发展(3) 商业的发展(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 宋明理学(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 科技成就(2)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 文学成就(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 雅典民主政治(2) 罗马法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 启蒙运动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 新航路的开辟(2)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 工业革命3.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 《共产党宣言》(2) 巴黎公社5. 近代科学技术(1) 经典力学(2) 进化论(3)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 辛亥革命(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 新民主主义革命(5)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 思想解放的潮流(1) 维新思想(2) 新文化运动(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三部分现代现代世界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 俄国十月革命(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 “斯大林模式”(4)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 罗斯福新政(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5. 现代科学技术(1) 相对论和量子论(2) 现代信息技术6.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 文学的主要成就(2)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 “文化大革命”(4)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 大众传媒的发展5.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 毛泽东思想(3) 邓小平理论(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 教育事业的发展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 商鞅变法2. 北魏孝文帝改革3. 王安石变法4. 俄国农奴制改革5. 明治维新6. 戊戌变法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 第一次世界大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3. 第二次世界大战(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3) 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 中东战争(3) 两伊战争(4) 海湾战争6.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 秦始皇(2) 唐太宗(3) 康熙帝2. 东西方的先哲(1) 孔子(2) 柏拉图3.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 克伦威尔(2) 华盛顿(3) 拿破仑4. “亚洲觉醒”的先驱(1) 孙中山(2) 甘地(3) 凯末尔5. 无产阶级革命家(1) 马克思、恩格斯(2) 列宁(3) 毛泽东、邓小平古代史政治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禅让制——王位世袭制时间:公元前2070年人物:启影响: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的重要标志。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2、分封制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维护周的统治。
对象:授民授疆土,将人民与土地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义务:镇守疆土(政治);随从作战(军事);交纳贡赋(经济);朝觐述职(政治)。
诸侯权利:建立武装设置官员再次分封(诸侯—卿大夫—士)征收赋税影响:巩固统治,开发边远地区诸侯势力发展,易导致割据战争。
瓦解根本:春秋时期,铁家具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
原因:诸侯国的相对独立性及势力的日益壮大。
直接:战国时期变法,废除分封制,行郡县制。
②表现:楚王问鼎:诸侯争霸知识点衍生:3、宗法制宗法制的特点1、核心:嫡长子继承制2、分大宗、小宗,小宗须服从大宗3、血缘与政治的结合。
目的:保证贵族在政治特权与地位,利用统治者内部的稳定,巩固王权。
知识衍生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4、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统一:前221年原因:1、社会基础: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全国的统一(分裂阻碍经济发展)商鞅变法,重农抑商秦国经济军事势力发展。
2、政治:兼并战争,出现局部统一3、民心: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4 统治者: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A: 任用外来人才B正确的战略和策略(远交近攻)皇帝制嬴政自称“皇帝”(三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皇帝、颛顼、帝喾、尧、舜)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小知识:秦尚水德尊:黑影响:皇帝制的影响: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瓦解:民国建立1912年,皇帝制度废除。
建立中央官职——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职责:丞相:主管行政,总领百官,国家大事基本上都归丞相处理。
御史大夫:同时负责监察百官,还要掌管百官的奏章太尉:太尉主管军事九卿:奉常,宗正,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少府,治粟内史,将作少府。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廷尉:掌管司法审判;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
意义:三公九卿既可互相配合,亦可互相牵制,实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郡县制目的:为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背景: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内容:1、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是县令或县长。
大县称县令、小县称县长)2、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县下设置:乡、里(三老—教育。
秩—司法。
啬夫—赋税征收。
游缴—治安)1)积极作用: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为主体的民族。
二、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2)消极作用:①严酷的秦律(陈胜、吴广起义)②政治的腐败,权力过分集中,容易腐化③思想文化的控制(如焚书坑儒)、赋役的无度等方面起着消极作用。
知识:东至海(琅琊郡),西至陇西(郡)、蜀郡,南至岭南(象郡),北至河套、阴山、辽东。
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王国问题的原因:汉初刘邦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大封同姓诸侯王。
问题的出现:汉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引起七国之乱。
解决方法:汉武帝:1、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实力。
2、附益之法’:不允许诸侯王召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
中朝制:任用低级的官吏和侍从人员为尚书令、侍中等职,共议军国大事,形成“中。
朝”决策机构,其中尚书令权力日重。
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一般的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察举制: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僚的控制。
实行,前106年,汉武帝分全国为13州,每一州作为一个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
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藩镇割据三省六部: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中书省:主要负责起草政令。
尚书省:负责政令的实行。
门下省:中书省起草的政令进行审核,如果审核不过关。
六部:吏礼户工兵刑六部。
科举制隋到清产生原因:经济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经济势力也得以增强,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地位。
政治条件:隋唐统治者为了进一步抑制士族势力,削弱地主割据势力而采取科举制,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1开创于隋朝: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完善于唐朝:唐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开元年间,由高官主持考试,以后成为定制;3发展改革于北宋:宋实行实行“糊名”与“誊录”制度,“锁院”制度。
4僵化于明清:明清时期演变为八股取士5改造于戊戌变法:废八股,改试策论6结束于1905年。
全面认识科举制实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