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设计美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大学设计美学复习资料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bb0ca43c1ec5da51e270a6.png)
大学设计美学复习资料及答案一判断填空:1、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欧洲艺术与手工业运动的思想的实践者是(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真正倡导者罗斯金。
2、“内在自热的人化”的领域是认识领域、意志领域、情感领域。
3、强调设计的需要,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主要始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欧洲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4、新建筑运动的三位先驱者:德国的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的勒.柯布西埃。
5、抽象思维的典型形态是逻辑和理论思维。
6、手工业运动的真正倡导者罗斯金,他的思想集中在《建筑的七盏灯》、《威尼斯之石》等著作中,其中“为人民的艺术设计”当作一种宣言。
7、李泽厚先生认为的“美”,这个“美”的含义是什么?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8、设计美感的本质特征是功能性特征、社会性特征、形象性特征、变易性特征。
9、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或作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定义)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三种特征。
10、关于广义的美感又称审美意识。
11、中国古代设计观念和美学观念是:①推崇宗法礼仪与“拨尔而怒”的审美追求②把握自然规律与“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③倡导兼养形神与“体舒神怡”的审美效能④强调实用功能与“文质相一”的审美价值12、设计美感的心理要素:一方面是个体的、自然的感受;一方面是人类的、社会的感受。
13、文丘里奠定了后现代建筑理论框架。
14、文丘里是作为功能主义建筑,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新建筑运动的先驱者。
15、宗教建筑是宗教观念、宗教情绪或宗教情感的物化形式或者说,它是通过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宗教观念。
三、名词解释:1、自然的人化:人类通过造物实践使自然人化,所谓自然人化,就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使外在自然打上了人的烙印而“人化”。
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更多的是以设计成果的视觉造型艺术美学为载体。
3、理解:美感中的理性内容通常成为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通过揭示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设计美学笔记考前复习资料大题答案
![设计美学笔记考前复习资料大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a5a0c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3.png)
设计美学笔记考前复习资料大题答案形态篇形态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种外在的形和内在的精神、理念、形与态的统一是人类理想的创造物自然形态: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高山、树木、流水)自然形态的形成与人的意志无关系和要求无关,为大地所制造,人们的美丑观念也是在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
人工形态:是利用某类材料和加工技术制成的物品的形态(建筑、家具、交通工具),人类在创造人工形态,一方面从自然形态中得到启示,一方面从经济、功能、美观等角度考虑,体现人的思想意识。
仿生设计:主要是运用工业设计的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思维与方法,从人性化的角度,不仅在物质上,更是在精神上追求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类、艺术与技术、主观与客观、个体与大众等多元化的设计融合与创新,体现辩证、唯物的共生美学观。
仿生设计的内容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设计产品机械的设计方式。
仿生设计的方式有形态仿生,又可分为具象(丹麦设计师汉斯.维纳的孔雀椅)和抽象仿生。
结构仿生:如飞机,钢的结构的建筑结构防于蜂巢,悬索桥的结构源于蜘蛛结网。
功能仿生:蝇眼照相机源于苍蝇具有高分辨率的双眼,青蛙的眼睛研制电子蛙眼。
其外还有,法国设计师吉恩米歇尔的玛里琳唇沙发。
“蛋椅”等。
功能篇功能主义:就是主张功能至上,其最有影响力的口号是“形式追随功能”其特征是严谨、冷静、简洁,芝加哥学派的建筑,柯布西埃的“机器学”理论,包豪斯“德意坚同盟等,都为功能主义奠定了不衰的历史地位,功能主义发展到现代社会其典型代表是德国功能主义和斯堪的那维亚“软功能主义”。
一词早在18世纪既已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出现,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工业同盟就开始了功能主义在设计中的积极探索,涌现了贝伦斯等一批现代工业设计先驱。
20世纪初“包豪斯”以及后来的马尔姆设计学院都以功能主义作为教育宗旨,并形成独特的教育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结合,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主张功能至上,贝伦斯(现代设计之父)功能三分法:实用、认知与审美1.实用功能1:技术性能(科学内涵)2.环境性能(产品与环境协调)3.使用性能(可操作性)是产品最基本的功能,通过产品自身完成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以满足人的某种物质限额或文化的需要。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4655a2a4431b90d6c85c7be.png)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一、何为美?从六个方面展开1、古典主义:美在物体的形式(从形式方面)比如一个物体的平衡、对称、变化、比例这样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美在于变化中的统一,美在于比例,美是和谐与比例,美是杂多与统一美就在与体积大小的秩序。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物体各部分的一种妥当安排,配合到一种悦目的颜色上去就叫美。
——罗马共和国-西塞罗最美的线性是蜿蜒型曲线,因为它最符合于文华与整齐的原则——英-霍加兹美只在形式,不涉及内容——德-康德这些观点可以看出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而且这种美他们认为是不假思索,凭自己的直觉感官作出来的2、新柏拉图主义:美即完善美即完善的哲学基础是有神论。
美表现为内外的相应,同生的相应只有引起人的感应,才产生美。
3、经验主义:美即是愉快将美的研究的重点对象从形式的分析转移到美感活动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分析。
开始强调主观的人。
代表人:伯克————“我所谓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爱的情欲的某一性质。
” 4、德国的古典美学:强调美是理性内容表现与感性的形式。
美是感性与理性、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德-黑格尔。
5、俄国现实主义:美是生活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斯基论证了艺术的真实性、倾向性、审美性之间的关系,深刻阐述了必须从生活出发的现实主义美学原理高尔基6、叔本华和弗洛伊德:叔本华 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
他提出美这个概念是根据于性的冲动至终,美是潜意识的本能和性的欲望的表现的命题,他认为人有二种重要的心理动机: 1、自我意识 2、性的欲望。
弗洛伊德确认为审美欣赏和艺术创作的基础是人的本能的欲望的发泄。
何为美学美学是研究有关审美活动的学科二、形态篇形态即形状和神态。
形式外在的轮廓而态是内在的精神、理念。
形与态统一才是人类理性的创造物。
形态可分为1、自然形态: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如高山、树木、瀑布、溪流、、石头2、人工形态:人工形态是利用某类材料和加工技术制成的物品形态,如建筑、家具、交通工具相同点:人工形态、自然形态都有自身的物质特性,并服从于一定自然规律,物质是这两种形态取得统一的基础,都是物质实体不同点:a、人工形态是有目的的劳动成果,直接用于满足某种需要b、人工形态打上了人的烙印c、人工制品具有社会性人工产品的构成要素:材料、结构、形式、功能自然形态衍生出——仿生设计1、形态仿生: a、具象形态仿生b、抽象形态仿生蜂巢是最省材料的结构,且容量大,极坚固此制造出蜂巢式夹层结构板孔雀椅2、结构仿生:悬索桥的结构源于蜘蛛结网 3、功能仿生:蝇眼照相机的发明,源于苍蝇具有高分辨率的双眼,可模仿用于高速照相机。
(完整word版)设计美学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设计美学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档良心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3aeed72fe4733687e21aaeb.png)
1.[ D ]下列(D )书中指出建筑是一种最引人注目的工业艺术?A.《应用艺术和结构艺术的风格》B.《艺术手工艺美学》C.《通俗美学》D.《艺术分析》2.[ A ]材料、结构、形式和功能成为任何人工产品所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其中(A )是产品的物质基础?A.材料B.结构C.形式D.功能3.[ B ]完形心理学是由德国心理学家(B)开创的。
A.马赫B.特墨C.本泽D.苛勒4.[ C ]与产品相关的技术包括不同的三个方面,以下(C )个不属于这三个方面的?A.产品技术B.生产技术C.科学技术D.操作技术5.[ C ]所谓经济的合理性指可取得较大的经济效果,一下说法正确的是(C )?A.减少投入,增加劳动消耗B.增加产出,增加能源消耗C.提高产品的功能,降低原材料消耗D.降低产出和能源消耗6.[ A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A )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
A.弗洛伊德B.赫尔巴特C.费希纳D.荣格7.[ D ]( D )在建筑学领域中明确地提出了“形式依随功能”的观点?A.居维埃B.达尔文C.穆特修斯D.沙利文8.[ D ]波特兄弟在《市场要素设计》一书中列举了五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分别给出它们对使用性能、人机特性、审美要素和工艺性的侧重顺序。
其中普及型高尔夫轿车是把(D )放在首位?A.使用性能B.人机特性C.审美要素D.工艺性9.[ B ]据有关统计,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各国文献中对文化的定义已经达到(B )多种。
A.164 B.250C.264 D.15010.[ A ]下列(A )不属于我国历史上不同地域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文化?A.中国文化B.齐鲁文化C.楚文化D.两广文化11.[ C ]19世纪初叶,物质产品的生产出现两种不同的趋势,下列(C )符合手工艺单件生产的产品?A.设计简陋,能为广大消费者接受B.注重装饰,价格低廉C.精工细作,只能为少数有钱阶层消费D.制作粗糙,价格昂贵12.[ A ]设计美的性质、构成,设计美的类型、风格,设计的文化意蕴,设计的形式美,设计的创造性和设计美的境界等等属于( A )。
设计美学课本考试题及答案
![设计美学课本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dcc55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a.png)
设计美学课本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美学中,以下哪一项不是色彩设计的基本要素?A. 色相B. 明度C. 纯度D. 形状答案:D2. 以下哪种设计风格不属于现代主义设计?A. 包豪斯风格B. 装饰艺术风格C. 极简主义风格D. 功能主义风格答案:B3. 在设计美学中,“形式追随功能”这一原则是由哪位设计师提出的?A. 威廉·莫里斯B.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C. 勒·柯布西耶D. 贝聿铭答案:B4. 以下哪一项不是设计美学中的视觉元素?A. 线条B. 形状C. 声音D. 空间答案:C5. 设计美学中的“黄金分割”比例是多少?A. 1:1.618B. 1:1.414C. 1:2D. 2:1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美学中的“对比”原则是指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增强视觉效果。
答案:色彩对比、形状对比2. 色彩的三要素包括色相、明度和________。
答案:纯度3. 在设计中,________是指通过视觉元素的排列和组合来创造平衡感。
答案:视觉平衡4. 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少即是多”,其核心理念是________。
答案:功能主义5. 设计美学中的“节奏”是指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重复来创造动感。
答案:形状、颜色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设计美学中“对称”与“均衡”的区别。
答案:对称是指物体或图形沿着一条中心线或中心点均匀分布,形成镜像效果。
均衡则是指通过视觉元素的分布和重量感来达到平衡,不一定要求严格的对称性。
2. 描述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特征。
答案: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特征包括简洁的线条、功能主义、去除装饰、强调材料的自然质感和形式的几何化。
它追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反对过度装饰,强调设计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设计美学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二)2024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102c12c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4.png)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二)引言:设计美学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与设计作品的审美、表达和用户体验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总结设计美学的关键概念和原则,帮助设计师进一步加深对设计美学的理解和运用。
正文:一、色彩搭配1. 色彩理论:介绍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的概念,探讨色彩相互作用和色彩心理学对设计的影响。
2. 色彩搭配原则:讲解常见的色彩搭配方案,如互补色、类比色、渐变色等,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主色调和辅助色调。
二、形状与布局1. 形状表达:介绍不同形状的特点和意义,如方形的稳定感、圆形的柔和感和三角形的动感等,以及如何运用形状表达设计意图。
2. 布局原则:探讨对齐、平衡、重复和对比等布局原则的应用,讲解如何组织元素和空间来创造视觉效果和流畅的用户体验。
三、文字排版1. 字体选择: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探讨字体的表达能力和与设计风格的匹配。
2. 字距和行距:讲解调整字距和行距对阅读体验的影响,探讨如何合理设置字距和行距以提升可读性。
四、图像与图表1. 图像处理:介绍图像处理的基本原则,如色彩调整、尺寸优化和去除背景等,以及如何运用图像来增强设计作品的表达力。
2. 图表设计:探讨如何设计清晰、简洁的图表,包括选择适当的图表类型、调整比例和增加注释等。
五、动效与交互1. 动效设计原则:讲解应用动效的关键原则,如平滑过渡、呼应和反馈等,以及如何运用动效来引导用户、传达信息和增强用户体验。
2. 交互设计原则:介绍用户行为和心理学原理对交互设计的影响,探讨如何设计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和流畅的交互操作。
总结:通过对设计美学的概念、原则和应用进行系统总结,本文提供了设计美学的复习资料。
设计师可以通过深入理解色彩搭配、形状与布局、文字排版、图像与图表以及动效与交互等方面的知识,提升设计作品的美学价值和用户体验。
(完整)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完整)设计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8487ead804d2b160a4ec056.png)
一、名词解释1,视觉的恒常性:(在视网膜成像不断变化过程中,我们的知觉映像却保持不变)形状大小颜色明度恒常性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物需要(包括安全需要,即对饥、渴、性、休息和安全防护等方面需要的满足)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既保持自身人格的独立和取得个人价值认同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即求的对于事物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即对于秩序感、和谐和美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既发挥自身潜能以求得发展的需要。
3,生态设计:依据生态学原理对人工自然进行生态优化的设计活动,在设计过程中着重于人与生态环境的共生关系,使产品降低消耗、防止对外界污染,以构成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
二、简答1,设计艺术的形态范畴以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划分为哪三大类: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环境设计2,人的需要表现出的特点:a指向一定的对象(指向性b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周期性c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满足方式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发展性d具有一定的共同特性(共同性三、论述完形原则阐述及运用P24-P26完形理论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的审美经验和艺术所具有的表现性,对于知觉形式的组织,完形理论认为:人的视知觉是集中在视觉域中一部分事物上的,这部份称为图形,而其余部分则称为背景.人所知觉的事物可能是由不同的刺激物构成的,它们之间的组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接近组合2 相似组合3 良好图形组合4 组合中的竞争与联合5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6 参照系的影响7 知觉定势四、材料分析设计产品的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产品的审美价值是产品所具有的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具有的是精神功能。
功能价值即要满足适用性,具有物质功能。
《设计美学》第一章复习要点主要概念部分: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人工形态:是指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它是由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成。
设计美学概论复习知识点
![设计美学概论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0b701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7.png)
设计美学概论复习知识点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而设计美学作为设计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设计的美感和审美特征,为设计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下面将给大家复习设计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设计美学的概念设计美学是一门关于设计的哲学和审美学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设计作品的美感和审美特征,探讨设计与美的关系。
设计美学将设计和美学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交叉探讨,旨在培养设计师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提升设计作品的美学价值。
二、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1. 美的客观存在性原理:美不仅存在于人的主观感受中,更存在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中。
设计师需要通过对客观美的探索和理解,创造出富有美感的设计作品。
2. 美的统一原理: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通过形式、色彩、结构等要素相互关联,形成和谐统一的。
设计师需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和统一,避免出现不协调的情况。
3. 美的变异原理:美是多样的,不同的文化、时代和审美观念都会对美产生不同的诠释。
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受众需求,对美的表现形式进行变异和创新。
4. 美的客观标准原理:美并非主观的感受,而是有客观的标准和规律可循。
设计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设计原则和规范,将其应用于实际设计中,使设计作品更加合理和美观。
三、设计美学的重要要素1. 形式美:形式是设计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形式美强调形状、线条、比例等要素之间的和谐和平衡,使设计作品具有美感和吸引力。
2. 色彩美:色彩是设计作品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通过巧妙运用色彩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设计师需要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心理效应,合理运用色彩来增强设计作品的美感。
3. 结构美:结构是设计作品的内在组织形式,决定了作品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结构美强调各部分之间的有机组织和联系,使作品具有合理性和完整性。
4. 反差美:反差是设计作品中产生视觉冲击和张力的一种手段,通过对比、矛盾和突出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1].doc11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1].doc11](https://img.taocdn.com/s3/m/5df103ee4028915f804dc2fd.png)
页眉内容(10级环艺专业)《设计美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的动力是使用。
2、设计的根本是思想的外化;设计的滥觞在于模仿。
3、“有意味的形式”是20世纪英国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美学观点。
4、从人文的角度来确定设计产品的美学类型,可以把设计产品的美分为线性之美、力量之美和_ 含蓄之美(或中和之美)三种。
5、在实际的设计实践中,设计之美的存在形态主要有:社会之美、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
6、在纷繁的视觉符号设计中,文字、图形和色彩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7、建筑艺术被誉为:“石头写成的史书”。
8、到了20世纪上半叶,现代心理学家H.M.闵斯托博格才真正把心理学应用于工业设计之中,继而发展了更加适合人体环境的新的设计学科:人体工程学。
9、麦当劳具有代表性的标志双拱形门形的黄色“M”,也成为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经营范式。
10、在设计中常用的图形表现技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具象图形、意象图形和抽象图形。
11、“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12、从根本上说,设计之美是一种经过人们创造性活动后产生的价值,这种价值是产品的实际属性与设计者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工艺水平的完美统一。
二、名词解释1、构成:(答案要点:)所谓构成,是指设计产品各部分的组成情况,具体包括结构、布局和材料三方面。
2、比例和节奏:(答案要点)比例和节奏是一“静”一“动”两种不同的形式美学规律,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十分普遍。
(1)比例是指物品的外在形式组合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这种规律主要是指整体与局部、长边与短边、大面积与小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
(2)节奏指的是事物或事物之间的高低起伏、轻重缓急等变化规律。
3、后现代设计:(答案要点:)在设计领域,“后现代”主要指一种新的美学风格,针对现代设计中追求“少即是多”的美学理念,后现代的设计师提出了“少就是乏味”的口号,在设计追求一种既能够打破秩序,给人以新意,又不会因为割断了与传统的联系而显得轻飘的设计思路,尽量使产品在变化中显示出一定的文化韵味。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说明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91bf3f27a0116c175e0e480a.png)
《设计美学》第一章复习要点主要概念部分: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人工形态:是指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它是由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成。
结构:是指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
产品结构的特点:层次性、有序性、稳定性。
结构的有序性:是指产品结构要使各种材料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即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组成。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产品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无论处于静态或动态过程中,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结构的层次性:是指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它的结构可能包含零件、组件、部件等不同隶属程度的组合关系。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它是以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定势: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主要由过去的经验和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所决定。
完形质: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性,如曲调,风格等.形式自由度:产品形式在设计创造中的变化围.技术规定性: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意境:由产品实体与空间,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一、填空题1、形体学的研究首先出现在(生物学)领域,生物形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结构形态)的科学。
生物形态学通过(对动植物的机体结构及其外部形状关系)来了解它们的不同类型和特征。
2、形态是(指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系的外在特征)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3、产品的结构一般具有(层次性)(有序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4、决定产品形成的因素包括产品的(材料)(结构)(实用功能)(认知功能)。
5、(对象性)是人的活动的根本特点,也是人的审美活动的特点。
6、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是由(由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的整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7、视觉的恒常性是指(在视网膜成像不断变化过程中,我们的知觉映像却保持不变)8、完形质是指(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征<如曲调、风格>)9、完形心理学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墨)开创的。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53b528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6b.png)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选择题】1.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在(①审美主体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②超功利性③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2.下列属于西方的审美形态的是(崇高,喜剧和悲剧,丑和荒诞)3.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在(1.以感性方式打动人心2.提升人,使人本质力量得到揭示)4.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5.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6.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是(黑格尔)7.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是(自由)8.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是(共产主义社会)9.在现代社会,人被异化,成为了马尔库塞说的(单面人)10.人生境界的提高,关键是(觉解)11.人生境界的特点是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12.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其中最高的是(天地境界)13.特根斯坦是(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14.中国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15.曾对《俄狄浦斯王》和《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17.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维特根斯坦,杜威,李泽厚)18.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的是(费希纳,弗洛伊德,荣格,布洛)19.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科技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20.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哲学,心理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21.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22.下列作品蕴含有高级审美意识的是(《牡丹亭》,《红楼梦》,《俄狄浦斯王》,贝多芬的交响曲)23.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1、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2、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24.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25.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1、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2、具有生成性3、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决定其他一切实践)26.马克思对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自我意识,人自身,现实的人)27.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即(1、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由2、人与社会关系中的自由3、人与他人及自我关系中的自由)28.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生成性)29.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四种境界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30.宗白华认为人生的六种境界中有(1、功利境界2、伦理境界3、政治境界4、学术境界5、宗教境界)31.审美境界的特点是(1.从心境上看,超越功利,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2.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32.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33.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34.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35.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哲学学科)36.美学的性质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37.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38.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39.于1750 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40.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41.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42.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43.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兴之后)44.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45.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46.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47.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48.宗白华认为在人生境界中主于美的是(艺术境界)49.伽达默尔认为,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这东西就属于(体验)50.审美关系是人和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51.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关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52.审美活动相对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在逻辑上是(在前的)53.下列审美形态属于中国的是(气韵)54.审美经验是一种(感性体验)55.艺术活动的全过程不包括(艺术欣赏)56.通过有意识的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这是(狭义的美育)57.不论广义的美育,还是狭义的美育,都是通过(审美活动)才能实现.58.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审美活动)59.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名词解释】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而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关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3.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7.审美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10.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主观题】1.美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什么答:⑴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⑵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其包括四个方面:①艺术美,比如唐诗宋词的美;②自然美,比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比如细胞结构的美;④日常生活中的美,比如服饰的美.2.美学的学科性质[易考单选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包括三个层面:⑴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⑵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在研究对象、研究方式方法上与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都有所不同,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点.⑶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这是因为它最初依附于哲学,而与艺术又有紧密的联系,而自然科学的影响(比如近代心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科学的影响(例如法兰克福学派)对于美学的成熟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美学自身不断丰富.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答:(1)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面对的物质的自然现象,而是与人的生命感受息息相关的自然现象.也不同于社会科学面对的客观物化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非物化形态的社会现象,即审美现象.而这些,都是属于人文学科的研究范围.(2)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一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侧重一种冷静的理智的客观的态度,而美学则要求研究者更多的介入、参与、体察甚至投入.这也是人文学科的特点.4.美学的研究方法[易考多选题、简答题]答:⑴因为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决定了它的研究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综合的.⑵它的研究对象是具体的审美现象和活动,因此必然要求更多的感性投入,这样经验科学的协助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成果对于美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提高了美学的学科品质,丰富了美学的理论资源.但是,美学的核心研究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因为:首先,美学诞生于哲学,并且一直受到哲学的重大影响;其次,审美活动需要主体的全身心的投入,这不是受制于任何方法的;再次,美学涉及的本源问题需要哲学的领悟;最后,美学的理论性需要哲学的逻辑思维能力.5.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 易考多选题、名词解释]答:美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⑴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可分为带有原始初民色彩的初级审美意识和更为自觉成熟的高级审美意识(例如不同民族的悲剧意识).⑵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规律、特征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多以哲学或者文学评论、创作理论的形式出现.⑶美学学科: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它的诞生是以1750 年‚美学之父‛鲍姆加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为标志的.新旧教材无大异.6.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易考简答题或论述题]答:(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中国的当代美学理论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存在论为主干,同时吸收人类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来确立自己的哲学基础.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首先,实践的概念包括了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涵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其次,认为感性个体的实践造成了个人感性世界,而人类总体的实践造成了人向人诞生和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行程和整个人类生活世界,实践具有生成性;再次,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具有决定性.⑵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把人定位于漫长实践中生成出来的处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存在.第一,它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第二,它始终从社会的具体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第三,最为根本的是它是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是以实践论为基础的,是与实践论紧密结合的社会存在论,实践和存在的概念是内在融通的.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是以实践论为根基的,实践论则内在地含摄着存在论维度,它们的结合即实践存在论就构成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二)美学理论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⑴人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⑵美学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实践存在论的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首先,自由有三种基本形态:物质生产劳动中认识和支配必然性的自由;人作为社会存在所获得的解放自由;人生实践中感性个体获得的自我超越.其次,只有改变现存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实践所取得的自由才具有本体论的意义.最后,个体与社会真正统一的理想社会是以个体自由为基础的,而这也是人进入审美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所以,自由是从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7.怎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答:(1)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这一点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根基.(2)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8.审美境界是一种高级人生境界[易考单选题、简答题或论述题]答:⑴人生境界.人生境界是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的实践活动中所达到的统一,是存在论层面上的统一.其特点在于:①个体内在性,即一种独特的个人内在体验.②生成性,即非瞬间性和非凝固性,是一个进行的过程.而在人生境界的生成中,个体的觉解是关键,而觉解又是与情感不可分离的.⑵审美境界.①审美境界是完全融化在情感中的人生觉解.②它要求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③审美境界是高低不同多层次的.总之,它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提升和凝聚,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9.怎样理解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答:(1)审美境界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是因为审美境界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如果主客体始终处于割裂的矛盾的状态,就不可能是审美的.(2)首先,从心境上看,审美境界较大程度上超越个体眼前的某种功利和有限性,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它具体表现为情与景、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其次,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其中,有限的是景和物,无限的是情、思、想象和韵味.这种无限的情思和想象中,生成了包蕴着无限韵味的意蕴,从而比日常生活中一般的审美更自由无碍、更有内涵、更耐人寻味、更具审美价值.(3)审美境界本身也是多层次的,由对形式的欣赏到对意象的体会,进而到人与世界圆融合一的状态的觉解和体悟,审美境界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表层到深入的不断潜入和递进的过程.(4)总而言之,审美境界是比较高的、特殊的人生境界.它是对于人生境界的诗意的提升与凝聚,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10.为何说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答:(1)首先,审美活动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从大的方面讲,审美可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化.从小的方面讲,审美有助于个体超越有限性,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机器工业对人的异化,使得人们对审美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其次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11.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答:(1)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2)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3)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4)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12.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易考简答题或论述题]答:⑴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首先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因为,在认识关系中,主体的目标是求得对客观事物内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人士,形成知识体系.其次,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再次,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第四,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两个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不可分割.⑵美与审美形态: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⑶美感与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13.审美经验的特点答:(1)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2)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3)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14.艺术和艺术活动答: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审美活动的一切特性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体现.因此,艺术和艺术活动也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15.审美教育答:美育是内在地相关于人生实践,即以人生整体的培育,人生境界的提升为旨归的,而且,都必须和只有通过审美活动才能实现.总之,美学理论,从审美活动出发,最后也是通过审美活动落实到审美教育上.审美活动可以说是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16.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审美关系.答:审美关系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1) 审美关系不同于理智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它通过对对象外观形式的观照,返回到主体内心,以自己的内在生命的投入来领悟存在的意义,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比如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诗中,李白在一种孤独中与敬亭山相看,并且互相都不觉得厌倦.在这种相看中,李白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分不清何者为我,何者为物.(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比如王维曾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有画,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直观的把握.(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比如李白在喝酒时,甚至招呼月亮来同饮.他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诗中,人与月亮之间的隔阂被打破了,人与世界形成一种很自由的、超越一切限制的审美关系.(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体、客体存在,而不是审美主体、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比如我们只能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审美关系中,才能把陶渊明定为审美主体,把南山定为审美客体.第二章审美活动【选择题】1.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到过的概念是(自由游戏)2.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弗洛伊德)3.对原始巫术活动作了极为详尽而细致的研究的学者是(弗雷泽)4.在解释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上有可信说服力的是(巫术说)5.普列汉诺夫提出的理论(劳动先于艺术)6.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工具的制造和使用)7.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的生命活动的一种本质特征是(审美需要)8.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必然处于最高位置的是(审美理想)9.先天因素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发挥的程度,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主体的审美个性和审美情趣,根本上是由——决定的.(后天的社会因素)10.‚趣味无可争辩‛观点的错误在于把(审美趣味相对化)11.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构成的(本己性精神交流)12.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是(审美兴趣,审美品位)13.下列关于审美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审美活动追寻的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审美活动与道德活动相联系,内在地包含着‚善‛,审美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人的‚终极关怀‛)14.马克思揭示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本质特征的著作是(《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15.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审美主体,审美对象)16.下列不属于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的是(体积,旋律)17.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人们曾总结出多种形式组合的形式规律,有(1.多样统一2.整齐一律3.节奏韵律4.均衡对称5.对比调和)18.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时,我们不应该把美看成是(某种固定不变的物质实体;某种单纯的因素所构成的某种单一的现象)19.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以其超越性、自由性,使得审美对象更为生动逼真地展现出其气韵与神貌,下列表现这一主体境界的有(‚坐忘‛,‚非现实化‛)20.以下著作属于主张巫术说的著作有(《艺术的起源》,《金枝》,《原始文化》)21.以下属于审美意识的内容的是(审美愿望,审美理想,审美趣味)22.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中的审美创造有(器物造型,器物装饰)23.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主要分为固定装饰与非固定装饰两种类型,下列属于非固定装饰的是(耳环,锥髻,戒指)24.以下不属于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的是(形式符号性)25.马克思说过:‚作家绝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手段,作品就是目的本身‛,这说明审美活动具有——的特性.(自律性)26.美感产生于(劳动实践把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27.以下不属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的是(领悟)28.澄明之境的进入,需要审美主体的(静观体验)才能自动展现出来.29.所谓‚胸有成竹‛,说明审美对象具有——的特征.(非实体性)30.提出‚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的是(梅尧臣)31.人类审美意识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生产劳动)32.促进审美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是(巫术礼仪活动)33.人的审美需要开始生成和审美意识开始确立的直接前提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34.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之一绘画,多以早期人类的(狩猎生活)为主题.【名词解释】1.审美需要: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3.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题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52ecde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3.png)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题《设计美学》期末复习题一、判断题()1.园林设计以造型美化来求得良好展示效果的设计活动。
()2.从历史溯源看,艺术和设计本不同源,都是造物文化的分合离散所致。
()3.所谓情感人化,即对人的情感塑造与陶冶。
()4.中国古代器物设计深深地打上了平等意义的烙印。
()5.宫廷风格是民间风格的提炼和升华。
()6.古埃及金字体以其空间的巨大体量和形式震撼力象征着神权的威严。
()7.宗教建筑师宗教观念、宗教情绪或宗教情感物化的形式。
()8.所谓西方古典时期的设计按约定俗成的说法是注重于实用。
()9.亚里斯多德的美学观把对人的效用放在了首位。
()10.黑格尔认为经久耐用就是美的理论和思想。
()11.沙利文威提出了坚固、实用加美观的理论原则。
()12.中国古代美学强调体舒神怡、形神兼备的要求,影响了器物工艺的设计观念和思想。
()13.文质相一指的是形式与内容的合一。
()14.普金是19世纪上半叶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种种观念的先驱者。
()15.1944年4月包豪斯在德国成立。
()16.高技派设计所蕴含的的美学意境,突出表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观能动因素和工业技术的静态成果上。
()17.美是人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这是由恩格斯提出的。
()18.功能被称之为设计美的第一要素。
()19.菲利普曾倡导一种新的设计风格,即所谓舍弃质感,只重形式。
()20.裸露结构的表现法式现代设计常用的结构表现形式。
()21.罗斯金认为物体之所以美或对称之所以美并不是由于其自身,而是由于心灵的接近。
()22.达芬奇对待艺术的基本精神是现实主义的。
()23.博克在美的本质问题上,其立场是唯物主义的。
()24.从鲍姆嘉通开始,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后人称他为美学之父。
()25.中国古代设计审美思想深受宗法礼仪制的影响。
()26.所谓优雅,在美学上是指具有博大、雄伟、壮观或悲壮等属性的审美对象。
()27所谓中和是协调和谐,刚柔相济。
设计美学复习题库
![设计美学复习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26f57b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9.png)
设计美学复习题库设计美学复习题库设计美学是设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设计的原则、规律、审美标准等方面。
对于设计师来说,了解和掌握设计美学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创作和表达。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设计美学的知识,我特别整理了一份设计美学复习题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设计美学的基本原则?A. 对称性B. 无序性C. 平衡性D. 重复性2. 设计美学中的“黄金分割”是指什么?A. 一种颜色搭配原则B. 一种排版布局原则C. 一种比例关系原则D. 一种构图原则3. 设计美学中的“色彩对比”是指什么?A. 不同颜色之间的对比关系B. 不同形状之间的对比关系C. 不同材质之间的对比关系D. 不同尺寸之间的对比关系4. 设计美学中的“空白”是指什么?A. 设计中没有内容的部分B. 设计中的留白部分C. 设计中的空隙部分D. 设计中的空旷部分5. 设计美学中的“纹理”是指什么?A. 设计中的颜色搭配B. 设计中的形状关系C. 设计中的材质表现D. 设计中的线条运用二、判断题1. 设计美学中的“对比”原则是指不同元素之间的差异性关系。
(√/×)2. 设计美学中的“重复”原则是指相同元素之间的重复使用。
(√/×)3. 设计美学中的“平衡”原则是指设计中的对称性关系。
(√/×)4. 设计美学中的“动态”原则是指设计中的运动感表现。
(√/×)5. 设计美学中的“比例”原则是指设计中的尺寸关系。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设计美学中的“对称性”原则。
2. 请简要解释设计美学中的“色彩搭配”原则。
3. 请简要解释设计美学中的“形状”原则。
4. 请简要解释设计美学中的“材质”原则。
5. 请简要解释设计美学中的“线条”原则。
四、应用题请根据以下场景,运用设计美学的原则进行设计:场景:设计一张海报,宣传一场音乐会。
要求:海报需要吸引眼球,传达音乐会的主题和氛围。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aa0d8bc7e21af45b207a8b9.png)
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完形质: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性,如曲调、风格等。
技术规定性: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
形式自由度:产品形式在设计创造中的变化范围。
意境:由产品实体与空间、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
功能:产品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或对人发挥的效用。
需要:需要作为人的属性,反映了人的生存对外界的依赖性。
审美价值:事物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的性质,具有直观性。
审美淘汰:从宜人性和精神功能出发,在产品选择中做出的否定。
实践活动:人的由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它是一种对象化过程。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特有的生存式样的系统,它与自然相区分,具有不同形态的特质。
生态系统:指有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系统。
设计:一种综合性策划和形式创造活动,作为生存的前提,它以观念的构思形成产品的表象。
时尚: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所形成的社会流行倾向。
市场机制:依据商品交换原则形成的社会资源分配方式。
形式美:事物形成因素的自身结构所蕴含的审美价值。
技术美:人的劳动物化在产品中对自然规律的揭示所形成的审美价值。
功能美:实用产品所具有的合目的性特征的形式表现。
艺术美:以表现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艺术作品的美。
生态美:与满足人的生态需要相关联的审美价值。
符号:以某种媒介来指称或表现另一事物的信息载体。
语构学:符号学中研究符号之间结构关系的学科。
语义学:研究符号与它所指涉对象的关系(即意义)的学科。
语用学:研究符号与使用者或环境关系的学科。
传播:信息由发送到接受的过程,有不同模式和多种组成要素。
风格:设计师创作个性的表现,它是产品的形象体系及其表现手法在结构上的统一。
装饰:外在于产品功能结构的形式因素,用于满足人的精神和审美需要。
线性造型:以线条的律动和情感性表现为主要特征的造型。
通用性设计:非个性化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设计,如中国古代建筑和传统服装等的设计。
虚与实:中国传统器物风格范畴之一,指空间与实体的互动关系,可以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和实体感文化形态的划分,三分法:器物文化(精神)、行为文化、观念文化1.如何统一设计的文化取向和市场取向,通过市场机制促进文化的健康发展?答:产品的创意设计能否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与市场调查核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有直接的关系,实践证明,产品的设计不仅要确保良好的功能,还要有优异的外观包装设计以及合理的价格定位,最终决定商品命运的是消费者,只有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取得成功。
《设计美学》资料五篇
![《设计美学》资料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8b5f6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6.png)
《设计美学》资料五篇第一篇:《设计美学》资料第一章绪论设计美学是现代设计学、美学与艺术学学科交叉发展而来一门新兴学科。
它们各自的研究对象、范围有交叉的地方,也有明显不同之处。
设计学与艺术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设计学注重对实用的要求,所以设计学的研究离不开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的内容,而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艺术。
设计美学与传统的美学也有显著不同,传统美学也叫艺术哲学,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因此,研究设计美学,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美学理论或艺术学的研究方法。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设计美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明晰这些对象和内容,掌握设计美学发展规律,对设计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纵观中西设计史的发展,可以发现审美观念和物质生活发展的相互推动关系以及中西设计美学取向的不同。
下面两张图片表现的是东西哲人的生活场景,竹林七贤在竹林中讨论问题,而苏格拉底在雅典学院的规则建筑下争论哲理。
中国与自然合而为一与西方理性的对比,在这种偶然的生活场景中,也可以看出两种思维明显的不同。
中国设计讲究天人合一的精神气质和喻物予形的形象特征。
无论是陶器、玉器还是家具的设计都与中国哲学中的“和”的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器物的设计造型不但要求合乎材料的特点,还要求合乎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多重的和谐。
西方设计美学则讲究合乎科学的理性,注重科学实证,对设计的形式和功能进行追索,并不断在二者的动态演变中推动设计向前发展。
西方设计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对功能和形式的侧重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的设计审美取向。
可见,西方设计美学思潮就是在形式与功能的动态交替过程中一步步演变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审美文化现象。
1.1 设计美学概念追索及学科定位设计美学是一门应用美学,其产生与设计学科的确立有着密切关系。
设计美学的产生、发展与现代设计的发展是同步的。
从广义上讲,只要能给人以美感、具有使用功能的造型活动,都可以称之为“设计”。
与艺术不同的是,设计中所谓美感与使用功能,不只是由设计师来感受与判断,还要由生产者、消费者来判断。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04026)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04026)](https://img.taocdn.com/s3/m/b8675677f7ec4afe04a1dfda.png)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04026)艺术设计与美学复习资料一、人名、成就、名言、作品伽利略2——科学家。
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奠基人培根2——科学家。
被誉为“自然大臣”;书籍《新工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尔2——科学家。
笛卡尔二元论逻辑牛顿2——科学家。
三大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法拉第、麦克斯伟3——科学家。
电磁理论阿尔文·托夫勒4——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书籍《第三次浪潮》塞尚7——印象派画家。
现代艺术之父莫奈7——印象派画家。
《阿尔让特依大桥》修拉7——印象派画家。
点彩画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毕加索7——立体主义画家。
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艺术家 M. 金兹堡9——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师;书籍《风格与时代》艾尔·利兹斯基30——俄国构成主义主要代表。
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康定斯基9、43——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包豪斯教师杜斯伯格28——“风格派”理论家、发言人蒙德里安9、29——荷兰“风格派”核心人物,画家。
《红黄蓝》系列油画里特维德29——“风格派”家具、建筑设计师。
《红蓝椅子》鲍姆伽通16——德国哲学家。
书籍《美学》康德16——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5——德国哲学家彼得托齐纳16——捷克设计师,提出技术美学的概念鲍列夫16——苏联美学家泽姆佩尔16——德国建筑学家,最早研究美学的学者,其理论成为现代设计理念形成的基础约瑟夫·帕克斯顿21——“万国博览会”英国“水晶宫”的设计师拉斯金23——英国艺术理论家。
把造型艺术称为“大艺术”,设计称为“小艺术”莫里斯23——英国艺术设计家、作家。
拉斯金思想的传承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书籍《乌有乡消息》、《乔叟集》;设计史上第一次提出整体设计概念穆特修斯、凡德·威尔德27——德意志制造联盟成员,双方发生著名的争吵沙利文31、54、134——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提出“形式服从功能”斐迪南·保时捷32——电动汽车之父,开发出“大众汽车”、“甲壳虫”弗兰克·皮克34——30年代英国工业设计代表人物,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主席“七人集团”35——意大利现代主义建筑师团体,强调“理性建筑”吉奥·庞蒂36、56——30年代意大利最富才华的设计师、建筑师、教育家,意大利设计师协会创始人。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整理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c8a980eff9aef8951e0680.png)
第一章1、形态学形态学的研究,最早出现在生物学领域。
生物形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结构形态的科学。
生物形态学通过对动植物的机体结构及其外部形状的关系,来了解它们的不同类型和特征。
(德国艺术批评家赫尔德提出对艺术形态的划分,之后是黑格尔美学的历史主义观点,塔本贝克《美的宗教》相继出现。
)建立在现代工业基础之上的工业设计产品的形态研究,既不能单纯从艺术的观点去考察,也不能单纯的以科技形态为依据。
2、形态形态是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形态”即形状与神态,形是外在形体,神是外在精神理念,形与态的统一才是人类理想的创造物。
分为:人工形态和自然形态3、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异同相同点:不论是自然形态的东西,还是人工形态的东西,它们都有自身的物质特性,并且服从一定的自然规律。
不同点:①目的性,人工形态的东西是人们有目的的劳动成果,直接用于人的满足人的需要,因此它的存在具有符合人的目的性的特点,而自然形态的东西并不以符合人的目的性作为存在的前提。
②主体性,人工形态具有人的主体性特征,主体性反映了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需要、目的、意向和心理特征。
③社会性,由于人的生产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所以使人工制品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成为特定社会的文化产物,这就使人工形态总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变化。
4、人工形态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和互动人工形态的构成:材料、结构、形式和功能关联:结构、形式和功能成为人工产品所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其中,材料是产品物质基础,结构是产品部不同的材料的组合方式,形式是产品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功能则是产品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从而构成了对人的一定效用。
互动:①材料是结构的基础。
制作任何产品都需要利用一定的材料,新材料的出现,为产品结构的变革提供了物质前提。
同时,材料的选择对产品的工艺性能、质量特征性以及市场效果都具有重大影响。
②产品总是由材料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的,从而发挥出一定的效用功能。
大学设计美学复习资料期末复习提纲
![大学设计美学复习资料期末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0759d0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5.png)
大学设计美学复习资料期末复习提纲简答题6个,每题8分论述题2个,每个12分综合设计题1个,28分第一章1、与传统的工匠工作法比,DESIGN具有哪些鲜明特点?①首先是设计与生产制作的分工,以及设计师作为一项职业的诞生。
文艺复兴时设计有了雏形(如米开朗基罗设计建筑),近代设计师莫里斯为第一人,包豪斯成立后诞生大批设计师②其次强调没有既定模式的开发性设计。
设计意往往意味着对传统样式的选择,但现代的创造速度常使人造物找不到楷模。
可以借助“现代创造法”来启发创造。
③第三是功能与造型的一致性。
“为人造物“的宗旨是突出使用价值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然美。
其后的人体工学、人类过程学、服装卫生学、技术美学也都应运而生。
2、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为设计创造了新的技术环境?①工业革命促进了设计和制造的分工(例如18世纪建筑师首先从“建筑公会分离出来)②标准化、批量化和机械化的大生产方式成为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的主导方式。
评判设计优劣的主要标准变成了工厂的利益。
③举世瞩目的科技文明把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改变,为设计营造了新的技术环境(如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发明等)总之,由于机器生产的普及带来的设计的技术环境是:人们有可能利用比手工艺时代更强有力的能源和动力来达到自己的设计目的,因而为设计产品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同时,也因为工业产品的艺术品格问题时时充满矛盾。
第二章3、一般设计与创造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①从活动的动机和效果看,设计介于一般设计和创造之间,是为了寻找某种未知的规律,制定新的法则;它不是某种设计方案的简单重复,要运用已有的设计原理和法则进行新的组合,使物体产生新的联系,形成新的设计方案。
②从活动范围看,它要运用已有的发明和新发现的理论,确立被设计客体内部的新联系,又要确立该客体外部的新联系。
③从艺术的关系来看,最突出的特点表现为它对艺术和舒适的强烈追求。
设计通过对新技术的采用,把对舒适的要求和艺术的形式组合到新产品之中,使产品不仅技术完善,而且使用方便,外形美观。
《设计美学》复习材料(04026)
![《设计美学》复习材料(04026)](https://img.taocdn.com/s3/m/7f9affe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2.png)
《设计美学》复习材料(04026)艺术设计与美学复习资料一、人名、成就、名言、作品伽利略2——科学家。
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奠基人培根2——科学家。
被誉为“自然大臣”;书籍《新工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尔2——科学家。
笛卡尔二元论逻辑牛顿2——科学家。
三大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法拉第、麦克斯伟3——科学家。
电磁理论阿尔文·托夫勒4——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书籍《第三次浪潮》塞尚7——印象派画家。
现代艺术之父莫奈7——印象派画家。
《阿尔让特依大桥》修拉7——印象派画家。
点彩画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毕加索7——立体主义画家。
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艺术家M. 金兹堡9——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师;书籍《风格与时代》艾尔·利兹斯基30——俄国构成主义主要代表。
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康定斯基9、43——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包豪斯教师杜斯伯格28——“风格派”理论家、发言人蒙德里安9、29——荷兰“风格派”核心人物,画家。
《红黄蓝》系列油画里特维德29——“风格派”家具、建筑设计师。
《红蓝椅子》鲍姆伽通16——德国哲学家。
书籍《美学》康德16——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5——德国哲学家彼得托齐纳16——捷克设计师,提出技术美学的概念鲍列夫16——苏联美学家泽姆佩尔16——德国建筑学家,最早研究美学的学者,其理论成为现代设计理念形成的基础约瑟夫·帕克斯顿21——“万国博览会”英国“水晶宫”的设计师拉斯金23——英国艺术理论家。
把造型艺术称为“大艺术”,设计称为“小艺术”莫里斯23——英国艺术设计家、作家。
拉斯金思想的传承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书籍《乌有乡消息》、《乔叟集》(书籍装帧第一书);设计史上第一次提出整体设计概念穆特修斯、凡德·威尔德27——德意志制造联盟成员,双方发生著名的争吵沙利文31、54、134——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提出“形式服从功能”斐迪南·保时捷32——电动汽车之父,开发出“大众汽车”、“甲壳虫”弗兰克·皮克34——30年代英国工业设计代表人物,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主席“七人集团”35——意大利现代主义建筑师团体,强调“理性建筑”吉奥·庞蒂36、56——30年代意大利最富才华的设计师、建筑师、教育家,意大利设计师协会创始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巴洛克美学设计史16-17世纪交替时期,巴洛克设计风格开始流行,其主要流行地区是意大利,经荷兰传遍欧洲。
20、巴洛克家具设计有两个突出特点。
答:(P45 最后第二段)一是强调家具本身的整体性和流动性,追求大的和谐韵律效果和舒适感的统一;二是注重装饰与实用的统一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2010.12
试题类型:
判断题:2’X5
简答题:20’X2
论述题:20’X1;30’X1
1、先秦至两汉是我国设计美学形成的基础阶段,许多设计美学观念在这时开始形成。
2、先秦时期理论上较为突出的成就就是设计典籍《考工记》的出现。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6、从美学上分析文艺复兴运动有以下特点:文艺复兴反对宗教的束缚,注重人本身;关注使用美的辩证关系;沿用古希腊美学的审美标准。
17、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美学思想产生原因。
答:(P43 第三段) 一是工商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资产阶级的地位稳固,作为住在封建社会思想的宗教神学思想受到严重冲击,艺术家和美学领域注重“人”本身的口号逐渐喊响;二是自然科学的日益发达,给人文主义者带来理性和经验两大武器,搜易关注人本身的口号的到不断巩固;三是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由于受到古代思想家的启发,结合事件进行自由的探讨,比如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的研究,在16世纪达到高潮。在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充分肯定和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尊重人的地位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尽量摒弃繁琐的装饰,在设计造型上以简洁单纯、实用和谐为其基本特征。
答:(P48 第二段) 以自然为原则,按照确定的美的理念去再现自然;崇尚理性和共性,将艺术纳入规范和有序之中;以古希腊、罗马英雄事迹及当代生活为题材,艺术创作带有更多人的风格追求和时代印迹。注重规则,讲究形式,轻视想象。这也是新古典主义之所以无法使艺术上升到更高的原因。这个领域涉及到设计的美学家有很多,比如法国的文克尔曼、英国的何加斯等。
10、中国设计美学思想来源。
答:道家美学的思想对设计美学的影响。道家哲学和美学的创始人是老子和庄子及其学派,在道家看来,真正的美是一种同自然无为的“道”合为一体、超越人世的利害得失、在精神上不为任何外物所奴役绝对自由的境界。这种心境与自然融合、与道同行的境界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佛教美学对中国设计美学的影响,中唐时期的禅宗,通过直觉、顿悟以求的精神解脱、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的理论。
4、墨子的“先质后文”、“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进一步强调了实用功能,反对浪费奢靡。
5、杨雄的“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提倡一种博大精深、富于崇高色彩的美。
6、按照郭沫若对青铜器的说法,青铜器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人化——神化——礼化——人化。
7、简要论述《考工记》设计学思想。
答:1、“阴阳五行”的道器统一观。是说各种事物现象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关系。2、“天人合一”“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天时”、“地气”指的是自然方面的客观因素,“才美”、“工巧”则强调的是主体和主观因素。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强调工艺制作要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并认为自然规律可以制约设计的优劣。3、“制器尚象”。《周易》中就已提到“制器尚象”,主张把有形之器与卦象等抽象符号联系起来,运用象征手法表现抽象的“意”。
23、英国工1857年莫里斯设计的“红屋”充分体现了工艺美术运动在建筑设计上的思想,创立了建筑设计的哪四条原则。
14、多利克柱式、伊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的特点。
答:(P39) 1、多利克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又被称为男性柱式
2、伊奥尼亚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由于曲线明显,这一柱式结构又被称为女性柱式。
3、科林斯柱式的特点是装饰性强,但是在古希腊建筑中的应用并不十分广泛,典雅的宙斯神庙采用的是科林斯柱式。
21、新古典主义遵循两个信条。
答:(P47 最后一段) 一是文艺具有普遍永恒绝对的标准。人性是符合理性的,符合理性的东西就必然带有普遍性和永久性。二是根据第一条推断,永恒经久的东西就是好的,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是符合这个条件的,就值得学习,因此新古典主义对其的复兴是这一时期艺术的主题。
22、新古典主义有以下美学特征。
11、中国传统设计美学观念的具体体现。
P32 (结合课本适当张开论述答题)
答:1、中国传统设计中的“精气神”
2、中国设计中的“意”与“象”
3、中国设计美学中的“和”与“合”
12、苏格拉底被认为是西方设计美学思想的鼻祖。(P37)
苏格拉地论述美和效用的关系问题对设计产生了较大影响。
13、古希腊简述基本上是三种主要柱式,即多利克、伊奥尼亚和科斯林三种柱式结构。
15、奥古斯汀的美学著作《论美与适宜》中把美区分为“自在之美”和“自然之美”两种类型。
答:(P41第四段)
即事物本身的美和一个事物适宜于其他事物的美。奥古斯丁罗列出美的较为具体的特征和规律,它们包括平衡、类似、适宜、对称、比例、和谐等原则,统摄这些原则的“整体”。美不在于各种成份的量,而在于它们的平衡和相称。奥古斯丁把物质美的一切形式规律看作为最高的真和善的表现,绝对的整体同时就是绝对的真和善。中世纪的手工技艺和绘画。建筑、雕塑都被称为机械艺术。奥古斯丁把世界的结构规范几乎全部归结为审美规律,而审美规律也是艺术的基础。
8、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创作原则。
9、简要论述宋代哲学特征。
答:中国哲学美学在宋代现实儒道释三学融合,完成了以道德为本体和主题的中国人格美学.既不向往神仙或宗教的热狂境界,也渴慕治国平天下的世工业绩,它面向现实人生,高度重视生活情趣,任情感自然地流露和表现,鄙视宫廷艺术的富丽堂皇、雕琢伪饰。宋代美学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提倡“平淡天然的美”,以欧阳修、苏轼、严羽为代表;另一派是提倡客体化的、具有伦理道德性质的“理”,以邵雍、程璟、程颐、朱熹等哲学家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