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知识点总结
怀疑与学问课文精讲
怀疑与学问一、章节划分《怀疑与学问》的章节划分如下: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即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作者在此部分引用了古代学者的名言,以支持其论点。
第二部分(第3-6段):详细阐述中心论点。
第三层(第3-5段):论述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作者指出,不论对于传说、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应有怀疑精神,不能轻信盲从。
第四层(第6段):论述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这种章节划分展示了文章从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到得出结论的逻辑结构,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二、文章赏析《怀疑与学问》是一篇关系性议论文,其主题围绕“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展开,强调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重要性。
以下是对该文章的赏析:论证严谨,逻辑清晰:文章从提出中心论点开始,通过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和具体的例子,逐步展开论证。
作者先指出怀疑在消极方面的作用,即辨伪去妄,然后进一步强调怀疑在积极方面的作用,即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整篇文章的论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语言准确、精练: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准确、精练的语言,使得整篇文章表达清晰、有力。
例如,作者在阐述怀疑的必要性时,使用了“必须”、“必要”等词语,强调了怀疑的重要性。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一些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观点鲜明,立场坚定:作者在文章中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即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这种鲜明的观点使得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同时,作者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态度坚定、旗帜鲜明,彰显了作者的学术风骨和独立精神。
启示深刻,意义重大:文章所阐述的怀疑精神对于治学的重要性,不仅对于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而且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培养怀疑精神,人们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避免盲目相信和轻信盲从,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生活。
《怀疑与学问》是一篇具有深刻启示和重大意义的文章,其严谨的论证、准确的语言、鲜明的观点和深刻的意义都使得它成为了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九年级上册语文19课怀疑与学问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19课怀疑与学问笔记一、课文内容解析本课是一篇议论文,主要论述了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
文章开头通过引用名言,引出了论题,即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接着,作者通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阐述了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性。
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强调了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作用。
二、重点字词解释1. 怀疑:对某种事物或情况产生疑问或疑惑。
2. 虚心: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3. 盲从:盲目跟从别人的意见或做法,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4. 懒惰:懒惰的人不愿意主动去思考问题,缺乏进取心和毅力。
5. 敷衍了事:马虎了事,不认真对待工作或学习。
三、句子分析1. “学者先要会疑。
”——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古人的治学态度之一。
2.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这句话强调了怀疑的重要性,只有在没有疑虑的地方产生疑问,才能有所进步。
3. “大凡学问有疑乃进。
”——这句话说明了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地质疑和思考,才能不断进步。
4. “学者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
”——这句话强调了学者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被别人的意见或自己的偏见所蒙蔽。
5.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这句话强调了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善于实践的人应该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
四、文章结构分析本文的结构清晰明了,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文章开头引出论题,接着通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来阐述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并强调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作用。
五、中心思想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强调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质疑和思考,才能不断进步和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学者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被别人的意见或自己的偏见所蒙蔽。
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怀疑的态度,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2021年整理〗《怀疑与学问》重难点导析
《怀疑与学问》重难点导析1、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核心,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2、对两个分论点基本含义的理解。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这是个递进复句,前半句中“消极”指的是被动接受别人的学说观点,后半句中“积极”指的是主动创立自己的学说观点。
《怀疑与学间》这篇文章围绕“怀疑”与“学问”展开层递论证,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点鲜明,论证精辟。
一采取递进的论证方式,阐述透彻,明白了然。
文章开篇运用“学者先要会疑”和“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的名人名言提出中心论点: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紧接着,论述了怀疑精神从消极方面来说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指出了做学问,研究学问中,“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这一点就是研究学问的最基本的条件。
其二,“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 “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故此,作者告诫我们“不轻信传说就是对待传说应持的正确态度,这就是怀疑精神。
然而,怀疑的真正目的是要让“一切虚妄的学说”“不攻自破”,没有市场。
在论述了研究学问须有怀疑精神之后,又进一步论述了怀疑精神对于新创造新发明的作用。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1.本文是怎样引用古人的话作为道理的论据来论证的?找出引用的句子,研究它们的作用,领会引用的精要,与论点切合和引用后阐释等特点。
除了引用,本文还运用了哪些方法?试举例说明。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怀疑与学问》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怀疑与学问》课堂笔记怀疑与学问在青春的时候,人们会对自己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和疑问。
正因为怀疑,我们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一、学问的内涵学问不仅仅是从书本中获取知识,还包括了了解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了解世界,了解自身。
学问由对自然、社会、人类认识的提高而不断扩大,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
二、怀疑的意义怀疑是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
怀疑可以引导我们去发现问题,去探究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从而扩展我们的知识和认识。
怀疑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和认识事物,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判断和处理问题。
三、把握好怀疑的度并不是所有怀疑都有益处,怀疑也需要把握好度。
适度的怀疑可以让我们收获丰硕的知识和经验,而过度或不恰当的怀疑会让我们陷入盲目与迷茫当中,最终达不到目标。
四、怀疑的源泉怀疑的源泉来自于我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
怀疑是一种探索精神,只有抱着开放、认真、求真的态度去探索科学、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才能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知识和智慧。
五、学会利用怀疑怀疑不是发誓要否定一切,而是一个即不轻信,也不全不信的过程。
我们应在怀疑的基础上,用批判性的思考去分析和提出论据,从而得到更客观、更科学的结论。
六、怀疑的局限性怀疑也有它的局限性。
在对某一问题怀疑的同时,我们需要做到客观、公正,不忽视事实,不影响整体判断。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选择怀疑的对象、选择怀疑的时机和方式,以及避免过度的怀疑,以免影响判断力。
七、总结怀疑和学问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
怀疑可以引导我们探求真理的方向,而学问是一种积极探索和深入了解的态度。
正确地把握怀疑和学问的关系,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世界,提高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八、怀疑和学问的关系怀疑和学问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只有在怀疑中,我们才能寻找问题,深入思考,认真探究,而学问则是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是对解决问题的实践。
《怀疑与学问》资料讲解
逐段理解课文
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 本段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因怀疑而思 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道理 论证(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 论证方法。
逐段理解课文
❖ 第6段课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论述了什么分论点?怎样论述的?
❖ 课文承上启下,归结了第3、4、5段课文分论点 后,提出第6段课文的分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 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逐段理解课文
第6段论述了什么分论点?怎样论述的?
❖ 首先正反对比论证,对别人的话不假思索,那是惰性的 表现,是不能治学的,只有在不断发问中,学问才会丰 富起来(“反面”—“正面”)。其次举例论证,证明只 有发问求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再次,从正 面阐述一切学问家做学问都要抱怀疑的态度,又从反面 阐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这样,有力的论述分论 点。
本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 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 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逐段理解课文
对第3段文章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怎样理解?
逐段理解课文
儒学大师, 泛指学问渊博的人。
探究新课
感知文章内容 1.文章主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2.课文开头两段为什么不能删去? 3.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选取了哪些论据?
逐段理解课文
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
❖ 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 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 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怀疑与学问》的主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认识怀疑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运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提高文献阅读能力•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讨论和互动探究问题的答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怀疑的正面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科学素养二、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主旨及关键词•掌握思维方法:质疑、怀疑、探究三、教学难点•贯彻怀疑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了解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素养1.引入新课•让学生表达对于科学的认识和喜爱,并引出科学研究需要具备一些条件。
•通过展示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到怀疑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并了解怀疑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接受本课的主旨。
2.阅读与理解•供给素材:《怀疑与学问》阅读文章•提供问题: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学生阅读文章,并记录文章重点词汇和句子,并一起讨论问题,交流各自的感受。
3.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在网络资源的帮助下搜寻资料解决问题,包括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也可以提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进行深度阅读探究,包括社会现象等。
•提出问题示例:有哪些科学家的探究遇到了阻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搜查资料,把握本文主旨和作者观点。
4.思考和探究结果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了解其他人的想法。
•教师在其中引导学生客观、理性、科学的角度下探究问题。
5.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继续阅读类似的科普文章,比如著名的《怎样解读科学新闻》等,并探讨其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可开展课外研究课题,如“推崇远离日光”的危害性”等。
1.评价要求•能够理解关键词和主旨。
•能够辨别作者观点和态度,并从实证分析,以证据支持自己的论述。
•能够进行小组讨论,能够在科学化思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怀疑与学问》 知识清单
《怀疑与学问》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怀疑与学问》的作者是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
二、文章背景这篇文章写于 1925 年,当时的中国社会新旧思潮激烈交锋,人们对于传统的学术观念和方法产生了怀疑和反思。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通过论述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倡导人们要有怀疑精神,以推动学术的进步和创新。
三、生字词1、虚妄(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
2、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3、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
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4、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去除不合理的。
四、文章结构1、提出论点(第 1、2 段)开篇引用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接着阐释了“怀疑”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论证论点(第 3—6 段)第 3、4 段论述了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精神,不能轻信盲从。
第 5、6 段论述了对于书本、学问也要有怀疑精神。
3、总结论点(第 7、8 段)第 7 段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 8 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五、主要内容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对于传说,我们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例如“三皇五帝”的传说,就需要我们进行怀疑和考证。
怀疑不仅能辨别真假,还能纠正错误。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我们也要敢于怀疑。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告诫我们不要盲目迷信书本。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才能有新的发现和创造。
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怀疑精神。
六、论证方法1、引用论证文章开篇引用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学者先要会疑”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举例论证文中列举了“三皇五帝”的传说、戴震幼时读书的事例等,具体地论证了怀疑精神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怀疑与学问》知识点总结
《怀疑与学问》知识点总结《怀疑与学问》知识点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怀疑与学问》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作者简介顾颉刚譬如腐草为萤虚妄盲从停滞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尽信书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
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三、整体感知1.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答案示例: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
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2.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示例: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3.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答案示例:①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
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己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
②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
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
③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
动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怀疑与学问课文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文笔记《怀疑与学问》是一篇关于学术研究中怀疑精神的重要性的文章。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详细笔记:一、主题思想1.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2.怀疑精神有助于推动学术进步和创新。
3.怀疑精神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二、重要观点1.怀疑是学术研究的起点: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我们应该对现有的知识和观点保持怀疑态度,不轻易接受他人的结论,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来验证和判断。
2.怀疑精神有助于创新:在学术研究中,如果缺乏怀疑精神,人们就会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成果,不愿意进行新的探索和创新。
相反,只有保持怀疑态度,不断挑战现有的理论和观点,才能推动学术进步和创新。
3.怀疑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虽然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非常重要,但怀疑并不是无根据的猜测或臆想。
相反,它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只有对某个领域或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怀疑和质疑。
三、关键语句1.“学者先要会疑。
”——这句话强调了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作为学者,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怀疑态度,不轻易接受他人的结论,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来验证和判断。
2.“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这句话说明了怀疑精神对于学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只有通过不断的发问和求解,才能推动学术的进步和发展。
3.“怀疑并不是缺点。
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这句话提醒我们,怀疑精神虽然重要,但也需要适度。
如果只是一味地怀疑而不做出判断或结论,那么这种怀疑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在保持怀疑态度的同时,也要勇于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
四、总结《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强调了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作为学者,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怀疑态度,不轻易接受他人的结论,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来验证和判断。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适度怀疑,勇于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 -1980),名诵坤,字铭坚,号颉(jié)刚,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代表作:《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古史辨》、《史林杂识》二、理解词义1.譬如:比如,例如。
2.视察:察看,审察。
3.三皇、五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
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
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4.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
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5.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6.盲从:比喻自己没有主见,没有原则,没有见地,随着别人说话、做事。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
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8.辨伪去妄:(对一些事物)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留下真的)去除虚假的。
9.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10.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三、问题解疑1.文章开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论证作用分析法。
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
作者在开头引用这两句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证据,这使得论点的说服力增强。
2.就全文来看,第③自然段有什么作用?本段有引起下文的作用,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如何对待传说”做铺垫。
3.为什么对于传说的话,要“经过一番思考”?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传说,而别人的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4.第④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事例?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举例论证作用分析法。
作者列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事例进行论证。
18 怀疑与学问 要点归纳
18 怀疑与学问要点归纳(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18 怀疑与学问要点归纳生字生词颉(jié) 滞(zhì) 儒(rú) 塾(shú)启迪:开导;启发。
《怀疑与学问》教材解读
怀疑与学问知识助读细梳理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怀疑与学问”是文章的论题,全文就是围绕这个论题展开议论的,阐明了“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
2.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
我国“古史辨派”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
主持标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工作。
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
3.知识链接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基本看法。
它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
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
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就是论证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
基础知识1.字音识记顾颉刚(jié) 程颐(yí) 譬如(pì)步骤(zhòu) 启迪(dí) 懒惰(duò)塾师(shú) 大儒(rú) 墨守(mò)停滞(zhì)(nàn)国难(chuán)传说难传(nán)难处(zhuàn)传记(jiě)解答解(jiè)押解(xiè)解数2.字形辨识萤(yíng)萤火虫辨(biàn)辨别莹(yíng)晶莹辩(biàn)辩论荧(yíng)荧屏辫(biàn)辫子妄(wàng)虚妄盲(máng)盲从忘(wàng)忘记肓(huāng)病人膏肓3.词语释义譬如:比如。
视察:察看,审察。
三皇、五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
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
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
意思是腐草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九年级怀疑与学问知识点
九年级怀疑与学问知识点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怀疑与学问”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它不仅对于我们的学业有着关键的影响,更是在我们未来的生活和思考方式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怀疑。
怀疑并非是无端的猜忌或者盲目地否定一切,而是一种基于理性思考和现有证据的谨慎态度。
它要求我们在面对各种观点、学说和信息时,不盲目接受,而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例如,当我们读到一篇关于某个科学理论的文章时,如果只是简单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而不去思考其论证过程是否严密,证据是否充分,那就不是真正的学习。
怀疑是对所接触到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那么,怀疑与学问之间有着怎样紧密的联系呢?学问,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学习和研究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如果在获取学问的过程中没有怀疑的精神,我们很可能会陷入错误的泥潭。
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理论突破,往往都是源于科学家们对既有学说的怀疑。
哥白尼对“地心说”的怀疑,从而提出了“日心说”;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速度的观点的怀疑,通过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了怀疑是推动学问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怀疑的精神呢?一是要敢于质疑权威。
这里的权威并不是指那些故意误导我们的人,而是在某个领域具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或者传统的观点。
但权威并不总是正确的,他们的观点也可能受到当时的知识水平、研究方法和条件的限制。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某个观点是权威提出的就不假思索地接受,而应该用自己的思考去判断。
二是要善于发现问题。
在阅读书籍、听取讲座或者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注意那些看似不合理或者矛盾的地方,这些可能就是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切入点。
三是要有证据意识。
当我们对某个观点表示怀疑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主观的猜测和想象上,而要通过收集更多的证据、进行实验或者查阅相关资料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同时,怀疑也需要有一定的限度和方法。
19、怀疑与学问——把握文章中心论点(教师版)
19.怀疑与学问——群文阅读把握文章中心论点本文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然后提出两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这样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解读】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把握文章论点,是议论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本文论点是如何提出的?【技法点拨】论点提出的方式: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中间提出中心论点﹔④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⑤从文章中归纳中心论点。
判断论点的方法:①看标题,分清论点和论题;②看开头,是否能统摄全文;③看结尾,找总结性的句子;④看论据的针对性;⑤把分论点加以整合;⑥找文中关于论题、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表述句。
注意:1.区分论点和论题。
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一般出现在标题或文首。
2.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是分论点的集合。
【真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善借者赢天下王飙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
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
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
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
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0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
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油轮包租出去。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怀疑与学问》重要知识点总结
1 / 2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
《怀疑与学问》重要知识点总结
重点字词
✧ 生难字
譬.
如(pì) 虚妄.(wàng) 步骤.
(zhòu) biàn(辨)伪去妄 懒惰.
(duò) 塾.师(shú) 大儒.
(rú) mò(墨)守 停滞.
(zhì) ✧ 形近字
⎩⎪⎨⎪⎧萤(yíng)腐草为萤营(yíng)经营
莹(yíng)晶莹剔透
⎩⎪⎨⎪⎧儒(rú)儒学濡(rú)耳濡目染孺(rú)孺子可教 ✧ 重点词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
驳或责问。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墨守: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综合素养
✧ 素材积淀: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
一、有关怀疑精神的名言警句。
《怀疑与学问》课堂笔记
以下是《怀疑与学问》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一、生字注音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
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戒心(jiè):警惕自己不要去做某种事情时的心理。
泛滥(fàn làn):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漫延。
层累(céng lěi):重重叠叠的层次。
相辅相成(xiāng fǔ xiāng chéng):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二、重点词语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后因称善守为墨守。
足茧:脚底的老茧。
死海:西亚的内陆湖名。
因水中含盐分多,比重甚大,人或动物游泳其中即会浮起,不能淹死,所以叫死海。
滞笨:呆滞笨拙。
龟裂:(皮肤)因干燥而开裂。
犀利:锋利。
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
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吹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三、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首先摆出对方的错误观点,接着分析这种错误观点的荒谬,最后指出这种否定怀疑和治学态度是我国的传统态度。
文章运用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思路清晰。
四、课文研讨1.文章开头引用程颐的话有什么作用?【明确】引出论题: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从什么角度论述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为什么?【明确】第二自然段从正面举例论证,说明“一切学术都有一些迷信,为了清除迷信,我们都要提出疑问”,辨明真伪;第三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论证,说明“不做研究好比瞎子摸象,对事情真相一无所知”。
这两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
3.为什么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明确】作者先破后立,横向铺展。
先驳斥了无条件肯定书本和一切传闻的绝对怀疑主义和盲目武断的全盘否定书本和传闻的虚无主义者的错误态度,这是“破”;然后论证“我们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提出“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这是“立”。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基础知识大全
十八、怀疑与学问(顾颉刚)1、易读错的字顾颉(jié)刚程颐(yí)张载(zài)郿(méi)县譬(pì)如一番(yān)腐(fǔ)草为萤(yíng)虚妄(wàng)懒惰(lǎnduò)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唐尧(yáo)虞舜(yúshùn)塾(shú)师伏羲(xī)女娲(wā)大儒(rú)停滞(zhì)2、多音字zài (载重) biàn (便是) chuán(传说) shuō(说话)载便传说zǎi (记载) pián (便宜) zhuàn(传记) yuè(不亦说乎) zhù(著作) bié(别人) zhé(折扣) jiě(求解)著别折 shé(折本)解 xiè(浑身解数)zhuó(著我旧时裳)biè(别扭) zhē(折腾) jiè(押解) zhǒng(那种) hé(和平)huó(和面) lùn (辩论)种和和huò(和药)论zhòng(种田) hè(随声附和) hú(和牌) lún (论语)3、形近字载zài (载重)候hòu (时候)消xiāo(消息)稍shāo(稍微)栽zāi (栽树)销xiāo(销魂)捎shāo(捎信)裁cái (裁剪)侯hóu (姓侯)悄qiāo(悄悄)梢shāo(树梢)艄shāo(艄公)萤yíng(萤火虫)营yíng(军营)植zhí(植物)(腐草为萤)荧yíng(荧光)值zhí(价值)哨shào(口哨)莹yíng(晶莹)茔yíng(坟茔)殖zhí(生殖)辨biàn(辨别)辫biàn(扎小辫)谓wèi (所谓)渭wèi (渭河)辩biàn(辩论)瓣bàn (花瓣)喟kuì(感喟)猬wèi (刺猬)脑nǎo (脑筋)懒lǎn (懒惰)治zhì(治学)yí(心旷神怡)恼nǎo (烦恼)赖lài (依赖)冶yě(陶冶)yǐ(佁然不动)饴yí(高粱饴)锻duàn(锻炼)炼liàn(锤炼)幼yòu (幼时)贻yí(贻笑大方)缎duàn(绸缎)练liàn(老练)幻huàn(幻想)塾shú(塾师)儒rú(大儒)蠕rú(蠕动)评píng(评判)熟shú(熟练)濡rú(相濡以沫)孺rú(孺子可教)抨pēng(抨击)4、解词视察:察看、审察。
《怀疑与学问》 知识清单
《怀疑与学问》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怀疑与学问》的作者是顾颉刚。
顾颉刚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
他在历史学、民俗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二、文章背景这篇文章写于 1926 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思想变革的时期,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精神和民主思想,鼓励人们对传统观念和权威进行质疑和反思。
在这样的背景下,顾颉刚写下了《怀疑与学问》,强调怀疑精神在做学问中的重要性。
三、字词积累1、譬如(pì rú):比如。
2、虚妄(xū 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
3、盲从(máng cóng):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4、折扣(zhé kòu):买卖货物时,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
5、流俗(liú sú):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6、墨守(mò shǒu):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后来用“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7、停滞(tíng zhì):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四、文章主旨文章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结构分析1、提出论点(1-2 段)第 1 段:引用名言“学者先要会疑”和“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 2 段:阐释“怀疑”“思索”“辨别”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论证论点(3-5 段)第 3 段: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我们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精神。
第 4 段: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第 5 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证,论述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总结论点(6 段)总结全文,强调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六、论证方法1、引用论证文章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有力地提出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怀疑与学问》知识清单
第18课《怀疑与学问》知识清单一、中心论点1.作者对“怀疑与学问”这一论题,所持的观点(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明确:文章开头引用两句我国古代学者的名言,通过这两句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二、论证过程(思路)3.结合课后思考探究二,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句,说说全文围绕中心论点是怎样分析论证的?(论证思路过程是怎样的?)明确:文章首先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接着论证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然后论证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两个分论点层层深入的论证了中心论点。
4.请分析文章是怎样论证第一个分论点的?(3-5段论证过程思路是怎样的?)明确:首先第3段提出做学问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靠别人的传说;然后第4段论证了对于传说的话要有怀疑的精神;最后第5段进一步论证对于书本、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思索、辨别。
5.请分析文章第4段的论证思路(过程)。
明确:首先提出观点: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然后列举三皇五帝、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举例论证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精神;最后做出结论,指出怀疑精神的重要意义。
6.请分析文章是怎样论证第二个分论点的?(第6段的论证思路过程是怎样的?)明确:首句承上启下,前半句总结前三段分论点,后半句提出本段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然后进行正反对比道理论证观点,接着列举戴震和笛卡尔两个例子,举例论证观点;最后再次从正反两方面道理论证了观点。
7.结合上面的分析,划分文章的结构段落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三、论证方法8.请找出文章主要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疑与学问》知识点总结
一、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 江苏苏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
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
开拓者、奠基人。
著有《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二、理解词义
1.譬如:比如,例如。
2.视察:察看,审察。
3.三皇、五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
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
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4.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
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5.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6.盲从:比喻自己没有主见,没有原则,没有见地,随着别人说话、做事。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
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8.辨伪去妄:(对一些事物)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留下真的)去除虚假的。
9.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10.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三、问题解疑
1.文章开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引用论证作用分析法。
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
作者在开头
引用这两句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 时学者的名言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
力证据,这使得论点的说服力增强。
2.就全文来看,第③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本段有引起下文的作用,为后文论 述“做学问应如何对待传说”做铺垫。
3.为什么对于传说的话,要“经过一番思考”?
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
靠别人传说,而别人的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4.第④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事 例?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举例论证作 用分析法。
作者列举“三
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事例进行论证。
论述
了人们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使 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怀疑精神很有必要。
5.如何理解第六段开头这句话?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 用,前半句归结上文的论点,后半句提
出本段的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 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6.文章列举戴震和笛卡儿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列举戴震和笛卡儿的事例,从正面 阐述学问家做学问的态度。
7.“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
不能。
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 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
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
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8.“古今科学……”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三个“新的”,突出了怀疑精神在人类文明史 上的作用。
四、课文主题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