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作业管理完整版
《生产与作业管理》课件

种类型。
生产类型特点
03
不同生产类型具有不同的生产工艺、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方式
,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生产过程与生产流程
生产过程定义
生产过程是指企业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的 采购、加工、装配、检验和包装等环节。
生产流程定义
生产流程是指企业为完成某项任务或产品而进行的一系列作业活 动的有序集合。
03
生产计划包括产品需求预测、产能规划、生产排程和物料需求计划等 内容。
04
制定生产计划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如市场需求、供应 链状况、企业战略等。
库存管理
01
库存管理是生产与作业管理中的 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原材料、在 制品和成品的管理。
02
库存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库存水平 合理,满足生产和销售需求,同 时避免过多的库存积压和浪费。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发展、绩效管 理和员工关系等内容。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员工满意度和绩效水平 。
04
生产与作业管理的技术与 方法
生产调度技术
总结词
生产调度技术是生产与作业管理中的 重要环节,用于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 资源分配,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
生产信息系统
总结词
生产信息系统是实现生产与作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具,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生产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 持。
详细描述
生产信息系统包括生产计划系统、生产执行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等。通过实时采集和更新生产数据,对生产过程 进行监控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潜在问题和改进方向,为持续改进 提供支持。
润空间。
学年度生产与作业管理

-判斷解決問題的先後順序 -指示企業資源的分配方向
学年度生产与作业管理
全面品質管理(TQM)
• 沿革:
首創TQM一詞者有兩種說法: 1.1985年美國學者Nancy Warren所提出-
是由Air System Command單位所採用日式 品質改進的作法. 2.美國學者Allen Brandley所提出公司由品質,可靠度和安全性的觀點開發一 個設計,研發.製造和支援的全公司品質管 理方案的名稱.
学年度生产与作业管理
全面品質管理(TQM)
檢驗設備的維護與校正
品
管 理
內部失敗成 報廢
本
重做或修正
不
再檢查
良
降價求售
所
發
停工損失
生
失敗分析
的 外部失敗成 顧客抱怨處理
成本
退貨損失
本
品質責任,赔賞
学年度生产与作业管理
品質成本
• 降低失敗成本的四步驟:
1.讓大家了解問題及其成因 2.培養共同解決問題的決心
3.訂定解決問題的矯正措施
4.跟催及檢討
n 品質管理: 管理所有為達成公司品質目標的活動過程,美國 品管大師建議以品質規劃.品質管制及品質改善 作為基本程序.
学年度生产与作业管理
品質管理
品質管理三部曲之工作內容
品質規劃
品質管制
1.確認內部及外部顧客 1.選擇管制對象
2.決定顧客的需求
2.選擇量測單位
3.發展產品特色
3.建立量測程序
4.建立品質標準
学年度生产与作业管理
品質成本
生产与作业管理教程--cjzj

纲
识别顾客的需求
全面质量管理 统计质量控制 预测管理方法
满足客户所作的战略决策
产品战略 流程战略及生产能力的规划 生产与作业管理中的现代化技术 选址战略 作业布局现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点战略 采购和准时制管理
满足客户所作的战术决策
库存管理和准时制 排程管理和项目管理 维护及可靠性
生产能力定义为在理想的状态下在一定的期间同全一个系统的最大产量. 盈亏平衡分析
目的是找到用货币和产品数量来表示成本等于收入的一点,这个点就是盈亏平衡点.它与固定成 本,可变成本和收入函数有关.固定成本指不生产任何产品时也存在成本;可变成本是随生产产 品数量变化的成本,其主要包括劳动力和材料;收入函数从原点开始随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
过程控制系统的目标是当波动的原因出现时提供一个统计信号,由此信号作消除波动. 正常波动影响至每个工序,并且是可预料的.当某个工序处于统计控制中时,波动都称为正常波 动.当统计分布是正态是,分布由两个参数决定,一个是均值,一个是标准差.工序中的异常波 动指由某种特定原因引起的.如机器磨损,误调设备,疲劳或未经培训及新物料都是其原因. 计量值抽控制图:X图告之中央趋势是否发生变动,R图表反映偏差方面的情况. 中心极限定理:如果正常波动有99.7%样本均值会在6标准差内,95.5%则在4个标准差内. 设定平均控制图控制限:如何根据数据制订上下线的控制限. 设定极差图控制限:利用平均极差数的分布6个标准差来设定上下控制限. 计数值控制图:计算样本的缺陷百分比率用P图;计算样本中缺陷品的个数用C图
服务产品的特殊情况有五个种:通常是无形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且没能库存的独特性, 服务的独特性,顾客的高度参与,产品的定义一致. 决策树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可用于新产品的设计,也可解决各种管理问题. 过渡到生产定义把产品开发过渡到产品生产的步骤.
生产与作业管理制度

生产与作业管理制度1. 前言1.1 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生产和作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维护企业形象。
1.2 全部相关部门和员工都必需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要求。
2. 作业计划与布置2.1 生产部门应依据市场需求、资源情况和生产本领,订立合理的作业计划,并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和员工。
2.2 作业计划应包含生产任务、作业时间、作业地方和相关要求等内容。
2.3 作业计划的调整应提前通知相关人员,并经过相关部门负责人批准。
3. 生产设备管理3.1 全部生产设备必需符合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3.2 生产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需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关操作证书。
3.3 生产设备的使用记录应及时填写,并定期进行检查和备案。
3.4 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刻停止使用,并及时报修或报告上级主管。
4. 原材料子采购与管理4.1 原材料子的采购应符合企业的质量要求,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4.2 原材料子的收货人员应进行严格的验收,并填写相应的验收记录。
4.3 原材料子应依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储存和保管,保持良好的防潮、防火、防爆和防盗措施。
4.4 原材料子的使用应依照先进先出原则,避开过期或变质。
5. 生产过程掌控5.1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依照生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便更改或省略操作步骤。
5.2 生产过程中显现异常情况或质量问题时,应立刻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或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5.3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污染物应进行妥当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5.4 生产过程中应注意节省能源和资源,提倡环保生产方式。
6. 产品质量掌控6.1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全部员工都应对产品质量负责。
6.2 全部产品必需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6.3 对于不合格产品,应及时停产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防止流入市场。
6.4 对于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应及时追踪并进行处理,以防止仿佛问题再次发生。
生产与作业管理作业题参考答案081113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生产运作管理作业题参考答案作业题(一)参考答案一判断题(20分,每题1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概念理解:(15分,每题3分)1工时定额: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耗的一种数量标准,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消耗,或者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规定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
2工时消耗:是对工人在整个轮班的工作过程中全部时间的分类.3 工艺专业化形式:这种组织方式是以工艺为中心,组织设备、人员等生产运作资源,为每一工序提供一个工作场地4 生产设施单元化:是指企业通过小生产设施的规模及范围,在保持其柔性的同时,集中精力于优势产品或项目,以提高生产经营绩效。
5 生产运作计划: 是指在企业生产策略的指导下,根据需求预测和优化决策对其生产系统产出的品种、数量、速度、时间和劳动力的配置及库存水平等问题预先进行的考虑和安排。
三填空题(30分,每空1分)1生产运作系统的三种基本职能是﹝生产﹞,﹝销售﹞和﹝理财﹞。
2按顾客的需求特征分类,可将服务业分为﹝通用性生产﹞和﹝专用型生产﹞。
按运作系统的特征分类,可分为﹝技术密集型﹞和﹝人员密集型﹞。
3市场竞争的重点要素分为﹝成本﹞,﹝质量﹞,﹝时间﹞和﹝柔性﹞。
4制造业生产运作系统的竞争能力的种类可分为﹝缺乏竞争力﹞,﹝竞争对峙势﹞,﹝有竞争优﹞和﹝世界及制造系统﹞。
5顾客满意度可用顾客让渡价值来衡量,它是指顾客获得的﹝总价值﹞和顾客为之付出的﹝总成本﹞之间的差距。
6生产运作策略是用以支持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长远规划﹞,使生产运作系统成为立足于市场并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
7 CIMS 有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在(功能设计)方面,一个制造企业的全部生产和经营活动,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经营管理到(售后服务)是一个整体,要全面考虑。
《生产与作业管理》课件

2
如何应用原则到实践中
通过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培训员工、建立绩效评估体系等实施管理原则。
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关键概念
生产流程
生产流程是指将资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和产品交 付。
资源分配
资源分配是指根据生产需求,合理分配人力、设备、材料和时间等资源。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指协调和管理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以满足客户需求。
《生产与作业管理》PPT 课件
本课程将深入介绍生产与作业管理的重要性和原则,并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 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Βιβλιοθήκη 课程介绍1 课程目标
了解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基础概念,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培养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内容
包括作业管理概述、生产与作业管理的主要原则、关键概念以及案例分析等。
3 课程结构
每周一次课堂讲解和讨论,作业和项目实践。
作业管理概述
1 作业管理定义
作业管理是指制定和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决策和控制生产过程来满足市场需 求的管理活动。
2 作业管理的重要性
作业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并增加竞争力。
生产与作业管理的主要原则
1
常见的管理原则
如5S原则、优化资源利用、持续改进、员工参与和质量管理。
生产与作业管理的案例分析
1 实际案例介绍
通过介绍成功的生产与作业管理案例,展示管理原则的实际应用。
2 分析案例中的管理问题与解决方法
通过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总结与展望
1 演讲者观点总结
总结生产与作业管理的重要性、主要原则和关键概念。
生产与作业管理

第四章生产与作业管理第一节生产管理在讨论生产管理技术性的工作之前,最好先了解生产管理人员所要执行的管理功能,虽然每一组织结构不同,将会引起管理人员所负管理功能的程度差异,然而要达成企业目标,则有必要有效的执行这些一般性的管理功能。
生产管理的一般功能包括:1.计划2.组织3.资源组合4.指导5.控制这些功能之间的交互影响及其所涉及的生产技术面见表4—1。
表4 -1 生产管理的一般功能生产的技术面计划组织指导控制资源组合1.重置问题(资金收入)√√2.工作方法设计√√√√√3.物料管理与采购√√4.需要预测√√√5.存货控制系统√√6.产品设计与发展√7.厂址分析√√8.生产计划与控制√√√√√9.管理情报系统√√√√√10.品质管制√√√11.其它一、计划计划是做好管理的基础,生管人员必须就未来可能的发展仔细考虑,并就劳工、资立、土地与物料、资料来源等方面作一明确而清晰的通盘设想,一切都有了概念才能开始拟定计划。
消费者所期望的是令人满意的产品价格、良好的品质,准时交运到其手中而无延误。
生产者必须先知道完成一件产品所需的时间,才能拟定生产的进度,要拟定各种可行的生产进度还要考虑劳工的稳定程度、机器的产量,能存货的水准、设备的可用性等。
拟定计划必须考虑它的适用性,特别是它的时间面,生产经理常常面临一个问题:计划应该是多远的,很显然,计划循环越长,决策资料越不可靠。
虽然如此,企业界仍很盛行长期计划的拟定。
主要的原因是商界的一个公理:“商人计划必须远到足够回收他的成本”很多基本的生产决策如厂址、产品设什与发展、设备的重置与投资等所涉及的时间面常常在十年以上,企业能否继续发展,在于经理人员有无能力在资料不多的情况下作出近乎完美的长程计划。
短期计划的拟定较为容易,因为资料容易获得而且可靠,但有时常常因为易作而忽略这些日常工作计划或中期的计划。
通常越长期的计划是由较高阶层的管理人员拟定,所要求的资料越精简;中期的计划是交由中级以上的管理人员来承办,而短期的计划则交由工头或类似阶层的人来负责(见图4 —1)。
生产与作业管理(最终版)

单选题:1.第1题MRP的3种输入信息中,应将计划时间内每一时间周期最终成品的计划生产量记入()。
A.零件需要明细表B.产品结构信息C.库存状态信息D.主生产计划标准答案:D2.第2题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或其中某个生产阶段,生产环节,投入到产出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叫做()。
A.节拍B.工艺工序的时间C.生产周期D.工期标准答案:C3.第3题编制物料需求计划(MRP)的主要依据是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和()A.生产能力B.库存处理信息C.生产周期D.物料采购能力标准答案:B4.第4题汽车装配线宜采用A.流水线布置B.固定位置布置C.成组单元布置D.以上都不是标准答案:A5.第5题产品在各工艺阶段投入、产出的时间与成品出产时间相比所要提前的时间称为()A.工艺提前期B.生产提前期C.计划提前期D.销售提前期标准答案:B6.第6题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在设置生产单位时宜采用()A.工艺专业化形式B.对象专业化形式C.设备专业化形式D.加工专业化形式标准答案:B7.第7题根据不同的特点、特性可以把生产划分成各种类型。
大量生产、单件生产、成批生产的分类依据是( )A.组织生产的特点B.生产的性质C.生产工艺特性D.生产专业化程度标准答案:D8.第8题生产计划分为长期生产计划,中期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
长期生产计划的任务是A.规定企业品种质量等指标B.对生产任务作统筹安排C.确立何种竞争优势的决策D.控制库存水平标准答案:C9.第9题关键作业的含义是指在该项作业上的任何延迟都会导致项目完工期的( )A.提前B.推迟C.停顿D.失败标准答案:B10."第10题按对象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适用于A.单件生产B.小批生产C.大批生产D.工程项目标准答案:C11."第11题JIT的核心是追求A.零库存生产方式B.柔性生产方式C.大量产出方式D.EOQ方式标准答案:A12."第12题运作过程是“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其实质是投入一定的()在转换过程中发生增值。
(完整版)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运作管理浓缩课件!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概述第一节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一、基本概念1、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2、生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给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地位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管理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有许多子系统组成的。
生产管理作为一个子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主要从它和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上来考察。
生产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新产品开发、成本、质量、交货期四大竞争优势都与生产管理状况密切相关。
这四个基本要素无不取决于生产管理的方式和效率。
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多,基本上可分为: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两大部分。
经营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问题,使企业同外部环境取得动态平衡;而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内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最优组合问题。
所以二者的联系表现为:经营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先导,生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发展自从泰罗的科学管理诞生以来,人们对企业管理的研究逐步由经验走向科学化。
第一阶段:生产管理学人们最初对上述变换过过程的研究主要限于有形产品变换过程的研究,即对生产制造过程的研究。
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也没有把它看作上述的“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来研究,而主要是研究有形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所以当时该学科被称为“生产管理学”。
第二阶段:生产与运作概念的形成(1)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人们除了对各种有形产品的需求之外,对有形产品之后的相关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2)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原来附属于生产过程的一些业务,服务过程相继分离并独立出来,形成后来的流通、零售、金融、房地产等服务行业,使社会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
(完整版)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产运作管理浓缩课件!第⼀章⽣产运作管理概述第⼀节⽣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基本概念1、⽣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是指对⽣产与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2、⽣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定的资源,经过⼀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给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产品的过程。
⼆、⽣产运作管理的地位企业是⼀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管理就是⼀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有许多⼦系统组成的。
⽣产管理作为⼀个⼦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主要从它和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上来考察。
⽣产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新产品开发、成本、质量、交货期四⼤竞争优势都与⽣产管理状况密切相关。
这四个基本要素⽆不取决于⽣产管理的⽅式和效率。
企业管理⼯作的内容很多,基本上可分为:经营管理和⽣产管理两⼤部分。
经营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产技术经济活动问题,使企业同外部环境取得动态平衡;⽽⽣产管理是对企业⽣产系统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内部⼈、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最优组合问题。
所以⼆者的联系表现为:经营管理是⽣产管理的先导,⽣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三、⽣产与运作管理学的发展⾃从泰罗的科学管理诞⽣以来,⼈们对企业管理的研究逐步由经验⾛向科学化。
第⼀阶段:⽣产管理学⼈们最初对上述变换过过程的研究主要限于有形产品变换过程的研究,即对⽣产制造过程的研究。
从研究⽅法上来说,也没有把它看作上述的“投⼊——变换——产出”的过程来研究,⽽主要是研究有形产品⽣产制造过程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所以当时该学科被称为“⽣产管理学”。
第⼆阶段:⽣产与运作概念的形成(1)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们除了对各种有形产品的需求之外,对有形产品之后的相关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
2023年4月00145生产与作业管理真题及答案

2023年4月《生产与作业管理》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产品的使用功能、可靠性、寿命、外观等,这是指()A.质量B.数量C.品种D.价格【答案】A2.在生产与作业管理上做出突出贡献并被称之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是()A.亚当·斯密B.泰罗C.梅约D.甘特【答案】B3.属于企业职能战略的是()A.企业总体战略B.企业愿景C.企业目标D.生产与作业战略【答案】D4.生产与作业能力决策中,属于产品设计和工艺方面战略决策的是()A.工程设计形式B.质量控制C.人员组织D.企业选址【答案】A5.与工艺专业化相比,属于对象专业化优点的是()A.品种变换适应性强B.生产能力利用好C.生产周期短D.适用单件小批生产【答案】C6.与订货生产型相比,属于补充存货型特点的是()A.价格事先确定B.以通用设备为主C.价格由订货确定D.管理难度大一些【答案】A7.生产与作业过程的符号表示法中,“△”表示制品处于()A.检验状态B.停留状态C.加工状态D.搬运状态【答案】B8.在生产与作业过程的组成中,原材料的供应、运输和保管属于()A.基本生产过程B.生产技术准备过程C.辅助生产过程D.生产服务过程【答案】D9.炼油生产类型一般是()A.专用产品,成批生产B.通用产品,大量生产C.专用产品,小批生产D.通用产品,单件生产【答案】B10.作业排序符号n/M/A/B中,M代表()A.任务数B.机器数C.车间类型D.目标函数【答案】B11.MRP是指()A.物料需求计划B.制造资源计划C.采购资源计划D.人力资源计划【答案】A12.JIT(准时生产)的核心是()A.适时适量生产B.尽早生产C.尽晚生产D.少量生产【答案】A13.属于精益生产结构体系三大支撑的是()A.多库存B.少品种C.零缺陷D.早生产【答案】C14.短期和长期的生产能力都大于需求时,企业应该考虑()A.加班加点B.临时性外协C.资产重组D.生产商设备改造【答案】C15.相同产品(或零件)一次投入和出产的数量是()A.批量B.周期C.在制品定额D.产量【答案】A16.物料清单又称为()A.产品结构文件B.辅助报告C.库存处理信息D.输出报告【答案】A17.物与场所结合的关键是场所的状态,场所分为A、B、C三种状态,A状态是()A.需要改善的状态B.良好的状态C.需要彻底改造的状态D.不合格的状态【答案】B18.项目管理中的三维管理不包括...()A.时间维B.知识维C.保障维D.空间维【答案】D19.网络图表示方法中,工作前后序列逻辑关系及活动不确定时间表示的是()A.关键路径法(CPM)B.图示评审技术(GERT)C.计划评审技术(PERT)D.项目风险管理技术(VERT)【答案】C20.在库存管理的ABC分类中,A类物品是()A.品种少,占用资金多B.品种少,占用资金少C.品种多,占用资金多D.品种多,占用资金少【答案】A21.不属于...库存功能的是()A.平衡供求关系B.提高产品质量C.减少运输的复杂性D.降低运输成本【答案】B22.管理供应商关系所必需的所有活动称为()A.生产计划管理B.场地管理C.采购管理D.项目管理【答案】C23.与传统采购相比,属于准时化采购特点的是()A.采购批量大B.文书量大C.送货频率低D.运输准时送货【答案】D24.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和环境的风险,这是()A.敏捷制造B.清洁生产C.准时化生产D.精益生产【答案】B25.不属于...常用绿色设计方法的是()A.回收性设计B.面向拆卸性设计C.冗余设计D.面向制造、装配的设计【答案】C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生产与作业管理报告

生产与作业管理报告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产与作业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有效的生产与作业管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本报告将对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生产与作业管理的概述生产与作业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和作业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实现高效、优质、低成本的生产目标。
它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整个生产流程,包括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设施布局与选址、工作设计与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
生产与作业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
这需要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优化的生产流程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实现。
二、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是生产与作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生产能力,确定生产的产品种类、数量和时间安排。
一个准确合理的生产计划能够有效地协调企业内部的资源,避免生产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生产控制则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
生产控制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等方面。
通过及时收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对生产进度、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进行评估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以及生产设备的可靠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工具,如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提高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质量管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生产与作业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方面。
质量策划是确定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的过程。
在产品设计阶段,就需要考虑产品的质量要求和客户的期望,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检验规范。
质量控制是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这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
生产与作业管理1

B.对生产任务作统筹安排
C.确立何种竞争优势的决策
D.控制库存水平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1.第32题
在普通食品中加入某种维生素成分、牙膏中加入药物等属于( )
A.换代新产品
B.全新产品
C.改进新产品
A.一般作业
B.关键路线
C.交叉作业
D.平行作业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4.第21题
哪项属于公司层战略
A.成本领先
B.差异化
C.集中化
D.多元化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B.战术决策
C.操作决策
D.预测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6.第6题
对于不必要的工序、不必要的搬运、不必要的检验、不必要的动作等,一律都应( )
A.合并
B.简化
C.利用
D.取消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标准答案:1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作业总得分:0.0
作业总批注: Βιβλιοθήκη 作 业 1.第1题
( )的出发点是不断消除浪费,进行永无休止的改进。
A.VE
B.MRP
C.ERP
D.JIT
标准答案:D
D.仿制新产品
生产与作业管理.doc

第一章生产与作业管理导论1.简述生产及其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答:生产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基础。
生产管理同财务管理、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组织人事等一样,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
企业的经营决策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经营方针、目标、战略、计划的要求。
在管理子系统中,生产管理处于中层,它既是销售管理的前提,又是销售管理的保证和后盾。
两者是是决策与执行关系。
技术开发是生产的前提条件,是生产管理的技术保证和后盾,否则就无创新、无活力。
2.简述生产战略的三个特点。
生产战略属于职能级战略级。
(1)贡献性。
它强调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通过对产品目标的明细化使生产系统功能具有优先级而保证竞争优势的突出,为企业竞争提供了坚实的产品和后援保证。
(2) —致性。
它强调生产系统与企业要求的一致性,同时也强调生产系统内部结构与非结构要求的一致、协调关系,以次来保证整个生产系统的目标及其优先级。
(3)操作性。
它是强调战略既是一种计划思想,又便于贯彻实施。
因此它注重各个决策之间的目标分解、传递和转化过程中各级人员的共识和参与,同时并注重各项决策的内涵及其相互一致性,以保证决策的实施明确、可行。
3 .企业四大竞争优势是指:新产品开发、成本、质量、交货期4、一般企业的战略可分为:A、企业级战略B、部门级战略C、职能级战略5.简述生产与作业管理的任务。
答:生产与作业管理的任务就是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有机整体,按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廉价、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过程。
6.生产与作业管理要讲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营销活动要坚持以销定产,按需生产;要建立适宜的生产指挥系统,实行科学管理,要组织均衡生产,更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原则有:A、讲求经济效益原则B、坚持以销定产原则C、实行科学管理原则D、组织均衡生产原则E、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7、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内容包括:生产准备和组织、生产计划、生产控制。
生产计划与作业排程管理.pptx

生產計畫與管理 Chapter 7 作業排程
6
作業排程的特徵與限制
製造現場生產結構(Shop Structure) 評估準則(Performance Criteria) 產品結構(Product Structure)
工作中心之產能(Work Center Capacities)
生產計畫與管理 Chapter 7 作業排程
最早交期法則(EDD) 最大延誤(遲)時間最小化。交期越早者排越前面,但是此 法會有增加延遲工件數目和增加平均延遲時間的傾向。
生產計H畫與o管dg理soCnha法pter則7 作業最排程小化延遲工件數目。
11
最短作業時間(SPT)法則— 最小化平均流程時間( Fs )
當n個作業要排至單一機台上時,利用SPT (Shortest Process Time) 法則排序可使得平均 流程時間最小化,也就是 t1 t2 tn 。
表 7.7 流程時間計算表
工作 i 4 1 8 7 3 2 5 6
流程時間 ti 3 3+4 3+4+5 3+4+5+6 3+4+5+6+7 3+4+5+6+7+8 3+4+5+6+7+8+10 3+4+5+6+7+8+10+12
生產計畫與管理 Chapter 7 作業排程
14
範例 7.1 3/3
1 n
n
i1
Fi ,s
平均延誤時間(Average
lateness):Ls
1 n
n
i1
生产现场作业管理制度范本

生产现场作业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生产现场作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适用于公司生产现场的所有作业岗位。
二、责任与权利1. 生产现场作业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障作业质量和安全。
2. 生产现场主管负责监督和管理作业人员的工作,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3. 公司管理层负责制定作业管理制度,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
三、作业前准备1. 每个作业岗位应配备必要的作业工具和设备,确保作业人员能够顺利进行工作。
2. 在作业开始之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相关培训,了解工作流程和安全要求。
3. 检查作业区域环境的安全性,确保没有危险物品或障碍物。
四、作业过程管理1. 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作业,严禁擅自修改或更改任何步骤。
2. 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专注,不得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操作和交流。
3. 如发现任何不正常情况或存在安全隐患,作业人员应立即报告主管,停止作业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五、作业记录与报告1.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要求填写作业记录,包括作业时间、工时、完成情况等,确保作业过程可追溯和评估。
2. 作业人员应及时向主管汇报作业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3. 主管应定期汇总作业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六、作业安全管理1. 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并正确使用和保养。
2. 在作业过程中,应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3. 如发生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警和上报。
七、作业效率管理1. 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工时和生产计划完成作业任务。
2. 在作业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作业中断和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 对于存在工作效率低下或质量问题的作业人员,应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改进措施。
八、作业评估与改进1. 公司应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绩效评估和岗位培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知识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与作业管理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一. 单项选择题1.生产概念的横向延伸,是指生产的概念 ( )。
A.由生产延伸到营销B.由制造业扩展到了服务业C.由生产延伸到售后服务D.由制造扩展到销售2.从生产与作业管理的角度,应用工作研究对于发现生产系统运行中的( ) ,克服"功能悖论"的制约,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A.优势环节B."瓶颈"环节C.操作标准D.松懈环节3.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的是 ( )。
A.加工B.设备C.工序D.订货4.企业计划的层次,一般可以分为( )。
A.战术层计划和作业层计划两个层次B.战略层计划、战术层计划和生产层计划三个层次C.战术层计划和作业层计划两个层次D.战略层计划、战术层计划和作业层计划三个层次5.中期生产计划属于( )。
其主要任务是在( )的基础上,对企业在计划年度内的生产任务做出统筹安排。
A.战略性计划正确预测市场需求B.作业性计划正确预测市场需求C.战术性计划正确预测市场需求D.战术性计划正确地开发新产品6.生产计划的编制必须贯彻( )的原则。
A.能力平衡B.产销平衡C.以产定销D.以销定产7.在编制生产计划时,把整个计划期分为几个时间段,把计划编制的总的时间长度称为( )。
A.滚动计划量B.计划间隔期C.滚动计划期D.计划周期8.下述选项中,( )不是甘特图法的优点。
A.简单明了B.有利于计划与实施进度进行比较C.易于绘制D.能直接、清晰地表示出各项作业间的相互关系9.网络图的基本类型有( )。
A.有箭线式网络图、结点式网络图和无结点网络图三种B.只有箭线式网络图一种C.只有结点式网络图一种D.箭线式网络图和结点式网络图两种10.库存控制,又称库存管理,是对制造业或服务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量保持在( )的水平上。
A.合适B.充足C.最低D.经济、合理11.某公司对某物料库存的年需求量为76800单位。
已知:一次订货成本为18元/次;保管成本为元/单位·月。
最佳订货次数是( )。
12.生产概念的纵向延伸,生产的要领向前扩展到企业战略,产品开发和( )。
A.售后服务和最终顾客B.由生产延伸到售后服务C.由制造业扩展到了服务业D.资源供应13.( )是在工艺流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所研究对象在厂内经过的路线是否合理,以改善厂房布置和设备布置。
A.平面流程分析B.搬运分析C.人-机联合分析D.产品工序分析14.短期生产作业计划,又称生产作业计划,属于( )。
它的主要任务是直接依据,合理的安排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使之紧密衔接,以确保用户要求的质量、数量和交货期。
A.战术层计划用户的订单B.战略层计划用户的订单C.作业层计划用户的订单D.战术性计划正确预测市场需求15.工业增加值的算法有( )。
A.支出法和收入法B.生产法C.收入法D.生产法和收入法16.在编制生产计划时,把整个计划期分为几个时间段,把制定或调整计划的时间间隔称为( )。
A.滚动计划量B.计划间隔期C.滚动计划期D.计划周期17.下述选项中,( )不是甘特图法的优点。
A.简单明了B.有利于计划与实施进度进行比较C.易于绘制D.能直接、清晰地表示出各项作业间的相互关系18.在网络图中,作业用箭线表示,其中箭尾表示作业的( )。
A.结束B.作业名称C.开始D.所需的时间19.当经济订货批量在一定幅度内左、右偏离时,库存总成本曲线的变化十分平缓,当实际订货量的偏离在-27%≤≤+37%之间时,年库存总成本增加的幅度小于( )。
% % % %二. 多项选择题1.下面的选项中,( )是工作研究的特点。
A.工作研究的指导思想是突破、创新,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B.工作研究具有系统性特征C.工作研究的立足点是致力于企业生存环境的研究D.工作研究致力于工作方法的标准化E.工作研究致力于生产计划的标准化2.采用提前期提法安排车间的生产任务的优点有 ( )。
A.可同时计算出市场的需求情况B.计划的修正是自动进行的C.有效的保证零件的成套性D.可以减少产品的不必要库存E.为应用计算机辅助生产作业计划创造了条件3.时间优化可采用的措施有( )。
A.取技术措施,压缩关键作业的作业时间B.尽量使工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资源均衡连续地投入,避免资源需求量的骤增骤减C.在不超过有限资源和保证总工期的条件下,优先保证关键作业和时差较小的作业对资源的需求D.改变作业方式,尽量把顺序作业改变为平行、交叉作业E.充分利用时差,从非关键作业上抽调部分资源,集中用于关键作业,以期缩短关键作业的作业时间4.下述选项中,( )不属于库存量过大产生的问题。
A.导致产品成本的上升B.使订货(生产)成本提高C.造成产成品和原材料的损耗D.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和装配时的成套性E.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5.( )下述计划职能中是生产计划系统的组成部分。
A.需求预测B.生产作业计划C.新产品开发计划D.中期生产计划E.能力计划6.库存量过小可能产生的问题有( )。
A.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B.造成生产系统原材料或其他物料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C.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D.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和装配时的成套性E.造成产成品和原材料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7.在MRP计算中,计划订单的数量并不一定等于净需求量,经常要用一些方法进行调整,常用的方法有( )。
A.固定批量法B.经济订货批量法C.直接批量法D.固定周期批量法E.安全库存量法三. 名词解释1.订货型生产2.生产周期法3.库存控制4.精益生产方式5.时间研究6.生产计划系统四. 简答题1.简述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原则。
2.库存控制的作用。
3.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的相互关系。
4. 试论述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五. 计算题1. 某公司对于一种投入物的年需求量为3600件,该种投入物的年库存成本为该种投入物价格的20%,每次订货成本是36元,该种投入物的供应商为了促销,决定给一次购货量不同的主顾以不同的折扣,如下表所示。
参考答案1. 答:订货型生产是指按用户的订单进行的生产。
订货型生产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要求,经过企业和顾客双方的谈判和协商,以合同的形式确认产品的性能、质量、数量和交货期。
2. 答:生产周期法是根据产品生产周期和生产提前期标准,按订货合同交货期限的要求,规定各车间出产、投入进度的方法。
3. 答:库存控制又称库存管理,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在库存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库存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
4. 答:精益生产方式是指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为根本,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的资源,以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为目标,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取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
5. 时间研究是在一定的标准测定条件下,对既定作业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研究并制订时间标准,或定额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6. 生产计划系统是指包括需求预测、中期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材料计划、能力计划、设备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相关计划职能,并以生产控制信息的迅速反馈连接构成的复杂系统。
四.简答题1. 答:在生产与作业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1).讲求经济效益。
传统的观点和做法是把降低成本的重点放在原材料的节省和工时的节约上,现代的观点和做法是把降低成本的重点放在提高生产能力和降低库存上。
(2).坚持以销定产。
防止盲目生产,提高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发展新产品,确保交货期,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对预测的依赖程度)。
(3).实行科学管理。
建立适宜的生产指挥系统,做好基础工作,包括:数据完整、准确,制度完善,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以及运用现代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4).组织均衡生产。
组织均衡生产既是科学管理的要求,也是建立正常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保证质量,降低消耗的前提条件。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提出"清洁生产"的概念。
对于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料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
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的策略指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的有害影响。
2. 答:1.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2.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
3.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
4.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3. 答: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的相互关系: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是工作研究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方法研究是通过对工作过程和每个细节的系统分析,制订出更合理、更经济、更有效力的工作方法,并使之成为标准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时间研究是在一定的标准测定条件下,对既定作业所消耗的时间进行研究,并制订出时间标准,或定额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联系:方法研究是时间研究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在先进合理的工作方法确定之后,才有可能建立起科学先进的时间定额。
而时间研究提供的时间数据,则即是比较工作方法是否合理与优劣程度的重要依据,又是制订标准作业和标准时间的前提。
4. 答: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是把生产过程从空间上和时间上很好的结合起来,使产品以最短的路线、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并使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充分的运用,达到高产、优质、低耗。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使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是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经济效果的重要前提之一。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连续性是产品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工序之间的流动,在时间上是紧密衔接、连续不断的。
要求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停留和等待时间。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比例性是指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各道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要保持必要的比例关系。
比例性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停顿、等待时间,缩短生产周期。
(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生产过程的节奏性指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从投料到成品入库,都能保持有节奏地均衡地进行。
它要求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生产大致相同的数量或递增数量的产品,以避免前松后紧的现象。
生产过程的节奏性应当体现在投入、生产和产出三个方面。
(4)生产过程的柔性。
生产过程的柔性是指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要具有灵活性,能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市场发生的新需求。
由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就给企业的生产过程组织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如何朝着多品种、小批量、能灵活转向、应急应变性强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