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阅读中信息提取时间眼动的研究(最终)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眼动研究是一种通过纪录和分析眼睛的运动轨迹来研究认知过程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在阅读或观看图像时的注意力分配和信息处理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研究方法:为了实施这项研究,研究人员从当地一所小学选取了100名二年级学生作为参与者。

参与者们在课堂上被要求阅读由研究人员提供的汉语阅读材料,并且他们的眼动被记录下来。

研究中的材料包括一系列汉字组成的短篇故事和问题。

参与者们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阅读这些故事,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的眼动由专业设备跟踪和记录。

研究结果:通过对参与者们的眼动轨迹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与成年人相比,二年级学生的眼动更加频繁。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阅读中需要更多的锚定和回溯,以便理解文本的意义。

研究还表明,参与者们对于故事中的关键信息更加倾向于进行集中阅读,而对于一些细节信息则更加倾向于进行扫视。

这可以解释为他们在处理信息时更注重主要内容,而不是琐碎的细节。

在回答问题的阶段,研究发现参与者们会再次回溯文本,以找到正确的答案。

这表明他们在理解和运用所读内容时需要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

结论: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学二年级学生在汉语阅读中展示出一种特殊的眼动特征。

他们的眼动更加频繁,更倾向于集中阅读重要信息,并且在回溯和思考时表现出较高的知觉广度。

这些发现对于帮助我们了解儿童阅读和学习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依据。

中文阅读中切词过程的年老化眼动证据

中文阅读中切词过程的年老化眼动证据

Aging Effect on Word Segmentation in Chinese Reading:Evidences from Eye Movement 作者: 刘志方[1];仝文[2];张智君[3];王永胜[4]
作者机构: [1]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杭州311121;[2]山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临汾
041000;[3]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4]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
出版物刊名: 心理学探新
页码: 34-40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期
主题词: 中文阅读;切词;年老化;眼动
摘要:研究包含两项实验考察中文阅读中的词切分是否受年老化影响.发现如下结果:(1)实验一显示,静态提示词汇正确边界(词间空格和词阴影条件)消极影响青年组总阅读时间的程度大于其对老年组的影响,静态提示词汇错误边界(非词空格)消极影响老年组总阅读时间的程度大于其对青年组的影响.(2)实验二显示,动态提示词汇正确边界(提示词n+1边界和提示词n边界)积极影响老年组总阅读时间的程度大于其对青年组的影响.(3)在眼动数据上,两项实验均发现呈现条件与组别交互影响凝视时间和跳读概率.总的来说,提示词汇(正确/错误)边界影响老年组句子阅读时间/眼动过程的模式不同于其对青年组的影响,说明中文阅读中的切词会受到年老化的影响.。

汉语阅读眼动控制_20年研究的总结

汉语阅读眼动控制_20年研究的总结

汉语阅读眼动控制_20年研究的总结汉语阅读眼动控制:20年研究的总结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眼动仪的应用在汉语阅读研究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眼动仪通过记录人眼在阅读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阅读的认知过程和阅读特点。

在过去的20年中,许多学者们在这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不断探索汉语阅读的眼动控制规律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一、汉字的眼动特点在汉语阅读中,汉字是基本的阅读单元。

汉字的特点对于眼动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汉字的字形结构以及字的位置会影响读者的眼动轨迹。

常见的字形结构类型,如偏旁部首、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等,都可以影响读者的注视过程。

此外,汉字在词语中的位置也会影响读者对字词的处理速度和眼动轨迹。

二、阅读障碍的眼动特征通过研究汉语阅读中的眼动特征,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阅读障碍的眼动特征。

例如,阅读速度较慢、注视时间较长、注视跳转次数较多等。

这些眼动特征可以作为诊断阅读障碍的指标,同时也为阅读障碍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快速阅读中的眼动控制在快速阅读过程中,眼动控制更为复杂。

快速阅读的目标是在保持阅读理解的同时,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研究表明,快速阅读者的眼动行为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如较大的跳跃幅度、较短的注视时间、较少的回跳等。

快速阅读者通过较少的注视点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四、眼动仪在教育中的应用眼动仪在教育中的应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记录学生的眼动轨迹,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理解能力等情况。

同时,眼动仪在教学评估和教学设计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研究学生的眼动数据,可以评估教学材料的难易程度,并对教学过程进行相应调整。

总结起来,汉语阅读眼动控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为我们理解和改善汉语阅读的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如脑电图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等,进一步深入研究汉语阅读的认知机制和加强对阅读障碍的诊断和干预。

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引言阅读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眼动技术是一种研究阅读过程的重要工具。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眼动技术已逐渐被运用到教育领域,并被用来研究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行为。

本研究旨在通过眼动技术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汉语阅读知觉广度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文字识别能力、词汇理解能力和语篇理解能力。

眼动技术是一种研究认知过程的有效工具,通过记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数据,可以揭示学生的阅读策略、注意分配和信息获取过程。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选择一定数量的小学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眼动仪记录他们在阅读汉语材料时的眼动数据,包括注视时长、注视位置、扫视路径等。

通过分析这些眼动数据,可以揭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注意分配、信息获取策略和阅读速度。

研究人员将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观察学生在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完整地描绘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首先选择一定数量的小学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然后,给学生们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的汉语材料,要求他们用眼动仪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

在学生阅读的研究人员将记录他们的眼动数据,并观察他们的阅读行为。

研究人员将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进行综合分析。

四、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揭示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阅读汉语材料时的眼动特点和阅读行为,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智能化的教育指导。

本研究还可以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教学质量。

六、研究展望眼动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可以通过眼动技术研究更多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教学质量。

眼动技术也可以与其他认知科学技术结合,如脑电图技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等,以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效果。

语言阅读理解中的眼动研究

语言阅读理解中的眼动研究

语言阅读理解中的眼动研究作者:赵友志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第01期摘要:人类的语言阅读理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眼动记录可以解释这一复杂过程的诸多细节信息。

本文主要围绕阅读理解中的眼动,介绍了有关此方面的一些历史上的争论,以及当今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眼动的研究在语言阅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眼动;注视;眼跳;阅读理解中图分类号:B8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02(2008)01-0118-04语言阅读理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要求视觉、注意、语言和眼动等多方面的协调工作。

我们知道。

对于阅读理解的测量可分下线测量和上线测量两类。

比如,对文章回忆率的测量就是一种下线测量,但回忆仅仅是理解的最后—个步骤,这种检测方法不可避免地遗失掉了阅读理解前期过程的细节。

上线的阅读测量就可以弥补回忆这种下线测量的不足。

上线测量主要包括阅读时间测量和眼动记录两种。

眼动记录是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测量阅读理解的方法,它不仅可以用来测量阅读中的多种加工过程(比如视觉的或语音的加工。

注意的转移,等等),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除人类之外的其他动物的理解过程。

限动测量的主要优点有二:首先。

如上所述,它是—种实时测量,依存于整个阅读过程本身,追随着阅读中注意的每一点细微变化;其次。

它是非干扰性的,通过各种结构精密的眼动记录仪来进行记录,对读者的正常阅读过程基本不造成影响。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在阅读理解的服动记录方面所获得的实验结果,目的一方面在于粗略介绍眼动实验的基本范式,另一方面也希望读者藉此了解认知科学在语言阅读理解领域的进展。

一、眼动的生理基础和基本形式眼球可以被视为一个悬置于柔软脂肪组织之中(眼窝)的球体,它除了在相互垂直的X轴、Y轴、Z轴方向转动之外。

也能产生轻微的移位。

控制眼球的眼外肌主要有3对,分别是: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下斜肌。

眼球的每一个运动都是一组眼外肌的协调和颉颃作用平衡的结果。

汉语阅读中的眼跳目标选择——来自词长和预测性的眼动研究

汉语阅读中的眼跳目标选择——来自词长和预测性的眼动研究

摘要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会经常不间断的进行眼跳来使我们的注视点落在中央凹区域。

Yan等人发现了汉语阅读中的偏好注视位置(PVL)曲线。

当只有单次注视时,PVL曲线在词中心附近达到峰值,而当在首次阅读中有多次注视时,在首次注视即达到峰值。

Li等人认为当注视点位于词中心时,汉语词中的所有字都会被加工,读者可以在不知道词边界的时候就能迅速决定眼跳进入词中心。

Liu等人提出了动态调整假说,认为眼跳在眼睛移动到提供最大加工效率的观察位置时发生。

本研究探讨了眼跳目标选择是否与副中央凹区域的词切分有关。

选取低水平的词长信息和高水平的预测性信息,通过降低空间频率(模糊呈现)的方式来达到掩盖副中央凹信息的目的,使用增量显示范式来操纵词的长短和副中央凹信息的有效性。

同时,进一步研究了正常老化所带来的视觉能力丧失,是否会使老年人在阅读过程中对获取非正常呈现文本信息的能力受到影响。

实验中测试了青年人和老年人的视敏度,在可以同样清晰的获取视觉信息后,研究青年人和老年人是否在阅读中有眼动特征的差异。

结果发现,汉语阅读中存在稳定的年龄效应、词长效应和预测性效应;汉语读者中存在偏好注视位置(PVL)效应,只是老年人和青年人的模式不同;汉语读者阅读时采取灵活的加工方式,老年人采取一种更为谨慎的阅读策略。

词长和预测性影响汉语阅读的词汇加工,但是眼跳目标选择与副中央凹的词切分无关。

关键词:汉语阅读,眼跳目标选择,年龄,词长,预测性,词切分Saccade Target Selection in Chinese Reading: An Eye Movement Study Based on Word Length and PredictabilityAbstractIn daily lif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reading efficiency, people will constantly make eye jumps to make our gaze point fall in the fovea. Yan (et al.) discovered the PVL curve in Chinese reading. When there is only one fixation, PVL reaches a peak near the word center, while when there are multiple fixations in the first reading, the peak is reached at the first fixation. Li (et al.) believe that when the gaze point is located at the word center, all words in Chinese words will be processed, and readers can quickly decide to jump into the word center without knowing the word boundary. Liu (et al.) proposed the dynamic adjustment hypothesis, which holds that saccade occurs when the eye moves to the observation position providing maximum processing efficiency.In this study, we discussed whether the target selection of saccade is related to word segmentation in the sub-fovea region. Low-level word length information and high-level predictive information are selected to cover up the sub-fovea information by reducing the spatial frequency (fuzzy presentation). Incremental display paradigm is used to manipulate the length of word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ub-fovea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further studied whether the loss of visual ability caused by normal aging will affect the ability of the elderly to obtain abnormal text information during reading. In the experiment, the visual acuity of young and old people was tested. After the visual information could be obtained equally clearly, whether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ey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in reading between young and old people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a typical age effect, word length effect and predictive effect in Chinese reading; The Preferred viewing location effect exists in Chinese readers, but the patterns of the elderly and the young are different; Chinese readers adopt a flexible processing method while the elderly adopt a more cautious reading strategies. Word length and predictive effect affect Chinese reading vocabulary processing, but there i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 segmentation and saccade target selection.Key words: chinese reading, saccade target selection, age, word length, predictability, word segmentation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1前言 (1)1.1阅读的眼动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1)1.2注视位置效应 (2)1.3年龄效应 (3)1.4眼跳目标选择与词长 (4)1.4.1拼音文字阅读中的眼跳目标选择与词长 (4)1.4.2汉语阅读中的眼跳目标选择与词长 (5)1.5眼跳目标选择与预测性 (6)1.5.1拼音文字阅读中的眼跳目标选择与预测性 (6)1.5.2汉语阅读中的眼跳目标选择与预测性 (7)2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9)2.1问题提出 (9)2.2研究意义 (10)2.3研究框架 (10)3实验研究 (11)3.1实验一词长对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 (11)3.1.1研究目的与假设 (11)3.1.2研究方法 (11)3.1.3结果分析 (13)3.1.4讨论 (24)3.2实验二预测性对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 (25)3.2.1研究目的与假设 (25)3.2.2研究方法 (25)3.2.3结果分析 (26)3.2.4讨论 (36)4讨论 (38)4.1词长对眼跳目标选择的的影响 (38)4.2预测性对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 (40)5 结论 (42)参考文献 (43)附录 (49)致谢 (54)1前言1.1阅读的眼动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人们在阅读时的眼睛移动方向是随文本排列方式变化的,现有的汉字排列方式基本上都是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则人眼在阅读文本时的移动方向也是从左至右移动的。

阅读理解过程的眼动研究

阅读理解过程的眼动研究

阅读理解过程的眼动研究一、本文概述《阅读理解过程的眼动研究》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阅读过程中眼动轨迹与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

眼动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记录和分析读者在阅读时的眼球运动数据,揭示了阅读理解的内部机制。

本文首先介绍了眼动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后详细阐述了眼动数据在阅读理解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注视点的位置、注视时间、眼跳距离等指标如何反映读者的阅读策略和理解水平。

文章总结了眼动研究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深入理解阅读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眼动追踪技术的基本原理眼动追踪技术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来追踪和记录眼球运动轨迹的科学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基于眼球表面的反射光线变化来捕捉眼球的微小运动。

眼动追踪设备通常会使用红外线或可见光来照射眼球,并通过高速摄像机捕捉这些光线在眼球表面的反射图像。

眼动追踪设备的核心部分是图像传感器和算法处理单元。

图像传感器负责捕捉眼球表面的反射图像,并将这些图像转化为数字信号。

算法处理单元则负责对这些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提取出眼球运动的轨迹和参数。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眼动追踪技术可以记录读者的眼球运动轨迹,包括注视点、眼跳和扫视等。

通过分析这些眼动数据,研究者可以了解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方式和阅读策略,从而揭示阅读理解的心理机制。

眼动追踪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研究结果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因此,在选择眼动追踪设备时,需要考虑其采样率、分辨率和校准精度等参数。

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各种潜在的干扰因素,如光照条件、阅读材料的呈现方式等,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眼动追踪技术为阅读理解研究提供了一种客观、量化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阅读理解的过程和机制。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眼动追踪技术在阅读理解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三、阅读理解过程的眼动研究眼动研究在理解阅读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眼动研究是一种通过追踪和分析眼睛在阅读过程中的移动轨迹来研究阅读行为的方法。

眼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在阅读中如何处理信息、理解文本以及注意力如何分配等方面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阅读汉语文本时的眼动行为和知觉广度。

研究对象为10名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分别来自同一个学校和同一个班级。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对他们进行了眼睛健康检查,确保他们的视力正常。

实验使用了一台高精度的眼动仪,可以实时记录学生们的眼动数据。

实验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单词阅读和短文阅读。

在单词阅读部分,参与者需要在屏幕上看到的一个个汉字中选择与目标汉字相同的汉字。

在短文阅读部分,参与者需要在屏幕上看到的一段文字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我们将记录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注视点、注视时间、扫视路径等数据。

通过对眼动数据的分析,我们获得了以下结果: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阅读汉字时,视线主要集中在汉字的中心位置,注视时间较长,扫视路径较短。

在阅读短文时,学生们的注视点更分散,注视时间较短,扫视路径较长。

这些结果意味着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在阅读汉字时较为集中,对汉字的理解和认知较深。

但在阅读短文时,他们的视野更宽广,不再专注于单个汉字,而是对整个句子和段落进行了更多的扫视。

这可能是因为汉字具有更强的视觉吸引力,而短文需要整体理解和推理能力,所以学生们更多地使用了扫视策略。

小学二年级学生在汉语阅读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知觉广度。

他们的眼动行为在阅读汉字和阅读短文时有所不同,这反映了他们在阅读中使用了不同的阅读策略。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学生的阅读学习。

小学五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小学五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小学五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眼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阅读研究领域。

眼动技术可以记录阅读时的眼睛移动轨迹及停留时间等信息,帮助研究者了解阅读过程中的认知心理机制。

本文将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了50名小学五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程度,将学生分为两组:阅读速度较快组和阅读速度较慢组。

每组各有25名学生。

研究内容在实验开始前,研究者给每个学生发放了一篇600字的汉语文章。

文章由六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包含约100个汉字。

实验在专门的阅读实验室中进行,通过光学跟踪仪器记录学生的眼睛移动轨迹和停留时间。

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分组阅读。

研究者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读速比较,以确定每组的读速不同。

第二阶段:全文阅读。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全文。

眼动仪器将记录学生的阅读轨迹和停留时间。

第三阶段:问卷调查。

研究者针对阅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设计了一份问卷。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问卷中的问题主要围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程度、阅读策略和注意力问题等。

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在阅读时间上有明显差异。

阅读速度较快组学生平均阅读时间为9分钟,阅读速度较慢组学生平均阅读时间为12分钟。

在眼动数据相关方面,平均每个学生阅读每个汉字的时间为300毫秒,平均每个学生在每个段落中的停留时间为1.5秒,阅读速度较快组学生的阅读时间比阅读速度较慢组学生的阅读时间短。

此外,较快阅读组更倾向于快速阅读整个段落,而较慢阅读组则更倾向于耐心地阅读整个段落。

在问卷调查中,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阅读难题。

其中,词汇理解和文章大意的把握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问题。

此外,许多学生还表现出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结论本研究表明,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停留时间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在阅读过程中,较快阅读组往往快速扫描文章,而较慢阅读组则更注重细节。

还有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需要把握整体思路,提高词汇理解能力。

解析小学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解析小学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从一所小学中选取年龄相近、汉语水平相当的三年级学生 作为研究对象,以避免年龄和语言能力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
眼动仪记录
使用眼动仪记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轨迹和相关数据 ,包括注视点、眼跳距离、注视时间等。
设计实验材料
选取适合小学阶段的汉语阅读材料,确保文本难度适中, 句法结构简单易懂,以避免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
03
本研究结果支持了先前的研究,表明 眼动技术在阅读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 价值,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阅读过程 和策略的有价值的信息。同时,本研 究结果也支持了关于小学阶段阅读教 学的观点,即教授学生有效的阅读策 略和技巧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
04
结论和建议
结论
01
小学学生在汉语阅读过程中,注视点数量和眼跳次数随阅读材 料难度增加而增加。
揭示影响小学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因素
研究将探讨哪些因素会影响小学学生的汉语阅读知觉广度,例如词汇难度、句法复杂性、 段落布局等。
为改进小学汉语阅读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研究小学学生的汉语阅读过程,为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提供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理 论依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能。
研究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
3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估 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 问题,提高其阅读水平和素养。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标题:小学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作者:张三,李四,王五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阅读材料的难度对小学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有显著影响,难度
越高,阅读知觉广度越窄。
小学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率与阅读知觉广度密切相关,阅读

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眼动研究是一种通过追踪人眼在阅读过程中的移动轨迹来研究阅读认知过程的方法。

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方式,而小学二年级是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汉语阅读知觉广度发展尚不成熟,因此进行眼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认知过程,从而为教学和学习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背景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汉语阅读是在掌握基本语言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对文字理解的能力。

他们开始接触一些有趣的课文和故事,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迅速增长。

而眼动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焦点、浏览速度、阅读效率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指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眼动研究,探讨小学二年级学生在汉语阅读时的眼动特征,了解其阅读习惯和认知模式。

具体目的包括:1. 确定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文本时的眼动轨迹;2. 探讨小学二年级学生阅读速度、停留时间和回溯次数等眼动参数的特点;3. 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阅读中的注意分配和信息获取方式。

三、研究方法1. 参与者本研究选取某小学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名,男女各半,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小学二年级学生常见的课文、故事、图片书等,涵盖不同类型的文本,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 眼动仪采用专业的眼动仪设备,记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轨迹、停留时间、回溯次数等数据。

4. 数据采集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平时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同时眼动仪记录学生的眼动情况。

5. 数据分析四、研究预期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文本时的眼动轨迹存在差异,某些类型的文本可能引起学生更多的注意和兴趣。

2.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普遍较慢,停留时间较长,回溯次数较多,这表明他们的阅读效率有待提高。

3. 在阅读中,小学二年级学生更多地集中注意力在文字和图片上,而忽视了一些重要的信息,说明他们的注意分配存在偏差。

阅读知觉广度内中文词汇的视觉信息提取:眼动研究证据

阅读知觉广度内中文词汇的视觉信息提取:眼动研究证据

阅读知觉广度内中文词汇的视觉信息提取:眼动研究证据刘志方;张智君;刘炜【摘要】采用消失文本范式,通过两项实验考察中文阅读中词n-1、词n、词n+1和词n+2的视觉信息提取过程.除正常呈现句子的控制条件外,两项实验都还包含4种消失条件(词n-1消失、词n消失、词n+1消失和词n+2消失).实验一将各消失条件的延迟时间设为0ms,结果发现词n-1消失、词n消失和词n+1消失都影响词汇加工和阅读理解;词n+2消失则只影响眼动过程.实验二将各消失条件的延迟时间设为50ms,结果发现词n-1消失、词n消失和词n+1消失都不再影响词汇加工和阅读理解;相对于实验一词n+2消失条件对眼动过程的影响模式发生变化.综合两项实验结果可知:中文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包含3个双字词词汇(词n-1、词n和词n+1),对这些词汇进行识别所需的呈现时间没有差异;中文读者不能识别词n+2,但其视觉信息能够引导眼跳过程.【期刊名称】《应用心理学》【年(卷),期】2015(021)004【总页数】8页(P317-324)【关键词】中文阅读;知觉广度;词汇;视觉编码;眼动【作者】刘志方;张智君;刘炜【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宁波315211;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昆明650500;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2近些年来,学术界对阅读中的文字加工过程有了深刻理解。

对于西文阅读,研究者已经在两个方面达成共识:(1)阅读知觉广度反映注意与文字加工的关系,其有效范围有限且呈左右不对称形态,不同阅读能力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大小和左右对称性有所差异(Rayner,2009);(2)读者识别加工文字时,以词单元为线索布置、转移注意资源,并基于词汇单元制定和执行眼跳计划(Kliegl,Grabner,Rolfs,& Engbert,2004;McConkie,Kerr,Reddix,Zola,& Jacobs,1989)。

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

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
武宁宁等人考察了汉语歧义句阅读的眼动特 征。阅读材料为含有单字词类歧义词的句子, 歧义 词前语境不提供任何明确的偏向性信息, 后语境提 供解歧信息。结果发现: 当后语境支持次要语法 时, 歧义词及后面第一个解歧区的总阅读时间加 长, 歧义词后的第二个解歧区的回扫次数增多, 而 当后语境支持主要法时没有出现类似的现象, 表明 相对频率能够即时影响词类歧义解决过程, 结果支 持 基 于 制 约 的 模 型 [26]。 陈 向 阳 考 察 小 学 五 年 级 、 初中二年级和大学本科学生阅读理解句子的即时加 工过程。研究的结果发现: 眼动模式所反映出的加 工差异, 表明了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二年级也是学 生对句子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27]。闫 国利等人对工作记忆与歧义句的加工的眼动特征进 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 1) 在无前语境的暂时句法 歧义句中, 不同的续接方式在句子的最初加工过程 中的作用不显著, 而在最终的理解过程中作用显著。 ( 2) 工作记忆高有利于句子的理解, 但对歧义短语 的两种意思的提取和保持的作用不显著 [28]。 2.3 语篇阅读
阅读的知觉广度 ( perceptual span) 是 指 阅 读 者在阅读过程中每次注视能获取有用信息的范围, 它 是 阅 读 研 究 中 的 最 基 本 问 题 之 一 。McConkie 和 Rayner 在 1975 年 首 次 采 用 “呈 现 随 眼 动 变 化 技 术 ” ( eye - movement - contingent display changes technique) 研 究 阅 读 的 知 觉 广 度 [17]。 这 一 技 术 在 研究不同语言的阅读知觉广度时被普遍采用。
在词汇通达的早期阶段进行。这两个研究均支持语 音对汉语阅读有重要作用但发生较晚 [13]。

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汉语阅读已经成为小学生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汉语阅读中,
眼动是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小学生的眼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研
究的热点。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实验选取了99名小学二年级学生,使用EyeLinkⅡ型眼动追踪仪记录每位学生在阅读汉字时的眼动轨迹。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阅读6段文字,每段文字包含80个汉字,
进行逐字阅读。

同时使用ANOV测验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小学二年级学生在汉语阅读中平均注视时长为260ms,平均注视距离
为 1.81度。

此外,视野稳定性较差,眼跳次数多且速度较慢。

阅读速度呈现正相关趋势,视野范围也随着阅读速度的提升而扩大。

初次阅读时,学生的眼球注视范围往往较为狭窄,对文本的理解产生了较大的限制。

多次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视野范围逐渐扩大,对文本理
解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提升。

结论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汉语阅读知觉广度比较有限,视野范围较窄。

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来促进小学生的眼动特征和阅读能力。

1、在汉语课中注重开展阅读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眼动稳定性。

2、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避免干扰因素,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

3、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对小学生的眼动特征进行跟踪和分析,帮助教育者及时了解学
生的阅读习惯和改进策略。

4、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鼓励他们阅读更多适合自己的书籍,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和自信心。

老年人汉语阅读中预视效益的眼动研究

老年人汉语阅读中预视效益的眼动研究

老年人汉语阅读中预视效益的眼动研究
张兰兰;闫国利;王丽红
【期刊名称】《应用心理学》
【年(卷),期】2011(017)004
【摘要】以眼动仪为记录工具,以32名老年人为被试,采用边界范式考察被试从视觉的副中央凹处获取信息的类型.结果发现,老年人只能从副中央凹预视中获得汉字的字形信息,而不能获得汉字的语音信息.这表明:老年人在预视中只能提取字形信息以加速汉字识别,而语音信息没有发挥作用.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老年人阅读效率低于年轻人.
【总页数】7页(P318-324)
【作者】张兰兰;闫国利;王丽红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8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2
【相关文献】
1.词频和语境预测性在老年人阅读中的作用:眼动研究 [J], 王丽红;白学军;闫国利;吴捷
2.汉语阅读中高限制性语境对不可预测词加工的影响:眼动研究 [J], 赵赛男;李琳;张俐娟;王敬欣
3.汉语阅读中词N+2的预视对高频词N+1加工影响的眼动研究 [J], 白学军;王永
胜;郭志英;高晓雷;闫国利
4.副中央凹中字N+2的预视对汉语阅读眼跳目标选择影响的眼动研究 [J], 王永胜;白学军;臧传丽;高晓雷;郭志英;闫国利
5.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知觉广度及预视效益的眼动研究 [J], 闫国利;王丽红;巫金根;白学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析小学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解析小学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解析小学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日益完善和普及化,汉语阅读能力逐渐被认为是小学生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

而解析小学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可以认为是对汉语阅读能力的深入探究和分析。

眼动研究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阅读行为研究中的一种技术,通过追踪被试者在阅读过程中眼球的运动轨迹,记录下每次注视的持续时间和位置,再结合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因为眼球的运动是一个反映个体认知、思维和行为过程的行为,研究者可以通过眼动技术来获取更细节化和精准化的阅读过程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揭示阅读过程。

解析小学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主要针对小学生汉语阅读的认知机制和思维过程进行了探讨。

具体来说,研究者通过收集40名小学生的眼动数据,分析不同汉字的读音、写法和字形等特征对小学生阅读过程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小学生的汉语阅读知觉广度。

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汉语阅读的眼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汉字的读音和字形对小学生的阅读有着显著影响。

在汉字的阅读过程中,小学生往往会先注视汉字的字形,再关注其读音和意义。

对于一些读音和字形匹配的汉字,小学生通常会花费更多时间加以确认和理解,这也说明了小学生阅读初期的字形和读音识别动作比较分离。

二、小学生的注视点通常局限在词头、中心和结尾等较为重要的词汇位置。

这与小学生的汉语词汇储备量和语言掌握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较为熟悉的词汇和语境会促使小学生更加注意关键词汇的位置,快速形成完整的语义信息,而对于陌生的汉字和生词,则可能存在较大的阅读困难。

三、小学生阅读速度和识字量有关。

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的识字速度、词汇量、理解能力等因素会影响其阅读速度和注视时长。

没有识别的汉字和生词会大大降低小学生阅读速度,而较为熟悉的词汇则可以使小学生迅速理解文本,达到推断和归纳的效果。

总的来说,解析小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对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小学生阅读行为,提高其汉语阅读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阅读汉语时的眼动模式和知觉广度。

通过眼动追踪技术,对一组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汉字阅读实验,记录他们的眼动数据,并分析其眼动模式和知觉广度。

结果显示,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阅读汉字时存在较大的知觉广度,并且眼动模式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引言阅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眼动追踪技术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眼睛注视情况。

过去的研究表明,儿童在阅读中的眼动模式和知觉广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阅读汉语时的眼动模式和知觉广度,为教育教学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参与本研究的是一组30名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来自于一个普通小学。

实验中,我们利用Tobii Pro眼动追踪仪来记录学生在阅读汉字时的眼动数据。

实验材料包括了一系列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短文,每篇短文包含100个字左右。

学生被要求用正常的阅读速度阅读这些短文,同时眼动追踪仪记录他们的眼动数据。

结果通过对眼动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阅读汉字时,存在着较大的知觉广度。

具体表现在,他们在阅读时呈现出较长的注视距离和较宽的扫视幅度。

我们还发现了一定的眼动模式规律,比如在阅读生字时,学生的注视时间会明显延长,在阅读熟词时则注视时间较短。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阅读汉字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觉广度,他们能够通过较大的注视距离和扫视幅度获取更多的信息。

这对于他们理解文章内容和扩大阅读视野都具有积极意义。

而眼动模式的规律性表明,学生在阅读时会根据词的熟悉程度进行不同的眼动调控,这也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阅读汉字时的眼动模式和知觉广度,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还需要在更大的样本上进行进一步验证。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小学生阅读过程的关注,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供更多的研究支持。

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评述

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评述

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评述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研究中,眼动指标作为一种直接、客观的测量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阅读过程的各个环节。

本文将对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进行定义、作用、现状分析以及评价,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眼动轨迹:阅读过程中,眼动轨迹反映读者在阅读文本时的视线移动路径。

通过分析眼动轨迹,可以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认知风格等信息。

注视点:注视点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视线停留的位置。

通过分析不同文本条件下读者的注视点分布,可以揭示读者对信息的获取、理解过程。

眼跳:眼跳是指视线从一个注视点快速移向另一个注视点的过程。

眼跳距离与注视点间的关系可以反映阅读过程中的认知负荷、信息组织方式等信息。

瞳孔直径:瞳孔直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眼睛的生理反应。

通过测量瞳孔直径,可以了解读者的认知状态、情绪反应等信息。

近年来,随着眼动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眼动指标应用于阅读研究领域。

其中,眼动轨迹和注视点是应用最广泛的两项指标。

例如,研究者通过对比不同年龄、性别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本时的眼动轨迹和注视点数据,发现年龄、性别等因素对阅读过程的影响。

瞳孔直径、眼跳等指标在阅读研究中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在现有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使用眼动指标来探讨阅读过程中的认知机制、信息处理方式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的问题。

然而,现有研究在方法学、数据解读以及实验设计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部分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遍性;眼动指标的选取和解读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研究结果难以相互比较;实验设计的质量和严谨性也是影响研究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重点评述阅读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眼动指标——眼动轨迹和注视点。

我们将阐述这两项指标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总结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情况。

然后,我们将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其优缺点,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眼动轨迹是阅读过程中读者视线移动的轨迹,反映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认知风格。

眼动技术在汉语阅读研究中的应用

眼动技术在汉语阅读研究中的应用

眼动技术在汉语阅读研究中的应用
王小潞;黄彬瑶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阅读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认知过程.眼动技术能够实时采集读者在较为自然的阅读情境下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的眼动数据,为研究不同阅读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机制提供客观依据.本文从介绍阅读眼动研究所关注的指标出发,综述众多学者从字、词、句、语篇层面,以及从不同文体层面开展汉语阅读眼动研究的历史与成果,并根据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汉语阅读眼动研究应该采纳与其它脑成像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扩大汉语阅读眼动研究的实验群体,建立眼动分析动态指标的理论体系,以更深入地、有效地探讨语言形式与思维之间的关系问题.【总页数】4页(P109-112)
【作者】王小潞;黄彬瑶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58;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5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2
【相关文献】
1.眼动技术在汉语阅读研究中的应用? [J], 王小潞;黄彬瑶
2.眼动分析技术在学习与阅读研究中的应用述评——基于主题词的共词聚类分析[J], 王佑镁
3.眼动技术在英语阅读研究的应用及其教学启示 [J], 叶静文
4.眼动技术在我国特殊儿童中的应用研究 [J], 许晓雯;肖永涛
5.眼动技术在阅读研究中的应用 [J], 吴迪;舒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文阅读中信息提取时间的眼动研究学院:教育学院学生姓名:李佳桐学号:04503029专业:应用心理学年级:2004级完成日期:2008年5月10日指导教师:闫国利中文阅读中信息提取时间的眼动研究摘要:本研究采用消失文本范式来研究中文阅读中需要多长时间提取足够信息进行正常阅读。

研究共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二是在实验一的结果上进行进一步精确的研究。

两个实验均采用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

自变量为消失文本的延迟时间。

因变量为句子的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距离、平均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和阅读速度。

结果发现:读者在中文阅读中一次注视最初的75ms即可获得足够的信息进行正常阅读。

关键词:消失文本双字词信息提取眼动中文阅读Eye Movement Study o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ime inChinese ReadingAbstract : Disappearing text paradigm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how early in a fixation reader were able to obtain sufficient information from the text to read. Two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Both the two experiments were a one factor within-subjects design.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was how long the fixated word was visible before it disappeared.The 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average fixation duration, average saccade length, average fixation count, total fixation duration and reading spe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most of the information necessary for reading can be acquired within the initial75ms during a fixation in Chinese reading.Key words: disappearing text; two-character words;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eye movements; Chinese reading目录1 引言 (1)2 实验一 (2)2.1 被试 (2)2.2 实验材料 (2)2.3 实验设计 (2)2.4 实验仪器与实验过程 (3)2.5 数据收集与整理 (3)2.6 实验结果 (4)2.7 讨论 (6)3 实验二 (7)3.1 被试 (7)3.2 实验材料 (7)3.3 实验设计 (7)3.4 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 (7)3.5 数据收集与整理 (7)3.6 实验结果 (7)3.7 讨论 (9)4 综合讨论 (9)5 结论 (11)参考文献 (11)附录一句子通顺性评定问卷 (13)附录二句子难易度评定问卷 (16)附录三实验一材料 (19)附录四实验二材料 (21)1 引言阅读是一个重要的认知过程,对阅读的眼动机制和内部认知加工机制的探索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在阅读过程中,人们的眼睛运动包含一系列的快速眼球跳动(saccade)和注视(fixation)[1]。

对于一个词的注视时间,可以反映对一个词的加工难度。

但是注视时间是反映出词汇接通过程,还是词汇接通后的综合过程(post lexical integration processes),或两者均能反映,现在尚存疑问[2]。

人们在一次注视期间(一般持续200-300ms)要从文本中提取所需的视觉信息,其次对这些信息进行解释[3],对新信息的获取主要依赖于加工系统以及待建构文本意义的心理表征。

眼跳调节着一系列复杂的认知过程,因此也在阅读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英文阅读研究中,Rayner等人在最初的眼动控制模型中认为一次注视中包含四个成分:(1)眼-脑延迟(eye-mind lag);(2)单词到达大脑后,信息加工的时间(3)眼跳的决策时间;(4)发动眼跳的时间[4]。

最初的阶段是眼脑延迟,即视觉信息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输到相应大脑皮层区域等待进一步词汇加工所需要的时间,这个时间一般为50ms。

Rayner等人发现英文阅读过程中,读者仅需要50-60ms即可获取充足的信息以阅读的正常进行[5-7]。

但,这并不意味着词汇通达及进行高水平加工或发动下一次眼跳只需要50到60ms。

Rayner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与阅读相关的心理过程能够在60ms 内完成,它只是视网膜刺激能够在视觉皮层产生兴奋所需要的时间[3]。

Rayner认为,一次注视中的剩余时间主要是用于接下来的眼动,在高水平上整合语篇特征以及预加工当前注视单词右侧的信息[8]。

汉字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种方块形体的文字,而拼音文字用字母组成音节的排列是序列性的[9]。

中文阅读中,词的切分与拼音文字相比会比较困难。

以英文为阅读材料的眼动研究结果并不一定完全适宜中文。

在中文阅读的研究中,对阅读中信息提取时间的问题还鲜有涉及。

闫国利等人(2007)在对于消失文本条件下认知控制的眼动研究中发现当读者所注视的双字词在80ms后消失不会影响其正常阅读[10]。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Rayner等人发展的消失文本(disappearing test)的范式,对中文阅读中一次注视过程中,需要多少时间来提取充足的信息,进入加工系统,用于正常阅读进行眼动研究。

本实验共采用两个实验,实验一重复了闫国利等人(2007)在对于消失文本条件下认知控制的眼动研究中的实验。

实验二是对实验一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精确的研究。

2实验一2.1 被试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14名,其中男性3名,女生11名,来自各系,年龄18-19岁,以汉语为母语。

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实验结束后,每个被试都会得到一份礼物。

2.2 实验材料实验的正式材料为55个句子,平均每个实验条件下11个句子。

每个句子均由5或6个双字词组成,句长为10或12个字。

为避免句子通顺性对被试的眼动造成影响,请20名本科生对句子的通顺性进行7点评定,分值越高,越通顺。

结果选取分值在6~7的句子作为实验句,其平均值为6.29 。

为避免句子的难易程度对眼动造成的干扰,所编制的句子都非常简单,请20名本科生对句子的难易程度进行7点评定,分值越低,越简单。

所挑选的实验句分值均在1~2之间,平均值为1.65。

实验还包括4个练习句,以便被试理解并熟悉实验过程;20个阅读理解判断题,以考察被试是否认真阅读实验材料。

2.3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单因素(延迟时间:40 ms 、60 ms 、80 ms 、100 ms、控制组) 被试内实验设计,55个句子被分配到5个组别当中,采用拉丁方的方式平衡5组句子与延迟条件之间的匹配,共生成5组实验,各组实验在被试间作了平衡,每组实验中5种延迟条件的句子随机呈现。

因变量为句子的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距离、平均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和阅读速度。

实验采用消失文本实验范式。

消失窗口为双字词,如图1所示:在阅读过程中, 当被试注视某个双字词时(a) , 不论注视点落在该词的首字还是尾字上,它都会在被试注视特定时间(40 ms 、60 ms 、80 ms 、100 ms) 后以词为单位消失(b) ,直到被试进行眼跳。

当被试注视下一个词时,也会出现相同的情况(c-d)。

控制条件下,双字词均不消失,与正常阅读相同。

(a)妹妹每天晚上练习书法。

[注视开始]*(b)每天晚上练习书法。

[注视40/60/80/100ms之后]*(c)妹妹每天晚上练习书法。

[下一个注视开始]*(d)妹妹晚上练习书法。

[注视40/60/80/100ms之后]*(注:“*”代表注视点)图1消失文本范示示意图2.4 实验仪器与实验过程实验采用实验采用加拿大SR公司生产的Eyelink2000型眼动记录仪,呈现材料并记录被试的眼动。

实验过程中采取眼动记录仪的采样频率为1000次/秒,被试机屏幕刷新频率为150Hz,被试电脑的分辨率为1024×768象素。

被试距离屏幕90cm。

在2°视角内可以看到2个汉字。

实验句子依照随机顺序被呈现在被试机屏幕的正中央。

实验个别进行。

被试进入实验室后,坐在仪器前90cm的地方,将头部放置的眼动仪的头托上,要求被试尽量不要移动头部。

对仪器进行眼校准,校准结束后,呈现指导语。

在正式实验之前,被试进行6个练习,确保其熟悉实验过程,然后进行正式实验。

实验过程中主试记录被试反应,为了确保注视点不发生偏离,实验参与者每读完2句话,被试按照注视的提示从新校准眼动仪,每次校准达到良好(Good)级水平以后才开始呈现句子。

整个过程大约需要35分钟。

2.5 数据收集与整理实验的全部数据用SPSS11.0和SR公司提供的眼动分析软件“Data Viewer”进行分析。

为了消除其他噪音对眼动数据的影响,研究者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严格的筛选。

删除数据的标准如下:(1)删除小于3个注视点的句子;(2)删除注视时间在3个标准差之外的注视点;(3)删除与按键同步的注视点和眼跳;(4)删除由于眨眼引起的眼跳和注视点;(5)删除着落在句子之外的注视点和眼跳。

本实验所采用的是以句子为单位的整体测量(global measure)指标,包括句子的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距离、平均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和阅读速度。

下面以我们假设的眼动轨迹图来对这几个指标进行说明:妹妹/ 每天/ 晚上/ 练习/ 书法。

300ms 150ms 160ms 120ms 215ms○1○2○3○6○7○4○5110ms 230ms图2 眼动数据记录详例图2为一个假设的眼动轨迹图。

序号○1至○7代表了注视的先后顺序,序号上面和下面所标示的数字(单位毫秒)代表了不同的注视时间,如第一注视点落在“妹妹”一词的注视时间为300ms。

序号之间的连线代表了眼跳的过程及其方向。

图2可以看出,眼球除了向右的运动还有向左的运动,眼睛在同一行内从右向左的运动被称为回视(regression),如图2中的○3到○4的运动就是回视。

平均注视时间(average fixation duration):读者在某个区域内所有注视点持续时间的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