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调研及各省分布情况

合集下载

中国1000家最大企业的区域分布分析

中国1000家最大企业的区域分布分析

中国1000家最大企业的区域分布分析来源:国务院研究中心2007-08-08一、非均衡的中国:入围企业分省(市、自治区)的分布情况在各省、市、自治区进入1000大企业数量排名中,长三角地区的江苏省以122家名列榜首,占总数的12.2%。

环渤海地区的山东省以121家企业居第二。

珠三角地区的广东省也以较为接近的113家企业进入三甲。

如果不按入围企业数量,而按入围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则冠军落入山东之手,其入围企业共计营业收入8276亿元人民币;亚军为广东省,共计8144亿元人民币;季军为江苏省,共计7002亿元人民币。

以入围1000大的企业数量为标准,我们将全国各省市划分为五个梯队。

第一梯队:入围企业数量在100家以上的,有苏、鲁和粤3省,正好分别代表了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这三个中国最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

第二梯队:入围企业数量在50-100之间的。

有浙、辽、豫、沪、冀、川6省。

第三梯队:入围企业数量在20-50家的,有川、津、京、晋、皖、陕、黑、鄂、湘10省。

第四梯队:入围企业数量在10-20家的,有渝、吉、蒙、滇、赣、甘、桂、新、闽9省。

第五梯队:入围企业数量在10家以下的,有贵、青、宁、琼、藏等5省。

入围企业数量最多的前5个省占全部1000家企业数量的48.3%、营业收入的49%、资产总量的42%、从业人数的41%,入围企业数量最多的前10个省占全部1000大企业数量的70%、营业收入的70.3%、资产的65%、从业人数的65%。

上述数据表明,1000大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省份。

二、东部畸重:入围企业按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分布情况入围企业按东、中、西三大区域划分,东部地区京、津、冀、辽、沪、苏、浙、闽、鲁、粤、琼11个省市共计拥有入围企业652家,占全部企业数的65.2%,全部1000家入围企业总营业收入69103亿人民币的68%;中部地区包括晋、吉、黑、皖、赣、豫、鄂、湘8省共计拥有入围企业197家,占全部企业数的19.7%,营业收入的20%;西部地区包括渝、川、贵、滇、藏、陕、甘、青、宁、新、蒙、桂12省区市共计拥有入围企业151家,占全部入围企业数的15.1%,营业收入的12%。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和布局分析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和布局分析
(二)连续农业
1、概念:
在当代化过程中,发展多种经营、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 旳农业经济构造,优化产业和产品构成;增长投入,提升农业 综合生产力;依托科技,增长资源产出率;预防污染,保持农 业生态平衡;增长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逐渐建成一种资源节
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旳当代化农业。 2、目旳、内涵
2) 农林间作或混林间作模式: 3) 枣粮间作、果粮间作等 。 3) 多种多收旳时间构造优化模式: 4) 利用各个农作物之间生长时间差及对养分旳需求差
进行合理配置,多种作物互不影响而生长良好。 4) 多层高效旳空间构造模式: 5) 农田作物按地形带立体种植。 5) 基塘结合模式: 6) 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稻基鱼塘、果基鱼塘、花基
• 粮食总产量变化图
2023年9052.8亿斤
1999年10500亿斤
6 7 3 5 20 ? 6
3
播种面积与粮食单产量旳变化
• 播种面积 亿亩
中国粮食构成变化与分布
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万吨)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构成变化 %
年代 作物
水稻 小麦 玉米 薯类 其他
1952年
41.7 11.6 10.2 9.9 ---

增产261.5亿公斤

其中:江南各省22亿公斤

黄河-长江之间100.7亿公斤

东北三省75亿公斤
• 失
300 公斤/亩以上旳地域增产抵消耕地降低旳损
• 合计增长 633.7亿公斤
4. 播种面积单产与估算增产区

人 口 注意:播种面积单产东西差别与南北差别旳差别
5. 控制无效蒸发,提升降水利用率旳工程试验与设想
(三)生态农业

中国大陆分省产业结构分析(人均GDP前十省份)

中国大陆分省产业结构分析(人均GDP前十省份)

中国⼤陆分省产业结构分析(⼈均GDP前⼗省份)国民⽣产总值是⽤来反映⼀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的参数,⽽⼈均国民⽣产总值则背⽤来反映⼀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和⽣产效率。

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经济体了,但是中国的⼈均GDP的才在6000-7000美元左右,与发达国家的⼈均GDP有着5-8倍的关系。

⼈均GDP不能作为⼀个绝对的参数来衡量富裕程度,但是能够起到⼀定的参考价值。

⼈均产值前⼗省份从⼈均产值前⼗名的省份分布我们可以看到,除内蒙外,其余省份都分布在靠近东部沿海地区,⾼速的⼯业化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往来是这些地区⽐整个内陆地区拥有更⾼的产业效率的基础。

⼈均产值前⼗的省份,其⼈均产值都超过了全国的⽔平。

在总产值排名前⼗的⽣分钟,只有⼴东、⼭东、江苏、浙江、上海、辽宁进⼊了⼈均产值前⼗的省份。

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的⼈均产值排在前三位,更加说明⼤型都市拥有更⾼的产业效率和富裕程度。

江苏、浙江的⼈均产值超过了⼴东,也从另⼀个⽅⾯反映出这两个地区产业发展⽔平总体来说⾼于⼴东。

经济总量并不能完全反映地区经济的全貌⼈⼝分布情况对⽐全国⼈⼝的情况,河南、河北、四川、湖南、安徽、湖北等六个⼈⼝⼤省,并没有进⼈⼈均GDP 前⼗。

⼈均⼈⼝前⼗⼈均收⼊前⼗省份的城镇⼈⼝不仅都超过了50%,更是都超过了全国的城镇⼈⼝⽐例。

⼴东、江苏、浙江、福建都超过了60%,上海、北京、天津更是接近80%。

更快的⼯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了城镇化的步伐同时也推动了产业效率和⼈均产值得增长。

总产值增速从各省⽣产总值增速来看,上海、北京、浙江、⼴东、⼭东五省2005年-2014年的复合平均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天津、内蒙古、辽宁、福建的复合平均增长率⾼于全国⽔平。

从年增长率的⾓度看,09年,各省也都受到了世界经济的的影响出现了增速下滑的情况。

⽽天津、内蒙古、辽宁三省在14年的增速凑出现⼤幅度下滑,这种增速下滑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还是需要后⾯的实际情况进⾏分析。

2009全国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09全国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09全国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中国文化产业网时间: 2009-06-09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字体:大中小】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3月24—31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次文化产业调研工作,调研范围涵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的50余个城市(含直辖市),在此期间,课题组实地考察文化产业相关企业近100家,走访政府官员、相关企业负责人百余名,全面了解各地文化产业的最新动态和总体态势,深入剖析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对进一步采取的对策措施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当前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一)文化产业整体上保持增长态势,已经或趋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

2004至2007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产业普遍快速增长,其中北京市年均增速17.4%,上海市年均增速15%,江苏省年均增速24%,湖南省年均增速20%左右,山西省年均增速24.5%,安徽省年均增速20%以上,各地方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均高于GOP的增长速度,呈现出总体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基本实现了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512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45%,2007年这一比重增加到2.8%,在全国文化产业稳步增长的大环境下,各省市自治区由于文化资源与发展基础的不同也有不同的经济表现。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经济发达的省市,文化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如北京市、广东省,尤其是北京市,其2007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已经超过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仅次于金融业,在第三产业中位居第二。

一些省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强劲,占GDP比重近6%,正逐渐成为支柱产业,如上海市和云南省。

以本次调研中已获得数据的22个省市自治区为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至2.8%的省市自治区有9个,多集中在中部和西南部,这些省市在全国GDP排名中位于5至15位之间,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与该地区经济发展同步,相关度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自治区有6个,但其中山东、江苏两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绝对值大,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可见在经济发达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有巨大的产能空间,而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待提高。

各省主要产业调研报告

各省主要产业调研报告

各省主要产业调研报告【河北省】一、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农村种植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探讨2、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情况调研3、河北省畜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查4、农村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考察二、工业产业调研报告1、河北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调查2、河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研究3、河北省制造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调研4、河北省建筑业发展状况与发展方向调查三、服务业产业调研报告1、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报告2、河北省金融业发展现状与问题调查3、河北省物流业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研究4、河北省信息技术服务业现状调研报告【浙江省】一、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浙江省农村种植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调查研究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调研报告3、浙江省农村垂钓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4、畜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报告二、工业产业调研报告1、浙江省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调查研究2、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问题研究报告3、建筑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升级路径研究报告4、浙江省能源产业发展状况与政策问题调查三、服务业产业调研报告1、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挑战研究报告2、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报告3、金融业发展现状及风险控制研究报告4、浙江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调查报告【广东省】一、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广东省农村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报告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调查报告3、广东省农村养殖业现状及发展问题调研报告4、农村农产品加工与品牌建设调研报告二、工业产业调研报告1、广东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2、工业企业创新与提质增效调查报告3、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现状与政策研究报告4、广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调查三、服务业产业调研报告1、广东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报告2、广东省金融业现状及风险控制调查报告3、广东省物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调研报告4、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

中国各省各地区主产中草药的分布情况

中国各省各地区主产中草药的分布情况

中国各省各地区主产中草药的分布情况中国是世界上中草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省各地区都有不同种类的中草药资源。

下面将就中国各省各地区主要的中草药资源进行详细的分布情况介绍。

一、东北地区:1.吉林省: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产区之一,主要产区有松原、长春、公主岭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党参、白芍、鸡血藤等。

2.黑龙江省:黑龙江省也是中草药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主要产区有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黄芪、葛根、玉竹等。

二、华北地区:1.北京市:北京市的中草药资源也比较丰富,主要产区有延庆、密云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旱莲草、黄芪、薄荷等。

2.天津市:天津市的中草药资源相对较少,主要产区有大港、宁河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白芍、黄精等。

3.河北省:河北省是中国中草药产区之一,主要产区有邢台、石家庄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当归、百合、丹参等。

三、华东地区:1.上海市:上海市的中草药资源相对较少,主要产区有浦东、金山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丹参、柴胡、香附等。

2.江苏省:江苏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产区之一,主要产区有南京、扬州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何首乌、川芎、黄芪等。

3.浙江省:浙江省的中草药资源比较丰富,主要产区有宁波、杭州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银杏、金银花、知母等。

4.安徽省:安徽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产区之一,主要产区有合肥、芜湖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桑白皮、五味子、补骨脂等。

四、华南地区:1.福建省:福建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产区之一,主要产区有福州、泉州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五味子、白薇、莪术等。

2.广东省:广东省是中国中草药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产区有广州、深圳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人参、黄连、百合等。

五、西南地区:1.四川省:四川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产区之一,主要产区有成都、宜宾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何首乌、百合、玄参等。

2.云南省:云南省是中国中草药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产区有昆明、大理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决明子、川贝、杜仲等。

中国藻类产量、发展前景及建议分析(附海带等品种产量和各省产量)

中国藻类产量、发展前景及建议分析(附海带等品种产量和各省产量)

中国藻类产量、发展前景及建议分析(附海带等品种产量和各省产量)目前,渔业被定位为国家战略产业。

藻类作为我国渔业水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设海洋强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的深入实施为藻类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藻类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不仅可供食用,还是医药、纺织、化工产业的重要原料。

此外,藻类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海藻养殖量为3238.62万吨(鲜重),我国藻类养殖产量为1850.57万吨,占全球藻类总产量的57%,居全球首位。

一、藻类产量数据分析我国是藻类生产大国,以养殖为主,主要品种有海带、江蓠、裙带菜和紫菜等。

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藻类总产量为2561306吨。

《2021-2027年中国藻类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显示:按我国藻类来源,藻类产量可以分成藻类养殖产量和捕捞产量。

从数据图可以看出,我国藻类产量主要来源于藻类的养殖。

2019年我国藻类养殖产量高达2543861吨,捕捞产量仅为17445吨。

按照藻类生产水域来源,可以看出,我国藻类主要在海水种进行养殖。

2019年海水养殖量为2538396吨,淡水养殖量仅为5465吨;2019年藻类海水捕捞量为17438吨,淡水捕捞量仅为7吨。

2012至2017年,我国藻类海水养殖面积从120.8千公顷增长至145.26千公顷。

2018、2019年我国藻类海水养殖面积有所减少。

二、藻类养殖区域集中度分析由于藻类生存环境的限制,我国藻类养殖主要分布在福建、山东、辽宁、广东、浙江和海南等沿海省份。

其中,福建、山东和辽宁是我国藻类养殖三大产区。

按照各省藻类养殖产量来看,福建省的藻类产量增长速度最为迅猛,2008年产量超过山东成为第一大主产省;2002-2019年的年均增长率为6.85%,增加了2.08倍。

相比之下,山东省的产量增长则较为平稳,2002-2019年的年均增长率只有 1.98%。

中国各产业主要分布地区学习资料

中国各产业主要分布地区学习资料

中国各产业主要分布地区1、电子信息产业: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和以四川、陕西为主的西部地区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主要聚集地。

2、传媒影视音像: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城市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城市3、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我国的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集群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五省,其他零星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皮革羽毛绒制品行业属于产业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其集群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中部的河北、河南,西部的重庆、宁夏4、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东部沿海地区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集群集中度最高,特别是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

中部地区集中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湖南、湖北和四川境内。

从城市分布构成来看,也集中靠近材料消费需求较大的城市。

由于建材、陶瓷、玻璃产业集群对资源的依赖较强,因此有从东部转向中西部的趋势5、机械制造业:我国机械制造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山西、湖南、湖北这类重工业基础雄厚的地区,由于沿海城市重工业基础普遍薄弱,加之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也不再具优势,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正有向中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的趋势6、家电产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胶东半岛,其中以广东、浙江、山东几省最为明显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我国的汽车产业集群分布在五大区域:长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东北地区、津京地区和华中地区。

长江三角洲区以上海为龙头8、金属制品业我国的金属制品产业集群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在河北、湖南也有零星分布。

9、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我国的竹木加工产业集群集中于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其他分散于中部的河北、湖北等。

家具制造产业集群集中在广东、福建,其他分散在中部的河北、辽宁、浙江•10、软件及计算机服务业我国的软件和计算机产业集群多依托于城市,主要分布在各省会城市和各省内的一些大型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济南等地的集群规模较大,发展较快。

各省主要产业调研报告

各省主要产业调研报告

各省主要产业调研报告山东省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其主要产业包括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化工、纺织服装等。

在山东省的机械制造业中,农业机械是最主要的一部分。

山东省拥有广阔的农田面积,种植业占据了山东经济的重要地位,因此农业机械在山东的需求非常大。

山东的农业机械企业规模庞大,生产技术和质量也较为先进。

山东省的食品加工业也非常发达。

特别是在水产品加工方面,山东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山东位于黄海沿岸,丰富的海产品资源使得水产品加工业成为山东省的重要产业。

同时,山东省还有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业,如粮食加工、果蔬加工等,这些产业也是山东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化工产业是山东省的另一个重要产业。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为化工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原材料基础。

山东省的石油化工企业数量众多,产品种类齐全,涵盖了石油加工、精细化工、塑料加工等领域。

山东省还在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纺织服装业是山东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

山东省有着悠久的纺织产业历史和丰富的棉花资源,纺织企业数量众多,产品种类丰富。

山东省的纺织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名,尤其是山东省的丝绸和棉花制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总体来说,山东省的主要产业有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化工、纺织服装等。

这些产业在山东省的经济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

山东省在这些产业上具备一定的优势,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资源基础。

然而,也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这些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资源短缺、市场竞争加剧等。

因此,山东省需要不断加强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以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光伏产业主要地区分布

我国光伏产业主要地区分布

我国光伏产业主要地区分布--2009年上半年光伏产业调查研究报告作者:未知日期:2009年11月03日来源:互联网【字体:大中小】我要投稿中国已经形成了几个光伏聚集区域: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四川,江苏,河北,内蒙古和江西等几个重要的聚集区,其中内蒙古和江西等地以多晶硅原料为主,江苏,河北等地以下游组件为主,四川等地成为中国国内产业链相中国已经形成了几个光伏聚集区域: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四川,江苏,河北,内蒙古和江西等几个重要的聚集区,其中内蒙古和江西等地以多晶硅原料为主,江苏,河北等地以下游组件为主,四川等地成为中国国内产业链相对完整的聚集区域。

1.宁夏宁夏石嘴山市,该地区有优质石英砂,正处于宁东能源基地,电能充足而且便宜,能有效的控制成本。

宁夏阳光硅业计划产能4500吨,当地煤、电、硅、氯碱这四大制造多晶硅的资源都十分丰富,有条件制造一个多晶硅产业集群。

2.内蒙古内蒙古包头市素有“硅铁之城”之称,内蒙古有丰富的优质硅矿资源,是我国硅矿资源大省,储量大,品位高,仅巴彦淖尔市硅石资源储量就达3.37亿吨,已发现矿产地40余处,大部分矿床硅矿石品位达到97%以上,符合生产工业硅指标要求。

其中有3处矿点矿石经取样化验,其品位均已超过99.4%,属于世界上优质的生产多晶硅原料。

同时内蒙古具有煤电资源优势,发电装机已达3000万千瓦以上,2006年发电量突破1400亿度,居全国第8位,自治区拥有独立的电网,未来电力市场的开拓越来越紧迫,保持相对低廉电价,以及实施大用户直供试点等措施都有望为加快推动硅产业发展提供优越条件。

内蒙古现有多晶硅及硅材料加工企业和项目包括包头稀土高新区中晶华业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级多晶硅及单晶硅项目、晟纳吉单晶硅、大唐托电铝硅钛合金项目,及正在建设的大陆多晶硅项目、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多晶硅材料基地等。

晟纳吉公司是由美国俄勒冈州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独资创办的企业,主营单晶硅业务,同时还从事太阳能电池及模块的制造,石墨、碳素材料及制品、石英材料及制品的制造等。

2024年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4年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二、存在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产业已走在全省前列。但与各地发展势头相比,与农业现代化要求和广大农民群众期望相比,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总体上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强,缺少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龙头企业与基地联系不紧密,有的产业有龙头没基地,有的产业有基地没龙头,龙头与基地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三是地域分割比较普遍,画地为牢,各自为“龙”,没有整合资源和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四是以市场为主导的运作机制和以政府为引导的协调机制还不健全,市场的拉动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五是领导重视程度有差异,有的认为对财政贡献小,不愿花大的精力抓。
(五)科技创新取得突破。丰城的江西恒天实业有限公司是江南以大米为原料规模最大的生物糖浆企业,通过与南昌大学共同研究开发了蛋白肽,去年蛋白粉出口数量5500吨,其产品蛋白含量居国内同行业之首,深受国外客商青睐,产品全部销往韩国、加拿大和欧盟等国家;奉新的江西康达竹制品集团有限公司有五项产品技术获得国家专利,目前该厂的竹地板实现了产品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全覆盖,并远销日本、欧美等国家。
合力加大投入,提供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市、县两级政府每年要在财政预算中切块安排扶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并按照同级财政增长比率逐年增加。要用活用足国家中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政策,全面贯彻落实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关政策,善于借鉴外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特殊政策,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要将农业综合开发、林业、扶贫、发改委以及“一村一品”等可用于农业产业化的资金,与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捆绑使用,建立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协调机制,并充分利用好我市农金担保中心的作用,为龙头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要加强银企沟通与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增加信贷资金投放。要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特别是要鼓励机关干部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基地或者直接参股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各省主要产业调研报告

各省主要产业调研报告

各省主要产业调研报告中国各省主要产业调研报告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众多省级行政区划的国家,各省的主要产业也各有特色。

以下是对中国各省主要产业的调研报告。

广东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产业涵盖了制造业、电子信息、金融等多个领域。

广东省的制造业长期占据了全国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其中以家电、汽车、纺织等行业为主。

此外,广东省还建立了一批现代化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本土和跨国企业的投资。

江苏省则以制造业、化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

江苏省在机械制造、电子元器件、纺织业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产业链很完整。

此外,江苏省还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金融、物流等。

浙江省主要产业包括纺织、化学工业、金融、互联网等。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业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以纺织企业和品牌众多闻名。

此外,浙江省还有较完善的化学工业,如塑料制品、粘胶等。

同时,浙江省还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金融、互联网等。

河南省则以农业、能源和制造业为主要产业。

河南省在农业方面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小麦、棉花等。

此外,河南省还拥有大量的煤炭和铁矿资源,成为了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制造业方面,河南省在钢铁、冶金等领域具有一定实力。

四川省主要产业包括农业、能源和旅游业。

四川省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农产品产量也较高,如水稻、玉米等。

四川省还拥有丰富的水力发电和天然气资源,成为了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地区。

此外,四川省还以风景名胜和川菜旅游业著称。

上述仅是对中国各省主要产业的简要调研报告,每个省份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都较为复杂和多样化,不同地区的产业优势也有所不同。

这些产业的发展,既离不开各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环境,也得益于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和企业家的努力奋斗。

我国茶油的面积及分布情况

我国茶油的面积及分布情况

我国茶油的面积及分布情况表1:全国各省油茶分布情况省份<1万亩县级数1-5万亩县级数5-10万亩县级数>10万亩县级数合计所辖县(市、区)数湖南35 19 18 49 121 122江西18 30 7 45 100 100广西22 11 10 18 61 109浙江42 10 5 6 63 90福建15 15 30 3 63 85广东 4 6 4 4 18 122湖北22 13 8 3 46 101贵州 1 4 2 5 12 88安徽18 7 5 5 35 105云南31 12 3 1 47 129(合计)261 142 97 142 642 1537 注:数据来源于2010年《林业统计年鉴》作为我国的特有木本食用植物油,茶油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多分布在淮河、长江以南的14个省,但以湖南、江西、广西这三省为主,种植面积达到了全国的70%。

2011年财政部下发《关于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并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到茶油行业。

从2008年到2013年,全国投入茶油产业的资金达271亿元,其中中央投入55.75亿元,地方投入42.86亿元,社会资本投入达到了172.69亿元。

赵树丛指出,国家和各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先后审定油茶良种260余个,2009-2011年国家共批复建设油茶良种基地90处,共4.4万亩,投资2.76亿元。

2013年我国共繁育油茶良种苗木7.9亿株[17]。

目前我国油茶的总种植面积大约为4531万亩,其中湖南省的油茶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778万亩,约占全国的34%,其中的耒阳市、浏阳市、常宁市、祁阳县有“中国茶油之乡”的称号[18]。

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茶油市场,虽然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持续地在发展,种植面积也不断地扩大,但是仍然有些地方油茶林的面积小,过于零散,多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近年来,才开始出现油茶经济林的规模化生产。

中国主要汽车生产基地分布图

中国主要汽车生产基地分布图

中国主要汽车生产基地分布图一、上海地区汽车集群状况1、上海区位优势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

长江口上,航运可直达沿海沿江17个省市,可以成为连接国内国外市场的节点。

2、上海汽车、零部件分布状况上海共有10家整车厂及346家汽车零部件厂商,固定资产总计达1135.68亿元,当年主营业务收入1322.29亿元,利润总额200.24 亿元。

另外,上海还拥有上海汽车工程院、上海通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上海大众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以及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

在汽车经销领域,永达、东昌、安吉都是国内知名的汽车销售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良好的工业基础使上海汽车产业链得到了充分的延伸,上海宝钢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掌握先进汽车钢板生产技术的钢铁企业,其生产的汽车钢板已被国内多家汽车生产厂家选用。

3、上海汽车业综合实力状况二十年来,上海汽车产业产生了一大批在整车及相关领域的骨干企业。

作为上海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的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截至2004年,公司注册资本53.14亿元,资产规模1069亿元,员工6万余名,年产能90万辆,是全国三大汽车集团之该集团公司拥有上市公司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并投资参股了上海大众汽车、上海通用汽车、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等多家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

在整车制造企业中,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作为国内最主要的乘用车生产厂家,先后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上排名第一。

上海大众是国内首家累计生产达到300万辆的轿车企业,拥有三个整车生产厂及一个发动机厂。

上海通用是中国唯--- 家建成投产后8年内产销超过100万辆的企业,目前上海通用的金桥生产基地拥有两家整车生产厂及一个动力合成厂,年产能32万辆整车、10万台自动变速箱、20万台发动机7。

在2006年中国乘用车销量排行榜上,上海通用以41.34万辆居首,上海大众以35.2万辆居于次席。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整章教案(共9页)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整章教案(共9页)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第个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教学指导:农业是和我们每个人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产业。

既然如此,在“农业”一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真切地认识农业,了解农业。

新课导人:方案①: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原料?(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农业。

)对,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方案②: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方案③:同学们,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学生会有各种回答,只要基本相符,都要肯定。

)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为C)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

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各省市产业链建设情况汇报

各省市产业链建设情况汇报

各省市产业链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各省市在产业链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
活力。

下面将就各省市的产业链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市在产业链建设方面一直走
在全国的前列。

信息技术、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链不断完善,形成了以互联网、金融、文化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上海市,作为我国的经济特区,上海市一直致力于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

汽车
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链逐渐形成,为上海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广东省,作为我国的制造业大省,广东省在产业链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创新。

电子、家电、服装等产业链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浙江省,作为我国的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省在产业链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家具、鞋业、纺织等产业链逐渐成熟,为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湖北省,作为我国的中部省份,湖北省在产业链建设方面不断加大力度。

汽车
零部件、钢铁、电子信息等产业链不断完善,为湖北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看,各省市在产业链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我国的经济发展
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希望各地继续加大力度,不断完善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产业分布

全国产业分布

全国产业分布!以全国地理中位线的北纬35°线为界此界以北为北方区域此界以南为南方区域。

在工业生产领域,南北区域基本上保持着上世纪80年代已形成的“南轻北重”的特征。

1999年轻重工业比重北方区域为33%:67%,而南方区域为48%∶52%;在全国轻工业总产值中北方区域占30%,而南方区域所占份额高达70%。

这种“南轻北重”的工业分布格局,也主要是由于能源、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所决定的。

由于煤炭、铁矿、石油这些最基本的重工业原料主要分布在北方,因而北方历来都是我国最主要的重工业基地地方政府投资重点也常常放在重工业领域,由此必然形成“南轻北重”的工业布局。

但随着我国铁矿、石油等资源短缺状况加剧和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我国已经并将继续坚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南方的沿海和沿长江地区出现了利用国外资源加快发展重工业的势头。

同时,北方地区也在加紧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轻工业。

因此,从未来发展看,“南轻北重”的工业格局会逐步发生变化..1.ICT产业制造业集群点评ICT制造业包括除家用视听设备以外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和以四川、陕西为主的西部地区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主要聚集地。

这些地区的集群都具有关联企业集中、生产规模大和配套能力强的特点。

典型的产业集群有天津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上海的计算机及配件产业集群等。

其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区,利用本地的要素禀赋和历史文化优势,积极地引进外部资源,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鲜明的外部嵌入型产业集群的特点,该地区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和比重与产品出口所占比重都长期大于全国其他地区。

而部分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则主要以军工电子产业为主,具有自主研发、自成体系的特点,属于内生发展型的产业集群。

2.传媒业集群点评传媒业包括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及音像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产业调研一、按产业分1.电子产业制造业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7月27日在网站上发布公告,2010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2.86226万亿元,同比增长29.5%。

2010年1-6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单位:万元2010年1-6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二):单位:万元20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年均增长超过2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8%。

然而,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持续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外资大规模进入的基础上,面临着产业高速增长与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并存、产业规模扩大与效益低下并存、外资大量进入与本土大企业缺失并存的严峻挑战,且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根据各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综合得分,可将25 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3 个等级。

其中得分在1 以上的有2 个省;得分在0 到1 之间有8 个省;得分在0 以下有15 个省。

天津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潜力较大,竞争力综合得分和排名从2002 年的第三位上升到2006 年的第二位。

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区位优势上。

人力资源竞争力得分为3.5136,位居全国省级区域的第一位,是位居第二位的1.6倍;2006 年的劳动生产率为151.48 万元/人,企业平均规模4.83 亿元/个,区位商5.002 列全国第一位。

但研究开发投入占增加值的1.5%,仅为第一位的10.95%,其创新竞争力仅位居全国第14 位,有待进一步提升。

江苏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形成了明显的区域集聚优势。

全省形成了“八地”加“五园”的发展构架,构成了从南京到苏州的沿沪宁线电子信息产业带的基本骨架,沿线8 个产业基地销售收入都超过100 亿元,集中了全省近80%的电子信息产业总量,成为承接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向江苏省转移的主要载体。

2006 年江苏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731.2 亿元,对全省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9.6%;企业平均规模2.8 亿元/个。

北京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人力资源竞争潜力、企业竞争优势。

劳动生产率166.5323 万元/人年,位居全国第一;企业平均规模4.4 亿元/个,位居全国第2。

但北京的创新竞争力和需求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创新竞争潜力排在全国第20 位,需求条件竞争潜力排在全国第19 位。

新产品产值887954 万元,仅占全部产值的5%;研究开发投入103193 万元,仅占工业增加值的3.9%。

山东的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占高技术产业产值的52%。

利用外资的速度较快,2006 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0.1 亿美元,增长36%。

但是产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许多关键技术主要依赖引进和模仿,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不多,导致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外向度低。

2006 年全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额仅为广东省的9.66%,江苏省的22.01%。

湖北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创新竞争力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集中,具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究开发投入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16%,位全国第二位。

2006 年R&D 人员3813 人,排全国第六;发明专利数388 项,是中部其他5 省总和的1.8 倍;其产业竞争实力全国第十,居中部地区首位,2006年利润11.22 亿元,占中部地区的84.36%。

陕西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5.74%,排名全国第九,说明该地区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具有一定的创新潜力。

广西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005 年销售增长速度为74.97%,列全国首位;江西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006 年销售增长率为38.35%,列全国第6 位,但是总体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和水平较低。

辽宁、山西、河南、吉林、湖南、贵州、安徽、河北、甘肃、云南等省份竞争力很弱。

诸因子得分普遍很低,与其他地区相比整体实力很弱。

整体分析:广东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竞争实力和区位优势方面;而天津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竞争潜力、企业竞争力和区位优势上。

这两个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关键在于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增强创新竞争潜力。

江苏和福建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形成了明显产业集聚特点和优势。

江苏形成了“八地”加“五园”的发展构架,从南京到苏州的沿沪宁线8 个产业基地销售收入占全省的80%;福建的福州、厦门两地产值占全省的85%。

上海和北京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区位优势、人力资源竞争潜力力和企业竞争力方面,上海的区位商1.99,位列第三;北京的劳动生产率166.5323 万元/人年,位居全国第一;企业平均规模4.4 亿元/个,位居全国第二。

这两个城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强度,加强新产品开发。

四川和重庆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其竞争力排名从2002 年的第13 位和15 位,跃居第9 位和第10 位。

四川是西部地区实力最强的省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实力在西部列第 1 位,其研究开发投入占增加值的比重达13.73%,位居全国第一;新产品产值占全部产值的46.98%,居全国第四位,具有较强的创新竞争潜力,应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以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

中部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水平偏低,综合评分均在0 以下。

2006 年中部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值总和为551.33 亿元,占全国同产业生产总产值的2.6%,远远低于中部地区在全国高技术产业的水平。

其增长速度较慢,2005 年增长17.22%,低于全国同行业20.42%的速度。

但应看到,湖北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创新竞争潜力具有明显优势,2006 年研究开发投入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16%,位居全国第二位;R&D 人员3813 人,排全国第六,中部地区第一;发明专利数388 项,是中部其他5 省的总和的1.8 倍;是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具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2.传媒业产业传媒业包括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及音像业。

我国的传媒业集群都分布在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比较高的省会大城市。

根据其发展特点分为:一是信息中心型。

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城市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城市,各地海量的信息都聚集于此。

因此,吸引了大批传媒企业进驻。

二是历史传统型。

沈阳、杭州、武汉、南京、西安,这几座城市都是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历史名城,是传统与时尚激烈碰撞的汇聚点。

三是电视影视中心型。

随着近几年来影视、电视剧市场的繁荣,长春、无锡等这几座城市以影视公司和影视基地为依托,形成了影视产业集群。

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907.96亿元,比2008年增长16.3%。

3.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业2009年1-12月,我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销售产值达10184.51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4.41%我国的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集群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五省,其他零星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

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环太湖区、杭嘉湖地区、宁波、温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个别县、镇或村为范围,集中某种产品的社会化生产形成纺织服装企业集群。

皮革羽毛绒制品行业属于产业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其集群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中部的河北、河南,西部的重庆、宁夏。

2009年,江苏纺织服装业实现产值115.87亿元。

4.非金属制造业(包含非金属建筑材料业、陶瓷及其制品业、玻璃及其制品业)东部沿海地区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集群集中度最高,特别是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当地工商业传统的影响,形成专业化分工,劳动力密集的专业镇、专业村;当地开放活跃的经济环境和政府宽松的产业政策,促使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和迅速集中。

二是中部地区集中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湖南、湖北和四川境内。

2009年陕西实现总产值29.94亿元。

5.机械制造业我国机械制造业分布广泛,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东北、山西、湖南、湖北这类重工业基础雄厚的地区有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大中型企业周围聚集了一批产业配套的企业。

如今问题是这类政府主导型集群核心企业组织结构复杂,产品没有竞争力,导致整个集群发展缓慢。

二是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开放程度较高,在改革开放初期,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了一批港台企业,并刺激了当地民营机械企业的发展,由于当地各种配套产业发展也较快,因此机械制造产业链还延伸到商业、维修服务业、运输业和公路建筑等诸多行业,其集群层次也较高,正处于集群发展的高端。

但是,沿海城市重工业基础普遍薄弱,加之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也不再具优势,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正有向中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的趋势。

6.家电制造业2010年1~6月,家电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累计4639.17亿元,同比增加31.94%。

广东家电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比最大,达45%,其次是安徽、山东,分别为11%和10%。

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胶东半岛,其中以广东、浙江、山东几省最为明显。

除此之外,在中西部的部分地区也有零星分布。

这些地区的家电行业中不仅有着较大的生产规模,而且集中了大量的相关企业,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008年1-8月全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21515.75亿元。

铁路机车制造产业集群属于轮轴式的产业集群,是依靠大型企业配套形成的产业集群。

其分布地也是重工业较发达的东北和中西部城市,依托当地在国内电力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领域有先进研制能力的骨干企业,吸引聚集了大量的相关配套企业,已逐步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摩托车及自行车产业集群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广东、西部的重庆。

其集群主要是建立在农村、乡镇工业基础上。

我国的船舶制造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由于这些地区沿海的优势并且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航空航天制造产业集群属于高技术产业集群,其分布集中在科技研究能力较强的沈阳、成都、西安等。

我国的汽车产业集群分布在五大区域:长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东北地区、津京地区和华中地区。

长江三角洲区以上海为龙头,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公司,均数量多、实力强,整车产量、零部件产值、成本控制、新产品推出、吸引外资各方面均在国内汽车产业集群中遥遥领先。

珠三角经济相对发达,地处沿海,改革开放早,市场发育程度高,市场化意识强,引进了本田、丰田、日产,形成了各自配套的整车制造产业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