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课 认识刑法《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训练习题(含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课认识刑法教学设计教科版
本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刑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认识犯罪行为与刑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预防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犯罪心理学》:本书介绍了犯罪心理学的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通过阅读本书,学生可以了解犯罪行为的心理动机和心理特点,提高防范犯罪的意识。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结合课后阅读材料,深入研究刑法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作用,思考刑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学生可以查找有关刑法的历史案例,分析案例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了解刑法的发展过程和实践经验。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本课将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审判过程,以增强学生对刑法作用的认识;同时,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本课将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和网络资源等教学媒体,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借助教学平台,实现学生在线学习、讨论和资源共享,拓宽学习渠道。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课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刑法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犯罪行为与刑法的关系;案例分析法用于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深入理解刑法的作用;小组合作法用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过程:
讲解刑法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课 认识刑法《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训练习题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训练习题一、基础题1、下列案件中属于正当防卫的是()A.小偷正在进行盗窃,室主发现后与之搏斗,打伤了小偷B.两小偷因分赃不均而打架,小偷甲打伤小偷乙C.某人与同事发生纠纷,被打伤,很气愤,抓住同事6岁的儿子打了一顿D.刘某在路上遇见前一天打伤他弟弟的吴某,一气之下,把吴某打伤2、遇到不法侵害实施正当防卫,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B. 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C. 在遭受不法侵害过后,伺机报复,仍可算是正当防卫D. 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3、如果面临右图情境,我们可以这样做()A.要钱没有,要命一条B. 有人没人,大声呼救C.冷静机智,免受伤害D. 自认倒霉,事后报复4、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之处包括()A. 前提相同B. 危害来源相同C. 行为的对象相同D. 目的相同二、综合题5、下列对正当防卫理解不正确的是()A.为了避免合法权益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可使用正当防卫B.正当防卫是有限度的C.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D.未成年人在进行正当防卫时,尽量要与侵害人发生暴力冲突,制止不法侵害6、正读八年级的小强,晚自习下课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个人总跟着他,他觉得此人会侵犯他,于是,他先下手为强,趁此人不备,把身上带的水果刀扎向此人,造成此人重伤。
小强的行为是()A.严重不良行为B.正当防卫C.假想防卫D.紧急避险7、某日,甲误认为自己遭到乙的不法侵害,因而对乙实行了防卫行为,并致乙死亡。
后查明,乙的行为没有不法侵害的性质。
下列关于甲的行为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能是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意外事件B.可能是故意杀人罪或者意外事件C.可能是故意杀人罪或者防卫过当D.可能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防卫过当8、某甲是精神病人,一天突然持刀追杀某乙,将某乙逼到一间旧房子里,某乙无处可逃,顺手抓起一个花瓶打向某甲,致某甲的眼睛受伤。
【推荐精选】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课 认识刑法教学设计 教科版
《认识刑法》法。
本课内容主要从犯罪与刑法、罪刑法定与无罪推定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三大方面讲解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知道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充满了“暗礁”和“雷区”。
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有什么后果?不同的犯罪行为要承担何种法律责任?让我们一起认识刑法,学习刑法,远离犯罪。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犯罪的三个特征,我国法律责任的种类。
了解刑法、犯罪及应受到怎样的惩罚。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主刑和附加刑,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犯罪问题的有关知识,知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知道任何一种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教学难点】能积极行使这种防卫权,以保卫国家、人民、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材料及课件。
学生准备:课下搜集刑法的相关内容,课上和大家分享。
一、新课导入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充满了“暗礁”和“雷区”。
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有什么后果?不同的犯罪行为要承担何种法律责任?让我们一起认识刑法,学习刑法,远离犯罪。
二、犯罪与刑法1、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所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违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其中,刑事违法行为违反的是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所谓犯罪行为,是指刑法规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2、知识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课认识刑法罪刑法定与无罪推定课件教科版102634
小组交流:
有人说,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 的,可以根据其他相关罪行定罪处刑, 这种说法对吗?
播放视频:法治案例
思考:为什么涉案当事人不构成犯罪?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得 定罪处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规 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 规定的,不得定罪处刑。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严格落实罪 刑法定、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各级 法院对667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372名 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确保 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加强审判监督,保障当事人申诉权,各级法院再审改判 刑事案件1357件。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该严则严,当宽则 宽,确保罚当其罪。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思考:陈满为什么可以被无罪释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 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 罪。
小组交流:
错放和错判两者相比,到底孰重孰轻?
犯 罪
罪刑法定
无罪推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 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 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得定
看了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思考:如何看待王某等犯罪嫌疑人的行为? 你认为他们可能会受到何种处罚?
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新增规定: “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
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 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 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16研究生考试泄题案开庭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 法判决,对任 者者常 弱强强 则则, 国国无 弱强常 。,弱
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精品课件
B.刑事违法性
(法律标志)
C.应受刑罚处罚性 (必然法律后果)
P54 探究与分享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的出租车时,向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 拒绝,王某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杜某逃走,王某趁机 将出租车开走。
查找资料并与同学讨论: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 构成犯罪?
①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违反了治安管理 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绘制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
交友 不慎
不良 行为
违纪
违 法
犯 罪
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分析陈某走上犯罪的原因
个人方面
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对自己要求不严; 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能谨慎交友……
家庭方面 家庭的缺失;父母的溺爱;父母疏于管教……
【非法拘禁罪】
新课导入
第二百三十八条 【非法拘禁罪】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 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 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 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 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 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 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 定处罚。
学校方面 社会方面
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
社会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如网吧经营者不依法经营, 执法部门对非法经营打击力度不够……
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 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 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思想品德新课标里的正当防卫教学
思想品德新课标里的正当防卫教学浅析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是一种合法行为,它在打击违法犯罪分子、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原则界限,正确地使用正当防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违法犯罪活动,使违法犯罪分子在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的时候有更多的顾忌,从而收敛、或者放弃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教学中我就这一知识点作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使学生能够完整的把握正当防卫。
下面是在教学中的具体讲授:一、正当防卫的内涵正当防卫渊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复仇,蜕变于古代法律的个人私刑,从习惯到法律,从观念到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
正当防卫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秩序的法律规范,是阶级社会的特有范畴。
公元前18世纪的《汉漠拉比法典》、公元前5世纪的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我国商周和唐朝等都有正当防卫的规定。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当防卫在刑法范畴里已形成了一种重要的法律制度。
这一法定概念具体明确地揭示了正当防卫的实质内容,对于正确认识正当防卫的目的和意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正当防卫的目的从正当防卫的法定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当防卫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正当防卫的目的在正当防卫的概念中占有主导地位,它对于理解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的本质以及确定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的正当性表明正当防卫不是违法侵害,更不是对不法侵害人的惩罚,它具有正当防卫的性质,是一种有限度的防卫行为。
它充分说明了正当防卫行为仅仅是在合法权利被正在侵害或威胁之中的一种紧急情况下,为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紧急救济措施,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有利的反击。
八年级政治 控告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反犯罪做斗争的手段教案
提问:这一规定说明了什么?如何解释“有权利也有义务”?
学生回答:(引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问题:控告检举违法犯罪)
这一规定表明每个公民都有控告、检举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和义务。义务的含义是指法律要求必须去做的。这一规定同时表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嫌疑人,没有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的是违法行为,严重的将构成犯罪。
讲授新课:
一、控告检举违法犯罪(板书)
教师:那么在实际生活中这个法律武器如何发挥他的作用呢?我们应该如何掌握、使用这个“武器”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学习:(展示问题和材料)
思考题:A、控告检举的含义?
B、控告检举的方式?
C、控告检举的作用?
D、根据上述知识点分析材料。
学生活动:思考上述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流氓集团聚众斗欧,一方先动手,另一方将其打伤,则不属于正当防卫。因为流氓集团聚众斗欧是非法行为,非法行为无权行使正当防卫。另外,张三故意用挑拨、挑衅等不正当手段激怒李四,诱使李四进行侵害,尔后予以反击,将李四打伤,也不是正当防卫。这种情况叫做“防卫挑拨”(即有预谋地进行故意犯罪),由此构成的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学生分析回答后,教师展示参考答案。
(控告检举,是指公民为了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向执法机关控告犯罪事实、检举犯罪嫌疑人,并要求依法处理的行为。控告检举可以用书面形式提出,也可以口头提出。事实证明,公民积极控告检举违法犯罪,有利于执法机关迅速侦破案件,及时制裁违法犯罪分子。)
教师: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方法之一是控告检举,从我们的教材中看到的统计数字就显示出来这是一个有效手段。但有时,仅仅是依靠控告检举的方式可能无法及时地保护国家、本人或他人的权利时,我们就要当机立断地采取另一个有效手段……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预防犯罪》PPT课件
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比较
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
严重不良行为(已属于违法行为) 区别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携带管制刀具;打架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多次拦截欧打他人或强行索要 他人财物
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多次偷窃
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收听、观看色情、淫 传播淫秽等音像制品;进行淫 秽的音像制品、读物 乱或色情、卖淫等活动 等
我防范,远离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 六周岁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思考: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 一些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 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 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 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 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 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2)分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管制、拘役、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两大类。
主刑
管制: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
拘役: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
有期徒刑: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 法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 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课堂小结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课认识刑法《罪刑法定与无罪推定》教学设计教科版
1. 拓展资源:
1.1 法律案例集:提供一系列与罪刑法定和无罪推定相关的法律案例,让学生通过阅读案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原则。
1.2 学术论文:推荐一些关于罪刑法定和无罪推定的学术论文,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两个原则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情况。
1.3 在线课程:推荐一些关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在线课程,让学生通过视频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系统学习相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罪刑法定与无罪推定的基本概念。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规定了国家只有在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才能对公民进行处罚。无罪推定原则则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原则,它规定了被告人在没有被证实有罪之前,应被视为无罪。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罪刑法定与无罪推定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1 讲授法:在讲解罪刑法定和无罪推定原则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同时,在讲解法律制裁的种类和作用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法律规定,让学生了解违法行为将受到的惩罚。
1.2 讨论法:在讲解犯罪的原因和危害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1.3 情景模拟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法官、律师、被告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法治的过程,提高学生提交的作业,我将认真批改并给出详细点评。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我将指出并引导学生改正,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课认识刑法罪刑法定与无罪推定教学设计教科版20171
第2站罪刑法定与无罪推定【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法律的权威,增强对法律的敬畏感,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同时初步培养自己的法治意识和遵法守法的习惯。
能力目标:树立自觉学法的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
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的法律内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无罪推定与罪行法定的内涵。
教学难点:无罪推定与罪行法定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针对被告人沈华(化名)抢劫8毛钱一案,法院作出判决,沈华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八千元。
16岁的沈华是日照市某酒店员工。
因嫌自己的收入不够花销,就与朋友王某(另案处理)预谋“抢几个钱花花”。
被告人沈华伙同王某将路人陈某、安某拦住,采取殴打、语言威胁等手段,实施抢劫。
不料翻遍陈某、安某全身上下,只有陈某的衣服口袋里有8毛钱,沈某、王某二人不甘心,又继续殴打、搜身,后陈某、安某趁沈某不备逃跑。
该案起诉至法院后,法庭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指控,认定沈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鉴于其系未成年、初犯、认罪态度好等情节,依法减轻处罚,作出上述判决。
沈某只抢了8毛钱,为什么法院要判罚这么重?这体现了什么原则?提示:抢劫之所以会判得重,主要是因为在抢劫过程中,罪犯不单侵犯了受害人的财产权,同时也侵犯了受害人的人身权利。
也就是说,抢劫行为的危害不仅仅是财产,还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公民人身安全,所以,即使获得的钱财都很少,一般偷窃行为和抢劫行为相比,其社会危害性是有本质区别的。
只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才能构成犯罪。
罪刑法定原则。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一问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罪刑法定原则活动一:看教材第69--70页材料。
1.问题思考:什么是罪刑法定?2.分组合作讨论,回答问题。
3.教师讲解:(1)定罪量刑,是最严厉的制裁手段。
没有刑法的依据,没有法院的有罪判决,任何人不受定罪量刑。
罪刑法定,无罪推定,就是为了避免无罪者被无中生有地定罪量刑。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课认识刑法第3框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教学设计教科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学习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规定,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2. 实践操作: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布置涉及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案例分析的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书籍、网站、视频等拓展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学生可以访问提供关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法律资源网站,获取更多的法律知识和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 学生可以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思考如何正确使用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
- 学生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3)游戏:设计相关游戏,如模拟警察抓小偷、自然灾害逃生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正确使用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课认识刑法
问题三:什么是刑罚?刑罚有什么作用?
•指导学生分组结合自己的实 际展开讨论。
归纳总结
• (1)由刑法规定对犯罪行为进行的处罚,就是刑罚。犯罪 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处罚犯罪的手段。
• (2)刑罚对犯罪行为人具有惩罚、威慑、感化和教育的功 能,对被害人具有慰藉、安抚和补偿功能,所以,它能够 起到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有序的作 用。
问题一:什么是违法行为?有哪些分类?
•指导学生分组结合自己的实 际展开讨论。
归纳总结
• (1)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 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 (2)根据所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分为违宪行为、行政违 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问题二:什么是犯罪?犯罪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为维护本国安全利益或社会公共秩序,有权将违反本国法律的外国人或外 交人员驱逐离境。中国法律规定,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自被驱逐出境之 日起十年内不准入境。驱逐出境,是指将犯罪分子从我国境内驱逐到我国 境外的一种刑法处罚。对于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在中华人民共和 国领域内犯罪的中国公民,不适用单独或附加判处驱逐出境的刑法。由此 可知,驱逐出境只适用于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犯罪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
违法刑行罚为。
严重
• 5、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具有社__会___危;害第性二,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具有_刑__事__违;第法性 三,犯罪是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具有刑__罚__当__罚。 性 • 6、任何一种违法行为都有其行___政__违_,法都要承担相应的 行_犯_政罪__违行_。为法犯人罪要行承为担作相为应一的行种__严政__重违_的。法违法行为,触犯了刑法, • 7、由刑法规定对犯罪行为进行的处罚,就是_行__政__违。法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3《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3《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概念、条件及其意义,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两种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但对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认识尚不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内涵,提高自身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概念、条件及其意义,学会正确运用这两种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概念、条件及其意义。
2.难点:如何正确运用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概念及意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亲身参与角色扮演,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授法:教师讲解相关法律知识,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2.准备相关法律条文,为学生提供理论依据。
3.准备角色扮演剧本,让学生参与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提问:你们认为这些案例中是否存在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法律条文,让学生明确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定义及条件。
同时,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判断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典型案例,总结判断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训练习题
一、基础题
1、下列案件中属于正当防卫的是()
A.小偷正在进行盗窃,室主发现后与之搏斗,打伤了小偷
B.两小偷因分赃不均而打架,小偷甲打伤小偷乙
C.某人与同事发生纠纷,被打伤,很气愤,抓住同事6岁的儿子打了一顿
D.刘某在路上遇见前一天打伤他弟弟的吴某,一气之下,把吴某打伤
2、遇到不法侵害实施正当防卫,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
B. 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C. 在遭受不法侵害过后,伺机报复,仍可算是正当防卫
D. 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
3、如果面临右图情境,我们可以这样做()
A.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B. 有人没人,大声呼救
C.冷静机智,免受伤害
D. 自认倒霉,事后报复
4、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之处包括()
A. 前提相同
B. 危害来源相同
C. 行为的对象相同
D. 目的相同
二、综合题
5、下列对正当防卫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为了避免合法权益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可使用正当防卫
B.正当防卫是有限度的
C.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
D.未成年人在进行正当防卫时,尽量要与侵害人发生暴力冲突,制止不法侵害
6、正读八年级的小强,晚自习下课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个人总跟着他,他觉得此人会侵犯他,于是,他先下手为强,趁此人不备,把身上带的水果刀扎向此人,造成此人重伤。
小强的行为是()
A.严重不良行为
B.正当防卫
C.假想防卫
D.紧急避险
7、某日,甲误认为自己遭到乙的不法侵害,因而对乙实行了防卫行为,并致乙死亡。
后查明,乙的行为没有不法侵害的性质。
下列关于甲的行为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能是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意外事件B.可能是故意杀人罪或者意外事件
C.可能是故意杀人罪或者防卫过当
D.可能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防卫过当
8、某甲是精神病人,一天突然持刀追杀某乙,将某乙逼到一间旧房子里,某乙无处可逃,顺手抓起一个花瓶打向某甲,致某甲的眼睛受伤。
某一点行为属于()
A.故意伤害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紧急避险
9、某日,司机孙某驾驶一辆满载乘客的公共汽车在乡间公路上正常行驶。
公共汽车刚转过一个弯道,一辆失控的大货车迎面冲来。
刹车巳经来不及了,眼看就要与大货车相撞,孙某急忙向右打方向盘,避开了大货车,却将公路右侧田间的一头耕牛撞死。
司机孙某的行为是()
A.犯罪
B.正当防卫
C.避险过当
D.紧急避险
10.、下面漫画中的做法有利于广大中小学生()
①掌握紧急避险的常识和技巧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③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④增强生命意识,珍惜生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三、提高题
11、有人说:“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就是正当防卫。
”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
12、少年林某在网吧门口遭到抢劫,情急之中捡起一块砖头砸向实施抢劫者,造成抢劫者死亡。
案发后,公安机关展开侦破,在弄清案情后,报请检察机关审核,认为该案属于“正当防卫”,林某不承担刑事责任。
之后,死者的父母向当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林某赔偿死者的各项经济损失合计379921.24元。
近日,当地法院做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的赔偿诉讼请求。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法院为何驳回原告的赔偿诉讼请求。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
5.D【解析】本题考查对正当防卫的理解。
正当防卫就是当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或者其他利益遭受不法侵害的时候,可以进行正当的反抗或反击,如果这时给对方造成了伤害,我们是不用承担刑事责任的。
A、B、C说法正确,因本题是反向选择题,故选D。
6.C【解析】本题考查对正当防卫的理解。
小强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是假想防卫,应选C。
7.A【解析】本题考查对正当防卫的理解。
乙对甲没有不法侵害,甲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乙实施防卫行为,属于假想防卫。
假想防卫的主观罪过形式可能是过失或者意外事件,A 项正确。
8.D【解析】本题考查对紧急避险的认识。
精神病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他所作出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对某乙不能造成不法侵害。
而正当防卫正是对不法侵害人采取的防卫行为。
如果是正当防卫,某乙不用被副到屋子里无路可逃的时候就可以实施。
题干中说到某乙被逼到了无路可逃,也就是出现了无法避免的紧急情形,只有以伤害较小利益来保护自身的权益。
比较符合紧急避险。
9.D【解析】本题考查对紧急避险的认识。
现实生活中发生危险的紧急情况,这时若两种合
法权益发生了冲突,而且无法保全双方合法权益,不得已只能牺牲较小的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利益,这就是紧急避险,选D。
10.D【解析】本题结合漫画考查对紧急避险的认识。
通过紧急避险,既可以减少社会损害,也有利于养成顾全大局的观念和习惯,①②③④项说法都正确,故选D。
11.这一观点是片面的。
①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②实施正当防卫需要以下四个条件同时具备: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正当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因此,该观点不全面。
12.此案抢劫者其抢劫犯罪的行为不容质疑,林某情急之中捡起一块砖头砸向实施抢劫者,造成抢劫者死亡,符合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条件。
林某是为使本人的财产不受侵害;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林某的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法定要件,属于正当防卫。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