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海南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海南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哪一项是明朝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A. 朝贡贸易B. 丝绸之路C. 茶马古道D. 海上丝绸之路答案:A2. 清朝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中,哪一项是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在海南出生的?A. 海瑞B. 苏东坡C. 宋庆龄D. 张之洞答案:C4. 以下哪一项不是海南岛的地理特点?A. 热带雨林B. 珊瑚礁C. 火山D. 沙漠答案:D5. 海南岛历史上曾是哪些朝代的流放地?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所有选项答案:D6. 下列哪一项不是海南岛的著名旅游景点?A. 天涯海角B. 分界洲岛C. 五指山D. 长城答案:D7. 在海南历史上,以下哪一项是关于黎族的描述?A. 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族B. 黎族主要生活在海南岛的热带雨林中C. 黎族以种植水稻为主要生活方式D. 黎族以狩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答案:A8. 以下哪一项是海南岛历史上的著名事件?A. 郑和下西洋B. 鸦片战争C. 辛亥革命D. 抗日战争答案:A9. 海南岛的气候类型是什么?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地中海气候答案:C10. 海南岛的省会城市是?A. 三亚B. 五指山C. 琼海D. 海口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 简述海南岛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作用。
答案:海南岛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位于中国南海的中心位置,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以及更远地区进行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
海南岛的港口如海口、三亚等,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港口,为中外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
12. 描述海南岛在近现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近现代历史中,海南岛的地位和影响显著。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海洋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人类对海洋的尊敬和探索。
海洋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生命和财富之源,同时也是神秘和未知的领域。
海洋文化不仅包括海上交通、海洋渔业、海洋生物等方面的文化传承,更包括对海洋的崇敬和保护的理念。
海南作为中国的岛屿省份,拥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同时也是中国海洋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就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展开探讨。
海洋文化是海南的重要文化资源之一。
海南周围环绕着辽阔的南海,海洋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得以充分展现和传承。
古代海南是一个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海洋文化在这里得到了独特的发展。
古代的南海航线对于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海南这个海洋之岛的地理位置。
海南的海洋文化包括了海上贸易、渔业、航海技术等方面的传承和发展,这些都是海洋文化的瑰宝。
海南还拥有众多的海洋文化遗址和古代渔村,这些都是海洋文化的珍贵遗产,对于传承和弘扬海洋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洋旅游是海南的重要产业之一。
作为中国的热带旅游胜地,海南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特别是丰富的海洋资源成为了海南旅游的一大亮点。
海南的海洋旅游主要包括海滩度假、潜水、海上运动等项目,而这些都与海洋文化密不可分。
海洋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方式,更是一种对海洋文化的体验和传承。
通过海洋旅游,游客可以亲身感受海洋的魅力,了解海洋文化的内涵,这为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会。
海洋旅游也是海南的重要经济支柱,它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海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海洋文化传承和海洋旅游开发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海洋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海洋文化逐渐淡化和消失,年轻一代对海洋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不高,这使得海洋文化的传承面临着重大的困难。
海洋旅游的商业开发也对海洋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一些地方的传统海洋文化因商业开发而被淡化或扭曲,这对于海洋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造成了不利影响。
海南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

海南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海南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南海中部,是中国最大的岛屿省份。
海南省的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包括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
一、地理知识及应用:1. 海南省位于中国南海中部,东经10837′至11103′,北纬1810′至2010′之间。
它是中国最南端的省份,也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
海南省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发展旅游业、农业和渔业等。
2. 海南省的地形主要由山地、丘陵和平原组成。
海南岛是海南省的主要岛屿,面积约为3.4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岛屿。
海南岛的地势较为平坦,适宜发展农业和旅游业。
海南省还包括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等岛屿,这些岛屿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3. 海南省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干燥。
海南省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适宜发展农业和旅游业。
海南省的气候条件也适宜发展热带水果、草药和观赏花卉等特色农业。
二、历史知识及应用:1. 海南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琼州国和琼崖国。
在中国历史上,海南岛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军事要塞。
海南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如琼台文化、黎族文化和海南古建筑等。
2. 海南省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黎族、苗族、壮族、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对海南省的文化发展和旅游业具有重要影响。
海南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也为海南省的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三、经济知识及应用:1. 海南省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也是中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海南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旅游业、农业和渔业等产业。
海南省的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美丽的海滩、热带雨林和温泉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2. 海南省的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糖料、橡胶和热带水果等作物。
海南省的渔业资源丰富,有着丰富的海洋鱼类、贝类和虾类等水产品。
海南省的农业和渔业产业对海南省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海南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海南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海南历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海南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B. 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岛屿。
C. 海南省是中国最南端的省份。
D. 海南省的省会是广州。
答案:D2. 海南岛在历史上曾被称为:A. 琼州B. 琼崖C. 琼岛D. 琼台答案:C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与海南岛的历史发展有重要关联?A. 郑和B. 张骞C. 郑成功D. 郑经答案:A4. 海南岛的气候类型是:A. 亚热带季风气候B. 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海洋性气候D. 热带雨林气候答案:D5. 海南岛的黎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A. 黎族织锦B. 黎族舞蹈C. 黎族音乐D. 黎族建筑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海南岛在历史上曾是:A. 中国古代的流放地B. 中国古代的贸易港口C. 中国古代的军事要塞D. 中国古代的农业基地答案:A、B、C2. 下列哪些是海南岛的著名旅游景点?A. 天涯海角B. 五指山C. 黄果树瀑布D. 南山寺答案:A、B、D3. 海南岛的自然资源包括:A. 丰富的海洋生物B. 热带雨林C. 矿产资源D. 淡水资源答案:A、B、C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海南岛位于中国的_______部。
答案:南2. 海南岛的面积大约是_______平方千米。
答案:3.4万3. 海南岛的主要民族有_______族、汉族等。
答案:黎4. 海南岛的气候属于_______气候。
答案:热带季风5. 海南岛的省会城市是_______。
答案:海口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海南岛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海南岛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作用。
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岛屿,它不仅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也是中国近代海上防御的关键区域。
2. 描述一下海南岛的自然风光特点。
答案:海南岛以其独特的热带风光著称,拥有丰富的热带雨林、美丽的沙滩和清澈的海水,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南海区域的影响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南海区域的影响张一平2012-10-29 14:43:57 来源:《新东方》2010年第3期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指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交通道路。
丝绸之路可以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路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新疆、中亚到安息,再由安息到西亚以达欧洲。
海路繁荣于中世纪以降,始于中国沿海地区,经今东南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地,抵达红海、地中海以及非洲东海岸等地。
在这条东西交通线上,西去的物品主要是丝绸,东来的是宝石、香料等,因此有“丝绸之路”之称。
从西汉至明清,海上丝绸之路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此,学界已多有研究。
但学界的研究多集中于海上丝绸之路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笔者则主要探讨其对南海区域的影响和作用。
所谓南海区域,主要指南海海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
这一区域至迟自汉代起,就形成了内部的联系性和统一性,海上丝绸之路对此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了南海区域的贸易往来海上丝绸之路始于汉代。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当时国力强盛,声名远波。
西方的欧洲正当罗马帝国时代,国势昌盛,经济发展。
东方和西方,两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古国,却被崇山峻岭和辽阔的荒漠所阻隔。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中亚),十多年后,又再度出使,副使还到达安息(今伊朗)。
自此,开辟了中国和西亚间的陆上交通路线。
汉王朝与大秦(罗马帝国),东方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帷幕,在悠悠的驼铃声中拉开了。
与此同时,汉代也开通了中国由海道与西方交通的航线。
据《汉书•地理志》所记的海上航线,就有南海与印度洋上的航线。
中国海运货物,抵达今天的斯里兰卡,再经过印度接运而西,辗转至欧洲和地中海沿岸。
考古发现的资料证明,汉代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人,精于造船,擅长航海。
南海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早使用船舵、船锚的地区之一。
汉代番禺是南海的造船中心,所建造和使用的木板船,能在海上进行远航和作战活动,在我国造船和航海史上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我国南海地区的影响分析

热点专题 | 海洋战略与问题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2015年3月27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将对中国发展产生历史性影响的“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推进建设阶段。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强调政治上相互信任尊重、经济上平等互利共赢、文化上开放包容互鉴,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和文明互鉴之路,这一伟大战略不仅是中国自身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需求,为其互补互利互惠开启新的机遇之窗。
我国南海地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门户海域,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非洲、澳洲和欧洲的桥梁与纽带,区位优势不言自明。
南海区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为我国在新时期建立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亟待开发与保护。
与此同时,与我国环南海相邻的国家众多,目前这一海域面临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会对这一海域产生广泛影响。
强化南海地区“桥梁与枢纽”作用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海洋运输特有的优势决定了其在全球贸易货物运输中居于核心地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以及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这一伟大战略有着丰富而明确的空间内涵。
大战略需要大通道,如此才能带来大经济,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沿线各国之间设施的互联互通,尤其建设以海上运输为连接桥梁的大通道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海上运输大通道具有具体的空间指向和空间范围,海洋的互联互通将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迈上更高的台阶。
南海地区作为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扼守两洋海运的要冲,同时也是连接亚洲与大洋洲的海上要道,有“远东十字路口”之称。
为什么中央选择了海南

为什么中央选择了海南
雪山小狐
【期刊名称】《方圆》
【年(卷),期】2018(000)013
【摘要】在古代,海口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到东南亚的商贸枢纽,如今它已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雪山小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贯彻落实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责任分解方案的通知
2.努力构建有海南特色的中央财政监管长效机制--海南专员办组织召开海南中央财政监督工作会议
3.创新有海南区域特色的中央财政监督——访财政部驻海南专员办张凤玲副专员
4.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夜宿生境选择初步研究
5.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穿越北纬18度-海南旅游文化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

穿越北纬18度-海南旅游文化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海南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
A:补给站 B:途经之地 C:发源地 D:终点站答案:补给站2.本课题组成员的共同目标()。
A:坚定文化自信 B:以文化为主线,重走海南1900多公里的海岸线 C:以海南特产为主线,找遍海南本地小吃 D:从变与不变的风景里,寻找海南更新迭代的故事答案: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为主线,重走海南1900多公里的海岸线;从变与不变的风景里,寻找海南更新迭代的故事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海南森林覆盖率达60.2%;素有()的美誉。
A:长寿岛 B:冬季白雪覆盖 C:生态大花园 D:天然氧吧答案:长寿岛;生态大花园;天然氧吧4.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A:对 B:错答案:对5.勤劳勇敢、不屈不挠、挺拔直上和开放心怀是椰文化的精髓,是海南人民的精神象征。
()A:错 B:对答案:对6.风光旖旎的海南有着不胜枚举的自然资源,同样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A:对 B:错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南山寺的建造时间是()。
A:2000 B:1991 C:1990 D:1995答案:19952.南山寺的落成时间是()。
A:2000 B:1990 C:1998 D:1991答案:19983.儒释道文化的释指的是()。
A:佛教 B:道教 C:释迦摩尼 D:萨满教答案:佛教4.素有“长寿岛”之称是()。
A:秦皇岛 B:福山岛 C:西岛 D:海南岛答案:海南岛5.海南省百岁寿星人数达()。
A:数千人 B:数人 C:数十人 D:数百人答案:数百人6.三亚古称()。
A:琼州 B:崖州 C:南州 D:金州答案:崖州7.中国最南端的一座古城是崖州古城。
()A:错 B:对答案:对8.《鹿回头传说》蕴含着丰富的古代黎族社会信息和历史、文化密码。
“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运输中海南的角色与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运输中海南的角色与作用作者:冉祥雨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2期摘要:在本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中海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当前正响应国家政策以及战略需要努力将自身建设成南海的交通运输枢纽,进一步促进亚欧非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联系交往。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海南应当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建设,实现国际运输的便利化,为此本文就海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交通运输方面做担任的角色与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运输;海南前言“海上丝绸之路”由来已久,在古代就长期扮演着连接中西方文化、贸易的桥梁,而我国的海南及周边地区自古以来就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在本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后,海南省一直积极推进这一倡议的实施,为建立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做出了诸多实际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交通运输方面所做的贡献。
只要沿线各国携起手来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就一定能将新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成一条人类文明大发展的富强之路。
1 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运输中的角色定位---南海航运与物流枢纽1.1海南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自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后,国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依据自身地域及经济、人文特点制定了符合当地优势的政策方案,以期能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大潮流中发挥自身特色,推动我国国家战略的实施。
海南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关键地区,也应当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的地理优势找准自身在“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角色地位,抓住百年难得一遇的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其中,在实现海南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发挥国家赋予的战略作用,为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添砖加瓦。
1.2海南的地理优势海南省是我国最南方的沿海省份,与东南亚各国隔海相望,是我国南方的海上门户。
海南省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023年海南省中考历史真题含解析

2023年海南省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60分,共20题,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1.(3分)江西吴城遗址是长江以南地区最早发现的商代遗址,打破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
该遗址属于()A.文献史料B.图像史料C.实物史料D.口述史料2.(3分)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迎来了第一次精神觉醒。
有学者认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较早自觉地直接地思考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问题的人,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无为而治B.为政以德C.兼爱非攻D.以法治国3.(3分)东晋东誉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自然,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这表明江南农业发展得益于()A.自然环境优越B.生产工具改进C.高产作物引进D.农民辛勤劳动4.(3分)海南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贸易中转站,为加强管理,元朝中央政府设立()A.星州都督府B.琼州府学C.海北海南博易提举司D.海南卫指挥使司5.(3分)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主要讲述明朝的灭亡及其原因,以供后人借鉴。
此文主要是纪念()A.戚继光抗倭B.努尔哈赤建立后金C.李自成起义D.清军入关6.(3分)《耕织图》于南宋问世,经明清两朝帝王不断修订,至清末700余年间,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反映了()A.南宋《耕织图》广受欢迎B.明清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C.明清时期绘画风格有变化D.清代《耕织图》版本很多7.(3分)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
下列组合搭配准确的是()A.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协定关税B.第二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香港岛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允许设厂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增开天津商埠8.(3分)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时,为股东规定了8%的利率,结果从1895年筹建到1899年投产,共支付利息白银17000余两,占纱厂开办费的58%。
关于把海南作为新_海上丝绸之路_桥头堡的思考_黄丽华

2 0 3
年
)
成书的
《
琼 莞 古志
》
是记 载 南 海 诸 岛 情 况 最早 的 地
… …
,
书中称
(
“
:
琼 州 地居 海 中
、
…
…
外祖大海
)
,
南则
占城
、
(
今 越南 南 部
( “
)
,
西则 真腊
交 趾 今 越南北 部 东 则千里 长沙 万 里石塘 均 指 我 今柬 埔 寨 至 祖 岛 雷 州 闻 初 《 广 徐 北 通 也 国 南海 诸 清 金 光 所著 东 志 疆域 称 自
水下文物
” “
、
历 史 建筑
、
、
古 代港
”
口
等
,
这 些 历 史 遗存 就是
海域
。
海上丝绸 之路
有 着千 丝 万缕 的 联系
有 些文化遗 存今天 还在发 挥着作
之
一
用
。
被 国 际航 标 协 会列 为
一
世界
一
百座 历 史文 物 灯塔
,
的临高角灯塔
口
,
其中之 绸之路
?
)
历史上 的海南 是
丝 绸 之路
”
“
海上丝 绸 之路
,
”
无法替代 的
一
个 重要组 成部 分
,
。
在
“
海上
的 形 成 和 发 展过程 中
^
海南
由 于 特 殊 的 地理 位置
起 到 了交 通要 冲 和
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
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这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
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
始于两汉、形成于隋唐、发展于两宋、壮大于明清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对外交往、文化交流的极为重要的商船通道、历史航道和文化渠道,而海南则是联结“海上丝绸之路”远洋航船的极为重要的中转站。
海南现存的历史文献和天后宫与会馆的石碑、牌匾等实物蕴涵大量的事实依据,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以其饱经沧桑的历史向世人宣告:海南中转站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黄金航道的交通枢纽,具有非凡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
对于古代海南在海上交通与贸易中的地位,宋人楼钥曾有如下描述:“黎山千仞摩苍穹,颛颛在大海中……或从徐闻向南望,一粟不见波吞空,灵神至祷如响答,征帆饱挂轻飞鸿。
晓行不计几多里,彼岸往往夕阳春。
琉球大食更天表,舶交海上俱朝宗。
势须至此少休息,乘风径集番禺东,不然舶政不可为,两地虽远休戚同。
”而从“不然舶政不可为,两地虽远休戚同。
”一语可见海南岛对当时中外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藤桥墓群:见证千年前海上丝绸之路。
藤桥墓群位于三亚海棠湾镇。
早在隋唐代时,中东一带阿拉伯各国的穆斯林人开始驾船跨越印度洋,经我国南海到达泉州、广州一带经商贸易。
当时的海南岛南部和东部正处在这条航线附近。
陵水湾在当时正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品补给站,来往的穆斯林商人经常在此休息甚至定居,有些在航海中去世的穆斯林商人也安葬在这海附近。
藤桥墓群所在的番岭坡就是因当地人称回民为番人而得名。
在三亚海棠湾镇发现的这些穆斯林古墓不仅数量多,而且十分集中,墓碑雕刻精良,说明是历史上定居穆斯林的公共墓地。
另一方面,藤桥伊斯兰古墓群也是古代阿拉伯一带的穆斯林商人来华贸易通商时留下的文化印记。
由此可见,海南岛南端沿海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之一,是当时外地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区。
海南历史趣事

海南历史趣事海南,这个位于中国南海的美丽岛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情。
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传说,让人们感叹海南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海南的历史趣事吧!一、海南的起源海南岛,古称琼州,是中国最大的岛屿,也是中国最南端的省份。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约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海南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历史上,海南是中国与东南亚进行文化和商业交流的重要枢纽。
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二、海南古代国家的兴衰在海南的历史上,有许多独立的国家先后出现和消亡。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琼州国和黎族国。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1年,汉朝将琼州设为属国,而琼州国的国君则成为汉朝的藩王。
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琼州国一直处于中国的控制之下,直到公元1370年明朝末年,琼州国才最终被明朝所灭。
而黎族国则是海南的本土民族,他们在海南岛上建立了独立的政权,有自己的国王和行政机构。
黎族国的国王多为女性继承,而且以女性儿子继承国王的称号。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然而,黎族国在宋朝时期被中国统治者所灭,黎族国的文化和历史也因此逐渐消失。
三、海南的民俗文化海南的历史趣事不仅体现在国家的兴衰,还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
海南有着独特的民间舞蹈和音乐表演,如黎族的“赛琼剧”、苗族的“铜鼓舞”等,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艺术享受。
此外,海南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和习俗,如农历正月十五的“蓝衣节”、清明节的祭祀仪式等。
这些节日和习俗凝聚着海南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是海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海南的海上丝绸之路遗迹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曾经是中国与东南亚进行贸易的重要港口。
在海南的海岸线上,有许多海上丝绸之路的遗迹,如琼州岛的古代港口遗址、龙山文化的航海图案等。
五、海南的风景名胜海南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着优美的自然风景。
海南的风景名胜众多,如五指山、南山寺、天涯海角等。
论海南渔民在“南海丝路”上的地位和作用

2018年3月南海学刊Mar.2018第 4 卷第 1 期 The Journal of South China Sea Studies Vol.4 No.1论海南渔民在“南海丝路”上的地位和作用阁根齐(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海南海口 570228)[摘要]海南岛先民对航海的探索可溯至石器时代,并创造了海洋文化。
先秦时期海南渔民已拥有了一定的海洋知识。
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初期,海南岛的紫贝、玳瑁、“广幅布”等都已成为“南海丝路”的贸易商品和贡品。
唐宋时期,海南渔民已经在西沙群岛住岛。
明清时期,海南渔民对南沙群岛持续开发经营,《更路簿》记录的海南渔民在西沙、南沙生产作业与“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航线海相重合。
渔民自古为“南海丝路”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海南;渔民;南海;海上丝绸之路[中图分类号]K207;K92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 - 0166(2018)01 -0069 - 07形成于秦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传播中华民族先进文化,促进南海周边国家的文明发展,增进 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这条陶 瓷之路、友谊之路、文化传播与交流之路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然而它的形成、发展和繁荣过程中,海南渔民扮演了什么角色、起到了什么作用,却鲜有论述。
一、海南岛先民在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前的探索与积累南海因有众多的沙滩、沙洲、暗礁、暗沙和古代经常难以预测的强台风袭击,被称为“最危险的海域”,特别是在西沙和南沙群岛深海和远海海域中航行,必须在造船和航海技术方面有克服大风大浪的能力,X才南海诸岛的地理、自然等天文和地文知识有比较多的了解掌握。
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和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由近海到远海深海的航海过程,完成这一过程的重要担当者,应该是居住生活在南海北岸的先 民,他们从原始社会时期就在海南岛生产生活。
《更路簿》: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的铁证(光明讲坛)

《更路簿》: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的铁证演讲人:周伟民演讲地点:海南大学演讲时间:2016年6月作者:周伟民《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30日16版)《更路簿》是南海渔民自明代以来就使用的航海手册,除了记载了通往某个地区的航程和航向,还详细记录了南海诸岛、屿、礁名称及准确位置等。
渔民在海上燃香一支所花费时间为一更,一更一般能行驶10海里左右;路,指的是航海罗盘指向的针路,即航向。
《更路簿》,以口头流传方式使用多年后,开始有手抄本。
起自明代,即郑和下西洋之前的15世纪初叶以不同的抄本流传至今,存在了600多年。
《更路簿》证明中国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因为南海诸岛主权的归属主要看历史沿袭和实际控制。
而《更路簿》在这两方面都有力地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邻近海域的主权是不容置疑的!(一)中国人最早发现南海诸岛南海280多个岛、礁、沙、滩,且不说汉、唐史籍明确记载了我们祖宗最早发现,并有古代南海诸岛的“古”地名为证;就是海南渔民早在元、明时就到这些海岛上活动并对其命名。
渔民的命名,全是海南方言称谓,乡土气息浓厚,被称为土地名或琼人俗名。
又称渔民地名。
这个地名体系,除了以渔家口述形式流传于民间、世代相传以外,可考的是以书面形式记载于《更路簿》的手抄本中。
如西沙、南沙群岛的土地名,起源很早。
据不同版本韵《更路簿》都把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称为“石塘”,与北宋以后古籍记载西沙群岛为“石塘”相一致;在1973年海南行政区的联合调查小组在向潭门老渔民作地名调查时所作的《西、南、中沙群岛渔业生产和水产资源调查报告》中,载有土地名“鬼喊线”,它位于南沙群岛的九章群礁;在明代嘉靖年间的《海槎余录》有“千里石塘在崖州海面之七百里外,……万里长堤出其南,波流甚急,舟入回溜中,未有能脱者……又有鬼哭滩,极怪异”的记载,“鬼哭滩”是南沙群岛(万里长堤)的九章群礁,且琼粤方言,“喊”是“哭”的意思,土地名“鬼喊线”应是《海槎余录》记载的鬼哭滩。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布局,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对外经济合作的战略。
海南举全省之力,发挥特殊区位及资源优势,推动我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海南省委已将“响应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布局,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服务基地”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实施事项。
历史人文等众多因素考量“桥头堡”地位不可替代特殊的历史,特殊的区位,决定了海南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两会采访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达成的共识。
南海,这条自古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宏观战略引导下,将迸发新的生机和蓬勃生命力。
对于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历史,肖杰代表说,自唐宋以来,其就作为中西商船往来的避风港、补给港以及大陆、东南亚国家及本岛特产的重要中转集散地。
明朝郑和下西洋,七经海南岛;海南历代渔民手中的《更路簿》,悠悠记录古代海上丝路的重要航经;南海大量古代中外沉船和出水文物,是古丝路的历史见证者。
肖杰代表认为,“正因为扼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之要冲,海南无可争辩地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参与者和管理者。
”溯古追今。
在谈及海南在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时,林回福代表分析认为,海南具有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是往来“两洲”(亚洲、大洋洲)和“两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必经之地,也是通往“两亚”(东南亚、东北亚)的“十字路口”。
作为连接亚太地区与世界最主要的海上运输通道之一,每年经过南海海域的船舶就多达10万艘,其中万吨级船舶4万多艘,我国四分之三的外贸出口货物、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国际贸易要通过南海航线,这决定了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是中国面向东盟地区的“桥头堡”,也是“环南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区。
林回福代表说,国家赋予海南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也让海南承担起了国家管辖南海的责任,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广泛拓展的外交优势,文化相通的人文优势,都使得海南的战略支点地位凸显。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
海洋文化是指与海洋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包括海洋资源利用、航海和渔
业传统、海洋创作艺术和海洋知识等。
海洋文化在海南海洋旅游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海南作为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具有丰富的航海和渔业传统。
海南的渔村和渔民文化是海南海洋旅游的重要元素之一。
游
客可以体验当地的渔民生活和渔港风情,品尝新鲜的海鲜,了解渔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海
南还有许多海洋博物馆和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可以向游客展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海洋保
护的重要性。
海洋创作艺术也是海南海洋旅游开发的重要方面。
海南有丰富的海洋艺术作品,包括
海洋音乐、舞蹈和绘画等。
海南的海洋文化艺术节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他们可以欣
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彩表演和展览。
海南的海洋旅游也可以与海洋知识相结合。
海洋知识旅游可以通过引导游客了解海洋
生态和海洋保护的知识来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游客可以参观海洋保护区、珊瑚礁保护区
等地,了解海洋生态的特点和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以参与一些海洋志愿者项目,为海洋保
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旅游开发密切相关,可以为海南的旅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海洋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资,同时还需要专业的人才和机构的参与。
海
南的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项目,与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分享海洋文化的精髓,并通过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海南初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海南初一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海南岛的历史特点?A. 地理位置独特B. 资源丰富C. 历史悠久D. 气候寒冷答案:D2. 海南岛的气候类型是什么?A. 热带季风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寒带气候D. 亚热带气候答案:A3. 海南岛历史上曾被称为什么?A. 琼州B. 琼崖C. 琼岛D. 琼海答案:C4. 海南岛的省会城市是哪一个?A. 三亚B. 琼海C. 海口D. 儋州答案:C5. 海南岛的著名历史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一位?A. 苏东坡B. 黄道婆C. 郑成功D. 宋庆龄答案:C6. 海南岛在历史上曾是哪些朝代的领土?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ABCD7. 海南岛的特产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椰子B. 芒果C. 荔枝D. 苹果答案:D8. 海南岛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A. 黎族B. 苗族C. 壮族D. 回族答案:A9. 海南岛的著名旅游景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天涯海角B. 分界洲岛C. 亚龙湾D. 长城答案:D10. 海南岛的行政区划包括哪些?A. 地级市B. 县级市C. 县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海南岛是中国最南端的省份,其省会城市是________。
答案:海口2. 海南岛的气候属于________气候。
答案:热带季风3. 海南岛的黎族人民以________为主要生产方式。
答案:农业4. 海南岛的著名历史人物苏东坡曾被贬至海南岛,他在海南岛留下了许多________。
答案:文学作品5. 海南岛的特产包括________、芒果、荔枝等。
答案:椰子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答案:海南岛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是中国最南端的省份。
其地理位置独特,四面环海,气候温暖湿润,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
2. 描述海南岛的气候特征。
答案: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宜多种热带作物的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
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这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
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
始于两汉、形成于隋唐、发展于两宋、壮大于明清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对外交往、文化交流的极为重要的商船通道、历史航道和文化渠道,而海南则是联结“海上丝绸之路”远洋航船的极为重要的中转站。
海南现存的历史文献和天后宫与会馆的石碑、牌匾等实物蕴涵大量的事实依据,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以其饱经沧桑的历史向世人宣告:海南中转站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黄金航道的交通枢纽,具有非凡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
对于古代海南在海上交通与贸易中的地位,宋人楼钥曾有如下描述:“黎山千仞摩苍穹,颛颛在大海中……或从徐闻向南望,一粟不见波吞空,灵神至祷如响答,征帆饱挂轻飞鸿。
晓行不计几多里,彼岸往往夕阳春。
琉球大食更天表,舶交海上俱朝宗。
势须至此少休息,乘风径集番禺东,不然舶政不可为,两地虽远休戚同。
”而从“不然舶政不可为,两地虽远休戚同。
”一语可见海南岛对当时中外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藤桥墓群:见证千年前海上丝绸之路。
藤桥墓群位于三亚海棠湾镇。
早在隋唐代时,中东一带阿拉伯各国的穆斯林人开始驾船跨越印度洋,经我国南海到达泉州、广州一带经商贸易。
当时的海南岛南部和东部正处在这条航线附近。
陵水湾在当时正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品补给站,来往的穆斯林商人经常在此休息甚至定居,有些在航海中去世的穆斯林商人也安葬在这海附近。
藤桥墓群所在的番岭坡就是因当地人称回民为番人而得名。
在三亚海棠湾镇发现的这些穆斯林古墓不仅数量多,而且十分集中,墓碑雕刻精良,说明是历史上定居穆斯林的公共墓地。
另一方面,藤桥伊斯兰古墓群也是古代阿拉伯一带的穆斯林商人来华贸易通商时留下的文化印记。
由此可见,海南岛南端沿海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之一,是当时外地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区。
海南三亚等地在古代就是我国海外贸易的重要交通门户,也是我国和各国商船主要航行线路之一,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国际航线 : ①东南亚—海南—广州或泉州(经琼岛向海外诸国输出较多的是粤、闽、浙等地出产的瓷器、铜钱等,从东南亚输入的主要是珍珠、香药等)
②海南(输出本地产沉香、黑糖、玳瑁等)—厦门—福州—宁波(载当地产瓷器、丝、布等)—日本长琦(从日本输入棉纱和棉制品等)
从汉代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唐宋时期,往来于南海海域的中外贸易商船更加频繁,尽管其航线屡有变化,但海南岛已成为波斯和阿拉伯商船来往于广州、泉州、扬州等通商口岸的避风港和中转站。
隋唐盛世连丝路历史久已尘封,但细心的考古人员,总能从留存的遗迹中,还原历史,告知今日。
南国重镇———广州,在唐代初年一跃变为南方沿海的中心港口城市和国内最大的对外贸易港。
海南岛做为自广州港出发驶往东南亚和阿拉伯航线的必经之地,其重要性愈加显现。
据贞元年间(785-814年)贾耽所记的“广州通海夷道”,就详细记载了广州经由海南岛到阿拉伯各国的航线:“广州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今广东深圳南头),乃帆风西行,二日至九州岛石(今海南东北海域七州列岛)。
又南二日至象石(今海南东南海域独珠石)。
又西南三日行,至不劳山(今越南占婆岛),山在环王国(即占城国)东二百里海中。
……小舟流,二日至末罗国(今伊拉克巴士拉)大食重镇也。
又西北陆行千里,至茂门王所都缚达城(今伊拉克巴格达)”。
途径南中国海的这条航线最后一直延伸到东非海岸,全长14000公里,途经9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考证这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唐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高度发展和鼎盛时期。
为加强对海南岛这个海上丝绸之路上咽喉地带的控制,唐朝廷又在隋朝基础上,对海南的行政建置做了较大的调整和加强。
唐初,沿隋旧制,海南为三个州;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拆崖州之琼山为琼州,海南增至四州;从唐玄宗至肃宗时,海南又增至五州,并一度将州改为郡,
从而建立起了一整套对海南进行有效控制的行政管理体系。
唐中叶以后,这套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唐岭南节度使李复派遣将领孟京,领兵讨伐琼州不服从唐政权管辖的俚洞酋豪,在海南“建立城栅,屯集官军”,使海南岛及周边的广大海域都纳入到唐朝军队的控制之下。
这一举措,使得航行在南海海域的中外商船的安全得到了更加有效之保证。
南宋乾道年间,广州市舶司为此专门奏请在琼州设市舶机构,负责从南洋返回船舶的检查,防止商船偷漏税。
对当时的泉州、广州两大贸易中心港而言,海南岛四周的港口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门户。
就是到了北宋时期,海洋风浪之令人恐怖,连豁达如苏东坡者,仍然惊惧莫名。
大量官员被贬海南,说明当局对环北部湾的海上航运非常了解,即从徐闻或潮州到海南,是当时朝廷认定的海上航线。
明代甚至规定南海各地来的贡船,要进入广州必须迂回海南岛。
日本学者小叶田淳记载,当时崖州的望楼港标有“番国贡船泊此”,毕潭港有“占城贡船泊此”,陵水的桐栖港(今新村港)有“蕃舶泊于此”,都是南海朝贡船曾在此寄泊的意思. 小叶田淳《海南岛史》引《华夷变态》记载,从康熙二十六年(1687)到康熙四十六年(1707),至少有7位船主从海南运载,或从浙江、台湾转运沉香、砂糖、鹿皮、丝绸、布匹到日本。
清咸丰八年(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英、法等四国也要求将琼州开埠成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中国史记研究会理
事、海南师范学院教授张兴吉认为,这些国家之所以要求将当时并不发达的琼州开埠,正是看中了海南岛重要的地理位置,因为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中转站。
据海关记载:光绪二十三年(1897),往来海口港的外轮多达428艘,几乎囊括了当年香港、新加坡等地之间的航运。
始建于元代的两处天后宫和当年的石碑仍在,那不仅是作为海南历史文化名城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也是海南以及东南沿海城市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对外交往的历史见证。
今天,这条黄金航道虽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滨海城市海口和海南其他港口依然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法国人布尔努瓦写的《丝绸之路》记载:“商人们在印度洋中船行数月之后就到达了马拉巴尔的故临,经由锡兰北部到达孟加拉湾,郎婆露斯岛(尼科巴群岛之一)。
在那里稍事停留和补充淡水之后,……再向吉打(马六甲半岛的咽喉处,大约在北纬10度稍多一点的地方,……接着就驶向潮满岛(tiy mb)即今之蒂奥曼(tiombm)岛,位于新加坡东北不远的地方;……最后,绕过海南岛而到达……广州。
”为此,我们绝不能低估“海上丝绸之路”中转站这一“文化遗存”的现实意义。
而前些年在海南省博物馆展出的《大海的方向•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一次性集中展示西沙水下文物259件。
这259件具有明确地理坐标的出水文物,正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259个清晰的见证物,它
们以无可辩驳的真实存在,告诉人们海上丝路上曾经的繁盛,以及海南岛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补给站的客观史实。
所有这些都在说明一个历史事实,海南海口是“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到东南亚的“商贸枢纽”。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之路、强国之路,又是一条友谊之路、和平之路,更是一条被国际社会认同的繁荣之路、未来之路。
而在中共十八大强烈支持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社会背景下,在海南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社会环境下,海南的发展应充分借鉴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提高海南文化竞争力,延续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演绎一个现代版的海上丝绸之路……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
12海科彭志琪
201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