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体系构建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体系构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在这个过程中,开放大学的角色尤为重要,因为开放大学为那些通过传统途径无法获得高等教育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开放大学需要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学生提供完善的职业能力体系,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凝聚学校、学生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开放大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开放大学应当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的调整和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能力。
2. 实习实训的加强:开放大学可以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内的操作规范和要求,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增加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职业能力体系构建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开放大学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构建完善的职业能力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了学生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能力培养。
1. 专业知识领域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掌握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需要了解行业内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2. 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和实习,掌握专业相关的操作技能,比如计算机操作、实验操作、工程绘图等。
应用型创新人才与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应用型创新人才与培养目标定位分析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要素。
特别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应用型创新人才更加备受重视。
然而,要想真正培养出具备应用型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下功夫。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定义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指具备在实践中运用创新思想和技术,不断探索新的应用场景,推动科技成果应用落地和产业化的人才。
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技术基础和相关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1.培养具备扎实技术基础的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因此,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要有扎实的技术基础。
这就要求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掌握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
2.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将成果推向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
因此,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创新的方法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培养具备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应用型创新往往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团队协作能力也非常重要。
在进行应用型创新的前提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和专业能力。
4.培养具备实践经验的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
因此,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安排,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三、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1.以项目为主导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应该以项目为主导。
通过让学生参与具体的应用型创新项目,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和实践的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以项目为主导的培养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实践场所,增加学生的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概念和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
应用型人才是指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人才。
他们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等素质。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提高国家创新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
1. 知识结构的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所学专业的核心理论和最新发展动态。
一方面,学校应该注重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比重。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主动获取和更新知识。
学校可以开设选修课程、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竞赛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专业领域的前沿话题。
2. 能力结构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操作实践的能力。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实习,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研究项目或其它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结构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结构包括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
创新思维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团队协作精神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学校可以通过团队项目、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可以组织演讲、辩论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和领导水平。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策略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提供实践机会: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增强其实践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应用型人才是指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还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获得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践探究,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实践课程、组织科技创新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复杂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团队合作项目、组织团队合作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五、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实际能力,能够胜任实际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六、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指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急需的宝贵资源。
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国加快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改革步伐。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1. 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这种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成为一种趋势。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这种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在不同领域中灵活应对。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成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这种人才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国际化的就业环境和国际化的竞争。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1. 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首先要明确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
核心课程是指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而开设的课程,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课程、体育健身课程等。
专业课程是指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而开设的课程,例如专业课、实践课、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2. 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还要注重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必须紧密结合,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塑造出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1. 师资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这需要教育部门加大对培训和招聘的力度,吸引更多高水平的教育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加入到应用型本科教育中来。
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提升,使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2. 学生素质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性训练和项目实践,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3. 专业知识培养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内容,专业知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横向学科的知识。
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1. 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要具有科学性,即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建设课程体系时,要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和专业之间的融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本科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应用型本科教育也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应用型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建设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人才培养的目标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是否有能力胜任工作。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展开。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只有实践能力扎实的学生才能在工作中胜任各种复杂的实际操作。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应用型人才,学生需要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可以通过设计课程的方式来推动,也可以通过创新实验和项目设计来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创新,提高其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
在培养目标中,还应包括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学生不仅需要在专业知识上有所突破,还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实施此类教育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课程体系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也为学校的教育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在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时,应该遵循一些原则。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设置应该紧密结合专业特点,既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又要注重实践应用。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
强化专业主干课程。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主干课程是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关键。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因此,深入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与需求应用型人才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他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与学术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各行业对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求贤若渴。
例如,在制造业领域,需要大量能够熟练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技术工人;在服务业,需要具备良好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的专业人才。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1、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将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科研机构则为学生提供前沿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
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项目驱动式培养模式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融入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的策划、设计、实施和评估等环节,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项目管理能力。
3、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根据企业的特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的人才短缺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1、优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
同时,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其与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保持同步。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1. 引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旨在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毕业生,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包括培养目标的定义、重要性、培养方法和实施策略等。
2.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指的是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毕业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与传统的理论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应用型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理论知识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人才来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应用型人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最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4.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法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培养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培养方法:4.1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科研项目等形式,通过参与实际工作,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4.2 项目驱动项目驱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开展项目驱动的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驱动的教学可以与企业合作,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3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其现状、优势、局限和发展趋势。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较少。
对于如何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仍需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
针对我国高校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收集数据,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进行深入了解。
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具有以下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强化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促进产学研合作:通过与应用型企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可以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然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也存在以下局限:师资力量不足:由于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实践教学资源有限: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充分锻炼实践能力。
完善师资培训体系:通过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增加实践教学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现状、优势、局限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它旨在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
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地进入社会并胜任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社会的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而要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就需要建立适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本文将对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重要性和对未来高等教育的意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案例的对比,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建议,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2 问题提出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往往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学校在制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课程体系时,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教学资源不足、师资队伍不完善等问题。
现有的课程体系和目标设定往往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无法有效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如何更好地设计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能有效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进步和发展。
【字数:223】1.3 研究意义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分析现有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从而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革,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目标和课程两个方面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进行研究。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1.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能力包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估成果等环节。
要培养这一能力,学校需要在课程设置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需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脱颖而出。
2.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除了专业技术能力之外,应用型本科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这包括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如讨论课、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种工作。
3. 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终身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应用型本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保持竞争力。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1. 课程设置应突出实践性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应该突出实践性。
课程设置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实验室实践,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中还应该设置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习、实训、社会调研等,以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 课程要贴近产业发展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还应该贴近产业发展需求。
学校应该了解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课程设置,确保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发展探讨
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发展探讨汪元宏*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与定位,最终要由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形势所决定㊂地方本科高校适应新的时代要求,顺势而为,及时确立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不仅是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办学竞争力,实现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本科高校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㊂本文结合安徽科技学院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对本科应用型高校建设及其人才培养定位与发展等有关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讨㊂ 一㊁应用型本科教育和高级应用型人才概念的提出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㊂”其中这些 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实际上就是我们地方本科院校所培养出来的高级应用型人才㊂高级应用型人才是一种由应用型本科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其培养主体主要是按传统分类属于教学型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我们称之为应用型本科高校)㊂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一种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是一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新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本科人才培养类型,即应用型本科教育㊂二㊁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意义(一)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㊁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传统的高校类型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社会对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等学校,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科学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积极设置主要面向地方支柱产业㊁高新技术产业㊁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各类应用性人才㊂由此可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种必然选择㊂(二)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解决人才供需结构失衡矛盾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高等院校办学定位与市场的脱节以及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高校毕业生供需结构失衡的矛盾显得比较突出,平均每年有20%多的高校毕业生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如从公布的就业率看,2004~2008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是73%㊁72.6%㊁70%㊁70%㊁70%;2009~2012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是68.2%㊁76.6%㊁77.8%㊁78. 5%)㊂从劳动力市场对各类人才需求来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㊂近年来大学生 回炉”读技校的现象正体现了这种人才需求结构性矛盾,特别是人才类型(学术型和应用型)结构上的失衡㊂因此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㊂(三)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首先能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量大面广的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为地方生产㊁建设㊁管理㊁服务等一线培养下得去㊁留得住㊁用得上㊁干得好的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8 *汪元宏,男,安徽科技学院党委书记,教授㊂其次通过建设应用型学科专业和开展应用性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解决管理和技术难题,尤其是为生产㊁建设㊁服务与管理等一线推广高新实用技术㊁新工艺与先进的管理方式提供智力保障,为提升地方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服务㊂三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要求(一)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㊂作为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在知识㊁能力㊁素质三个方面应具有的内涵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与通识教育基础和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功底;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与发展能力;具有必要的相邻专业知识㊁有较广的专业适应面;擅长专业知识㊁专业技术的应用,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技术创新㊁集成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有较强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具有敬业精神㊁实干精神㊁团结协作意识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㊂(二)培养要求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完善知识㊁能力㊁素质结构三方面内容,并努力促进三者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㊂1.优化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形成本科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础条件㊂遵循知识结构的整体相关性㊁社会适应性和动态开放性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既掌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术应用知识,又要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和科学文化方面的通用知识,还要有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努力使培养的人才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㊂2.强化以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能力结构决定本科应用型人才潜在的职业岗位适应性和工作的创造性㊂必须强化以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培养,即专业知识㊁技术实践应用能力,职业技能㊁技艺的运用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交往交际能力㊂按照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自己一专多能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能力特色㊂3.内化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结构作为高级应用型人才,除了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素质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外,还必须提高适应社会和职业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具备团结合作意识,创新创业意识㊁爱岗敬业精神㊁理性思维能力等㊂四㊁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根据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有效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应着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㊂(一)积极设置面向行业产业发展的应用性学科专业㊂设置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方向㊁布局合理㊁适应行业与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学科㊁专业,是实现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㊂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紧紧围绕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设计学科㊁专业建设㊂1.在学科和专业关系上,要确立学科建设为专业发展服务的思路㊂本科应用型院校要将学科建设的重心放在对应用型专业建设的支撑上,对应用型专业建设和发展有支撑作用的学科要着重发展,对于非应用型的学科应 不为或少为”㊂2.在专业建设上,必须突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㊂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时增设市场亟需的应用型专业,突出应用性强的优势专业㊂要结合国家教育部实施的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选择基础好,应用性强的优势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强化特色,着力打造应用性强的本科品牌专业㊂(二)精心构建彰显应用性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关键环节,它是学生知识㊁能力㊁素质形成的有效载体㊂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构建体现应用型特色的课程体系㊂具体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不能局限于培养掌握专门技术的职业人,而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可持续发展的 全人”;二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要使学生既掌握科学知识,又受到人文与道德精神的熏陶;三是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应用型人9才培养在重视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要突出专业教育;四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㊂在注重专业理论传授的基础上,要特别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㊂我校自2010级新生开始,全部实行 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具体地构建了 两个平台+三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即通识教育课程平台㊁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㊁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㊂在 2+3”课程体系中,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由思想政治课㊁计算机㊁人文艺体课等公共类课程组成;专业教育课程平台由学科基础课程㊁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3个子平台组成㊂(三)着力构建突出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实践训练的整体设计,包括各种实践教学环节㊁教学内容㊁教学模式㊁教学目标及相关考核评价机制的设计㊂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要强化突出实践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本着突出实践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做到从教学计划制订㊁课程安排㊁教学环节组织到实践经费的落实与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等各方面都要充分体现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㊂(四)努力打造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大学教育教学建设的关键,是应用性教育能否办出特色㊁办出质量的关键因素㊂学校通过引入在生产㊁建设㊁管理㊁服务实际岗位工作过的高级工程师㊁高级会计师㊁高级经济师㊁高级营销师㊁服装设计师等高级技术人员中适合担任教师的人;加大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除创造条件使他们在生产㊁服务一线得到训练外,还可以在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大型工程以及技术性㊁应用性课题研究中使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保持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并可根据技术更新发展的情况调整聘请兼职人员㊂现代科学技术更新发展的速度很快,校内专任教师很难跟上技术更新的速度㊂为使学生能及时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外聘专业技术人员授课是必不可少的㊂(上接第7页)的亲切接见;最为突出的是苗娟等3名大学生,顶着压力,冒着风险,把户口迁到凤阳县小岗村,开展以双孢蘑菇生产的科技创业,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小岗村亲切接见了苗娟,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创业行为,并赞许 安徽科技学院出人才”㊂⑤毕业生就业工作连续多年走在全省高校前列2007年㊁2008年㊁2009年连续3年获评 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10㊁2011年连续2年获评 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2年获评 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㊂⑥应用型高校建设在省内外影响较大2009年,我校因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获批为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2010年,90多所高校参加的 全省大学生创业论坛”在我校成功举行,受到省教育厅㊁人社厅的好评;2011年,我校被教育部批准为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项目学校”㊁成为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2012年,我校成为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轮值主席单位,正在牵头开展专业建设㊁课程建设等活动㊂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我校制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多所同类高校提供参考,已有近100所高校来我校考察交流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㊁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情况㊂(本文曾获安徽省2012年教学成果特等奖) 01。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体系构建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体系构建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开放大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开放大学为广大有志于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人们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机会。
开放大学的目标是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培养出具有实际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和动态变化。
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适应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
开放大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职业能力体系。
职业能力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知识与技能:开放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掌握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能力。
2. 实践能力:开放大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环节和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创新能力:开放大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4. 团队合作能力:开放大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项目和团队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和沟通的能力。
5. 社会责任感:开放大学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使其成为有社会责任心的公民。
为了实现上述职业能力体系的构建,开放大学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培养计划:开放大学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3. 构建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开放大学应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开放大学可以开设一些职业素养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意识。
5. 加强实习实训:开放大学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实际工作经验。
通过以上措施,开放大学可以培养出具有实际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实现的理论探讨
亟需一 批懂技术会 管理的 应用型 式 , 至连 教材 都是 本科 的教材 , 甚 多数还是 本 更高 的要求 , 人 才。 目前 , 各行业 都要 求有 一大批 高级技 术 尽管有 一些 新的 突破 , 但在 办学思 想 、 培养模 应用 型人才 , 这应该 是应用型人 才培养 的一 个
场 需求 ; 别重要 的一 点是 , 特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应用 型教育应培 养学生 的基础能 力 , 这包 括 合理 利用 与支配各类资 源的能力 、 处理人际
前我 国城镇 企业 共有 1 4 L . t 名职 工 , 中技 术 关 系的能 力、 其 获取并利用信 息的能力、 综合 与系 工人7 0 万人。 00 而在 技术工人的队伍中 , 高级技 统分析 能力和运 用各种技术 的能力 等。 还应重
式等 方面 仍未能完 全摆 脱 高专教 育存 在的种 重 要 立 足 点 。
3应用 型 人才 如 何突 出能 力培 养
“ 力本 位 ” 应 用 型的 基 本 思想 , 突 能 是 其
出特点 在于 以现实 职业 分析 为基础 设计 课程 内容 , 以现 实 职 业需 要为 出发 点组 织 教学 活
摘 要 :应 用型人 才培 养 已经成 为我 国 高等教 育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本文从 对应 用型人 才知 识 , 力、 能 素质 结构的要 求入 手 , 针对应 用型
人 才培 养 中能 力 培 养 的 基 本 任 务 , 墼 国 际 的 相 关 成 功 经验 探 讨 应 用 型人 才如 何 突 出 能 力 培 养 。 借 关 键 词 : 用 型人 才 素 质 结 构 能 力本 位 技 能理 论 技 能 观 应
筹资渠道不畅 、 结构不 优 、 整体水 平不高 ; 部分 工 队伍 中, 技术 工人 断 层现 象 严重 , 别是 高 特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体系构建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体系构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开放大学已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之一。
而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职业能力体系构建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职业能力体系构建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1.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开放大学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既要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多元化的培养目标成为开放大学的特色之一。
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宽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适应多样化的工作环境。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
应用型人才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能够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跨学科、跨行业的多元性。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还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在工作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2.培养目标的个性化开放大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具体来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和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和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实习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二、职业能力体系构建1.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开放大学需要构建完善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实际操作训练。
2.创新能力在现代社会,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为此,开放大学需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机会。
3.团队合作精神在现代企业中,团队合作已成为工作的常态。
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培养探讨
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培养探讨[摘要]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应用型人才教育的主体,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提出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应是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构成的层次素质结构,培养过程中应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和基础素质与职业素质双主线并重培养的总体思路,并对人才培养过程给予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基础素质与职业素质培养对策应用型人才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工作的人才,其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1]。
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应用型教育的主体,是以培养某一专门技术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和应用为目的的专业性通才教育。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怎样培养这样的人。
一、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结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但其就业质量却相当低,主要表现在岗位迁移能力差、适应性不强、离职率较高等方面[2]。
可以看出,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一技之长,具有岗位适应能力,实现顺利就业,而且还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潜在的发展后劲,成就自己的事业。
同时,高校人才培养还可能存在“实践性缺失”和“应用能力差”的问题。
存在上述问题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出现偏差,因此,有必要研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岗位任职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本科层次的人才尤其如此。
为使人才培养过程具有较强操作性,我们可以用模块化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模型来描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实施培养。
根据“知识、能力、素质”说,人才的素质由知识、能力、素质三个依次递进的结构组成,三者处于不同的层次,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人才全面发展的整体。
知识是形成能力、培养素质的基础,教育活动正是根据人才素质要求,通过知识的传递,以各种途径的教学活动开启智慧和心灵,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实践和训练,特别是思维训练,促进培养对象形成能力、养成素质。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体系构建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体系构建开放大学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其培养目标也就呈现出应用为主的特点。
具体而言,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开放大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希望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职场发展。
与此同时,开放大学也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和实践环境,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2. 培养多元化领域人才开放大学在专业设置上十分灵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
培养多元化领域人才的目标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
3. 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开放大学注重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通过开展国际化课程和项目,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其对国际形势和跨文化交流的认识,为学生今后走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4. 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体系是由多种职业能力要素组成的,下面将具体分析其构成要素。
1. 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指学生在某一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等,它是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的基础。
开放大学按照不同专业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2. 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大学注重实践探索,通过实践课程、实习和考核等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素质。
开放大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开展创新项目、竞赛和课程等活动磨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 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是指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处理信息的技能和能力。
作为开放大学的一个特色,信息技术素养是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开放大学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知识_能力_素质结构研究_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研究对象
第5卷 第1期2005年3月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5,No.1Mar.,2005 文章编号:16713753(2005)01005204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研究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研究对象收稿日期:20040928作者简介:熊志卿(1950),男,硕士,教授,主要从事冲压工艺教学和板料成形稳定性理论及控制研究。
E m ail :xiongzhiqing @熊志卿(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江苏 南京,210013)摘 要:从人才特征、服务面向、业务范围三个方面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作出定位。
以“一条主线,两根支柱,三个模块,四块基石,五种素质”为框架构建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
关键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应用技术型教育;机械专业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依托重点技术改造重大工程项目,提高设计和制造水平,推进机电一体化,为各行业提供先进和成套的技术装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担负着为机械装备产业输送设计制造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机械产品质量,对振兴我国机械工业,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专业教育体系中,培养目标规定了培养的人才类型、业务范围和服务方向,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按照培养目标为受教育者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它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密切相关。
从改革的意义上讲,前者指明方向,后者是重点和难点。
一、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分布于不同类型的院校,有不同的办学层次,毕业生分别就业于研究院所和生产企业,从事机械工程科学研究、生产一线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管理和销售。
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解析
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解析摘要:教学型普通高校要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必须明确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并从人才培养规格和素质结构两方面解析和落实培养目标,从而培养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管理、服务领域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关键词: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解析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适合于社会需求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
高校应根据自己的类型、办学定位、特色和社会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作为教学型的普通高校,其主要职能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当前,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新时期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已提出多年,但对它的理解却不尽相同。
随着社会、经济变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有必要对其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
对其认识和理解应建立在两个定位上:一是定位在教学型的普通高等学校,在人才复合性上重点研究知识、能力、素质的“横向”拓展;二是任何的培养模式都必须以学生个体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培养综合素质为导向。
1.关于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跨一级学科复合型人才,跨二级学科复合型人才和以一个专业为主、兼有多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在国内大致有四种培养模式:主辅修制或选修制、双学位(历)教育模式、跨专业联合培养模式和通才教育模式。
由于个体的精力和兴趣不同,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培养成跨一级、跨二级学科人才,也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双学位教育模式和跨专业培养模式。
这就要求在对复合型人才的理解和培养上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因素,即每个学生的精力和兴趣,以便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方案,进行因材施教。
否则就会出现不但辅修的专业(学科)没有学好,还会使主修专业“盲目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学教学#$$%年第&$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湖南工程学院刘迎春南京工程学院熊志卿用型本科教育是在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本科教育。
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必须具备由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评价标准构成的教育体系,但这种体系远未完成。
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院校,大多是近几年升格的专科学校,在应用型本科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尚处于学习和试验阶段。
我们在承担国家“十五”立项课题“!"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机械类子课题的研究中,通过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理念新、有特色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主要讨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着重解决办什么样的本科教育和培养什么类型人才等重大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要创立一种全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及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根据这一规定,我们认为,目前我国工科或综合性大学的工科专业培养的其实都是应用型人才。
但从培养目标的内涵上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高校。
他们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的是理论的应用性,属于理论应用型人才,或称工程研究型人才。
其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将发现的一般自然规律转化为应用成果的桥梁性人才”。
如将化学知识用于环境科学,将数学理论用于运筹学等。
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高校之所以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原因是他们已经认识到追求学术性、理论性的“精英”教育的单一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培养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的科学家和培养“改造客观世界”的工程师是这些高校应该并重的两个方面。
第二类是高职类院校。
他们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强调技能的运用,称为技能应用型人才。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颁发的《国际教育分类》中,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相当于该分类中的%&。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对其定位为“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动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有较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类是教学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亦即我们这类高校。
根据自身的特点,我们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该介于前两类院校之间,即介于工程研究型和技能应用型之间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这类人才主要从事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和工艺过程的指导、监测、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属于使研究开发的成果转化为产品,在生产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而必需的人才。
也就是说,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技术工程师。
在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分类界定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符合高等教育法关于本科教育学业标准的规定,同时要体现应用性的特点(所谓应用型本科,严格地讲,应为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
具体地说,它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如下:"’以培养生产、工程、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推广高新实用技术、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服务。
!’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以适应地方和行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工程应用为主线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具有基础扎实、适用面宽、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等特点。
)’以工程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技能及反求能力,实践教学在培养方案中占有较大比重。
*’专业师资队伍是一支既能从事教育又能从事工程实践的“双师型”队伍。
应!"!"有比较完备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有结合紧密的产学研联合教育基地。
#"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占有较大比重。
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应当用以上#个特征衡量。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除满足应用型本科教育特征外,还要充分考虑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历史背景。
$"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于大众化高等教育层次,基本上属于教学型院校和地方性院校,以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
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层次上不宜一味攀高,应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满足地方特殊需求和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上下工夫。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学习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终生需求,本科专业教育仅仅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
必须摒弃“成品”教育及终生“够用”的落后观念。
毕业生就业方式的变化和未来职业的不固定性,加上大众化高等教育引起的人才供需变化,要求毕业生在工程领域里有较宽的适应性。
(&)现代工程突破了纯粹的专业范围,需要综合组织管理、经济、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人才培养必须树立大工程教育观念。
’()中国加入*+,,加快了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步伐。
高校学生需要更多地学习国际经济与社会的知识;需要迅速提高外语水平,增强交流能力;需要在多元化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同时要保持和发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国正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分工和竞争,生产管理与制造技术的现代化是必然趋势。
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当抬高起点,跟踪发展,适应企业制造信息化和先进制造技术在现代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确定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业设计三个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下面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予以说明。
在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绝大多数将直接进入生产一线从事工程实践工作。
对于多数院校,特别是定位于“应用型”的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工程研究型,而是具有在生产一线从事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因此,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如下:面向%$世纪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品质和发展能力,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应用方法和基本技能,在机械行业生产一线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技术运用与改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中体现了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相应的素质要求;人才特征强调了机电结合和工程应用型;服务面向突出了生产第一线;业务范围规定了设计制造、技术应用改造以及管理销售。
三、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知识、能力、素质的一般概念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认识的积累,是高层次系统化的信息。
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没有丰富的知识,不可能有强的能力和高的素质。
知识方面大致包含科学文化知识、相邻专业知识、本专业知识等。
前两者构成基础知识,占较大分量;后两者结合构成专业知识,其中专业知识分量不宜太重。
相对“以学科为基础”的高等科学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础知识传授应当以应用为主线,适当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以增强专业工作的适应能力。
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形成的,属于里层。
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能力的增强,强的能力则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
一般而言,大学生应当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
对应用型人才而言,特别应当加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培训,强调工程实践能力。
素质是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升华形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属于内核。
素质的内涵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
高的素质一方面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扩展和增强。
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素质处于核心位置。
%"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这里,仍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予以说明。
在研究中,我们按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制造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构建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知识方面强调实用性,方法方面强调综合性,能力方面强调基本技能及运用,业务素质方面强调工程实际。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工程应用;两根支柱———机、电;三个模块———设计、制造、传动与测控;四块基石———数理、人文社科、计算机、外语。
知识结构用平台加模块的教学体系来实现。
在每个模块中,我们均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作者:刘迎春, 熊志卿作者单位:刘迎春(湖南工程学院), 熊志卿(南京工程学院)刊名:中国大学教学英文刊名: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年,卷(期):2004,""(10)被引用次数:40次1.李政加强现场教学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期刊论文]-物流科技 2009(6)2.屈圭结合科学管理理念的实训基地管理优化[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 2009(5)3.张新安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期刊论文]-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4)4.张敏.陈建民.管天球.余响华.ZHU Dao-zhong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期刊论文]-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4)5.郭立场辅导员视角: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路径[期刊论文]-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8(4)6.陈向军谈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期刊论文]-中国大学教学 2008(12)7.徐玲会计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 2008(36)8.邱农.张金城财经类本科院校创建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 2008(35)9.岳亚锋"逆向法"构建应用型土建类人才培养方案[期刊论文]-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8(3)10.武新探索具有工程背景的服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期刊论文]-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11.孙敬延.李鹏突破传统模式,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期刊论文]-管理与财富 2008(11)12.孙敬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期刊论文]-管理与财富 2008(10)13.张海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认识和策略[期刊论文]-剑南文学 2009(12)14.董立娟.李法玲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15.张洪田.孟上九.秦进平.郭秀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期刊论文]-中国高教研究 2008(2)16.劳淑蕾.李新瑞对本科会计学专业电算化会计实验课程体系的探讨[期刊论文]-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 2008(7)17.谢云霞电子电路工艺实训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1)18.苟建华浙江省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物流科技 2008(3)19.葛淑兰.王宁.曹红.李中文.刘玲浅谈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卫生职业教育 2008(2)20.徐爱芳.胡小江高职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与实践[期刊论文]-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4)21.周立新.龚建勤.陆新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期刊论文]-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7(4)22.王荣.洪萍关于在高职院校机械类教学中应用现场教学的研究[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07(30)23.董从勋以评促建,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期刊论文]-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4)24.杨斌.王学东.贺占魁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期刊论文]-理工高教研究 2007(5)25.陈晓宇浅析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7(30)26.陈建新.谢云计算机学科方法论指导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期刊论文]-孝感学院学报 2009(6)27.谢倩.辛勇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期刊论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4)28.唐锐.文广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探索[期刊论文]-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7(4)29.雷大章关于完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期刊论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2)30.李桂荣.周俊国.杨鹏鸣.赵润洲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期刊论文]-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7(2)31.彭斌.张凡工科院校法律类课程的特点及其定位——以《电力法》课程体系设计为例[期刊论文]-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32.邢邦圣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的创新研究[期刊论文]-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7(1)33.陈婷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方案设计研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期刊论文]-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5)34.高翔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认识与实践[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6(18)35.胡卫中.石瑛澳大利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期刊论文]-开放教育研究 2006(4)36.温艳红关于高职高专学生知识和能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期刊论文]-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37.张玉双大众化背景下普通高等学校分类问题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38.柳秉毅.徐锦康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应用能力培养[期刊论文]-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4)39.陈学清.郑岩地方大学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期刊论文]-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40.伍长春.宁自军教学型本科院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期刊论文]-嘉兴学院学报 2009(6)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dxjx200410019.aspx授权使用:中国矿业大学(zgkydx),授权号:224da404-85ae-45a2-969a-9dab00183b77,下载时间:2010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