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为什么想起了“江南采莲”?
离开荷塘后,作者重新回到寂寞 。此时他想起了 “江南采莲”,一方面他生于江苏,江南是他的 故乡,更重要的是,采莲是一种“热闹”、“浪 漫”、“有趣”的景象。作者在现实中无法摆脱 苦闷,转而借助想象,沉醉于想象之中,字里行 间流露出对那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愿望无法满足 的遗憾。
n 煤屑路 : 幽僻、寂寞、阴森森、怕人n ,(苦闷)
今晚却很好(自由的人,独处的妙处)n ,(喜悦)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承上
启下)
n
(喜悦)
n (月下)荷塘
n (喜悦)
n (荷塘)月色
n (荷塘)四面--(灯光)没精打采,
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n (苦闷)
n (江南)采莲—热闹 风流 可惜无福消受
荷塘月色
朱自清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 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 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 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 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 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 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 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 灭》、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等。
1948年6月18日, 朱自清在拒绝“美援” 和“美援面粉”的声 明上签名。
6月19日平津各大 报纸刊登朱自清等一 百一十名教师签名的 严正声明。
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因病医治无效 不幸逝世。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 地的时候。
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及打印 , 欢 迎 下 载 !
荷 花
月下荷塘
采莲图
1、如何理解题目《荷塘月色》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 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 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关于朱自清心情“不宁静”的原因,有人认为是 源于对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的愤懑;也有人认为是 源于作者的思乡之情,因为结尾作者说“这令我到底 惦着江南了”;还有人认为源于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 甚至还有人根据一些史料,认为朱自清的’不宁静’ 是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如此等等。
• 这一段独白揭示了作者喜爱荷塘月色的真正原因。“我且受 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这一句,一方面表现了作者获得 暂时宁静的淡淡的喜悦之情,另一方面又很自然地收束感情 ,转入对景物的描写,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第四、五自然段极少见到直抒胸 臆的词语,为何能感受到作者的“淡淡 的喜悦”?
文学作品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景象都 在作者的情感观照之下,无不打下作者情感的印 记。作者笔下,无论是荷塘还是月色,都显得那 样宁静 而有诗意之美,让读者和作者一样倾心迷 恋,这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微妙展示。
2、文中哪些段落写了荷塘?在此前 后还写了什么?画出所提及或描写 的事物。
本文第四、五、六自然段写荷塘。
作者依次描写的对象是:(离)家
煤屑路
(荷塘周围) (月下)荷塘 (荷塘上)月
色 荷塘四周 江南采莲 (回)家
本文写的是作者漫步荷塘时的所见所闻所想。
问题探究人物心情的变化
1、怎样理解“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 一般都认为,这句是“文眼”确立了全文的感情 基调。所谓“文眼”,是我国散文创作的经验总结。 古人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片首,或在片中,或在片 末。”散文有“眼”,意境才会有虚实,题旨才会有 隐现。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是“立片言以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 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 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文眼” 安在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规定一个权威性的惟一 答案。而且也正因为如此,《荷塘月色》将成为一首 耐读的朦胧诗,过去、今天和未来的每一位读者会因 年龄、阅历、所处时代等等因素,而从同一篇《荷塘 月色》中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荷塘月色。
2、作者从家里出来,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画出揭示情绪变化的词语,看看作者的 情绪经过了一条怎样的变化轨迹。
面对“这一年的变动”,朱自清觉得是“人的 意想所赶不上的”。他认为:“在旧时代正在崩坏, 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 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 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 一法……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 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
来自百度文库
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 了一个题目。”(《那里去》)“这几天心里似 乎有些异常……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 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 么也没有明白。”(《一封信》)
简而言之,此时的朱自清正处在反感于国民 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存疑虑。 陷入了不知道往“哪里走”的“惶惶然”中。
(4)作者返回家中,他的心境如何? “不宁静”最终得到解脱了吗?
n (回)家—什么声息也没有
有趣
n (向往、遗憾) n (更加寂寞苦闷)
1、第三自然段表达了什么心情?“这一片天地好 像是我的,……到了另一世界里。”“另一世界” 是怎样的世界?此时“我”与平常的“我”有什么 不同?如何理解“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 这句话的作用?
n 这段月下内心独白抒发了暂离现实的逍遥之乐和获得短暂 的人生的自由和宁静之后的淡淡愉悦。“另一世界”是一 个宁静超然、没有纷争没有压制的自由世界。此时的作者 超然物外,没有世俗的烦恼,没有痛苦和不快,心境平和 安宁,是一个摆脱了现实困扰的“自由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