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
----创新的地域分布:热点城市和全球网络
【译者按】2019年11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了《2019世界知识产权报告》。报告认为,随着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日渐复杂的技术解决方案迫切需要数量更多、专业性更强的研究人员队伍,因此各经济体必须在追求创新方面保持开放。报告通过分析几十年来成百上千万份专利和科学出版记录指出:当前全球创新活动主要集中于少数国家的几个大型集群,全球约30个热点大城市就占据了世界专利总量的69%和科学活动的48%,国际合作排名前十的热点城市占全部国际合作发明的26%。此外,报告还分析了信息技术对汽车产业重塑的作用。赛迪智库规划所对该报告进行了编译,期望为我国制造业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知识产权专利汽车产业
一、全球创新情况分析
创新日益呈现全球化趋势。从国际分布看,创新的地域性分布极不均衡,且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热点地区。在过去,创新只被几个发达经济体垄断,但近年来,一些亚洲国家的科学研究和发明开始显著增多。从国家层面看,创新活动愈发集中在人口密集地区,这些城市拥有着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如美国旧金山郊外的硅谷以及中国的深圳和香港等新兴热点地区。本报告基于全球成百上千万专利申请和科学出版物的大量数据,通过对上述双重趋势进行分析后发现,为了实现创新的持续繁荣,就需要不断扩大开放并鼓励合作。
(一)从美、日、德三足鼎立到越来越多国家共同推动创新发展
1970年到2000年的30年里,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大巨头的专利占据了世界总数的近三分之二,加上其余西欧经济体,专利占比达到90%。但从2000年以后,随着西欧经济体专利份额逐渐降低,世界其他地区1的专利数量从微乎其微增长到如今超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科学出版物数量在世界总量中占比从不到四分之一已增至约百分之五十。造成这种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和韩国在知识创新方面的异军突起。数据显示,中韩两国在全球1世界其他地区:指的是除美国、日本、德国以及西欧经济体以外的其他地区。
专利总数中的占比在1990-1999年间还不足3%,但到2015-2017年,该份额已超过20%。此外,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和以色列等国也为创新的全球分布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美等全球创新大国的地区集中化趋势愈加明显
报告基于对发明家和科学论文作者的地域数据统计,分析了创新在各国内部的地理分布情况,并指出了世界科技活动的主要聚集点。这些聚集点可分为两大类:全球创新热点地区,即具有大量科学出版物或专利活动的地区;特定领域的专业集群,即特定领域的发明家和科学论文作者分布密集度较高、但尚未达到创新热点的地区。
1、创新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区
从创新热点和专业集群的地域分布可看出,创新和科研活动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国际化大都市。在美国,从2011-2015年,纽约、旧金山和波士顿周边组成的热点地区的专利数量大约占据了全美的四分之一。同期,北京、上海和深圳的专利占中国专利总数的比例从36%上升至52%。而在全球,创新热点和专业集群以外的发明家或研究人员的科学成果却还不到全球总量的19%。
2、创新水平与人口密度无关
研究发现,并非所有大都市都是创新密集型城市。比如北美的大多数创新热点地区位于东西海岸,而在许多人口密集的内陆
城区反而没有形成跟其人口密度匹配的创新集聚。再比如,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有许多人口密集城市,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创新密度。尽管开罗、曼谷、智利圣地亚哥、吉隆坡和南非开普敦等城市人口众多,但专业创新能力也表现平平。相反,如美国的伊萨卡、挪威的斯塔万格和瑞士的伯尔尼等人口密度较低的城市反倒出现了各种专业集群,这些地区的学术机构、行业或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才使他们具备了较高的创新水平。
(三)发达国家创新合作日益常态化,中日韩呈现下降趋势数据显示,以团队形式发表的科学论文和专利申请比例越来越高。21世纪初,由团队创造的科学论文和专利分别为64%和54%,而近年来,这两个数字已大幅增至近80%和70%。上述增长主要是由高收入经济体间的国际合作提升所带来。但是,东亚几个最发达的经济体却并不符合这一趋势,尤其日本、韩国和中国在近来的国际合作占比已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四)跨国企业成为创新网络中心,国际参与度不断增强
专利数据清晰表明,企业是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而在跨国企业的专利申请中,国外发明家的参与近年来越来越多。20世纪70-80年代,在美国企业的专利申请中,外国发明家只占9%;而到了2010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38%。与此同时,在西欧的跨国企业专利申请中,外国发明家的占比也出现了大幅增长,从9%
增至27%。
20世纪70-80年代,参与到发明专利中的外国发明家主要来自于高收入经济体。数据显示,当时86%的国际专利发明家来自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国。但到了2010年,这一比例逐渐下降至56%。下降趋势主要源自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将研发业务外包给中等收入经济体。其中,以中国为首选,其次是印度,再之后是东欧国家。如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里,美国跨国企业中1/4以上的专利发明家来自中国或印度。另一方面,来自中等收入国家的跨国企业在参与全球创新中变得越来越积极。
(五)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的创新正在重塑汽车行业格局
报告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汽车行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指出该行业目前正处于迎接颠覆性技术的早期阶段。由于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技术和互连设备的发展正逐步将行业的传统商业模式向服务和“平台经济”转变,来自汽车行业内部和信息技术行业的新贵们正在向传统汽车制造商发起挑战,因此传统车企担心其汽车制造和销售等核心业务在未来很可能会被取而代之。
从专利数据来看,目前传统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依然处在无人驾驶创新领域的最前沿,福特、丰田和博世是前三大专利厂家,持有数量分别为357、320和277。但与此同时,来自非汽车
制造商的专利申请数量也正在飞速攀升,谷歌及其无人驾驶汽车子公司韦莫(Waymo)以156项专利排名世界第8位,领先于日产、宝马和现代等传统汽车制造商。优步和德尔福也各有62项无人驾驶汽车专利,并列第31位。
(六)开放政策促进创新网络增长更便于实现互惠互利
全球创新网络的增长需要更加开放的政策支持。然而,当前在全球化被越来越多质疑的情况下,上述政策的制定并非毫无悬念。但如果知识在国外流动产生经济利益的同时能够并不减少国内的经济利益,那么开放必然会给双方都带来好处。
虽然从理论上讲在某些情况下,限制贸易和知识流动可能会有利于经济体自身的增长。但通过对高收入经济体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来看,总体来说,新技术的流动更具有积极意义。本报告研究发现,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热点往往位于各国最富裕的大都市集聚区。同时,区域性支持和发展政策对帮助落后地区也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政策虽然不能逆转繁荣地区的要素吸引力,但也可以从整体层面促进创新驱动的增长,从而造福所有经济体。
二、推动创新集聚的主要力量
(一)技能供给、劳动力供给和知识扩散成为推动创新集聚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