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传感器实验报告
生物传感器性能评估实验报告
生物传感器性能评估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对一款新型生物传感器的性能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其准确性、灵敏度、选择性、稳定性和响应时间等关键指标,以确定其在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潜力和局限性。
二、实验原理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将生物识别元件(如酶、抗体、核酸等)与物理化学换能器相结合的分析装置。
当目标生物分子与识别元件发生特异性结合时,产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被换能器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或光信号。
本实验中所评估的生物传感器基于酶催化反应原理,通过检测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流变化来定量分析目标生物分子的浓度。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目标生物分子标准品(浓度范围:01 100 μmol/L)干扰物质(如常见的离子、蛋白质等)缓冲溶液(pH 74)清洗液2、实验设备生物传感器测试系统(包括传感器芯片、检测电路、数据采集软件等)恒温培养箱移液器(量程:01 1000 μL)离心机电子天平四、实验方法1、传感器预处理将生物传感器芯片浸泡在清洗液中 10 分钟,然后用缓冲溶液冲洗干净。
在恒温培养箱中,将预处理后的传感器芯片在 37°C 下孵育 30 分钟,以稳定其性能。
2、标准曲线绘制用缓冲溶液将目标生物分子标准品稀释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01、05、10、50、100、500、1000 μmol/L)。
分别将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加入到传感器反应池中,记录传感器产生的电流响应信号。
以目标生物分子浓度为横坐标,电流响应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准确性评估配制已知浓度的目标生物分子溶液(分别为 10、100、500μmol/L)。
用生物传感器对这些溶液进行检测,每个浓度重复测量 5 次。
计算测量值与实际浓度的相对误差,评估传感器的准确性。
4、灵敏度评估根据标准曲线的斜率,计算传感器的灵敏度。
比较不同批次传感器的灵敏度差异,评估传感器生产工艺的稳定性。
5、选择性评估在传感器反应池中加入含有干扰物质的溶液(浓度与目标生物分子相当),记录电流响应信号。
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测量实验报告 1
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测量实验报告实验一铂式应变性能——单臂电桥一、实验原理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
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排尿要牢固地粘帖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形变,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R1、R2、R3、R4中,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R1/R1、△R2/R2、△R3/R3、△R4/R4,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R=△R/R;当二个应变片组成差动状态工作,则有∑R=2△R/R;用四个应变片组成二个差动对工作,且R1=R2=R3=R4=R,∑R=4△R/R。
由此可知,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
二、实验设备直流稳压电源(+4V档),电桥、差动放大器、铂式应变片、测微头、电压表。
三、实验步骤1.调零。
开启仪器电源,差动放大器增益置100倍(顺时针方向旋到底),“+、—”输入端用实验线对地短路。
输出端接数字电压表,用“调零”电位器调整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为零,然后拔掉实验线,调零后电位器位置不要变化。
如需使用毫伏表,则将毫伏表输入端对地短路,调整“调零”电位器,使指针居“零”位,拔掉短路线,指针有偏转是有源指针式电压表输入端悬空时正常情况,调零后关闭仪器电源。
2. 按图一讲实验部件用实验线连接成测试桥路,桥路中R1、R2、R3和WD 为电桥中的固定电阻和直流调平衡电位器,R为应变片(可任选上、下梁中的一片工作片),直流激励电源为+4V和0V。
4V图一测微头装于悬臂梁前端的永久磁钢上,并调节使应变梁处于基本水平状态。
3. 确认接线无误后开启仪器电源,并预热数分钟。
调整电桥WD电位器,使测试系统输出为零。
4. 旋转测微头,带动悬臂梁分别作向上和向下的运动,以水平状态下输出电压为零,向上和向下移动各5mm,测微头每移动0.5mm,记录一个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并列表。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健康监测系统实验报告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健康监测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健康监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能够实时、准确检测生物体内生理指标的工具,在健康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旨在研究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健康监测系统的性能和可行性,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提供依据。
二、实验目的1、评估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健康监测系统对常见生理指标(如血糖、血压、心率等)的检测准确性。
2、分析该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探究用户对该健康监测系统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健康监测设备:包括传感器探头、信号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显示终端。
2、标准生理指标检测仪器:用于与健康监测系统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如血糖仪、血压计、心电图仪等。
3、实验参与者:招募了_____名年龄在 20-60 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包括男性_____名,女性_____名。
四、实验方法1、生理指标检测实验参与者在安静状态下,使用标准生理指标检测仪器测量血糖、血压、心率等指标,作为参考值。
同时,使用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健康监测系统对相同的生理指标进行检测,记录检测结果。
2、环境稳定性测试将健康监测系统分别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为 10℃、25℃、40℃,湿度为 30%、60%、90%,进行连续监测,记录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检测结果。
3、用户体验调查实验参与者在使用健康监测系统一段时间后,填写用户体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系统的操作便捷性、佩戴舒适度、数据准确性感知等方面。
五、实验结果1、检测准确性血糖检测:健康监测系统的检测结果与标准血糖仪的检测结果相比,平均误差在±_____mmol/L 以内,符合临床检测的准确性要求。
血压检测:系统检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标准血压计的测量结果相比,平均误差分别在±_____mmHg 和±_____mmHg 以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生物医学传感器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学院医学工程学院实验名称生物医学测量与传感器综合实验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实验一应变片单臂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并掌握应变片测量电路。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的电阻相对变化值,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用它来转换被测部位的受力大小及状态,通过电桥原理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对单臂电桥而言,电桥输出电压,U01=EKε/4。
(E为供桥电压)。
三、实验步骤:1位数显万用表2kΩ电阻档测量所有1、在应变梁自然状态(不受力)的情况下,用42应变片阻值;在应变梁受力状态(用手压、提振动台)的情况下,测应变片阻值,观察一下应变片阻值变化情况(标有上下箭头的4片应变片纵向受力阻值有变化;标有左右箭头的2片应变片横向不受力阻值无变化,是温度补偿片)。
如下图1—6所示。
2、差动放大器调零点:按图1—7示意接线。
将F/V表的量程切换开关切换到2V档,合上实验箱主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拨动开关拨到“开”位置,将差动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转到底后再逆向回转半圈,调节调零电位器,使电压表显示电压为零。
差动放大器的零点调节完成,关闭主电源。
图1—7 差放调零接线图3、应变片单臂电桥特性实验:⑴将主板上传感器输出单元中的箔式应变片(标有上下箭头的4片应变片中任意一片为工作片)与电桥单元中R1、R2、R3组成电桥电路,电桥的一对角接±4V直流电源,另一对角作为电桥的输出接差动放大器的二输入端,将W1电位器、r电阻直流调节平衡网络接入电桥中(W1电位器二固定端接电桥的±4V电源端、W1的活动端r电阻接电桥的输出端),如图1—8示意接线(粗细曲线为连接线)。
大学生物实验实训报告
生物传感器与测试技术二、实验目的1. 了解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生物传感器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3. 通过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验原理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将生物识别功能与物理、化学或电子学信号转换技术相结合的装置,它能够将生物分子识别的特定事件转换成可检测的信号。
生物传感器在医学诊断、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四、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生物传感器实验模块、万用表、电脑、数据采集卡等。
2. 实验试剂:葡萄糖、尿素、抗体等。
五、实验步骤1. 将生物传感器实验模块与电脑连接,打开数据采集软件。
2. 校准传感器,设置合适的检测条件。
3. 分别对葡萄糖、尿素等物质进行检测,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图。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葡萄糖、尿素等物质的浓度与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呈正相关关系。
2.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生物传感器在检测葡萄糖、尿素等物质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2)生物传感器实验操作简便,数据采集方便。
(3)生物传感器在医学诊断、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生物传感器在生物识别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不断提高。
2. 生物传感器实验操作简便,为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3. 随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对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操作,我掌握了生物传感器实验的基本流程,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生物传感器在检测葡萄糖、尿素等物质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为生物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证据。
九、实验改进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生物传感器,比较其性能差异,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生物医学传感器实验
图4 差动放大器调零
3. 接线 R2应和R1受力状态
相反,即将两片受力相 反的电阻应变片作为电 桥的相邻边。
接入桥路电源 ±5V,调节电桥调 零电位器Rw1进行 桥路调零。
图5 接线
4. 实验记录 在砝码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
以后每次增加一个砝码并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 直到200g砝码加完。记下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三、基本原理
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 阻值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的电阻表达式为:
R l S
Rl S Rl S
R R ll ( 1 2 ) ( 1 2 ll) ll k 0 ll
用应变片测量受力时,将应变片粘贴于被测 对象表面上。在外力作用下,被测对象表面产生 微小机械变形时,应变片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其 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通过转换电路转换为相应 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表1 半桥测量时,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 重量(g) 电压(mV)
五、注意事项
1. 不要在砝码盘上放置超过1kg的物体,否则容 易损坏传感器。
2. 电桥的电压为±5V,绝不可错接成±15V,否 则可能烧毁应变片。
六、思考题
半桥测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 接入电桥时,应放在:(1)对边 (2)邻边。
R l
S
Rl S Rl S
R R ll( 1 2 ) ( 1 2 ll) ll k 0 ll
用应变片测量受力时,将应变片粘贴于被测对 象表面上。在外力作用下,被测对象表面产生微 小机械变形时,应变片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其电 阻值发生相应变化。通过转换电路将机械变化转 换为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七、实验报告要求
1. 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出半桥时传感器的特性 曲线。
生物医学传感器设计实验指导书1
第一章 传感器概述[1]一、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和传感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非电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与被测量有确定关系的其他量(一般仍为非电量)的元件。
传感元件又称为变换器,是能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直接转换成所需信号(一般为电参量)的元件,例如应变式压力传感器中的弹性膜片就是敏感元件,而电阻应变片就是传感元件。
敏感元件与传感元件也可两者合二为一,称为一次传感元件,它能直接输出电量。
如压电晶体、热电偶、热敏电阻、光学器件,它们直接感受被测量而输出与之成确定关系的电量。
一些新型的集成电路传感器将敏感元件、传感元件以及信号处理电路集成为一个器件。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一般是指传感器输入与输出特性,它有静态与动态之分。
(一)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在被测量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出—输入关系。
衡量静态特性的性能指标主要有: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和重复性。
(1) 线性度(非线性误差)如图1.1所示,线性度是指传感器实际静态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Δlmax ))与传感器满量程输出(y max )之百分比值,用γL 表示为:%100m a x m a xy l L ∆±=γ γL 越小,说明实际曲线与理论拟合曲线之间的偏差越小。
从特性上看,γL越小越好,但考虑到成本,则一般要求γL 适中。
⑵ 灵敏度 灵敏度指传感器在稳态下是输出变化值(dy )与输入变化值(dx )之比,用K 表示,如图1.2所示)()(输入变化值输出变化值dx dy K = 对于线性传感器,则有:XY K =例如:位移变化1mm 时,输出电压变化30mV ,则有mm mV mm mV K /30130==由上可知,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在同样输入量的情况下,输出信号越大。
图1.1 传感器线性度图1.2. 传感器灵敏度定义示意图这给信号处理、读出、控制等带来很多益处。
但是,—般来说,灵敏度越高,测量范围往往愈窄,稳定性也往往愈差,抗干扰能力愈弱。
生物医学传感器设计实验报告——血氧
生物医学传感器设计实验报告——血氧生物医学传感器设计实验报告——血氧生物医学传感器设计设计课题一、传感器性能指标的检测一、实验原理1.金属热电偶传感器。
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回路时,若两个接触点温度不同,则回路中就有电流通过,称为温差电现象或塞贝克效应。
热电偶传感器就是利用这种效应制成的热敏传感器。
它具有测温范围宽、性能稳定、准确可靠等优点,应用广泛。
温度差现象:在塞贝克效应中,若保持两接触点的温度差,回路中就存在恒定的电势。
塞贝克电势可用下式表示:V=αT1-T2+βT12-T22+⋯式中:α、β均为热电偶常数;T1为第一接触点上的被测温度;T2为第二接触点上的参考温度(通常为0°C)。
常用材料的β较小,故在温差不大时,近似于线性关系。
2.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是一种对温度敏感的具有负电阻温度系数的温敏远见,由氧化锰、氧化镍、氧化钴等氧化物和陶瓷、半导体材料制成,其电阻率比金属大得多。
用于生物医学的热敏电阻的电阻率约为0.1~100Ώ.m,通常做成珠状、圆盘状、薄片状、杆状和环状的器件,具有尺寸小、灵敏度高和很好的长期稳定性等特点,应用很广。
3. 光电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是以光电器件作为转换元件的传感器。
它可用于检测直接引起光量变化的非电量,如光强、光照度、辐射测温、气体成分分析等;光电式传感器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特点,因此在工业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人中获得广泛应用。
二、实验数据及分析1.热电偶传感器电势差随温度变化表电势差随温度变化图由图可知,随温度差提高,热电偶电势差线性提高。
2.热敏电阻传感器热敏电阻随温度变化表热敏电阻随温度变化图由图可知: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上升而线性提高 3.光电传感器在实验中仅完成电路调试,未测试数据。
4.血氧探头设计课题五:血氧信号的检测一、背景概述1.血氧饱和度的定义:动脉血氧饱和度指在全部动脉血容量中,被血红蛋白结合的氧容量占全部可结合氧容量的百分比。
《太赫兹超材料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研究》范文
《太赫兹超材料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能够感知生物体或生物环境中特定参数变化的重要工具,在医疗、环境监测、安全检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太赫兹超材料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作为其中的一种新兴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非侵入性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太赫兹超材料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设计、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二、太赫兹超材料生物传感器原理及设计太赫兹超材料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太赫兹波与超材料相互作用原理的生物传感器。
太赫兹波具有较高的穿透性和对生物分子的敏感响应,而超材料则具有独特的电磁性质,能够实现波的操控和调控。
通过将超材料与生物分子相结合,形成太赫兹超材料生物传感器,可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快速、高灵敏度检测。
在设计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超材料结构,确保其具有优良的电磁性质。
同时,根据检测需求设计传感器的工作频率、响应速度等关键参数。
此外,还需要考虑传感器的制备工艺和成本等因素。
三、太赫兹超材料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表征制备太赫兹超材料生物传感器需要经过多道工艺流程。
首先,制备超材料结构,如金属微结构、介质基底等。
然后,将生物分子与超材料结构相结合,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传感器。
最后,对制备的传感器进行性能测试和表征,如灵敏度、分辨率、稳定性等。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道工艺参数,确保传感器的性能达到预期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制备的传感器进行详细的表征和测试,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形貌特征,利用光谱分析仪测试其光谱响应等。
四、太赫兹超材料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太赫兹超材料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可以用于检测各种生物分子,如蛋白质、DNA、RNA等。
其次,它可以用于监测细胞生理活动,如细胞凋亡、细胞信号传导等。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等方面。
生物感应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生物感应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反应。
为了探究生物感应的原理及其应用,我们开展了本次生物感应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生物感应的基本过程,掌握了相关实验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生物感应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生物感应实验的操作方法。
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生物感应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生物感应是指生物体通过特定的受体和信号转导途径,对外界刺激产生感知和反应的过程。
实验中,我们选取了生物体内常见的感应物质,如植物激素、神经递质等,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其感应过程。
四、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等)、生物样本(植物叶片、神经细胞等)、试剂与仪器等。
2. 实验方法:(1)制备生物样本:选取新鲜植物叶片和神经细胞,进行清洗、消毒、切片等处理。
(2)制备感应物质:按照实验要求,配置相应的植物激素和神经递质溶液。
(3)生物感应实验:将制备好的生物样本分别与植物激素和神经递质溶液接触,观察其反应。
(4)数据分析: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激素感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植物叶片的生长和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细胞分裂素则促进细胞分裂。
2. 神经递质感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乙酰胆碱和多巴胺对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具有显著影响。
乙酰胆碱可以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而多巴胺则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六、实验讨论1. 生物感应的原理:生物感应是通过生物体内的受体和信号转导途径实现的。
受体可以识别特定的感应物质,将其转化为生物体内信号,从而引起生物体的反应。
2. 生物感应的应用:生物感应在生物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神经递质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
3. 实验结果的局限性:本次实验仅选取了部分生物感应物质进行探究,实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生物医学传感器设计报告
生物医学传感器设计报告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传感器设计报告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姓名:学号:实验室: 东南大学医用电子技术实验中心设计时间: 2014年8月25日— 2014年9月5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2014年9月12日目录1传感器性能指标的测试 (5)2.血氧信号的检测 (9)2.1课题背景 (9)2.2 系统设计 (14)2.2.1设计要求 (14)2.2.2设计思路 (15)1.基本思路 (15)2.单元模块设计 (15)(1)探头 (15)(2)控制电路 (17)(3)滤波 (18)(4)交直流分离 (20)交流分离电路 (21)2.3系统调试 (22)2.4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25)3.总结 (25)4.参考文献 (26)5.附录 (27)1传感器性能指标的测试一、实验目的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传感器的性能及应用;2.学会自主制定检测方案;3.通过实际检测,熟悉和掌握各种传感器的性能指标,为后继设计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1.电偶传感器: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回路时,若两个接触点温度不同,则回路中就有电流通过,称为温差电现象或塞贝克效应。
热电偶传感器就是利用这种效应制成的热敏传感器。
它具有测温范围宽、性能稳定、准确可靠等优点,应用广泛。
温度差现象:在塞贝克效应中,若保持两接触点的温度差,回路中就存在恒定的电势。
塞贝克电势可用下式表示:式中:α、β均为热电偶常数;T1为第一接触点上的被测温度;T2为第二接触点上的参考温度(通常为0°C)。
常用材料的β较小,故在温差不大时,近似于线性关系。
2.电阻:热敏电阻是一种对温度敏感的具有负电阻温度系数的温敏远见,由氧化锰、氧化镍、氧化钴等氧化物和陶瓷、半导体材料制成,其电阻率比金属大得多。
用于生物医学的热敏电阻的电阻率约为0.1~100Ώ.m,通常做成珠状、圆盘状、薄片状、杆状和环状的器件,具有尺寸小、灵敏度高和很好的长期稳定性等特点,应用很广。
生物传感器实训报告心得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在医疗、环保、食品、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深入了解生物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及应用,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生物传感器实训。
二、实训内容1. 生物传感器原理及分类实训首先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定义、原理和分类。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将生物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主要由生物识别元件、转换元件和信号处理元件组成。
根据检测原理,生物传感器可分为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基因传感器等。
2. 生物传感器结构及材料实训中,我们学习了生物传感器的结构组成,包括传感元件、信号放大电路、数据处理电路等。
同时,了解了生物传感器所使用的材料,如酶、抗体、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以及金、银、碳等导电材料。
3. 生物传感器应用案例实训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我们了解了生物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例如,在医疗领域,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血糖、胆固醇、肿瘤标志物等生物标志物;在环保领域,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水质、大气污染等环境指标;在食品领域,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营养成分等。
4. 生物传感器设计及制作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原则和制作方法。
首先,根据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生物识别元件和转换元件;然后,设计信号放大电路和数据处理电路;最后,将各个部分组装成完整的生物传感器。
5. 实训实验在实训实验环节,我们亲手制作了一个简单的酶传感器。
实验步骤如下:(1)制备酶溶液:将酶溶解在适当的缓冲液中,调节pH值至酶的最佳活性范围。
(2)制备底物溶液:将底物溶解在缓冲液中,调节pH值至酶的最佳活性范围。
(3)将酶溶液和底物溶液混合,观察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4)通过比较不同浓度底物溶液的反应速度,绘制酶反应曲线。
三、实训心得1. 增强了对生物传感器原理和结构的认识通过实训,我对生物传感器的原理、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物传感器实验报告
生物传感器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传感器系统试验仪的使用和学习二、实验目标:学会使用传感器系统实验室,学习利用传感器测量人体各项指标,充分了解传感器在人体健康监测方面的重要应用。
三、实验器材:主实验箱、LabJack采集装置、夹式心电电极、指套式脉搏传感器、呼吸流量传感器、心音传感器、血压测量套件、温度传感器。
四、实验内容、目的、步骤、结果及分析实验1——脉搏测量:利用指套式压力换能器,学会人体脉搏波的测量方法、观察脉搏波与心电波的区别及相互关系、观察运动对脉搏的影响。
步骤:1.接线:将传感器通过JP01连接至测量电路,将A13和GND连接至1abjack的接口A13和GND处。
2.通过调节电位器RP6来改变差动放大倍数(顺时针大),在U8输出端得到放大信号。
结果图:结果分析:在U8的输出端得到一个放大后的信号,该信号特点是:当有脉搏时(压力增大)时,该信号曲线显示增大的信息;当无脉搏时(压力减小)时,该信号曲线幅度也响应减小。
这就是传感器随着脉搏的跳动,给出的指示信号,通过分析该信号,我们可以得到被测人物的脉搏跳动信息。
实验2——心音测量:利用心音换能器,测量人体的心音,观察心音与波脉搏波及心电波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步骤:1.接线:·将传感器通过JP0连接至差动放大电路,将A13和GND连接至labjack 的接口A13和GND处。
2.心音传感器的安放:放在左胸上(最好紧贴皮肤),慢慢移动寻找最佳点。
最佳情况可以看到周期性、一定幅度的波群。
3.通过调节电位器RP61来改变差动放大倍数(顺时针大),在U7输出端得到的放大信号。
结果图:结果分析:在U8的输出端得到一个放大后的信号,该信号特点是:当心音增大时,该信号曲线显示增大的信息,同时频率也变化:当心音减小时,该信号曲线幅度也响应减小。
通过传感器,将心音信息以波形图展示出来,方便人们分析病情。
实验3——呼吸测量:利用呼吸流量传感器,测量呼吸的气体压力、流速及流量。
《生物医学传感器》实验讲义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半桥、全桥电路实验目的: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3、比较实际使用的应变电桥的性能和原理。
实验原理: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及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工作情况。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
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R 1 、R 2 、R 3 、R 4中,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ΔR 1/ R 1、ΔR 2/ R 2、ΔR 3/ R 3、ΔR 4/ R 4,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RR R ∆=∑ ;当二个应变片组成差动状态工作,则有RR R ∆=∑2;用四个应变片组成二个差动对工作,且R 1 =R 2 =R 3 =R 4=R ,RR R ∆=∑4。
已知单臂、半桥和全桥电路的∑R 分别为△R/R 、2△R /R 、4△R /R 。
根据戴维南定理可以得出测试电桥的输出电压近似等于1/4·E ·∑R ,电桥灵敏度Ku =V /△R /R ,于是对应于单臂、半桥和全桥的电压灵敏度度分别为1/4E 、1/2E 和E.。
由此可知,当E 和电阻相对变化一定时,电桥及电压灵敏度与各桥臂阻值的大小无关。
实验所需部件:直流稳压电源±4V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块、贴于主机工作台悬臂梁上的箔式应变计、螺旋测微仪、数字电压表。
实验步骤:1、连接主机与模块电路电源连接线,差动放大器增益置于最大位置(顺时针方向旋到底),差动放大器“+”、“-”输入端对地用实验线短路。
输出端接电压表2V 档。
开启主机电源,用调零电位器调整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为零,然后拔掉实验线,调零后模块上的“增益、调零”电位器均不应再变动。
山东大学生物医学传感器测量与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生物医学传感器测量与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姓名:学号:班级:目录一、设计题目: (3)二、设计目的: (3)三、设计内容: (3)1、引言 (3)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4)3、设计原理及逻辑框图 (5)4、分析与讨论 (6)5、结论 (6)6、设计心得体会 (6)7、参考文献 (7)一、设计题目:植物膜为载体酶葡萄糖传感器设计二、设计目的:1、学习搜索、查阅文献和阅读文献的方法2、掌握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应用3、熟悉生物医学传感器的一般结构,掌握简单医学传感器电路的设计方法三、设计内容:1、引言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持续增加,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口也在持续增高。
糖尿病作为一种致死性的慢性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愈手段。
健康人的血糖水平通常在 3.9~6.0 mmol/L,超出此范围的葡萄糖浓度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
而检测血糖浓度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检测准确性对于患者将血糖水平维持在正常的生理范围内至关重。
此外,监控血糖水平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健康情况,从而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葡萄糖检测在医学、食品、生物技术及工业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
例如在医学上,常用电化学葡萄糖检测试条对病人血液、尿液或是唾液中的葡萄糖进行检测,从而指导饮食调节或是调整糖尿病用药,有助于糖尿病病情的治疗与控制;在食品方面,葡萄糖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分析食品中,如饮料、果汁等饮品中的葡萄糖含量也十分必要,葡萄糖含量的多少对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也用于检测工业废水中葡萄糖的含量。
采用电化学传感器检测葡萄糖,其线性检测范围宽、灵敏度高、成本比较低,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已成为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生物传感器。
日常生活中对糖尿病人血糖浓度的监测主要以采血针取血的方式通过酶葡萄糖传感器来实现,该方法存在使用不便以及成本高的缺点。
而无酶传感器可以规避酶葡萄糖传感器中葡萄糖氧化酶易失活、易变性以及酶的成本较高、固定较难且重现性差的劣势,因而有望取代酶葡萄糖传感器。
生物刺激感应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植物对光、温度和重力刺激的感应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对光、温度和重力等外界刺激的感应能力。
2. 探究不同刺激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实验原理植物对外界刺激的感应能力是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特性。
光、温度和重力是植物生长环境中常见的物理因素,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显著影响。
本实验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分析植物对光、温度和重力刺激的感应能力。
四、实验仪器和材料1. 实验仪器:- 光照培养箱- 温度计- 重力传感器- 电子天平- 移液器- 烧杯- 玻璃板- 尺子2. 实验材料:- 植物种子(如小麦、大豆等)- 营养土- 容器五、实验步骤1. 分组实验设计:- 将植物种子分为四组,每组20粒。
- 第一组:正常光照、正常温度、正常重力条件。
- 第二组:黑暗条件。
- 第三组:高温条件(如30℃)。
- 第四组:低重力条件(如1/2重力)。
2. 种子处理:- 将每组种子用移液器取适量,分别放入烧杯中。
- 加入适量的营养土,使种子均匀分布。
- 将烧杯放入光照培养箱中,保持正常温度和重力条件。
3. 光照实验:- 将第二组种子放入黑暗条件下的培养箱中,其余三组保持正常光照条件。
4. 温度实验:- 将第三组种子放入高温条件下培养,其余三组保持正常温度条件。
5. 重力实验:- 将第四组种子放置在重力传感器上,使其处于低重力条件,其余三组保持正常重力条件。
6. 观察记录:- 每隔一段时间(如每天)观察并记录各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颜色、根系生长等。
六、实验结果1. 光照实验结果:- 正常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良好,株高和叶片颜色正常。
- 黑暗条件下,植物生长缓慢,株高和叶片颜色变淡。
2. 温度实验结果:- 正常温度条件下,植物生长良好。
- 高温条件下,植物生长缓慢,叶片颜色变黄。
3. 重力实验结果:- 正常重力条件下,植物生长良好。
【最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心得实验5篇
【最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心得实验5篇一、传感器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实验与应用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临床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机体的复杂活动,有助于研究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在我的实验中,我开发了一种新的光学传感器,用于无创测量血液流变性以及血液中挤压性流体的流动变化。
该设备利用多普勒发射法和接收法进行测量,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和连续监测,能够准确测量血液中的血液粘度和血液流速。
该光学传感器是一种微型可携式设备,它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准确性、灵敏度和受控性,可以实现实验室和临床的高效运行。
此外,该传感器在测量血液流变性和血液挤压性流体中还可以实施其他相关应用,例如血液细胞凝集和血液细胞循环等。
二、智能传感器联合定位系统实验在我的实验中,我测试了一种智能传感器联合定位系统(SAPS)。
SAPS由一个称重传感器、GPS传感器和声表面波传感器组成,用于实施多维空间定位。
该系统的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测量误差很低,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此外,SAPS可以实现远程监测,在复杂环境中也有良好的实用性。
在实验中,为了验证SAPS的有效性,我们首先进行了室内和室外环境下多支柱定位测试。
结果表明,当室内环境下,重复测试次数为100次,定位精度达到0.37 米;在室外环境下,重复测试次数为90次,定位精度为0.20米,这表明SAPS在室内外环境中都有较好的测量性能,它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定位测量。
三、基于SAR的检测技术实验在我的实验中,我提出了一种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检测技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测量。
该技术采用间接直接原理实现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测量,可以测量热点处电池表面的温度变化,并为电池的焊接性能、内部参数的提取提供参考数据。
据实验测试结果显示,SAR技术可以高精度地测量电池的温度,精度高达0.5℃,它可以实现对电池温度变化的有效检测,从而确保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正常运行。
四、超声传感器及其检测应用实验本实验评估了一种基于超声传感器的检测应用。
大学生物实验报告三篇_实验报告_
大学生物实验报告三篇篇一:浙江大学生物传感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生物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名称生物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姓名徐梦浙学号专业生物系统工程指导老师王建平/叶尊忠一热电偶传感器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原理和调理电路,熟悉调理电路工作方式。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学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了解热电偶特性曲线;2.观察采集到的热信号的实时变化情况。
3. 熟悉热电偶类传感器调理电路。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所需仪器四、myDAQ、myboard、nextsense01热电偶实验模块、万用表注意事项五、在插拔实验模块时,尽量做到垂直插拔,避免因为插拔不当而引起的接插件插针弯曲,影响模块使用。
六、禁止弯折实验模块表面插针,防止焊锡脱落而影响使用。
七、更换模块或插槽前应关闭平台电源。
八、开始实验前,认真检查热电偶的连接,避免连接错误而导致的输出电压超量程,否则会损坏数据采集卡。
九、本实验仪采用的电偶为K型热电偶和J型热电偶。
十、实验原理:热电偶是一种半导体感温元件,它是利用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特性实现测温。
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热电偶是一种使用最多的温度传感器,它的原理是基于1821年发现的塞贝克效应,即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或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只要两节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另一端温度为T0,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见图50-1(a),即回路中存在电动势,该电动势被称为热电势。
图50-1(a)图50-1(b)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被称为热电偶。
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a,b之间便有一电动势ET,其极性和量值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见图50-1(b),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A流向B时,称A为正极,B为负极。
实验表明,当ET较小时,热电势ET与温度差(T-T0)成正比十一、实验步骤:十二、关闭平台电源(myboard),插上热电偶实验模块。
开启平台电源,此时可以看到模块左上角电源指示灯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成绩第页共页课程生物医学传感器实验系别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日期年月日专业班级组别交报告日期年月日姓名学号报告退发 (订正、重做) 同组者教师审批签字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 ( )型实验目的:验证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及相互之间关系。
所需单元和部件: 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电桥、F/V表、测微头、双平行梁、应变片、主、副电源。
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 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档,F/V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器增益打到最大。
实验步骤:(1) 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
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
(2) 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
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 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
图1(3) 根据图1接线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
R4为应变片;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V档,F/V表置20V档。
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使F/V表显示为零,等待数分钟后将F/V表置2V档,再调电桥W1(慢慢地调),使F/V表显示为零。
(4) 调整测微头使双平行梁处于水平位置(目测),将直流稳压电源打到±4V档。
选择适当的放大增益,然后调整电桥平衡电位器W1,使表头显示零(需预热几分钟表头才能稳定下来)。
(5) 旋转测微头,使梁移动,每隔0 .5mm读一个数,将测得数值填入下表,然后关闭主、副电源:位移(mm)0.5 1.0 1.5 2.0电压(mv) 5 8 11 15(6) 保持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3固定电阻换为与R4工作状态相反的另一应变片即取二片受力方向不同应变片,形成半桥,调节测微头使梁到水平位置(目测),调节电桥W1使F/V表显示表显示为零,重复(5)过程同样测得读数,填入下表:位移(mm)0.5 1.0 1.5 2.0电压(mv) 4 11 18 25(7) 保持差动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1,R2两个固定电阻换成另两片受力应变片(即R1换成,R2换成,)组桥时只要掌握对臂应变片的受力方向相同,邻臂应变片的受力方向相反即可,否则相互抵消没有输出。
接成一个直流全桥,调节测微头使梁到水平位置,调节电桥W1同样使F/V表显示零。
重复(5)过程将读出数据填入下表:位移(mm)0.5 1.0 1.5 2.0电压(mv)13 28 44 62(8) 在同一坐标纸上描出X-V曲线,比较三种接法的灵敏度。
由图可知:第三种接法灵敏度最高,第一种接法灵敏度最低。
注意事项:(1) 在更换应变片时应将电源关闭。
(2) 在实验过程中如有发现电压表发生过载,应将电压量程扩大。
(3) 在本实验中只能将放大器接成差动形式,否则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4) 直流稳压电源±4V不能打的过大,以免损坏应变片或造成严重自热效应。
(5)接全桥时请注意区别各片子的工作状态方向。
实验二差动变压器的标定(静态位移性能)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原理、工作情况和标定方法所需单元及部件:音频振荡器、差动放大器、差动变压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测微头、电桥、V/F表、示波器、主副电源。
有关旋钮初始位置: 音频振荡4kHz-8KHZ,差动放大器的增益打到最大,F/V表置2V档,主、副电源关闭。
实验步骤:(1) 差动变压器同名端确认。
(a) 根据图2-1接线,将差动变压器、音频振荡器(必须LV输出)、双线示波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测量线路。
音频振荡器4kHz-8kHz之间,双线示波器第一通道灵敏度500mv/div ,第二通道灵敏度10mv/div,触发选择打到第一通道,主、副电源关闭。
开启主、副电源,将示波器探头分别接至差动变压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观察差动变压器源边线圈音频振荡器激励信号峰峰值为2V。
图2-1(b)转动测微头使测微头与振动平台吸合。
再转动测微头5mm,使振动平台往右位移。
(c)旋动测微头,使振动平台产生位移。
每位移0.2mm,用示波器读出差动变压器输出端的峰峰值填入下表,根据所得数据计算灵敏度S。
S=ΔV/ΔX(式中ΔV为电压变化,ΔX为相应振动平台的位移变化),作出V-X关系曲线。
X(mm) 5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0.5Vo(p-p) 0.375 0.320 0.295 0.260 0.210 0.167 0.128 0.1 0.052 0.034X(mm)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Vo(p-p) 0 0.06 0.12 0.18 0.24 0.31 0.37 0.41 0.46 0.48X(mm) -5.0Vo(p-p) 0.5灵敏度=|(0.37-0)/(-3-0)|=0.12(2) 用适当的网络线路对残余电压进行补偿。
(a)接图2-2接线,音频振荡必须从LV插口输出,W1,W2,r,c,为电桥单元中调平衡网络。
图2-2(b) 开启主.副电源,利用示波器,调整音频振荡器幅度钮使示波器一通道显示出为2伏峰—峰值。
调节音频振荡器频率,使示波器二通道波形不失真。
(c) 调整测微头,使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最小。
(d) 依次调整W1,W2,使输出电压进一步减小,必要时重新调节测微头,尽量使输出电压最小。
(e) 将二通道的灵敏度提高,观察零点残余电压的波形,注意与激励电压波形相比较。
经过补偿后的残余电压波形:为三角波波形,这说明波形中有高频分量。
(f) 经过补偿后的残余电压大小:V残余p-p=V残余p-p/100与未经补偿残余电压相比较。
(3) 按图2-3接好线路。
图2-3(a) 开启主、副电源,利用示波器,调整音频振荡器幅度旋钮,使激励电压幅峰峰值为2V。
(b) 利用示波器和电压表,调整各调零及平衡电位器,使电压表指示为零。
(c) 给梁一个较大的位移,调整移相器,使电压表指示为最大,同时可用示波器观察相敏检波器的输出波形。
(d)旋转测微头,每隔0.1mm读数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作出V-X曲线,并求出灵敏度。
X(mm)0 0.1 0.2 0.3 0.4V(mv)454 446 441 436 430所以,灵敏度=|(441-430)/(0.2-0.4)|=55V/m注意事项:(1) 由于该补偿线路要求差动变压器的输出必须悬浮。
因此次级输出波形难以用一般示波器来看,要用差动放大器使双端输出转换为单端输出。
(2) 音频信号必须从LV插口引出。
思考:本实验也可把电桥平衡网络搬到次级圈上进行零点残余电压补偿。
思考:(1)根据实验结果,指出线性范围。
答:由实验可得其线性范围是:0.2-0.4mm(2)当差动变压器中磁棒的位置由上到下变化时,双线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相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答:零点残余电压的波形由基波和高次谐波组成。
基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传感器的两次级绕组的电器参数几何尺寸不对称,从而使它们产生的感应电势幅值不相等、相位不相同,因此不论怎样调整衔铁位置,两线圈中感应电势都不能完全抵消。
高次谐波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三次谐波,原因是由于磁性材料磁化曲线的非线性,即磁饱和、磁带等。
(3) 用测微头调节振动平台位置,使示波器上观察到的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端信号为最小,这个最小电压称作什么?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答:这个最小电压被称为零点残余电压。
零点残余电压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传感器的两次级绕组的电气参数与几何尺寸不对称,以及磁性材料的非线性等。
实验三 光纤位移传感器静态实验(998型)实验目的:了解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原理结构、性能。
所需单元及部件:主副电源、差动放大器、F/V 表、光纤传感器、振动台。
实验步骤:(1)观察光纤位移传感器结构,它由两束光纤混合后,组成Y 形光纤,探头固定在Z 型安装架上,外表为螺丝的端面为半圆分布;(2) 了解振动台在实验仪上的位置(实验仪台面上右边的圆盘,在振动台上贴有反射纸作为光的反射面。
)(3) 如图3接线:因光/电转换器内部已按装好,所以可将电信号直接经差动放大器放大。
F/V 显示表的切换开关置2V 档,开启主、副电源。
图3(4) 旋转测微头,使光纤探头与振动台面接触,调节差动放大器增益最大,调节差动放大器零位旋钮使电压表读数尽量为零,旋转测微头使贴有反射纸的被测体慢慢离开探头,观察电压读数由小—大—小的变化。
(5)旋转测微头使F/V 电压表指示重新回零;旋转测微头,每隔0.05mm 读出电压表的读数,并将其填入下表:ΔX (mm ) 0.1 0.2 0.3 0.4 0.5 0.6 指示(V ) 0.26 1.04 1.86 2.69 3.52 4.30 ΔX (mm ) 0.7 0.8 0.9 1.0 1.1 1.2 指示(V ) 5.06 5.77 6.47 7.10 7.69 8.23 ΔX (mm ) 1.25 1.40 2.5 5.12 5.2 5.3 指示(V )8.288.288.298.298.147.96ΔX (mm )5.45.5 5.6 5.7 5.86指示(V )7.81 7.65 7.48 7.33 7.176.92ΔX (mm ) 6.5 7.0 7.5 8.0 8.59 指示(V ) 6.21 5.55 4.99 4.50 4.063.68ΔX (mm ) 9.5 10指示(V ) 3.33 3.05(6)关闭主、副电源,把所有旋钮复原到初始位置。
(7) 作出V-ΔX 曲线,计算灵敏度S=ΔV /ΔX 及线性范围。
由图知,线性范围:0.1-1.2mm灵敏度S=ΔV /ΔX=(8.23-0.26)/(1.2-0.1)=7.25V/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