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2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二)》 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并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表示方法及读写。
2. 教学难点: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一下上一节课学习的分数知识,如分数的读写、分数的意义等。
(2)情景导入: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存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探究(1)让学生观察一些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存在,并尝试用分数表示出来。
(2)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并在全班分享。
3. 讲解示范(1)教师对分数的意义、表示方法进行讲解,并通过一些实例进行示范。
(2)讲解分数的读写规则,让学生跟读、模仿。
4.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如制作分数卡片、用分数表示物品等。
(2)组织学生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加减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巩固练习(1)布置一些分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加减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进行讲解。
6. 总结提升(1)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并提出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1)布置一些分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加减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2)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5.2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
课
题分数地再认识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在具体地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地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地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地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地关系。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分数。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并能准确地找出单位“1”。
教具、学具学生学具小棒等。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引入
1.谈话引入,让学生回忆学过地有关分数地知识。
2.创设情境
二、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都拿了自己所有笔地1/2,怎么不一样多呢是否拿错了?为什么?
2.课本中活动“说一说”3.另一本书地1/3,看地一样多吗?学生打开笔盒,分别拿出所有
笔地1/2,互相比一比。
(用
学具小棒也可以)
同桌说一说。
小明看了一本书地1/3,小亮
也看了自己书地1/3
让学生体会一个分
数对应地“整体”
不同,所表示地具
体数量也不同。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4.笑笑吃了月饼地1/4,老师吃了蛋糕地1/4,怎么不一样大?
5.画一画一个图形地1/4是多少。
6.汇报所画图形,说一说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学生想一想这两个1/4有
什么不一样吗?用准备好地
圆形纸片剪一剪。
学生动手画一画。
一个图形地1/4是,画出
这个图形。
1.课本P32 1、2、3题
2.阅读“你知道吗?”
有利于发展学生地
空间想象能力。
板书设计:分数地再认识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分数相等的概念,解决分数相等的实际问题;•能够用分数表示物品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能够用一些分数进行加、减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数概念的形成和分数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相等的概念与应用;•分数加减运算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实物和图片理解分数相等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出示一个整圆形的披萨,并请2个同学吃掉了3/4后,问还剩下多少?通过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出本次课的主题:分数的再认识(二),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使用分数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 概念讲解2.1 分数相等的概念出示几个小数和分数,让学生辨别哪些小数和分数相等,引出分数相等的概念。
“在同一个整体中,分子、分母分别相等的两个(或多个)分数表示同样的数”的概念。
2.2 分数的加减法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分数相加的方法,并通过几个实例讲解分数的加减法。
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分数的加减法来表示物品部分的增减关系。
3. 训练与巩固3.1 练习1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32的第一道例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加强对分数的认识。
3.2 练习2让学生四人一组,拿出课桌上的积木半圆形积木用不同方式拼成一整个圆,让每组都使用不同姿势拼成圆形,然后求出它们所用的圆形积木的数量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并得出答案,老师随机找几组核对结果并分享优秀组的思路。
4. 构建知识体系小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与掌握。
四、课后作业•完成教材上提供的练习题;•整理笔记,复习教学内容,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利用实物和图片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 分数的再认识(二)》精品教案
第2课时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题及练一练第1~4题。
【教学目标】1.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2.利用测量活动的结果制成“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
3.给学生创设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制作“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制作“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PPT 课件,纸条,剪刀。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三个圆的涂色部分吗?PPT 课件出示图形:预设 生:这三个圆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分别是13,23,33。
师:结合图形观察这三个分数,你发现了什么?预设 生1:后一个分数比前一个分数大。
生2:第二幅图里有2个13。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么多有关分数的知识,看来,我们对分数进行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今天,我们就继续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二))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了解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程度,同时为研究分数单位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学生活动:用附页3中图1的纸条,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1)请学生剪下附页3中图1的纸条,分别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思考:如果能正好量完,是几个纸条长?如果不能正好量完,该怎样表示长度?(2)交流测量结果。
预设生:数学书的宽正好是3个纸条长,数学书的长不够5个纸条长,比4个纸条长多一些。
(3)组织学生讨论探究。
提问:数学书的长不够一个纸条长的部分怎么量?请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尝试操作,师巡视指导并提示:要量剩下的部分,应该把纸条变短。
(4)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
预设生:我先把纸条对折去量,还是不能正好量完,再把纸条对折一次,正好量完。
师:剩下的这部分相当于纸条的几分之几呢?预设生:大致相当于纸条的四分之一。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2 分数的再认识(二)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2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2 分数的再认识(二)》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含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于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转化分数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分数的运算也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数运算的熟练程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例、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出分数的概念。
第五单元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教案:《分数的再认识(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2.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2.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2.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教学黑板3. 学生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提问: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问题中有什么应用?二、新课讲解1. 讲解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和解释。
2. 讲解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和解释。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进行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运算练习,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 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1. 布置一些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进行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第三部分——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实践和应用的过程,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时刻。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的加减运算。
2.能够理解和应用分数的意义,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分数的概念和方法。
3.能够用分数解决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问题。
二、教学重点1.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难点1.分数的应用和解决日常问题。
2.分数的混合运算。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1.请同学拿出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进行比较。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子的大小来确定分数的大小。
3.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2. 分数的加减运算1.让同学拿出两个分数进行加减运算。
2.通过分数化为通分数进行运算。
3.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境进行分数运算。
3. 分数的应用和解决问题1.带领学生分析、理解和应用分数的概念、意义以及应用范围。
2.引导学生与同学、家长等分享使用分数的经验和幸福感受。
3.给出生活、实际应用问题进行分数应用和解决。
4. 分数的混合运算1.进行分数加减乘除混合计算的例子。
2.让学生从生活角度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3.引导学生进行分数混合运算。
五、教学步骤1.分类讨论和组内讨论,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方法。
2.分小组进行应用训练和答题,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3.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性分数运算活动和小型比赛,进一步提高分数应用能力。
4.拓展学生思维,加强学生分数混合运算能力,开展掌握分数运算的能力比赛。
5.总结复习计算,巩固分数计算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1.采用问答、小组讨论、个人应用活动等形式进行,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2.通过作业、上课表现、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积极反馈学生优秀表现和成长,鼓励拓展分数运算的应用领域和深度。
七、教学建议1.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案例和偏难题,极大提升学生认识和掌握分数的能力和水平。
2.教师要深刻理解和应用分数的计算理论和方法,以身作则,展示分数的魅力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内化分数的应用精髓。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通用4篇)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通用4篇)第一篇: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稿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4---35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教材分析:教材中安排了“分圆珠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学生如果理解有困难,可以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等方法来帮助理解。
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学生分析: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
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2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2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二)》主要包括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的概念。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分数的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的方法,为后续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分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约分的方法,并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的方法和运用。
2.教学难点:分数的约分方法,理解和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内容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的方法和练习题。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分数卡片,练习题等。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引出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分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同时呈现约分的方法,如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数,让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方法进行操作,如将分数约分到最简形式。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分数的再认识(二)|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分数的再认识(二) |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分数的再认识(二) |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二节,分数的再认识(二)。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以及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以及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比较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以及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分数卡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创设一个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公平地分蛋糕。
2. 教学活动一:讲解分数的意义。
通过讲解分数的起源和意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概念。
3. 教学活动二:分数的比较。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 教学活动三: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分物品、计算折扣等。
5.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分数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分数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的再认识(二)1. 分数的意义2. 分数的比较3.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答案: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分数的比较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分数的比较方法掌握不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折扣、分享食物时的公平分配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分数
2.学生能初步掌握分数的相关概念及概率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分数的认识和掌握
2.分数与小数的转换
(二)教学难点
1.分数的计算方法
2.分数与小数的转换方法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学生回忆分数的概念
2.展示四种不同颜色的球,介绍所有球的数量,然后请同学计算每个颜色球出现的概率。
(二)讲解
1.教师讲解分数的定义,基本符号
2.教师呈现简单的分数,并举例子说明分子、分母的含义
3.分数的性质:分数运算规律、分数的比大小
(三)练习
1.教师示范计算有关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
2.学生继续完成相关的分数运算题目练习。
(四)拓展
1.教师教授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换方法
2.教师展示较为复杂的分数和小数问题,并由学生通过应用上述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
1.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再次强调所给出的问题中出现的知识点。
2.学生与教师共同回答提问。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教学开始时对分数的认识还很模糊,但通过互动的方式,能够对分数的定义、运算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下一节课中会继续对分数知识进行拓展,并加强对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方法的掌握,更好地为学童提供帮助和指导。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2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2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2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分数的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等。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简单运算之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并能运用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也学习了一些分数的简单运算,对于分数的再认识(二)的学习,他们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分数的比较大小理解不深,容易混淆;2.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容易理解,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可能会存在困难;3. 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可能还不能很好地运用分数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3.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4.让学生能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比较大小;2.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3.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练习题;3.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来表示这些问题,从而引出分数的比较大小。
2.呈现(15分钟)讲解分数的比较大小,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比较大小规则,并进行一些练习。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分数的比较大小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进行一些练习。
5.拓展(10分钟)讲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进行一些练习。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2. 师:再看这道题:用图形表示出 所对应的整体数量可能是哪些图形?
生:可以画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五份,涂上两份。
生:还可以画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五份,涂上两对分数的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所对应的整体 “1” 的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可能不同。
2. 学会用图形表示指定分数所对应的整体数量,提高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能够运用分数的再认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 “拿铅笔” 的情境和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过程,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师:非常好!那如果知道了一个分数和它所对应的部分数量 ,能求出整体数量吗?比如,一个分数是,它所对应的部分数量是 9,那么整体数量是多少呢?
生:因为部分数量是整体数量的,所以整体数量是 9÷=24。
设计意图: 通过逆向思维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再认识的理解和应用。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分数概念进一步深化认识的关键环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分数的比较、大小的判断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比较大小的原理,熟练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实际问题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分数比较大小的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教案、学案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分数比较大小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比较1/2、1/3、2/5三个分数的大小。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通过具体例子,解释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以及如何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分数的再认识(二)-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分数的再认识(二)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分数的再认识(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以及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为分数的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在于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需要学生掌握通分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分数卡片、计算器等教具,以及学生作业本、练习册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分蛋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2. 讲解与演示: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两个分数,如1/4和3/8,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
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如2/5+3/5=5/5。
然后,讲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如1/3+1/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分。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一些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的练习题,如判断1/2和2/4哪个更大,计算1/3+1/4的结果。
4.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例题,如计算1/2+3/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异分母分数通分,然后进行加法运算。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出一些分数加减法的题目,并尝试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的比较大小: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分母都不相同,通分后比较大小。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通分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七、作业设计(1)1/2和2/4(2)3/5和2/5(3)1/3和1/6(1)1/2+3/4(2)2/51/5(3)1/3+1/4答案:(1)1/2+3/4=5/4(2)2/51/5=1/5(3)1/3+1/4=7/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5.2《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5.2《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于5.2《分数的再认识(二)》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路。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即分数的再认识。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学习到分数的比较、转换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分数的转换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比较和转换方法,并能运用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的比较和转换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分数卡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景,比如分蛋糕、分水果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分数来表示这些情景。
2. 讲解:然后我会讲解分数的比较和转换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在讲解之后,我会安排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4. 应用:我会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分数来解决,以此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清晰地展示分数的比较和转换方法,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会包括一些分数的比较和转换的题目,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分数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学内容中的分数的比较和转换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分数进行比较和转换,比如在购物时比较价格,在工作时转换工作量等。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2课时 分数的再认识(二)|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2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二)|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2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二)|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再认识(二)。
我们会通过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来深入理解分数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特别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计算法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加减法,我准备了一些分数卡片、计算器以及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展示一些分数的加减法例题,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解释计算法则。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4. 分数卡片游戏:为了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会组织一个分数卡片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加深对分数加减法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4 + 1/43/4 1/42/5 + 2/54/5 2/5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小明有1/3的苹果,小华有2/5的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答案:1. 计算结果:1/4 + 1/4 = 1/23/4 1/4 = 1/22/5 + 2/5 = 4/54/5 2/5 = 2/52. 解答结果: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5个苹果。
小明有1/3的苹果,小华有2/5的苹果,他们一共有8/15的苹果。
北师大版数学五上5.2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9. 增强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魅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10. 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
- 与家长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分数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分数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分数。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分数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定义,包括分子、分母以及分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分数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2. 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学生能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包括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和异分母分数的比较。
3. 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 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将分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例如在购物、烹饪等方面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比较。
- 点评: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指导。
- 反馈: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评价结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分数运算的熟练程度。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二)》主要包括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指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指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可以表示为分数的形式。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讲解,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相关的实例,用于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2《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2《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再认识(二)》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减法运算,以及带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于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分数的减法运算和带分数的理解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减法运算。
2.带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数的减法运算。
例如:小明有2/3杯果汁,喝掉了1/4杯,还剩下多少杯?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讲解和演示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以及带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的减法运算和带分数的运算练习题。
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课件,总结和复习分数的减法运算和带分数的运算方法。
让学生进行一些巩固练习。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分数的减法运算和带分数的运算的综合练习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通过PPT课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的长度是 个纸条长。
) 3.教师小结:从测量活动中,可以发现分数新意义:将给定的长度等分,
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长度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如果正好量完,由此可得用分数表示的物体长度。
测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要把纸条变短;二是要知道变短后的纸条和原纸条长度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活动二: 观察、分析“分数墙”中的问题。
1.观察理解:认真观察“分数墙”,理解表格中每一步的意思。
2.分组把“分数墙”填写完整,并完成学案中的问题探究二。
3.讨论交流:说一说在“分数墙”上的发现。
如: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即几分之一)就越小,如: ; 一个纸条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纸条的几分之一;任意一个分数都是由若干个几分之一组成的等。
4.认识分数单位:像21,31,41,51,61,…这样的分数叫做分数单位。
练习:说一说 , , 里面分别有几个几分之一?(指名学生口答)
5.教师小结:把整体“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整体“1”
中就有几个几分之一。
整体“1”被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分就越小。
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单位越大。
(三)巩固练习:指导完成教材66页练一练第1——4题。
第1题是配合着问题串,鼓励学生再次经历从度量的角度认识分数的意义的过程,再次理解分数的意义。
第2题侧重借助学生熟悉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单位。
第3题鼓励学生在直观图上,再次认识分数单位,体会分数的意义。
第4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检
✧ 独立完成三学一测的应用检测,教师巡视。
✧ 完成后小组交流订正。
✧ 教师对共性问题和重点问题精讲、点拨。
四、拓 如下图,两个平行四边形有部分重叠在一起,重叠部分的面
积是的 ,是B 的 。
已知A 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你能计算出B 的面积吗?
✧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 展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课
后
反
思
413
121 325395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