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规范

合集下载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规范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规范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标准编制说明及规范一、格式设置要求1.页面设置2.字体要求标题为四号“黑体”,内容为小四号“宋体”,表格中的文字为五号“宋体”,行距为1.5行。

二、各部分内涵要求1.课程定位主要包括本门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及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关系等内容。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专业能力(知识与技能)、方法能力(过程与方法)、社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第二段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一般包括: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以及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劳动材料的认识等。

方法能力一般包括: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能力;信息处理和数字应用能力等,可以理解为学生获取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途径。

社会能力一般包括: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对工作本身的态度(敬业精神、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等)、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起点学生学习本课程时的学习现状简述。

包括:年级、前导课程、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的情况。

4.课程内容和要求学习内容概要:列出教学内容的主题学习单元的名称。

即学习情境(或项目或案例或课业等)的名称。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概要的细化。

即明确表述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

学习标准: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程度,尽量采用程度用语。

为学习标准表述清晰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示波器”。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与格式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与格式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与格式专业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更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专业课程标准应体现专业教学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专业课程的性质、目标、设计思路、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

为规范我院各专业职业能力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制工作,特提出本基本要求。

一、课程标准编制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1.前言1.1课程定位用简练语言对该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总体描述。

具体指出本课程在专业中属于哪类课程(职业能力必修课、职业能力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能力培养方面与其他课程的分工与联系;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等。

1.2 设计思路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项目编排的思路、活动设计的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内容。

2.课程目标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具有哪些能力、掌握课程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特别是要说明具有哪些能力,突出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要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能力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

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第二段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说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核心课建设标准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核心课建设标准

辽宁某某职业学院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一)体现职业性原则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

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附件一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此格式为参考格式,可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修改)××××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适用专业:授课单位: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课程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等。

1.2课程基本理念例如: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等。

例如: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

1.3课程设计思路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

要将组成课程的每一教学单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尽量按照相应的专项能力在实际职业工作中出现的频度、内容的难度和要求掌握的程度进行排序。

排序的原则是:将专项能力中频度高和要求掌握程度高者所对应的教学单元确定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低的转化为一般要求;将难度高的专项能力所对应的教学单元定为教学中的难点。

可以结合专业提出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例如:针对行业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景区”、“课堂与车间合一”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

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入手,专业能力是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有目的的、符合专业要求的、按照一定方法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和评价结果的热情和能力。

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附件1安徽理工大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标准1. 教学队伍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主要观测点:水平、经验、能力、工程背景工程性课程建设标准:课程负责人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效果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分排序位于本单位所有教师的前30%之内;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主要观测点: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适的经验与背景、中青年教师培养建设标准: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适的经验与背景,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整个教学队伍的水平能够支撑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每个教师个人水平、经验、能力能够胜任其承担的实际教学任务;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团队成员整体教学效果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分排序位于本单位所有教师的前40%之内;教学改革与研究主要观测点: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建设标准: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省部级以上成果或受过教学表彰;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教学质量提升、不断改进主要观测点:教师在教学质量提升中的责任、实际投入情况建设标准:教师在教学质量提升中承担的责任和实际投入情况有明确的要求与评价2.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观测点: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及制定的课程目标建设标准:由专业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及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制定的:由细化的毕业要求和课程特点共同决定的可实施、可测量的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主要观测点: 1、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建设标准: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课程设置的量和内容能够支持本专业毕业要求的得成;承担的毕业要求在课程大纲中有足够的体现;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理论课教学大纲主要观测点:2实验课程内容设计建设标准:围绕课程目标进行实验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每个同学有足够的机会达到训练,且每个同学的实际表现达到适当的评价,并有记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课教学大纲及评价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主要观测点:教学内容安排建设标准:所有的课程目标都要有适当得教学环节作支撑,能够体现该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严格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考核,并评估毕业要求的达成及考核的合理性;3. 教学条件教材及相关资料主要观测点:教材建设与选用建设标准: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开列并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实践教学条件主要观测点: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建设标准:实践教学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显工程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实验;网络教学环境主要观测点: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建设标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提供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课程的配音多媒体课件,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并能经常更新;运行机制良好;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4. 课程考核及教学效果课程考核主要观测点:考核内容试题难度、分值、覆盖面等、考核方案考核方式、评分标准方的明确性、考核知识点的权重与课程目标的匹配程度;建设标准:围绕课程目标、依据教学环节逐项考核,所有的课程目标均有适当的考核方式;每一项考核均有明确的评分标准;考核权重要与课程目标相匹配;教学效果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主要观测点: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及评价结果建设标准:制定合理的评价计划和方法,课程结束要进行详细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分析得出的评价结果,以及将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教学改进工作中;。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1、竣工验收备案管理
2、竣工验收备案的实施
4
3
任务三
施工质量验收
1、施工质量验收基本规定及术语
2、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3、施工质量验收程序及组织
4
4
任务四
工程准备阶段文件
1、立项文件
2、建设用地、拆迁文件
3、勘察、设计文件
4、招投标文件
5、开工审批文件
6、工程造价文件
8
5
任务五
监理文件
1、监理管理文件
2、质量控制文件
一、课程考核
1.过程考评占50%,期末考评占50册
2.过程考评由自主学习20%;普通作业与课堂问答20%;实验课成果40%;出 勤与课堂纪律20%组成
二、实训考核
出勤与课堂纪律20%;实训期间表现、问答20%;按时提交阶段性实训成果20%;
实训成果40%。
《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工程资料管理
10
结构施工图的识读
1、结构施工图概述
2、基础平法施工图
3、柱平法施工图
4、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5、梁平法施工图
6、板平法施工图
7、楼梯平法施工图
8
实训项目
1.识读结构施工图,熟悉结构概况、基础、地下室、柱、剪力墙、梁、板、 楼梯等结构施工图及构造做法。
2.结构施工图图纸自审。
教学方法 建议
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参观实训基地、参观 建筑物等实践,注重识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6
6
基础
1、基础类型介绍
2、基础施工图
4
7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 凝土房屋结构
1、多层与高层结构体系

2023年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2023年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2023年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2023年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1. 引言2023年的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能力水平,进一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角度对2023年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2. 核心课程建设标准的内容和要求2023年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和质量保障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率。

3. 对核心课程建设标准的深度评估从专业设置、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对核心课程建设标准进行深度评估。

专业设置要符合产业需求和发展趋势,实践教学要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力培养要注重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必须重点关注的地方。

4. 对核心课程建设标准的广度评估从全国范围对核心课程建设标准进行广度评估,包括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与创新,以及高职、中职和技校的特色与改革。

各地区和各类型学校在实施核心课程建设标准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便更好地发挥标准的指导作用。

5. 总结与展望2023年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更加注重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更加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希望未来职业教育能够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6. 个人观点与理解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2023年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急需高素质技能人才来支撑各个行业的发展。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标准优质的核心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核心课程的质量,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下面将对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标准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优质核心课程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课程设置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同时,课程设置应当紧密围绕国家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针对性,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优质核心课程应当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应当明确具体,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此外,优质核心课程应当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另外,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利用。

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教学设施、教学设备等,为核心课程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持,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最后,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需要注重评价和反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学校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核心课程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综上所述,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标准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确保核心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不断提高核心课程建设的标准和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机械常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常识【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1、前言1.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第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式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作所需的机械操作(主要是钳工)的基本技能,具有识读零件图和一般装配图的技能,掌握相应的理论机械知识;具有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意识;达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人员”职业资格五级标准中的相关模块要求,为学生学习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其它工种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基础。

1. 2设计思路1、以实践为导向,课程综合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由实践整合理论。

2、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行研究性学习。

3、以就业为导向,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进行工作分析,从而确定从事该专业的中级工应具有的各种综合能力及相应专项技能,并将各项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划归相关工种,按工种组织课程。

4、本课程按机械操作初级工涉及的职业活动所涵盖的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组成一系列典型的工作项目、课题。

5、课程项目化、课题化,各项目、课题以目前企业机械操作(主要是钳工)的实际为基础,兼顾企业发展需求,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结合职业资格鉴定初级工标准的相关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本门课程的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教学,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职业观念,树立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逐步推行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学技术、学理论的积极性。

2.1能力结构目标1、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的规章制度;2、会使用、维护与保养常用机械操作的工具、量具与设备;3、具有划线、锉削、锯割、钻孔、锪孔、铰孔、攻丝、套丝、锉配、錾削的基本技能;4、会编制简单零件钳工加工工艺;5、会识读常见零件图及一般装配图;6、会装配、维修简单机械;7、具有研究性学习的初步能力。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模具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备处理模具制造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 :能适应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 ,具备继续学习和继续提高的初步能力。

二、课时、学分72学时、6学分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模具装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动向,初步形成应用现代模具制造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四、课程设计思路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模具制造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课程中,还根据几个典型模具的制造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课程模块项目名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学时模块一模具零件机械加工项目一:模架组成零件的加工1、初步掌握导柱、导套、模座( 板 ) 的加工工艺。

2、了解其他模具结构零件的加工方法。

具备根据模具零件正确选择加工方法、工艺装备并制定其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

4项目二:冲裁凸模的加工1、了解圆形凸模及非圆形凸模的加工方法。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的说明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的说明

关于我院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的几点建议与要求一、一般要求:
课程标准是规范我院课程建设及教学,进行课程评估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是教学实施、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和能力考核的依据,体现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我院课程标准的制定应该紧紧依托行业企业,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来构建。

各专业应结合本专业相对行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核心课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出具有我院特色的,能反映出我院课程改革最新成果的、可操作性强的课程标准。

二、核心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框架):
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应结合课程特点和现有的教学条件自行确定,一般应包括:
1、课程性质
2、培养目标
3、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4、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5、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教学设计)
6、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7、教师要求、学习场地、实施要求(教学基本条件)
8、考核方式与标准
9、学习情境设计
附:参考教学实施方案(课程教学范式)(2学时或1个教学单元的)
三、其他要求:
1、全院所有开设专业的核心课程标准制定应于11月底完成初稿,框架参照以上给出的范式。

2、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以专业为单位分别打包上交,由专业带头人和系部负责人审核签字。

教学科研处
2010年11月19日。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课程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具有指导性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意见。

一、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

2.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

制订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要防止脱离培养目标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公共课、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一是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二是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3.重点专业应选取3-5门专业核心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其余课程可根据专业整体改革思路,做到课程内容模块化、项目化,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或其他教学模式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的要求。

4.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可根据各自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制订相适应的课程标准。

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线下

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线下
课程基本信息明显不一致
查看教务系统截图,重点比对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学时等有关说明材料
课程内容存在政治性、思想性问题,以及科学性问题
查看提交的资料,核实是否存在重要意识形态问题或科学性问题
教师资格
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方面问题
查看“团队成员政治审查意见”,以及提交的资料,或者举报属实
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造假
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形成教与学的正向反馈。
3.课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有效反思课程建设的经验与不足,教学诊断改进积极有效。
课程示范与引领
1.在教学和课程改革方面与同类课程相比显示了明显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2.具备供其他院校教师教学使用的条件。
3.学生对教师教学以及课程的满意度较高。
4.教材选用合理,符合有关规定和教学需求。
成员构成与要求
1.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师德师风优良,教学表现力和亲和力强,教学成果积累丰富,教学改革意识强。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专业功底,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同一课程负责人牵头的课程限推荐一门。
教学活动与过程
1.各项教学活动完整、有效,教学过程可回溯,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教学过程材料完整。
2.课程内容完整、结构合理、逻辑清晰,学习单元划分合理、衔接有序、教学学时分配合理。申报课程不低于32学时。
标准完整与规范
L课程标准涵盖的内容完整,课程基本信息准确,对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2.课程标准格式规范,体系科学合理,能有效指导课程建设与实际授课。
3.标准体现的课程资源类型丰富、内容多样,能够满足学校教学和学习者学习需求,做到能学辅教。
2.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

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附件一: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此格式为参考格式,可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修改)××××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适用专业:授课单位:学分: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明确本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要突出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教学设计思路。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应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性质(必修、选修等)和作用(职业基本素养课、职业基本技能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对培养学习者什么能力、起什么作用,应达到何种资格证书的基本要求。

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等。

1.2课程基本理念要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等。

例如: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

核心课程建设内容要求及规范

核心课程建设内容要求及规范

核心课程建设内容要求及规范(议论稿)在学院骨干院校建设项目中,核心课程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项目,影响范围较广,对学院的课程建设拥有特别重要的示范作用。

核心课程建设内容的要求与规范以下:一、资源入库前的整体属性要求:1、Title(标题):资源的名称;2、Creator (创立者):资源的创立者、作者;3、Subject (主题):资源的主题内容;4、Description:(描绘):资源的内容、介绍信息;5、Date(日期):资源制作及上传时间;6、Type(种类):资源所属的类型,系统也可自动辨别;7、合用专业8、要点字:时间、主题、波及系部;9、扩大属性包含:合用课程(能够多个),资源根源等等。

二、教课文件类(一)专业人材培育方案1、定义:专业人材培育方案是指在必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依据特定的培育目标和人材规格,以相对稳固的教课内容和课程系统,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行人材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2、内容要求:含有专业人材培育方案各因素的完好文档。

(学院供应模板)3、技术标准:文档格式为 word 或 pdf 。

4、获得门路:依据学院骨干建设目标与要求,由学院教务处供应模板,各要点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组织撰写,邀请专家论证,由学院教课委员会审议后调用。

(二)课程标准1、定义: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专业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行建议的教课指导性文件。

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当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应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希望。

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以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课内容的详细规定。

2、内容要求:含有课程标准各因素的完好文档。

(学院供应模板)3、技术标准:文档格式为 word 或 pdf 。

4、获得门路:由各核心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依据课程目标,参照学院供应的模板,自制本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经系要点专业负责人审查,报教务处审查通事后实行。

(三)课程设计1、定义:课程设计是课程工作者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思、计划、选择的慎思过程。

课程标准编制规范

课程标准编制规范

课程标准制定规范课程标准是执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整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进行课程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

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决定对各类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全面制定与修订。

一、制定与修订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1.课程标准要体现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精神及高职教育特色,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2.课程标准要符合时代要求。

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来的“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3.课程标准要力求贯彻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的思想,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工学结合、任务导向、项目教学、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方向。

4、课程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以工作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以经验和策略知识为主,以事实、概念和论证知识为辅。

关注“怎么做”和“做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关注工作过程的构成要素而不是知识的构成要素;关注知识的运用而不是知识的储存。

(二)基本原则1.课程标准要准确地贯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都要服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要求,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按各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所区别。

2.课程标准要体现高职教学改革精神,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3.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

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重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有机结合。

4.在课程内容上坚持实用性与科学性的前提下,要体现学院的改革思路和办学特色。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核心课程基本要求课程基本要求是对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原则性规定,主要包括课程性质、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情境设计、教学实施、考核评价、教学条件等内容,是校企专家对课程教学进行研究而制定的基本规范,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

编制课程基本要求应基于学生就业岗位,认真分析工作任务,详细分解所需的职业能力要求、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再根据教学规律、学生认知特点而进行。

根据骨干院校建设需要,对核心课程基本要求编制说明如下:一、课程概述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工作岗位需要阐述);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二、设计思路描述基于工学结合开发课程的基本理念及课程开发的意义等。

三、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工作)应达到的知识水平和应具备的能力,从课程的角度进行总括性描述,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撰写。

(一)知识目标知识目标主要是指指该门课程所需理解的一些基本理论、需要掌握的一些主要方法等。

(二)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是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具备了课程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要求,分别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方面撰写。

1.专业能力:描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达到的与专业技术相关的能力。

2.社会能力:描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达到的适应社会的必备能力。

如:沟通和协调能力,协作精神,心理素质、诚信品格、社会责任感,工作态度等。

3.方法能力:描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达到的学习、工作能力。

四、教学项目教学项目应结合课程特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实用够用为限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面面俱到,而是在基本保持专业理论知识完整性的基础上,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岗位需要进行设计,力图达到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职业岗位的需要相结合。

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及管理规定

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及管理规定

广州市蓝天技工学校文件穗蓝技〔0000〕00号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写及管理规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落实《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教学过程和考核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为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管理,特制订如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写及管理规定。

一、编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地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编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准确地贯彻《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服从课程结构与《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的整体要求。

2、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坚持系统性、发展性、和实用性三原则,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体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3、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中因各自专业特点和课程结构要求不同而有所区别,在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时要注意根据专业要求和课时安排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4、随着专业设置的不断调整以及专业特色的不断强化,有时需要进行课程开发,新课程开发时,须要先进行企业调研,依照职业岗位要求,制订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而后再确定使用教材或编写校本教材。

不能是先定教材,再依教材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格式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格式

附件一: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课程标准写作指南适用专业修读学期第×学期制订时间课程代码课程学时课程学分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类别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合作开发企业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 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一、课程定位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及相互作用;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阐述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预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

如:本课程是XXX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方式,采取……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能力、……能力。

建议该部分用一段整体性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附以结构图或表格的方式加以直观展现。

二、课程设计思路在描述中应体现最新的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及开发这门课程的意义,特别是本课程的创新点要突出表述,如:“本课程根据……需要,在广泛调研和……的基础上,采用……课程开发模式(如: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或工作过程系统化),遵循……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和……,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培养学生……。

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

(这里的语言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不要重复,尽可能采用概括性的语言)三、课程学习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经验及知识。

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主要围绕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采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能运用…,完成…”,且这些能力是可测量和可展示的。

具体应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表述:1.专业能力:是指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中(与专业对应)应达到的与专业技术相关的职业活动工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及规范
一、格式设置要求
1.页面设置
2.字体要求
标题为四号“黑体”,内容为小四号“宋体”,表格中的文字为五号“宋体”,行距为1.5行。

二、各部分内涵要求
1.课程定位
主要包括本门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及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关系等内容。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专业能力(知识与技能)、方法能力(过程与方法)、社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第二段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一般包括: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以及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劳动材料的认识等。

方法能力一般包括: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能力;信息处理和数字应用能力等,可以理解为学生获取专业能力和
社会能力的途径。

社会能力一般包括: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对工作本身的态度(敬业精神、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等)、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起点
学生学习本课程时的学习现状简述。

包括:年级、前导课程、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的情况。

4.课程内容和要求
学习内容概要:列出教学内容的主题学习单元的名称。

即学习情境(或项目或案例或课业等)的名称。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概要的细化。

即明确表述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

学习标准: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程度,尽量采用程度用语。

为学习标准表述清晰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示波器”。

通常采用的动词有:
●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
●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
●技能类:模仿、独立操作、迁移等
模仿一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类推、扩展等。

独立操作一完成、制定、解决。

绘制、安装、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
●知识类:了解、理解、应用等
了解一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回忆、选出、识别等。

理解一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

区别、提供、预测、检索、整理等。

应用一设计、辩护、质疑、撰写。

解决、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等。

●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
●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评价建议、教学建议:总体说明根据相应学习内容的特点及要求提出评价(如评价
的方式、方法)和教学方面(如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建议,注意要具体、可实施。

5.教学方法和手段
总体说明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可用图表说明),例如,是否需要分组,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授课地点和授课方式等。

6.实践条件
主要指校内实践条件、校外实践环境要求等。

包括实践场地(可附图)、多媒体教学设施、实训设备配置的要求等。

7.评价方法
总体说明本课程的主要指考试/考核主要方法、方案(可用图表说明)。

突出过程评价、目标评价、综合性评价,关注评价的多元性(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社会评价等)。

要充分体现和符合课程的特点。

8.课程资源
主要指:
(1)选用教材、学材、参考书目(含校企合作开发特色教材、课件、学习指南、案例、习题);
(2)教学媒体的使用情况。

包括投影、录音、录像、课件、印刷品、图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

以上内容需说明名称、主要功能等。

9.其它说明(可选项)
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

三、必要说明
本规范原则上适用于我院开设的各类课程。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经过相应课程学习后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所达到程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描述,规定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领域应该获得的成绩、行为以及个人发展,以使学生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几点:1.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是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2.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
4.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发展的三个领域:专业能力(知识与技能)、方法能力(过程与方法)、社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5.课程标准最终要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是否达到了某一目标,因此,“学习内容和学习标准”的陈述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教务处
2010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