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地球》教案
我们的地球新教学设计
![我们的地球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d2d93bee06eff9aef80725.png)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一、科学理论依据科学课强调学生亲自探究过程,不仅仅是因为“三维”目标只能在探究中才能实现“合三为一”的目标,更因为探究有其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当今教学广泛认同,学习是一个自我构建的过程。
科学教育中让学生实现自我构建最好的办法就是促使学生亲身经历大量的有意义的探究过程,不论是我们强调的经历经验或是“探究——研讨”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都是都建筑以教学论。
正因为科学研究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那么老师就只能处于组织者,领导者,合作伙伴的角色,只能是教学环境的营造着、建造者。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探究过程中自己的位置。
其理论基础都是都建筑以教学论。
二、地球与宇宙空间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我们的地球》是冀人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起始课。
本课活动一部分图文结合呈现出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历史,让学生能查阅、分析有关地球历史的资料。
活动二通过观察地球仪,初步了解地球的概貌,学习认识地球仪和地图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设计拓展1制作地球仪模型,加深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认识;拓展2通过搜集资料制作资料卡使学生对地球有更多的认识。
本教学设计属于第一课时,也就是活动一内容。
地球形状的的知识是一个事实性知识。
知识构建过程的要素是 分析、比较、归纳或综合 ,因此本节课采用了提出问题 查阅、分析资料 形成知识 制作卡片的教学流程。
三、学情分析本课是一个将抽象转化为形象的过程,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树立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同时,本课也是一个建立与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深化孩子们都知道地球是球形的,但了解却不深,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历史。
2、说出地球的形状和运用有关数据描述其大小。
过程与方法:1、够通过收集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类研究地球形状的历史。
2、合生活中现象来认识地球的形状。
《我们的地球》教案
![《我们的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acbf9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0.png)
《我们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球的位置、大小、形状等。
2.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位置和大小2. 地球的形状3.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4. 地球上的生态环境5. 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的基本概况、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难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的基本概况、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知识。
2. 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地球问题。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地球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地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地球仪、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教学PPT。
3. 学生分组,准备小组讨论。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的形状,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特点。
2. 简要介绍地球的位置和大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地球的基本概况(10分钟)1. 详细讲解地球的位置、大小和形状,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的自然风光,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三、地球上的自然资源(10分钟)1. 讲解地球上的主要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产等。
2. 分析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
四、地球上的生态环境(10分钟)1. 介绍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如森林、草原、湿地等。
2. 分析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五、保护地球、从我做起(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地球,提出具体的建议。
2. 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项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3. 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总结环保措施。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从小事做起。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一幅地球的简图,标注主要国家和地区。
《我们的地球》教案
![《我们的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23e76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1d.png)
一、教案概述《我们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大小、构造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要珍惜和保护。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概况。
2. 保护环境,热爱地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地球构造的讲解。
2. 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地球仪、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外观,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地球有多少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环节二:地球的基本概况(10分钟)1. 通过PPT,讲解地球的地理位置、大小、构造等基本知识。
2. 结合地球仪,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和构造。
环节三:地球的环保意识(10分钟)1. 讲解地球环境现状,让学生了解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环保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环保建议。
3.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
环节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球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环保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二、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评价内容:1. 学生对地球基本概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环保意识的认知和实际行动。
三、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地球的简易图,标注出地球的基本构造。
2. 写一篇关于保护地球的小短文,可以是自己的感悟,也可以是提出的环保建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地球的基本概况,让学生了解地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延伸1. 开展地球日主题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球,提高环保意识。
2.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
我们的地球-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我们的地球-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0f004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11.png)
我们的地球-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是按照冀教版2001年四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编写的。
本章节主要讲述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等原理,旨在让学生对地球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知道地球表面有海洋和陆地。
2.知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明白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3.培养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自主探索相关知识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与面积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和运动规律来深入讲解相关知识。
2.实验法:通过简单易行的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五、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对课题的兴趣:地球是怎样的一个星球,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又是什么?2. 讲授环节A. 地球的形状与面积讲述地球是基本的球体形状,并呈现一个简单的立体图形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形状和地球表面的面积。
B.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自转:通过演示一张地球仪,在地球表面转动它,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地球自转的概念。
并进一步讲解自转的规律及影响,为以后理解世界时区做好准备。
2.公转:再次演示地球仪,让地球按照它的公转轨迹绕太阳运转,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公转的概念及规律。
3. 实验环节通过简单的小实验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差异,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感悟并从实验中发现规律,加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认识。
4. 总结环节将上述内容进行梳理,再次强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并让学生体会到地球的伟大和复杂性。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公转自转的重要意义,拉近了学生们与我们宇宙周边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但是,由于学生为初学者,对公转和自转的概念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醒和引导。
冀教版四年级《我们的地球》说课稿
![冀教版四年级《我们的地球》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fe8774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10.png)
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这才算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学生对人类探 索地球形状的历史有所了解后,组织学生的交 流活动。重点放在人们都用了哪些方法来证明 地球是球形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怎样帮助人 类更准确地认识地球形状的。同时,向学生渗 透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观念。
阅读小资料
内容—昼与夜。在本课中我们要学习与地球有关的知识,根 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 标以及重点和难点如下。
1.探索目标:(1)能收集或查阅人类研究地球形状历史 的相关资料;能用卡片摘录重要资料。 (2)能够感受到科学家从事地球形状研究的艰辛。 (3)能够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能够在地球仪上 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功用;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 小。 (4)结合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 2.重点和难点: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功 用;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设计 (一)、设计特色: 围绕“我们的地球”这一主题,充分利用多媒体,
进行师生交流。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入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课开始,我首先由单
元页的小诗导入,然后组织学生简要介绍搜集到的有 关地球的资料,让学生具体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师视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补充相关内容,利用这 段时间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结合所收集的资料, 用简练的语言解释教材插图所表示的意义,并讨论古 代人类不同民族对地球的形状有怎样不同的认识。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我们的地球|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我们的地球|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ebc70827d3240c8547ef09.png)
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它的表面是陆地和海洋,地球上的面貌多姿多彩;初步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
2.行为、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的勇士的敬意和对地球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位置及主要地形。
难点:激发学生对勇于探索的人类的敬意和热爱地球的情感,建立保护地球的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地球仪。
学生准备:搜集一些反映地球面貌多姿多彩的风景图片或照片,准备地球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地球概貌,激发热爱家园之情1.老师朗诵《我们住在同一个星球》,问:你知道我们生活的星球是什么形状的吗?2.出示地球仪,介绍地球。
地球是椭圆形的球体,东西略宽,南北略扁。
你了解人们是如何知道地球是球体吗?3.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亮上,显出弧形的轮廓;帆船从海平线出现时总是先露出桅杆和船帆。
聪明的人们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
你敬佩他们吗?4.齐读本课提示语。
5.看图,了解地球表面的多姿多彩:你能说出图片上出现的是什么吗?介绍森林、海洋、沙漠、高山、草原。
二、走进“故事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1.学习麦哲伦的故事,划出令人感动的句子。
2.出示地球仪,交流麦哲伦航海路线,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
3.再读故事,激发敬佩之情。
4.图书推荐:《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
【第二课时】一、学习、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1.在我们这个椭圆形的地球上,陆地和海洋交错分布着,形成了七大洲和四大洋。
你知道是哪七大洲和哪四大洋呢?2.完成书上关于洲、洋大小比较的观察题,交流。
3.出示歌谣《大洋大洲歌》,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指认七大洲和四大洋。
大洋大洲歌地球是球体,七大洲、四大洋连成一体。
亚欧非,大洋洲,北美、南美、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交错分布于地球上。
二、模拟航行,初步了解大洋大洲的位置关系1.大海是相通的吗?2.完成“环球行”中填空部分。
《我们的地球》教案
![《我们的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69687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0.png)
《我们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球的位置、大小、形状等。
2.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位置和大小2. 地球的形状3. 地球的自然环境4. 地球的资源5. 环保意识与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概况、自然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环保行动的实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4. 设置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位置和大小。
2. 讲解地球的基本概况:介绍地球的位置、大小、形状等基本知识。
3. 探讨地球的自然环境:分析地球的自然环境特点,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4. 讲解地球的资源:介绍地球的资源种类、分布和利用,引导学生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
5. 培养环保意识:讲解环保的含义,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树立环保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2.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污染、气候变化等。
3. 培养学生关爱地球,减少对地球的破坏。
七、教学内容:1.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2.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 关爱地球,减少破坏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上的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地球的破坏。
九、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我们的地球丨冀教版(3)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我们的地球丨冀教版(3)](https://img.taocdn.com/s3/m/bde26afe0029bd64783e2c89.png)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它的表面是由“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组成,地球上的地貌多姿多彩。
2.感受地球的神秘美丽,激发学生对勇于探索的古人的敬意,激起探索地球奥秘的愿望及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它的表面是由“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组成,初步了解地球上的地形地貌,感受地球的美丽。
教学难点:通过对麦哲伦环球航行以及地球美丽地貌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愿望。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设计思路:根据《课程标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依据他们的认知特点,整合教学资源,用观看视频和图片、讨论交流、游戏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个球体,了解海陆分布,知道它的表面是由“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组成。
并从中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激发学生对勇于探索的古人的敬意,激起探索地球奥秘的愿望及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同学们,你们好!我姓李,是来自尖草坪区西流小学的一名老师,很高兴能有机会站在这里和我们三年()班的同学共同学习,大家有信心吗?”一、猜谜导入:1.师:“李老师的孩子最近迷上了猜谜语,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听说咱们三年()班的同学们特别聪明,今天李老师也想考考你们。
”2.课件出示谜语。
【谜语】说它像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天天围着太阳转,猜猜它是什么球?学生猜:地球。
3.师:“没错,是地球。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虽然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哺育着世间万物,生生不息,是我们70亿儿女最可爱、最美丽的家园。
作为地球的儿女,我相信同学们一定看过有关地球的书籍、视频、电视,一定对地球有一些了解,请大家说说对于地球,你都了解哪些知识?”2.指名说。
【预设】生: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你真是一个爱阅读的孩子、你的知识面真广……)师小结:“地球是一个古老的星球,美丽而神秘。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我们的地球|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我们的地球|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1e72b108a1284ac950433a.png)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一、说教材《我们的地球》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昼与夜》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我设计教学三课时,第一课时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教学,第二课时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初步了解地球的概貌,学习认识地球仪上的信息。
并利用课下时间制作地球仪,并搜集有关地球的相关信息制成资料卡片。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2)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赤道和地轴,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三、教学重点:认识地球,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认识地球仪上主要标识的含义。
四、学情: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并不陌生,但是怎样利用资料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并依据课件、实物地球仪的观察让学生对地球有进一步探究,并利用地球仪来加深对地球概貌、地球仪的认识,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情境导入复习旧知,利用课件细化知识,实物观察加深知识。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学生边看边说】巩固旧知,起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充满生机的星球,关于地球的形状,我们也进行了了解。
下面我们一同来复习一下,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①教师播放幻灯片【地球形状发展的历史】②提问:通过历史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是球形。
而且地球很大,我们不能方便地看到真实地球,那我们可以借助哪些手段完整地看到地球呢?③出示地球仪这个仪器是地球仪,人们发明了它,目的就是通过它来更直接地观察我们的地球。
④提问:地球仪上的标志都表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地球仪吧。
⑤板书:观察地球仪两种假说:假说一【地球是平坦的方形】。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即:天圆地方。
“盖天说”)假说二【天似鸡蛋,地似蛋黄】。
(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说张衡的“浑天说”思想。
《我们的地球》教案
![《我们的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bf37b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3.png)
《我们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球的位置、大小、形状等。
2.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位置和大小2. 地球的形状3. 地球的重要性4. 环保意识培养5. 自然科学探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概况、地球的重要性、环保意识培养。
2. 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自然科学探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地球的重要性等知识。
2. 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形状、环保问题等。
3.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培养环保意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然科学探究问题,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地球的基本概况、地球的重要性等图片和文字资料。
2. 环保活动材料: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3. 自然科学探究问题:涉及地球形状、自然现象等。
4. 教学视频:关于地球的形状、自然科学探究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的位置和大小,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地球的形状,如球体、椭球体等,并通过模型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4.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重要性,如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资源分布等。
5. 环保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自然科学探究:提出自然科学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的责任。
七、作业布置:1. 绘制地球的形状图,巩固所学知识。
2. 写一篇关于地球重要性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调查身边的环保行为,提出改进建议。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地球的基本概况和重要性是否有所了解。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案13.我们的地球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案13.我们的地球](https://img.taocdn.com/s3/m/cfd81a27af45b307e87197b2.png)
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地球多大岁了。
2、地球将来会是怎样的?
3、人们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的?
……
学生全班交流学习方法。
学生可能说出:
1、看书
2、上网。
3、看电视
……
学生查阅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学生汇报。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学生活动备源自方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共同呼口号,走入课堂教学。
师:同学们老师欢迎你们再一次来到科学殿堂,我们的口号是?
2、组织学生观看地球的录相图片。
3、出示课题:我们的地球
4、组织学生汇报地球知识。
学生高声呼口号。
学生利用电脑或大屏幕看地球录相。
学生全班交流已知知识。
学生可能说出:
导入部分,也可组织学生积极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了解学生实际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备择方案
5、组织学生观看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课件。
三、拓展应用
1、组织学生观看大屏幕,了解地球形状。
2、组织学生汇报感受。
3、引导学生汇报透过整节课的学习的内心感受。
4、组织学生进行网上留言。
学生观看课件,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学生观看大屏幕。
学生全班交流。
学生全班交流感受。
学生进行网上留言。
课题与教学内容
13、我们的地球
课时安排
2
教
学
目
标
科学探究
能够集或查阅人类研究地球形状历史的相关资料。
能用卡用摘录重要资料。
科学知识
能够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四年级 上册科学教案-12 我们的地球|冀教版
![四年级 上册科学教案-12 我们的地球|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454c74227916888586d70f.png)
我们的地球【教材分析】本课引导学生回顾人类认识地球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树立“科学不断发展、探索永无止境”的科学态度;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了解物理模型制作的基本过程,并知道地球结构的一些基本知识。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有限,这就需要老师不时的提醒和充满激情的讲课和鼓励性的评价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落实。
在讲地球仪的时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去想象地球的内部结构,但是学生在制作地球模型的时候要回归到平面制作上来,这就给很多学生的思维转换带来了困难,也就是从立体图行跨越到平面图形上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及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和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3.制作地球仪模型,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和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难点:制作地球仪模型。
【教学准备】地球仪、旧皮球、报纸、胶水、颜料和颜料刷、世界地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充满生机的星球。
关于地球,你都了解哪些事情?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地球是我们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圆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课题)(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1.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圆的,那么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认为脚底下的陆地是什么形状的呢?让学生观察地板,并让其回答:若只用眼睛看,不经过大脑的思考:你们认为地板是平整的还是弯弯曲曲有起伏的呢?2.教师解释古人为何认为大地是平的。
(生活范围小)3.让学生观察书中的两图,解释古代中国人的“天圆地方”说。
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的资料找出有关地球形状的探究历程。
(1)是谁证明地球是圆的?(麦哲伦)(2)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什么时候?(16世纪初)板书: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我们的地球丨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我们的地球丨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d9fc55581b6bd97f19ea8a.png)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
2.激发学生对勇士的敬佩之情和对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的热爱。
3.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建立保护地球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2.难点:激发对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的勇士的敬意和热爱地球的情感。
教具学生:搜集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准备小地球仪。
教师:大地球仪、课件。
教学设计(一)儿歌导入:课件出示儿歌《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读儿歌,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地貌等(二)学习、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1.认识七大洲。
知道七大洲的名称及地理位置。
课件出示:东西半球图。
师逐个介绍七大洲.2.启发学习,合作探究。
(1)关于七大洲,小朋友你们还想了解什么?下面就请拿出课前收集的学习资料,借助地球仪,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学习。
(2)课件出示:七大洲,教师向学生介绍3.游戏反馈①第一关:在地球仪上找七大洲②第二关:你知道我们的祖国在哪一大洲吗?③第三关:智力抢答题④考考你的眼力。
半分钟时间,让学生记一记七大洲的外形。
⑤第四关:火眼金睛辨大洲。
⑥出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齐读七大洲的名称。
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结过渡:表扬优胜队。
小朋友们想继续探究地球的奥秘吗?好,下面我们就去看看地球上的海洋。
4.出示世界地图,认识四大洋。
说出四大洋的名称;了解它们各自的地理位置。
5.出示四大洋面积比较图,比较四大洋大小。
哪个洋最大?哪个洋最小?6.诵读《大洋大洲歌》7.图片展示各大洲大洋的美丽风光,感受地球面貌的多姿多彩。
地球妈妈看到我们小朋友这么聪明好学,邀请大家去各大洲大洋观光旅游呢,想去吗?那就赶紧出发吧!课件出示《地球妈妈我们的家》各位旅客,旅途愉快吗?最令你难忘的是什么?激情小结:是呀,我们的地球妈妈真美丽,我们看到了碧蓝碧蓝的海洋,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一望无垠的稻田,波光粼粼的江河湖泊,高耸陡峭的高山峡谷,辽阔干燥的戈壁沙漠,还有壮丽的火山、飘逸的瀑布以及南北两极洁白如玉的冰雪世界。
冀教小学科学四上《12我们的地球》教案
![冀教小学科学四上《12我们的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5fd8c4daef5ef7bb0d3c06.png)
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能收集或查阅人类研究地球形状历史的相关资料;能用卡片摘录重要资料。
2.能够感受到科学家从事地球形状研究的艰辛。
3.能够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功用;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结合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功用;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课时安排:用2课时,活动1和拓展2安排一课时,活动2和拓展1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活动目标:1.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基本信息。
2.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人类探索地球形状、大小过程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3.能够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在交流讨论中能够认真地倾听别人的意见。
实施过程:1.用15分钟完成这活动。
课前组织学生积极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了解学生实际搜集到了哪些材料。
2.本活动可以从阅读单元页的小诗引入,然后组织学生简要介绍搜集到的有关地球的资料,让学生具体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师视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补充相关内容,利用这段时间播放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结合所收集的资料,用简练的语言解释教材插图所表示的意义,并讨论古代人类不同民族对地球的形状有怎样不同的认识。
3.引导学生查阅科学在线,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
4.在学生对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有所了解后,组织学生的交流活动。
重点放在人们都用了哪些方法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怎样帮助人类更准确地认识地球形状的。
同时,向学生渗透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观念。
古代有关地球形状的其他猜想还有:古印度人认为大地像一块大圆饼,被三只巨大的站在神龟背上的大象驮着;古巴比伦人认为大地如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四面环绕着海水,天空是个浑圆的巨大天罩;古希腊和古罗马人认为大地像一个巨大的盾牌,它的四周被浩渺无际、深不可测的大海所环绕;此外还有诸如地球像个浅浅的钵体,地球像个圆柱体等种种假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我们的地球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及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和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3、制作地球仪模型,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和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制作地球仪模型
教具准备:地球仪、小球、报纸、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在“的”后面要不要加一个“?”。
2、提问:有人不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二.新课
1、过渡: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圆的,那么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认为脚底下的陆地是什么形状的呢?
2、让学生观察地板,并让其回答:若只用眼睛看,不经过大脑的思考:你们认为地板是平整的还是弯弯曲曲有起伏的呢?
3、解释古人为何认为大地是平的(生活范围小)。
4、让学生观察书中的两图,解释古代中国人的“天圆地方”说。
5、过渡:
(1)是谁证明地球是圆的?(麦哲伦)
(2)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什么时候?
在此之前的几千年里,古人是怎样认识到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的呢?
6、介绍毕达哥拉斯的猜想。
7、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推论。
8、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
9、过渡;麦哲伦绕地球一圈用了3年多的时间,那么绕地球一圈到底有多长呢,地球到底有多大呢?
10、请学生读出书上的一组关于地球的数据。
11、讨论:能否用一把超长的卷尺直接绕地球赤道一周来测量其周长呢?
12、请学生说出地球表面积、中国领土面积(注意单位要相同),用地球仪直观感受两者的比例。
评: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在自由、有趣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应不断地给予引导、点拨,使学生的观察具有目的性。
三.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呢?
2、关于地球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呢?
3、关于地球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4、完成书后活动记录
制作地球模型
一、准备
1.请学生说出地球内部的三圈层。
2.为了能具体、形象地看到这个构造,我们今天就要把来把一些枯燥的地球数据变成一个地球模型。
3.提问:制作模型前要做什么准备工作?
4.学生把书中的模型数据换算成所需橡皮泥球的大小比例。
二、学生制作
三、评比
1.生把制作好的模型一切为二,用纸遮住一半,露出四分之一的球。
2.评比谁的模型制作地最好。
地球表面是什么样的
一、导入新课
上几节课我们是走到了地球的内部去瞧了瞧,今天,我们要从地球的内部走出来,走到我们生活的地表来看一看。
二、新课
1. 提问:生命要维持离不开什么?
2.指明地球表面主要的固体、液体、气体分别是岩石、水和大气层。
3. 讨论:(1)地球表面还有哪些地形?
(2)无锡是什么样的地形。
4.提问:地球上有几大洲、几大洋?
5.请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三.总结
1.请学生在书后的世界地图上找到并写出洲名、洋名。
认识并绘制地图
一、导入
1.地图有什么作用
2.那些地方要用到地图
二.新课
1.给学生看本市地图,请学生找到自己的家大致在什么地方。
2.仔细观察地图,说出地图有哪些基本要素组成及其作用。
3.讨论比例尺的大小该怎样选择。
4.绘制校园地图
(1)准备:统一所使用的图例及比例尺,要求在地图上
标明方向、比例尺、图例。
(2)请学生绘制校园地图。
(3)评比谁的地图画的最好。
课后小记:
课堂上教师只是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把实践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