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朗诵:卫东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6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 6 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我为您带来的6 篇《《春江花月夜》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大学语文》是 21 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旨在以浓厚的优秀历史文化积淀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真正塑造成具有高尚情操、完美人格、丰富知识、学有所长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而《春江花月夜》是文学欣赏里很重要的一首诗歌,它选自上篇的第二单元,生命之悟单元,是唐初张若虚写的一首著名的诗歌,它融美景、美理、美情与一体,让我们不但欣赏到美景,感觉人世间的真情,而且还能引起我们对生命,对人生,对宇宙进行深思。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态度。
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是“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
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而且通过这首诗的欣赏,我们会掌握一些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高职一年级的学生,欣赏诗歌基本上只是从感性上来欣赏,还停留在高中时候的学习方法,习惯于听老师讲,所以要改变他们原有的固有的模式,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的意识。
让他们欣赏诗歌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
主要完成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诗的欣赏讲解,掌握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这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能力目标:训练同学们进入诗歌的意境,说出诗歌的美妙之处,锻炼同学们领悟诗歌韵味的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诗的讲解,培养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 (包括热爱大自然,热爱全人类;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珍惜时间、珍惜青春) 等情感。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韵律优美的诗歌,它带有一点淡淡哀愁的离别愁绪。
这种离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情调,象轻梦飘过。
适合朗诵的诗词三分钟
适合朗诵的诗词三分钟
以下是一首适合朗诵的诗词,时长约为三分钟: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春江花月夜》同步精品课件
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
课前
课堂
课后
训练
基础积累与运用
任务一 文化传承与理解
知人论世
课前
课堂
课后
训练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 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以文词俊秀,名扬京都。又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 张若虚现存诗仅《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二 首。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使他 在诗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训练
集中写了思妇、游子们的相思之情 ,重点写了“月之情”。①从“白云 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 ,写思妇怀人;
内容梳理
第三层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课前
课堂
课后
训练
基础积累与运用
任务二 语言建构与运用
明韵律
课前
课堂
课后
训练
本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 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内容梳理
第一层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春江花月夜》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参考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中秋的朗诵稿(通用15篇)
中秋的朗诵稿中秋的朗诵稿 (通用15篇)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朗诵稿吧,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
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的朗诵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的朗诵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秋的朗诵稿 1又见中秋月圆时作者:我小子云淡淡,水清清。
又现一轮江月圆,每到此时倍光明。
天上月,水中月,近水楼台最得月。
是曾几何?恨月无常圆,但愿常相伴。
秋高高,色银银。
人生难得几回圆,今宵一刻值千金。
能得到,买不到,国泰民安映月夜。
人生几何?叹尽朝露短,但愿人相思。
想那神舟,已上九天。
嫦娥奔月,梦想成真。
千年传说,古人的梦,被今天的月圆满。
想那嫦娥,此时未眠。
举杯向月,醉饮同庆。
嫦娥起舞,花好月圆,天上人间共此时。
中秋朗诵稿3思念是中秋的银盘月辉撒向无尽的遥远我凝眸皎月,捎去我内心的祈愿捎向那遥远的九泉泪在淌,心在诉我们一如往昔静静叙,细细聆从我的咿呀学语到四秩之年您亲手栽植的老菊,还在年年盛开那清洁的芬芳,馨香着老院也涤荡着子女的心涧那几颗老枣树,今年结的枣儿又多又甜我的小家,也开辟了一片自己的热土您可忘见那片郁郁葱葱的庄园我的性情,秉承着您的品行我的血脉,流淌着您的美善上苍恩赐,让我们有一份父女之缘让我们下世,再下世重续心底这份最亲最亲的圆满中秋的朗诵稿 2中秋月作者:子归月亮坐在桂花树上望万家灯火有轻轻碰杯的声响飘出的酒香蘸有桂花味道清凉的桥头仍有翘首朌归的人月饼点点的分碎甩给兴奋的鱼儿尝尝月亮与桂花屏住呼吸听夜晚风送来歌声有的唱给亲人有的唱给远方小城翻新着故事举杯不为独酌凝眉不再空枉心儿全揉进甜甜的月饼上今夜,月饼好香那些多情的朋友想将月亮喂饱月亮担心身体发胖关于中秋的朗诵词稿2清澈的夜空悬着中秋的月月下的人们享受中秋的夜放开功利欲望,停下世俗繁忙抬头仰望我们共同的月亮真情被满月的光芒解放跨越时空一如决堤沧浪银色的月光,月饼的芬芳我们把中秋的亲情品尝此时此刻不同寻常因为同一个世界中秋的朗诵稿 3我来自江南水乡,来到西安,作别了故乡的莺飞伴草长。
《春江花月夜》优秀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7
光影效果
诗人巧妙地利用光影效果来塑造春江夜景。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中, 通过“江天一色”表现天空与江水的融为一体,再以“皎皎”形容月光的皎洁,凸显出月 夜的静谧与纯净。
形态描绘
诗人通过对自然形态的细腻描绘,使春江景色更加生动。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 皆似霰”中,以“宛转”形容江流的曲折蜿蜒,再以“花林”和“霰”比喻月光下的花树 ,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美丽景象。
1 2
象征美好与纯洁
花和月作为自然元素,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美 好、纯洁的象征,被用来寄托人们的理想与情感 。
诗词歌赋中的常见意象
花和月是古代诗词歌赋中常见的意象之一,被众 多文人墨客用来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对人生、爱 情的独特见解。
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3
花月意象在古代文学中的广泛应用,对后世文化 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
者留下深刻印象。
情感表达
唐代诗歌注重情感表达,诗人们 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 和情感,抒发对时代和社会的感
慨。
象征手法
唐代诗歌还常常采用象征手法,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象征性 描写,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2024/1/26
20
《春江花月夜》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地位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誉 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唐代诗歌的发展和推广起到 了重要作用。
3
张若虚生平及代表作品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 ,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起 到了重要作用。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春江花月夜》是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诵读中的一篇课文。
此诗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孤篇压倒全唐”,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教学工具浏阳三中是省示范农村高中,学生的基本素养相对薄弱,在朗读水平,探究活动的组织,深度学习的开展,学习资源的利用,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方面,都存在农村学生的局限。
我们教师在设计方案和活动的组织方面,如何有效激趣,准确而贴近学生,培养学生提升关键能力,陶冶审美情操。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诵诗歌,品读诗歌唯美意境;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核心意象“月”,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月”意象背后的情思;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感受本诗中“月”之意象美,鉴赏诗歌的画面美、哲理美、情感美;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月”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审美意蕴。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核心意象“月”,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月”意象背后的情思;教学难点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感受本诗中“月”之意象美,鉴赏诗歌的画面美、哲理美、情感美;板书设计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景美宇宙人生个体生命理美思妇游子情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展示学生画作,播放古筝曲。
结合两幅《春江花月夜》画与一曲《春江花月夜》,大家读一读,找一找《春江花月夜》里有哪些意象?核心意象是什么?二、品读核心意象“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在王维眼里,月是悠然恬静的月。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春江花月夜》教案(精选13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春江花月夜》教案(精选13篇)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春江花月夜》篇1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所以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等等……描写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一)、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成功地融情于景,摄情入诗,相偕相融,构成了完美的艺术境界。
下面是《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相关信息,欢迎参考!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原为中国传统琵琶曲,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后春江花月夜也成了古筝名曲,A调。
抑扬顿挫,柔柔似水,优雅优美非常好听。
基本介绍原为琵琶曲,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后春江花月夜也成了古筝名曲,A调。
抑扬顿挫,柔柔似水,优雅优美非常好听。
其中内容丰富,含有摇指,下滑上滑,按音等技巧,使学者得到适当的复习和学新。
全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八次变奏及尾声构成,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变奏曲。
这种曲式由一个音乐主题乐段作基础,其它各乐段运用各种变奏的手法加以变化,丰富了音乐表现力,推进了音乐发展。
这种手法善于细腻,深刻地从不同的意境和角度,去揭示乐曲主题内容,塑造音乐形象。
乐曲通过优美质朴的抒情旋律,流畅而富于变化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各种演奏技法,有如一幅动人的长卷山水画,贴切地表现了乐曲的诗情画意。
下面就曲中的几段音乐做简要的介绍:引子部分,乐曲第一段江楼钟鼓,是引子及主题显示部分,由清脆嘹亮的古筝滚指连重奏法起奏开始,形象的模拟鼓声由慢渐快。
接着引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主题,抒情、优美、婉转如歌。
句尾的大鼓滚奏音形,描绘出夕阳西下,泛舟江上,游船筲鼓齐鸣的动人情景。
紧接着音乐进入主题做“接头合尾”式的变奏,即变奏部分集中在每个乐段的前半部,而后半部则基本相同,也就是前变后同,故有变化对比,又有重复统一,不断推进音乐几前发展。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课题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诗中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营造出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
思维发展与提升: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歌意趣,提升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人生哲理,品味诗歌中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
教学重点感悟人生哲理,品味诗歌中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
情境导入师:古往今来,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发出无尽的遐想。
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是杜甫的故乡之月“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是李煜的故国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柳永的寂寞之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是苏轼的哲思之月张若虚笔下的月又是怎样的月呢?任务情境:某出版社编辑要出版《最美唐诗》一书,汇编唐代各类优秀诗歌。
请你为这首《春江花月夜》写一则推荐语,说说它应该入选的具体理由。
诗人简介: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张若虚生平事迹不详,唯知其曾任兖州兵曹。
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开元初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历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活动一:反复诵读,感受意境出版社的《最美唐诗》需要征集优秀的朗诵音频。
请同学们聆听名家朗诵,并根据诗歌感情变化进行朗读。
《春江花月夜》教案三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春江花月夜》教案三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江花月夜》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江花月夜》教案篇1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语: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
注释
对诗歌中的难词、生僻字进行注释和解释,帮助学生疏通文意,更好地理解诗 歌内容。
2024/1/24
9
诗歌意境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境描绘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 春江、花林、明月等诗歌中的意象, 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 景。
审美体验
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情感、语言 等方面进行审美体验,感受诗歌的美 感和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和审美能力。
2024/1/24
抒发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情景 兼融,韵味深长。
16
人生哲理思考
情景兼融,哲理深邃,深刻反映 了社会离乱、人生短暂、宇宙无
穷等哲理。
2024/1/24
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 作者对人生的追求和留恋,以及 对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中采用了离情别绪、人生感慨 、宇宙意识等题材,将诗情、画 意、哲理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2024/1/24
21
跨文化背景下诗歌传播和影响
《春江花月夜》在东亚文 化圈的影响
作为一首经典的唐诗,《春江花月夜》在东 亚文化圈(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有着 广泛的影响。可以探究该诗在这些国家的传 播历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读以及对该地 歌的比较
2024/1/24
问题二
诗人通过《春江花月夜》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主题 ?你如何理解这些情感和 主题?
问题三
请分析《春江花月夜》中 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24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感悟
2024/1/24
01
分享一
在阅读《春江花月夜》时,我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将春江、花、月、夜等自然元素描绘得栩栩如
歌颂长江的朗诵稿(通用3篇)
歌颂长江的朗诵稿(通用3篇)歌颂长江的朗诵稿篇1天山上飘下一团团雪拥进了东风的怀里化为江走向了爱的心路编织了一条长长的舞女带手提摇篮带着乌江小妹和珠江牵手与黄河共舞领着华夏的孩子一起勇敢的投向太平洋母亲的怀抱奔向远方歌颂长江的朗诵稿篇2夕阳普照长江上,海天一色霞光灿。
片片江轮点缀间,画龙点睛如来笔。
就算神仙也爱看,名不虚传大长江。
历史悠久万年长,等到游客来欣赏。
歌颂长江的朗诵稿篇3面对长江情思悠长人类历史悠久长江历史更长史书上的月光照在史书前方长江的水滴在史书前早已流淌像哲学丰富对立统一和谐丰满像歌手放歌音域抒情宽广像画家笔墨豪放色彩四季斑斓像诗人浪漫多情充满激情礼赞雪域与大海相连柔情与豪放同在高山流水的依恋处处是图画诗篇《楚辞》的浪漫幽思问天问地岸芷的芳香闪烁人文光辉《春江花月夜》啊张若虚的叩问徘徊江畔《滕王阁序》的抒情《黄鹤楼》的念想《岳阳楼记》的慨叹多少故事多少风雨多少英雄安在?时光奔涌长江滔滔厚重的历史抒写民族的骄傲用牺牲祭奠长江轻微缺少分量用花草点缀长江花期短暂轻佻用激情歌颂长江声音微弱渺小多少硝烟远去多少浪漫连绵多少灵魂在江边低吟浅唱爱不释手长江不老的容颜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的歌声跌宕飞扬多少才俊英雄为长江书写神话江山如此多娇群雄折腰我们的民族唱着永远的歌谣一卷长江图画历史无边的云烟在时空里漫卷易老的人生不老的浪花我是一株岸边小草喜读长江不老的云霞听长江的故事滔滔长江慷慨慈祥孕育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和生机勃发的力量长江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
春江花月夜朗诵
春江花月夜朗诵(lǎnɡ sònɡ)春江花月夜朗诵(lǎnɡ sònɡ)篇一:古曲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古曲。
《春江花月夜》早于一百二十多年前就以《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流传(liúchuán)民间(曲名见1864年前成书的《今乐考证》,清代姚燮所著)。
在民族器乐曲中,有一首与文学结合(jiéhé)得非常完美的作品——《春江花月夜》。
唐代诗人张假设(jiǎshè)虚的诗作《春江花月夜》用了五个互不相干的单音名词作为诗的题目,便把一幅人间至美的景色展现出来,而使这首诗成为了千古绝唱。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借原诗的意境进行演绎,用柔美委婉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出良辰美景,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该曲先后被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
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
一、春江花月夜简介《春江花月夜》源于一首名为《夕阳箫鼓》的琵琶文套大曲。
1895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此曲更名为《浔阳琵琶》,收入《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之中,并立了十个小标题:夕阳箫鼓、花蕊散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并揉合了张假设虚、白居易两篇名诗的意境,提高了乐曲的艺术表现力。
改编后也有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洄澜拍岸、棹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
这时乐曲意境已不再是“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秋意晚江、离愁别绪,它剔除了前作中沦落人飘零天涯的落寞与失意,而将曲意专注在“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上,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境。
二、全曲解析原曲《夕阳箫鼓》因用音色清脆明亮的琵琶演奏,表现力很强,声音很具穿透力,是一首著名的文曲。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学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及意义②学会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③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朗读借助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与主旨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景物,哲理与情感浑然天成之美③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习诗歌,增强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树立远大的生活理想教学重点、难点: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②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进入高二,在此之前已学习了许多古代诗词,背诵了许多名家名篇,但还只是初始阶段,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拓展阅读,学生通过诗歌语言的感知,展开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及主旨,提高学生的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境界。
文本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1、课前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与本课学习有关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配乐朗诵,感受诗歌形象,用中国古筝经典名曲——春江花月夜,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3、欣赏诗歌景物美时,出示幻灯字幕及配画,引领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4、领悟诗的哲理美时,出示幻灯字幕及配画,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那种历史的沧桑和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感慨。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分析1、问题探究法。
根据本课学习的目标与重点,教师用提问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寻问题答案,教师适时点拨,总结归纳。
2、品读鉴赏法。
采用录音范读,个人自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思路:课前预习——课时研讨——课后拓展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活动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上网查找本文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古今评价;上网查找有关“月”的诗句,领悟“月”在中国人情感世界中的意义。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习提示①这首诗以月升、月悬、月斜、月落为线索,贯串叙事、写景、议论、抒情,把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和情理融为一体,空灵而美妙;而所有场景的转换都有内在的连续性,自然而流畅。
毫无疑问,这一切是因为人的观照:人对美景的赏鉴和美景对人的情思的启发,自然的恒久与个体生命的短暂,游子的离情别绪和亲人的相思之苦,交互感发,让人心旌摇荡。
②诵读这首诗,感受诗人以月为核心意象营造出的空灵曼妙的意境,体会其中寄寓的情怀和哲思。
素养目标1.了解张若虚,了解整首诗的评价与地位。
2.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线索,梳理诗歌层次。
3.抓意象,品意境,体会诗歌的景、情、理。
重难点理解诗歌中寄寓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环节一:知人论世1.走近张若虚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
唐中宗神龙年间,以文词俊秀,名扬京都。
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
张若虚现存诗仅《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二首。
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使他在诗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2.创作背景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3.了解诗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
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高中二年级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
◆白云一片去悠悠,春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游子象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 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 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 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 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 月光但它又来了。
一、面对良辰美景,引 发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
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 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 怅——哲理美
二、名句赏析—— 哀而不伤
三、请找出承接上 文与启发下文的文 字。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第三部分:情感美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一名双枫浦。这里 泛指离别地点。 青枫浦上不胜愁。 胜: 能承担,能承受。 谁家今夜扁舟子? 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1)此四句总写 春江花月夜中思 妇与游子两地思 念。
(2)思妇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1、赏析“徘徊”一词的 表达作用
(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 移不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 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 她怜悯,不忍离去。 (3)与后文的“卷不去”、 “拂还来”相呼应,写出 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 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哲理
诗情
月下之情
(17——36)
第一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7.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
诵读是领略诗歌最常用的手段,通过诵读我们能更好的把握作者倾注于诗歌中的情感,更容易置身于作者所描摹出的优美的意境之中,去感受整首诗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结合古今评价,写一篇关于本诗歌的赏析性的短文。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
进入新课程的学习
在诵读中培养学生感知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能力
1.古今评价
2.诵读课文
(1)任选一名同学读课文,评价其朗读水
平。
(2)引出诵读诗歌的要求
(3)分小组读诗歌
要求:注意结合诵读要求,并说说应该用何
种语调及感情去读。
(4)再找一名同学重新通读全诗。
(5)播放范读。
(6)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小声齐读。
(7)诵读小结。
问:这样美妙的一首诗,通过诵读,同学们
课题
春江花月夜
课型
一课时
授课教诵法、讨论法
教具
自制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与教学目的
导入新课
展示学习
目标
新课讲授
教学总结
作业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这样
一位诗人,他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
千秋美名。大家知道他是谁吗?这首诗歌又
叫什么?
利用课件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朗诵:卫东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yàn)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点击下方音频即可收听)(第6 期)春江花月夜古诗词特辑主播:朱卫东春、江、花、月、夜,多美好的五种事物啊,把他们集合到一起,展现出的更是一种别样的光彩。
《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吴歌的曲牌,据说是陈后主陈叔宝创作的,不过他的诗文内容已经失传。
后来隋炀帝用这个曲牌写过一些诗,但内容空洞浮夸,很难被人记住。
张若虚这首诗的具体写作时间和背景已经不可考证,我们只知道张若虚大概生活在唐代前期,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他的诗文在全唐诗中只收录了两首,却凭借这首《春江花月夜》登上了诗歌的最高殿堂。
闻一多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宫体诗的自赎》,把《春江花月夜》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从南北朝到唐初,近百年的时光里,北方战乱不断,南朝淫乱奢靡。
诗歌在那个时期几乎停止了发展,文人写出的大多是毫无营养的艳诗。
那时候的人们一定很难想象,在不久之后的唐朝,诗歌能够迎来最辉煌的时代。
唐诗的辉煌离不开文人开拓性的改变,张若虚就是其中之一。
这首《春江花月夜》抛弃了曲牌最初的形态,描写了春天夜晚,诗人在江边观察到的景色,从月亮初生,到明月高悬,再到月光皎皎,最后月西沉,天要亮了。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诗人站在江边看着一轮孤独的明月从江面上跃出,他感受到的也是孤独吧,所以他才会去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种深刻的宇宙问题。
几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诗人吟出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张若虚的影响。
举头望月,想到在遥远时光的另一头,张若虚在江边,他也是看着这一轮明月,写下了“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时候你就会不会觉得欣慰而幸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在这个有月有鲜花的春夜里,还有什么能勾起人的愁绪呢?啊,原来是女子对离人的思念。
她的丈夫远在他乡,多希望能像这月光一样,跟随在丈
夫的身边啊。
明月千里寄相思,是他们浪漫而又无奈的选择。
今天,即便我们离家万里,只要打一个电话,开通一个视频,就可以立刻和你思念的人面对面交流,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但我总觉得着这幸福之后,似乎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朱卫东蚀骨的冷——员晓敏,媒体人,热爱朗读与歌唱。
《内在语》、《吟诗立卷》,我声音的世界,无限的乾坤。
《吟诗立卷》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内在语》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长按以上二维码添加关注分享交流关注置顶《内在语》、《吟诗立卷》微信公众号,每一个诗意的夜晚视听、阅读与您不再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