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我国原始农业的主要情况,包括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

2.认识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比较归纳法,简述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等地的原始农耕文明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观察历史文物图,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先民们的勤劳智慧对人类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对原始农耕文化特征的概括

教学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议一议: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最古老的人类,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和树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人类开始过着较为稳定的生活,然而靠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对原始人类来说是否有保障?为什么?

依靠“采集”为生,有很多局限性,要受到季节的影响,例如植物果实在冬天就很难找到;如遇上自然灾害,像水、旱灾等,可能就无法生存;食物来源不固定、不充足,生活的场所就不固定,那他们将始终过着流浪的生活。

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他们有固定的食物来

从考古发现了解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文,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比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

填写《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概括表》

观察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此不同?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干栏式的房屋

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半地穴式的房屋

不同的原因: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建造这样的房屋才能适应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地区干旱、风沙大,气候寒冷,这种房子既可以挡风遮雨,又可以保暖。三.讲授新课

原始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逐渐发现植物生长是有规律的,注意到了可食用的食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的现象。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摸索,初步掌握了一些植物的种植方法,然而,这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随着原始农耕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渐渐由采集过渡到农耕,河母渡和半坡居民就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6页“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并找出这两种居民所在的地点及生活的河流流域。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浙江余姚,生活在长江流域。

半坡居民居住在陕西西安,生活在黄河流域。

这两个遗址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让我们带着疑问、好奇走进半坡和河姆渡居民,感受一下他们的生产、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板书或多媒体显示)

1.教师: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第6页正文“半坡居民的生活”一目,掌握半坡居民生活状况,归纳出半坡居民原始农耕生活的特征。

(1)半坡居民的生活在约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居住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3)半坡居民使用了哪些生产工具?生产状况及原始手工业具体状况如何?学生依次发言,总结自学收获,根据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总结:

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定居生活: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①使用磨制石器,制造骨器、角器,还会使用弓箭、长矛、石球、渔叉、渔钩等;②农耕作物——粟;③饲养猪、狗等家畜,捕猎鱼、采集野果。

2.重点知识讲解:

(1)半坡居民所使用的工具(多媒体展示)

教师讲解: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图中半坡居民使用的磨制石器。

石斧石锄石镰

教师结合半坡遗址出土的渔叉、渔钩进行讲解:以上半坡居民遗址中这些磨制石器的出土,意义重大,它将原始社会一分为二。以磨制石器的出现为标志,可把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提问:然而,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在形状和用途上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从两方面讨论并发言后,教师总结:

形状上:打制石器比较粗糙。磨制石器精细尖锐。

用途上:打制石器主要用于采集,渔猎生活,磨制石器主要用于农耕生活。

教师讲述:半坡磨制石器,用石斧、石镰、石锄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用弓箭、长矛、石球猎获食物,用渔叉、渔钩捕鱼。这样人们的食物来源就更加稳定了,不需要经常迁徙了,因此我们的先民开始建造房屋,过上了定居生活。

(2)半坡居民的农耕作物(展示粟图片)

教师:我国的农业是母系氏族社会开始萌芽、发展的。妇女在长期采集野果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种子在一定的土地、水分、季节等环境条件下可以发芽、开花、结果。于是,她们有意或无意地在住地附近撒些剩余的种子,以待生长,开始了最简单,最原始的农业。此后,就逐步扩大规模,用火烧森林,用石斧砍掉树枝,开始农耕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刀耕火种”。上图中的农作物是半坡居民遗址中了土的粮食粟与菜籽。你了解粟吗?

学生发言并总结P粟——俗称小米,中国古称“稷”。生长特性是耐旱,适合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