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综合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孔子自谓“述而不作”,可见他并不忽视 “述”,但这里却说“欲无言”,你怎么理解? 请作简要分析。(3分) • 参考答案二:
• “述”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孔子并不注重创新, “欲无言”传达的是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他认为 大道就蕴藏在古代文化中,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时 是传述不尽的,自己去感悟更能领会其精髓。
四年高考答题解析
• 【2010年样卷】 • 答:(1)升(登)堂入室 • (2)共同特点:每则文字中孔子对子路的评价 都有抑有扬。教育特色:针对性。评析略。
四年高考
• 【2011年样卷】 •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 【甲】 •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 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 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 与足?”
四年高考答题解析
• 【2012年样卷】 • 23. 孔子和墨子都主张以爱待人。 • 24.孔子的仁爱观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尊 尊”“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而墨子的兼爱 是讲求互利的普遍之爱。
四年高考
• 【2013年样卷】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 卫灵 公》)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卫灵公》)
•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 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 先进》) •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 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 公冶长》)
•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 • (2)从孔子对子路的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 括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
四年高考
• 【2011年高考】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 夫圣人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 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 子》)
• 23.谈谈你对“群而不党”的理解。
• 24.孔子的“矜而不争”与“当仁”而“不让”, 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
四年高考答题解析
• 【2013年样卷】 • 23. 孔子告诉我们,做人要合群团结,不要结党 营私。 • 24.不矛盾。“矜而不争”是指君子要庄重自持 而不争强好胜,不因私利与他人争逐。“当仁不 让”是指面临仁义之事就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做而 不推让。“不争”还是“不让”取决于面对的事 情是否符合“仁义”。
•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 问马。”
四年高考答题解析
Fra Baidu bibliotek
• 【2012年高考】 • 23.(1)贵人贱马;(2)人马并重。 • 24.这一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 “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 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四年高考
• 【2010年样卷】 •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四年高考
• 【2012年样卷】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 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 子》)
• 23.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 24.简析孔子和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
直击高考
• (1)举一反三 • (2)无言之教。孔子认为教育学生应启发, 不应过多言论,要让学生自己参悟,这在一 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然而不是对每一类学生都行得通,对天资聪 颖的可以如此,对稍愚的学生,只会让他浪 费时间,甚至误入歧途。
直击高考
• (1)举一反三 • (2)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 为主体,要求学生更注重自我学习和探究, 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先进的教学原 则,在现代教育中仍有其实际运用的意义。
题型
探究评价 比较评析 对比评析 比较评析
角度
纵 横 横 纵
《为政以德》
《仁者爱人》
直击高考
• 【2009年高考】 •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 不复也。” •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 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 何言哉?” •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 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 并加以评析。
举一反三
• 学习总结二: • 1.通过训练掌握答题思路和方法,万变不离其 宗。 • 2.条理意识要加强(逻辑性),注意遣词用语 (准确性)。 • 3.注意辨识一些相对的概念。
四年高考
• 【2010年高考】
•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 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 的思想。(4分)
《论语》选读综合复习
《〈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 主要思想内容:
• • • • • • • • • •
《为政以德》——孔子的德政思想 《克己复礼》——孔子的礼治主张 《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积极入世的态度 《仁者爱人》——孔子的人生价值观 《君子之风》——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周而不比》——孔子的人际交往观 《诲人不倦》——孔子的教育思想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 《中庸之道》——孔子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四年高考
• 【2012年高考】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 以标点为: •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 人、马的态度。 •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 看法。
• 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理由。
四年高考答题解析
• 【2011年样卷】 • 23.答:(1)实行减轻赋税的政策。 • (2)年成不好时应减轻赋税,使百姓能够生 存,这样才对君主有利。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 家在对待君、民关系上,主张重视民生、体恤 百姓以巩固统治的思想。 • 24.不正确。儒家认为,仁者爱人,但主张“以 直报怨”,而不是以德报怨。
直击高考
• 答:(1)举一反三 • (2)教学原则:自主学习原则。孔子看来,世 间道理,客观存在,关键要靠自己去感悟。所以 启发之外,还要让学生自主体验和感受。这一教 分析材料 学原则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现 代教育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联系实际
理解文本
• (2)教学原则:注重无言之教。孔子自然注重 “言教”,然而言教作用有限,有时甚至无效, 所以关键还在学生要学会自己观察和总结。这一 教学原则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辨和知识迁移的能 力,促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举一反三
• • • • 学习总结一: 1.回归课本,熟识理解主要思想内容。 2.以文为本,学会迁移应用。 3.注意辨析文本中似乎存在矛盾的内容。
举一反三
• 【2009年样卷】 • 阅读《论语》中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 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 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举一反三
•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 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 生焉,天何言哉?”
• 1.子贡的话反映了一些学习者的通病,请作 简要说明。(2分)
• 答:学习者唯老师马首是瞻,老师如不指导,就会 无所适从,缺少独立判辨和思考的能力。
高考要求
• 一背:连续两年的背诵默写中出现
• 通假字现象要引起注意,如: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虚词的准确记忆 ,如: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
• 二懂:顺畅理解句子含义 • 三释:明确句子表现的是孔子思想内容的哪一方面 • 四评:评价孔子思想内容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等
直击高考
高考题型解析
考查内容
2009 2010 2011 2012 《诲人不倦》 《君子之风》
练习答案
•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23—24题。 •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 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 之风,必偃。” • 23.在本章中,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 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1分) • 24.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 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 你的看法。(3分)
•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现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 观点态度。 •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 赞成谁的观点? • (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
举一反三 析材料
• 【2009年样卷】 • 答:(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 亮观点 子的观点。 • (2)观点一:赞成孔子的观点。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 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 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 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 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 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 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③人生中总会 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 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举一反三
• 2.孔子自谓“述而不作”,可见他并不忽视 “述”,但这里却说“欲无言”,你怎么理解? 请作简要分析。(3分) • 参考答案一:
• “述”是孔子教育手段,但他同时意识到言教作用有 限,有时甚至无效,所以他“欲无言”,身教重于言 教。在孔子看来,世间道理,客观存在,关键要靠自 己去感悟。
举一反三
明理由
举一反三
• 【2009年样卷】 • (2)观点二:赞成桀溺的观点。①乱世之中, 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 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②洁身自好, 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 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③明知不可为而 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 的无谓浪费。
直击高考
• (1)举一反三 • (2)原则:自主学习。 • 评析:孔子的启发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自 我思考的体现,这样不仅能使孔子的思想深 入人心,还能使学生对道理明白得更加透彻, 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直击高考
• (1)举一反三 • (2)原则:自主学习,注重身教原则。老 师将自己的亲身体验述说给学生,使其中 的道理更真实,更可以理解。
•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 为政观。 • 孔子: 韩非子: 。 •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四年高考答题解析
• 【2011年高考】 • 答:孔子:为政以德
• 韩非子:以法治国 • 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 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 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 应相互补充。
•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四年高考答题解析
• 【2010年高考】 • 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求利。这种思 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 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 (1)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 (2)结合哀公与有若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有 若的观点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
四年高考
• 【2011年样卷】 •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 【乙】 •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它最能代表儒家思想。《论 语》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 心——仁。不管他要说什么东西,其最终目的就是教人 们一定要仁慈,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一定要把自己的右 脸伸过去,只有这样才显得仁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