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过程方法:

(1)思路:远望《西游记》——走进《西游记》——凝思《西游记》。

(2)过程:整体感知—讲故事论人物赏美景明主题析写法—作练习

(3)活动:西游故事会—人物辩论会—西游旅行社。

(4)方法:读写听说结合,思记同步。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广泛阅读名著的兴趣。

(2)熏陶情感、鼓舞精神。

二、教学重点:走进《西游记》,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凝思《西游记》,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四、课前准备:(1)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2)学生分组

五、教学时数:6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远望《西游》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培养读书兴趣。

2、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学习作品的写作特点。

3、认识作品意义,从中受到启发。

4、品味语言,感受经典文学文字之美。

5、掌握阅读名著的策略,学习精读和跳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内容、结构和主题。

2、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品鉴写法。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名著的策略,学习精读和跳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1)人们常说“四大名著”指哪些?作者是?你最喜欢哪一部?(生答)。

(2)好!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出示思考注意并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二、回顾阅读方法

1、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当你拿到这样一本书的时候,你通常怎么读它?说说你的读书方法,或有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的。(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老师总结了一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几点。

幻灯出示:(整本原著——浏览、跳读,把握大意)

(1)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

(2)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3)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4)遇到不懂的,可以自己揣摩或参考译文,作批注或摘记。

(5)精读某些篇章,学习写法,品味语言。

三、整体感知

(一)创作背景:

教师讲述:了解写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内容,理解作品内涵。我们先来看一看《西游记》的创作背景。

投影出示写作背景:

《西游记》取材于玄奘取经的故事。646年,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直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在饱读前人有关著述及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充分准备和资料积累,于71岁那年才动笔创作。他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历时7年左右才完成了这部堪称世界文学瑰宝的《西游记》。

(二)简介作者:

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的曾祖父、祖父“两世相继为学官,皆不显”,到他的父亲以小本生意来维持生计时,家境已十分困窘了。据吴国荣《射阳先生存稿跋》载,吴承恩“髫龄即以文鸣于淮”,向他“乞言问字者恒相属”。《天启淮安府志》又说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但是,这样一个有杰出才华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却不得志,科举场上,屡试不第,直至四十多岁才补为岁贡生。后因母老家贫,不得已出任长兴县丞,但由于性格倔强,不合时流,不久便因“耻折腰,遂拂袖而归”。晚年退居张里,致力于诗文的写作,《西游记》大概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他一生著述很多,诗、文、词皆备,但多已散佚,现存作品除《西游记》外,还有后人集辑的《射阳光生存稿》四卷。解放后出版了近人刘修业重新辑校的《吴承恩诗文集》。

(三)《西游记》全书的内容概括

1.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2.《西游记》的结构:共一百回。可分为三部分:

一至七回:大闹天宫;

八至十二回:唐僧出世;(包括“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王八冥”等几个小故事、交代取经缘起,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

十三至一百回:西天取经。(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曲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由于它们的主人公都是孙悟空,所以又被紧紧地串联起来,给人以完整连贯的印象。)

3.小结:

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本节课只着重简介这本书的内容及情节。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我们今天只不过一个初步的了解,更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品味。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4.总体概括:

过渡语: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生答)

师结:奇、妙、好等。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一个字:“美”。

过渡语:读后你认为它在哪方面写得美?(生答)

师结:(情节人物环境)

第二课时:走进《西游》

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