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
目录
序言 (4)
第一部分调查实施 (5)
第1章调查内容 (5)
第2章调查对象 (6)
第3章调查方法 (7)
第4章调查实施 (8)
第5章数据来源 (9)
第二部分调查结果 (10)
第5章高考状元基本情况 (10)
第6章高考状元就读大学与专业 (12)
6.1 高考状元就读大学 (12)
6.2 高考状元就读专业 (15)
第7章高考状元职业状况 (18)
7.1 高考状元职业分布 (18)
7.2 高考状元职业发展 (23)
第三部分附录 (28)
第8章200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 (28)
8.1 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 (28)
8.2 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 (32)
8.2.1 中国高校杰出科学家校友榜 (41)
8.2.1.1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榜 (41)
8.2.1.2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榜 (45)
8.2.2 中国高校杰出企业家校友榜 (50)
8.2.3 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榜 (57)
8.3 2007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62)
8.4 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 (68)
第9章2007中国民办高校评价研究报告 (71)
9.1 2007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 (71)
9.2 2007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 (74)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
序言
200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高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全国人民公认最公平、最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

“高考状元”作为各地区高考的最高分得主,他们是高考考生中的“特殊群体”,高考状元的出现是一个学生的天赋、情商、志向、勤奋与家庭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教育方式和中学的办学理念、教师水平、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必然性在于只要存在高考,就必然存在状元;偶然性在于,理论上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状元。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每年高考放榜后,“高考状元”因其特有的价值与影响赢得社会的强烈关注,“高考状元”牵动着考生、高校、中学、老师、家长、商家、媒体乃至全社会的“眼球”,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

特别是2005年香港高校进入内地招生后,截止至2006年的两年间就招收到18名状元,2007年仅香港大学就揽走7名高考状元,从而出现了一批与北大、清华等内地一流高校争夺优质生源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高校生源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名校之间“高考状元之争”几乎都是每年盛夏各大媒体的“焦点话题”。

2007年5月14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我国首个反映1999-2006年各省市自治区(除西藏、港澳台地区外)高考状元状况的调查报告——《1999-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对我国各地区高考状元的地域分布、就读高校、院系及专业和就读中学等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

报告一公布立刻引起了国内近百家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在社会上特别是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引起了政府及教育界人士对“高考状元现象”及“状元情结”的反思。

而与此同时,社会更加关注和渴望了解已经走向社会的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和所取得的成就。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是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联合编制完成,是我国首个针对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进行的调查报告。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历时6个月对1977-1998年我国各省市自
治区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调查与研究得出的。

旨在让社会了解1977-1998年我国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状况和所取得的成就,为一年一度参加高考的考生及家长理性选择高等院校和专业,为本科毕业的高考状元选择自己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和高考研究人员研究教育问题提供参考,期望社会能公正、客观和理性地看待高考状元。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编写完成,主要执笔人是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云南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冯用军和中国校友会网刘明等。

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谨向作者和资料提供者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资料等方面的局限,加上创作时间紧迫和作者水平有限,报告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和错误之处,欢迎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以利于改进和完善。

第一部分调查实施
第1章调查内容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主要针对1977-1998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的就读大学及专业和职业状况等展开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
1、高考状元的基本情况
2、高考状元就读高校情况
3、高考状元就读院系及专业情况
4、高校状元职业情况等
第2章调查对象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的调查对象为1977-1998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文理科状元的职业状况,其中港澳台等地区不在统计之内。

第3章调查方法
考虑到调查的科学性、可行性和调查对象的准确性,调查团队采用了“逐一采集并多次核对样本”调查方法。

第4章调查实施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的调查与统计工作从2007年1月1 日开始,至2007年6月30日结束。

在调查实施过程中,“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配备调查人员和核实人员,对调查数据进行100%的审核,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考虑到调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次调查对调查对象以逐一进行采集并多次核对方式进行。

第5章数据来源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的调查数据主要通过有关新闻报道、网络媒体、高校网站、中学网站和杂志书籍等渠道获取。

由于在数据的调查过程中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本报告的调查数据可能存在疏漏之处,对于那些无法获取调查数据的调查对象,基于宁缺勿滥的原则,本次报告暂不统计,等获取确切数据再纳入调查报告中。

如果您在阅读本报告过程中,发现实际情况与本报告所掌握的情况有出入,请及时反馈给“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并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以便我们及时修正,确保本调查报告能更准确地反映我国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状况。

第二部分调查结果
第5章高考状元基本情况
高考状元毕业后大多“销声匿迹”,仅十分之一状元职业“有案可查”
调查显示,1977-1998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可统计到的高考状元有350多人,约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25%。

其中理科状元190多人,文科状元160多人。

本次调查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主要分布在除新疆、西藏等以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调查到的状元人数较多省份是江西、湖北、河北、广东、云南、陕西、广西、山西、山东、江苏等省市,各地区调查到状元人数均在15人以上。

1977至1998年的22年间,每年调查到高考状元人数均在5人以上。

由于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普遍实行文理分科考试,所以按理说1977-1998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状元应该有1300多人。

而本次仅统计到了350多名高考状元,其中能统计到其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约占1977-1998年全部状元总数的十分之一。

大部分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都“销声匿迹”,高考状元毕业后“能见度”偏低与现今高考状元“高曝光率”形成鲜明对比。

调查工作困难重重四大原因造成高考状元职业“无据可考”
为了让公众较为全面了解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课题组尽最大努力去获取1977-1998年高考状元的资料,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调查工作困难重重,仅调查到350多名高考状元的信息,无法获取更多高考状元的资料。

1977-1998年间能统计到的高考状元非常有限,大部分高考状元是“无案可查”,而能调查到职业状况的高考状元更是“少得可怜”,90%左右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无据可考”。

导致高考状元“无据可查”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我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实行禁止炒作状元政策,导致这个时期关于高考状元的报道和资料非常少。

其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水平低,很多培养出状元的中学都没有保留完整的高考状元资料,大学也如此。

其三,大部分高考状元走向社会以后,没有做出引起社会关注的成就,而无法让公众了解高考状元的毕业后的状况。

其四、部分高考状元已经留学并定居海外。

其五、部分高考状元不愿意在媒体上公开毕业求学和工作等情况。

高考状元“阳盛阴衰”,文理科男状元优势凸显
在我国1977-1998年可以统计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状元约占64%,女状元约占36%。

1977-1998年可以调查到的高考文科和理科状元中,男状元均多于女状元,可以说这个时期我国高考状元呈现出“阳盛阴衰”的局面。

其中理科状元中,男状元占绝对优势,约占73%,女状元约占27%,女状元不到状元总数的三分之一。

文科状元中,男状元仍占优势,约占53%,女状元约占47%,女状元勉强与男状元“平分天下”。

表5.1:1977-1998年我国文理科高考状元性别比
第6章高考状元就读大学与专业
6.1 高考状元就读大学
北大清华成高考状元首选,中科大复旦大学表现不俗
调查显示,在我国1977-1998年可统计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中,可统计到其就读大学的有190多人,约占总数的55%左右。

从表6.1.1可知,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高考状元最多,有85人,位居第一,具有明显的优势。

选择清华大学就读的状元有46人,位居第二,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高考状元合计约占总数的70%左右。

选择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的状元有16人,位居第三名。

选择就读复旦大学状元8人,位居第四名。

选择就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6名状元就读,列第五名。

位居前十的其他高校依次是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等。

表6.1.1:1977-1998年我国部分高考状元就读大学统计表
理科状元最青睐清华文科状元首选北大
从表6.1.2可知,1977-1998年高考理科状元选择就读清华大学最多,有46人,其次是北京大学有22人,位居第二,中国科技大学有16人,位居第三。

其次是复旦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

从表6.1.3可知,1977-1998年高考文科状元选择就读北京大学最多,有63人,其次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6人,位居第二,复旦大学有5人,位居第三,其次是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等高校。

由此可见,北大无愧为我国“文科重镇”,清华无愧于“理工摇篮”。

表6.1.3:1977-1998年我国部分高考文科状元就读大学统计表
北大清华等堪与港校“一较高下”,“状元争夺战”将改变一流大学格局
对比“1977-1998年”和“1999-2006年”两个时期调查到的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来看(见表6.1.1和表6.1.4),1977-1998年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相对分散,而1999-2006年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非常集中。

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一直深受高考状元的青睐,是高考状元的首选高校,而其他高校在不同时期情况则不同,如中国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南京大学等1977-1998年是高考状元报考人数较多的高校,最近几年则少有状元问津。

特别是2005香港高校纳入内地统一招生后,部分高校在状元心目中的地位已基本上被香港高校所取代,而与此同时,香港高校也对北大、清华发起冲击。

相对来说,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则表现比较稳定,不同时期均有一定数量的高考状元选择报考。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很多,国家政策、学校发展、录取方式和社会需求等都是影响高校对考生吸引力的主要方面。

其一,由于国家对各大学的重新定位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有的大学在社会上的声誉有所降低,名校效应日益凸现,“名校情结”主宰了高考状元的行为。

其二,“考前报志愿”导致了接受高考状元高校的多样化。

1977-1998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采用“考前报志愿”的方式,对具备相当实力且对自身充满信心的考生来说,大都会选择自己心仪的高校和专业。

而部分没有过高“奢望”的高考状元,在高校和专业的选择上则会保守些,因而没有被国内一流名牌大学录取。

其三,香港高校进入内地招生造成的“银弹效应”。

2005年香港高校纳入内地统一招生后,特别是港校采用“高额奖学金”政策后,北大清华等顶尖一流名校尚能凭借近百年声誉与实力经受港校冲击,国内其他一般一流高校面对港校的高考状元“银弹攻势”几乎“全军覆没”,部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深受状元青睐的高校则最近几年则基本无状元问津,风光不再。

其四,高校所在地域和专业设置情况直接影响了高考状元对报考学校的选择。

由此可见,近年来越演越烈的“高考状元争夺战”正在对中国高校重新“洗牌”,“状元归属”正在成为衡量大学综合实力的“风向标”,实力减弱的大学逐渐淡出高考状元的视线,实力崛起的高校逐渐受到高考状元的追捧,“状元之争”最终势必
逐渐改变中国一流大学的格局。

6.2 高考状元就读专业
高考状元专业选择多样,经管法学物理排行前三
在我国1977-1998年可以统计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中,可调查到就读大学专业的情况有150多人,约占总数的44%左右。

在调查到就读大学专业情况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考状元最多,有38人,选择就读法学的有15人,位居第二,选择就读物理的有13人,位居第三。

位居前10名的其他专业是计算机、生命科学、土木建筑、中文、自动化、电子工程、外语等,可以看出这个时期高考状元专业选择明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理科状元最钟情物理,经管成文科状元最爱
调查显示,在调查到的1977-1998年150多名高考状元中,理科状元选择就读最多十大专业是:物理、计算机、土木建筑、生命科学、自动化、电子工程、数学、经济管理、医学、化学等。

文科状元选择就读最多的十大专业是:经济管理、法学、中文、新闻、外语、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哲学、历史、心理学、外交学、社会学、考古、教育学等。

相对而言,这个时期的高考状元的专业选择理性更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较多考虑的是专业的预期贡献而非个人的预期受益,与当代高考状元纷纷选择热门专业形成鲜明对比,这与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思想
和价值观念相一致的。

设立“国家奖学金”吸引状元等高分考生报考国家急需专业
对比1977-1998年和1999-2006年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专业情况(见表6.2.1和表6.2.2),我们发现,如今高考状元纷纷选择热门专业是与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相一致的,对于他们的这种行为无可指责;要反思的是政府。

既然高考状元不愿报考能源、交通、环保、国防等国家急需发展的专业和重要传统的基础专业,那我们政府为什么不利用市场经济这个宏观调控手段来进行调控呢?为什么不设立一个国家的奖学金呢?奖励、鼓励那些高分考生去报考那些事关国计民生的传统基础专业,如医学、天文、工程类专业,特别是工程类中的航空航天、精密仪器、材料等专业,我们国家所需要的专业。

你到那里去,政府就给你奖励。

建议政府将“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的重心下移至本科生层次,设立“国家奖学金”吸引优秀的高中生报考能源、交通、环保、国防等国家急需发展的专业和重要传统的基础专业。

具体做法可参考长江学者评选办法,每年招生前,对外公布当年设立的“国家奖学金”高校、专业名单和评选办法。

不仅如此,高校等相关单位还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研究和工作条件。

表6.2.1:1999-2006年中国高考状元就读十大专业
第7章高考状元职业状况
7.1 高考状元职业分布
高考状元大学期间学习能力突出,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毕业首选
调查显示,在我国1977-1998年可以统计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中,可调查到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约占总数的38%左右。

高考状元作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的第一名,高考的优胜者,可以说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了适合其本人的学习方法。

调查发现,状元进入大学之后仍保持极强的学习能力,在大学学习期间,基本上都是大学校园中的佼佼者。

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高考状元比较少,大部分的高考状元本科毕业时选择继续在国内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另有一部分状元则选择出国留学深造。

从表7.1.1可知,在本次调查到职业状况的130多名状元大学毕业后,约有40%的高考状元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或定居海外。

可以说,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高考状元本科毕业时的首选。

高考状元职业选择多样化,投身学术界成众多状元“职业最爱”
分析本次调查到1977-1998年130多名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见表7.1.1)发现,高考状元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呈现多样化特征,职业分布比较广泛,职业地位较高。

在调查到的130多名状元中,在学术界工作的高考状元最多,约占总数的22%,学术界成为高考状元的职业最爱。

选择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约占总数的17%。

选择自主创业和从事企业管理的状元约占总数的10%。

从事金融、证券工作的状元约占总数的9%。

在新闻界工作的约占总数的5%,在党政机关工作约占总数的5%。

22%左右状元在海外留学或移居海外,另有一部分状元还在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

而从事以上职业之外的高考状元占到了总数的7%,当中包括中学教师等职业。

高考状元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脱节,消极后果亟待检讨
分析本次调查到职业状况的130多名高考状元大学所学专业与他们毕业后所选择的职业,我们发现,大部分高考状元选择了与自己就读大学专业相关系数不高的行业作为职业。

从这里可以看出,高考状元之所以职业发展缓慢、职业成就平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选择专业时不是立志、而是随大流的结果;因而不得不中途转换专业,这不仅浪费了他们自己的宝贵精力,更多的是浪费了教育资源。

这是值得教育界反思的地方。

表7.1.1:1977-1998年我国部分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表
7.2 高考状元职业发展
社会期望高考状元不仅是“考场状元”,毕业后更应成为“职场状元”
调查显示,高考状元作为各地区高考的第一名,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受到的是中国一流的教育。

高考状元集万千希望于一身,按理说毕业后应该出人头地做出一番大事业。

在社会公众心理,高考状元不仅是高考的佼佼者,更应该是毕业后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成为“职场状元”,比如知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法律专家和学术大家,成功的商界精英、政界翘楚、媒介大腕、文艺名人或社会名流等,高考状元应该有这样的期望和抱负。

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
从表7.1.1可以发现,高考状元职业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大相径庭,他们当中没能出现行业的“顶尖人才”,大多在职场上显得“默默无闻”。

并且通过核查“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见表7.2.1和表7.2.2),我们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通过调查1952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当选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名单、1998年以来我国高校聘请的1108名长江学者及获得“长江学者成就奖”的专家学者名单,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同样在杰出政治家群体中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影子。

这也说明了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

关于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
2007年1月4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200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除发布“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等榜外还特推出“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包括中国高校杰出科学家校友榜(包括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榜和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榜)、中国高校杰出企业家校友榜、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榜等多个子榜,榜单从多个角度反映1952年(含)以来我国高校杰出人才培养的状况。

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的“杰出企业家”是指国内外上市公司、国资委直管中央企业、国有重点企业董事长、总裁或总经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长、行长等企业领导者,中国富豪榜上榜者。

“杰出科学家”是国内外院士、长江学者及创新团队带头人等。

杰出政治家”是指国家级正职领导、国家级副职领导、省部级等正职领导,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等。

中国有句名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所指“杰出校友”
均是目前活跃在我国学术研究、商界和政界等领域内精英人才等,可以说基本上都是我国主流行业的杰出人才,他们是对社会和国家有着突出贡献或杰出成就者,可是说是各个领域内的“职场状元群体”,是目前我国各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表7.2.2:2007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榜
高考状元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平平远低社会预期
通过对“1977-1998年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和“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分析我们发现,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社会期望的那么“理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一扫当初高考状元的风光和辉煌,除个别高考状元有较高成就外,大部分已变得“泯然众人矣”,这些高考状元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做出的成就,少有开创性的、杰出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高考状元诞生时的风光与高考状元毕业后的落寞,应当引起社会对状元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对教育的反思。

知名大学要践行培养一流人才的使命,高考状元应牢记“马拉松精神”
比较“1977-2006年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大学”(见CETV-1国视报告:《走近560名高考状元》)和和“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其实质就是“培养出杰出青年教师大学排行榜”,见表7.2.2)发现,北大和清华在“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中的比例占70%以上,而在“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中的比例只占13%。

这样大的反差使人感到震惊,这种反差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

是高考状元高分低能吗?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教师水平低吗?是状元扎堆被淹没了吗?
众所周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教师的水平是无庸置疑的。

是“状元扎堆被淹没了”的说法又似乎太冤枉了。

这就让我们想起20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流行的顺口溜:一流的本科生毕业后出国,二流的本科生毕业后到外企,三流的本科生毕业后读硕士、博士。

这里显然是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人才外流了,“留学”变成“学留”了;连用引进人才的办法也无法把他们请回来。

这样惨痛的教训要牢牢记住。

应该将“进口”的各类考生,变为“出口”的一流学生,走上社会以后成长为“杰出人才”作为评价一所大学人才培养效率状况的最公正标尺。

鼓励高校培养出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的“国家急需的创新人才和杰出人才”以及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所提出的“大师级人才”是每一所大学、特别是“985”工程大学的战略任务,务必牢记在心。

另一方面就看看马拉松赛给我们的启示:往往在开始时跑在前面的不能得冠军。

这里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坚定而远大的志向。

一个有志向的人,国家要你去做什么,你在哪一个领域里面,一定能为人类,或者为祖国做出贡献。

有志向的人,就会有一种好心态,摆在你前面的那点中学成绩,大学成绩,和那个志向相差很远,你自然就不会那么飘飘然了,人家再吹捧你,也不会飘飘然。

但是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