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垓下之战在前202年发生,是楚汉战争的最后一场大战。
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境内。
汉王刘邦在此役消灭了西楚霸王项羽的仅余兵力,项羽不久自杀,刘邦统一了中国,建立汉朝。
汉王五年十月,刘邦率兵追击项羽,由于韩信及彭越没有如约出兵合击楚军,结果刘邦在固陵被项羽打败。
刘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以事成后列土封王利诱韩信及彭越,二人终于出兵。
韩信、彭越带兵会合刘邦后,汉军再发动攻势,十二月(前202年初,当时以十月为岁首)在垓下迎战项羽。
汉军以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主力迎敌,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
项羽手上只得不到十万人。
战斗开始后,韩信亲率汉军发动攻势,初战进攻受挫战斗不利于是后退,在楚军准备追击时汉军左右两翼迂回夹击楚军,两军短兵相接陷入胶着,这时韩信带领大军翻身再战,于是楚军在三面夹击中大败。
项羽被迫退守垓下,缺乏粮食,且被汉军及诸侯军重重包围。
楚军在夜间听到四面皆楚歌,以为汉已尽得楚地,士气崩溃。
项羽率八百人乘夜向南突围,汉军发觉后,派灌婴率3000骑兵追击。
项羽渡过淮河后,身边只剩下百余骑。
在汉军紧追下,项羽退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亭长领船来救,但项羽自觉愧见江东父老,不愿逃走,乃自刎而亡。
参战人物楚项羽周殷(投降汉军)季布锺离昧郑君(汉武帝时大司农郑当时之先祖)临江王共尉汉汉王刘邦张良刘贾周勃柴武灌婴吕马童王翳杨喜杨武吕胜齐王韩信孔聚陈贺魏相国彭越九江王英布。
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背景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与汉军对陟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能调来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
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
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
刘邦也欲西返。
但是,正当刘邦打算率军西返之时,张良、陈平却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
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
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刘邦于是采纳二人建议,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作战。
大军追至夏南时,刘邦约集韩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围楚军。
由于韩信及彭越未如约出兵合击楚军,结果刘邦在固陵被项羽打败。
刘邦慌忙率军退入陈下,并筑起堡垒坚守不出,而楚军又一次合围了刘邦。
坚守壁垒的刘邦向张良询问:“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张良回答:“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
君王能与共天下,今可立致也。
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于是,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
就这样,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命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
垓下之战随之开始。
战争开始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灌婴引兵进占彭城,同时攻下楚地许多地区。
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将进入九江地区,诱降了守将、楚大司马周殷,随后合军北上进攻城父(今安徽涡阳东)。
刘邦也由固陵东进,形势对楚极为不利,项羽被迫向东南撤退。
十一月,项羽退至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筑垒安营,整顿部队,恢复军力,此时楚军尚有约十万人。
垓下之战知识点总结
垓下之战知识点总结一、背景1.秦朝的兴起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国家,是中国历史上的强大的一个朝代。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大规模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秦朝对外征战,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2.楚汉之争楚汉之争是指楚汉两大势力之间的争霸。
刘邦和项羽是秦朝灭亡后,不久建立的刘氏与项氏两大势力的领导人。
3.垓下之战的导火索垓下之战的导火索是破釜沉舟,顿兵河北。
刘邦用火烧船,断绝退路,号召所有的士兵义无反顾地与敌人作战。
这也是垓下之战的导火索。
4.垓下之战前的军事部署刘邦动员了约20万士兵,主力军由刘邦亲自率领,参谋长是韩信,二号将是周勃。
项羽率领100万大军,在前南关设立了坚固的对垒阵地,以防止刘邦军进攻。
二、战役过程1.垓下之战的一开始刘邦靠着自己的谋略和智慧,建立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军。
此次进攻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只不过是身边主要的将领仍然用的是老方法去攻城略地。
战争结束时,刘邦军队撤退。
有些人就认为刘邦犹如一个脱暴者,一路往南打去,虽然不见得有多少成绩,然而这一路北上,实施的进攻却是一桩世所罕见的胜利。
2.垓下之战的中后期当刘邦军队打到了楚军阵地的时候,项羽竟然收兵,与刘邦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交涉,刘邦最终伪装向项羽交代攻楚军队的线索,实际上是制造了自己以盛轸疑心项羽。
之后刘邦军队直冲项羽头部大营,结果更为将项羽驻部击毙。
刘邦大败其正规军,进乔秋,历史上称“垓下之战”。
3.垓下之战的结局垓下之战是刘邦后来能够战胜项羽,赢得战争的关键一战。
通过垓下之战,刘邦成功地消灭了项羽的主力军,大大削弱了楚汉之争的实力,推进了自己的统一大业。
三、战役的意义1.中国封建制度的建立垓下之战的胜利,巩固了秦朝的地位,为中国封建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役,使刘邦确立了汉朝的统治地位。
2.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格局垓下之战的胜利,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格局,奠定了汉朝统治基础,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
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垓下之战精品实用课件图文-2024鲜版
2024/3/28
21
05 垓下之战相关文 化遗产与传承
2024/3/28
22
垓下古战场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
垓下古战场遗址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
位于安徽省固镇县濠城镇,是楚汉相争中最后决战的战场遗址。
遗址保护现状
当地政府已对遗址进行了有效保护,包括划定保护范围、建立保护标志、加强巡查等。
2024/3/28
决战前的形势分析
01
分析决战前楚汉双方的形势,包括兵力、士气、粮草等方面的
对比。
决战经过与战术运用
02
详细叙述垓下决战的经过,包括双方的战术运用、兵力调动以
及战斗中的关键时刻。
项羽败亡的原因分析
03
探讨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败亡的原因,包括战略失误、内部矛盾、
性格缺陷等方面的因素。
10
03 垓下之战重要人 物介绍
15
04 垓下之战影响与 评价
2024/3/28
16
对当时政治格局的影响
2024/3/28
确立了汉朝的统治地位
垓下之战是楚汉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刘邦的胜利使得汉朝得以 建立,并确立了其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加速了楚国的灭亡
垓下之战中,项羽领导的楚国军队遭受重创,战后不久,楚国便宣 告灭亡。
促进了统一进程
开发利用现状
在保护遗址的前提下,进行了适度的旅游开发,如建设了遗址公园、纪念馆等,吸引了大量 游客前来参观。
23
垓下之战相关文学作品欣赏
《垓下歌》
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围时所作,表达了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怀。
2024/3/28
《史记·项羽本纪》
司马迁撰写的关于项羽生平的传记,其中详细记载了垓下之战的 经过。
垓下之战成语
垓下之战成语垓下之战——传世成语垓下之战,又称赵云单刀赴会。
这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是赵国和楚国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
这次战役虽然赵军败了,但却孕育了一个著名的成语——赵云单刀赴会。
垓下之战成语成为了我们语言中的一部分,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
垓下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的一个夏天,地点在千里碑畔的垓下。
当时,赵国和楚国在争夺霸权的道路上发生了多次冲突。
赵王赵奢为了巩固赵国的地位,决定亲自出征楚国。
他任命了赵国的名将赵云为主将,带领着一支精兵强将的队伍前往楚国。
然而,在赵军抵达垓下时,楚国已经布下了埋伏。
赵云得到了楚军接近的消息,却因为误会了一个信使的话而放松了警惕。
当他发现楚军进攻时,已经来不及了。
赵军被楚军包围,形势非常危急。
赵云此时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是束手就擒,交出赵国命运,还是寻找机会突围,冒险逃脱,为赵国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经过深思熟虑,赵云果断地做出了决定。
他丢掉了所有的兵器,单刀赴会,以示自己没有战斗的意图。
赵云的举动出乎楚军的意料。
楚将邹忌见到赵云出奇制胜的举动,很是佩服。
他对赵云大加赞赏,派人与赵云交流,希望能够达成一种互利的协议。
赵云趁机寻找逃生的机会,并最终成功突围,返回了赵国。
垓下之战虽然以赵军失败告终,但赵云单刀赴会的故事却流传下来,并形成了一个成语。
这个成语意为:在危机中做出勇敢决策,采取出奇制胜的办法。
它也象征着智勇双全、冷静果断的品质。
赵云单刀赴会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军事胜败的故事,更是一种人格的展示。
赵云的勇气和智慧,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他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冷静,善于抓住机会,最终获得了胜利。
他的勇敢和聪明让人印象深刻,成为后世的楷模。
垓下之战成语——赵云单刀赴会,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我们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它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内涵,成为我国文化瑰宝之一。
它传达了智勇双全、自强不息的精神,告诉我们在困境中要保持冷静,勇于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智谋。
垓下之战原文
而诸侯皆附之。
此天亡楚之时
也,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汉王听之。
汉五年,汉王乃追
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
谓张子房曰:为之奈何?”对曰:
君
王能与共分天下,事未可
知也。
睢阳以
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汉王曰:“善。
”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
“并力击楚。
楚破,睢阳以北至穀城与彭相国。
”使者至,韩信、彭越皆
”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
项王。
,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
骓不逝兮可奈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
人
项王渡淮,
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
左,
汉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
乃自刎而死。
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
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城。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垓下之战的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垓下之战的故事 垓下之战是汉⾼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进⾏的⼀场战略决战。
下⾯⼩编给⼤家讲⼀讲中国古代战争故事-垓下之战的故事。
霸王⾃刎留悲叹 在楚汉相争这幕历史⼤戏剧中,项⽻是第⼀号悲剧⼈物,韩信称得上第⼆号。
但是,在项⽻演完⾃⼰的悲剧前,韩信却是项⽻的悲剧的制造者,正是他攻下彭城,断了项⽻的归路,公元前202年,10万楚军才被围于垓下,粮尽援绝,全部被歼。
但这个战役的初期项⽻的楚军还占上风,他们把刘邦围困在固陵城中,固陵城⼗分薄弱,经不起连番攻击,楚军将⼠都认为刘邦的⽓数尽了。
项⽻整天策骑奔驰于阵头各地,他怒声呵斥⼠卒,命令他们加紧攻城。
由于楚军粮草有限,项⽻限期⼀两天攻下固陵城,活捉刘邦,千⼑万剐。
但⼀次次的限期过去了,固陵仍未攻下,饥饿使得楚军的疲困⽇益加深,楚军的⼠⽓⽇益下降。
项王原是楚军⼠兵的⿎舞者和激励者,可现在项⽻再吆喝,也⽆法振奋起他们。
他们只是在强打精神,勉强作战,早已失去了胜利的信⼼。
当饥肠辘辘的楚军⼠卒们从⼴武⼭上撤下来的时候,项⽻允诺他们说:“⼤家再忍耐⼀段短短时⽇,只要回到彭城,就能够得到饱餐。
”当时他们惟⼀的希望,就是赶快回到彭城,休养、饱⾷。
想不到如今⼜与汉军纠缠在这个荒凉凄清的固陵荒野。
美丽富饶的彭城啊,竟然如此遥远! 不少楚军官兵趁机逃亡,不再回归⾃⼰的营地。
⼀天早上,项⽻在固陵城外的⼤帐中,突然接到⼀个令⼈惊骇的急报:镇守楚军后⽅的将军周殷,中了敌⼈的离间计,举兵弃楚投汉了。
这⼀回,项⽻的表现,⼤异平常。
他因为太过疲累,已经没有⼤发雷霆的⼒⽓,只是在嘴⾥咕哝着:“周殷⼀直对我忠⼼耿耿,因此我才命他率部坚守巢湖沿岸的要地舒城,他怎么可能……” 舒城的地位、形势,最为险要。
只要能控制舒城,就可以囊括湖周平畴所⽣产的⼤量⾕物。
因此,舒城是楚军军粮补给的重要枢钮站。
⼀旦失去舒城,南⽅对楚军的军粮补给,就断绝了。
《垓下之战》PPT优秀课件
情感丰富
项羽重情重义,对亲人和朋友十 分忠诚,这也使得他在历史上赢
得了广泛的同情和尊重。
刘邦:善于用人,谋略高超
善于用人
刘邦知人善任,能够发掘并重用人才,如韩信、萧何等人都在他的 麾下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谋略高超
刘邦善于运用谋略,在战争中常常以智取胜,如垓下之战中采用四 面楚歌的计策,成功击败了项羽。
文化影响
垓下之战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表 现英勇善战、忠贞不屈精神的典范
03
垓下之战中重要人物 分析
项羽:英勇善战,悲剧英雄
勇猛善战
项羽天生神力,勇猛无比,在战 场上常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其英勇善战的形象深入人心。
悲剧英雄
项羽虽然勇猛,但性格过于刚烈 ,不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最终导 致了垓下之战的失败,其英雄形
从汉朝的角度描述了垓下之战,提供了不同视角 的历史资料。
3
古代地理志书
如《水经注》等,对垓下古战场的地理位置、地 形地貌等有详细描述。
古代诗词歌赋中的垓下之战
唐代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失败的同情和惋惜。
宋代李清照《绝句》
决定了楚汉战争的胜负
垓下之战是楚汉战争的最后一战,刘邦的大军将项羽围困在垓下,最终项羽自刎,刘邦获 得胜利,从而结束了楚汉战争。
加速了楚国的灭亡
垓下之战前,楚国虽然实力不如汉朝,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然而,垓下之战的失败 使得楚国彻底失去了抵抗能力,不久便被汉朝所灭。
对楚汉战争期间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
02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注释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注释(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注释《项王军壁垓下》讲述项羽之死。
垓下之战实用课件
目录
• 垓下之战背景介绍 • 垓下之战的经过 • 垓下之战的影响与意义 • 垓下之战的争议与评价 • 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之战的相关人物与事件 • 垓下之战的启示与思考
01
垓下之战背景介绍
楚汉相争的背景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 天下,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
争。
项羽在战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在 中后期逐渐失去人心和盟友的支
巩固政权
刘邦在位期间,采取 多项措施巩固政权, 为汉朝的繁荣奠定了 基础。
其他相关人物与事件介绍
01
02
03
韩信
汉初三杰之一,为刘邦出 谋划策,垓下之战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彭越
刘邦的重要盟友,在垓下 之战中协助刘邦击败项羽 。
垓下之战
楚汉相争的最后一场大战 ,项羽遭汉兵四面埋伏, 最终自刎于乌江边。
项羽的应对措施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采取了坚守 不出的战术,利用垓下地形险 要、易守难攻的优势,抵御汉 兵的进攻。
项羽在战斗中亲自率领精锐骑 兵出击,试图打破汉兵的包围 圈,但未能成功。
项羽在战斗中多次调整兵力部 署和战术安排,试图扭转战局 ,但最终未能扭转败局。
垓下之战的转折点
垓下之战的转折点是汉兵攻破楚 军的西面防线,打开了楚军的退 路,导致楚军军心涣散,战斗力
楚汉相争
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历经多 次战争,最终在垓下遭汉兵四 面埋伏。
刘邦的生平事迹
草莽英雄
刘邦出身平民,曾任 泗水亭长,因释放囚 徒而亡命天涯。
义军起事
刘邦加入项梁义军, 因作战勇敢和善于用 人而逐渐崭露头角。
争夺天下
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 ,历经多次战争,最 终在垓下击败项羽。
垓下之战结局怎么样
垓下之战结局怎么样垓下之战的结局楚、汉两军僵持中,汉军夜间高唱楚歌,楚军自项羽以下莫不以为汉已尽得楚地,乃士气崩溃,项羽带二十八骑逃至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乌江。
项羽死后,汉军全歼八万楚军,楚地皆降汉,独项羽原封地的鲁人不肯投降(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后刘邦将项羽首级示鲁,鲁人乃降。
至此,历时4年半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垓下之战,汉军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多路围攻,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垓下之战项羽失败的原因一、西楚国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十万楚军成为绝对的孤军;二、楚军缺粮已经几个月,士兵饥饿,军队根本没有半点补给;三、汉军联兵约七十万,且精力饱满、粮食充足、士气旺盛,而项羽孤军十万,连续久战疲惫,决战之时已是十二月的大冬天,而楚军刚从广武前线上撤下来,未经补给,多为穿着夏秋季的装备,寒冷饥饿,士气溃散;四、汉军分五路有秩序推进,先占楚土,再行合围,步步为营,包围圈完善,楚军难以发动突然性的反攻;五,楚军离江东五郡距离遥远,即使冲破包围圈,也很难在汉军的追击下及时回到己方领土,可以说是突围无效。
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韩信三十万主力于刘邦本部军二十多万合兵一股,排出五座连阵,向盘距于垓下困守的十万楚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韩信率主力大军五、六十万,排出了这样一个阵形:韩信亲率三十万大军居中,为前锋主力;孔熙率军数万为左翼;陈贺率军数万为右翼;刘邦率本部主力尾随韩信军跟进,周勃率军断后。
垓下之战的垓下歌的含义垓下歌告诉我们的是,无论是谁,无论他曾经是如何的不可一世,如果他没有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去办事,没有顺应民心去作为,那么迎接他的一定最终还是灭亡。
2024年度垓下之战精品实用课件
从《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到后世 的诗歌、小说、戏曲等作品,项羽的 形象一直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重要题 材之一。
2024/3/23
17
战争策略与智慧对后世启示
垓下之战中,刘邦运用奇袭、分兵、合围等战争策略,最终 击败了项羽。这些战争策略和智慧对后世的军事思想产生了 深远影响。
垓下之战也启示我们,在战争中,除了武力和装备的优势外 ,正确的战略战术、灵活的指挥和坚定的意志也是取得胜利 的重要因素。
实现可持续发展
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保护生态 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
26
THANK YOU
2024/3/23
27
影视作品中的呈现方式
不同影视作品在呈现垓下之战时,采用了不同的叙事角度 和表现手法,既有全景式的展现,也有聚焦于个别英雄人 物的刻画。
观众反响与评价
这些影视作品在播出后,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 论。观众对于作品中的历史还原度、人物塑造、剧情设置 等方面进行了评价。
22
06
总结与反思:从垓下之战看历 史变迁和战争智慧
2024/3/23
24
战争智慧在当代社会应用价值
2024/3/23
战略思维
战争中的战略思维对于当代社会的决策和管理具有重要价值,可 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团队协作
战争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当代社会同样适用,可以促进团队协作, 提高工作效率。
创新思维
战争中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取得胜利,这种创新思维对于当代社会的 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4/3/23
战争背景
垓下之战发生在楚汉相争时期, 是楚汉双方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 一场决定性战役。
垓下之战的诗句
垓下之战的诗句
以下是 8 条关于垓下之战的诗句及例子:
1. “垓下风云起,英雄泪满襟。
”
- 例子:你想想啊,在那垓下,风云突变,刘邦和项羽的大军激烈交锋,项羽这个大英雄啊,看着自己的处境,那泪水不就止不住地流,沾满了衣襟呀!
2. “四面歌声绕,楚歌动垓下。
”
- 例子:哎呀呀,那四面传来的歌声,就那样环绕着,特别是那楚歌,在垓下响起,这是多么令人感慨的场景啊!
3. “虞姬舞剑悲,垓下情何堪。
”
- 例子:虞姬在那悲怆地舞着剑,在垓下这地方,这种情啊,谁能忍受得了哇,真是可怜!
4. “项羽霸气尽,垓下势已残。
”
- 例子:你说说,项羽那往日的霸气都没了呀,在垓下,那形势已经残破不堪了,多可悲啊!
5. “夜黑垓下冷,心伤泪不干。
”
- 例子:那夜里的垓下好冷哇,心里那么伤痛,泪水怎么都停不下来,一直流哇流!
6. “兵散垓下乱,英雄何去从。
”
- 例子:士兵们都散开了,垓下一片混乱,那英雄项羽到底该往哪里去呢,这可真让人纠结啊!
7. “垓下虽败北,英名永流传。
”
- 例子:虽说在垓下战败了,可项羽的英名会永远流传下去呀,这不是很了不起嘛!
8. “昔日垓下战,至今忆犹存。
”
- 例子:过去那垓下之战,到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记忆深刻呀,就好像刚刚发生一样呢!
我的观点结论:垓下之战充满了悲壮和传奇色彩,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慨和思索。
垓下之战的发生经过介绍
垓下之战的发生经过介绍垓下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一场战役,战役的双方楚军和汉军,这场战役是楚军和汉军的战略决战,也对后来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公元前202年的时候,汉军的灌婴带兵攻占了彭城,而且还攻下了楚国的许多地区。
淮南王英布也进入了九江地区,之后和灌婴会合一起进攻城父。
与此同时,刘邦从固陵向东进军,一时间对项羽的形式非常的不利,项羽只能被迫向东南方向撤退,退到了垓下。
这个时候项羽大约还剩下十万兵马,而韩信、英布等人的兵马汇合之后已经超过了六十万。
韩信带兵与楚军大战,一开始还是受挫的,但是后来楚军追击的时候,被韩信的军队包抄,两军陷入胶着,最后项羽被三面汉军包围,被迫退回垓下。
这个时候汉军虽然赢得了初步的胜利,但是却也伤亡惨重。
在这种情况下,汉军夜晚高唱楚歌,楚军以为汉军已经将楚国的土地都已经攻下,于是士兵的气势大减,项羽见大势已去,于是就率领八百精兵突围而去。
汉军知道项羽突围之后,派了五千精骑部队追赶,因为迷路耽搁等各种情况,在被汉军追到的时候项羽已经只剩下了二十八名骑兵了。
项羽最后指挥这二十八人杀出一条血路,疾走至乌江。
就是在这里项羽一人杀了数百名汉军,自己身上也有十几处被刺伤,最后项羽自觉愧对江东父老,于是就在乌江边上自刎了。
垓下之战发生的时间是公元前202年,这一场战役决定了刘邦和项羽截然不同的命运。
刘邦在垓下之战中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之后就建立了统治中国几百年的汉王朝,至今中国人还称自己为汉人,影响可谓之深远。
而项羽则只能在乌江江畔自刎而亡。
公元203年的时候,汉军与楚军在广武对峙,楚军粮草已尽。
但是汉军方面,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都没有调过来,所以没有办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攻。
于是楚军和汉军做了一个合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了。
双方以鸿沟为界,分了天下,项羽于是就带了自己的兵马向固陵方面撤军了。
刘备这个时候也准备自己往西返回了。
但是张良和陈平却在这个时候建议了刘邦撕毁协议,趁这个机会对楚军进行偷袭。
2024年垓下之战精品实用课件
垓下之战精品实用课件一、垓下之战背景垓下之战,又称楚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02年,是汉朝的刘邦与楚国的项羽为争夺天下而展开的决战。
这场战争不仅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也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
二、垓下之战经过垓下之战的经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刘邦与项羽的对抗。
第二个阶段是刘邦联合其他诸侯国对抗楚国。
第三个阶段是垓下之战的决战。
在第一个阶段,刘邦和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展开激烈的战斗。
刘邦采取了“四面楚歌”的策略,使得项羽的军队陷入混乱。
然而,项羽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能,成功击退了刘邦的进攻。
在第二个阶段,刘邦联合其他诸侯国,形成了庞大的联盟。
他们共同对抗楚国,并逐渐削弱了楚国的实力。
在第三个阶段,垓下之战的决战中,刘邦率领的汉军与项羽率领的楚军在垓下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经过长时间的激战,汉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楚军败退。
这场胜利标志着汉朝的建立,也奠定了刘邦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皇帝的基础。
三、垓下之战的影响垓下之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争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刘邦的胜利导致了汉朝的建立,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垓下之战也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
刘邦、项羽等人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们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
垓下之战也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教训。
这场战争展示了军事才能、政治智慧以及人心向背的重要性,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四、垓下之战精品实用课件为了更好地了解垓下之战,我们制作了一套精品实用课件。
这套课件包括背景介绍、经过概述、影响分析等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垓下之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
课件采用清晰的段落和严谨的用词,力求准确、生动地呈现垓下之战的历史画卷。
无论您是历史爱好者还是研究者,这套课件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料。
垓下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其影响深远。
通过了解垓下之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垓下之战原文
垓下之战重点内容:词类活用(名词用做动词)文言句式(定语后置)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
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汉王听之。
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约定日期会合)而击楚军。
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
楚击汉军,大破之。
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柰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
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汉王曰:“善。
”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
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
”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
”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
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奔驰)。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半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垓下之战成语
垓下之战成语垓下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也是成语“垓下之战”的由来。
垓下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次大规模战争。
这场战役不仅对秦国的统一大业具有重大影响,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垓下之战的起因是赵国统一北方后,对秦国形成了明显的威胁。
当时的秦国君主秦昭王决定亲自率军征讨赵国,于是发动了这场战役。
秦军首先攻下了赵国的高陵城,胁迫赵国国君赵王欲降。
然而,赵王派遣了大将赵胜前去垓下与秦军决战,以挽回赵国的颓势。
赵胜在垓下与秦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他趁秦军饭食未熟,突袭秦军营地,大破秦军。
秦军在奋力反击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最终仍被赵胜所败。
秦昭王在战败后被赵胜俘虏,并在战斗中身受重伤。
垓下之战的意义首先体现在赵国的胜利上。
这场战役使得赵国保住了北方的统一局面,并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产生了重大打击。
赵胜的勇敢和智慧,赢得了国君和士兵们的尊重,也奠定了他在赵国军队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垓下之战也显示了秦国军队中的腐败问题。
秦昭王对待战争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秦军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弱点。
这场战役可以说是秦国内部矛盾和军队士气低下的体现。
此外,垓下之战还促使了秦国和赵国之间的和平谈判。
秦昭王在被俘后与赵国国君赵王进行了正式的会面,并最终达成了和平协议。
尽管秦昭王后来出狱并重掌国家大权,但此次战役对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开始重视军队建设,并在日后继续推动统一大业。
总的来说,垓下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战役。
它通过赵国的胜利、秦国的失败以及和平谈判等方面,展示了战国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以及内外部力量之间的博弈。
垓下之战的成语意味着“关键时刻的决定性战役”,并在后世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垓下之战》PPT课件
《垓下之战》PPT课件•垓下之战背景与概述•垓下之战经过与结果•垓下之战中的历史人物•垓下之战中的战术与策略目•垓下之战中的文化元素与影响•垓下之战研究现状与展望录战争背景及原因楚汉相争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的决定性战役,发生在汉高祖五年(前202年)。
在此之前,楚汉双方已进行了多年的拉锯战,形成僵持局面。
战略意图刘邦为打破僵局,采取韩信的建议,调集重兵,意图一举歼灭项羽,实现统一。
参战双方及兵力对比楚军由西楚霸王项羽统领,兵力约10万。
项羽勇猛善战,但此时已陷入粮草短缺、士气低落的困境。
汉军由汉高祖刘邦指挥,兵力约30万。
汉军兵强马壮,且得到各地诸侯的支持,处于优势地位。
战争地点与时间地点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
此地位于淮河以北,地势平坦开阔,适合大兵团作战。
时间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十二月。
此时正值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对双方作战均带来一定困难。
楚汉相争,争夺天下统治权战争背景战争爆发初期交锋汉军趁楚军疲惫之际,发起突然袭击双方激战于垓下地区,楚军凭借勇猛善战,一度占据上风030201战争爆发及初期交锋楚军被围困于垓下,形势危急战役背景汉军采用四面楚歌的战术,瓦解楚军斗志;同时发动总攻,楚军溃败战役经过楚军主力被歼,项羽自刎于乌江之畔战役结果关键战役:垓下决战战争结果及影响汉军获胜,刘邦建立汉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国皇帝结束了楚汉相争的局面,实现了汉朝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汉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项羽的英勇善战和悲壮结局成为后世的文学和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战争结果影响一影响二影响三项羽:英勇善战,败走垓下项羽的英勇事迹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以勇猛善战而著称。
他在垓下之战中表现出色,率领少量精兵与敌军激战,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威猛的战斗风格。
败走垓下的原因尽管项羽在战斗中英勇无比,但由于战略上的失误和内部矛盾的加剧,他最终败走垓下。
这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败事件之一。
垓下之战实用课件
垓下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对于中国历史和军事策略产生 了深远影响。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场战役的起源和意义。
垓下之战的背景和起源
垓下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这场战役的背景和 起源是什么?
秦国和六国的战争历史
垓下之战的前因后果需要了解秦国和六国的战争历史。这些战争对于秦国的统一和垓下之战的重要性有 着直接的影响。
垓下之战的故事在文学、艺术和电影中多次被演绎。它如何成为了艺术家们 创作的灵感来源?
垓下之战的现代研究和评价
垓下之战作为一场重要的历史事件,受到了广泛的现代研究和评价。这些研 究发现了什么新的信息垓下之战作为一场重要的历史事件,一直被人们纪念和庆祝。这些纪念和庆 祝活动如何进行?
战争和和平的思考和对比
通过垓下之战的思考和对比,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关系。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战争和和平?
垓下之战对我们的启示和意义
垓下之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它对我们个人和社会有何意义?让我们共 同思考和探索。
参战的各国势力和军队规模
垓下之战是一场规模庞大的战役,牵涉到多个国家的势力和庞大的军队。让 我们了解一下参与垓下之战的各国势力和军队规模。
垓下之战的地理环境和战场布局
地理环境和战场布局在垓下之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了战役的进行?
赵国大将赵奢的策略和作用
在垓下之战中,赵国大将赵奢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策略和作用如何影响了 战局的发展?
战争中的各国将领和军队表现
在垓下之战中,各国将领和军队展现出了不同的表现。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些将领和军队在战役中的骁勇 之举。
瓮城阴谋和秦军的突围
在垓下之战中,敌军筑起了瓮城,阻挡了秦军的突围。秦军是如何应对这个阴谋的?他们成功突围了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垓下之战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名称
垓下之战
地点
垓下
时间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
参战方
汉军;楚军
结果
汉军胜利,项羽自杀
听语音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与汉军对陟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能调来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
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
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
刘邦也欲西返。
但是,正当刘邦打算率军西返之时,张良、陈平却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
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
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1]。
刘邦于是采纳二人建议,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作战。
大军追至夏南时,刘邦约集韩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围楚军。
由于韩信及彭越未如约出兵合击楚军,结果刘邦在固陵被项羽打败。
刘邦慌忙率军退入陈下,并筑起堡垒坚守不出,而楚军又一次合围了刘邦。
坚守壁垒的刘邦向张良询问:
“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张良回答:“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
君王能与共天下,今可立致也。
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2]
于是,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
就这样,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命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
垓下之战随之开始。
[3]
听语音
开始
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灌婴引兵进占彭城,同时攻下楚地许多地区。
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将进入九江地区,诱降了守将、楚大司马周殷,随后合军北上进攻城父(今安徽涡阳东)。
刘邦也由固陵东进,形势对楚极为不利,项羽被迫向东南撤退。
十一月,项羽退至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筑垒安营,整顿部队,恢复军力,此时楚军尚有约十万人。
韩信垓下五军阵图(武备志)
韩信、彭越、英布等会合刘邦后,十二月(前202年初,当时以十月为岁首)在垓下将向江南撤退的十万楚军层层包围。
汉军以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主力,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
韩信亲率汉军发动攻势,初战进攻受挫后退,在楚军准备追击时汉军左右两翼迂回夹击楚军,两军短兵相接陷入胶着,这时韩信带领大军翻身再战,楚军在三面夹击中被击败。
项羽被迫退回垓下城。
[5]
四面楚歌
汉军夜间高唱楚歌,楚军自项羽以下莫不以为汉已尽得楚地,乃士气崩溃。
项羽眼见大势已去,便乘夜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
天明以后,汉军得知项羽突围,于是派遣五千骑兵追击。
项羽渡过淮水后,仅剩百余骑相随,
行至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因迷路耽搁了时间(《史记》中交代因田父欺骗),被汉军追及,项羽突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手下仅剩二十八骑。
[1]
乌江决战
项羽指挥这二十八骑,来回冲阵,再次杀开一条血路,向南疾走,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长江边的乌江浦)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乃令从骑皆下马,以短兵器与汉兵搏杀,项羽一人杀汉军数百人,自己身亦被十余创,最后自刎而死,年31岁。
项羽死后,汉军全歼八万楚军,楚地皆降汉,独项羽原封地的鲁人不肯投降(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后刘邦将项羽首级示鲁,鲁人乃降。
至此,历时4年半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垓下之战作战图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二月甲午日,刘邦称帝于汜水北岸,建立西汉政权。
(汉初承秦制,以十月为岁首。
也即汉高祖五年的第1个月为十月,接下来为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
二月为当年的第5个月。
)[7]
听语音
垓下之战,汉军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多路围攻,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听语音
《高祖本纪》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
项羽之卒可十万。
淮阴先合,不利,却。
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
大败垓下。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鲁为楚坚守不下。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
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3]
《项羽本纪》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原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
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五人共会其体,皆是。
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1]
听语音
“垓下遗址”即古战场遗址于一九八六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垓下遗址
参考资料
∙[1] 《史记项羽本纪》.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8-14]
∙[2] 《史记留侯世家》.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8-14]
∙[3] 《史记高祖本纪》.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