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的诞生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命的诞生

背景分析

《新生命的诞生》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教版)第二册。

教材着重阐述了生命的由来问题,即人的生殖健康教育问题。在社会风俗和传统习惯中,本节内容被认为是比较稳秘,难以直言的。但在当前形势下,据市计生委调查结果分析,中学生对初次月经来潮或遗精有充分准备的只占4.42%,有点准备的30.47%,根本不懂的占46.28%,还有16.51%存在恐惧心理,这些都与青少年获取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匮乏直接相关,而学生现有的性知识主要从报刊、杂志(47.44%)和同学相互交流(47.21%)中获得,而从学校教育获得的比例仅为16.74%,况且我市青少年的性生理成熟期普遍提前。同时,学生在心理特征上,他们正值青春发育期,虽对动植物的生殖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但对人类的生殖知识是零散或朦胧的,对性的认识充满神秘感和好奇心,但其思想观念的可塑性大,也容易突破,因此,把生殖、发育的相关知识放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比放在八、九年级学习效果更好,更有紧迫性。这种安排是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需求,也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科学信息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基本适应了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已初步具有口头表达能力,调查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观看录像,收集有关“受精和胚胎发育”的信息资料,营造富有情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讨的欲望,引起学生的互动和共鸣,实现资源共享,知识互补。同时,学生在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在展示交流结果时,让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本身需要与人团结协作,善与他人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

3、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养成善于质疑、

探索的思维品质。

2、通过与自己父母、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和尊重父母的情感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设计学习情景,预测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2、搜集相关资料,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借阅有关人的受精和胚胎发育的

信息资料。

学生准备

1、搜集人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资料

2、网上查阅试管婴儿和克隆人之争的资料

3、回家问父母三个问题

①我是从哪儿来

②妈妈怀孕时的感受

③妈妈怀孕多少个月才生下我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记得我们小时候,经常会问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妈妈是怎么说的?

(电脑展示一位新生儿的诞生和他的一阵啼哭,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学生纷给举手各抒已见)

生:妈妈说我是从大山里捡来的。

生:爸爸说我是从肚脐眼里蹦出来的。

生:我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师生同笑)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父母是“哄你们的”,那我们今天就从科学的角度了解

一下人的生殖过程。

(电脑展示字幕:新生命的诞生)

[学生一方面对人的生殖有一定的神秘感,渴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往往又怀有羞怯的心情,教师应当理解学生这样的心理活动,应针对性地设计本节教学的引入方式,巧妙地打破学生碍于面子不敢大胆学习的心理,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情境,融入到课堂氛围的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二、以问激思,收获新知

师:我想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像资料,边看边思考几个问题,想想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多媒体展示:精卵结合,胚胎发良,胎儿分娩的过程)

教师设计的导学问题公布如下:

1、精子和卵子是在什么地方相遇,它们相结合的细胞叫什么?

2、胚胎发育的场所在哪里?条件是什么?

3、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什么时期形成各内脏器官?

4、通过你收集的资料,说出哪些因素可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5、联系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专心致专,看完录像后,互相窃窃私语)

[多媒体动画,音响等媒体的生动活泼,感染力强,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精神振奋,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更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师:通过录像中生殖过程的介绍,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

交流你们的讨论结果。

三、群体互动,合作交流

在教师的主持下,学习小组对各个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适时地加以肯定或鼓励,如点头赞赏,口头表扬等。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其他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加以交流、评述及提出新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A组学生代表:

我们组知道了精子和卵子相遇的地方是输卵管,卵子和精子结合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我们还知道胚胎发育的场所在女性的子宫里,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靠胎盘提供。但我们组的同学提到在农村里,有些父母要做节育手术,是怎么一回事?什么时候形成各组织、内脏、器官,我们还不知道,有哪几个组的同学

知道,请告诉我们。

[由于学生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因此,采用学生之间相互答疑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达到知识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B组的学生代表:

据我资料查询知道:有些人做节育手术,其实是对女性来说结扎输卵管,不让精子与卵子相遇,男性来说是结扎输精管,不让精子排出,这样就不会生小孩子。我们组还知道,各种组织,内脏,器官是在胚胎发育的初期形成的。我们联想到,在我们身边有妇女怀孕,她的长辈们就要告诉她不要感冒,不要乱吃东西,可能是怕影响胚胎发育吧。

C组的学生代表:

是的,有些资料上报道:在妇女怀孕期间服用了某些抗生素药,或者吸烟、酗酒、吸毒,会导致胎儿畸形,生出“三体综合症”的孩子。

(此时,学生拿出他们收集的资料读给其他同学听,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学生获得了这些知识后,为将来成年后组成家庭,优生优育,增强社会责任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培养现代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又有学生发言:

我们组在讨论中还提出了一些新问题无法解答,需要其他组知道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答(一位位同学争着举手提问)

生:胎儿吃什么

生:胎儿的性别是在胚胎发育的什么时期形成?

生:双胞胎和多胞胎是怎样形成的?

生:连体婴儿是怎样形成的?

生:双胞胎共有一条脐带,还是各有一条脐带?

生:为什么胎儿的头朝下

(一连串的问题,一阵阵的讨论,同学们热情高涨,兴趣很浓,这时候,知道答案的同学纷纷拿出资料举手发言)

[教师的问题是假设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才是真问题,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激励学生敢想,敢问,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

生:胎儿不能吃,不是吃什么,是通过胎盘从母体中吸收氧气和养料,也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