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水稻的磷钾效应和适宜配比试验研究]氮磷钾的化学符号

合集下载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长优2号水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长优2号水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长优2号水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粮食需求的增长,如何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性状已成为当前农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氮磷钾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三大养分元素,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长优2号是我国优良水稻品种之一,其产量和经济性状的优劣直接受到氮磷钾配比的影响。

针对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长优2号水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优化水稻养分管理策略、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长优2号水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为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性状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长优2号水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深入了解不同养分比例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为实现长优2号水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长优2号水稻产量的影响规律,找出最适宜的养分配比,提高水稻产量;2.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长优2号水稻的经济性状的影响,探讨其对农民收益的影响,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3.提出配比优化方案,为农民提高长优2号水稻的生产效益提供技术支持;4.总结实验结果,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长优2号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实现增产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优2号水稻是一种优质水稻品种,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氮磷钾是影响水稻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不同的氮磷钾配比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性状有着显著影响。

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长优2号水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入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长优2号水稻产量的影响,可以有效地优化水稻生产的施肥方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王义芳;梅桂芳;丁波;张青;朱美萍【摘要】水稻生长过程中在不同的生育期,需肥情况有所不同,氮、磷、钾吸收比例不同,通过试验,了解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期刊名称】《大麦与谷类科学》【年(卷),期】2007(000)004【总页数】3页(P46-48)【关键词】水稻;肥料;产量;性状【作者】王义芳;梅桂芳;丁波;张青;朱美萍【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墩头镇农技站,江苏,海安,226691;江苏省海安县墩头镇农技站,江苏,海安,226691;江苏省海安县墩头镇农技站,江苏,海安,226691;江苏省海安县墩头镇农技站,江苏,海安,226691;江苏省海安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海安,2266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水稻是本地区大宗粮食作物之一,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0%,也是本地区群众主要口粮,在农民经济来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为了获得水稻稳产高产,今年我们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性,实施了水稻氮磷钾肥效试验,确定水稻氮磷钾适宜用量,为指导大面积生产提供依据。

1.1 供试肥料品种及运筹氮肥品种为尿素,含N 46%,磷肥品种为过磷酸钙,含P2O514%,钾肥品种为氯化钾,含K2O 60%。

试验按不同配比设14个处理,各处理施肥量见表1。

1.2 供试地点及土壤理化性状试验地在海安县墩头镇吉庆村三组进行,地势平坦,土壤为黏壤土。

肥力均匀。

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有机质3.4%,全氮0.23%,速效磷 22mg/kg,速效钾85mg/kg。

1.3 供试水稻品种“盐稻9号”。

2.1 试验设计试验采取随机排列,设14个处理,磷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氮、磷、钾肥均有4个水平,见表1。

用来验证水稻不同生育期需肥特性及肥料利用率,和最佳的施肥方案。

2.2 试验方法该试验田于5月26号落谷, 6月11号整地,6月13号施基肥,6月14号人工手栽,基本苗1.5万穴,平均每穴苗数4根。

磷钾肥对水稻产量效应试验

磷钾肥对水稻产量效应试验

磷钾肥对水稻产量效应试验吉振华;顾莉娟;徐怀松;商兆堂;吴建中;谭家华【摘要】通过试验资料分析得出:在施肥时必须考虑土壤本身的肥力结构,在碱解氮96 mg/kg,速效磷(P)8.5 mg/kg,速效钾(K)105 mg/kg,缓效钾(K)388 mg/kg的情况下,增施磷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增施钾肥的效果比磷肥要明显.当施肥水平为N=232.5 kg/hm2,P2O5=135 kg/hm2,K2O=135 kg/hm2时单产最高,在今后生产中对于这种土壤类型应该按这种施肥量和施肥比例施肥.【期刊名称】《大麦与谷类科学》【年(卷),期】2007(000)003【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磷钾肥;水稻产量;效应试验【作者】吉振华;顾莉娟;徐怀松;商兆堂;吴建中;谭家华【作者单位】江苏省盐都区秦南镇农技推广中心,江苏,盐城,224021;江苏省盐都区秦南镇农技推广中心,江苏,盐城,224021;江苏省盐都区秦南镇农技推广中心,江苏,盐城,224021;江苏省气象局,江苏,南京,210009;江苏省盐都区农林局,江苏,盐城,224002;江苏省盐都区农林局,江苏,盐城,22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随着水稻产量的增加,必然会加速土壤养分的消耗,如果忽视高产条件下肥料养分的合理配合施用,不但会造成土壤中某些养分的过度耗竭,还将限制产量的持续提高;为此,选择本地区的水稻当家品种和主要的土壤类型,进行水稻高产条件下的肥料养分效应试验,为实现水稻持续高产和土壤养分平衡提供理论依据。

1)试验品种为徐稻3号。

2)5月10日播种,旱育稀植;6月20日移栽,7月15日搁田,10月13日收获。

3)移栽规格:0.24m×0.13m,31.95万穴/hm2、基本苗110万/hm2,移栽时秧苗叶龄7.5叶。

4)经测定,供试土壤为黏土,耕层pH值为6.5,有机质含量为27.7g/kg,全N为2.46g/kg,全P2O5为1.01g/kg,碱解氮为96mg/kg,速效磷(P)为8.5mg/kg,速效钾(K)为105mg/kg,缓效钾(K)为388mg/kg。

高产水稻的磷钾效应和适宜配比试验研究

高产水稻的磷钾效应和适宜配比试验研究

组 合
A3 . 1 3
NP0 :2 :25 0 K
1O 3 : :. 4 0
行 水 稻 高 产 条件 下 的肥 料 养 分效 应 和 配 比试 验 研 究 , 建 对
立和 完善 水稻 施 肥指 标体 系 、 展粮 食生 产 、 进 耕地 地 力 发 促 建 设 、 护 生态 环境 都 具有 重要 意 义 。 文在 田间 试验 的 基 保 该
比 为 1004 产 量 最 高 的 极 限 配 比 为 1 .1 .1 ::.4. :5:5 。 O 0 关键 词 高产 水稻 ; 磷钾 ; 交互效 应 ; 比 配 中 图分类 号 S 1 5l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0 — 7 9(O 1 O — 0 1 0 0 7 5 3 2 l )8 0 4 — 2
张家港 市 的水稻产 量 自 19 9 5年 以来 一直 稳定在 9t m h / 左右 , 稻 产量 的增 加 必 然加 速 土 壤 养 分 的 消耗 。 水 因此 , 进
处 理

表 1 各 处 理 肥 料 配 比
组 合
A1 Bl
NP0:2 :2 5 0 K
10: :O
处 理
注: +表示较处理 1增产 显著,}表示较处理 1 } 增产极显著。
211 不 同施磷 水 平 对 水 稻 产 量性 状 的影 响 。 论 是 何 种 .. 无
施 钾 水平 , 磷对 水 稻产 量 的 影响趋 势 都较 一 致 。 施磷 量 与 产
量之 间无 明 显 的相 关 趋 势 , 稻 产 量 保持 在 增 减 幅 度较 小 水
表 4 不 同 施 钾 水 平 对 水 稻 穗 、 结 构 的 影 响 粒

氮磷钾的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氮磷钾的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氮磷钾的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易利娟;刘芳珍【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氮肥、磷肥、钾肥配比施肥对晚稻欣荣优华占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以晚稻欣荣优华占为试材,采用“3414”肥料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开展研究.[结果]不同N、P、K肥施肥水平对欣荣优华占产量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促进水稻晚稻品种欣荣优华占生长发育的N、P、K三种营养元素中,增产效果最为明显的是N肥.但是,随着N肥施用量的增加,当超过一定水平时水稻产量反而下降,其中处理(11)(N3P2K2)的水稻产量比处理⑥(N2P2K2)低.P、K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处理⑥(N2P2K2)既能满足水稻对肥料的需求,又能保证其正常生长,从而有利于实现水稻产量增产.【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27【总页数】5页(P90-93,104)【关键词】氮磷钾;不同配比;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作者】易利娟;刘芳珍【作者单位】上栗县农业局,江西上栗337009;上栗县农业局,江西上栗337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3.5Effects of Different Ratio of N,P and K 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 of Rice YI Li-juan,LIU Fang-zhen* (Shangli Agriculture Bureau, Shangli, Jiangxi 337009)Key words N,P and K; Different ratio; Yield; Component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化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是粮食增产的基础。

它作为农作物的“口粮”,在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等方面起促进作用。

测土配方施肥是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技术措施,也是一种施肥方式。

高产水稻的磷钾效应和适宜配比试验研究

高产水稻的磷钾效应和适宜配比试验研究

高产水稻的磷钾效应和适宜配比试验研究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高产水稻磷、钾养分对产量的影响和氮、磷、钾养分的适宜配比。

结果表明:在土壤速效磷10.1 mg/kg、速效钾125 mg/kg水平下,基础磷钾养分的水稻产量为590.0 kg/ 666.67m2,在此基础上增施磷肥的效果不显著,增施钾肥的效果极显著。

施钾量与水稻产量之间呈抛物线趋势,极限施钾量为K2O 8.4 kg/666.67 m2,效益最佳施钾量为K2O 7.68 kg/666.67 m2。

水稻高产高效的氮磷钾配比为1∶0∶0.44,产量最高的极限配比为1∶0.51∶0.51。

关键词高产水稻;磷钾;交互效应;配比张家港市的水稻产量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9 t/hm2左右,水稻产量的增加必然加速土壤养分的消耗。

因此,进行水稻高产条件下的肥料养分效应和配比试验研究,对建立和完善水稻施肥指标体系、发展粮食生产、促进耕地地力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磷、钾养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和氮、磷、钾养分的适宜配比,以期指导大面积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的合理施肥。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在张家港市杨舍镇农义村试验田进行。

土壤类型为黄泥土,耕层土壤pH值6.5,有机质含量27.7 g/kg,全氮2.46 g/kg,碱解氮197 mg/kg,速效磷10.1 mg/kg,速效钾125 mg/kg。

1.2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9-92;供试肥料为尿素、过磷酸钙、钾肥。

1.3试验设计试验处理采取完全设计,在施N 17.5 kg/666.67 m2的基础上,设施P2O5和K2O 2个因素,其中P2O5施用量设4个水平,分别为0 kg/666.67 m2(A1)、3 kg/666.67m2(A2)、6 kg/666.67 m2(A3)、9 kg/666.67 m2(A4);K2O的施用量设4个水平,分别为0 kg/666.67 m2(B1)、4.5 kg/666.67 m2(B2)、9.0 kg/666.67 m2(B3)、13.5 kg/666.67m2(B4)。

水稻3414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

水稻3414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

水稻3414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作者:郑驰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12期摘要:为提高肥料施用效益,研究氮、磷、钾肥料及其组合效应,了解“土壤—肥料—作物”的相互关系及不同作物经济有效的施肥技术,为不同的土壤、气候,选择最佳施肥方案,制定合理科学施肥指导,为在大宗土壤类型上进行水稻氮磷钾“3414”肥料效应试验。

关键词:水稻“3414” ;肥料效应;试验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05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和土壤类型试验地位于宜宾县古柏乡农村村团结组,E104o1811.6”,N28 o5928.8”,地势平缓。

供试土壤属夹关组红砂田,潴育型水稻土,肥力水平中等,地力均一。

1.2 供试品种供试水稻品种为Ⅱ优518。

1.3 试验设计1.3.1 “3414”完全试验“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4个水平的含义是: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推荐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

此试验设计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特点。

根据试验安排,结合宜宾县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及相关试验示范成果,初步确定其施肥配方(kg/667m2)为:N:P5O2:K2O=10:4:4;试验布局1次重复。

根据上述配方比例,“3414”试验完全方案小区面积固定以30m2计算,得各处理间施肥标准。

此次测土配方施肥一般采用单质肥料,在施用基肥或追肥前,应根据试验作物规律,确定合理的基肥、追肥比例。

1.3.2 试验地选择试验地在选择地势平坦、田面整齐、肥力均匀,具有代表性的田块,地力水平中等,历年种植习惯为一季中稻。

1.3.3 试验作物品种选择田间试验应选择当地的主栽品种或拟推广的品种,该试验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Ⅱ优518。

1.3.4 试验准备1.3.4.1 整地确定实验田后进行去除杂草,开沟排水并犁耙平整。

水稻最佳产量与最佳氮磷钾施用量关系研究

水稻最佳产量与最佳氮磷钾施用量关系研究

水稻最佳产量与最佳氮磷钾施用量关系研究摘要近年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等问题十分严重,为了在马龙县获得水稻栽培中氮、磷、钾最佳施用量及三要素的比例,选择在马龙县中海拔地区、中等肥力、有代表性的稻田中进行“3414”肥料效应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中等肥力田块中最佳施肥量为纯氮6.10kg/667m2,五氧化二磷0.68kg/667m2,氧化钾3.57kg/667m2,三要素比例为1∶0.11∶0.58;最佳稻谷产量496.2kg/667m2。

关键词水稻;“3414”肥效试验;最佳施肥量近年来,有些农户片面追求高产,盲目加大化肥施用量,忽视了施肥的经济效益[1]。

平衡施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是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的目的[2]。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因为其既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首要途径,也是筛选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1]。

本试验中,根据土壤化验结果和农户近3年水稻种植施肥情况及水稻产量调查分析,计算出2水平情况下施纯氮量为7kg/667m2、纯磷4kg/667m2、纯钾5kg/667m2,从而进行上述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

通过该“3414”完全实施田间试验,掌握中等肥力田块水稻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肥料品种、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水稻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水稻作物施肥模型,为水稻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种植面积较大的楚粳28号。

试验肥料采用统一供肥:尿素(含N 46%),过磷酸钙(含P2O5 12%),氯化钾(含K2O 60%)。

1.2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08年春季至秋季在马龙县旧县镇红桥村民委员会红桥村进行。

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壤土泥田,肥力中等,代表面积2 000hm2。

试验田面积1 600m2,前作大麦,施碳铵40kg/667m2,农家肥1.5t/667m2。

氮、磷、钾配施对超级稻产量的肥料效应

氮、磷、钾配施对超级稻产量的肥料效应

氮、磷、钾配施对超级稻产量的肥料效应摘要:为了研究氮、磷、钾平衡施肥对超级稻产量的肥料效应,通过“3414”最优回归设计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超级稻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氮、磷、钾单因素及互作效应。

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均可以提高水稻产量,3种肥料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显著高于任何2种肥料配施。

氮、磷,钾3种肥料的农学利用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

氮、磷,钾两两互作对水稻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对产量的影响为氮磷>氮钾>磷钾;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确定试验区超级稻氮(N)、磷(P2O5)、钾(K2O)最佳施用量为158.55、62.25、58.35 kg/hm2,可获得最佳经济产量9 451.05 kg/hm2。

关键词:超级稻;氮、磷、钾配施;“3414”肥效试验;互作效应;产量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和利用受品种特性、施肥技术、管理措施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超级稻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对超级稻高效施肥,提高肥料当季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有着重要意义[1]。

随着超级稻推广面积的扩大,产量和化肥用量也逐渐增大,施肥成为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大量研究者在肥料合理施用及提高当季利用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肥料合理运筹和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2-6]。

但随着产量的增加,肥料的施用增加幅度却远高于产量的增加幅度[7],有研究认为,生产同样多的稻谷,在高产条件下需要更多的养分供应[8],超级稻在高养分供应条件对养分的吸收前人研究多集中在氮营养方面[9-11],在磷、钾肥方面的研究较少,且超级稻的产量差异与肥料的施用水平、施用比例、施用方法及养分交互作用研究方面的数据还较缺乏[12]。

本研究利用超级稻品种在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比例下,采用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田间试验示范,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肥料当季利用率等指标,探讨氮、磷、钾肥交互作用对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旨在为制定超级稻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3414”试验数据的归纳总结提供参考。

水稻氮磷钾的施肥效应

水稻氮磷钾的施肥效应

水稻氮磷钾的施肥效应黄忠财;范铭丰;肖起通【摘要】[目的]为优化泰宁县水稻施肥方案.[方法]在水稻上开展“3414”肥料试验,研究氮、磷、钾肥施肥效应.[结果]氮、磷、钾3种肥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钾>磷.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拟合表明,当水稻获得最高产8 949.0 kg/hm2时,氮肥用量为216.0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00∶0.42∶0.56;当获得最高经济产量8 913.0 kg/hm2时,氮肥用量为198.0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00∶0.45∶0.48.[结论]该研究可以用来指导当地水稻施肥.【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30【总页数】3页(P11991-11993)【关键词】水稻;3414施肥;效应【作者】黄忠财;范铭丰;肖起通【作者单位】泰宁县农业局,福建三明354400;三明市农业局,福建三明365000;三明市农业局,福建三明3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32水稻是泰宁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通过对种植区农户调查和耕层化验分析,发现当地农户存在一些盲目施肥、偏施单一品种化肥等现象。

这不仅造成肥料浪费,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而且带来耕地面源污染等问题[1-3]。

为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得施肥更趋向科学、合理,笔者2009、2010年连续2年在泰宁县水稻种植区安排“3414”田间肥效试验,研究氮磷钾施肥效应,为水稻科学配方施肥提供有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土壤试验地设在泰宁县新桥乡、大田乡、杉城镇、梅口乡、开善乡、朱口镇、上清乡和下渠乡等8个乡镇,并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安排22个“3414”田间肥料试验。

选择平坦、肥力均匀的田块,避开道路、堆肥场所等特殊地块。

试验水田耕层土壤养分平均值为:有机质含量34.7±6.5 g/kg,碱解氮157±51 mg/kg,有效磷31.0 ±10 mg/kg,速效钾238 ±80 mg/kg,pH 5.3 ±0.5。

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作者:郑运章邸云飞胡宏祥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第07期摘要:采用“3414”试验设计,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各种肥料间的互作效应。

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施用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各种肥料配比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任一肥料配施。

氮、磷、钾肥两两互作对水稻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当肥料用量处于低中水平时,互作效应均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肥料用量超过一定水平后则表现为拮抗作用。

对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影响最大的交互作用分别是氮钾、氮磷和磷钾互作。

总体来看,肥料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肥料用量及配比应在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基础上确定。

关键词:水稻;氮磷钾肥;互作效应;产量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7-77-05水稻产量受品种、环境条件和遗传特性的综合影响,在诸多环境因子中,其中肥料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氮、磷、钾是水稻正常生长的三大必需营养元素,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

近年来,由于高产品种推广及肥料大量施用,稻谷产量大幅度提升[1],肥料利用率呈现出下降趋势[2],对环境也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如何通过合理调整氮、磷、钾肥用量及配比来实现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同步提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国内外在施肥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品质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其中,氮肥方面开展的研究相对较多,如张洪程[3]等、徐春梅[4]等和刘代银[5]等就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吸氮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发现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黄进宝[4]等和Ohnishi[6]等则着重研究了不同土壤及氮肥管理条件下氮肥的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生理利用率。

磷肥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没有对产量及肥料利用率进行综合研究。

如郭再华[7]等只分析了供磷水平对水稻生长及磷素吸收的影响;郝虎林[8]等只分析了施磷对糙米品质的影响。

水稻田氮、磷、钾养分均衡施用技术

水稻田氮、磷、钾养分均衡施用技术

水稻田氮、磷、钾养分均衡施用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而影响水稻产量、机器、品质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水稻田的养分供应。

氮、磷、钾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主要养分,但是不同的氮、磷、钾配比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水稻田需要均衡的施用氮、磷、钾养分,来提高产量,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品质和保持稳产稳定性。

一、氮肥施用技术1、氮肥种类水稻田通常用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氮肥。

氮肥的种类应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稻品种和肥料价格等方面进行选择。

2、氮肥施用时间水稻生长期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氮肥,例如,在水稻生长的初期,步入光合作用旺盛期,氮肥需求量逐渐增加,施肥量要逐渐增加;在水稻分蘖、拔节、抽穗期需要多施氮肥以增加水稻感光器官(叶片和叶耳)的数量,从而增加光合作用量,使水稻产量更高。

3、氮肥施用量氮肥的施用量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水稻品种和气候状况等不同而异。

一般来说,在播种前施用60%的氮肥,水稻分蘖期前施用30%,开花期前施用10%的氮肥。

4、氮磷比例氮肥的施用不仅要关注量,还要关注比例。

氮磷比例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夏稻的氮磷比例一般为5:1~8:1,秋稻的氮磷比例为3:1~5:1。

使用有机肥能改善氮磷比,因为有机质可以提供慢效氮,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和肥料利用率,是一种为水稻增产的可行方法。

二、磷肥施用技术1、磷肥种类磷肥种类不多,有单超磷酸、三钙磷和磷肥等三种;其中,三钙磷往往更耐旱、耐缺水。

2、磷肥施用时间磷肥能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均匀生长,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现在水稻栽培中,磷肥多在播种时同种地施入。

可补足播种前土壤中机械作业带来的磷盐流失。

3、磷肥施用量磷肥的施用量标准化,提高了精施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能够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肥料利用率。

磷肥的施用量应根据不同土壤的条件、水稻品种和气候的需要而定。

通常在夏季主要的施用量为10~15kg/hm2,秋季为3~8kg/hm2。

高产水稻氮钾施用量最佳配比研究 - 生态环境学报

高产水稻氮钾施用量最佳配比研究 - 生态环境学报

土壤与环境 1999, 8(3): 221~223 ISSN 1008-181XSoi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N 44-1441/P基金项目:广东省“八五”科技攻关项目(1991-120-07) 作者简介:卢普相(1966~),男,助理研究员。

收稿日期:1999-05-19文章编号:1008-181X (1999)03-0221-03高产水稻氮钾施用量最佳配比研究卢普相,罗莲香,骆伯胜,张美兴,袁彩庭(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州 510650)摘要:求导了水稻目标产量的预测方程,不同氮钾施用水平的等产方程,以及氮钾最佳配比方程。

根据上述方程推导出地力产量为6345 kg/hm 2的水稻田目标产量为8589 kg/hm 2,N 与K 2O 施用量的最佳配比为1∶ 1.22,即N 139.4 kg/hm 2、K 2O 170.6 kg/hm 2。

关键词:水稻;氮;钾;施肥量;最佳配比中图分类号:S511.044;S147.22 文献标识码:A水稻施肥技术研究已经有很多报道,但养分配比方面的研究很多还停留在一般对比试验上。

在我们以前的水稻施肥试验中,取得最高产量时施N 和K 2O 分别为172.5 kg/hm 2和135.0 kg/km 2,折合比例为1∶0.78[1]。

又有试验结果认为水稻施N 和K 2O 的最佳经济施肥量为202.5 kg/hm 2 和141.0 kg/hm 2,折算比例为1∶0.70[2]。

在不同地域、不同品种上,氮钾的配比变幅很大,综合不同资料,其值为1∶0.60~1.21。

在大田生产中,多种养分配比均可以达到同样的产量水平,但哪种为最佳配比?报酬递减律告诉我们,过高的集约投入与产出并不成正比,市场经济要求我们以合理的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

1 试验方法1991~1996年,我们在兴宁市福兴镇研究“水稻年产18 t/hm 2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调查,布置了大量的小区和大田试验;试验地段在丘陵垌田区,土质为砂泥质水稻肥田;试验品种多采用中迟熟高产杂交水稻良种。

氮、磷、钾配施对宜香527水稻产量的影响

氮、磷、钾配施对宜香527水稻产量的影响

氮、磷、钾配施对宜香527水稻产量的影响摘要通过“3414+1”施肥试验,得出石阡县宜香527水稻的施肥数学模型为:y=418.3468+16.1641N+17.5669P+14.8059K+1.6585NP-0.4633NK+0.3876PK-0.9668pN-3.3453P2-0.6537K2,以施N:151.5kg/h2,P:79.5kg/h2,K:118.5kg/h2时,可获得最佳的经济产量,为9391.5kg/h2。

试验以高氮区(N3P2K2)处理的产量最高,为9437.5kg/h2。

关键词水稻;宜香527;施肥;数学模型文献标识码 A推行配方施肥,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对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控制面源污染,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强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解决石阡县农业生产上盲目施肥、过量施肥、偏施氮肥的现象,探索宜香527水稻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和施肥时期,构建水稻施肥模型,筛选水稻生产的最佳施肥模式,特进行了宜香527水稻的“3414+1”肥料试验,旨在为水稻生产制定科学的肥料运筹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宜香527,石阡县农技服务中心提供;供试肥料为尿素(N46%)、普钙(P2O516%)、氯化钾(K2O60%)、有机肥为牛粪。

1.2试验设计试验采用“3414+1”设计方案,即设N、P、K肥3个因素和4个施肥水平,增设1个有机肥处理;“0”为不施肥水平(cK),“1”为较低量施肥水平,“2”为预测的最佳经济施肥水平,“3”为预测的超过最佳施肥量的施肥水平。

随机区组排列,15个处理,2次重复,共30个小区。

小区面积242(6m×4m),各处理小区间筑30cm宽、25cm高的埂,各重复间和各处理间开大沟筑埂隔开,水源单独排灌,防止水肥串换,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

1.3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安排在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大园子组韩太贵家责任地,地处东径108°11′43.9″,北纬27°37′51.8″,海拔511m,无霜期305d。

氮磷钾不同配比模式对水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氮磷钾不同配比模式对水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氮磷钾不同配比模式对水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张福财【摘要】通过对北镇地区氮磷钾不同配比模式对水稻的影响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推荐施肥区、习惯施肥与推荐施肥搭配区的产量高于其他处理的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高些,增产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其中以推荐施肥N-14.2、P-7、K-7的配方最佳,但此施肥配方易受土壤条件和气候制约,需因地制宜,予以应用.在生产实际中,氮磷钾肥施用以1/3氮肥、全部磷肥、2/3钾肥做底肥,后期追施2/3氮肥和1/3钾肥为最佳施肥模式,能够达到高产、稳产、高效的目的.【期刊名称】《北方水稻》【年(卷),期】2011(041)003【总页数】3页(P31-33)【关键词】水稻;施肥配方;施肥模式;应用效果【作者】张福财【作者单位】北镇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锦州,12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7.21+1水稻是北镇地区的主要粮食生产作物之一,北镇耕地面积约8.2万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3万hm2。

通过几年来测土配方施肥的田间试验,初步确定不同区域不同施肥配方的施肥模式,确定水稻所需的氮磷钾的适宜用量,探索不同施肥配方及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为进一步修正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施肥参数,对土壤检测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分析,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施肥参数及推荐施肥技术,特做此试验,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内容与方法1.1 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点在北镇市吴家乡吴家村,土壤类型为草甸土,土壤质地中壤,平地,土壤肥力中等。

土壤pH值7.8,有机质1.85%、碱解氮 127 mg/kg、有效磷 13.65 mg/kg、速效钾 108.6 mg/kg。

1.2 供试材料供试氮肥为辽河牌尿素(含N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12%),钾肥为氯化钾(含K2O60%)。

供试水稻品种为辽农911。

1.3 试验处理试验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一个稻池,随机排列,无重复,小区面积133 m2。

氮磷钾三因素四水平在水稻上的肥料效应研究

氮磷钾三因素四水平在水稻上的肥料效应研究

氮磷钾三因素四水平在水稻上的肥料效应研究氮磷钾三因素四水平在水稻上的肥料效应研究第35卷第2期2009年4月农业装备技术AgriculturalEquipment&TechnologyVol_35?.2ADr.2009氮磷钾三因素四水平在水稻上的肥料效应研究吴如成,包怀成,吴玉青,张辉芳(1.镇江市丹徒区土肥站;2.丹徒区上党镇农服中心)通过田间试验和系统软件分析,掌握当地土壤马肝土的供肥能力,水稻作物单产650kg级的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参数,并通过此项试验来验证氮,磷,钾的最高最优施肥量和配方,建立水稻产量与肥料之间的数学模型,为科学施肥和配方肥生产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地点和品种试验地点设在镇江市丹徒区上党镇丰城村陈应敖承包田块,面积0.21hm2;供试品种:水稻南粳44.1.2供试土壤供试土壤为马肝土,试验前采集土样并进行土壤养分的测定(见表1).1.3试验设计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l4个处理,回归最优设计(简称”3414”).小区面积均为30m2,2次重复,各小区间用薄膜包裹支埂并埋入地下30cm,表1土壤基础理化性状表支埂高出水面20cm,试验于2008年6月1913移栽,拉线双本栽插,株行距为15cmx26.70cm,四周设保护行1.50m以上.1.4肥料运筹试验所需肥料均为单质化肥,用尿素(含N46%),过磷酸钙(含P2012%),氯化钾(含K2060%)调配.氮肥分5次施用:基肥,分蘖肥,长粗肥,促花肥,保花肥;磷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钾肥在基肥和长粗肥分二次施用.处理因子对应肥料用量见表2.1.5植株采样与测定收割前采集试验各小区植株样本以备分析籽粒,茎秆全N,P,K的含量.2结果与分析2.1试验结果与分析表2处理因子对应肥料用量kg/667m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总第150期吴如成,等:氮磷钾三因素四水平在水稻上的肥料效应研究表3水稻”3414”试验结果与分析kg/667m从表3可以看出,无肥区处理N产量最低,为375.90kg/667m,处理N0P2K2产量为397.50kg/667m,较无肥区增产21.60kg/667In;而处理NP2K.产量增幅最大,较处理N0PK增产达155.50kg/667m,说明氮因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磷和钾因素都大.在氮,钾施肥量相对固定状况下,处理N2PK与N2P2K和处理N2P.K2与N2P,K的产量比较:处理N2P2Kl比处理N2P1K1增产17kg/667m,处理N2P3K2比处理N2P.K:增产8.50kg/667m,说明随着施肥量磷元素的增加,增产幅度减小.处理N2P2K.产量最高,为658.90kg/667m,比处理N2P2K2增产4.7Okg/667m.2.2肥料不同因素处理结果的比较分析由表4可知,N因素:虽然产量最高的是处理N3P2K,但增产系数和增值系数都非常低,只有0.07和0.03;P因素:最高产量为处理N2P2K:,处理N2P3K表4单因子N,P,K肥料效应与分析说明:物价(元/kg)N5.30,P20~5.70,K208.10,稻谷1.90;增产系数:1kg肥料元素增产水稻kg数;增值系数:1元肥料增收水稻元数. 总第150期糕AET农业装备技术出现了减产和负值;K因素:虽然产量最高的是处理N2P2K,,但与处理NIK:相比,K素投入产生的增产幅度,增产系数和增值系数都不大,很不经济.因此, 综合N,P,K三因素,既增产又有增产系数,增值系数的配方是N2P2K:.2.3试验结果回归分析表3试验数据通过”3414”试验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产量与肥料之间的数学模型1:Y=375.8002+16.30966Xl一0.4103X1+7.464078X2—0.91593X22+3.721435X3—0.16484X32+0.371384X1X2+0.192964XlX3—0.18204X2X3决定系数R2=0.99,R0.05=0.92由此可见,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与产量有显着的关系.2.4水稻最高,最佳经济施氮量在磷,钾肥一致的基础上(P20为6kg/667m,K0为12kg/667ms),水稻产量与氮肥用量进行“3414”试验统计分析软件回归分析得到水稻产量与氮肥施用量的效应方程:Y=395.9+20.66N一0.405N(R=O.99)决定系数R2=0.99??,达到极显着水平,可见所获得的肥料效应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水稻产量与氮肥施用量之间存在极显着的回归关系,可用此模型提供推荐施肥量.对氮肥施用量效应方程进行求解,获得一阶偏导数方程dy/dn=20.66—0.81N,当dy/dn=0时,计算获得最高产量施氮量为25.50kg/667m2,以当年肥料价N5.30元/kg,稻谷1.90元/kg计算,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施氮量为22kg/667m.2.5水稻最高,最佳经济施磷量在氮,钾肥一致的基础上(N为20kg/667m,K012kg/667m2),水稻产量与磷肥用量进行”3414” 试验统计分析软件回归分析得到水稻产量与磷(P20)肥施用量的效应方程:Y=600.87+13.4067P一0.9889p2(R2=0.96)决定系数R=O.96??,达到极显着水平,可见所获得的肥料效应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水稻产量与磷肥施用量之间存在极显着的回归关系,可用此模型提供推荐施肥量.簟对磷(P20)肥施用量效应方程进行求解,获得一阶偏导数方程dy/dp=13.41-1.98P,当dy/dp=0时, 计算获得最高产量施磷量为6.80kg/667m,以当年肥料价P20,-6.70元/kg,稻谷1.90元/kg计算,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施磷量为5kg/667in.2.6水稻最高,最佳经济钾量在氮,磷肥一致的基础上(N为20kg/667m,P0为6kg/667m2),水稻产量与钾肥用量进行“3414”试验统计分析软件回归分析得到水稻产量与钾(KO)/]E施用量的效应方程:Y=593.185+7.6225K一0.2215K(R=0.98)决定系数R2=0.98??,达到极显着水平,可见所获得的肥料效应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水稻产量与钾肥施用量之间存在极显着的回归关系,可用此模型提供推荐施肥量.对钾(K2o)肥施用量效应方程进行求解,获得一阶偏导数方程dy/dk=7.62—0.44K,当dy/dn=0时,计算获得最高产量施钾量为6.80kg/667m,以当年肥料价K208.10元/kg,稻谷1.9O元/kg计算,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施钾量为7.60kg/667in.3结论3.1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马肝土施用氮,磷,钾肥对水稻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施用氮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最大.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顺序是氮肥>钾肥>磷肥.缺氮的平均相对产量为60.98%, 缺磷的平均相对产量为92.89%,缺钾的平均相对产量为90.95%.3.2在本试验条件下,通过”3414”试验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大施肥量为N27.95kg/667m,P2057.55kg/667m2,K2022.06kg/667IT10,产量684.87 k~,667in;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20.76kg/667m2,P205 5.62kg/667m,K207.4k~667mz,产量为634.5kg/667in. 在最大施肥量施肥条件虽然可以获得最高的产量,但投人与产出相比,不经济,效益又低,势必造成了在施肥上的浪费.因此,建议在我区马肝土上,施氮, 磷,钾肥的适宜量为:N20kg/667m,P205.60kg/667m,K207.50k~667m.其三要素比例为1:0.28:0.38.在这样的氮磷钾施用量和施肥比例条件下,水稻有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最高的经济产量.总第150期。

氮磷钾的合理配比对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氮磷钾的合理配比对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土 壤质量 下 降等一 系列 问题 。 了解决 上述 问题 , 为
试验共设 1 个 N、 、 3 P K肥料组合处理和 1 个空 白对 照 , 不设重复 , 每个处理 小区面积 3 长 75 0i ( . n mx 4 i) 宽 ,随机排列 ,插秧 密度 为 3 . c x 3 n 0 m l. 0 2
钾 肥施用 比例 不 当 , 引起 肥料 资源 浪费 、 环境 污染
12பைடு நூலகம்供试 材料 .
供试水 稻 品种 为辽 星一号 。供 试肥 料 为华锦
尿素 ( 63 ; 磷酸 钙 (2 ; 酸钾 (0 。 4 .%)过 1 %) 硫 5 %)
13 试 验 设 计 及 方 法 .
及 作物养 分 吸收利 用不 均衡 , 导致水 稻产 量 降低 、
yed a d a r n mi r i n rc ,a d t e r s l s o d t a h a in l r t f t r e e e n s c u d i r v g o h il n g o o c at i e n h e u t h we h t t e r t a ai o h e lme t o l mp o e rwt t s i s o o s t s f rc a d n r a e y ed t u o e n i c e s i l .Rey n o r g e s n n l ss te p i m fri z r a u t o h o t m il a i li g n e r s i a a y i, h o t o mu e t ie mo n s r t e p i l f mu y ed we e o t i e ,te r t f o t q o c s o e a d f al h e e t w r n r a e . r b an d h ai o u p tt o tr s n n l t e b n f s e e i c e s d o i y i

氮磷钾的化学式

氮磷钾的化学式

氮.磷.钾的化学名称是什么
(一)氮的化学名称是N;磷的化学名称是P;钾的化学名称是K。

(二)氮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原子序数是7。

氮是空气中最多的元素,1772年由瑞典药剂师舍勒发现,后由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确定是一种元素。

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硝石”。

(三)磷属于第15号化学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ⅤA 族。

磷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是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必要物质。

磷在地壳含量丰富列前10位,在海水中浓度属第2类。

钾为银白色立方体结构金属,理化性质和钠非常相似。

钾质软而轻可用小刀切割,新切面有银白色光泽。

钾离子能使火焰呈紫色,可用焰色反应和火焰光度计检测。

(四)扩展资料
使用时注意事项
氮元素以单质(氮气)形式存在时无毒,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常常有毒,典型的比如说氨、亚硝酸根等。

接触氮气时无需特别防护,接触液氮时需注意防止冻伤。

磷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低于80%。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卤素、卤化物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金属钾很活泼,需隔绝空气和水储存。

一般把钾、钠储存在煤油和液体石蜡中。

储存库房应通风低温干燥;与酸、氧化剂分开存放。

贮存和使用都要注意安全,由金属钾引起的火灾,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剂扑灭,而要用碳酸钠干粉。

钾也对皮肤有很强的腐蚀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产水稻的磷钾效应和适宜配比试验研究]氮磷钾的化学
符号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高产水稻磷、钾养分对产量的影响
和氮、磷、钾养分的适宜配比。

结果表明:在土壤速效磷10.1 mg/kg、速效钾125 mg/kg水平下,基础磷钾养分的水稻产量为590.0 kg/ 666.67m2,在此基础上增施磷肥的效果不显著,增施钾肥的效果极显著。

施钾量与水稻产量之间呈抛物线趋势,极限施钾量为K2O 8.4
kg/666.67 m2,效益最佳施钾量为K2O 7.68 kg/666.67 m2。

水稻高产高效的氮磷钾配比为1∶0∶0.44,产量最高的极限配比为1∶0.51∶0.51。

关键词高产水稻;磷钾;交互效应;配比
S511A 1007-5739(xx)08-0041-02
张家港市的水稻产量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9 t/hm2左右,水稻产量的增加必然加速土壤养分的消耗。

因此,进行水稻高产条件下的肥料养分效应和配比试验研究,对建立和完善水稻施肥指标体系、发展粮食生产、促进耕地地力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磷、钾养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和氮、
磷、钾养分的适宜配比,以期指导大面积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的合理施肥。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张家港市杨舍镇农义村试验田进行。

土壤类型为黄泥土,耕层土壤pH值6.5,有机质含量27.7 g/kg,全氮2.46 g/kg,碱解氮197 mg/kg,速效磷10.1 mg/kg,速效钾125 mg/kg。

1.2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9-92;供试肥料为尿素、过磷酸钙、钾肥。

1.3试验设计
试验处理采取完全设计,在施N 17.5 kg/666.67 m2的基础上,设施P2O5和K2O 2个因素,其中P2O5施用量设4个水平,分别为0 kg/666.67 m2(A1)、3 kg/666.67m2(A2)、6 kg/666.67 m2(A3)、9 kg/666.67 m2(A4);K2O的施用量设4个水平,分别为0 kg/666.67 m2(B1)、4.5 kg/666.67 m2(B2)、9.0 kg/666.67 m2(B3)、13.5
kg/666.67m2(B4)。

共16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具体设计及肥料施用配比见表1。

小区面积20 m2,小区间覆塑料膜隔离。

氮肥施用比例为基肥42.9%、分蘖肥22.1%、长粗肥15%、穗肥20%。

磷肥全部作基施,钾肥30%基施、70%作长粗肥。

试验田前茬小麦机械收割后麦草全部耕翻还田,水稻种植方式为常规人工移栽,其他各项栽培管理均按高产要求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磷钾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知,在土壤速效磷为10.1 mg/kg、速效钾125 mg/kg 的水平下,土壤磷钾的基础养分已基本能满足水稻产量600
kg/666.67 m2的要求,处理A1B1水稻产量为590.0 kg/666.67 m2。

在此基础上再增施磷肥的增产幅度很小,各磷肥用量处理的水稻产量比不施磷平均增产25.2 kg/666.67 m2,增产幅度为4.1%,但其增产应未能达到显著水平(F=2.32<F0.05=2.92)。

增施钾肥的增产效果好于磷肥,各施钾处理比不施钾处理平均增产41.1 kg/666.67 m2,增产幅度为为6.8%,增产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F=10.37<
F0.01=4.51)。

表明在土壤磷钾基础养分较高的情况下,实现水稻继续增产的关键因子是钾素,同时也进一步证实水稻是一种需钾量较大的作物。

2.1.1不同施磷水平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无论是何种施钾水平,磷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趋势都较一致。

施磷量与产量之间无明显的相关趋势,水稻产量保持在增减幅度较小的平衡状态。

说明在单季水稻高产栽培的条件下,土壤速效磷在10.1 mg/kg左右时,不施磷肥对产量影响不大。

从水稻产量性状的考查中发现(表3),磷对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为穗数>每穗实粒重>每穗实粒数。

各施磷处理的成穗数比未施磷处理平均增加1.2万穗/666.67 m2,千粒重平均降低0.4 g,每穗实粒数平均减少0.2粒。

2.1.2不同施钾水平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钾的不同用量水平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从表4可知,施钾量与产量的关系呈抛物线变化趋势。

4组施磷水平的钾肥效应虽有所差异,但总体表现以施K2O 9.0 kg/666.67 m2的处理产量最高,低于或超过此用量,增产效应显著降低。

钾肥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次序为每穗实粒数>穗数>千粒重。

施钾处理比未施钾处理平均每穗增加7.7粒,成穗数增加0.7万穗/666.67 m2,千粒重轻0.07 g。

施K2O 9.0 kg/666.67 m2的处理表现为穗、粒、重齐增的趋势。

2.2磷钾的交互效应与水稻高产高效的氮磷钾适宜配比
2.2.1磷钾在水稻上的交互效应。

从表5可知,产量结果经统计分析,磷钾对水稻的交互效应未达显著水准。

不同施钾水平时的磷效应基本一致,但不同施磷水平时钾的效应有差异、缩小;施P2O5 9 kg/666.67 m2的最适施钾区水稻产量比其他各组有明显增加,最高产量达726.7 kg/666.67 m2,比无磷、低磷和中磷时增产56.7~77.7 kg/666.67 m2。

但在高磷、施磷9 kg/666.67 m2时肥料的报酬递减现象也相应增大,施磷9 kg/666.67 m2、K2O 1
3.5 kg/666.67 m2的处理产量比其余各组施磷水平明显降低。

由此表明,钾对磷的交互效应不明显,但磷对钾有一定的交互作用[1-2]。

2.2.2水稻高产高效的氮磷钾适宜配比。

采取一元二次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施钾量(X)与产量(Y)之间的肥效回归方程为
Y=601+14.7 X-0.88 X2,求得最大增产率施钾量为施K2O 8.4
kg/666.67 m2,经济效益最佳施钾量为K2O 7.68 kg/666.67 m2,肥效回归分析的结果与各处理小区产量的统计检验一致,施K2O 9.0 kg/666.67 m2的各处理水稻产量都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处理。

以上分析得出,在施氮量17.5 kg/666.67 m2、土壤速效磷10.1 mg/kg、速效钾125 mg/kg时,有利于水稻高产高效的氮磷钾配比为1∶0∶0.44,产量最高的极限配比为1∶0.51∶0.51。

3结论与讨论
(1)在土壤速效磷10.1 mg/kg、速效钾125 mg/kg水平,基础磷钾养分的水稻产量为590.0 kg/666.67 m2,在此基础上增施磷肥的增产效果不显著,增施钾肥的增产效果极显著。

(2)磷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之间并无相关规律,钾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之间呈抛物线变化趋势。

水稻的极限施钾量为K2O 8.4
kg/666.67 m2,效益最佳施钾量为K2O 7.68 kg/666.67 m2。

(3)磷对水稻的产量性状影响次序为:穗数>千粒重>每穗实粒数,表现增穗、减粒、减重;钾对产量性状的影响次序为每穗实粒数>穗数>千粒重,一般用量时表现增粒、增穗、减重,适宜用量时表现为增粒、增穗、增重[3-8]。

(4)在该试验的土壤磷钾水平上,水稻高产高效的氮磷钾配比为1∶0∶0.44,产量最高的极限配比为1∶0.51∶0.51。

4 __
[1] 储国良,吴行国,等.丘陵地区水稻氮磷钾经济用量与配比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1996(3):5-7.
[2] 杨茹,肖训刚,等.浅谈高产水稻的施钾效应与增施钾肥的途径[J].辽宁农业科学,1996(5):44-45.
[3] 张家泉,赵照根.磷肥适宜用量及计算公式[J].土壤,1994(2):80-82.
[4] 浦东,王建武.水稻氮磷钾肥平衡施用技术研究[J].大麦与谷类科学,xx(2):42-44.
[5] 文成.水稻氮、磷、钾三要素试验探讨[J].现代农业,xx (5):38-41.
[6] 耿培,曹国?,丁飞.水稻氮磷钾高产施用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xx,36(27):11852-11854.
[7] 召杨,李发光,蒋学雄,等.水稻肥料效应试验初报[J].临沧科技,xx(3):33-37.
[8] 黄迅,李玉琴.宜宾市翠屏区渗育紫泥田水稻肥料效应研究[J].宜宾科技,xx(4):8-1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