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班级管理中孤独症学生行为 及情绪问题的个案研究
班级管理中孤独症学生行为及情绪问题的个案研究发表时间:2020-09-25T14:19:38.4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作者:张芳芳[导读] 科科,男,10岁半。
曾经在普校上过一段时间张芳芳淄博市淄川区特殊教育中心一、个案基本情况科科,男,10岁半。
曾经在普校上过一段时间。
认字写字及机械记忆能力较强。
与家人有简单的语言交流,在学校能回答简单的问题。
进入教室后习惯一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有需求或需求不被理解时不能运用恰当的行为方式表达,通常表现为反复的自言自语或者情绪急躁,刻板行为比较严重,吃饭比较挑食。
二、问题描述行为刻板,较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影响其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对科科的情绪和行为都有较大的影响,会导致他大发脾气,在教室里乱走、大叫,身体剧烈摇摆、晃动。
这种非常容易波动的情绪状态,使得他原本较强的认知能力得不到足够的发展,甚至还影响了同班其他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三、原因分析(一)生理人的一切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全都是大脑及神经调控的,当大脑某部位受损,相应的功能便会受到一定的损伤。
(二)认知虽然相对来说,科科的认知方面发展较好。
但对客观世界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
(三)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他的情绪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难忍受比较嘈杂的环境,缺乏足够的安全感。
四、处理方法(一)药物控制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服用精神控制药物。
这类药物直接控制大脑垂体等相关器官激素的分泌,服药以后,他的情绪状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像未服药之前一样易怒、烦躁了。
药物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的不良情绪和行为。
虽然他的情绪爆发仍然较难预料和控制,但给教育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二)创造更适合的环境尽量控制诱发科科情绪烦躁因素的出现,例如:管理好学生,让班内环境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非常有序的状况下,尽量减少环境和活动顺序等的变化,并随时提醒他下一步要干的事情....(三)认知疗法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Eli)指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孤独症个案分析报告范文
孤独症个案分析报告范文一、个案基本情况。
1. 小A的个人信息。
小A是一名[X]岁的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的,眼睛大大的,看起来特别可爱。
不过呢,他不太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总是自己一个人待着。
2. 家庭背景。
小A的家庭氛围还不错,爸爸妈妈都很疼爱他。
爸爸是个上班族,每天忙忙碌碌的,妈妈呢,主要在家照顾小A和做家务。
家里经济条件还算可以,能够给小A提供比较好的生活环境。
但是呢,爸爸妈妈工作都比较忙,陪小A的时间不是特别多。
二、问题行为表现。
1. 社交障碍。
小A就像一个小小的“独行侠”,在幼儿园里,其他小朋友都凑在一起玩游戏,他却总是站在一边看着,好像那些热闹的场景和他没有关系似的。
如果有小朋友主动过来找他玩,他就会显得特别紧张,有时候甚至会跑开躲起来。
比如说,上次有个小朋友拿着一个小皮球邀请他一起玩传球的游戏,小A看了看那个小朋友,然后就转身走到角落里去了。
2. 语言发展迟缓。
小A说话也比较晚,而且说得也不是很清楚。
他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大多数时候,他只会说一些简单的单词,像“妈妈”“爸爸”“要”之类的。
要是让他表达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想法,那就特别困难了。
有一次,他想要桌子上的那个小饼干,但是他不会说“我想要那个饼干”,只是一直指着饼干,嘴里发出“嗯,嗯”的声音。
3. 重复刻板行为。
小A有一些很奇怪的重复动作。
他特别喜欢把玩具排成一排,而且必须按照特定的顺序,要是有一个玩具放错了位置,他就会变得很烦躁,然后重新排。
还有啊,他总是喜欢在客厅里沿着同一条路线走来走去,就像一个小机器人一样,来来回回的,感觉他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别人很难把他拉出来。
三、评估与诊断。
1. 专业评估过程。
小A的爸爸妈妈发现他这些问题之后,就带他去看了专业的医生。
医生可认真了,做了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
有观察小A的行为表现,和他互动,还给他做了一些专门的测试题呢。
就像玩游戏一样,但是这些游戏都是有目的的,用来测试小A的认知能力、社交能力还有语言能力之类的。
对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个案的探究
对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个案的探究作者:张倩来源:《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2年第07期良好的情绪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基础,但是自闭症儿童情绪具有多样性,因此我们针对个别自闭症儿童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找到自闭症幼儿的问题情绪发生的原因,针对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整合,并制订符合该自闭症儿童的个性教育方法,由此帮助幼儿稳定情绪,学习控制情绪,最终促进自闭症儿童健康发展。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分析:小雨(化名),性别:男,出生于2013年7月3日,七岁十个月,足月剖腹产出生,出生时无难产无窒息的情况,出生时体重为七斤重,采用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的方式,出生时就会笑,但是无法确定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是否出现社会性微笑这个问题,大概两个月时会翻身,六个月时会坐,七个月时会爬行,十一个月时会走路,一岁半左右能发出单字“妈”“爸”,但是发音不清晰。
由于一直发音不清晰,家长在孩子大概两三岁时带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院做手术动过舌头,在术后幼儿出现无发音的情况,但是未引起家长重视。
幼儿无严重偏食现象,但幼儿咀嚼能力较差,喜欢吃一些较软的食物,最喜欢的零食是面包。
春季时会出现花朵过敏的情况。
晚上睡眠情况正常。
最喜欢的动画片是《喜羊羊与灰太狼》,还喜欢看各种广告。
在室外活动中最喜欢的运动为滑滑车。
该幼儿喜动,喜欢到处无目的奔跑,但在独处时最常做的事情是看电视,目前没有玩伴,能进行简单的自理活动,例如吃饭、大小便等。
但是穿脱衣服、鞋袜需要在帮助的情况下完成。
幼儿喜欢抓握,主要依靠抓握的方式拿取物品。
二、问题描述到校进行康复训练之前没有进行过任何康复训练。
在和幼儿母亲沟通中了解到,由于不懂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在幼儿出现无语言无发音时没有引起重视,但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家长发现无法与幼儿进行沟通,并且幼儿开始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家长认为最主要的情绪问题是攻击他人行为和自伤行为。
三、情绪表现记录本次采用观察法对幼儿发生的情绪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对幼儿出现的情绪行为进行具体的文字描述。
对自闭症学生的个案研究报告
对自闭症学生的个案研究报告关注有缺陷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新一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有用人才。
在这个社会上对于这些不算残疾却会有点孤僻自卑的学生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这次我们就是通过对个案行为的观察来探究自闭症学生和普通学生是否有差异,从而为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自闭症学生,为以后关于那些有部分缺陷的学生的教育事业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个案描述(一)个案学生的基本情况姓名:袁成性别:男出生:1995年籍贯:万州区沙龙路家庭背景:袁成老家在农村,是家中的独子,父母都是在外打工,家里还有爷爷奶奶,体弱多病,相对来说袁成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
(二)研究的重点1、诊断教育问题的成因个案的主要特征:个案发展与人交往情况:此名学生内向,平时课余时间都是一个人单独坐在角落里.因为自闭症的原因很少主动跟别人说话,在回答别人说话的时候也总是低着头不敢看着对方。
②个案情况:他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很沉默,不会举手回答问题或向老师询问任何问题,在几次主动提问他的时候发现他只是站着不说话,但学习还是比较认真的,课堂上的笔记整理得很完整,功课也总能及时完成,成绩基本上都能在班级的前20名内。
③个案问题的成因可能因为自闭症的原因,他个性比较自卑,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缺乏自信,性格上相当沉闷孤僻。
2、寻求有效的教育对策①通过与其沟通,逐步与他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引导他放开自卑和自己做朋友。
②私下鼓励其他学生跟他有意识的拉进,跟他聊天,不取笑他的自闭症,把他当成一个正常的孩子去对待。
3、观察个案的行为,并对其行为的分析。
(三)研究的步骤、内容与方法1、关系建立阶段我从一开始就发现在这个年龄段里的学生特别是男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而袁成因为语言表达方面的缺陷,便表现得很内向自卑。
要他对你信任首先我们必须尊重他,让他觉得你尊重他。
2011年9月1日开始,我以一种班主任助理的身份进入这个班级。
起初我并没有对他表现出很明显的关注,在一些看似不经意的时候跟他聊天,引导他讲话,并在他讲话的过程中尽量微笑地看着他的眼睛。
融合教育环境下孤独症儿童的个案研究
融合教育环境下孤独症儿童的个案研究引言孤独症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神经发育障碍,常常表现为社交交流困难、重复行为和兴趣以及受限的行为模式。
在过去,孤独症儿童通常被送往专门的机构接受教育和治疗。
随着融合教育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被纳入普通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
本文旨在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探讨融合教育环境下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和心理特点,提出相关的教育和支持措施。
一、案例概述小明(化名),7岁,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小明在社交交流上存在明显的困难,常常无法与同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他对特定的兴趣和活动表现出过于强烈的热情,同时对其他活动缺乏兴趣。
在学校,小明通常与其他同学保持疏离,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和游戏。
二、融合教育环境下的教育方案小明所在的学校实施了融合教育方案,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了专门的教育和支持。
学校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小明的特点和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学校配备了专门的辅导老师,为小明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辅导老师在课堂上协助小明完成学习任务,并指导他进行社交交流训练和情绪管理。
学校鼓励其他同学与小明进行互动,促进他与同龄人的交流和合作。
三、心理特点的分析在融合教育环境下,小明的心理特点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和支持。
小明在教育环境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业成绩和自我管理能力。
他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活动表现出了超越常人的热情和专注度,常常表现出出色的学习成绩。
小明在社交交流方面的困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在学校的支持下,小明开始逐渐参与集体活动和与同学互动,他与一些同学建立了友好的关系,逐渐融入了学校的大集体。
四、教育和支持措施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融合教育环境下孤独症儿童的关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障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支持。
学校和教师应增强对孤独症儿童的关爱和理解,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支持方案,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教育和辅导。
自闭症儿童实践教学个案(3篇)
第1篇一、个案背景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行为和兴趣模式刻板重复以及感觉异常。
在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案例以某市特殊教育学校一名自闭症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教学,探讨如何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个案描述(一)基本情况该自闭症儿童,男,8岁,就读于某市特殊教育学校。
自幼被诊断为自闭症,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与人交往困难,兴趣单一,生活自理能力较低。
(二)诊断情况经过专业评估,该自闭症儿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社交交往障碍:与人交往时,缺乏眼神交流,表情单一,不会主动与同伴互动。
2. 语言交流障碍:词汇量有限,语言表达不完整,难以理解他人的语言。
3. 行为和兴趣模式刻板重复:对某些事物过度关注,难以改变自己的兴趣模式。
4. 感觉异常:对某些声音、光线等刺激敏感,难以适应。
三、实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2. 培养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帮助自闭症儿童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交交往能力培养:通过角色扮演、互动游戏、集体活动等方式,提高自闭症儿童与人交往的能力。
2.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会自闭症儿童穿衣、洗脸、刷牙等基本生活技能。
3. 情绪管理能力培养:通过情绪故事、绘画、音乐等方式,帮助自闭症儿童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调整情绪。
(三)教学方法1. 个别化教学: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游戏化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兴趣。
3. 家庭参与式教学:鼓励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共同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发展。
四、实践教学过程(一)第一阶段:建立信任关系1. 与自闭症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其兴趣爱好、行为特点等。
2. 通过简单的互动游戏,如握手、拥抱等,帮助自闭症儿童建立安全感。
融合教育环境下孤独症儿童的个案研究
融合教育环境下孤独症儿童的个案研究引言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交往困难、语言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等特点。
孤独症儿童在传统教育环境下常常会面临较大的困难,在融合教育环境下,孤独症儿童有机会接受更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和辅导,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某融合教育机构中一位孤独症儿童的个案研究,探讨融合教育环境下孤独症儿童的特点、教育方式以及相关挑战和对策。
一、个案描述小明(化名)是一位6岁的孤独症儿童,在学校中表现出明显的语言交流障碍、情绪控制困难、以及刻板重复行为。
他在传统教育环境下表现得非常被动,无法适应常规的课堂教学和社交活动。
他的家长决定将他转入融合教育环境中,希望他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
二、融合教育环境下的特点在融合教育环境下,孤独症儿童能够接受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
这种教育环境强调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困难。
对于孤独症儿童而言,融合教育环境中的小班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对安静、稳定的需求,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和支持,促进他们的社交交往和情感管理能力。
三、教育方式在融合教育环境中,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别化教学: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个别化发展需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个别化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方案,帮助他们克服语言交流障碍、情绪控制困难等问题。
2. 社交技能培训:通过特别设计的社交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孤独症儿童提升社交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
3. 情感管理训练:通过情感管理训练课程,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感,避免情绪爆发和自闭。
4. 合作学习:鼓励孤独症儿童参与团体活动和合作学习,促进他们的社交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相关挑战和对策在融合教育环境下,孤独症儿童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教育环境:1.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需要更多地了解孤独症,学习相关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个案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孤独症儿童的发展需求。
孤独症个案分析报告范文
孤独症个案分析报告范文一、个案基本情况。
1. 小明(化名)的个人信息。
小明是一名[X]岁的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可就是不怎么爱跟人对视。
他住在[具体住址],家庭环境还算不错,爸爸妈妈都是上班族,对小明也很上心,就是有点不知道怎么跟这个有点特别的孩子相处。
2. 孤独症的表现。
社交方面。
这孩子在社交上可真是个小“独行侠”。
在幼儿园里,别的小朋友都凑在一起玩游戏,他就自己一个人在角落里玩积木,对周围小伙伴的欢声笑语就像没听见似的。
要是有小朋友主动来找他玩,他就像受到了惊吓的小兔子,要么躲得远远的,要么就把人家推开,根本不跟人家互动。
而且他几乎不主动和别人说话,就算说话也是简单的几个字,比如“我要”“不要”,就像个小话痨突然被封印了一样。
行为方面。
小明有一些特别的行为习惯。
他特别喜欢重复性的动作,比如说拍手,能拍个不停,就像个小永动机似的。
还有就是对某些物品特别执着,他有一个小破手绢,走到哪儿都得带着,要是手绢不见了,那可就像天要塌下来了,哭得那叫一个伤心,怎么哄都不行。
语言方面。
语言发展比较迟缓,除了上面说的简单词汇,他很难说出完整的句子。
而且他说话的语调也很奇怪,就像在模仿机器人说话,没有什么抑扬顿挫。
有时候他会突然冒出一些无意义的音节,像是在自己跟自己对话。
二、问题分析。
1. 社交障碍的根源。
我觉得吧,小明可能是不知道怎么去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就像他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别人都在另一个星球上。
他不明白小伙伴的笑容、邀请是友好的表现,只觉得别人靠近他是一种打扰。
这可能是因为他大脑中负责社交认知的部分发育得比较慢或者有点小故障。
另外,他缺乏社交经验的积累。
你想啊,他一直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就像一个从来没练过武功的人突然要去参加武林大会,肯定会不知所措呀。
2. 行为重复和物品执着的原因。
对于那些重复性的动作,可能是他在通过这种方式来自我安抚。
就好比我们紧张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抖腿一样,他拍手也许是在让自己感觉更舒服、更安全。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韦芳燕一、问题的提出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
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 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
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
Ka 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
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
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研究目标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及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的认识和情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探索的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1、文献资料查阅法。
用文献资料查阅法掌握整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2、观察法。
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
3、访谈法。
通过访谈,和家长、教师交流,如实的记录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家庭学校对幼儿的矫正教育情况。
四、研究的时间、对象研究时间:10个月(20xx.9---20xx.7)研究对象:小班的一名特殊幼儿五、研究实施阶段(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1.个人情况姓名:郑XX,性别:女,出生年月:20xx年3月,入学时间:20xx年9月2.家庭情况父亲:郑XX,私营商人,文化程度:大专。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孤独症儿童个案处理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孤独症儿童个案处理一、孤独症儿童的特点和表现孤独症,也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是一种儿童期发病的、多系统受累的、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
这种障碍具有多种表现,包括社交困难、语言交流障碍、刻板行为和兴趣以及重复性行为。
在幼儿园中,孤独症儿童往往表现出对于他人的交往不足、沉浸在自身世界中、不愿意与他人互动、容易情绪失控等特点。
这些特点往往给老师和其他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挑战。
二、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辅导策略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辅导,要从多方面入手,全面、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逐步融入集体生活和学习。
1. 个性化关怀和儿童情感交流:针对每个孤独症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关怀和情感交流。
了解孩子的兴趣、喜好、优点和擅长的领域,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情感纽带。
2. 社交技能训练和情绪管理:通过专业的辅导帮助孤独症儿童培养适应学园生活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方式,帮助孩子学会与同伴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合作。
3. 家校协作和家庭支持:与孤独症儿童的家庭保持密切通联,充分征求家长的意见和配合。
鼓励家长在家中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关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4. 多元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根据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注重视觉教学、图像化教学、手工制作和实践操作等手段,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效。
5. 知识普及和校园氛围塑造:通过专业的讲座、知识普及和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老师和家长对于孤独症的了解和接纳,促进全校师生形成包容、理解和支持的校园氛围。
三、个案处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名孤独症儿童的个案处理尤为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
我曾经深度介入并全程负责处理过一名孤独症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以下是我处理该案例的经历和心得体会。
这名孤独症儿童名叫小明(化名),在学校中表现出明显的社交障碍、情绪不稳定、语言交流困难等特点。
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个案论文
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一、个案的基本情况1.学生基本资料李××,男,汉族,出生于1997年4月15日,现年12周岁,有癫痫史,一直在服用药物,同时在服用其他药物调剂身体。
对牛肉、羊肉、巧克力、辛辣食品过敏。
父亲喝酒,但不吸烟。
母亲不吸烟,不喝酒。
母亲在受孕、怀孕期间基本正常,该生出生基本正常,在一周岁前几天发烧38.2度,出现惊厥,医生诊断为高热惊厥。
而后经常出现惊厥,医生诊断为癫痫。
1999年经相关科研究所诊断智力重度残疾。
2.家庭资料(含父母学历、职业、家人关系、家居环境、家庭生活等)母亲:宋×× 38岁大学现就职于××有限公司父亲:李×× 40岁大学不详(已离异)该生是独子,父母离异,与母亲、姥姥共同生活,主要由姥姥抚养。
母亲与姥姥关系和睦,现居住于上海市××区××街××小区,该生现在我校就读,经济条件一般。
家人对待孩子教育比较重视,对该生的整个成长过程均有记录资料。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主动意识加强,希望在生活上能够自理,社交能力加强,听指令和安全的意识加强,平衡能力加强。
3.表现情况安全感较弱,容易毁坏物品,缺乏安全意识,上课的时候喜欢躺在地上,不听从指令,有回忆的语言出现,喜欢舔东西,对零食的欲望比较强烈。
有尿裤子的现象出现,注意力的保持时间较短,到陌生的环境时容易出现紧张,对某些声音表现出恐惧,对不常吃的主食表现出不愿意接受的情绪。
二、分析原因、确立目标、方式和方法存在毁坏物品的表现的原因:1.心理年龄发展较小;2.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探索的欲望;3.在对物品的推拉过程中寻求声音刺激;4.发泄内心的不满来达到内心的平衡;确立目标:1.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该生认知水平;2.通过适当的方式来满足该生的探索欲;3.减少该生对声音的敏感度;4.让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如通过语言;5.提高该生的沟通能力;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并与iep相结合,针对以上的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的方法:(1)消退:在该生出现毁坏物品的行为时,对其提出的要求不给予满足,对此时该生出现的反应之后并不跟随着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境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星光守护,爱满星空——孤独症学生情绪问题的个案研究
星光守护,爱满星空——孤独症学生情绪问题的个案研究摘要:运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对一例孤独症学生的情绪问题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干预,个案的情绪行为问题由原来的每周15次,减少至每周7次左右,且正向行为明显增加,取得了预期的干预目标。
通过运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帮助该生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正向行为支持孤独症是一种由大脑、神经的病变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是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动作和行为等多方面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情绪问题困扰着很多孤独症学生,像哭闹、尖叫、发脾气、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
这些情绪行为问题的程度有轻度的、也有重度的,甚至有些行为已经对自己或周边人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威胁”。
众所周知,任何行为问题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也就是说都是有原因的,一切行为的发生都包含着交流的信息。
本案例主要研究一名孤独症学生受情绪问题的影响,干扰到自身以及周边人,主要运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对此进行干预。
在干预的过程中,首先对个案的情绪行为问题进行功能分析,其次分析发生情绪行为问题的原因,最后制定介入方案后进行系统干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下面是个案干预的具体流程。
一、个案背景情况睿睿,男,2008年出生,广东东莞人,在4岁的时候通过专业的诊断确诊为孤独症。
家中一共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弟弟和他,家庭条件比较好,家庭氛围比较和谐,深受爸爸妈妈的疼爱。
该生一直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
针对睿睿的基本能力调查与概括见表1:表1 睿睿的基本能力调查与概括二、个案问题行为的界定作为个案的老师,经过平时的认真观察和从其他老师以及家长那里了解的情况,将睿睿当下最需要干预的目标行为界定为:发脾气时咬手,并会出现很深很红的牙印。
三、分析行为功能的途径(一)直接性资料收集表2睿睿的行为问题观察记录表(二)间接性资料收集1.通过行为动机评量表进行分析,确保分析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表3《睿睿的行为动机评量表》得分表根据得分的结果来看,睿睿在得不到满足这方面动机类型分数最高。
浅谈自闭症学生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浅谈自闭症学生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一、引言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包括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以及兴趣狭窄等。
在自闭症学生的教育和发展过程中,情绪行为问题常常是困扰教师和家长的重要挑战。
本文通过对一名自闭症学生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其情绪行为的表现、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干预策略,以期为自闭症学生的教育和康复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个案背景(一)基本信息_____,男,年龄岁,被诊断为自闭症。
(二)家庭背景_____生活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工作繁忙,与孩子相处时间较少。
(三)学校表现在学校里,_____难以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课堂上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等问题。
三、情绪行为表现(一)焦虑和恐惧_____在面对新环境或陌生人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恐惧,例如身体颤抖、哭闹等。
(二)情绪爆发当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遇到挫折时,容易情绪爆发,大声尖叫、摔东西。
(三)自我刺激行为经常出现重复性的自我刺激行为,如拍手、摇晃身体等。
四、原因分析(一)生理因素自闭症学生的大脑结构和神经递质可能存在异常,导致他们对情绪的调节能力较弱。
(二)环境因素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学校中的压力以及不适应的教学方法等都可能引发其情绪行为问题。
(三)沟通障碍由于社交沟通能力有限,_____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导致情绪积累和爆发。
五、干预策略(一)个性化教育计划根据_____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包括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二)情绪调节训练教导他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通过深呼吸、放松练习等方法来调节情绪。
(三)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方式,帮助_____提高社交技能,增强与他人的互动和沟通能力。
(四)环境调整优化学校和家庭环境,减少可能导致他情绪波动的因素,如提供安静、有序的学习空间。
(五)家庭支持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和康复过程,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与学校保持密切合作。
浅谈自闭症学生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浅谈自闭症学生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摘要:自闭症儿童的情感发展缓慢,因此有必要通过绘画来表达和发泄自闭症儿童的情感,以鼓励他们积极地获得这种情感表达。
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绘画与手工艺课程是培养智能化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段完成作品的制作,旨在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视觉、观察、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最终促进学生适应生活,融入社会。
通过分析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儿童绘画阶段特点,探讨艺术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有益影响。
关键词:创意绘画自闭症儿童情绪干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普通学校美术义务教育课程作为文化基础课程之一,学校还开设了“绘画与手工艺”课程,让自闭症儿童可以参与大量的日常绘画创作活动,从而掌握一些简单的绘画创作技巧,具体应用和效果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和研究实例,选取创造性绘画在孤独症儿童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根据创造性绘画的特点,分析创造性绘画对孤独症儿童情绪干预的效果,孤独症儿童情绪干预的应用进展,为今后的情绪干预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一、创意绘画对自闭症儿童情绪干预的意义创造性绘画是一种审美活动,它通过心灵的分析、联系和整合,结合自身的观察和情感体验,最终呈现出相应的画面,即审美表现的审美认知。
创造性绘画要求画家画出自己的想法,可以从构图中,形式要求画家跳出现有的束缚,创造和发现新的东西,表现个性。
[1]因此,创造性绘画是用来促进儿童成长的,展示教学已成为一种艺术训练方法。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和发育程度的儿童,以创意绘画活动为载体,学生可以参与创作中的绘画操作,通过训练视觉和触觉感官来体验点、线、面绘画独特的美感所带来的各种图形和物体。
在对绘画的相关要求的特殊教育中,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提出了创造性绘画培养学习的期望,以独特的活动和自主的创造性思维丰富了学生的世界想象力,为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奠定了基础。
关于自闭症儿童稳定不良情绪的个案研究
关于自闭症儿童稳定不良情绪的个案研究发表时间:2019-07-23T11:17:47.233Z 来源:《成功》2019年第6期作者:刘小娟[导读]鄂尔多斯市特殊教育学校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一、案例背景羽羽,男,2009年10月25日出生,典型自闭症。
自身发展状况:自理能力中等,可以自己穿衣服、吃饭、独立上厕所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都发展良好;空间认知能力较好,喜欢拼拼图;语言能力较差,气流薄弱,难以说出超过8字以上的句子;认知能力中等,情绪问题异常,激动、看到不喜欢的物品或等待时间长时会大喊大叫、跺脚、挥手、摇头;对于完成有困难的任务时,无法用语言表达求助,会拉着对方的手以示帮助;过分依赖他人,对于母亲有强烈的依赖感,常以轻吻他人以示友好。
家庭教养情况:长时间由母亲进行陪读,而母亲由于过分宠爱导致很多事情都是由母亲包办,母亲未给孩子建立一种正常的相处模式,母亲生气后会出现惩罚不当。
受教育情况:羽羽以前在一些康复机构进行训练,三年前来我校开始接受正常的教育,目前情绪异常发泄模式不当,某些行为习惯亟待改变。
二、案例描述(一)语言交流方式异常羽羽是一个比较温和的自闭症孩子,对于喜欢的事物喜欢闻一闻味道,几乎没有语言,这一方面是因为母亲急于替孩子表达孩子的想法,切除了孩子与他人交流的渠道;另一方面是由于孩子本身呼吸气流薄弱,说话气流不足,难以完成正常的表达。
(二)情绪难以正常的表达羽羽一般在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会大喊大叫、跳来跳去,无法建立正常的表达模式,只有熟悉的人能知道他所处的状况,其余人对于他的情绪异常只能以打压的方式对待。
(三)亲近行为异常羽羽由于长时间与母亲在一起,导致这个孩子常会做出一些过分亲昵的举动,例如摸一摸他人的脸、亲一亲等等表现,这就导致很多人不明白他的意图或者使他人反感等表现。
三、案例分析羽羽的情绪不稳定,常以跳、吼叫、撞墙、撞桌子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
而发脾气行为是指儿童为了一些小事或莫名其妙地做出大声哭闹,甚至在地上打滚或以头撞地、桌子等过火的行为等。
《2024年幼儿自闭症游戏治疗个案研究》范文
《幼儿自闭症游戏治疗个案研究》篇一一、引言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幼儿期开始显现。
其主要特征包括社交互动困难、语言和非语言交流障碍,以及重复性行为。
对于幼儿自闭症的治疗,游戏治疗因其趣味性、互动性和非侵入性特点,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个案,探讨幼儿自闭症游戏治疗的实践与效果。
二、个案背景小明,男,4岁,经医院诊断为自闭症。
小明在社交互动、语言沟通以及行为表现方面存在明显障碍。
他很少与家人和其他孩子进行眼神交流,语言能力发展迟缓,且喜欢重复某一行为或玩具。
针对小明的病情,医生建议采用游戏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三、游戏治疗实施1. 游戏选择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选择了适合小明的游戏。
这些游戏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和教育性,有助于提高小明的社交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
具体游戏包括拼图游戏、积木搭建、角色扮演等。
2. 游戏过程在治疗师的引导下,小明开始参与游戏。
治疗师通过观察小明的行为和反应,调整游戏难度和进度,以激发小明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注重与小明的眼神交流和语言沟通,帮助他提高社交技能。
同时,治疗师还通过游戏引导小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促进他的语言发展。
3. 家长参与家长在游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治疗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运用游戏进行辅助治疗。
家长参与游戏,可以增强亲子关系,提高小明的社交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家长还可以将游戏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和反馈及时与治疗师沟通,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四、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治疗,小明在社交互动、语言沟通和行为表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他开始与家人和其他孩子进行更多的眼神交流,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重复性行为也有所减少。
此外,小明在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方面也取得了进步,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
五、结论与展望本个案研究表明,游戏治疗对于幼儿自闭症的干预具有积极效果。
通过选择适合的游戏,结合治疗师的引导和家长的参与,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
一年级小学生孤独症倾向个案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孤独症倾向个案分析成都市培华小学邬文宁一、背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在如今的社会中日益凸现,情绪障碍、行为问题、交往障碍等都是少年儿童发生率较高的内容,都需要接受心理辅导。
而其中,自闭倾向延伸的问题渐渐多了起来。
所谓自闭症,是描述一些儿童“从生命早期开始,就表现为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们和环境建立联系。
”他们似乎与环境是隔离的,语言异常或根本没有语言,不寻求拥抱,待人如同待物,很少目光接触,行为刻板。
在我的工作中,就碰到了有孤独症倾向的学生H,近距离接触中了解这个独特的群体。
二、个体情况分析去年9月接到新班级,在40多个孩子中他显得比较特殊。
从老师们的口中了解到他比同龄孩子大一岁,有轻微的自闭倾向,所以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被赶回家,因为无法与同学相处,导致7岁多才上小学。
第一次见他,就从面部表情、语言发展、行为习惯等方面感觉到不一样。
他长得很高,活蹦乱跳,不听老师的话,常常自言自语。
老师指出他的不足,他不理睬还生气,不仅不改正还要推老师,在地上耍赖,与老师们敌对。
上课在教室里自由行走,有事情发生,就硬拉着老师解决,否则不肯罢休。
自己的东西有一定的摆放顺序,若未放好,便一直摆放。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状况,于是我开始从家长处进行调查了解。
1.幼儿时缺乏父母的照顾学生H有一个比较宽裕、健全的家庭。
父亲和母亲都是知识分子,素质较高,工作也比较好。
父亲文化水平较高,对孩子期望很高。
母亲是个贤妻良母,一心想要培养好孩子。
在孩子未到3岁的时候,由于父母工作的情况特殊,无法照顾孩子,于是交给了亲戚照顾,从此便很少过问。
据母亲说,1岁时孩子都比较活泼开朗,但是亲戚照顾之后,孩子就经常被关在家里,没有与外界交流,父母发现时,他已经不再跟父母、其他人交流了,更不用谈跟小朋友玩耍。
父母发现之后,孩子已经3岁了,很多习惯都已经形成了。
他们后悔不已,不应该为了工作而失去陪伴孩子的黄金时间,让他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自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对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对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一、导言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异常引起的儿童发展障碍性疾病。
孤独症儿童的社交交往、沟通和利用想象力能力缺陷严重,常表现出自闭、社交退缩、兴趣单调、刻意重复、情感平淡等特征。
因此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表现有着极大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但还缺乏详细的个案研究说明。
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特定个案的观察,更深刻地了解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特点。
二、个案资料1. 个案基本情况该研究的个案是一名6岁的男孩,目前正在接受一定的心理治疗和训练。
研究开始前,个案被初步评估为轻度孤独症,主要存在社交交往和语言障碍,以及情感表达和共情能力缺乏。
2. 个案观察在个案观察过程中,主要关注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情绪行为:愤怒、焦虑、自闭和迟缓。
具体结果如下。
1.愤怒个案表现出了急躁、冲动和攻击行为,尤其在面对限制和压力时更为明显。
例如,当他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或者在与他人互动时遭受挫折,就会出现情绪失控,大喊大叫,甚至会攻击他人或自己。
2.焦虑个案的焦虑主要表现出来是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和过度担心。
例如,他对世界和人类的理解很有限,不能很好地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情,这导致他对新事物和变化的反应非常强烈。
一旦遇到类似情况,他就会感到紧张、焦虑和不安。
同样,社交和人际联系也是令他极度焦虑的领域。
3.自闭个案对周围环境不太感兴趣,喜欢独自玩耍。
在完成一个任务之前,他经常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和适应。
他不容易在别人的引导下参加活动和交友,更愿意在自己的世界中沉浸。
同时,个案比较顺从,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4.迟缓个案的情绪表达反应比一般儿童慢,需要时间才能适应新事物和环境。
他用语言表达时,表述量较少,语调单调,缺乏引人注意力的动作和语言模式。
他也很少主动去交往,一般需引导和鼓励才能与别人交流。
三、讨论和建议在个案的情绪表现观察中,主要存在愤怒、焦虑、自闭和迟缓四个方面。
针对个案不同的情绪特点提出以下建议。
幼儿园科学教育孤独症儿童个案分析
幼儿园科学教育孤独症儿童个案分析一、引言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于孤独症儿童而言更是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教育。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科学教育孤独症儿童展开深入讨论,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科学教育,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个案描述小明,4岁,被诊断为孤独症。
在幼儿园中,他常常表现出对人群的回避和交流困难,喜欢独自玩耍,对外界声音和光线过于敏感,常常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在课堂上,小明很难集中精力,对老师的指导和教学内容理解有限。
由于这些问题,家长和老师都十分担心,希望能够找到科学的教育方法。
三、教育策略1. 个性化关怀针对孤独症儿童,个性化的关怀和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在幼儿园中,老师和家长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2. 利用视觉辅助教具孤独症儿童常常对外界各种刺激过敏,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视觉辅助教具,比如图片卡片、动画故事等,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3.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幼儿园的教学环境中,需要把握好光线、声音、空间等因素,在保证安静舒适的前提下,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鼓励孤独症儿童参与到团体活动中去,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
四、个案分析通过对小明的个案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中,孤独症儿童往往面临着多方面的障碍,因此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支持,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帮助和服务。
五、结语通过对幼儿园科学教育孤独症儿童个案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在幼儿园中,孤独症儿童需要得到个性化、专业化的关怀和教育,同时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面支持。
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孤独症儿童教育的重视,他们的成长环境会越来越好,他们的未来也会更加灿烂。
六、个性化关怀的重要性针对孤独症儿童,个性化的关怀和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韦芳燕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
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 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
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
Ka 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
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
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研究目标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及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的认识和情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探索的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
用文献资料查阅法掌握整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2、观察法。
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
3、访谈法。
通过访谈,和家长、教师交流,如实的记录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家庭学校对幼儿的矫正教育情况。
四、研究的时间、对象
研究时间:10个月(2004.9---2005.7)
研究对象:小班的一名特殊幼儿
五、研究实施阶段
(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1.个人情况姓名:郑XX,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3月,入学时间:2004年9月
2.家庭情况父亲:郑XX,私营商人,文化程度:大专。
母亲:朱某某,无业。
文化程度:中专。
因工作繁忙,父亲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少!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是较传统的家庭主妇。
两个人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治疗,注重孩子的发展。
3.表现情况。
郑XX小朋友表现情况
能力项目表现情况交往平时沉默寡言,从不主动与他人交往,不和别人目光对视,从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不参加集体活动。
玩具不感兴趣。
固执要求得到某样东西。
语言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
以尖叫的方式对大人提出要求。
情绪长时间发呆,或经常性莫名其妙地咬牙切齿,歇斯底里地尖声喊叫,固执。
爱好咬袜子、脱裤子,有时甚至会喝自己的尿液;尿盆、对小大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趁大人不注意玩起这些东西。
习惯睡觉时只盖从小到大盖的一床被子,如得不到满足则尖叫、哭闹,并无法入睡。
上幼儿园或出行旅游都要带上小被子。
(二)分析原因,确立目标
郑XX小朋友存在着以上的表现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认识理解障碍。
郑XX小朋友,理解别人的语言十分困难。
当大人向对她提出要求时,她只会做简单的回应,却很少能做出正确的应答。
她无法用常人的语言同我们进行沟通,当她想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情感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当别人不理解她所说的话时,她便会歇斯底里地尖叫、发脾气,以此束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2.交往障碍。
郑XX小朋友同许多孤独症儿童一样,缺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
她对许多人的态度是冷漠的,见到父母也是面无表情。
因为她没有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当她和别人接触时,时常会感到束手无策,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意愿。
也许只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才不会感到紧张和压抑。
3.语言沟通障碍。
郑XX由于言语障碍不能象正常人那样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只
能通过触觉、嗅觉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及真实感受,她用手指戳人、用鼻子闻衣物都是想亲近别人的表现。
4.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
郑XX睡觉时只盖从小到大盖的一床被子,如得不到满足则尖叫、哭闹,并无法入睡。
上幼儿园或出行旅游都要带上小被子。
她手里只有拿了小棉被才愿意出门,上幼儿园。
这说明她强烈的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郑XX小朋友刚入园的一些表现引起带班老师的注意,但家长矢口否认孩子的怪异行为,不愿和老师多谈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
经过老师耐心的多次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这才引起家长的重视,并带幼儿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但目前广西区内没有较正规的<BR><P></P>儿童孤独症医疗检验手段,但根据郑XX的临床特征表现,可确定为儿童孤独症。
(四)制定方案,提出解决策略
1.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导致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
教师家长确认幼儿是孤独症后,平时就仔细观察儿童情绪行为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对周围环境及对儿童本身的影响并做好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其原因和目的,以便及时处理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变教育训练方法。
如果是身体不舒服,老师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如果是因为固执刻板行为受到限制而引起,教师则适当调整处理固执刻、板行为的方法;根据具体的原因,家长和教师对郑XX小朋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2.感觉统合训练法。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导者根据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动作发展的状况,以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在活动中做符合他们需要的游戏活动,并在儿童感到困难时,用“我们一起做”、“试试看”、“你能行”等语言或行动鼓励儿童,逐步克服平常教育训练中的因儿童能力不足、训练形式枯燥等等原因而带给儿童的困难,能逐步培养起儿童的兴趣,让儿童感到快乐,进一步有效地化解儿童因做不到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并逐步协助儿童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和自然的情绪。
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教师常常挤一部分时间和郑XX一起做感觉统合训练。
但感觉统合训练之初对情绪行为等会有急速的、显著的改善效果,在后来的训练中效果逐渐缓慢。
因此,还需要配合使用其它的方法,以进一步矫正和稳定情绪。
3.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着眼点在于信念、知觉等内部思想的改变上。
它试图通过帮助儿童摆脱消极的观念,转而接受更积极的思想,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改变行为。
它仍然遵循教育和学习的原理,吸收了行为矫正技术,对儿童进行指导训练。
它强调改正不适当的认知形态及想法是矫正情绪困扰或心理疾病的关键。
它是行为矫正的深入发展。
在和郑XX的交谈过程中,对她喜欢玩大小便的行为,我们反复的给予她教育指正,让她理解这种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她有纠正的意识,从而达到改正的目的。
4.抓住契机法。
据观察发现,孤独症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个智力活跃期,表现出对某种事物和活动的特殊兴趣和爱好,这是对其进行语言训练的最佳时期。
例如:郑XX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荷各种颜色鲜艳的夹子。
拿到夹子她总喜欢翻来覆去的观察,爱不释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班抓住时机,利用夹子与她沟通交流,促进她的语言发展。
我教她边指边说出夹子的颜色,个数,她很乐意学而且轻松地学会了,又如:郑XX小朋友喜欢唱歌,并对老师教的歌曲比别的小朋友学得快,每当听完她的演唱时我都会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趁她高兴时请他说出歌曲名字,她都能对答如流。
可见,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下,孤独症儿童也有交流的兴致,善于发现并抓住这样的时机随机地选择语言内容对其进行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孤独症儿童交往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论
通过上述方法,经过一年的个别指导,郑XX的情绪得到了基本的稳定。
她和带班以及班上的几位同学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她现在能够主动地在大人的提示下同别人打招呼,跟大家进行简单地交流,学会了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前那种歇斯底里的尖叫声也日渐减少。
看到郑在这一年里所取得的进步,作为老师,我感到十分欣慰,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对这群特殊的弱势群体,家长要正视孩子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主动的去矫正,教师要多一双慧眼,多一份关爱,多一点求知的态度,为孩子的教育指出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慧聆、周耿《孤独症儿童教育与训练文集》,北京出版社,1997
2、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吕静主编《儿童行为矫正手册》浙江出版社1992年第1版
4、张澄编《自闭儿保育手册》世茂出版社1989年十一月第1版
5、《中国一体化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陈云英新华出版社(作者:韦芳燕广西区直机关第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