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成功的一堂课,教师篇

合集下载

我最成功的一节课2

我最成功的一节课2

我最成功的一节课2007-07-09 8:23:16特钢高中岁晓旭阅读次数:3173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已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了。

回首十几年来的教学生涯,有欢乐也有烦恼,有收获也有失落。

每当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师生互动得心应手,教学成绩显著时,便感觉到了快乐和成就感;每当学生在课堂上萎靡不振,心不在焉,睡倒一大片时,便感觉到了深深的失落.怎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呢?我经常为此问题而烦恼。

我细细地回想这些年来有哪几节课上的比较生动,教学效果显著。

其中有一节课上的让我感觉颇为良好,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高一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常见的天气系统》。

下面将这节课的课型、内容及教学过程介绍如下:《常见的天气系统》这课内容几乎涉及到天气预报的全部知识,重点介绍了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即锋面系统、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掌握锋面、冷锋、暖锋、高压和低压的概念,冷、暖锋的天气特征的区别,低压、高压系统的气流状况和天气特征的差异,理解锋面气旋形成的原理;结合实际分析我国东部锋面活动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动手绘制冷暖锋与天气系统示意图,利用简易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

教学难点是:冷、暖锋雨区位置的判断,过境前后天气的变化,根据等压线图判断锋的位置,气旋、反气旋各部位风向的判断。

我在综合分析研究了这节课以后,确定了教学方法:采用了归纳比较法和分析综合法,并配合多媒体的生动画面;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导入新课,导入要引入入胜,一下抓住学生的心才行,我先后设计了几种开场白,比如可利用多媒体放一段中央台天气预报的录相,或者可让学生说说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但都觉得没有新意,太牵强。

最后还是决定就以学生身边的天气为切入点,结合当天的天气状况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不知不觉已进入了秋风瑟瑟、落叶纷纷的季节(学生望望窗外都说是),同学们身上的衣服也是越加越厚了,大家说说最近天气有了哪些变化?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们纷纷说起)总结之后我转承正文,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同天气系统控制的结果。

我最成功的一堂课

我最成功的一堂课

我最成功的一堂课《两只小狮子》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时常体现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达、倾听习惯、写字姿势等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当课件出示两只小狮子时师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一生就回答:两只小狮子。

我马上引导:请你学会把话说完整,再说一次。

还有当老师喊一个学生认读词语时说:谁愿意大胆地把这些词语读给同学们听,其他同学请竖起耳朵仔细听听他都读对了没,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当让学生描红写字时,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三个一:眼睛离本子一尺,身体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整堂课都体现老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细节的重视和培养。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出示狮子的图片,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说说对狮子的一些了解,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从而揭示课题并质疑:两只小狮子有些什么不一样的表现呢?让孩子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如:教学“一只小狮子整体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时,抓住“刻苦”一词,创设“情境对话”: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

初读课文,给两只小狮子取名字。

在乐趣横生的取名过程中,小朋友们自然而然地明辨了是非,从而拉近孩子们与文本的距离,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再读课文,找找为什么取这个名字的理由。

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给学生朗读、探究。

在学习第二句的过程中,我先是把这只懒狮子与前面那只勤劳的狮子作了对比,让孩子们通过对比明白这只狮子有多懒,然后指导朗读,理解体会“懒洋洋”这个词语。

在表演“懒洋洋”这个动作时,孩子们兴致很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表演中很好的理解了“懒洋洋”。

在重点理解课文学习时,我让孩子们通过阅读,给两只小狮子取名字,并划出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走:第一步:学习勤狮子的部分。

“让我们看看小朋友们给这只狮子取了什么名字。

从同学们取的名字来看,大家都觉得这只小狮子很勤劳。

我最成功的一节课 3

我最成功的一节课 3

我最成功的一节课--学写童话故事洗马坪小学陈晓瑛在刚步入人民教师行业不久的我;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不久的我,来到了教育的最前线--农村小学。

我是一名体育特长生来到基层,所谓的“专业”不能发挥专业的作用,同行业的同事老前辈告诉我,小学老师就是“万精油”当然我也毫不例外的成了众人眼里“万精油”的老师了,其实我很高兴,我觉得这是对我们从事基础教育老师的褒奖,由于个人对文字的一点爱好,一来到学校就开始语文教学的工作,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教学生涯里我接触到了小学语文的每个阶段(低段、中段、高段),给我带来的感受也特别的深,农村小学教育,历史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一提起语文,教师就对作文感到头疼;一提起数学,教师就对应用题感到心烦。

然而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但长久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

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觉得这是个难点,很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听见头疼”的感叹。

在初为人师的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总会利用课余时间和老教师交流学习心得,向领导争取出去讲课、观摩学习的机会,其实最头疼的也许就能给我们带来对工作的热情,最心烦的也许就能点燃我们对工作钻研的欲望,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方面的发展。

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学习语文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语文。

一直从事语文教学的我,对语文的热爱也渗透到教学中。

在不断的探索中,自己也在摸索中进步,使自己的语文教学逐步走向成熟。

我很喜欢用探究法教学,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感悟语言的魅力。

《学写童话故事》一课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之所以认为成功,是因为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的解放出来,让学生“写之有物、写之有神”,使学生在自主的空间中得以发挥自己的个性。

我最成功的一堂数学课

我最成功的一堂数学课

我最成功的一堂数学课。

从教以来,对我来说可喜的收获就是教学理念有了变化,如果说能顺利的授完一节课,课后测试效果好就是一节成功的课,我觉得这样想法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意味走进了教育的死胡同,会使自己固步不前。

所以,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不仅仅是教师充满活力地顺利授课,它还应该是学生对该节课敢质疑,会质疑,学生自己有想法,并且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在课堂上充满自信,敢说话,不怕说错,师生关系和谐,能让学生活动起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能很好的调控课堂,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学得轻松,压力不大,学生之间有问题可争论,甚至下课后,能让学生意犹未尽。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

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例我最成功的一节课是讲的合并同类项这一节。

我开头一节选用引例:小猫和妈妈去市场买菜,回家的途中遇到了小猴和小兔。

小猴问他:“小猫,你们买了什么菜啊?”小猫不假思索的地说:“买了三只鱼鸡!”小猴和小兔哈哈大笑。

小猫赶紧改口说:“不,不,是三只鸡鱼!”小猴和小兔笑得在地上打滚。

小猫见了,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吗?这时学生马上回答鸡和鱼是不一样的东西,不能合在一起说。

于是,我马上进行小结:俗语说:“物以类聚”。

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相同的东西才可以放在一起,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合并同类项。

通过这个生动的引例使学生马上把注意力集中起来。

学习效果良好。

经过一节课的讲解,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不过第二天上课再继续讲这节课时,一个学生就问我:“老师,为什么要合并同类项。

”我笑了笑,说:“看来,你还不明白我昨天举的例子的意思。

成功的一堂课

成功的一堂课
成功的一堂课
参加工作有近十年了,可以说我上过很多节课。有些课上的很成功,有些课上的不成功,成功的课给我带来喜悦,感觉上完这堂课,我很充实,整个人倍感轻松;而不成功的课则给我带来的是郁闷,感觉自己很失败。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讲诉一下我自认为上的最成功的一节课,虽然在这节课上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它让我知道了很多东西,它让我知道有时候教师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改变。
说起这堂课,我还清晰的记得每一个细节。有一年前我接手了一个班(女生特别多),当时我想一定要带好这个班。开始上课,学生都还可以,我教她们打排球,她们都很喜欢。但是几次课上下来,我发现班级里有一个女同学跟其他人不太一样,她排球打的还可以,就是不跟其他同学交流,一个人总是躲在一个角落里自己练习。看到这些我主动过去跟她一起垫球,她可能是有碍于我是老师吧,就跟我练习了一会儿,但她给我一种很不好的感觉,从她的表情里可以感觉出她对什么事情都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下课后,我向其他同学了解关于她的情况。原来,这名女生是从城里转到我们学校的,来到我们学校后,她自己感觉是从城里过来的,有点看不起班级里的乡下女生,摆出一副高傲的样子,班里的女同学也不示弱,没有一个搭理她,时间一长,这名同学想找其他女生讲话,别的学生也不跟她讲话了。了解这些情况后,我在体育课上跟她谈心,也做其他学生的工作,但是效果不理想,就在这时,我自认为最成功的一堂课出现了,可以说这堂课的出现改变了这名女生,同时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我上完这节课后,不知怎么的,我很高兴,感觉整个人变的很轻松,过了几天,这名女生特意找到我,对我说:“老师!谢谢你,是你给了我一个与其他同学改善人际关系的机会,同时也改变了我。我刚转到这所学校时,说实话我有些看不起她们,觉她们有些土,最后她们也不搭理我,我自己感到很寂寞,很无助。现在这一切都改变了,谢谢你老师!”。听到这些,我很高兴的说:“老师也要谢谢你,通过这件事,我感到了做一名教师的力量!”

最成功的一堂语文课

最成功的一堂语文课

最成功的一堂语文课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教育故事。

在不足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讲解过很多堂语文课,但是最能带给我成就感的当属那节《秋天的怀念》。

担任班主任以后,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我对零零后这一代孩子的认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仅仅一个星期我就接到三五个家长的电话,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声音“张老师,现在的孩子太叛逆,不好管”。

有的家长直言不讳的对我讲孩子根本不听她的,和父母发脾气,出口顶撞父母是家常便饭,如何教育这样的孩子,对于我来说是一大难题……史铁生是一个真正用生命写作的人,在《秋天的怀念》中他对自己内心的省察,对生命本身生的可贵和脆弱,对亲情的伟大和无私执着叩问。

第二个课时我把掌握人物的描写方法作为难点,重点去分析母亲这一伟大的人物形象。

我带着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所有描写母亲的语句,以这样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捕捉母亲的操劳与艰辛,去品味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去感受母亲比儿子痛苦一万倍的心酸,去想像最爱我们的人永远离开我们时的无尽想念……就这样水到渠,我深情的对孩子们说出自己准备已久的话“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界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

成长中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丢掉忘记很多东西,我们会忘记时间的残酷,忘记人生的短暂,忘记世界上有一种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记生命本身有一种不堪一击的脆弱。

带着这种淡淡的忧伤,深沉的感情基调,我也情不自禁的触动了自己心底里最柔软的角落。

我给学生讲你们现在是初中生,可是功课的繁忙你们每天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无非就是吃吃饭的功夫,等你们三年后上了高中都是寄宿制学校,你们只能周末回家一次,等你们六年后考上大学,每年只有寒暑假才能见到父母,等你们十年后大学毕业你们向老师一样工作了,如果不从事教师这个行业,和父母见面的时间真的就只剩下春节了,如果你们选择出国留学将来有出息了在国外工作你们可能很多年才和父母相见一次,在这短暂的相聚里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这个时候我看到前排学生的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光。

我最成功的一节课

我最成功的一节课

我最成功的一节课在讲授的这些课中,令我最满意的是“10的分与合”这一节。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0~10各数以及2~9各数的分与合之后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生认数操作的重点内容。

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

10的分成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认为,学生既然有了拆分9、8、7等数的经验基础,10的分成是最后一个数的分解,同时也是拆分方法最多的一个数,所以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肤浅停留于过去的方法上,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上有所提高和升华,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孩子主动、有序、系统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对本节课是这样设计的:首先以情景导入,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编故事复习9的分与合:妈妈买回来一些苹果,想考考大头儿子,9个苹果,现在要分给我们两人,可以怎样分?有几种方法?妈妈又添了一个苹果,大头儿子挠挠头,沉思中……。

大家能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帮大头儿子吗?第二部分:学生同桌两人一组,主动探究,一人用小棒分一人记录,比一比哪组更厉害,能找出所有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脑想怎么分动手分,动嘴说,还要动笔写,更要动脑想分法全了没有)。

当学生有了很多的方法想汇报时,我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请你想办法给你们组的各种分法排排队,让老师和其他同学一听就能记住。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整理,最后进行汇报。

学生能从小到大或一对一对的方法来进行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有序思考问题,达到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获取知识)。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

先来做“找朋友”游戏,每个学生扮演一个数字,播放《找朋友》歌,学生开始找朋友,握手、敬礼……跟着音乐起舞,在玩中学。

然后完成课本41页例题与“想想做做”第3题。

第四部分:小结.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几点:(1)整节课的氛围很好,学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动探索新知,积极动脑思考。

新课标理念下我最成功的一节课初中语文

新课标理念下我最成功的一节课初中语文

新课标理念下我最成功的一节课初中语文在新课标理念下,我最成功的一节课是初中语文课。

我亲身参与了这节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评估手段,我成功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

下面我将详细描述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并阐述最终达成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反馈。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有趣和互动的课堂活动。

这个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选择了《红楼梦》中的一段对话作为教材,并以戏剧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角色,让他们进行分组朗读和演绎。

通过这种方式,我鼓励学生们主动阅读和理解文本,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我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除了戏剧表演外,我还结合了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种资源,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我使用PPT展示文本的重要段落,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我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和小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析文本。

通过这样的多样化教学手段,我帮助学生们建立了对这段文字的全面理解,并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三,我注意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及时评估。

在课堂上,我设置了一些提问和问题,以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我鼓励学生们相互交流和回答问题,使他们能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我还提供了书面作业,让学生们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书写。

通过这些评估手段,我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不足,并采取个性化的辅导措施,帮助他们克服难题。

最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我可以得出这节课是成功的。

学生们对这种以戏剧化方式呈现的课堂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活跃表达,并且增强了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他们表示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新颖和有趣,对于难懂的文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

学生们还通过书面作业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成绩。

总结起来,通过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我成功地设计和实施了一节充满活力和互动性的课堂。

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评估手段,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

我最成功的一堂课

我最成功的一堂课

我最成功的一堂课我是一名幼儿园的中班老师,我自从踏入幼儿园的那一天起,我简直就把幼儿园当成我第二个家,与孩子们相处也可说的上是亲密无间,虽然我开展过好多的活动课,但真正要我谈谈“我最有体会的一堂课”,好像还是缺少了点什么似的,每当我上好一堂课,开展过一个活动后都会去思索一下:孩子们获得了多少,我的教学方式可行吗,我的目标实现了吗?哪里还需要改进等等。

这一连串的问题总找不到最佳答案,有道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就尽力地努力着……当我接受了园长交给我这个论坛演讲的任务后,我在我的课后反思与课后评析中搜索了一下,觉得《桌子哭了》这个活动值得我回忆,今天我就在这里演讲一下:幼儿园里的课有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之分,我的这个活动《桌子哭了》涉及到健康、语言、社会领域,我当时为什么会生成这样的一堂课呢?难道桌子真的会哭吗,当然不是。

这是我在一日生活中发现幼儿用的桌子被弄脏了的现象而随机生成的一个活动,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中午,小朋友午睡后有值班老师看管着,我在清洁教室的时候,发现有好几张桌子被小朋友用铅笔划花了,当时我感到很生气,心想已经是中班小朋友了还这么不懂事,等会儿起床后要狠狠地批评他们,可又一想:毕竟他们还是孩子,在他们的眼中,桌子上刻画也许不是一件坏事,有可能是为了展示一副美丽的图画,说不定里面还蕴藏着某种含义呢,如果我一味地去批评指责他们,也许会抹杀了他们的创造性与兴趣的发展,可让这种现象延续下去,不去引导纠正,那这些油漆一新的桌子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何况这样下去在孩子们的身上就根本找不到爱惜物品的这种良好习惯,而随心所欲的习惯会日渐增长,面对这种现象,我就上了这堂课——《桌子哭了》。

宽松、愉悦的气氛下参与劳动(这里所谓的劳动就是以下活动中清洁桌子)。

我的准备也很简单:我收拾干净了的办公桌、橡皮、抹布、清洁剂。

等小朋友起床吃好点心就坐后,我就开始了:“小朋友,你们今天在睡午觉的时候,老师听见了哭声,你们猜猜是谁在哭吗?”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又说那个,于是我又说“哭的不是我们小朋友,我开始也以为是哪个小朋友在哭,可是找来找去,原来是小朋友的桌子哭了。

我最成功的一堂语文课

我最成功的一堂语文课

我最成功的一堂语文课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语文教师才华的大展示;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热热闹闹的讨论;还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

我也曾不断地问自己: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在以前,总认为挥挥洒洒地在即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那便是好课。

为此,我总在借鉴别人的教学方法,走着别人走过的路,将每节课肢解成一个一个环节,如果学生配合得好,那我这节课就顺利教学下来,便是好课。

但那样的结果是:我的好课并不多,我经常为学生‘启而不发’回答不出我的问题而着急,而埋怨学生。

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是: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达到预定三维目标。

实现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最大可能的提高,真正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功底,收获最佳效果。

众所周知,二年级语文除了认识字词就是教学生写话,为三年级写作文打基础。

可是,由于学生年纪小,说得好却写不出来,写出来的文章天上一句地下一句,乱七八糟又没有顺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做的。

下面我以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小小发明家》为例谈谈我最成功的一堂课。

首先,我仔细钻研教材,确定本次训练的目标。

我发现:书本上是让学生用破雨伞做一个晾衣架,在做的过程中学会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体验废物利用的乐趣。

可让学生也做一个晾衣架显然不现实,怎么办呢?我上网查阅关于小手工制作的图片和资料,最后我发现一个牙膏盒可以做成一个小笔筒,简单可行。

于是,我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个牙膏盒,一把剪刀,一瓶胶水和几张彩纸。

许多同学都好奇的问我:“老师,准备这些干什么?我们又不是上美术课.”我笑了笑。

卖个关子说:“老师有妙用。

”接着,第二天一上课,我发现同学们的准备的特别齐,我想,看来我的课成功了一半,孩子们的好奇心全被我激发起来了。

接下来我拿出牙膏盒一步一步教同学们做小笔筒,孩子们学的很认真,一步一步小心翼翼,课堂秩序也特别好。

我最成功的一节课

我最成功的一节课

我最成功的一节课杨小亚上学期,我接到学校的任务,参加市数学活动优质课比赛。

在短暂的惊讶之后,我接受了这次任务。

参与即学习,过程即成长,虽然自己从未参加过这样大型的活动,但是我坚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会圆满完成这次任务。

我开始确定课题《等可能性》,认真备课。

经过一个周末的精心构思,制作课件,一堂课已初步成型。

作为教师,课堂是我们的主战场,而教师的成长更离不开一次次公开课的锤炼,通过教研组各位经验教师的指导与纠正,绝对要比自己闭门造车受益大得多。

为此,我先进行了几次试课。

第一次试课让我记忆犹新,严玲校长、邓少娟老师、张婉娜老师一针见血指出了我的问题所在,活动课与知识课不同,应如何把握活动课的尺度?同组的几位老师也给我提了很多的建议。

当天晚上,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改!大刀阔斧地改!后几次的试课则较为顺利,但在细节方面也得到很多老师的提点和帮助。

感谢严校长、邓老师一路陪伴指导,感谢教研组其他老师们的珍贵建议,感谢张旭平校长的点拨与关怀,正是这些宝贵的意见,让我知道究竟怎样才能上好一堂优秀的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这节课获得了市优质课一等奖。

也是我从教以来上的最成功的一节课。

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都知道:在课堂中,一个理想的情境创设出来了,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何谓“理想的情境”呢?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生搬硬套地添加一些“故事”,教师“声情并茂”地描述故事情节,却忽视了宝贵的时间在无情地流逝着,这样形式化的故事只能算是一个“情节”,不可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

理想的情境能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激情,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快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进而提高问题探究的有效性。

在这节课中,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由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引出裁判用抛硬币猜边的方法,然后提出问题“抛硬币的方法公平吗?”从而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激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法灵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最成功的一堂课
宏华——李伟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

而作为一名在教育前沿的一线体育教师,上好一堂符合新课改精神的体育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里,我以一堂今年参加教学评比活动中的体育课为例,与同行探究。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

虽然改革已经进行了几个年头,但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顺利。

众所周知,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塑造适应二十一世纪国际人才需要的新人。

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是关键。

如何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体育课呢?就只是让学生多做几个动作和多做几次比赛、或是多讨论几个问题、或是只要让课堂中“闹哄哄”,看上去一片繁荣景象,这就代表这堂课成功了吗?这期间我也经历了很多茫然和徘徊,有过不少挫折,走过不少弯路,但经过几年的探索,稍有体会。

成功的课堂总是自主课堂。

一节课,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手段,一支粉笔也好,多媒体技术也罢,都必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这是任何外在手段都不能替代的。

教师的教必须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和激励,努力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这我以一堂本人今年参加教学评比活动中的体育课为例,与同行探究。

其中定有不当之处,请同行们不吝批评、指正。

我的课题是水平三《肩肘倒立》。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从我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动作和行为都跟技巧课的一些动作很接近,所以也反映出学生潜意识里就有本课内容的动作概念,但如何把重点“展髋挺腰”这个环节让学生体现出来,这也是最关键和最吸引学习兴趣的部分,这时通过教师形象地、具体地把它描绘和引导并示范出来,学生们就有很大的兴趣进行学习。

因此,我认为提高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就显的至关重要。

自然,我这节课设计的重点应该是激发学生探索如何展髋挺腰,重点用哪一个身体部位进行支撑起来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找到其中的奥秘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的教学设计上着实让我费了不少脑筋。

我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知道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潜在知识和感性认识。

说实在的,大部分学生已经拥有了肩肘倒立这一技巧动作的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从模仿英文字母“L”到观看图片“人体肩肘倒立动作”一一地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呢?经过多番斟酌,最后,我把如何用肘关节和肩关节撑腰倒立的要领提示学生以后,决定放手把课堂让给学生。

对《肩肘倒立》一课我选择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学习肩肘倒立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的腰腹肌力量、灵活、协调等素质及平衡定向能力,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互帮互学的
良好习惯,体验取得成功的喜悦感,培养学生美感,陶冶学生情操。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提供了几种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的器材供学生选择,并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你能根据图片的形状用倒置身体的方法写出L字型吗?二、在掌握了技巧动作后能和同学一起运用老师提供的器材加以巩固这个动作吗?通过让学生分组协作、交流讨论,充分发挥想象,和双人或小组合作等方法掌握动作的要领和技巧。

为学生主动的“学”创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教与学双边活动生动、活泼。

在不知不觉中师生的角色转换了,使“教”真正为“学”服务。

在上课前,我给学生做一些课前的“准备”,让学生对垫上运动有一个方位的感知状态,这也是体育课必做的一项准备。

在教学施行的过程中,虽然也有不理想的地方,但基本上的确也得到了我预想的教学效果。

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及所掌握的知识,设计了很多非常有创意的方法,合理运用肘关节和手掌撑腰的力量倒置身体把英文字母L写出来。

在这些体验中,有些是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方法,比如:从最简单的方法借助墙壁的力量倒置身体立起来、有的两人互助通过后滚肩肘倒立起来,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能利用所提供的器材立起来,比如:双脚夹直板、小球等方法提高动作的难度和个人能力。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个自由组合的小组通过双脚接龙的方法把这节课的重点和层次体现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平时不爱运动的学生也非常积极愉悦。

这让学生取得了成功的喜悦,自然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

当然,学生设计的实验有些很好,有些有所欠缺,这时要不吝惜
赞扬和鼓励之词,适时的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这对以后的教学都极有帮助。

这节课也得到了听课老师及专家评委一定程度的肯定,我也有了不少的收获。

这里谈几点自己对这节课的体会。

古话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节课在“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这个一直以来的教学难点上有了一定的突破:这节课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因学生在认识上有一定基础,我常常只是简单介绍了事,教学效果一般。

但是,这次我大胆改变了旧的教学方式,而是提供不同形状的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身体的惯性力量。

“发现”了肩肘倒立在惯性中配合适当的力量找到其中的技巧。

通过探究后倒挺身倒立规律,学生亲身体会到了“提出问题——给出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第二,这节课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加以巩固动作,让学生获取了成功的喜悦: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想到了一些有创意的方法。

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

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

这让教师们也意识到在恰当的时候,可以放心的对学生放手。

并且在这个放手的过程中,这过程虽然看似简单,却能让学生体验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的喜悦,这对于以后学生对体育这门学科的兴趣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次,这节课充分展现了体育教学的魅力:本课设计
的富有创意的动作体验,突破了长期以来的教学难点,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是让学生感到非常的新奇、有趣。

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集小智慧为大智慧,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使社交和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例如,学生的程度和层次不一,会给教学设计带来更大的难度和挑战;还有学生达到展髋挺腰以后,怎样让腿与上体稳稳地立在空中等等。

有不足才有进步的空间。

还是那句话,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

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做一个有心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课会越上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