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试题(新课标Ⅰ)(Word版+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课标Ⅰ)一、现代文阅读(36分)(共3题;共36分)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高三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对文学作品进展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课标透视高考连线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新课程HY语文调研题〔B〕第20题: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用有情有义的狼,比照无情无义的人,深化。
但也有人质疑,赞美狼何必作践人,人捕杀狼无情,狼捕杀羊就有情?还有人质疑,文章开头结尾都说到自然生态,生态平衡是情感问题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12分〕狼情夜黑风高,强劲的北风吼叫而过,鹅毛般的雪片在空中全无方向地乱撞。
这样风雪交加的夜晚正是偷袭的好时机。
两只小狼擅自采取了行动,一旁的公狼突然发出一声惊悚的嗥叫,因为就在小狼扑向羊羔的一刹那,他看到了那只羊被捆绑着的四肢。
与此同时,两只小狼就在他的嗥叫声中从半空中擦着羊羔颈项上的皮毛猛然向下坠去,接着,紧跟其后的母狼,几乎同时在他视线里消失了。
吓破了胆的羊惊慌地嘶叫着,公狼从另一个方向冲了上去,他果断地一口咬住了羊的脖子。
羊绝望的叫声骤然间被卡断在喉咙里,公狼强有力的下颚奋力一拧,羊的脖子无声地断裂在狼的利齿之间。
公狼警觉地扫视着四周,他担忧刚刚羊撕破了嗓子的叫声会将村子里的人引来。
四周静悄悄的,除了面前黑洞洞的坑里传来的呻吟声,并无其他动静。
他朝着那个黑黢黢的坑口往下张望,一双痛苦的充满哀伤的绿眼睛闪了几下,妻子正用自己的目光和低嗥告诉丈夫她和小狼都受了伤,让丈夫放弃救出她们的念头,趁着天还没亮赶快回到山林里去。
公狼用充满关切和焦虑的叫声坚决地告诉妻子,他是决不会分开的,他要从那黑洞洞的坑里把她们救出来,因为她们是自己惟一的亲人。
天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浓浓的晨雾弥漫开来。
借着微弱的晨光,公狼终于看清了坑里的情况。
两只锋利的镖尖从一只小狼的胸膛和腹部穿透出来,上面染满的血已经冻成了冰,小狼的头一动不动地垂在一边,显然他已经死去了。
另一只小狼的后胯处被一只竹镖深深地刺透,他奄奄一息地靠在也受了伤的母狼身边。
母狼银灰色的皮毛染满血迹,她用舌头吃力地舔着小狼的身体,那伸出的舌头上没有一丝热气。
2020届北京第二十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北京第二十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接受美学诞生之前,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
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语文能力提升:现代文阅读第3章专题2新闻访谈阅读
专题二新闻访谈阅读一、专题过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从噩梦中醒来”[美]安东尼·刘易斯【新闻背景】安东尼·刘易斯作为《华盛顿每日新闻》报的记者,自1953年12月始写下一系列文章,使被认为危害国家安全而遭解职的海军雇员得以平反复职。
这篇1954年9月1日发表的文章荣获1955年普利策国内报道奖。
海军雇员亚伯拉罕·查萨诺在被勒令停职期间,与对他提出的安全指控进行了一年多的抗争,今天终于获得了胜利。
海军部最终正式撤销了对他的所有指控,命令恢复他在水文测量局的职务,同时公开承认使他蒙受了“极大的冤屈”。
海军部助理部长詹姆斯·史密斯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称,该案已导致海军安全计划在程序上的变化,具体做法正在酝酿之中.查萨诺先生也出席了这次发布会。
这次史无前例的新闻发布会格外激动人心,从未有过记者在场而政府及其官员承认错误的先例。
查萨诺先生43岁,家住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的里奇路。
他于1953年7月29日受到指控并被停职。
当时他已在水文测量局工作了23年,停职前任海军海图供应处处长。
对他的指控涉及整个格林贝尔特社区.他被控属于该区一个强大的“激进集团”。
格林贝尔特的官员认为,这个指控很可能来自对市区安居工程计划吹毛求疵的居民。
该区官员还说,海军调查人员力图迫使他们说不利于查萨诺的话,但他们随后又作了实际上很友善的评价.史密斯先生说,当那些匿名告密者两次受讯问时,他们新的供述仅可得出两个结论:自第一次讯问后他们已改变主意,或者调查人员没有正确报告被查者的供述。
本报首次将查萨诺案公之于众是去年12月。
本报关于安全方案的两篇连续报道对此案作了详尽描述。
今年4月另一组连续报道对该案的真实性展开了讨论。
查萨诺先生是一位被称为“美国中产阶级"十分得体的普通公民.他一直是格林贝尔特“市民联盟”和“家长—教师协会"的官员。
在他的西服前领上还戴着一枚“雄狮俱乐部”的徽章,他的妻子领导着“红十字会”和“募集救济金”运动。
高考现代文“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答题指津
高考现代文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答题指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答题指津一、考点透析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一考点要求考生立足自我,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体验文本,独立思考,获得自己的见解并发表看法,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面对这种类型的考题,要凸显个性化体验,形成自己的观点。
同时,见解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普遍性,能给读者以启发。
二、题型特点纵观历年高考阅读试题,其题型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选择性:试题通常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看法,要求考生选择其中的一种作答,并说明理由。
答题者必须对文本进行深刻的思考,根据文本中的有关信息阐述自己理解的过程,提出有个性的见解,得出独立的判断。
二是开放性:观点大多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的,思维的空间比较广阔。
考生对问题的思考一般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水平高低之分。
也就是说,这类题切入点比较多,答案多种多样,见仁见智。
能否自圆其说,是判断答案质量的主要标准。
三是性:一个题目有时包括几个有关联的问点,将答题者的思维引向深入。
它一般由两个维度构成。
或依文本向内发展,看考生是否具备透过文章把握深远主旨的能力;或依考生的阅读视界向外发展,看考生能否用自己的思维观照文本,借文本生发出自己的见解。
例如,2012年高考江西卷第18题(选文为雨果·克里兹的《报复》):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又如,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第11题(选文为老舍的《马裤先生》):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三、解题技巧1. 基本思路(1)尊重文本,紧扣文本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不是随心所欲地进行探究,而是立足于文本的探究。
因此,首先要尊重文本,读懂文本。
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以文本的整体倾向(特别是关键内容)为探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考向05 新高考下的文学作品开放性试题考查(解析版)-2020年山东语文新高考新考向应对专练
专题04新高考下的文学作品阅读开放性试题考查新模拟·新解读考向解读:就阅读而言,探究是学习性阅读与研究性阅读的初步结合,是客观性阅读和主观性阅读的结合。
就高考而言,探究性试题是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独立思考性的试题,要求说出“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而在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试题。
它不一定都标出“探究”的字样。
就答题而言,它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一千个读者只能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微妙结合。
探究性试题既具有开放性,也具有限制性。
开放性体现为其答案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符合试题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即“个性化解读”。
限制性体现为,考生必须从文中挖掘隐性信息,如“联系全文”,“结合传主的人生经历”等等,对这些限制,答题时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偏离命题指向,导致失分。
探究性试题命题的原则及特点1、设题重实际:它以高中学生应有的知识文化积累、阅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基础,符合高中生作答。
2、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
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
3、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植根于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
4、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现成的答案。
5、答案有限制:它不会像平时可以“见仁见智”。
这是选拔人才的高考,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也就是说答案肯定不会“百花齐放”,“任尔东西南北中”。
6、题干表述有区别: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
考题呈现(2020年新高考模拟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题散文部分Kissing the Fire (吻火)
[语言运用层]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B.“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C.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D.有一天晚上,他拿着一根纸烟对.一位朋友点燃的纸烟取火,他说道“Kissing the fire”。
【解析】D项,“对”应改为“向”。
【答案】 D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让各国人民心心相印、携手同行,战胜共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展现____________、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②领导干部掌握各种权力,如何运用权力管理好“众人之事”?就是要做到____________,做到“思无邪”、秉正义、走正道。
③即使是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庄严时刻,还有人__________地抛弃和平宪法,以求重掌发动战争之权杖。
A.同舟共济不偏不倚处心积虑B.风雨同舟中庸之道殚精竭虑C.同舟共济中庸之道处心积虑D.风雨同舟不偏不倚殚精竭虑【解析】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同舟共济:坐一条船,共同渡河。
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也比喻利害相同。
不偏不倚: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常常偏向于和稀泥不讲原则,往往带有贬义。
处心积虑:指费尽心思做坏事。
含贬义。
殚精竭虑: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
含褒义。
【答案】 A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虽然圆通方面并未直接公布本次协议的购机数量,但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此次圆通订购了15架飞机,可以堪称中国民营快递史上最大一次手笔。
B.中美关系发展要防止不要跌入所谓大国冲突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要拓展合作、管控分歧,使两国关系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
C. 从大会涵盖的内容来看,这次盛会不仅全景展示了中国互联网和中国网络企业发展状况,而且对世界互联网热议问题产生重要意义。
D. 全方位展示了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要情况,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我国首次举办这一世界性盛会的自豪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用形象的描写和翔实的数据,阐述了“万物智能互联"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表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3日)
【KS5U推荐】考点8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高三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终极攻略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类考题,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选择性——通常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看法,要求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种作答,并说明理由。
二是开放性——大多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的,思维的空间比较广阔。
三是联系性——一个题目有时包括几个有关联的问点,将答题者的思维引向深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杨老实吃名菜李德泽杨老实今年70多岁了,一生都是在农村偏僻的山旯旮里度过的,正宗的乡巴佬。
近来,他儿子当了局长。
在一个双休日,局长开着小车回老家,把他接到城里去享享福,报答养育之恩。
乡间“茅屋出公卿”,杨老实自然高兴,也就随小车进了局长之家。
局长对读高中的儿子说:“我没有空闲。
你就陪爷爷到城里各个地方去逛一逛。
爷爷老了,你把钱管好。
他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吧。
”于是,孙儿陪着杨老实逛街。
中午,孙儿牵着爷爷的手,走进一家名菜大酒楼,在豪华的餐厅内入坐。
服务小姐走来递给一本名牌菜谱说:“你们要吃什么菜,请点吧。
”孙儿就说:“爷爷,你喜欢吃啥就点啥,我付钱就是了!”杨老实翻开菜谱一看,感到菜名很新鲜,一连点了5个菜。
不一会儿,服务小姐就端菜上桌。
杨老实一看,顿觉奇怪,就指着一个个细瓷盘子问是什么菜名。
服务小姐也就指着一个个盘子甜甜地做了介绍。
杨老实终于明白:“母子相会”,原来是凉拌的煮熟黄豆铺底,上面放着豆芽。
“小二黑结婚”是在盘子里放了两个剥去黑壳的皮蛋。
“青龙卧雪”是盘子里装点白糖,上面放一根青黄瓜。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居然是红烧猪蹄,然后在四周镶一圈香菜。
“一国两制”竟然是一盘煮花生米和炸花生米。
杨老实望着菜,默然沉思:这些东西,也不过是我们乡下常吃的东西而已。
城里有文化的人真聪明,取些怪好听的名字。
服务小姐又送来一瓶酒,开瓶盖倒了两杯,放在他俩的面前,然后飘然而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23周)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一)(含解析)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一)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①“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②“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③“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④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
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
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
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⑤“给,小崽子。
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
你有这个胆子吗?”⑥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
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⑦“先别吹。
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
”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⑧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
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
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⑨我慢慢地攀上山顶。
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
这里准有野兽。
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
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
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
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
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
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
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
看得出来,它在护卫鹿群。
转眼间,它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
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
⑩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
【精编】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16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含解析)
精心整理 提升自我难点 16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新课标《考试大纲》对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之一。
该考点是新课标教学理念在高考命题中的具体体现,重点在于检验考生对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是否具有独特 的感受和体验。
在具体答题时,考生须要注意以下 4 点:1.总览全文,整体把握。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前提是对文本有充分的了解和准 确的把握。
考生在阅读文学类文本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确文本所表达的主题,从 而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2.选准角度,以小见大。
在切合题目要求的前提下,选准切入点尤为重要。
一般来讲,这一切入点 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其一,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其二,作答时选取的角度 小、巧、新。
例如,就一篇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有创意的解读时,考生可以赏析其语言特色,分析文章在 炼字、造句、修辞手法运用、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技巧;可以赏析其结构方面的特色,如文章在开头、结 尾、过渡、照应、层次段落、伏笔铺垫等方面的特点;可以赏析其表现手法,体会象征、对比、烘托、动 静结合、虚实相生、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手法的作用等。
3.紧扣文本,创新有“度”。
“紧扣文本”是指根据不同文本,进行不同的创意解读。
如对于小 说,考生要重点分析其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安排等特点;而对于散文,考生则要重点分析 其思想内容、意境、选材、语言、线索设置等特点。
“创新有‘度’”一是指创意解读不能脱离文本,二 是指考生在创意解读时,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而做随意的褒贬评价,要做到解读既有个性,又符合文 学创作的根本规律和人文准则。
4.结构完整,力求简明。
考生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也就是提出自己对该文的总体评 价。
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介绍、复述、引用,做到结构清晰、完整。
考生在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考点突破: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含答案)
文学类阅读: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航海长陆颖墨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海军走出第一岛链。
就是那个傍晚,作为见习航海长的林之江在西昌舰驾驶舱里,看着编队驶入那个著名的海峡。
忽然,他听得航海长说:“你看!”他顺着指向看去,右侧海面上出现了三艘军舰。
它们和编队拉近了距离,顺着这边的航向,像是伴随航行。
林之江心里一动,上级的研判真是英明,我们第一次出岛链,看热闹的肯定不少。
舰长参加完会议,来到驾驶舱,正式下达上级的通知:“北京同意升旗时间由我们编队确定。
升旗时间就看你们的了。
”舰长宣布完命令离开后,林之江忽然心里一动,对航海长说:“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咱们去测一下六分仪吧。
”航海长马上同意。
勘测结果,再一次证明了他们测算的准确。
海面上依然有那几艘外舰在伴随。
回到自己的舱室,见同室的其他三位都睡着了,他蹑手蹑脚地爬到了上铺,命令自己必须马上睡着。
第二天,急促的起床铃把他叫醒。
他和战友们赶紧起床穿衣,跑步冲去二楼盥洗室洗漱。
但是刚进门,就看见一位身穿作训服的水兵,自己不洗漱,把水龙头让给了他。
是谁把服装穿错了,抬眼一看是老朋友小周,舰上的广播员,衣服没穿对,还站在这儿磨磨唧唧让你让他的。
他一把拉住说:“快去换礼服,来不及了。
”小周说:“我要值班,录下早上六点半的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
等你们仪式搞完了,我好播放。
”见小周磨磨蹭蹭的,林之江又好气又好笑:“这不才五点多嘛,升完旗录也来得及!”小周说:“不是说有时差吗,你们忙来忙去算个不停的。
”林之江提醒他:“这军舰朝西开,再有时差也是推迟。
”小周说:“听说昨天就有时差,咋没感觉出来呢?”林之江说:“对,昨天比北京时间晚三十八分钟。
”刚说完,心里猛地一惊,扭头就朝后甲板跑去。
宽大的后甲板上,已经有不少人在列队,水兵的队伍都已经列好了。
文工团的演员们也着装整齐,排好了队。
林之江无助地看了一下右舷边不远处的海上,那三艘外军的军舰依然在伴航,依然睡着似的,似乎丝毫没有关心这边的反应。
20212021学年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6周)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含解析)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2021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太湖碎锦范烟桥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
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
不通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
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份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
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
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非峻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收地域。
山下坡田,种植各类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
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水果。
他们更有园艺的丰硕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
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
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前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季、冬季,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
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
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
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顶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
西山也是丰收地域,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
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
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
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
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
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
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通过万万年的冲洗,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
【人教版】三年高考2020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2018年高考一、【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喝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备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
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
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2023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含答案)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探究题中比较难的一种,对考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文本中很少有现成的答案,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
其命题的基本形式是命题人对文本的内容、人物形象、作品主旨等提出问题,给出几种不同的理解,问你同意哪一种,并说明理由。
或直接提供一种见解,问你这种见解是否合理。
还有的是问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请谈谈你的一点体会……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题干会给出相对明确的答题方向,或者要求考生结合文章某一方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思考,或者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进行探究。
预计2019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仍然会考查这一考点,考生要做好复习备考。
考向一探究文本启发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盲犬的眼睛毛丹青①去东京的那天早上气温很低,穿大衣还觉得冷,可能是海风太大的缘故,我的脸上有点儿像被细沙撒了一把一样,十分痒。
②去车站的途中,看见几位遛狗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大家都穿得很厚,棉帽子也戴得很严实,唯独那活蹦乱跳的狗狗显得非常洒脱,它们不顾主人睡眼惺忪的样子,一个劲儿往前跑,狗狗是主人,而人是奴仆!而且,有位女人的嘴里一直唠叨,大致意思是:“狗狗别着急哦,一大早都是你的呀!”这是挺动漫的一个情景!③从神户到大阪坐车的时间不过30分钟,到了新大阪车站以后再换乘新干线开往东京。
距离上很远,但交通方便,我要办个什么急事儿,从家里到东京当天去当天回也是来得及的,只不过坐在新干线上的时间很长,往返路程加到一起需要5个多小时。
④坐列车坐得时间一长,遇见的事情就多。
除了看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也会遇上令人难忘的情景。
这回我遇上的是一个男人和他的导盲犬。
⑤当时他坐在我的边上,一直到他牵着的狗趴在他脚下的时候,我都没注意到他是盲人:看上去,他是一位长者,衣冠楚楚,很有绅士风度。
他戴了一副眼镜,黑边儿的,但不是墨镜。
一双眼睛也不是闭上的,而是睁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郁达夫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
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
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
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
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
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
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
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
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
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
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⑤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几百万了,但他唯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
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
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
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⑥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
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
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
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
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⑧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
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
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
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
⑨从前有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
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
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
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
(有删改)文中说:“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
①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郁达夫《故都的秋》)②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参考答案】示例一:这句话点明了自然山水与艺术、人生的紧密关系。
山水以及自然景物,会影响艺术与人生;而对待艺术和人生的态度,同样会使自然山水染上人化的色彩。
陶渊明、谢灵运等人,能发现自然的美好,忘却尘世的烦忧,因而写出“悠然见南山”“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清新自然的诗行。
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写“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却不免有些落寞,自然外物因为点染上他独特的情绪色彩,具有生命的气息。
示例二:欣赏山水自然的心情与欣赏艺术、人生的心情是同一的。
因为艺术与人生是山水自然的映照,人对于山水自然的欣赏态度也恰恰是人对于艺术与人生的态度。
能认识山水自然之美好、博大与威力的人,对于艺术与人生才能获得超越世俗的认识,才能如孔夫子、太史公那样领悟人生、寻求精神价值的实现,才能像陶渊明、谢灵运、郁达夫那样在山水自然的流连忘返中物我两忘,写出“境与神会,真气扑人”的佳作。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此题给出能够显示主旨观点的语句,让考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你为什么要流走鲍尔吉·原野①布尔津河像长方形的餐桌,碧绿色的台面等待摆上水果和面包的篮子。
河水在岸边有一点小小的波纹,好像桌布的褶皱。
②我坐在山坡上看这只餐桌,它陷在青草里,因此看不见桌子腿。
这么长的餐桌,应该安装几百条腿,结实的橡木和花楸木腿。
小鸟从餐桌上直着飞过去,检查餐桌摆没摆酒杯和筷子。
其实不用摆筷子,折一段岸边的红柳就是筷子。
红柳开满密密的小红花,花瓣比蚊子的翅膀还要小。
这么小的花瓣好像没打算凋落,像不愿出嫁的女儿赖在家里。
红柳的花瓣真的可以在枝上待很久,没有古人所说的飘零景象。
③来会餐的鸟儿飞过了许多拨儿,它们什么也没吃到,失望地飞走了。
有的鸟干脆一头扎进“桌子”里面,冒出头时,尖尖的喙已叼着一条银鱼。
这就是河流的秘密,吃的东西藏在桌子底下。
④青草和红柳合伙把布尔津河藏在自己怀里,从外表看,它不过是一张没摆食物的餐桌。
为了防止人或动物偷走这条河,红柳背后还站着白桦树。
白桦树的作用是遮挡窥视者的视线。
青草、红柳和白桦树,每次看到藏在这里的布尔津河干净又丰满,心里就高兴,它们竟可以藏起一条河。
但它们没想到,布尔津河一直偷偷往西流。
表面看,河水一点没减少,仍像青玉台面的长餐桌,但水流早从河床里面跑了。
假如有一天青草知道了布尔津河竟然一直在偷偷流,它一定不明白河水要流到什么地方去,还有比喀纳斯更好的地方吗?⑤青草喜欢这里,它不愿意迁徙的理由是河谷的风湿润,青草在风中就可以洗脸。
青草身上的条纹每天都洗得比花格衬衣还好看。
这里花多,金莲花开起来像蒺藜一样密集。
这一拨儿花开尽,有另一拨儿花开。
到六月,野芍药开花,拳头大的鲜艳的野芍药花开遍大地,青草天天生活在花园里。
可是,布尔津河你为什么要流走呢?⑥现在野芍药打骨朵了。
我用手捏了捏,一颗手指肚大的花蕾能开出碗大的花。
我想把山坡的野芍药的花骨朵全都捏一遍,好像手里捧过百万玫瑰,但我怎么捏得过来呢?把花捏得不开放怎么办?草地、悬崖上都有野芍药花。
开在白桦树脚下的野芍药花一定最动人,它像一个人从泥土里为白桦树献花。
白桦的小碎叶子如一簇簇黄花,仔细看,这些黄花原来是带明黄色调的小绿叶子。
能想象,它在阿勒泰的蓝天下有多么美,而它的树身如少女身上的白纱。
当晨雾包裹大地又散开后,你觉得白桦树收留了白雾。
我甚至愚蠢地摸了摸树干,看了看自己的手指肚,又用舌头舔了舔——没沾雾,白桦树就这么白。
既然这样,布尔津河你为什么还要流走呢?⑦有一天,我爬上了对面的山。
草和石头上都是露水,非常滑,但我没摔倒。
登上山顶,看到了我住的地方的真实样子。
黑黑的云杉树如披斗篷的剑客,从山上三三两两走下来。
更黑的那块草地并不是一片云杉长在了一起,那是云朵落在草地上的影子。
⑧布尔津河在视野里窄了,像一条白毛巾铺在山脚下,毛巾上摆着圆圆的小奶球,有一些奶球连在了一起。
它们是云朵,这是蒙古山神的早餐。
云,原来还可以吃的,这事第一次听说。
山神那么大的食量,不吃云就要吃牛羊了,一早晨吃一群羊,还是吃云吧。
雾从河上散开,一朵一朵的云摆在河上,山从雾里露出半个身子,准备伸手抓云吃。
昨晚下过雨,木制的牛栏和房子像柠檬一样黄。
不一会儿,天空有鹰飞过,合拢翅膀落在草地上,想要抓自己的影子。
野芍药开花了,山神早上在吃云朵,偷偷流走的布尔津河,把这些事情告诉给了远方的湖泊。
1.从前三段看,文章把布尔津河比成餐桌,有何妙处?2.第六段写景富有特色,试作分析。
3.“你为什么要流走”与“你为什么还要流走”两句在文中形成反复,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4.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羊吃草西西在吐鲁番,我看见羊吃草。
以前,我并没有仔细地看过羊吃草,也不晓得它们吃的是怎么样的草。
我见过马吃草、牛吃草、驴子吃草。
它们总是低下头来,伸长了脖子,把嘴嗅到地面的草上,一面咬住草茎,一面撒撒地撕裂草梗,或者拔菜也似的把草连根拔起。
牛、马和驴大概要一口气拔很多草,才闭上嘴巴,磨碾一阵牙齿,慢慢咀嚼,然后吞下肚子,让胃去消化和反刍。
我看见牛和马吃的草,都是普通草地上的青草——那种短矮的、匍伏在地面上攀爬的青草。
有时候,我也看见驴子停在一辆木头车边吃车上堆着的草,那是人们割下来的像葱条一般细长的草。
我们在吐鲁番参观了坎儿井地下水和防风林。
在防风林的附近,有一座特别的沙丘,是一座馒头也似的黑色山阜,在阳光底下闪着沉默的光,仿佛一座乌金矿。
沙丘上有许多人把半截身子埋在沙底下,露出剩下的身躯和头颅,以及他们民族色彩的鲜艳衣饰,这些人,都到沙丘来医治关节炎。
我并没有跑上沙丘,因为我看见一个男孩赶着一群羊来了。
男孩穿着藏青的汗背心、炭黑的长布裤、灰尘仆仆的白运动鞋,头上戴了一顶纯白的维吾尔族小圆帽。
他赶着数约二三十只羊,其中有黑山羊,也有白绵羊,羊们在沙地上散开,各自低头吃草。
沙丘上面没有草,沙丘底下的四周,仍是一片灰泥色的细沙,仿佛戈壁滩到了这里,碎得如粉了。
但在这片沙地上,却长满了丛生的矮草,展散了延蔓的枝条。
羊看见了草,纷纷风卷残云似地舐啮起来。
我想引一头小羊走来这边,于是蹲下来,伸手去拔取草叶。
我哪里是在拔草呢,我那时的感觉是,我采拔的大概是荆棘,因为我一把抓到手里的竟是满掌的芒刺,好像握着一堆铁蒺藜。
我迅速缩回手,手指都火辣辣地像中了蜜蜂的针,无数的针。
我看看面前这纤细瘦削的蔓草,难道它们是箭猪和刺猬?我一直以为,羊和牛、马或驴子一样,吃的都是贴近地面生长的那种软嫩的短草,这时才知道,吃的竟是像玫瑰花茎那般多刺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