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诗词看曹雪芹

合集下载

红楼梦与诗词品味曹雪芹的葬花吟

红楼梦与诗词品味曹雪芹的葬花吟

红楼梦与诗词品味曹雪芹的葬花吟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之一,而其中曹雪芹创作的《葬花吟》更是被誉为不朽的诗词佳作。

这首诗以古典优美的语言,婉约的意境展示了作者对生命脆弱短暂的深深感慨,也折射出了红楼梦主题之一的富贵荣华的虚幻与脆弱。

在深入品味这首诗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

曹雪芹,字悲鸿,号茜雪,是清代文学家、政治家,更是《红楼梦》的作者。

他生于一位文化世家,家教严谨。

而《红楼梦》也被视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曹雪芹的文学造诣深厚,尤其在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情感方面独树一帜,其文笔娴熟细腻。

而《葬花吟》则是曹雪芹创作的一首短词,融汇了他对人世间荣华富贵的看法,彰显了他对生命短暂脆弱的感叹。

《葬花吟》以描写春天的花谢为背景,悼念逝去的美丽与生命的有限。

诗中描绘了花朵凋谢的景象,并以此寄托了人生离别之苦。

诗词的开篇“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以一个宴会上美好的景象引起人们的瞩目,然而眼看昨夜热闹的洞房现在空空荡荡,如同人事一样短暂。

这个景象暗喻了人生的短暂和荣华的虚无。

接下来,曹雪芹用“省得人间清浊事,混似天上鸿雁舞。

”这两句诗以对比的方式将人间琐碎与天地间的高鸟对照,揭示了人事纷繁与天地之间宁静的反差。

曹雪芹以此借花喻人,贴切地表达了人生的真实状态。

诗词的后半部分”如今难再得乌鹊,当时年少亦如此。

“从脆弱的生命中直面人生的无常,诗中的乌鹊象征着离人之时的忧伤,暗示了曾经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美好时光也会消逝得如此迅疾。

《葬花吟》总共只有四句诗,但是曹雪芹巧妙地运用意象、比喻等手法,将红楼梦的主题以及人生的真实写的淋漓尽致。

通过描绘花谢人离的景象,曹雪芹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短暂的深深感慨,着重强调了富贵荣华乃虚幻之物。

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充满文化底蕴的文学之作,我们要多方位的思考和探索,不仅要欣赏其结构精妙,情节跌宕起伏,更需深入理解作者曹雪芹对生命与命运的思考与探索。

《葬花吟》作为曹雪芹所著的一首诗词,虽然字数不多,却蕴含了作者的大智慧。

曹雪芹《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诗词赏析

曹雪芹《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诗词赏析

曹雪芹《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诗词赏析曹雪芹《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诗词赏析《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是清代文豪曹雪芹的词,载于小说《红楼梦》中。

《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到荣府后,见过贾府大部分人,最后才见到贾宝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曹雪芹《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诗词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赏析】第三回书写黛玉到荣府后,见过贾府大部分人,最后才见到宝玉。

这是两个主人公第一次会面,也是第一号人物宝玉第一次在读者眼中出现,所以作者对宝玉的装束和神采作了大力铺张渲染,又写了这两首批宝玉的词。

“批”字是打批语、下判断的意思,与今作“批评”、“批判”解不同。

这两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

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

两首词句句都是反话。

宝玉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在那样的贵族之家必然要处处受束缚、限制,于是就要产生苦闷,就要采取种种方式渲泄,在道学先生们看来这就是“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了。

相貌好是真,“腹内草莽”就未必。

宝玉读书多,知识博,文思快,才情大,看他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一套一套有根有据的议论,看他拟的那些匠额和对联,不是使包括贾政在内的所有在场的人都相形见细吗?看他写的《芙蓉女儿诔》、《姽婳词》等等,简直够个像样的文学家了。

连宝钗都说他“每日家杂学旁收的”,承认他懂得多,怎么能说是“腹内原来草莽”?“不通世务”,是因为他厌恶贾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与之为伍。

不愿读的文章也只是那些“圣贤”的说教和一文不值的科举时文。

从诗词看薛宝钗的女性身份意识

从诗词看薛宝钗的女性身份意识

从诗词看薛宝钗的女性身份意识薛宝钗是曹雪芹创作的经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女性角色,她是贾宝玉的表妹,凭借着聪明才智和出色的美貌,成为了《红楼梦》中最受人喜爱的角色之一。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凸显了中国古代女性的独特身份意识,她的聪明才智和坚定意志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魅力和坚强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通过诗词这一角度来探讨薛宝钗的女性身份意识,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角色。

我们来看一组与薛宝钗相关的诗词,这些诗词可以为我们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被描述为“银牙玉臼”的美貌女子,她一改传统模特,勇敢、敢爱敢恨,是女性形象的鲜明,坚定的代表。

在乾隆初年,诗人蒋士铨将薛宝钗与其他美女相比,写道:“钗放南庭,如来举首,凤栖梧,倚栏袅。

”这首诗中的“如来举首”、“凤栖梧”等意象都是和薛宝钗的美貌相联系的。

值得一提的是,蒋士铨是一位充满浪漫情怀、对女性充满崇敬和赞美的诗人。

在他的诗作中,薛宝钗似乎成为了他的心目中的女神,这也从侧面彰显了薛宝钗的卓然品格和引人关注的美貌。

从薛宝钗的诗词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她对家庭和情感的执着与忠诚。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展现了一个忠诚、善良的女性形象。

在她家族的光荣衰败中,她始终忠诚不渝,尽心尽力地维护家族的尊严和传统。

在她与贾宝玉之间的情感纠葛中,她也表现出了对感情的忠诚与坚持。

在一首《贾皇府月夜怀贾菟去世之作》中,她写道:“尊前获首项,谁谓时势恶。

能苦恵乾坤,又在不测期。

痛乐几处,空参差。

半铺书带兴,吉署香醅。

百转恨风驹,千里思泣珠。

“她赞叹贾菟的才华,感叹时势和命运的变幻莫测,表现出了她对感情的执着和忠诚。

薛宝钗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坚强的女性形象。

她的诗词表现了她在面对感情和命运的选择时的坚强与坚定,展现了她独立自主、聪慧伶俐的一面,也彰显了她对家庭和情感的执着与忠诚。

通过诗词这一角度,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薛宝钗的女性身份意识,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红楼梦》中这一经典女性形象的魅力所在。

红楼梦诗词《题帕三绝》鉴赏

红楼梦诗词《题帕三绝》鉴赏

红楼梦诗词《题帕三绝》鉴赏红楼梦诗词《题帕三绝》鉴赏《题帕三绝》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怕黛玉担心,故以让晴雯送两块旧帕为借口,让黛玉放心。

黛玉由此大受感动,一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于是在旧帕上题了三首诗,笔触深情,情意绵绵。

这三首诗应是黛玉第一次比较直接的表达了自己对宝玉的感情和对未来的忧心,也是他们感情明朗化的一个开端。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红楼梦诗词《题帕三绝》鉴赏,欢迎阅读。

题帕三绝[原文]其一: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jiāo shāo]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题帕三绝[注释]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1、鲛鮹:指手绢。

鲛:传说中深海里的美人鱼,能织丝绢,她流的眼泪会变成珍珠。

2、抛珠滚玉:泪水象珍珠、玉石流下。

珠、玉:形容泪珠。

3、潸:泪水轻轻流淌。

4、镇日:整天。

5、彩线难收:彩线也无法收住。

这句话意思是说,脸上的泪珠难以用彩线串起来。

6、湘江旧迹:即娥皇、女英哭丈夫舜的泪迹。

7、不识:不知。

香痕:泪痕。

这两句诗的意思为:窗前也有千万棵翠竹,但不知道不明了我的人是看不到上面有泪渍的。

题帕三绝[赏析]在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之后,第三十四回有一段情节叫做《情中情因情感妹妹》,写贾宝玉被贾政毒打后,在昏迷中“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

睁眼一看,是林黛玉,贾宝玉一见此情,“心中记挂”,待黛玉走后,特遣晴雯送去了两条旧手帕。

对这番赠帕情意,林黛玉是在“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

”在宝黛的爱情生活里,很少有这样的相互融洽的情意交流,也正因如此,才使得林黛玉“一时五内沸然炙起”,“余意绵缠”,并以其深情的笔触,写下了她著名的诗篇“题帕三绝句”。

如果把赠帕和题诗孤立地看作是男女私情相传递信物和情书,这是十分肤浅的。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诗学素养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诗学素养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诗学素养
曹雪芹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红楼梦》更是
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曹雪芹的诗学素养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首先,曹雪芹的诗学素养体现在他对诗歌的热爱上。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诗歌,曹雪芹用他的笔触把诗歌写得栩栩如生,把诗歌的美妙和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比如,曹雪芹用诗歌描绘了林黛玉的悲惨命运,写出了“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的悲凉,把林黛玉的悲惨命运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次,曹雪芹的诗学素养体现在他对诗歌的深刻理解上。

《红楼梦》中的诗歌
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思想,曹雪芹用他的诗歌把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比如,曹雪芹用诗歌描绘了贾宝玉的爱情,写出了“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浪漫,把贾宝玉的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最后,曹雪芹的诗学素养体现在他对诗歌的精湛技巧上。

《红楼梦》中的诗歌
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艺术,曹雪芹用他的诗歌把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比如,曹雪芹用诗歌描绘了贾宝玉的悲剧,写出了“满招损,谦受益”的悲凉,把贾宝玉的悲剧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之,曹雪芹的诗学素养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的诗歌不仅仅
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思想和艺术,他用他的诗歌把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诗学素养。

曹雪芹《红楼梦》的诗词鉴赏

曹雪芹《红楼梦》的诗词鉴赏

曹雪芹《红楼梦》的诗词鉴赏曹雪芹《红楼梦》的诗词鉴赏「篇一」引导语:《红楼梦》所呈现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不朽的人生悲剧。

下文是红楼梦诗词鉴赏:晚韶华,欢迎大家阅读!红楼梦诗词鉴赏:晚韶华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说明]这首曲子是写李纨的。

曲名“晚韶华”,字面上说晚年荣华,其真意是说好光景到来已经晚了。

[注释]1.“镜里”二句——丈夫早死,夫妻恩情已是空有其名,谁料到儿子的功名、自己的荣华,也像梦境一样虚幻。

2.韶华——这里喻青春年华,与曲名中喻荣华富贵有别。

3.绣账鸳衾——指代夫妻生活。

4.“只这戴珠冠”三句——是说待李纨可享荣华时,死期也就临近了,这是得不偿失。

只,即使,即便是。

珠冠、凤袄,是受到朝廷封赏的贵妇人的服饰。

这里指李纨因贾兰长大后做了官而得到封诰。

5.阴骘——即前曲所谓“阴功”,指暗中有德于人。

积儿孙,为儿孙积德。

6.簪缨——古时贵人的冠饰。

簪是首饰,缨是帽带。

7.金印——亦贵人所悬带。

《晋书·皇后纪论》:“唯皇后贵人,金印紫绶。

”8.“问古来”二句——说李纨本来大可不必“望子成龙”。

[鉴赏]在小说中许多重要事件中,李纨都在场,可是她永远只能充当“敲边鼓”的角色,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特殊的印象。

这也许正是符合她的身份地位和思想性格的——荣国府的大嫂子,一个恪守封建礼法、与世无争的寡妇,从来安分顺时,不肯卷入矛盾斗争的旋涡。

作者在第四回的开头就对她作了一番介绍,那段文字除了未提结局外,已可作为她的一篇小传:“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

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而成。

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卓越的文学成就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世人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

其中,诗词曲赋是《红楼梦》中最为耀眼的艺术之光,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上对《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进行鉴赏。

一、诗词的深情表达《红楼梦》中的诗词以其深情而著称。

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句诗便是“黛玉葬花”。

这句诗以一个少女对待花朵的感受为出发点,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逝去事物的哀怀之情。

通过深情的表达,曹雪芹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忧伤与缠绵的情感世界。

二、曲调的悠扬细腻《红楼梦》中的曲调如歌如泣,悠扬细腻。

其中最为著名的曲调莫过于“葬花词”。

这个词就像一支悠扬的音乐,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一个恍若隔世的境地。

在这个境地之中,既有对逝去的哀思,又有对生活的凄美抒写。

曲调的巧妙安排使得整个故事更具感染力。

三、韵律的雅致展示《红楼梦》中的赋,常常以韵律的雅致展示词人的才情和深厚的修养。

其中最受瞩目的一首赋便是“秋窗风雨夕烟霭”。

这首赋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韵律表达了主人公的心情和境遇。

通过赋中的语言和形象,读者几乎能感受到秋天的凄凉和孤寂。

四、意境的深远引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往往展现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使人沉醉其中。

比如《红楼梦》中的一首词,“翠缕横笼冷烟筒,新凉宫殿暗度行。

静霭空濛小院静,斜阳临水动垂杨。

”这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宫殿中的清冷与凄凉,给人一种恬静的美感。

五、品味的艺术享受《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一种品味的艺术享受。

作者通过凝练、优美的语言和形象,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美的愉悦和情感的震撼。

每一次品味,都能让人产生不同的共鸣和感慨。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一种绝妙的艺术表达形式,其深情、细腻、雅致以及意境的深远都令人心驰神往。

正是这些独特的艺术特点,使得《红楼梦》成为了文学艺术的瑰宝,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华丽而多姿多彩的世界。

《红楼梦》诗词鉴赏(四)

《红楼梦》诗词鉴赏(四)

《红楼梦》诗词鉴赏(四)红楼梦曲十四首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诗词鉴赏】曲子一开头就对男女情爱发出慨叹,这同第一回里说的“大旨谈情”是一致的。

但我们不能据此就把《红楼梦》视为一部言******。

如果仅仅是写爱情故事,作者为什么又有“谁解其中味?”的担心?这首曲和以下诸曲中,都隐含着一种对命运不可知的唱叹,说明作者有更深广的寄托。

《红楼梦》的内容是复杂的,主题也是多层次的,其中之一就是表现了作者的妇女观。

作者认为,妇女无论就天资、才干等任何一方面说,都不让须眉,只是那个社会把她们的聪明才智压抑埋没了。

特别是随着封建家族的衰落,那么多无辜的女孩子随着一齐毁灭,这是作者痛惜不已的。

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红楼梦>是一曲女儿们的颂歌和挽歌。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诗词鉴赏】这首曲唱的是宝玉、宝钗、黛玉三个人。

本来曲牌名都是固定的,如《山坡羊》、《寄生草》之类,按其格式往里填词。

《红楼梦曲》的这些曲名全是作者临时撰杜的,既像曲牌,又是对内容的概括或提示。

像这首《终身误》的曲牌名,就是对宝、黛爱情悲剧的感慨,可作标题看。

曲中的“俺”,当然是宝玉。

薛家到了荣国府后,就有一种舆论说,宝钗带的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宝钗具备封建阶级女性的一切“美德”,她比黛玉更符合荣府少奶奶的标准,不管她自己是否有意去争取,她都是胜利者。

然而宝玉一心只在从小一起长大的林妹妹身上。

第三十六回,宝玉睡中觉时连喊带骂地说出这样的话:“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宝、黛志向一致,趣味相投,在大观园长期生活中建立起死生不渝的爱情。

有情的不能成为眷属,无情的反倒硬被拉在一起,这是封建时代常见的婚姻悲剧,贵族社会也不例外。

为何从《红楼梦》中看,曹雪芹的诗词水平,只能算一般?

为何从《红楼梦》中看,曹雪芹的诗词水平,只能算一般?

为何从《红楼梦》中看,曹雪芹的诗词水平,只能算一般?好多人包括我都是非常喜欢红楼梦中的诗句的。

但喜欢是一回事,客观评价它又是另一回事了!我既不觉得红楼梦中有什么拙劣的诗作,也不认为其中的诗词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尽管喜欢红楼梦中的诗句。

但喜欢是一回事,客观评价它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既不觉得红楼梦中有什么拙劣的诗作,也不认为其中的诗词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这个极高是以李杜为标杆)他比不上同时代的纳兰容若,置之于唐人之中,恐怕也就是大历十才子的水准!观红楼梦一书,我们可以发现,曹雪芹似乎工于七律,如诗社咏白海棠、咏菊、芦雪庵咏红梅花、宝玉的四时即事等等;其次是七绝,古风也还有几首,五绝、五律稍少一些,词就更少了!、仅有关于宝玉的两首西江月和后来的咏柳絮诸词等两三处。

况且红楼梦中的词都是小令,没有长调。

我一直有种疑惑,怀疑曹雪芹于词上面略逊一些。

其实红楼梦中的诗作是极为令人佩服的,一般人能作到言自己心声就已经难得了,而曹雪芹要写出这么多人的声气情怀来,真是大才!宝玉,宝钗、黛玉这些颇富才情的人还好说,尤其是那些不精于诗词的人物,如李纨、迎春,还有香菱的最初两首诗作,实不知雪芹先生如何想出。

何况这些诗词中还要隐含人物的身世、结局,言此及彼,明修暗渡,确是无人能及。

如此说来,曹雪芹的诗词水准就算比不上最顶尖的那帮人,也和扬州八怪也是同一个水准线上,那怎么就一般了,你这是拿李杜的水平苛求曹公啊!没人会拿李杜来要求曹雪芹,最大的问题在于:老曹在红楼梦中以诗为谶,难免就会有以辞害意的情况。

就好像回文诗,从来就没有什么极好的作品——先天的限制在那里摆着呢。

虽说写诗就是带着枷锁跳舞,但真正的好诗是在形式下表现自我,红楼梦诗词这种为小说服务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是最优秀的。

这是从红楼梦诗词的先天条件上说,只就诗词本身来说,红楼梦中诗作的缺欠在于:过于注重辞藻,用词浓艳华美,显得太精致了些。

为了体现没落贵族贵族精致,柔弱的审美情趣,就将写过于精致华丽,为体现主旨,又在诗词背后掩藏了太多哀愁,以乐景写哀情过于频繁,有种为了愁而愁的感觉!而在遣词用语上,略略有些像姜夔的词清丽空明,再稍微偏一点,就是周邦彦的路子了。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诗词鉴赏(1):题《金陵十二钗》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诗词鉴赏】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

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

之后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

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

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红楼梦》这天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了。

但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

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好处的。

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

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

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证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

和作者关系最密切的“脂砚斋”(名姓已无可考)在书上写下这样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甲戌本第一回)可见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部书的。

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

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来人们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议论真是五花八门,赞叹其博学多才者有之,欣赏其生花妙笔者有之,艳羡书中描述的歌舞繁华者有之,以宝玉或笺玉自命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更有甚者,一些封建道学家认为这部书是“诱为不轨”、“弃礼灭义”,是“淫书”,主张烧毁禁绝;并且有人编出故事诅咒作者断子绝孙,死后得了“冥报”等等。

曹雪芹《红楼梦》诗词全集(收藏版)

曹雪芹《红楼梦》诗词全集(收藏版)

红楼梦序曲陈⼒ - 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歌曲集原声带01、⾦陵⼗⼆钗判词(12)正册林黛⽟/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带林中挂,⾦簪雪⾥埋。

贾元春⼆⼗年来辨是⾮,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梦归。

贾探春才⾃精明志⾃⾼,⽣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东风⼀梦遥。

史湘云富贵⼜何为?襁褓之间⽗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逝楚云飞。

妙⽟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质,终陷淖泥中。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才。

⼀从⼆令三⼈⽊,哭向⾦陵事更哀。

贾惜春堪破三春景不长,缁⾐顿改昔年装。

可怜绣户侯门⼥,独卧青灯古佛旁。

贾迎春⼦系中⼭狼,得志便猖狂。

⾦闺花柳质,⼀载赴黄粱。

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

李纨桃李春风结⼦完,到头谁似⼀盆兰。

如冰⽔好空相妒,枉与他⼈作笑谈。

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副册晴雯霁⽉难逢,彩云易散。

⼼⽐天⾼,⾝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怨。

寿夭多因毁谤⽣,多情公⼦空牵念。

02、《红楼梦》⼗⼆⽀曲(14)《红楼梦引⼦》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情浓。

奈何天,伤怀⽇,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悼⽟的《红楼梦》。

《终⾝误》都道是⾦⽟良姻,俺只念⽊⽯前盟。

空对着,⼭中⾼⼠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间,美中不⾜今⽅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个是阆苑仙葩,⼀个是美⽟⽆瑕。

若说没奇缘,今⽣偏⼜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事终虚化?⼀个枉⾃嗟呀,⼀个空劳牵挂。

⼀个是⽔中⽉,⼀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恨⽆常》喜荣华正好,恨⽆常⼜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

故向爹娘梦⾥相寻告:⼉命已⼊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早!《分⾻⾁》⼀帆风⾬路三千,把⾻⾁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悬念。

⾃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缘?从今分两地,各⾃保平安。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红楼梦》诗词鉴赏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红楼梦诗词《薛宝钗咏白海棠》鉴赏原文: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注释:①珍重:珍视,看重。

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②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③胭脂:即胭脂红色。

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

北宋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

”秋阶:秋天的台阶。

影:指海棠花姿。

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

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

魂:指海棠花的品格。

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刚浇上水的白海棠,犹如洗去胭脂的美女,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④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

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

此句的大意为花儿愁多怎么没有泪痕。

⑤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

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

《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

”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

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⑥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鉴赏: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人端凝庄重的性格。

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

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

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

红楼梦封建社会诗词

红楼梦封建社会诗词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众多人物之口,用诗词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看法。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表达了她们对封建礼教的无奈和不满。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这是贾元春的判词,暗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家族的兴衰。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是贾探春的判词,她身处于封建家族的末期,面对家族的衰落,表现出强烈的无奈和悲哀。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这是史湘云的判词,她从小生活富贵,但随着家族的衰落,流离失所,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权力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封建社会的面貌和问题,反映了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深刻见解和批判。

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

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

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一个终生从事诗词教研的工作者,小说不是我的教研范畴。

但我写过一本书叫做《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而王国维写过一篇《红楼梦评论》,所以我也写过一篇对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评论。

有一次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周策纵先生主持一个国际红学会议,他是因为我写过一篇《红楼梦评论》的评论,把我也约去了。

但我不是真的红学家,我除了是因为研究王国维而偶尔写过这么一有关《红楼梦》的文稿以外,没有再写过关于《红楼梦》的任何文字。

南开大学举行这次《红楼梦》翻译的研讨会,组织者约我讲讲《红楼梦》中的诗词。

而我手边一本《红楼梦》的书都没有,所以就临时借了一本题为《〈红楼梦〉诗词》的书,找了几首诗词,想随便谈一谈。

在开始讲《红楼梦》诗词前,我想先讲几句话,是因为我是讲诗词的,而《红楼梦》中确实有很多诗词。

对我们这个古典词,有的年轻人没有那么高的兴趣,而对于《红楼梦》兴趣却比较大。

所以我也常常在讲课中被学生提问:“老师,您常常讲诗词,那《红楼梦》中的诗词怎么样呢?”借此机会,我就回答一下大家的好奇的问题。

我首先要说的,在我的感受里,在过去教诗词的体验中,我觉得对真正的诗人之诗与小说中的诗要分别来看。

古代的诗人词人,像杜甫、李白写的诗,苏东坡、辛弃疾写的词,这些诗人、词人的作品,如果说把《红楼梦》的诗词放在那些诗人、词人中去衡量,它实在不能说是很好的作品。

但这样的衡量是不公平的,是因为这不是曹雪芹自己的诗词,而是曹雪芹的小说里面的诗词。

而如果作为小说里面的诗词来看待,那我觉得《红楼梦》中的诗词是了不起的。

而且我以为,作为小说的诗词,在曹雪芹写的《红楼梦》诗词里面,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别。

我们不能一视同仁,说这都是《红楼梦》里面的诗词,不能这样看。

这三种类别,若是以诗词标准来说,我认为还是有高下之分。

诗词鉴赏《红楼梦》对联集赏

诗词鉴赏《红楼梦》对联集赏

诗词鉴赏《红楼梦》对联集赏诗词鉴赏:《红楼梦》对联集赏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撰太虚幻境联[注释]①该联见《红楼梦》第一回。

②曹雪芹:(约1724或1715-约l764):名霑,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清文学家,汉军正白旗人。

他能诗善画,有广泛的文学艺术知识和深厚的修养。

他创作的《红楼梦》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太虚幻境:太虚谓空幻虚无之意。

太虚幻境是曹雪芹所虚设的天国里的一个境界。

[鉴赏]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

可见作者对这副对联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

这副对联看似简略,然道理相当深刻。

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甄士隐一生的最终归宿。

作者借贾宝玉见到这同一对联,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这是隐示着他一生道路的缩影。

从作品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所叙述的人事、情节,真假具兼,颇令读者品味、猜详。

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

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

”这副对联可谓是总括了《红楼梦》创作手法上的某些规律。

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

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曹雪芹撰拟贾雨村吟联[注释]①玉在匵中求善价:句出《论语·子罕》:“于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诸?求善(价)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诗学素养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诗学素养
基金项 目: 本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8 0 9 。 0 C 1 )
+作 者简介 : 陈才训(9 2 ) 男 , 17 一 , 河北南皮人 , 博士 ,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代戏 曲与宋金 文化研 究中 t , L 副教授 , 研究生导师 , 研究
是末事, 第一是立意要 紧。若意趣真了, 连词句不用 修饰 , 自是好 的 , 叫做 不 以辞 害意 。 这 ” 曹雪芹通过黛玉之口将律诗创作的一般规则及特殊 处理技巧作了最为简明扼要 的说明。我们不妨把香
曹雪芹多次在小说中通过宝玉、 黛玉、 宝钗、 香 菱等人 表 明 自己的诗 歌理 论 主张 , 中我 们不 难 看 从
第2 5卷第 1 期
2 1 年 1月 01
中 国韵 文 学 刊 J u l fC iee V reSu is o ma hn s es tde o
V0 . 125. No. 1
J n 2 1 a.0 l
从《 红楼梦 》 曹 雪芹 的诗 学 素养 看
陈才训 ’
( 黑龙江大学 文学院。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8 ) 5 00
言绝 句读 一 二 百 首 。肚 子 里 有 了这 三 个 人 做 了底
子, 然后再 把 陶渊明 、 、 谢 、 庾 、 等人 的一 应 刘、 阮、 鲍 看 , 又是 这样一 个板 聪 明 的人 , 你 不用 一 年 工夫 , 不 愁 不是 诗 翁 了。 … …“ ” 正是 这 个道 理 。词 句究竟 还
摘 要 从其朋 辈 的赞 誉及《 红楼 梦》自身来 看 , 曹雪 芹具 有深 厚 的诗 学素养 , 恰促 成 了他 借 小 说 以 这 “ 传诗” 的创作意识。具体而言, 曹雪芹常常借小说人物之 口来表达他 的诗学见解, 并通过他们的诗歌创作 来践行 其诗 歌理论 主张 , 以说 良好 的诗 学素养 已成 为曹 雪芹小 说创作 的重要 知识 资 源。 而这 一切 都 得 益 可 于曹雪芹对《 沧浪诗话》 《 、 原诗》 等诗歌理论著作及《 唐诗品汇》 《 、 后村千家诗》 千家诗》 及《 等诗歌选本 的深 入 研读 与借鉴 。 同时 , 他对唐 寅 的诗作 也不乏借 鉴之处 。 关键词 《 红楼梦》 曹雪芹; ; 诗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 0 .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号 :0 6— 4 1 2 1 ) 1 0 2 0 I 72 2 A 10 2 9 ( 见到其《 题敦诚 ( 琵 出他对《 沧浪诗话》 《 、原诗》 等诗歌理论著作的学习 琶行传奇) 中的“ 》 白傅诗灵应喜甚 , 定教蛮素鬼排 借鉴。如第 四十八 回写道 : 场” ” … 二句。但是 , 对于曹雪 芹 的诗 歌创作才 香 菱笑道 : 果 然 这样 , 就 拜 你 为 师 , 可 不 “ 我 你 能, 其朋 辈 多有 称 道 , 敦 敏《 如 小诗 代 简 寄 曹 雪芹 》 许 腻烦 的。 黛 玉道 :什 么难 事 , 值得 去 学? 不过 ” “ 也 中 的“ 诗才忆 曹植 , 酒盏 愧 陈 遵 ” …‘ 敦 诚 《 怀 ; 瞄’ 寄 是 起 承 转 合。 当 中承 转 , 两 副对 子 。 声 的对 仄 是 平 曹 雪 芹 》中 的 “ 笔 有 奇 气 ,直 追 昌 谷 破 篱 诗 声, 虚的对虚的, 实的对 实的。若果是有 了奇句, 连 樊” …( ’ ; P 敦诚 《 刀质 酒 歌》中的 “ 佩 知君 诗胆 昔 如 平仄虚 实不对 都使 得 。 香 菱 笑道 : 怪 道 我 常弄 本 ” “ 铁 , 与刀 颖 交 寒 光 ” …( 都 可 为 证 。从 中我们 堪 , P 旧诗 , 空儿看一 两 首 , 偷 又有 对得 极 工 的 , 有 不对 又 也 可想 见曹雪芹 与 敦诚 、 敏 等人 形成 了一个 文学 敦 的, 又听见说 一三五 不论 , 四六分 明 。看 古人 的诗 二 沙 龙 , 由张宜泉 《 而 怀曹芹 溪 》 所谓 “ 当常 聚会 , 何 促 上, 亦有顺 的 , 亦有二 四六上错 了的 , 以天天疑 惑。 所 膝话 新诗 ” …‘ 及 其 《 曹雪 芹 西郊 信 步 憩废 寺 , 嘲’ 和 原来 这些规 矩竟是没 事 的 , 只要词 句 原韵 》 蹦’ ¨ 这一 诗题看 , 曹雪 芹 确实 与他 的朋 友们 如今 听你一说 , ” “ 重 经 常在一起 交流 、 切磋诗艺 。而且 , 曹雪芹 生活在一 新 奇为上。 ……香菱道 :我 只 爱陆放 翁 的 ‘ 帘不 古砚微 凹聚 墨 多 ’ 说 得 真切 有 趣 。 黛 玉 , ” 个具 有浓厚 文学氛 围 的家庭 , 祖父 曹 寅 曾奉 旨在 卷 留香 久 , 其 扬州主持刊刻《 全唐诗》 佩文韵府》 同时他又是 和《 ; 《 千家 诗》 祖本 《 门纂 类唐宋 时贤千 家诗选》 后 分 即《 村千家 诗》 收 藏者 和刊 刻 者 , 这 是 一 部用 于 诗 的 而 歌启蒙 教 育 的诗 歌 选 本 。深 知 曹 雪芹 “ 书底 里 ” 拟 ( 庚辰本 二 十 一 回 回前 ) 丹 ’ …( 的脂 砚 斋 在 《 楼 红 梦》 甲戌本第一 回夹批 云: 雪芹撰此 书, “ 亦有传诗 之意 。 …‘ 这说 明曹雪芹 既想 通过 小 说人 物之 口 ” 蹦’ 来 申明自己的诗歌理论主张, 又欲借他们来展示 自 己的诗歌创 作才 能 。确 实 , 良好 的诗学 素 养 已成 为 曹雪 芹小说 创作 的重要知 识资源 。

红楼梦里有关曹雪芹的诗词

红楼梦里有关曹雪芹的诗词

【导语】曹雪芹⾃幼⽣活在这样⼀个很富丽的⽂学美术环境之中,尤爱读诗赋、戏⽂、⼩说之类的⽂学书籍,诸如戏曲、美⾷、养⽣、医药、茶道、织造等百科⽂化知识和技艺莫不旁搜杂取。

下⾯就给⼤家分享下红楼梦⾥有关曹雪芹的诗词,欢迎阅读!【篇⼀】 【篇⼀】 1、纵然⽣得好⽪囊,腹内原来草莽——曹雪芹《红楼梦》 2、好风凭借⼒,送我上青云?——曹雪芹《临江仙》 3、"花原⾃怯,岂奈狂飚?柳本多愁,何禁骤⾬!——曹雪芹《红楼梦》" 4、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断有谁怜...........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侬⾝何⽇丧?侬今葬花⼈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闺中红颜⽼死时;⼀朝春尽红颜⽼,花落⼈亡两不知!——曹雪芹《葬花吟》 5、万两黄⾦容易得,知⾳⼀个也难求。

——曹雪芹 6、这个⼈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头上戴着⾦丝⼋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绿宫绦双鱼⽐⽬玫瑰佩;⾝上穿着缕⾦百蝶穿花⼤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青银⿏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

⼀双丹凤三⾓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量苗条,体格风骚,粉⾯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曹雪芹《五下语⽂书》 7、忽然林黛⽟问道:“宝⽟,你为什么病了?”宝⽟笑到:“我为林姑娘病了。

”——曹雪芹《红楼梦》 8、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栏。

天上⼀轮才捧出,⼈间万姓仰头看。

——曹雪芹《红楼梦》 9、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若中秋之⽉,⾊如春晓之花,鬓若⼑裁,眉如墨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似笑,即瞋视⽽有情。

——曹雪芹《红楼梦》 10、⼆⼗年来辨是⾮,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梦归。

——曹雪芹《红楼梦》【篇⼆】 【篇⼆】 1、假做真时真亦假,⽆到有处有还⽆。

——曹雪芹《红楼梦》 2、滴不尽相思⾎泪抛红⾖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粒⾦波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花容瘦挨不明的更漏啊……恰便似遮不住的青⼭隐隐流不断的绿⽔悠悠——曹雪芹《红⾖词》 3、滴不尽相思⾎泪抛红⾖,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红楼梦里有关曹雪芹的诗词

红楼梦里有关曹雪芹的诗词

红楼梦里有关曹雪芹的诗词【篇一】1、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曹雪芹《红楼梦》2、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临江仙》3、"花原自怯,岂奈狂飚?柳本多愁,何禁骤雨!——曹雪芹《红楼梦》"4、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闺中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曹雪芹《葬花吟》5、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

——曹雪芹6、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曹雪芹《五下语文书》7、突然林黛玉问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到:“我为林姑娘病了。

”——曹雪芹《红楼梦》8、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曹雪芹《红楼梦》9、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

——曹雪芹《红楼梦》10、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曹雪芹《红楼梦》【篇二】1、假做真时真亦假,无到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红楼梦》2、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花容瘦挨不明的更漏啊……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持续的绿水悠悠——曹雪芹《红豆词》3、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豆词》4、凡是都有个缘故,说出来,人也不委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红楼梦》诗歌看曹雪芹
赵生录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第二中学746412
【关键词】诗词格律艺术技巧神韵
【摘要】《红楼梦》是“文备众体”的百科全书,汇聚了众多体裁的诗文佳作。

他的诗作,透着词赋的灵性,对词韵和诗词格律精通,展示出超人的才华。

同时,《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

《红楼梦》是“文备众体”的百科全书,汇聚了众多体裁的诗文佳作对“红楼梦诗词曲赋”的研读也已成众家的研修课。

早在清代,就有“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是枉然”的说法。

可见“红楼诗文”享誉文学之林。

曹雪芹先生“能文会诗,工曲善画,博识多见,杂学旁收,三教九流,无所不晓。

”他的诗作,透着词赋的灵性,对词韵和诗词格律精通,展示出超人的才华。

同时,《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

首先,《红楼梦》的诗词不单单是情节发展的点缀之笔,而是与人物的性格,故事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红楼梦》中所写的诗,据不完全统计,诗近一百二十首,词八首,曲子二十三首,赋一篇,诔文一篇。

在一部作品中能有如此大量的词赋出现,《红楼梦》在真正意义上做到诗中有文,文中有诗。

《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两部小说中,也有着大量的诗歌穿插其中,但诗文大多没多少文采,还有更多是打油诗的形式的作品。

据周雷先生统计,约有4篇诗词注明撰书来由,陈述立意本旨;约有25篇诗词深化主题思想,表达人物观点;约有130篇诗词塑造典型形象,约有29篇诗词描绘典型环境,烘托故事氛围,约有14篇诗词展开故事情节,贯穿艺术结构;约有7篇诗词交待历史背景,反映社会风尚。

周雷先生的分类可谓精致,这就充分证明红楼梦诗词具有丰富的建构性功能。

比如:写林黛玉的《葬花吟》之句:“花榭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秋窗风雨夕》的“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秋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且向秋屏挑泪烛。

”《桃花行》等都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作品。

林黛玉的哀怨悱恻,自己凄凉的心境,写得漓淋尽致。

也是小说不可分割的成分,对人物的塑造恰到好处,情节的展开推波助澜,情感得以宣泄,主题得以表达。

正如周汝昌在《曹雪芹》一书中提到:“过去小说里的诗词,多属…附加物‟的性质,出自旁人或者说书者的口吻,到了《红楼梦》里,诗才正式成为小说的内容有机组成部分,用诗来帮助刻画人物性格自然是目的之一。

”诗、画、情三者的艺术魅力,在曹雪芹的笔下是完全融为一体,真是相得益彰。

其次,从《红楼梦》中的诗词看,诗词的表达艺术技巧性,也得到充分展示,无不透露出作者的艺术才能。

纵观诗文,绝大多数是近体诗,词格中的“粘”。

“对”一联中的偶数字的平仄和下联上句的偶数字的平仄非常工整。

特别注重格律押韵,音乐美感,把诗歌的韵律运用到极致。

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勘破三春景不长,绍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平仄和押韵规范。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奇葩,一个是美玉无理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清朝的《佩文诗韵》集韵之大成,分为平、上、去、入四部分。

在诗中得到
体现,如此挥洒自如地在作品中写出如此精妙的诗词曲赋,和谐统一,产生出强烈的美的魅力。

再次,曹雪芹多才艺,喜吟咏,写作终生不辍,又喜欢广交当时名士,本人“诗出入白居易,苏轼”。

论诗主张神韵,“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以此为宗旨。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黛玉一句:“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道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

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

”更显诗人诗风,通灵清幽淡远。

曹雪芹艺术魅力与王维的五律、杜甫的七律、李白的七绝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本,王维的清雅,杜甫的沉郁,李白的飘逸。

本来曹雪芹对唐诗和魏晋南北朝诗歌推崇有加,受王士祯神韵说的影响,《赤壁怀古》“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又悲愤而沉郁。

曹雪芹能够由师法唐人进而意识到追根溯源,自觉学习魏晋南北朝诗人,使自己的诗风朴素而不失雅致,可自成一体,用诗代言,用诗行文。

对曹雪芹诗学的粗略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的内涵,知道曹雪芹这位大家的风范。

参考文献:
1、《红楼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作者:俞平伯著
2、《红楼梦新证》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周汝昌
3、《红楼梦卷》。

中华书局, 1963 一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