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复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0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时政背景+习题训练)

一、【背景材料】

黄河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千百年养育着无数的中华儿女,为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既是母亲河,同时也是英雄河!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黄河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既可以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也可以加速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可以缩小东、中、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9年9月18日上午,主席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可以预见又一个国家级区域战略发展规划即将出台,我国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等9个省、区,必将迎来国家的政策红利,一些城市群和主要城市有望迎来发展良机。

二、【必备知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黄河流域地位:

生态地位。黄河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廊道”,创造了充满活力的河流生态系统。黄河河源区是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源补给区,被誉为“中华水塔”。黄河上中游横贯世界最大也是生态最脆弱的黄土高原和荒漠戈壁,黄河用其有限的水资源为改善流域生态,防止土地荒漠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河下游也为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回补地下水提供了重要的客水资源。其流域内有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12个。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布局中,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北方防沙带等均位于或穿越黄河流域。国家相关部门在黄河流域建立涉水类保护区近100个。黄河已成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安全保护屏障和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依托。

文化地位。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流域内史前文化遗址星罗棋布,从距今180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侯度人到陕西蓝田人、大荔人,内蒙古河套人,山西丁村人等,先民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绚丽灿烂的史前文明,逐渐形成黄河上游的河湟文化区、中游的中原文化区和下游的海岱文化区。丝绸之路贯穿黄河流域,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及中华第一古国——夏

均诞生于黄河流域。将炎黄子孙的思想感情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黄河文化,影响和制约着中华民族的价值、文明及道德取向。

经济地位。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是我国农业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小麦、棉花、油料、烟叶、牲畜等主要农牧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上游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上游宁蒙河套平原、中游汾渭盆地、下游防洪保护区范围内的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流域内的河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有18个地市的53个县列入全国产粮大县的主产县。黄河流域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国家规划建设的五大重点能源基地中,有3个位于黄河流域,能源、原材料行业仍是流域各省(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行业,在全国能源和原材料供应方面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黄河水力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3494万千瓦,居全国七大江河第二位。但是,黄河流域大部分处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与东部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利于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统一构建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环境建设空间布局体系、产业体系和制度体系;有利于全方位、全流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有利于促进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各省区之间优势互补、增强合作,缩小东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注:本处借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牛玉国先生观点,特在此致谢。)

三、【跟踪训练】

1.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召开。在会议上指出,“大保护工作也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粮草就是思想认识”。下列对于“这个粮草”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它为黄河流域生态立法

B.它对大保护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它就是黄河流域生态的物质本身

D.它是先于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而存在的

2.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这个“发展新路子”的哲学依据是: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③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④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有专家提出实施“天河工程”,即采用人工技术影响天气,把一部分天然落入长江流域的降水截留在或诱导到黄河流域,实现空中调水。但一些气象学家认为,水汽输送属自然现象,难以人工控制,对“天河工程”的可行性提出疑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影响人们的认识②实践受其对象和手段的影响

③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可产生多种正确认识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这表明:

①真理性的认识是人们一切行动的出发点

②尊重规律、利用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③认识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实践发展的程度

④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9年9月18日,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成功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成功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从哲学角度看,这告诉我们要: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黄河流域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重视量的积累,系统推进求实效为成功作铺垫、打基础

③坚持联系的观点,保持历史耐心看到目标的延续性和长远性

④以价值选择为基础,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2019年4月1日12时,我国第二大河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进入全域禁渔期。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填补了黄河流域性渔业资源保护制度的空白,这是各级渔业渔政部门养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促进黄河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水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表明:

①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世界任何事物的发展方向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人类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7.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尊重规律,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抓紧开展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为此,黄河流域各地区应该:

①破除区域利益壁垒,形成分工协作新机制

②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③创新发展思路,实现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

④淘汰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明方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抓好大保护,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下列做法中符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是:

①陕西省融入“一带一路”,发挥区位优越、科教发达的优势,培育新兴产业

②四川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甘肃省以甘南黄河上游为重点,不搞开发,以修复黄河生态环境为中心

④重庆市聚集航空等高端产业集群,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19年9月,黄河流

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材料一:在郑州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国家发改委要会同有关方面深入研究、科学论证,组织编制规划纲要,按程序报党中央批准后实施。党中央要成立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协调推进相关重点工作。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材料二: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有“中华水塔”美誉的青海省,率先在全国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试点工程建设;园区吸引了大批藏区大学生来创业,借助互联网将玛咖、芫根等特色生态有机产品销往全国。河套灌区地处全球农作物种植黄金带,通过提高“天赋河套”品牌知名度,打造黄金生态带、黄金现代农业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带。西安立足科教优势,加强与部属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抓好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发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地处黄河下游的郑州充分发挥区位和枢纽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走出了一条“枢纽+开放”之路。

(1)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黄河流域各地是如何发挥区域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黄河流域覆盖9个省区,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重要交汇区域。黄河流域也是我国陆上、空中、网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经济带,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有4个分布在此,有18个地市的53个县列入全国产粮大县,国家规划建设的5大重点能源基地中有3个位于该区域。同时,黄河中上游流域还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较为集中的区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和环境协同化治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19年9月,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游要以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

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对污染严重的支流,要下大气力推进治理。下游的黄河三角洲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经济社会价值。

(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加以说明。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请你为黄河流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11.2019年8月19日至22日,在甘肃考察。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祁连山又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于甘肃来说,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叮嘱大家,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他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之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请运用联系的特征知识,结合材料说明生态环境保护之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1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9月17日下午,来到黄河博物馆,走进展厅参观展览,了解黄河流域文明发展、水患治理、生态保护等的历史变迁。从大禹治水、到明代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一个朝代接一个朝代,人们孜孜求索,同黄河水患作斗争。不时驻足端详陈列的文物标本、历史文献和图片图表,就有关问题同大家探讨交流,充分肯定中华民族在同黄河水患的斗争中展现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

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在新时代发展中为什么要弘扬黄河文化。

13.黄河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千百年养育着无数的中华儿女,为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既是母亲河,同时也是英雄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予》、《史记》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把它作为国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水沙调控体系的整体合力无法充分发挥。下游防洪短板突出,洪水预见期短、威胁大。二是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黄河上游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汾河等支流污染问题突出;下游生态流量偏低、一些地方河口湿地萎缩。三是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黄河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四是发展质量有待提高。黄河上中游7省区是发展不充分的地区,同东部地区及长江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滞后,内生动力不足。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黄河文明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如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3)某班级召开“我与新黄河”的主题班会。请你原创两条发言提纲,每条不超过15字。

14.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

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

(3)针对“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事指导功能减弱的现状,请提出两条增强“二十四节气”指导功能的方法论建议。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牟9月18日,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讲话中强调,要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材料一:强调:“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丝毫不能放松警惕。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材料二:黄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黄河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艺术、哲学、

科技、教育、语言文学、史学、宗教、道德规范和生活习俗等诸多方面。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河流域逐渐形成了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典型文化形态,后来不断融合周边其他地域文化和来自西方、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其内涵,并长期保持着生机和活力。但在历史上,黄河也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一部中华民族的治河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精诚团结、不屈不挠的奋斗史,熔铸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魂魄、血脉、风骨和精神,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1)结合材料一和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说明如何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2)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结合材料二和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加以说明。

(3)黄河的壮美自古以来就为中华儿女赞美和歌颂,请你写出两句与黄河有关的诗词或歌谣。

参考答案:

1~5 BDACC 6~8 AAB

9.(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坚持党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领导,发挥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提升黄河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黄河流域人民切身利益,改善人民生活;坚持科学执政,科学编制规划纲要,创新黄河保护和治理的体制机制。

(2)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开发更多的生态产品。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持自主创新,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城市集约发展。发挥区位和枢纽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10.(1)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生态安全,助力脱贫攻坚,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黄河流域治理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流域沿线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差异找准工作重点,上游要做好水源涵养,中

游要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做好黄河三角洲保护工作,做到分类施策。

(3)示例: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化税收政策,引导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1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祁连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国家生态安全、对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②联系具有客观的,要求我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造福草原群众。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1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黄河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推动新时代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黄河文化作为优秀文化对新时代政治、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③黄河文化展现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④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⑤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13.(1)①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来源,在它身上诞生的“四大发明”、经典著作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要见证;②从炎黄二帝的传说到中华民族的哺育,再到中华文明的孕育,黄河文明集中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征,是中华文化的力之源;③黄河文明中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折射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于黄河流域的保护和发展,既要看到党和国家带领人民取得的成就,也要直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②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集中力量抓住重点,也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当前,既要重点解决洪水风险这一最大威胁,也要兼顾生态环境、水资源保障以及发展质量问题;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各自存在的具体问题分别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

(3)答案示例:建设黄河经济带,共圆美丽中国梦;传承黄河文明,推动民族振兴;响应时代召

唤,助力黄河发展。

14.(1)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申遗不仅对研究中华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申遗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③文化影响人,优秀文化塑造人,“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相匹配,挖掘“二十四节气”丰富文化资源,对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2)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十四节气”是基于中国农业社会的客观实际探索而形成的。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二十四节气”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民生活的体现。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十四节气”是基于实践又经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⑤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四节气”对推动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3)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二十四节气”进行批判继承。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坚持在实践中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创新。

15.(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丝毫不能放松警惕。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黄河水少沙多,要具体分析水沙关系,找到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重点抓好主要矛盾。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

(2)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黄河文化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为熔铸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②黄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黄河文化可以上溯到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彰显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③黄河文化不断融合周边其他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这种包容性是其自身乃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一部中华民族的治河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史,其熔铸的团结精神和奋斗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冲的重要内容,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