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5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教育、 企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科研和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工程师。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 背景,以项目开发为主线,强化学生的软件工程素质、知识和能力,使其掌握计算机软件系 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与应用、运行与维护、管理与决策等基本理论和知识,在大型数据库 应用、网络软件开发、互连网计算、移动应用开发、网络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等方面受到 专门知识和技术的基本训练,并体现在两个专业方向:(1) 软件开发技术方向:以软件工程为导向,以网络化管理系统等为重要形式,具 有软件建模、系统设计和实现、软件测试等工程能力;(2) 移动互联应用开发方向:以移动终端应用开发为导向,具有手机软件设计与应 用开发、并服务于云计算环境的工程能力。

采用“3+1”的四年制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3 年在校学习,累计 1 年在企业学习 实践和毕业设计。

毕业生需具备的知识、素质、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五个专业方向能力:计算思维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算法分析与设计能 力、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能力、网络通信设计与实现能力、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

3.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了解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国家法规;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1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外文文献,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6.了解必要的人文社科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实习内容可以包括软件开发、测试 、运维、产品经理等方向,根据学 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 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通 过毕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综合运 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完 整的项目或系统,提高独立解决 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毕业设计应注重实际应用和创新 性,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和设计,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培养批判性思维。
06
教师队伍
教师规模与结构
规模
本专业教师规模稳定,共有20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0名,讲师 5名。
结构
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达到80%,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的 教师占比达到50%。
教师素质要求
教学能力
运行机制
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确保教学质量不断 提升。
学生管理
学籍管理
建立健全的学籍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入学、注册、考核、成绩记载、转专业、休学、复学和退学等环节的管理。
日常管理
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毕业设计的内容可以包括软件开 发、算法设计与实现、系统设计 与开发等方向,根据学生的兴趣 和特长进行选择。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通过实际案例的解析,帮助学 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际 项目,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 队协作精神。
翻转课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
汇报人: 202X-01-0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摘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技术学科,它贯穿于社会信
息的重要支撑,其发展在不断走向深入中。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
特殊性,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背景,论述了加强师资和就业培养,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的科研研究,以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

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资培养;就业培养;教学方法;科研
研究
Abstract
一、师资培养
1、招聘和培养高水平师资力量。

积极引进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具
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优秀师资力量,既让师资团队素质更优,也能满足企业
实习和毕业实践的需求。

2、定期举办专业讲座,邀请行业大咖或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讲,为本专业的师资培养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野,也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3、强化继续教育,不断更新教师学术视野,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和教
学水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旳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爱岗敬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计算机有关应用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等方面旳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现代IT行业从事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计、测试、维护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工作旳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规定(一)知识构造1、具有扎实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重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学等;2、掌握本专业领域所需旳技术理论基础知识,重要包括:离散数学、数据构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构成原理等方面旳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必要旳专业知识并理解其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

(二)能力构造1、具有良好旳英语水平;2、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初步编程能力;3、具有一般旳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4、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开发综合应用方面旳知识与技能;5、具有硬件设计基本能力;6、具有一定旳信息管理能力和数据库设计能力。

(三)素质构造1、品德素质:热爱祖国,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旳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等能力。

应与生存能力;有很好旳团体合作精神;具有健康旳身体,良好旳体魄。

3、人文素质:具有对旳运用本国语言、文字旳体现能力;具有初步旳文学、艺术鉴赏力;具有很好旳社会科学基础。

4、专业素质:具有一定旳程序开发、调试能力以及硬件开发、维护能力;具有较强旳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意识;有较强旳竞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专业重要课程本专业重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据构造、数字逻辑、计算机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五、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应用技术基础实训、金工实习、电子电工实习、数据构造课程设计、汇编语言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软件综合课程设计、选修方向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河南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河南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河南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二、专业特点与培养要求1、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2、专业特点重视数学的学习与英语的听说应用能力培养,狠抓以主干课程为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强调计算机软硬件的应用与开发能力。

学生毕业时能精通两门高级开发语言,熟练掌握数据库、网络、信息安全等软件的开发。

除专业基本要求外,本专业的毕业生还在以下几个方面拥有突出的能力: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以及外语综合能力;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复杂算法,懂得系统软件的开发与测试,能够参与大型软件的编写,具备实践技能;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6.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三、学分、学时及要求1、招收对象:高中毕业生2、学时和学分教学总学分(学时):178学分/2406学时,其中:必修课学分(学时):125学分/2206学时限选课(学时):12学分/200学时任选课:10学分课外培养(学时):9学分注:教学总学时不包括任选课和课外培养学时,但教学总学分包括所有。

烟台大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规划 任课教师安排 学分安排

烟台大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规划 任课教师安排 学分安排

烟台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1.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80605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自然科学和数学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和交流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工程实践或计算机应用的高级技术人才。

具体地,根据专业方向不同,应分别达到如下目标:(1) 计算机科学方向:属研究型层次的专业方向,该方向学生经进一步深造后,将满足计算机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创新研究的需要。

目标是培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具有较高的抽象计算思维能力,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复杂算法,懂得系统软件的开发与测试,能够参与大型软件的编写,具备实践技能,并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的计算机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2) 计算机工程方向:属工程型层次的专业方向,该方向学生能够满足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需求。

目标是培养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计、研究和开发及软件和硬件综合应用的高级工程专门人才。

(3) 信息技术方向:属应用型层次的专业方向,该方向学生将满足各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的需求。

目标是培养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了解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具有将计算机基础理论应用于信息系统构建和应用能力,对信息技术的效用有深入理解和评估能力,善于系统的集成和配置,有能力管理和维护复杂信息系统的运行,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相应的信息技术,构建优化的信息系统,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有效地实施在各种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采用分类培养的的方式,分为两个培养方向:“计算机工程应用”(“计算机工程应用班”)和“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两个培养方向。

“计算机工程应用方向”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为目标,就业方向以IT企业和其他单位的计算机软硬系统开发与应用岗位为主;“计算机科学方向”是以培养科学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学生就业以升学考研和IT企业的研发岗位为目标。

(一)“计算机工程应用”方向培养目标“计算机工程应用”方向培养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系统的工程实践训练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开发、设计能力,并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

毕业生适宜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

(二)“计算机科学”方向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方向培养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训练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计算思维能力和程序与算法设计能力。

毕业生适宜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软硬件系统开发工作。

二、培养规格(一)“计算机工程应用”方向培养规格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和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2.具有较好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和技术,具有解决本专业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3.了解计算机学科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和主要成就,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 受到系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较好的工程应用能力。

5.具备熟练的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以及算法的设计与分析能力;6.掌握网络的基本原理,具有计算机网络构建、管理和安全保护能力;7.具备软、硬件系统(相结合)的认识、应用和开发能力;8.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宁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业科学技术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硬、软件的基础理论、计算机工程技术及综合应用方法。

毕业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应获得以下知识能力:1.掌握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组织与体系结构,具有对其的操作技能及基本的逻辑设计能力。

2.掌握计算机硬、软件开发和综合应用的知识和能力。

3.系统地接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计算机工程与软件工程、信息技术等应用系统的基本设计和开发能力。

4.具有计算机科学新理论及新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的初步能力。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计算机产业发展状况。

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2.主要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汇编语言与微机接口、操作系统、计算机科学方向系列课程、计算机工程方向、软件工程方向系列课程、信息技术方向系列课程。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四年2.毕业最低学分毕业最低学分164 学分,其中必修( 含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模块 )学分为 109。

学生从计算机科学方向、计算机工程方向、软件工程方向、信息技术方向四个模块方向中选一个方向主修。

每个毕业生要修满55 学分的选修学分(其中必须取得短2、短 3 学期各 3 学分),包括通识教育平台选修课程10 学分、跨学科大类教育平台课程 6 学分、专业教育平台选修课程10.5 学分、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程16.5 学分、创新创业 4 学分、任意选修课程8 学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受到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良好训练,能将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相结合,从事计算机理论研究、计算机系统开发及应用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培养规格)1. 掌握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组织与结构;2.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3. 具有计算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4. 具有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维护和管理的基本能力;5.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学习新理论及新技术的能力;6.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主要课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电子技术基础,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编译原理,Java程序设计,Web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算法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字图像处理、用户界面设计、计算机图形学、信息安全概论、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C#程序设计、智能信息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人工智能、物联网导论、云计算导论等。

本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为:高等数学I、高等数学II、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电子技术基础、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

特色课程:气象信息系统工程、气象业务自动化、用户界面设计、智能信息处理、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物联网导论、云计算导论等五、主要实践性环节军训、认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

六、专业主要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实践、用户界面设计课程设计、智能信息处理实践、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一)历史沿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1998年合并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骨干建设专业;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第4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实习基地”被评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团队获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优秀教学团队”。

(二)师资队伍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在编教师2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讲师1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

(三)学生规模本专业每年的招生规模大致在180人左右,占计算机学院年招生人数的50%左右,在校生规模约720人。

二、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较强的计算机系统认知、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系统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适合在计算机软件、硬件及软硬件协同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和研究相关的工作,或进入相关领域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

三、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

1.1能够将数学与物理知识、方法与思想,用于计算机工程过程中所需要的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1.2能够将离散数学、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等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与方法,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与实现;1.3能够将电子电路与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基础知识与方法,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系统认知、设计、开发与应用。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础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的基础原理,运用于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识别与表达,以获得有效结论;2.2能够将离散数学、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等计算机软件基础原理,用于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识别与表达,以获得有效结论;2.3能够将电子电路与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基础原理,用于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识别与表达,以获得有效结论;2.4能够通过文献与信息资源的收集、研究与分析,以获得解决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有效结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培养方案(一)本科学制基本学制四年(二)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适应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工程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四)培养规格(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素养。

2.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3.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基本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了解与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有关的法规;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外语读、写、听、说、译的外语应用能力,能熟练阅读专业科技文献资料。

7.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的方法。

8.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专业定位与特色主要培养具有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维护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紧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在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科研单位、软件公司、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行业从事计算机相关的科研和管理工作。

(六)主干学科及主干课程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干课程: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Java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80901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开发和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德育方面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全局观念、法治观念和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2.智育方面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研究与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与教学研究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软硬件操作技术和软件开发能力;(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5)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3.体育、美育及其他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掌握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0806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0806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080605)(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础知识、具备一般计算机相关工程的分析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在科研、教育、企事业、行政管理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软件开发、计算机教学、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和本专业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硬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2、学习包括连续数学、离散数学、计算理论在内的基础理论课,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3、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其开发方法的有关内容,掌握有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熟悉计算机系统,受到使用软件工具和环境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及其应用系统的能力;4、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5、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掌握资料检索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专业特色:结合本学科优势,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专业方向。

学生在全面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将来的研究方向分别在嵌入式系统、计算机软件方向选择1个方向进行强化训练。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学制四年五、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六、学位课程(共106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外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编译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集中性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七、课程体系的学时学分比例学时总学分:188.5 课程教学学时2516,其中课内教学学时23841、课内教学学时/学分: 2516/157.0 占总学分的比例:83.3%其中:公共基础课学时/学分: 1124/70.0 占总学分的比例:37.1% 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832/52.0 占总学分的比例:27.6% 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288/18.0 占总学分的比例:9.6%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144/9.0 占总学分的比例:4.8%公共选修课学时/学分:128/8.0 占总学分的比例: 4.2%2、集中性实践环节周数/学分: 31/29.5 占总学分的比例:15.6%3、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最低要求学分2.0 占总学分的比例: 1.1%八、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要求及安排课外最低总学分2.0学分九、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1 课程教学体系2 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三个层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下简称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下简称计算机专业)通过对计算机核心专业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和实践,培养计算机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较为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掌握较为系统、深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计算机专业培养实行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构建具有专业共性基础的大类课程体系以及具有一定特长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强调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技能)以及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为学生提供增强基础、选择专业的机制,培养基础厚、专业面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计算机专业致力于为学生全面参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艺术、社会服务等活动创造条件,提倡学生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能,鼓励学生敢于面对挑战、不断探索、努力创造、追求卓越,并提供一种基础和环境,促使学生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远大的科学抱负和人生理想,同时具有为实现这种抱负和理想而脚踏实地不懈奋斗的精神、自信心和能力,培养一批有潜力发展成为能够引领计算机学界潮流的“学术大师”或在业界叱咤风云的“兴业之士”的高水平毕业生。

二、培养成效计算机系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提出、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相关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九、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
课程 课程编号
类别
课程名称
TSMY1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总学时分配学一源自二三四五 六七八
考核 承担部门

方式
总学 讲授 实践

15周
16+2 16+2 16+2 16+2 16+2 周周周周 周
小计
集中性实践教育环节
合计
学分 29 4 8 30 26.5 27.5 125 29 154
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及所占比例
学分 所占比例
学时
理论学时
理论学时 所占比例
实践学时
实践学时 所占比例
18.8% 544
412
12.6%
132
4.0%
2.6%
64
64
2.0%
0
0
5.2% 128
128
3.9%
0
0
19.5% 544
3.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件、 硬件、网络方面的学科核心知识;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和应用创新能 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4. 掌握 Web 应用、移动应用等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 开发方法,熟悉 IT 项目开发所需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管理与维 护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具备将数学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 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技术文档撰写能力。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科学素养和专业素养,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能在企 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维护的高素质 应用型人才。 (二) 培养要求 毕业生主要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文学、艺术、历史、法律、思想政治等方面的人文社科 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 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 掌握数学、物理、电工电子、程序设计方面的学科基础知识; 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而言,本专业学生培养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包括:(1)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了解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信息化需求;(2)具有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管理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精通计算机软、硬件及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及综合应用,成为项目开发核心骨干;(3)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在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等因素的情况下进行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4)具有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并在团队中发挥作用;(5)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并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能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理论、计算机工程技术及综合应用方法,对毕业生提出以下12项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计算机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计算机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和社会:能够基于计算机相关的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相关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核心课程
(一)学位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
(二)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概率统计、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技术与工程方向系列课程、网络技术与工程方向系列课程、大数据与移动应用方向系列课程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一)学制:四年
(二)毕业最低学分: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其中必修143学分、选修21学分(含创新创业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符合《宁波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一)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
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体系。

本专业课程包括以下几大类:
1.通识课程平台:44学分;
2.学科大类课程平台:32学分;
3.专业教育平台:75学分;
4.专业方向模块:7学分;
5.任意选修:2学分;
6.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学分。

说明:方向模块课程的学分可以顶替专业任意选修课程。

计划类型:通识课程平台教学计划号:00T1401 教学计划名称:2014版通识选修核心课程应修学分:4 必修学分:0.0 选修学分:4.0 计划课程学分:77 计划类型:通识课程平台教学计划号:00T1402 教学计划名称:2014版通识选修课程应修学分:6 必修学分:0.0 选修学分:6.0 计划课程学分:685 计划类型:通识课程平台教学计划号:00T15GC 教学计划名称:2015版通识公共课程必修(工程技术类、机械国贸班)应修学分:34 必修学分:34.0 选修学
计划类型:学科大类课程平台教学计划号:00D15G1 教学计划名称:2015版工程技术大类学科课程平台(必修)应修学分:27 必修学分:27.0 选修学分:0.0
计划类型:学科大类课程平台教学计划号:00D15G2 教学计划名称:2015版电子信息类学科课程平台(选修)应修学分:4 必修学分:0.0 选修学分:4.0
计划类型:学科大类课程平台教学计划号:00L15DZ 教学计划名称:2015版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应修学分:1 必修学分:0.0 选修学分:1.0 计划课程学
计划类型:专业教育平台教学计划号:10J154J 教学计划名称:15计算机专业教育平台应修学分:75 必修学分:75.0 选修学分:0.0 计划课程学分:75
计划类型:专业方向模块教学计划号:10J154A 教学计划名称:15软件技术与工程方向应修学分:7 必修学分:7.0 选修学分:0.0 计划课程学分:7
计划类型:专业方向模块教学计划号:10J154B 教学计划名称:15网络技术与工程方向应修学分:7 必修学分:7.0 选修学分:0.0 计划课程学分:7
计划类型:专业方向模块教学计划号:10J154C 教学计划名称:15大数据与移动应用方向应
计划类型:专业任意选修课教学计划号:10J154X 教学计划名称:15计算机专业任意选修课应修学分:2 必修学分:0.0 选修学分:2.0 计划课程学分:45.5
计划类型: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学计划号:00T073A 教学计划名称:创新创业课程应修学分:4 必修学分:0.0 选修学分:4.0 计划课程学分:2345.5
九、辅修课程、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培养计划
双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十、有关说明
双学位课程设置:双专业课程+毕业设计(论文)。

学位课程成绩要求在75分以上。

十、对于程序设计竞赛集训队课程管理对于集训队的学生而言,其专业课程中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等相关课程属于他们平时训练所能涉及的知识,在平时训练中他们会通过大量的练习去巩固这些知识,因而也会占据大量课余时间。

对于这类学生(尤其是获得高级别奖项的学生),可适当放松相关课程的过程管理,允许他们在征得教师同意的前提下,适当缺席课程且不影响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