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代码:CULT1001开课学期:大一上学期学时数:36学时学分数:2学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中国文化的定义和范围-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中国文化的特点和范畴2.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典范3.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价值观及其影响-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学4.中国现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中国现代文化的主要特点-中国当代文化的创新与传承5.跨文化交际与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重要性-中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对比与交流-中国文化对外国人的吸引力与影响6.当代中国文化问题与挑战-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文化创新与传统继承的平衡方法-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与传播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小组活动、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体验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观看文化表演等。

四、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论文。

其中,平时表现占30%,期中考试占40%,期末论文占30%。

五、参考教材1.纪宝成,《中国文化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

2.李光辉,《中国文化》(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六、参考网站以上是《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可根据具体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课纲领课程中文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编号: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应用技术大学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其主旨在于促进文理交融,拓展和完美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构造,提高文化素质和人文涵养。

本课程强调人文精神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相联合,主要任务是使青年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加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骄傲感,培育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进一步陶冶身心,培育在生活顶用传统文化的视角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可以以理性态度和求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建将来。

2.教课的基本要求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议论和思虑,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关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2)可以从整体上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特征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并能联系现实,深入思虑,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糟粕,(3)以现代化为参照系,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建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可以以本课程教课为基础和依靠,拓展知识构造,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3.合用专业与学时数本课程合用于茅台学院各专业。

总学时54, 3 学分。

此中理论课44 学时,社会观察10学时。

4.主要教课方法与媒体要求:本课程以讲堂讲解为主,采纳多媒体教课手段和启迪式教课,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指引学生多看、多读传统文化著作,配合文化网站等现代化信息的输入,提高教课效率。

经过一系列教课活动,激活思想,启迪思虑,本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行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尽数穷尽,建议将一些合适议论和沟通的知识单元集中于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师生议论和沟通,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踊跃性。

中国文化概论 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 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1.1 课程意义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价值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特点和发展历程,增进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2 课程定位本课程为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选修课,旨在为各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视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品位的提高。

二、课程内容2.1 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2.1.1 文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2.1.2 中国文化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2.2 中国古代文化2.2.1 先秦文化2.2.2 儒家文化2.2.3 道家文化2.2.4 儒家与道家的并称2.2.5 唐宋文化2.3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2.3.1 中华礼仪之美2.3.2 传统节庆文化2.4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2.4.1 中国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2.4.2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色2.5 中国传统文学2.5.1 古代诗词及其韵律美2.5.2 传统戏曲艺术2.6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2.6.1 儒家思想2.6.2 道家思想2.6.3 佛家思想2.7 中国现代文化2.7.1 近现代中国的文化变革2.7.2 当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三、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3.1.1 掌握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3.1.2 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3.1.3 熟悉中国传统礼仪、艺术、文学和思想的基本特点3.1.4 了解中国现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趋势3.2 情感态度价值观3.2.1 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3.2.2 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3.2.3 培育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情感态度3.3 实践能力3.3.1 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自觉3.3.2 培养欣赏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能力四、教学安排4.1 教学方式4.1.1 理论教学4.1.2 实践教学4.1.3 讨论交流4.1.4 多媒体辅助教学4.2 课程设计4.2.1 开设讲座、展览等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4.2.2 安排参观实习、实地调研等实践环节4.3 评价方式4.3.1 平时表现4.3.2 期中考试4.3.3 作业4.3.4 期末考试五、教材及参考书目5.1 主要教材《中国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化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5.2 参考书目《中国文化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化史》人民出版社六、其他事项6.1 注意事项6.1.1 强调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6.1.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国际视野6.2 教学团队6.2.1 本课程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学术研究能力的教师担任6.2.2 配备专门的助教和实验助理,提供学生必要的学习帮助6.3 课程更新6.3.1 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6.3.2 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修订和改进教学计划和内容以上即为《中国文化概论》的教学大纲,希望能够对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2)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2)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科类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提炼过程中,逐渐结晶为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

这些优秀文化传统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延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重视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高青年一代,乃至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以及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都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认识和把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方法以及教学的重心和主线,了解关于文化的概念及结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状况、发展历程及主要特质;学习和掌握儒、道、释、易等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份的来源、产生与发展过程、主要思想内容,认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的地位、影响及其固有价值和现代意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现实国情,进而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加以创新,努力使自己逐步成为既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具有现代意识,又具备深厚民族文化素养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三、课程内容改革本课程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兼及其转型与创新。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内容极为丰富。

面对这样一个广博精微的文化体系,在讲授过程中自然不能漫无边际,全面铺开。

虽然“大文化”与“小文化”或文化的表层现象与潜层现象是不可开、相互依存的,但这二者在教学中却不应是并重的关系。

因为我们向学生们介绍文物、艺术、生活习俗等文化现象的目的并不在于这些具体知识本身,而是要使学生透过这些具体的、表层的文化现象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和价值。

因此,本课程将以潜层文化现象——观念文化作为教学的重心,而辅之以文物、艺术、生活习俗等表层文化现象,渗透其间进行讲授。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探析一、引言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旨在介绍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艺术、历史、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它不仅是大学生理解中国国情,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以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为核心,深入探讨其内容设计、教学目标与方法,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二、课程内容设计中国文化概论课程通常涵盖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中国历史文化: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夏商周的青铜文化,到秦汉的统一与繁荣,再到唐宋元明清的盛世,学生将对中国古代文明有全面的认识。

2. 儒家思想与道家哲学: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是中华文化的两大支柱,深入剖析有助于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 诗词书画艺术:中国古典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不仅展示出中国美学的独特魅力,也是解读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

4. 传统节日与习俗:如春节、中秋节等,通过这些传统节日,学生能感受到中国人的生活节奏和情感寄托。

5. 社会制度与伦理道德: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法律观念,以及伦理道德规范,如孝、悌、忠、信,对理解中国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中国文化概论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 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学生掌握中国历史、哲学、艺术等基础知识,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

2. 提升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培养人文精神:弘扬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上,应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传统戏剧、参与节日庆典等,使理论知识与实际体验相结合。

同时,鼓励讨论和批判性思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现代社会价值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价值更为凸显。

它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也使他们成为世界多元文化对话的参与者。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详解:深度探索华夏文明的精髓一、引言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的课程。

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不仅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更是一个对中国五千年文明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度解读的过程。

本文将深入剖析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帮助读者全面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和重要历史时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全球视野下的文化自信。

三、课程内容模块1. 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从远古神话到夏商周的早期国家形成,再到秦汉至明清的朝代更迭,详细解析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文化变迁。

2. 哲学思想:介绍儒家、道家、法家等主要哲学流派的思想内涵,以及它们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 文学艺术:重点讲解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以及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表现手法,展示中国美学的独特魅力。

4. 社会生活与习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节日、饮食、服饰等方面,揭示中国文化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

5. 传统科技与智慧:探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等领域,展现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

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学习兴趣。

2. 评估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还将包括课堂参与度、研究报告、小组讨论、文化实践项目等多种形式的评价,全面考察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应用。

五、结语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是一个立体且丰富的框架,它旨在引导学生从多元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深入学习,学生们不仅能掌握丰富的知识,更能培养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外文化交流的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大专班).pdf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大专班).pdf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编号: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开设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现代人文精神,本课程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陶冶身心,培养在生活中用传统文化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3. 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课程适用于茅台学院生物工程、白酒酿造工程、酿造工程自动化、企业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各专业。

总学时48,3学分。

其中理论课40学时,社会考察8学时。

4.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多看、多读传统文化著作,配合文化网站等现代化信息的输入,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悉数穷尽,建议将一些适合讨论和交流的知识单元集中于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师生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基本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环境与条件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基本精神和产生条件;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编号:051004英文名称: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学时学分:36/2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通识教育课)开设学期:不限课程简介:本课程结合文化学的一般知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特点、价值取向、基本精神及历代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礼仪制度、婚丧嫁娶、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科举等,并就传统文化的各个侧面做出评析,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做出比较。

旨在通过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继承、创新和发展成就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章绪论(6学时)第一节文化概论一、文化的本义与定义(重点、难点)二、文化的构成与分类(重点、难点)三、文化的特征与功能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与条件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点(重点)四、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精神(难点)五、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中国传统哲学(2学时学)第一节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演进一、哲学是文化的核心二、历代哲学思想第二节中国传统哲学民族精神(重点、难点)一、天人协调精神二、入世济世精神三、理想主义精神第三章中国传统宗教(4学时)第一节中国原始宗教一、自然崇拜二、祖先崇拜三、生殖崇拜四、上帝崇拜第二节中国传统佛教一、佛教原始教义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流布(重点)三、佛教组织与佛教习俗第三节中国传统道教一、道教的形成(难点)二、道教的发展演变三、道教信仰四、伊斯兰教五、民间秘密宗教第四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中国传统道德规范(重点)一、仁、义、礼二、忠孝、诚信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第三节中国传统修身之道与理想人格一、传统修身之道二、传统理想人格第五章中国传统礼仪制度(4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五礼一、吉礼二、嘉礼三、宾礼四、军礼五、军礼第二节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一、中国古代婚姻形态的嬗变二、一夫一妻制下的婚姻形式(重点、难点)三、历代婚姻礼俗(重点、难点)四、关于离婚问题第三节中国传统丧葬习俗(重点、难点)一、埋葬习俗二、丧礼习俗三、丧服第六章中国传统衣食住行(4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服饰一、冠、冕、巾二、上衣下裳三、鞋、袜第二节中国传统饮食一、中国古代饮食特征(重点)二、主食、副食三、传统饮品四、古代炊食具第三节中国传统建筑一、民居二、宫殿三、古代建筑特点(重点、难点)第四节中国古代交通工具一、车二、船三、轿第五节中国传统节日一、春节二、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三、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第七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学一、诗词二、散文三、小说四、戏剧第二节中国传统艺术一、绘画(重点)二、书法(重点)三、音乐四、戏曲五、舞蹈第八章中国传统科学技术(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天文历法一、天象观测与认识的不断发展二、历法修订的日臻完善第二节中国传统医药学一、中医学的发展(重点、难点)二、药物学的成就第三节中国传统数学一、十进位制、筹算与珠算二、勾股定理与圆周率三、《九章算术》四、其他成就第四节中国传统科技发明一、四大发明二、丝绸与陶瓷技术(重点、难点)第九章中国传统教育科举(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教育一、形式多样的教育机构二、内容丰富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第二节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重点、难点)一、科举以前的选官制度二、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重点)第十章中国传统谋略(4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政治谋略一、姜尚的政治谋略二、老子的政治谋略三、孔子政治谋略四、诸葛亮的政治谋略五、其它政治谋略第二节中国传统军事谋略(重点、难点)一、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特点二、三十六计第三节中国传统人生谋略一、儒家的人生谋略二、道家的人生谋略三、其它人生谋略第十一章中国古代文物鉴赏(2学时)第一节中国古代陶瓷一、陶器二、瓷器(重点)三、陶瓷鉴赏第二节中国古代玉器一、玉器简介二、玉器欣赏第三节中国古代青铜器一、青铜器简介(重点)二、青铜器鉴赏第四节中国古代钱币一、古代钱币简介二、古代货币鉴赏第五节中国古代兵器一、古代兵器简介二、兵器鉴赏第十二章中西文化精神比较(2学时)第一节、中西自然观比较(重点、难点)一、中国文化“天人合一”式的自然观二、西方“主客二分”式的自然观第二节中西价值取向比较(重点、难点)一、中国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二、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三节中西思维方式比较(重点、难点)一、注重“整体体悟”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二、擅长“个体分析”的西方思维方式编撰:梁国楹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中国文化概论》是江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的一系列课程。

本课程以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为目的,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本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经济、政治、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宗教、哲学等诸多领域,因为“文化”的内涵涵盖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

因此,本课程是对中国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语言学等课程的总结,特别强调对中国文化特点的分析和总结。

3、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应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地和科学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认识中国的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新的先进文化。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1.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国家教委推荐,张岱年、方克礼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音像教材:与本课程相关的录音带或录像带,如“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史”等课程的录音、录像,经典作品录像等。

3、辅助教材:文、史、哲各类相关著作。

五、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及教法建议1、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的内涵,△ 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的转变。

2.教学方法建议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所以必须强调要大量阅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在教学时尽量采用讨论,分析与总结的方法,采取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方法,将典型事例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将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结合起来。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1.由于课时有限,课程内容较多(包括近20章导论),我们必须掌握并突出重点。

2.注意与已学课程的衔接,如哲学、历史、文学等课程,力求精通。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学院《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课程编码:3281103612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二、学时及学分总学时数:36 学分:2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开设学期:第5学期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思想政治专业的素质拓展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达到以下目标: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华先民创造出的历史悠久、成就灿烂的文化,以补充学生知识链条的缺失,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理解和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明的渊源,提高自身文化创新的信心和本领;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大势,领悟中国文化主体精神。

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认识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具备从文化角度分析问题和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学生能够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比较,具备全人类文化的眼光来看待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导言(共2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文化的涵义和特征,掌握中国文化的概念、涉及范围、功能作用,以及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充分认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的态度,为以后该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文化的涵义2. 文化的分类3. 文化的特征4.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5.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 文化的基本概念2. 文化的基本特征难点:1. 大学生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第一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经济基础与社会政治结构(共4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树立一种文化与环境交互影响的观念,使其了解地理环境与文化的辨证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大纲《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程代码:08040107W402 学分:4学分总学时:48学时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文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传统文化概论》是全日制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文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全面准确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培养起他们的现代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文化。

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

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讨论、思考、研究,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基本特征和主体品格有初步的、比较全面的、正确的了解。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我国的国情。

2、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伦理、宗教、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史学和科学技术的文化传统的发展历程有初步的了解。

3、基本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流派和他们的贡献。

4、能比较准确地叙述最能揭示传统文化特征的最基本的命题、概念。

5、能联系现实,深入思考,把学习的归宿点落实到开掘传统文化现实意义上去。

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以现代化为参照系,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6、以这门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进一步拓展文化素质教学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三、教学内容引言:“文化”与“文明”【教学内容】一、文化的内涵二、文化的特点三、中国文化与文化中国【教学要求】了解:文化的内涵掌握:文化的特点和定义理解:中国文化与文化中国之别第一章天文与地理【教学内容】・1・一、宇宙观:宇宙生成论、宇宙本体论、宇宙模式论二、世界观:邹衍“大九州说”、九州与十二州三、星宿:二十八宿与四象、七曜、北斗与北极、三垣四、分野:分野种种、评价【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天文观、地理观,分野,三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004年制订,2005年修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人文科学----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宗教及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文化传统和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祖国悠久、丰厚的文化遗产,把握中华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对象:
本课程主要针对三年制专科政治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文化,认识中国文化的源流、特点、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决心。

四、教学要求
本课程采用面授辅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面授教学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难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五、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要求
本课程学时:72 学分:4
学时分配:
导论文化和传统文化
教学要求;
1、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基本含义。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教学内容:
一、传统和文化释义
二、传统文化的要义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特征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和基本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现代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
一、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宗教传统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来源及其特征
2、了解中国古代主要宗教及其文化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特征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阶段
二、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资源
三、中国古代哲学的整体特征
第二节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及文化意义
一、中国古代宗教发展历程
二、中国古代宗教的主要特点
三、儒教的基本精神特质和文化作用
四、道教的基本信仰、教规、特征及文化影响
五、拂教的基本信仰、特征及社会作用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传统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和特点。

2、了解中国古代孝亲伦理及其基本的社会形式和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全面产生时期
二、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发展与完备时期
三、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批判和总结时期
第二节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一、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基本内容
二、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特点
三、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现代价值
第三节孝亲伦理文化
一、孝亲的伦理原则
二、孝亲伦理的社会表现及其影响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古代的教育的成就
第二节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原则及其启迪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原则
二、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的现代启迪
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文学和艺术传统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内容及其文化地位。

2、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内容及其特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文学传统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成就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性及其文化地位
第二节中国古代的艺术传统
一、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古代艺术的成就
三、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特性
第六章中国古代史学传统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成就及其影响。

2、认识中国古代史学的伟大成就及其基本精神。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时期
二、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确立时期
三、中国古代史学的完善时期
第二节中国古代史学的成就及其影响
一、中国古代史学的成就
二、中国古代史学的基本精神
三、中国古代史学的现代意义
第七章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传统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2、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特性极其对我国现代科技的影响。

3、了解中外科技交流的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产生
二、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高峰
四、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停滞与转型
第二节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成就极其对世界科学的贡献
一、中国古代科技的巨大成就
二、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第三节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点及其中外科技交流
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点
二、古代中外科技文化交流
第八章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制度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制度的发展的基本内容。

2、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思想的发展特点及其基本品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制度
一、中央集权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二、封建专制制度的建立和加强
第二节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
一、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发展与特点
二、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演变
三、中国古代传统法文化的基本品性
第九章中国古代的传统经济思想及制度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的发展及其原因。

2、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传统经济思想
一、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二、中国农本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及其影响
第二节中国古代经济制度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第十章中国传统文化余论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主要的风俗习惯。

2、认识和对比中西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风俗习惯杂论
一、中国古代的岁时风俗
二、中国古代的服饰和饮食习惯
三、中国古代的礼仪
四、中国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和习惯
第二节中西文化对比
一、中西文化的碰撞
二、中西家族文化的历史比较
三、中西传统文化的对比及其现代价值
六、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
七、推荐教材及学习参考书目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于语和等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文化史教程》朱恒夫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胡兆量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国传统文化释要》黄鹤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执笔:颜星 2005年1月
审阅:颜星 2005年3月
审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