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实证阶段
实证化研究的由来 –18世纪启蒙运动,科学和技术成了反对神学和形而上 学的武器,定量等实证的方法与社会的规划和设计联 系起来了。19世纪20年代孔德实证社会学的创立使实 证正式成为社会学重要的研究取向。 –实证(positivism)一词源于拉丁文,具有确定、明 确、确实的意思。 –欧洲16世纪以后的自然科学强调观察和实验,要求知 识的“确定性”,因此,实验的自然科学被称为“实 证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统计、测量、 实验。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融合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存在的必要性 –无论是注重科学主义的定量研究,还是以人文主义为 基础的定性研究,其存在都是必要的。科学主义与人 文主义的研究传统在目的、宗旨、任务等方面是有着 一定区别的,它们二者之间是独立的,正是这种相互 间的不可替代性,使得它们都有其存在的必要。
二、研究设计
实验研究: 研究者实施对被试的实验处理,进一步做以下对 比:(1)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之间的差异;(2) 不同实验组被试之间的差异。探究实验处理(自 变量)和测量结果(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真实验研究: 将被试随机分为不同的实验组。随机分配确保研 究者得出的研究结论不是由被试之间的差异导致。 教育领域,随机处理很难实现。 准实验研究: 不随机分配被试。通常运用准实验研究在多个班 级或学校考察不同课程材料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这些班级是固定的。 单一被试研究: 只对某一个或几个被试而不是一组被试开展研究。
第二讲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一、研究方法的分类
1. 学科视角分类 用其他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来研究教育现象和 问题,例如,班主任的“角色”扮演(社会学方 法);新课程改革中的利益冲突分析(政治学方 法);一所三流高中的崛起之路:组织变革(组 织分析),等等。
2.方法体系
认识论层面:主客二分;主客互动 方法论层面: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方法技术层面: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文 本分析,等。
3.定性研究的兴起
定性研究的雏形在20世纪30年代即已出现,在社会 学领域运用较多。到了60年代,定性研究才进入 了第一个实质性的繁荣期。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是指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 学社会学系的一批从事教学的社会学研究者。对定性 研究的开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注重从整体的角 度研究社会生活,把研究对象臵于社会大背景下进行 考察,并且所依靠的是亲自收集资料。
扎根理论: 不局限于描述现象,而是建构具体的概念或概括关 于某一特定现象的条件命题陈述。通过一系列严格 的程序来构建实质性理论。 (20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大学:培养精英的单位制度)
• 混合方法研究设计
整合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例如,研究教师如 何将高难度测验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可能通过 书面问卷调查大量的教师,辅之以访谈进一步探 讨使用原因。优势在于既能呈现量化的结果又能 解释得出这一结果的原因。
解释性研究: 最常见的混合研究,首先使用定量研究方法收集数 据,然后根据数据结果,收集定性数据,以此阐 明、详细说明或解释定量研究结果。其中,重点 是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次要的。
探索性研究: 首先收集定性研究数据,然后进行定量研究。通过 先对少数个体进行初步的定性研究来确定后续大 规模定量研究中使用的主题、思想、观点。
Leabharlann Baidu
现象学研究: 对生活体验意义的描述。收集个体理解某一特定 体验或情境的数据,目的是将生活体验转化为对 意义的描述。典型技术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进行 长时间的访谈,以理解他们对日常生活现象的体 验。(导学案改革中的教师职业发展)
案例研究: 收集背景中多方面的数据,对一个系统或一个案例 进行长期又细致的研究。案例可以是一定时间和空 间内的一个项目、事件、活动或一组个体。
第三,具体的方法技术不同 • 定量研究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 究教育现象,对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 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观事实。 • 定性研究大多是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 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 历史研究法、人种志方法。其中参与观察,是定性 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定性研究繁荣的原因
定性研究地位的确定
–进入70年代后,定性研究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 定性研究也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在具体的研究方法、 技术、策略、风格乃至研究观念上,都出现了多样化 的理解与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定性研究还欠成 熟,但同时也说明了定性研究已经从原来的边缘地位, 向教育研究的中心地位靠拢。 –到70年代,定性研究在整个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已牢牢 地确定下来,并赢得了人们的信赖与拥戴。
实证的经验的社会学的基本观点
实证化潮流的兴起
19世纪实证化的倾向 –19世纪社会科学理论上实证主义的倾向是非常明显的。 这种倾向基本上假设在自然界和社会之间有着基本的 一致,因此,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也适用于研 究人类社会和文化。 –但对于教育问题的研究来说,其作用更多在于制造了 一种实证的文化。
• 思辨多以哲学为理论依据,以分析归纳为特点。 • 古希腊思想家对从个别中推导出一般原理的归纳法有初创 之功。 – 最早把归纳法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进行探讨的是苏格拉 底 –苏格拉底的归纳法在其弟子柏拉图那里,得到了进一 步的发展。 –对归纳法进行系统研究,并把它确立为获取科学知识 的一种基本逻辑方法的是亚里士多德。 • 对教育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辨研究和理性考察的,是有着强 烈思辨传统的德国一些哲学家、思想家了。其中最为著名 的是康德与赫尔巴特。
• 定性研究设计
强调在自然发生现象的条件下收集数据,大部分 定性研究的数据是文字形式而不是数字。 (1)聚焦个人生活体验,如现象学研究、案例研 究、扎根理论和某些批判性研究;(2)聚焦于社 会和文化,如人种学研究和某些批判性研究。
人种学研究: 对一种文化或社会团体系统性的描述与解释。包 括长期的现场作业、对活动参与者进行观察和随 机访谈,并收集他们的群体作品。采用纪实风格、 突出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内容整合了群体生活的 方方面面,并解释其复杂性。 (大凉山区彝族儿童的仪式教育)
非实验研究:
通常只描述现象、考察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会 对事物发生的条件进行直接操作。 描述研究: 描述事物的面目,简单的量化概述。 比较研究: 组别之间的差异,如,运动员和非运动员成绩之 间的差异。
相关研究: 两个或多个现象之间的关系,通常涉及相关度之 间的统计测量。IQ测验分数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 系属于正相关;旷课率与学业成绩之间属于负相 关。 调查研究: 选取一定的样本,通过问卷或访谈的方式收集资 料,了解群体的信息,可以通过对小样本数据的 分析得出大范围群体的信息。
三角研究: 同时收集定量和定性研究数据。当不同研究方法的 研究结果汇合并得出相同结果时,提高了研究结 果的信度。
定量研究案例剖析
定性研究案例剖析
定量研究 实验研究 真实验研究 准实验研究 单一被试研究 非实验研究 描述性研究 比较研究 相关性研究 定性研究 人种学研究 现象学研究 案例研究 混合研究 解释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 三角研究 分析研究 政策分析研究 概念分析研究 历史分析研究
调查研究
事后回溯研究
扎根理论研究
批判性研究
• 定量研究设计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研究的实证化思潮可分为两个 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研究运动和实验教育学。 1)儿童研究运动: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持续到第 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研究“儿 童”的热潮。美国心理学家、克拉克大学的校长霍 尔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教育改革措施,从 而被誉为“儿童研究之父”。 2)实验教育学:20世纪初,一种主张用新方法来进 行教育研究的思潮在欧美崛起,即实验教育学。代 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定量的教育研究随 着实验教育学的诞生在20世纪前30年达到了全盛时 期。
第四,研究目的不同 • 定量研究是通过对社会事实的测量,从中发现教育 与心理规律,旨在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解释变 化的原因,以指导教育实践。 • 定性研究比较注重参与者的观点,旨在理解社会的 现象,关注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各自生活的意义,以 揭示各种教育情境的内部动力和定量研究所忽视或 舍弃了的人类经验中那些特性层面。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1)定量研究: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 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 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 预定的假设。
2)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凭借自身的洞察力 在与被研究者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 研究过程力图在自然情境下以多种方法收集资料 为途径进行,最终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形成理 论或是描述和呈现一个情境,达到对问题进行整 体性探索的一种研究活动。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别 第一,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 • 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 • 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后实证主义、解 释学、现象学等 第二,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不同 • 在定量研究中,为了对教育和心理现象进行客观公 正的研究,强调研究者必须与研究完全分开,以避 免偏见。 • 定性研究注重从研究者本人内在的观点去了解他们 所看到的世界。它强调在自然情境中作自然式探究, 在自然的情境中收集现场发生的事件的资料,最主 要的研究工具是研究者本人。
教育研究方法的演进
1 思 辨 阶 段
2
3
4
实 证 阶 段
定 性 研 究
定定 向量 性 融研 研 合究 究 走与
1.思辩阶段 • 这一阶段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意识朦胧,还没有 从哲学母体中分离出来。没有鲜明方法特征的思 辨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占着重要地位.
• 在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 纽斯、康德和赫尔巴特等人为归纳法的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