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培优提高拓展练习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相似三角形解答题培优专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相似三角形解答题培优专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98410f0912a21615792928.png)
2019-2020相似三角形解答题培优专题(含答案)一、解答题1.如图,在Rt ABC ∆中,90B ︒∠=,6cm AB =,8cm BC =,点P 由点A 出发沿AB 方向向终点B 以每秒1cm 的速度匀速移动,点Q 由点B 出发沿BC 方向向终点C 以每秒2cm 的速度匀速移动,速度为2cm /s .如果动点同时从点A ,B 出发,当点P 或点Q 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则当运动几秒时,以点Q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2.如图(1),已知点G 在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GE ⊥BC ,垂足为点E ,GF ⊥CD ,垂足为点F . (1)证明与推断:①求证:四边形CEGF 是正方形; ②推断:AGBE的值为 : (2)探究与证明:将正方形CEGF 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α角(0°<α<45°),如图(2)所示,试探究线段AG 与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与运用:正方形CEGF 在旋转过程中,当B ,E ,F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如图(3)所示,延长CG 交AD 于点H .若AG=6,GH=22,则BC= .3.如图1,在Rt ABC 中,90,4,2B AB BC ∠︒===,点,D E 分别是边,BC AC 的中点,连接DE .将CDE △绕点C 逆时针方向旋转,记旋转角为α.1()问题发现①当0α=o 时,AE BD = ;②当180α=o 时,AEBD= . 2()拓展探究 试判断:当0360α︒≤︒<时,AEBD的大小有无变化?请仅就图2的情形给出证明. 3()问题解决 CDE △绕点C 逆时针旋转至,,A B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求线段BD 的长.4.在ABC ∆,CA CB =,ACB α∠=.点P 是平面内不与点A ,C 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AP ,将线段AP 绕点P 逆时针旋转α得到线段DP ,连接AD ,BD ,CP . (1)观察猜想 如图1,当60α︒=时,BDCP的值是 ,直线BD 与直线CP 相交所成的较小角的度数是 . (2)类比探究如图2,当90α︒=时,请写出BDCP的值及直线BD与直线CP相交所成的小角的度数,并就图2的情形说明理由.(3)解决问题当90α︒=时,若点E,F分别是CA,CB的中点,点P在直线EF上,请直接写出点C,P,D在同一直线上时AD CP的值.5.如图1,在△ABC中,BA=BC,点D,E分别在边BC、AC上,连接DE,且DE=DC.(1)问题发现:若∠ACB=∠ECD=45°,则AEBD=.(2)拓展探究,若∠ACB=∠ECD=30°,将△ED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α度(0°<α<180°),图2是旋转过程中的某一位置,在此过程中AEBD的大小有无变化?如果不变,请求出AEBD的值,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3)问题解决:若∠ACB=∠ECD=β(0°<β<90°),将△EDC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则AEBD的值为.(用含β的式子表示)6.在矩形ABCD中,AB=4cm,BC=8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AB向点B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以2cm/s秒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秒.(如图1)(1)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下列线段长度:①PB=__________cm,②QB=_____cm,③CQ=_________cm. (2)当△PBQ 的面积等于3 时,求t 的值.(3) (如图2),若E 为边CD 中点,连结EQ 、AQ.当以A 、B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QC 相似时,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t 的所有值.7.如图l ,在ABCD 中,点M ,N 分别在边AD 和BC 上,点E ,F 在对角线BD 上,且AM CN =,12BE DF BD =<.(1)求证:四边形MENF 是平行四边形: (2)若6AB =,10BC =,8BD =.①当四边形MENF 是菱形时,AM 的长为______; ②当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时,BE 的长为______; ③当四边形MENF 是矩形且6AM =时,BE 的长为______.8.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是直角三角形,∠ACB =90°,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A (﹣3,0),C (1,0),BC =34AC(1)求过点A,B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在x轴上找一点D,连接DB,使得△ADB与△ABC相似(不包括全等),并求点D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如P,Q分别是AB和AD上的动点,连接PQ,设AP=DQ=m,问是否存在这样的m,使得△APQ与△ADB相似?如存在,请求出m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P是边BC上一点,BE⊥AP,DF⊥AP,垂足分别是点E、F.(1)求证:EF=AE﹣BE;(2)联结BF,如果AFBF=DFAD.求证:EF=EP.10.如图,在△ C中,过点C作CD,E是AC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AB于点F,交CB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AD,CF.求证:四边形AFCD是平行四边形.若, C,,求AB的长.11.已知:如图,点A .F ,E .C 在同一直线上,AB ∥DC ,AB=CD ,∠B=∠D . (1)求证:△ABE ≌△CDF ;(2)若点E ,G 分别为线段FC ,FD 的中点,连接EG ,且EG=5,求AB 的长.12.如图,直线 AB 与坐标轴交与点(0,6),(8,0)A B , 动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1)求直线AB 的表达式;(2)当点P 在OB 上,使得AP 平分OAB ∠时,求此时点P 的坐标;13.如图,将矩形ABCD 沿AF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E 处,过点E 作EG ∥CD 交AF 于点G ,连接DG . (1)求证:四边形EFDG 是菱形; (2) 求证:21=2EG AF GF ⋅; (3)若AG=6,EG=25,求BE 的长.14.如图,在△ABC 中.AC=BC=5.AB=6.CD 是AB 边中线.点P 从点C 出发,以每秒2.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C-D-C 运动.在点P 出发的同时,点Q 也从点C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边CA 向点A 运动.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1)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CP 、CQ 的长度. (2)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CPQ 的面积.(3)当△CPQ 与△CAD 相似时,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15.如图,AB ⊥BC ,DC ⊥BC ,垂足分别为B.C ,且AB=8,DC=6,BC=14,B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ABP 与△DCP 相似?若有,有几个?并求出此时BP 的长,若没有,请说明理由.16.如图,正方形ABCD ,点P 为射线DC 上的一个动点,点Q 为AB 的中点,连接,PQ DQ ,过点P 作PE DQ 于点E .(1)请找出图中一对相似三角形,并证明;(2)若4AB ,以点,,P E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DQ △相似,试求出DP 的长.17.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8,E 是 BC 边的中点,点 P 在射线 AD 上, 过 P 作 PF ⊥AE 于 F .(1)请判断△PFA 与△ABE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2)当点 P 在射线 AD 上运动时,设 PA =x ,是否存在实数 x ,使以 P ,F ,E 为顶 点的三角形也与△ABE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 x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8.已知: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BC ,AC 且BD =CE ,AD 、BE 相交于点M ,求证:(1)△AME ∽△BAE ;(2)BD 2=AD×DM . 19.△ABC 中,AB =AC =5,BC =6,过AB 上一点D 作DE‖ C ,D ‖ C 分别交AC 、BC 于点E 和F(1)如图1,证明:△ADE∽△DBF;(2)如图1,若四边形DECF是菱形,求DE的长;(3)如图2,若以D、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DF相似,求AD的长.20.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AD的中点,连结BE,且BE⊥AC交AC于点F.(1)求证:△EAB∽△ABC;(2)若AD=2,求AB的长;(3)在(2)的条件下,求DF的长.21.如图,正方形ABCD中,M为BC上一点,F是AM上一点,EF⊥AM,垂足为F,交AD延长线于点E,交DC 于点N.(1)求证:△ABM∽△EFA;(2)若AB=12,BM=6,F为AM的中点,求DN的长;(3)若AB =12,DE =1,BM =5,求DN 的长.22.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按如下步骤作图:第一步,分别以点A 、D 为圆心,以大于12AD 的长为半径在AD 两侧作弧,交于两点M 、N ; 第二步,连接MN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 第三步,连接DE 、DF .若BD =6,AF =4,CD =3,求线段BE 的长.23.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78页的部分内容.例2 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BC AB 的中点,,AD CE 相交于点G ,求证:13GE GD CE AD ==, 证明:连结ED .请根据教材提示,结合图①,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结论应用: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为边BC 的中点,AE 、BD 交于点F . (1)如图②,若ABCD 为正方形,且6AB =,则OF 的长为 . (2)如图③,连结DE 交AC 于点G ,若四边形OFEG 的面积为12,则ABCD 的面积为 .24.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M,N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当M点在BC上运动时,保持AM和MN垂直.(1)证明:△ABM∽△MCN;(2)若△ABM的周长与△MCN周长之比是4:3,求NC的长.25.如图,在△ABC中,AB=8,BC=16,点P从点A开始沿AB向点B以2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向点C以4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BC同时出发,经过几秒△PBQ与△ABC相似?26.如图,矩形ABCD中,AB=20,BC=10,点P为AB边上一动点,DP交AC于点Q.(1)求证:△APQ∽△CDQ;(2)P点从A点出发沿AB边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点移动,移动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DP⊥AC?27.如图,在Rt△ABC中,∠ACB=90°,BC mAC n,CD⊥AB于点D,点E是直线AC上一动点,连接DE,过点D作FD⊥ED,交直线BC于点F.(1)探究发现:如图1,若m=n,点E在线段AC上,则DEDF=;(2)数学思考:①如图2,若点E在线段AC上,则DEDF=(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②当点E在直线AC上运动时,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仅就图3的情形给出证明;(3)拓展应用:若AC=,BC=2,DF=4,请直接写出CE的长.28.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B,A两点出发,分别沿BA,AC匀速运动,其中点P运动的速度是1cm/s,点Q运动的速度是2cm/s,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①,当t为何值时,AP=3AQ;(2)如图②,当t为何值时,△APQ为直角三角形;(3)如图③,作QD∥AB交BC于点D,连接PD,当t为何值时,△BDP与△PDQ相似?29.如图,在△ABC中,∠C=90°,点D是边AB上的动点,过点D作DE∥BC交AC于E,过E作EF∥AB交BC 于F,连结DF.(1)若点D是AB的中点,证明:四边形DFEA是平行四边形;(2)若AC=8,BC=6,直接写出当△DEF为直角三角形时AD的长.30.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平分∠DAB,AC2=AB•AD,∠ADC=90°,E为AB的中点.(1)求证:△ADC∽△ACB;(2)CE与A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试说明理由;(3)若AD=4,AB=6,求的值.31.(1)观察发现:如图1,在Rt△ABC中,∠B=90°,点D在边AB上,过D作DE∥BC交AC于E,AB=5,AD =3,AE=4.填空:①△ABC与△ADE是否相似?(直接回答);②AC=;DE=.(2)拓展探究:将△ADE绕顶点A旋转到图2所示的位置,猜想△ADB与△AEC是否相似?若不相似,说明理由;若相似,请证明.(3)迁移应用:将△ADE绕顶点A旋转到点B、D、E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直接写出线段BE的长.32.如图1,一次函数y=12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x轴上的动点,设点P的横坐标为n.(1)当△BPO∽△ABO时,求点P的坐标;(2)如图2,过点P的直线y=2x+b与直线AB相交于C,求当△P AC的面积为20时,点P的坐标;(3)如图3,直接写出当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3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A在x轴负半轴上,顶点C在x轴正半轴上,顶点B在第一象限,线段OA,OC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2-12x+36=0的两根,BC=45,∠BAC=45°.(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________点C的坐标________;(2)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B,求k的值;(3)如图过点B作BD⊥y轴于点D;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P,B,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O,A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4.感知: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CD,∠B=90°,点P在BC边上,当∠APD=90°时,可知△ABP∽△PCD.(不要求证明)探究: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点P在BC边上,当∠B=∠C=∠APD时,求证:△ABP∽△PCD.拓展:如图③,在△ABC中,点P是边BC的中点,点D、E分别在边AB、AC上.若∠B=∠C=∠DPE=45°,BC=6 2,CE=4,则DE的长为______.35.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点A、C的横坐标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两根(AO>OC),直线AB与y轴交于D,D点的坐标为9 04⎛⎫ ⎪⎝⎭,(1)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2)在x轴上找一点E,连接EB,使得以点A、E、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不包括全等),并求点E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点P、Q分别是AB和AE上的动点,连接PQ,点P、Q分别从A、E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B时,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几秒时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EB相似.参考答案1.当运动2.4秒或1811秒时,以点Q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 【解析】 【分析】设t 秒后,以Q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则PB =(6−t )cm ,BQ =2tcm ,分两种情况:①当PB BQAB BC=时;②当BP BQBC BA=时;分别解方程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解:设(04)t t <…秒后,以点Q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则(6)cm PB t =-,2cm BQ t =.∵90B ︒∠=,∴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PBQ ABC ∆∆∽时,PB BQ AB BC =,即6268t t-=,解得 2.4t =; ②当QBP ABC ∆∆∽时,BP BQBC BA=,即6286t t -=,解得1811t =. 综上所述,当运动2.4秒或1811秒时,以点Q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方程;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1)①四边形CEGF 是正方形;②2;(2)线段AG 与B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G=2BE ;(3)35 【解析】 【分析】(1)①由GE BC ⊥、GF CD ⊥结合BCD 90∠=可得四边形CEGF 是矩形,再由ECG 45∠=即可得证;②由正方形性质知CEG B 90∠∠==、ECG 45∠=,据此可得CG2CE=、GE //AB ,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2)连接CG ,只需证ACG ∽△BCE 即可得; (3)证AHG ∽CHA 得AG GH AH AC AH CH ==,设BC CD AD a ===,知AC 2a =,由AG GHAC AH=得2AH a 3=、1DH a 3=、10CH a 3=,由AG AH AC CH =可得a 的值. 【详解】(1)①∵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CD=90°,∠BCA=45°, ∵GE ⊥BC 、GF ⊥CD , ∴∠CEG=∠CFG=∠ECF=90°,∴四边形CEGF 是矩形,∠CGE=∠ECG=45°, ∴EG=EC ,∴四边形CEGF 是正方形; ②由①知四边形CEGF 是正方形, ∴∠CEG=∠B=90°,∠ECG=45°,∴2CGCE=,GE ∥AB , ∴2AG CGBE CE==, 故答案为:2; (2)连接CG ,由旋转性质知∠BCE=∠ C =α, 在Rt △CEG 和Rt △CBA 中,CE CG =22、CB CA =22, ∴CG CE =2CACB=, ∴△ACG ∽△BCE ,∴2AG CABE CB==, ∴线段AG 与B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G=2BE ; (3)∵∠CEF=45°,点B 、E 、F 三点共线, ∴∠BEC=135°, ∵△ACG ∽△BCE , ∴∠AGC=∠BEC=135°, ∴∠AGH=∠CAH=45°, ∵∠CHA=∠AHG , ∴△AHG ∽△CHA , ∴AG GH AHAC AH CH==, 设BC=CD=AD=a ,则AC=2a ,则由AG GHAC AH=得6222AHa=,∴AH=23 a,则DH=AD﹣AH=13a,CH=22CD DH+=103a,∴由AG AHAC CH=得2632103aaa=,解得:a=35,即BC=35,故答案为:35.【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1)①5;②5;(2) 5;(3) 35 5【解析】【分析】(1)①根据勾股定理和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②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即可得到答案;(3)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①当0α︒=时,Rt ABC Q V 中,90B ∠︒=,22222425AC AB BC ∴++===,点,D E 分别是边,BC AC 的中点,115122AE AC BD BC ∴==,==,5AEBD∴=. ②如图1﹣1中,当180α︒=时, 可得//AB DE ,AC BCAE BD =Q , 5AE ACBD BC∴==. 故答案为:55①,②. 2()如图2,当0360α︒≤︒<时,AEBD的大小没有变化, ECD ACB ∠∠Q =, ECA DCB ∴∠∠=,又5EC ACDC BC==Q, ECA DCB ∴V V ∽,5AE ECED DC∴==. ()3①如图3﹣1中,当点E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在Rt BCE V 中,5,2CE BC ==,22541BE EC BC ∴--===,5AE AB BE ∴+==,5AEBD=Q, 555BD ∴==.②如图3﹣2中,当点E 在AB 线段上时,易知1,413BE AE -===, 5AEBD=Q, 355BD ∴=,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BD 的长为355.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熟练掌握勾股定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4.(1)1,60︒(2)45°(3)22-,22+ 【解析】 【分析】(1)如图1中,延长CP 交BD 的延长线于E ,设AB 交EC 于点O .证明()CAP BAD SAS ∆≅∆,即可解决问题. (2)如图2中,设BD 交AC 于点O ,BD 交PC 于点E .证明DABPAC ∆∆,即可解决问题.(3)分两种情形:①如图3﹣1中,当点D 在线段PC 上时,延长AD 交BC 的延长线于H .证明AD DC =即可解决问题.②如图3﹣2中,当点P 在线段CD 上时,同法可证:DA DC =解决问题.【详解】解:(1)如图1中,延长CP 交BD 的延长线于E ,设AB 交EC 于点O .60PAD CAB ︒∠=∠=,CAP BAD ∴∠=∠,CA BA =,PA DA =,()CAP BAD SAS ∴∆≅∆, PC BD ∴=,ACP ABD ∠=∠, AOC BOE ∠=∠,60BEO CAO ︒∴∠=∠=,1BDPC∴=,线BD 与直线CP 相交所成的较小角的度数是60︒, 故答案为1,60︒.(2)如图2中,设BD 交AC 于点O ,BD 交PC 于点E .45PAD CAB ︒∠=∠=, PAC DAB ∴∠=∠,2AB ADAC AP ==, DABPAC ∴∆∆,PCA DBA ∴∠=∠,2BD ABPC AC==, EOC AOB ∠=∠,45CEO OAB ︒∴∠=∠=,∴直线BD 与直线CP 相交所成的小角的度数为45︒.(3)如图3﹣1中,当点D 在线段PC 上时,延长AD 交BC 的延长线于H .CE EA =,CF FB =,EF AB ∴∥,45∴∠=∠=,EFC ABC︒PAO︒∠=,45∴∠=∠,PAO OFH∠=∠,POA FOH∴∠=∠,H APO=,90∠=,EA ECAPC︒∴==,PE EA ECEPA EAP BAH∴∠=∠=∠,∴∠=∠,H BAH∴=,BH BA∠=∠=,ADP BDC︒45∴∠=,90ADB︒∴⊥,BD AHDBA DBC︒∴∠=∠=,22.5ADB ACB︒∠=∠=,90∴A,D,C,B四点共圆,DCA ABD︒∠=∠=,DAC DBC︒∠=∠=,22.522.5∴∠=∠=,22.5DAC DCA︒DA DC ∴=,设=AD a ,则DC AD a ==,22PD a =, 2222ADa CPa a∴==-+c .如图3﹣2中,当点P 在线段CD 上时,同法可证:=DA DC ,设=AD a ,则CD AD a ==,22PD a =,22PC a a ∴=-, 2222ADa PCa a∴==+-.【点睛】本题属于相似形综合题,考查了旋转变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5.(1)2;(2)此过程中AE BD 的大小有变化,3AEBD=(3)2 osβ 【解析】 【分析】1)如图1,过E 作EF ⊥AB 于F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DEC=45°,于是得到∠B=∠EDC=90°,推出四边形EFBD 是矩形,得到EF=BD ,推出△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结论; (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CAB=∠ECD=∠CED=30°,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CAB=∠ECD=∠CED=β,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 ACDC CE=,即BC DCAC EC =,根据角的和差得到∠ACE=∠BCD ,求得△ACE ∽△BCD ,证得AE AC BD BC=,过点B 作BF ⊥AC 于点F ,则AC=2CF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1)如图1,过E 作EF ⊥AB 于F ,∵BA=BC ,DE=DC ,∠ACB=∠ECD=45°, ∴∠A=∠C=∠DEC=45°, ∴∠B=∠EDC=90°, ∴四边形EFBD 是矩形, ∴EF=BD , ∴EF ∥BC ,∴△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BD EFAE AE==, 故填:2,(2)此过程中AEBD的大小有变化, 由题意知,△ABC 和△EDC 都是等腰三角形, ∴∠ACB=∠CAB=∠ECD=∠CED=30°, ∴△ABC ∽△EDC ,∴BC AC DC CE =,即BC DCAC EC=, 又∠ECD+∠ECB=∠ACB+∠ECB , ∴∠ACE=∠BCD , ∴△ACE ∽△BCD ,∴AE ACBD BC=, 在△ABC 中,如图2,过点B 作BF ⊥AC 于点F ,则AC=2CF ,在Rt △BCF 中,3cos302CF BC BC ︒=⋅=, ∴AC=3BC .∴3AE ACBD BC==; (3)由题意知,△ABC 和△EDC 都是等腰三角形,且∠ACB=∠ECD=β, ∴∠ACB=∠CAB=∠ECD=∠CED=β, ∴△ABC ∽△EDC ,∴BC AC DC CE =,即BC DCAC EC=, 又∠ECD+∠ECB=∠ACB+∠ECB , ∴∠ACE=∠BCD ,∴△ACE∽△BCD,∴AE AC BD BC=,在△ABC中,如图3,过点B作BF⊥AC于点F,则AC=2CF,在Rt△BCF中,C = C• osβ,∴ C=2 C osβ.∴AE ACBD BC==2 osβ,故答案为2 osβ.【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形的综合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6.(1)PB=4-t;QB=2t;CQ=8-2t;(2)1或3;(3)或或.【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写出结果即可;(2)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3)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两种情况列式求解即可.【详解】(1)由题意得,①PB=4-t;②QB=2t;③CQ=8-2t;(2)∵△PBQ的面积等于3,∴2t(4-t)=3×2,解之得,t=1或3;(3)当△ABQ~△QCE时,,∴,解之得,x1=,x2=;当△ABQ~△ECQE时,,∴,解之得,t=.∴满足条件的t的所有值为或或.【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熟练掌握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它们对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7.(1)证明见解析,(2)①5.②1.③41045 .【解析】【分析】(1)如图1中,设BD 的中点为O .连接AC ,AN ,CM ,MN .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即可.(2)①如图21-中,连接MN 交BD 于点O ,当MN BD ⊥时,四边形MENF 是菱形.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即可解决问题.②在①的基础上,OE OM =时,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③如图32-中,连接MN 交BD 于点O ,作MH BD ⊥于H .当OE OF OM ON ===时,四边形MENF 是矩形. 【详解】(1)证明:如图1中,设BD 的中点为O .连接AC ,AN ,CM ,MN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C ∴与BD 互相平分且交于点O ,//AMCN ,AM CN =,∴四边形ANCM 是平行四边形,AC ∴与MN 互相平分且交于点O ,OM ON ∴=,OB OD =,BE DF =,OE OF ∴=,∴四边形MENF 是平行四边形.(2)①如图21-中,连接MN 交BD 于点O ,当MN BD ⊥时,四边形MENF 是菱形.6AB CD ==,10AD BC ==,8BD =, 222AD AB BD ∴=+,90ABD ∴∠=︒,90MOF ABD ∴∠=∠=︒,//OM AB ∴, OB OD =, 5AM DM ∴==.②在①的基础上,满足OM OE =时,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 易知132OM AB ==, 3OE OF ∴==, 8BD =,1·(86)12BE DF ∴==-=.③如图32-中,连接MN 交BD 于点O ,作MH BD ⊥于H .//MH AB ,:::MH AB DM DA DH DB ∴== :64:10:8MH DH ∴==,125MH ∴=,165DH =, 164455OH ∴=-=, 224105OM MH OH ∴=+=, 当OE OF OM ON ===时,四边形MENF 是矩形,1810410(8)4255BE DF ∴==-=-. 故答案为:5,1,41045-. 【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8.(1)y =34x +94;(2)D 点位置见解析,D (134,0);(3)符合要求的m 的值为12536或259.【解析】 【分析】(1)先根据A(−3,1),C(1,0),求出AC进而得出BC=3求出B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即可;(2)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就可求出点D的坐标;(3)由于△APQ与△ADB已有一组公共角相等,只需分△APQ∽△ABD和△APQ∽△ADB两种情况讨论,然后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建立关于m的方程,就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A(﹣3,0),C(1,0),∴AC=4,∵BC=34 AC,∴BC=34×4=3,∴B(1,3),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303k bk b-+=⎧⎨+=⎩,∴3494kb⎧=⎪⎪⎨⎪=⎪⎩,∴直线AB的解析式为y=34x+94;(2)若△ADB与△ABC相似,过点B作BD⊥AB交x轴于D,∴∠ABD=∠ACB=90°,如图1,此时ABAC=ADAB,即AB2= C• D.∵∠ACB=90°,AC=4,BC=3,∴AB=5,∴25=4AD,∴AD=25 4,∴OD=AD﹣AO=254﹣3=134,∴点D的坐标为(134,0);(3)∵AP=DQ=m,∴AQ=AD﹣QD=254﹣m.Ⅰ、若△APQ∽△ABD,如图2,则有APAB=AQAD,∴ P• D= • Q,∴254m=5(254﹣m),解得m=25 9;Ⅱ、若△APQ∽△ADB,如图3,则有APAD=AQAB,∴ P• = D• Q,∴5m=254(254﹣m),解得:m=125 36,综上所述:符合要求的m的值为12536或259.【点睛】此题是相似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是待定系数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也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解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相似建立方程求解.9.(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得AB=AD ,∠BAD=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1=∠3,则可判断△ABE ≌△DAF ,则BE=AF ,然后利用等线段代换可得到结论;(2)利用AF DF BF AD =和AF=BE 得到BE BFDF AD=,则可判定Rt △BEF ∽Rt △DFA ,所以∠4=∠3,再证明∠4=∠5,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EF=EP .【详解】(1)∵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AD ,∠BAD=90°, ∵BE ⊥AP ,DF ⊥AP , ∴∠BEA=∠AFD=90°, ∵∠1+∠2=90°,∠2+∠3=90°, ∴∠1=∠3, 在△ABE 和△DAF 中12BEA AFDAB DA ∠=∠⎧⎪∠=∠⎨⎪=⎩, ∴△ABE ≌△DAF , ∴BE=AF ,∴EF=AE ﹣AF=AE ﹣BE ;(2)如图,∵AF DFBF AD=, 而AF=BE ,∴BE DFBF AD =, ∴BE BFDF AD=, ∴Rt △BEF ∽Rt △DFA ,∴∠4=∠3,而∠1=∠3,∴∠4=∠1,∵∠5=∠1,∴∠4=∠5,即BE平分∠FBP,而BE⊥EP,∴EF=EP.【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与定理、正确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0.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由E是AC的中点知 E CE,由CD知 E CDE,据此根据“ S”即可证△ E ≌△CED,从而得CD,结合CD即可得证;证△∽△ CD得,据此求得CD,由CD及可得答案.C CD【详解】E是AC的中点,E CE , CD , E CDE , 在△ E 和△CED 中, ,△ E ≌△CED S , CD ,又 CD ,即 CD , 四边形AFCD 是平行四边形; CD , △ ∽△ CD ,CCD,即CD,解得:CD,四边形AFCD 是平行四边形, 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及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1)证明见解析;(2)AB=10.【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C,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即可;(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中点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1)证明:∵AB∥DC,∴∠A=∠C,在△ABE与△CDF中===,∴△ABE≌△CDF(ASA);(2)∵点E,G分别为线段FC,FD的中点,∴ED=CD,∵EG=5,∴CD=10,∵△ABE≌△CDF,∴AB=CD=10.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C.12.(1)y=34x+6;(2)P(3,0).【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出结论;(2)方法1、利用角平分线判断出BC=AB=10,进而判断出△AOP∽△CBP,求出OP,即可得出结论;方法2、先判断出OP=PM,设OP=m,得出PM=m,BP=8-m,再求出AM=OA=6,进而得出BM=AB-AM=4,最后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A(0,6),B(8,0),∴680bk b⎧⎨+⎩==,∴346kb⎧=-⎪⎨⎪=⎩,∴直线AB的解析式为y=34-x+6;(2)方法1、如图1,∵A(0,6),B(8,0),∴OA=6,OB=8,AB=10,过点B作BC∥OA交AP的延长线于C,∴∠C=∠OAP,∵AP平分∠OAB,∴∠OAP=∠BAP,∴∠C=∠BAP,∴BC=AB=10,∵BC∥OA,∴△AOP∽△CBP,∴OP OA=BP BC=35,∴OP3=OB8,∴OP=3,∴P(3,0);方法2、如图3,过点P作PM⊥AB于M,∵AP是∠OAB的角平分线,∴OP=PM,设OP=m,∴PM=m,∴BP=OB-OP=8-m易知,△AOP≌△AMP,∴AM=OA=6,∴BM=AB-AM=4,在Rt△BMP中,根据勾股定理得,m2+16=(8-m)2,∴m=3,∴P(3,0).故答案为:(1)y=34x+6;(2)P(3,0).【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角平分线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3.(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BE的长为125 5.【解析】(1)先依据翻折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证明∠DGF=∠DFG,从而得到GD=DF,接下来依据翻折的性质可证明DG=GE=DF=EF;(2)连接DE,交AF于点O.由菱形的性质可知GF⊥DE,OG=OF=12GF,接下来,证明△DOF∽△ADF,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证明D 2= O• ,于是可得到GE、AF、FG的数量关系;(3)过点G作GH⊥DC,垂足为H.利用(2)的结论可求得FG=4,然后再△ADF中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D的长,然后再证明△FGH∽△FAD,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GH的长,最后依据BE=AD﹣GH求解即可.解:(1)证明:∵GE∥DF,∴∠EGF=∠DFG.∵由翻折的性质可知:GD=GE,DF=EF,∠DGF=∠EGF,∴∠DGF=∠DFG.∴GD=DF.∴DG=GE=DF=EF.∴四边形EFDG为菱形.“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四边形与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解题应用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4.(1)当0<t≤85时,CP=2.5t,CQ=2t;当8552t<≤时,CP=8-2.5t,CQ=2t.(2)当0<t≤85时,S△CPQ=12•PC•sin∠ CD•CQ=12×2.5t×35×2t=232t;当8552t<≤时,S△CPQ=12•PC•sin∠ CD•CQ=1 2×(8-2.5t)×35×2t=232425t t-+.(3)0<t≤85或80t41=s【解析】【分析】(1)分两种情形:当0<t≤85时,当85<t52≤时,分别求解即可.(2)分两种情形:当0<t≤85时,当85<t≤52时,根据S△CPQ=12•PC•sin∠ CD•CQ分别求解即可.(3)分两种情形:当0<t≤85,可以证明△QCP∽△DCA,当85<t52≤,∠QPC=90°时,△QPC∽△ADC,构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CA=CB,AD=BD=3,∴CD⊥AB,∴∠ADC=90°,∴CD=22AC AD-=2253-=4,当0<t≤85时,CP=2.5t,CQ=2t,当85t52<≤时,CP=8-2.5t,CQ=2t.(2)∵sin∠ACD=ADAC=35,∴当0<t≤85时,S△CPQ=12•PC•sin∠ CD•CQ=12×2.5t×35×2t=23t2当85t52<≤时,S△CPQ=12•PC•sin∠ CD•CQ=12×(8-2.5t)×35×2t=2324t t25-+.(3)①当0<t≤85时,∵CP=2.5t,CQ=2t,∴CQCP=45,∵CDCA=45,∴CQ CD CP CA=,∵∠PCQ=∠ACD,∴△QCP ∽△DCA ,∴0<t≤85时,△QCP ∽△DCA , ②当85t 52<≤时,当∠QPC=90°时,△QPC ∽△ADC , ∴CP CQ CD CA =, ∴8 2.5t 2t 45-=, 解得:80t 41=,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t 的值为:0<t≤85或80t 41=s 时,△QCP ∽△DCA . 【点睛】本题属于相似形综合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5.BC 上存在两个点P ,BP=6或8使△ABP 与△DCP 相似. 【解析】 【分析】设BP=x ,表示出PC=14-x ,然后分BP 与CP 是对应边,BP 与DC 是对应边两种情况,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解即可. 【详解】设BP=x ,则PC=14−x ,BP 与CP 是对应边时,=BP ABCP DC, 即8146x x =-,解得x=8,BP 与DC 是对应边时,=BP ABDC CP, 即8=614x x-, 解得x1=6,x2=8,所以,BC 上存在两个点P ,BP=6或8使△ABP 与△DCP 相似. 【点睛】此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题关键在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方程. 16.(1)DPE QDA ∽,见解析;(2)2DP =或5DP =. 【解析】 【分析】(1)通过等角转换,可得出三角相等,即可判定DPE QDA ∽;(2)首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DQ ,由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列出方程,即可得解,注意分两种情况讨论. 【详解】(1)DPE QDA ∽根据已知条件,得∠DAQ=∠PED=90° 又∵∠ADQ+∠PDE=∠DPE+∠PDE=90° ∴∠ADQ =∠DPE ,∠AQD=∠PDE ∴DPE QDA ∽(2)由已知条件,得22224225DQ AD AQ =+=+=设DE 为x ∵DPE QDA ∽∴DA PEAQ DE= ∴PE 为2x ∵PEQADQ △△∴分两种情况:①AQ DAPE EQ = 即24225x x=- 解得255x =∴()2222DP x x =+=②AQ DAEQ PE= 即24225xx =- 解得5x =()2225DP x x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相似的性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17.(1)见解析;(2)存在,x的值为2或5.【解析】【分析】(1)在△PFA与△ABE中,易得∠PAF=∠AEB及∠PFA=∠ABE=90°;故可得△PFA∽△ABE;(2)根据题意:若△EFP∽△ABE,则∠PEF=∠EAB;必须有PE∥AB;分两种情况进而列出关系式.【详解】(1)证明:∵AD∥BC,∴∠PAF=∠AEB.∵∠PFA=∠ABE=90°,∴△PFA∽△ABE.(2)若△EFP∽△ABE,则∠PEF=∠EAB.如图,连接PE,DE,∴PE∥AB.∴四边形ABEP为矩形.∴PA=EB=2,即x=2.如图,延长AD至点P,作PF⊥AE于点F,连接PE, 若△PFE∽△ABE,则∠PEF=∠AEB.∵∠PAF=∠AEB,∴∠PEF=∠PAF.∴PE=PA.∵PF⊥AE,∴点F为AE的中点.∵AE=22=25AB BE,∴EF=12AE=5.∵5==225,PE EF PEAE EB,即,∴PE=5,即x=5.∴满足条件的x的值为2或5.【点睛】此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题关键在于作辅助线. 18.(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提高题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提高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f5da730722192e4436f632.png)
相似三角形题一、选择填空题1、如图1,已知AD 与BC 相交于点O,AB ABCD E BC AEBD ⊥O P 是AC 上一点,连结BP ,要使△ABP ∠=或APB ∠= 或ABAP= . 4、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AE =EB ,MN =1,线段MN 的两端分别在CB 、CD 上滑动,那么当CM =________时,△ADE 与△MN C 相似.5.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是8,点E 在直线AD 上,若DE =3,连接BE 与对角线AC 相交于点M ,则MCAM的值是________.6.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3,点P 为BC 边上一点,且BP =1,点D 为AC 上一点;若∠APD =60°,则CD 长是 A.43 B.23 C.21 D.327、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 BM ⊥CE,AB=6,则BM=______.图4 图6 图7AB C D O图1 BCAP CB8、如下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 △相似的是( )9.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DH ⊥AC ,如果AH=9cm ,CH=4cm ,那么ABCD S 四边形=( )A .752cmB .762cmC .772cmD .782cm图9 图10图1110、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M 是DE 的中点,CM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N ,则:DMN CEM S S △△等于( )A.1:2 B.1:3 C.1:4 D.1:511.如图,△ABC 中,PQ ∥BC ,若3=∆APQ S ,6=∆PQB S ,则=∆cQB S ( )A .10B .16C .9D .1812、如图,已知D 、E 分别是ABC ∆的AB 、 AC 边上的点,,DE BC //且1ADEDBCE S S :=:8,四边形 那么:AE AC 等于( )A .1 : 9B .1 : 3C .1 : 8D .1 : 2PQCBA HDCBA A N D BCE M13、已知ABC DEF △∽△,相似比为3,且ABC △的周长为18,则DEF △的周长为( )A .2B .3C .6D .5414、如图,线段AB 、CD 相交于E ,AD EF BC ∥∥,若12AE EB =∶∶,1ADES =,则AEFS等于 ( )A.4 B.23 C.2 D.4315、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被一平行于BC 的矩形所截,AB 被截成三等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BC 的面积的 ( )A.91 B.92 C.31D.94图12图1416、在同一时刻,身高米的小强在阳光下的影长为米,一棵大树的影长为米,则树的高度为( ) A 、米B 、米C 、米D 、10米B AC DE BCB((第15题图)17、如图,由点O 出发的13条射线恰好等分圆周,图中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641 OA ,则71A A 的长为________.二.解答题1.如图,已知菱形AMNP 内接于△ABC ,M 、N 、P 分别在AB 、BC 、AC 上,如果AB =21 cm ,CA =15 cm ,求菱形AMNP 的周长。
相似三角形培优题
![相似三角形培优题](https://img.taocdn.com/s3/m/4d71dd0f50e2524de4187e41.png)
相似三角形培优题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P 是AB上一动点(不与A,B 重合),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过点P分别作A C,BD 的垂线,分别交AC,BD 于点E ,F ,交AD,BC 于点M,N.下列结论:①△A PE ≌△AM E;②PM+PN=AC ;③PE 2+PF 2=PO 2;④△POF ∽△BN F;⑤当△PMN ∽△A MP 时,点P 是A B的中点.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5 B.4 C .3 D.22、如图,Rt △AB C中,∠A CB=90°,∠AB C=60°,BC=2cm ,D 为BC 的中点,若动点E以1c 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着A →B →A的方向运动,设E 点的运动时间为t 秒(0≤t<6),连接D E,当△BDE 是直角三角形时,t 的值为( )3、如图,△ABC 中,DE ∥BC ,DE=1,AD=2,DB =3,则BC 的长是( )4、如图,在▱ABC D中,E 为CD上一点,连接A E、BD ,且AE 、BD 交于点F,S △DEF :S△ABF =4:25,则D E:EC =( ) A . 2:5 B. 2:3 C . 3:5 D.3:2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 BCD 中,AB=6,AD=9,∠BAD 的平分线交BC于E ,交DC 的延长线于F ,B G⊥AE 于G ,BG=,则△EFC 的周长为( ) A . 11 B . 10 C . 9 D. 86、如图,在▱ABCD 中,E在AB 上,CE 、BD 交于F ,若AE:BE=4:3,且BF =2,则DF= ..7、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延长DE 至F 使E F=DE ,连接CF,则S △CEF :S 四边形BCED 的值为( )A . 1:3B . 2:3C .1:4 D . 2:5 8、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一点,已知AB=4,A D=2.∠DAC=∠B,若△ABD 的面积为a,则△ACD 的面积为( )A.a ﻩ B.ﻩ C.D .9、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则S 1+S 2的值为( )A .16 B .17ﻩC .18ﻩD .1910如图,在△ABC 中,AB =AC=a ,BC=b(a >b).在△ABC 内依次作∠CBD=∠A ,∠DCE=∠CBD ,∠E DF=∠DC E.则E F等于( )11、如图,点A ,B,C ,D 的坐标分别是(1,7),(1,1),(4,1),(6,1),以C,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则点E 的坐标不可能是( ) A . (6,0) B . (6,3) C . (6,5) D . (4,2)12、如图,正方形AB CD 是一块绿化带,其中阴影部分EO FB,GHM N都是正方形的花圃.已知自由飞翔的小鸟,将随机落在这块绿化带上,则小鸟在花圃上的概率为( )A .B . 12C . D.13、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与BD 相交于点O ,E 为OD 的中点,连接AE 并延长交DC于点F,则DF:F C=( )A.2B . 2.5或3.5C. 3.5或4.5D . 2或3.5或4.5A .B .C .D .14.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4及x,那么x的值( )A. 只有1个ﻩB. 可以有2个ﻩC. 可以有3个D. 有无数个15、如图,在△ABC中∠A=60°,BM⊥AC于点M,CN⊥AB于点N,P为BC边的中点,连接PM,PN,则下列结论:①PM=PN;②;③△PMN为等边三角形;④当∠ABC=45°时,BN=P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16、如图,在△ABC中,M、N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则△AMN的面积与四边形MBCN的面积比为().(A)12(B)13(C)14(D)2317、如图4,菱形ABCD中,点M,N在AC上,ME⊥AD,NF⊥AB. 若NF= NM= 2,ME= 3,则AN =ﻩA.3ﻩB.4ﻩC.5 D.618、如图,路灯距离地面8米,身高1.6米的小明站在距离灯的底部(点O)20米的A处,则小明的影子AM长为米.19、(2013•牡丹江)如图,在△ABC中,D是AB边上的一点,连接CD,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ACD.(只填一个即可)20、(2013•巴中)如图,小明在打网球时,使球恰好能打过网,而且落在离网4米的位置上,则球拍击球的高度h为.21、(2013•黔东南州)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的值是. 22、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沿虚线剪成甲、乙、丙三块,其中甲、丙为梯形,乙为三角形.根据图中标示的边长数据,比较甲、乙、丙的面积大小,下列判断何者正确?()A.甲>乙,乙>丙B.甲>乙,乙<丙ﻩC.甲<乙,乙>丙D.甲<乙,乙<丙23、如图,为估算某河的宽度,在河对岸边选定一个目标点A,在近岸取点B,C,D,使得AB⊥BC,CD⊥BC,点E在BC上,并且点A,E,D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似三角形培优训练(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培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d160c30066f5335a8121f0.png)
相似三角形分类提高训练一、相似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过点B作射线BB1∥AC.动点D从点A出发沿射线AC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E从点C沿射线AC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过点D作DH⊥AB于H,过点E作EF⊥AC交射线BB1于F,G是EF中点,连接DG.设点D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为何值时,AD=AB,并求出此时DE的长度;〔2〕当△DEG与△ACB相似时,求t的值.2.如图,在△ABC中,ABC=90°,AB=6m,BC=8m,动点P以2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AC向点C 移动.同时,动点Q以1m/s的速度从C点出发,沿CB向点B移动.当其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它们都停止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t秒.〔1〕①当t=2.5s时,求△CPQ的面积;②求△CPQ的面积S〔平方米〕关于时间t〔秒〕的函数解析式;〔2〕在P,Q移动的过程中,当△CPQ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出t的值.3.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6,BC=8,点D在边AB上运动,DE平分CDB交边BC 于点E,EM⊥BD,垂足为M,EN⊥CD,垂足为N.〔1〕当AD=CD时,求证:DE∥AC;〔2〕探究:AD为何值时,△BME与△CNE相似?4.如下图,在△ABC中,BA=BC=20cm,AC=30cm,点P从A点出发,沿着AB以每秒4cm的速度向B点运动;同时点Q从C点出发,沿CA以每秒3cm的速度向A点运动,当P点到达B点时,Q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x.〔1〕当x为何值时,PQ∥BC?〔2〕△APQ与△CQB能否相似?假设能,求出AP的长;假设不能说明理由.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P沿AB边从A开始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6〕。
2021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综合压轴题》培优提升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1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综合压轴题》培优提升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a9a2fa647d27284b7351f2.png)
2021 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综合压轴题》培优提升专项训练1.现有两块等腰直角形三角板,如图,把其中一块三角板A′B′C′的一个锐角顶点B'放在另一块三角板ABC 斜边AB 的中点处,并使三角板A′B′C′绕着点B′旋转.(1)当两块三角板相对位置如图①,即AC 与A′B′交于点D,BC 与B′C′交于点E 时,求证:△AB′D∽△BEB′:(2)当两块三角板相对位置如图②,即AC 边的延长线与A′B′交于点D,BC 与B′C′交于点E 时,△AB′D 与△BEB′还相似吗?(直接给出结论.不需证明)(3)在图②中,连结DE,试探究△AB′D 与△B′ED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或给出证明.(4)在图①中,若△ABC 改为角C 等于150°的等腰三角形,那么△A′B′C′只要满足∠A′B′C′=°时,仍有△AB′D∽△BEB′.2.已知Rt△ABC 中,AC=BC=2.一直角的顶点P 在AB 上滑动,直角的两边分别交线段AC,BC 于E.F 两点(1)如图1,当=且PE⊥AC 时,求证:=;(2)如图2,当=1 时(1)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为什么?(3)在(2)的条件下,将直角∠EPF 绕点P 旋转,设∠BPF=α(0°<α<90°).连结EF,当△CEF 的周长等于2+ 时,请直接写出α的度数.3.如图,在△ABC 中,∠B=90°,AB=6,BC=8,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AC 向点C移动,速度为每秒2 个单位长度,同时,动点Q 从C 点出发,沿CB 向点B 移动,速度为每秒1 个单位长度,当其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它们都停止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t 秒.(1)当t=2.5 秒时,求△CPQ 的面积;(2)求△CPQ 的面积S(平方米)关于时间t(秒)的函数解析式;(2)在P、Q 移动的过程中,当t 为何值时,△CPQ 是等腰三角形?4.如图,在Rt△ABC 中,∠C=90°,AB=10cm,AC:BC=4:3,点P 从点A 出发沿AB方向向点B 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沿B→C→A 方向向点A 运动,速度为2cm/s,当一个运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运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AC、BC 的长;(2)当点Q 在BC 上运动时,若△PBQ 与△ABC 相似,求时间t 的值;(3)当点Q 在CA 上运动,使PQ⊥AB 时,△PBQ 与△ABC 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B 的坐标为(2,0),点C 的坐标为(0,8),sin∠CAB=,E 是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点B 不重合),过点E 作EF∥AC 交BC 于点F,连接CE.(1)求AC 和OA 的长;(2)设AE 的长为m,△CEF 的面积为S,求S 与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在(2)的条件下试说明S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S 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E 的坐标,判断此时△BCE 的形状;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如图1,等腰△ABC 中,AC=BC,DE∥AB,AD=DE=EB=5,AB=11.一个动点P从点A 出发,以每秒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AD﹣DE﹣EC 方向运动,当点P 到达点C 时,运动结束,过点P 作PQ⊥AB 于点Q,以PQ 为斜边向右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MQ,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t>0).(1)当t=时,点M 落在线段BD 上;当t=时,点P 到达点C;(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PMQ 与△AB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 与t的函数关系式和相应的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如图2,当点P 在线段DE 上运动时,线段PQ 与对角线BD 交于点F,作点P 关于BD 的对称点G,连接FG、GQ,得到△FGQ.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FGQ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已知在等腰Rt△ABC 中,∠C=90°,斜边AB=2,若将△ABC 翻折,折痕EF分别交边AC、边BC 于点E 和点F(点E 不与A 点重合,点F 不与B 点重合),且点C 落在AB 边上,记作点D.过点D 作DK⊥AB,交射线AC 于点K,设AD=x,y=cot∠CFE,(1)求证:△DEK∽△DFB;(2)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3)联结CD,当=时,求x 的值.8.等边△ABC 的边长为2,P 是BC 边上的任一点(与B、C 不重合),连接AP,以AP 为边向两侧作等边△APD 和等边△APE,分别与边AB、AC 交于点M、N(如图1).(1)求证:AM=AN;(2)设BP=x.①若BM=,求x 的值;②记四边形ADPE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③如图2,当x 取何值时,∠BAD=15°?9.已知:如图①,△ABC 中,AI、BI 分别平分∠BAC、∠ABC.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交BI 延长线于E,联结CI.(1)设∠BAC=2α.如果用α表示∠BIC 和∠E,那么∠BIC=,∠E=;(2)如果AB=1,且△ABC 与△ICE 相似时,求线段AC 的长;(3)如图②,延长AI 交EC 延长线于F,如果∠α=30°,sin∠F=,设BC=m,试用m 的代数式表示BE.10.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AB=4,D 是AC 边上一动点(不与A、C 点重合),EF 垂直平分BD,分别交AB、BC 于点E、F,设CD=x,AE=y.(1)求证:△AED∽△CDF;(2)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3)过点D 作DH⊥AB,垂足为点H,当EH=1 时,求线段CD 的长.11.(1)问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为AB 上一点,∠DPC=∠A=∠B=90°,求证:AD•BC=AP•BP.(2)探究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为AB 上一点,当∠DPC=∠A=∠B=θ 时,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说明理由.(3)应用请利用(1)(2)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如图3,在△ABD 中,AB=6,AD=BD=5,点P 以每秒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A 出发,沿边AB 向点B 运动,且满足∠DPC=∠A,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以D 为圆心,以DC 为半径的圆与AB 相切时,求t 的值.12.已知△ABC 中,∠ABC=90°,点M 为BC 上一点,点E、N 在AC 上,且EB=EM,NM=NC,(1)求证:∠EMN=∠BEC;(2)探究:AE、EN、CN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3)如图2,过点B 作BH∥EM 交NM 的延长线于H,当=n 时,求的值.13.(1)操作发现:如图①,D 是等边△ABC 边BA 上一动点(点D 与点B 不重合),连接DC,以DC 为边在BC 上方作等边△DCF,连接AF.直接写出线段AF 与BD 之间的数量关系.(2)类比猜想:如图②,当△ABC 为以BC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D 是△ABC 边BA 上一动点(点D 与点B 不重合),连接DC,以DC 为斜边在BC 上方作等腰直角△FDC,连接AF.请直接写出它们的数量关系.(3)深入探究:Ⅰ.如图③,当△ABC 为以B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D 是△ABC 边BA 上一动点(点D 与点B 不重合),连接DC,以DC 为底边在BC 上方作等腰△FDC,∠BC A=∠DCF,且∠BAC=α,连接AF.线段AF 与BD 之间的有什么数量关系?证明你发现的结论;Ⅱ.如图④,当△ABC 为任意三角形,D 是△ABC 边BA 上一动点(点D 与点 B 不重合),连接DC,以DC 为边在BC 上方作△FDC∽△ABC,且=k,连接AF.线段AF 与BD 之间的有什么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发现的结论.14.已知矩形ABCD 的一条边AD=8cm,将矩形ABCD 折叠,使得顶点B 落在CD 边上的P 点处,已知折痕与边BC 交于点O,连结AP、OP、OA.(1)如图1,若点P 恰好是CD 边的中点,①判断△ADP 与△APO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②求边AB 的长;(2)如图2,若△OCP 与△PDA 的面积比为1:4,动点G 从点D 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沿DP 向终点P 运动,同时动点H 从点P 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PA 向终点A 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0<t<5),①求边AB 的长;②问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ADGH 的面积S 有最小值?若存在,求出S 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在△ABC 中,∠ACB=90°,BE 是AC 边上的中线.(1)如图1,点D 在BC 边上,=,AD 与BE 相交于点P,则的值为;(2)如图2,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BE 的延长线与AD 交于点P,DC:BC:AC=1:2:3.①求的值;②若CD=2,则BP=.16.如图所示,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的动点,正方形的边长为4,EF⊥DE 交BC于点F.(1)求证:△ADE∽△BEF;(2)AE=x,BF=y.当x 取什么值时,y 有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3)已知D、C、F、E 四点在同一个圆上,连接CE、DF,若sin∠CEF=,求此圆直径.答案1.证明:(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B=∠A′B′C′=45°,∵∠BB′D=∠ADB′+∠A,∠BB′D=∠A′B′C′+∠EB′B,∴∠ADB′=∠BB′D﹣∠A=∠BB′D﹣45°,∠EB′B=∠BB′D﹣∠A′B′C′=∠BB′D﹣45°.∴∠ADB′=∠EB′B.又∵∠A=∠B,∴△AB′D∽△BEB′.(2)相似.如图:理由: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B=∠A′B′C′=45°,∵∠BB′D=∠ADB′+∠A,∠BB′D=∠A′B′C′+∠EB′B,∴∠ADB′=∠BB′D﹣∠A=∠BB′D﹣45°,∠EB′B=∠BB′D﹣∠A′B′C′=∠BB′D﹣45°.∴∠ADB′=∠EB′B.又∵∠A=∠B,∴△AB′D∽△BEB′.(3)由(2)可知∴△AB′D∽△BEB′,∴,又∵BB′=AB′,∴,又∵∠A=∠A′B′C′=45°.∴△AB′D∽△B′ED.(4)当∠A′B′C′=15°时,△AB′D∽△BEB′.理由:∵∠C=150°,AC=BC,∴∠A=∠B=15°.∵∠BB′D=∠ADB′+∠A,∠BB′D=∠A′B′C′+∠EB′B,∴∠ADB′=∠BB′D﹣∠A=∠BB′D﹣15°,∠EB′B=∠BB′D﹣∠A′B′C′=∠BB′D﹣15°.∴∠ADB′=∠EB′B.又∵∠A=∠B,∴△AB′D∽△BEB′.2.解:(1)如图1,∵PE⊥AC,∴∠AEP=∠PEC=90°.又∵∠EPF=∠ACB=90°,∴四边形PECF 为矩形,∴∠PFC=90°,∴∠PFB=90°,∴∠AEP=∠PFB.∵AC=BC,∠C=90°,∴∠A=∠B=45°,∴∠FPB=∠B=45°,△AEP∽△PFB,∴PF=BF,=,∴==;(2)(1)的结论不成立,理由如下:连接PC,如图2.∵=1,∴点P 是AB 的中点.又∵∠ACB=90°,CA=CB,∴CP=AP=AB.∠ACP=∠BCP=∠ACB=45°,CP⊥AB,∴∠APE+∠CPE=90°.∵∠CPF+∠CPE=90°,∴∠APE=∠CPF.在△APE 和△CPF 中,,∴△APE≌△CPF,∴AE=CF,PE=PF.故(1)中的结论=不成立;(3)当△CEF 的周长等于2+ 时,α的度数为75°或15°.提示:在(2)的条件下,可得AE=CF(已证),∴EC+CF=EC+AE=AC=2.∵EC+CF+EF=2+ ,∴EF=.设CF=x,则有CE=2﹣x,在Rt△CEF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2﹣x)2=()2,整理得:3x2﹣6x+2=0,解得:x1=,x2=.①若CF=,如图3,过点P 作PH⊥BC 于H,易得PH=HB=CH=1,FH=1﹣=,在Rt△PHF 中,tan∠FPH==,∴∠FPH=30°,∴α=∠FPB=30+45°=75°;②若CF=,如图4,过点P 作PG⊥AC 于G,同理可得:∠APE=75°,∴α=∠FPB=180°﹣∠APE﹣∠EPF=15°.3.解:(1)如图1,过点P,作PD⊥BC 于D.在Rt△ABC 中,AB=6 米,BC=8 米,由勾股定理得:AC=10 米由题意得:AP=2t,则CQ=t,则PC=10﹣2t∵t=2.5 秒时,AP=2×2.5=5 米,QC=2.5 米∴PD=AB=3 米.∴S=QC•PD=3.75 平方米;(2)如图1 过点Q,作QE⊥PC 于点E,∵∠C=∠C,∠QEC=∠ABC,∴Rt△QEC∽Rt△ABC.∴.解得:QE=,∴S=PC•QE=(10﹣2t)•=﹣t2+3t(0<t<5)(3)①当PC=QC 时,PC=10﹣2t,QC=t,即10﹣2t=t,解得t=秒;②当PQ=CQ 时,如图1,过点Q 作QE⊥AC,则CE==5﹣t,CQ=t,由(2)可知△CEQ∽△CBA,故,即,解得t=秒;③当PC=PQ 时,如图2,过点P 作PE⊥BC.∵PQ=PC,PE⊥QC,∴EC=.∴CE=.∵PE⊥QC,∴∠PEC=90°.∴∠PEC=∠ABC.∵∠C=∠C,∠PEC=∠ABC,∴△PCE∽△ACB.∴,即=,解得t=秒.4.解:(1)设AC=4x,BC=3x,在Rt△ABC 中,AC2+BC2=AB2,即:(4x)2+(3x)2=102,解得:x=2,∴AC=8cm,BC=6cm;(2)若△PBQ 与△ABC 相似,由已知条件得:AP=t,BQ=2t,∴PB=10﹣t,①如图1,∠PQB=∠C=90°,∴,即,解得:t=;②如图2,∠QPB=∠C=90°,∴,即,解得:t=>3.综上所述:当t=时,△PBQ 与△ABC 相似;(3)如图3,当点Q 在CA 上运动,使PQ⊥AB 时,以点B、P、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不相似.理由如下:∵AP=x,∴AQ=14﹣2x,∵PQ⊥AB,∴△APQ∽△ACB,∴=,即:,解得:x=,PQ=,∴PB=10﹣x=,∴==≠,∴当点Q 在CA 上运动,使PQ⊥AB 时,以点B、P、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不相似.5.解:(1)∵点B 的坐标为(2,0),点C 的坐标为(0,8),∴OB=2,OC=8,在Rt△AOC 中,sin∠CAB==,∴.∴AC=10,∴.(2)依题意,AE=m,则BE=8﹣m,∵EF∥AC,∴△BEF∽△BAC.∴=.即=,∴EF=,过点F 作FG⊥AB,垂足为G,则sin∠FEG=sin∠CAB=,∴=,∴FG=×=8﹣m,∴S=S△BCE﹣S△BFE==﹣m2+4m,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是0<m<8.(3)S 存在最大值.∵S=﹣m2+4m=,且﹣<0,∴当m=4 时,S 有最大值,S 最大值=8,∵m=4,∴点E 的坐标为(﹣2,0),∴△BCE 为等腰三角形.6.解:(1)如图1 中,作DT⊥AB 于T,EN⊥AB 于N,CH⊥AB 于H,MK⊥PQ 于K,则四边形DENT 是矩形,由△DTA≌△ENB,可得DE=NT=PQ=5,AT=BN=3,∵AD=EB=5,∴DT=EN=4,当点M 在BD 上时,∵PK=KQ,KM∥AB,∴DM=MB,易知KM=PK=KQ=2,DP=2,∴t=7 秒时,点M 在BD 上,∵EN∥CH,∴△ENB∽△CHB,∴=,∴=,∴BC=,EC=,∴点P 到达点C 时间为:5+5+ =秒.故答案为7 秒,秒.(2)①如图2 中,作DT⊥AB 于T,当0<t≤5 时,重叠部分是△PQM,∵sin A==,∴PQ=t,∴S=S△PQM=•t•t=t2.②如图3 中,当5<t≤7 时,重叠部分是四边形QMHK.取BD 的中点M′,作M′P′∥PM 交DE 于P′∵KQ∥DT,∴=,∴=,∴KQ=,PK=4﹣=,∵P′M′∥PH,∴=,∴=,∴DH=(t﹣5),∵DK=,∴HK=DH﹣DK=(t﹣5),∴S=S△PMQ﹣S△PKH=4﹣××=﹣t2+t+.③如图4 中,当7<t≤10 时,重叠部分是△QHK.GK,M′G′分别是△QHK、△Q′H′M′的高.由△QHK∽△Q′H′M′,得到,=,∴=,∴GK=,∴S=××=t2﹣t+.④如图5 中,10<t≤时,重叠部分是△QKH.由△QHK∽△Q′H′M′,得=,可得GK={5﹣,∴S=•HQ•GK=•{5﹣2=﹣t+ .综上所述,S=.(3)存在.①如图6 中,当FG=FQ 时,∵PF=FG=FQ=2,∴DP=4,∴t=5+4=9.②如图7 中,当GF=GQ 时,作GK⊥PQ,DN⊥AB 于N.由△DAN∽△GFK,得=,∴=,∴FK=(t﹣5),∵GF=GQ,GK⊥FQ,∴FQ=2FK=,∵PF+FQ=4,∴(t﹣5)+ (t﹣5)=4,∴t=.③如图8 中,当QF=QG 时,作QK⊥GF 于K.DN⊥AB 于N.由△ADN∽△FQK,得到=,∴=,∴FQ=(t﹣5),∵PF+FQ=4,∴(t﹣5)+ (t﹣5)=4,∴t=,综上所述,当△FGQ 是等腰三角形时,t 的值为9s 或s 或s.7.(1)证明:如图1,由折叠可得:∠EDF=∠C=90°,∠DFE=∠CFE.∵△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A=∠B=45°.∵DK⊥AB,∴∠ADK=∠BDK=90°,∴∠AKD=45°,∠EDF=∠KDB=90°,∴∠EKD=∠FBD,∠EDK=∠FDB,∴△DEK∽△DFB;(2)解:∵∠A=∠AKD=45°,∴DK=DA=x.∵AB=2,∴DB=2﹣x.∵△DFB∽△DEK,∴=,∴y=cot∠CFE=cot∠DFE===.当点F 在点B 处时,DB=BC=AB•sin A=2×=,AD=AB﹣BD=2﹣;当点E 在点A 处时,AD=AC=AB•cos A=2×=;∴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定义域为2﹣<x<;(3)取线段EF 的中点O,连接OC、OD,∵∠ECF=∠EDF=90°,∴OC=OD=EF.设EF 与CD 交点为H,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EF⊥CD,且CH=DH=CD.∵=,∴sin∠HOC==,∴∠HOC=60°①若点K 在线段AC 上,如图2,∵CO=EF=OF,∴∠OCF=∠OFC=∠HOC=30°,∴y=cot30°=,∴=,解得:x=﹣1;②若点K 在线段AC 的延长线上,如图3,∵OC=OF,∠FOC=60°,∴△OFC 是等边三角形,∴∠OFC=60°,∴y=cot60°=,∴=,解得:x=3﹣;综上所述:x 的值为﹣1 或3﹣.8.(1)证明:∵△ABC、△APD 和△APE 是等边三角形,∴AD=AP,∠DAP=∠BAC=60°,∠ADM=∠APN=60°,∴∠DAM=∠PAN.在△ADM 和△APN 中,,∴△ADM≌△APN(ASA),∴AM=AN.(2)解:①∵△ABC、△ADP 是等边三角形,∴∠B=∠C=∠DAP=∠BAC=60°,∴∠DAM=∠PAC,∵∠ADM=∠B,∠DMA=∠BMP,∴180°﹣∠ADM﹣∠DMA=180°﹣∠B﹣∠BMP,∴∠DAM=∠BPM ,∴∠BPM=∠NAP,∴△BPM∽△CAP,∴,∵BM=,AC=2,CP=2﹣x,∴4x2﹣8x+3=0,解得x1=,x2=.②∵四边形AMPN 的面积即为四边形ADPE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ADM≌△APN,∴S△ADM=S△APN,∴S 四边形AMPN=S△APM+S△APN=S△AMP+S△ADM=S△ADP.过点P 作PS⊥AB,垂足为S,在Rt△BPS 中,∵∠B=60°,BP=x,∴PS=BP sin60°=x,BS=BP cos60°=x,∵AB=2,∴AS=AB﹣BS=2﹣x,∴AP2=AS2+PS2=(x)2+(2﹣x)2=x2﹣2x+4(0<x<2);∴S=PA2=x2﹣x+(0<x<2).③连接PG,设DE 交AP 于点O.若∠BAD=15°,∵∠DAP=60°.∴∠PAG=45°.∵△APD 和△APE 都是等边三角形.∴AD=DP=AP=PE=EA.∴四边形ADPE 是菱形.∴DO 垂直平分AP.∴AG=GP.∴∠APG=∠PAG=45°.∴∠PAG=90°.设BG=t,在Rt△BPG 中,∠B=60°.∴BP=2t,PG=t.∴AG=PG=t.∴t+t=2.解得t=﹣1.∴BP=2t=2 ﹣2.故,当x=2﹣2 时,∠BAD=15°.9.解:(1)在△BCE 中有:∠E=180°﹣∠BCE﹣∠CBE,又∵AI、BI 分别平分∠BAC、∠ABC.∴CI 是∠ACB 的平分线,∵CE 是∠ACD 的平分线,∴∠ECI 是平角∠BCD 的一半,∴∠ECI=90°,∴∠E=90°﹣∠BCI﹣∠CBI,在△ABC 中,∠BAC=(180°﹣∠ABC﹣∠ACB)=90°﹣∠BCI﹣∠CBE=α,即∠E=α.在三角形BIC 中,由外角性质得到:∠BIC=90°+α,综上所述,∠BIC=90°+α,∠E=α.故填:90°+α,α;(2)由题意易证得△ICE 是直角三角形,且∠E=α.当△ABC∽△ICE 时,可得△ABC 是直角三角形,有下列三种情况:①当∠ABC=90° 时,∵∠BAC=2α,∠E=α;∴只能∠E=∠BCA,可得∠BAC=2∠BCA.∴∠BAC=60°,∠BCA=30°.∴AC=2 AB.∵AB=1,∴AC=2.②当∠BCA=90° 时,∵∠BAC=2α,∠E=α;∴只能∠E=∠ABC,可得∠BAC=2∠ABC.∴∠BAC=60°,∠ABC=30°.∴AB=2 AC.∵AB=1,∴AC=.③当∠BAC=90° 时,∵∠BAC=2α,∠E=α;∴∠E=∠BAI=∠CAI=45°.∴△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C=AB.∵AB=1,∴AC=1.∴综上所述,当△ABC∽△ICE 时,线段AC 的长为1 或2 或.(3)∵∠E=∠CAI,由三角形内角和可得∠AIE=∠ACE.∴∠AIB=∠ACF.又∵∠BAI=∠CAI,∴∠ABI=∠F.又∵BI 平分∠ABC,∴∠ABI=∠F=∠EBC.又∵∠E 是公共角,∴△EBC∽△EFI.在Rt△ICF 中,sin∠F=,设IC=3k,那么CF=4k,IF=5k.在Rt△ICE 中,∠E=30°,设IC=3k,那么CE=3k,IE =6k.∵△EBC∽△EFI.∴==.又∵BC=m,∴BE=m.10.解:(1)证明:如图1,∵EF 垂直平分BD,∴EB=ED,FB=FD.在△BEF 和△DEF 中,,∴△BEF≌△DEF(SSS),∴∠EBF=∠EDF.∵△ABC 是等边三角形,∴∠A=∠ABC=∠C=60°,∴∠EDF=60°,∴∠ADE+∠FDC=180°﹣60°=120°.又∵∠AED+∠ADE=180°﹣60°=120°,∴∠AED=∠FDC,∴△AED∽△CDF;(2)∵△ABC 是等边三角形,∴AC=BC=AB=4.∵CD=x,AE=y,∴AD=4﹣x,ED=EB=4﹣y.∵△AED∽△CDF,∴==,∴==,∴DF=,CF=.∵DF+CF=BF+CF=BC=4,∴+=4,整理得:y=(0<x<4);(3)如图2,①H 在线段AE 上时,在Rt△AHD 中,∵AH=AE﹣EH=y﹣1,AD=4﹣x,∠A=60°,∴cos A===,∴y=3﹣x,∴=3﹣x,整理得:x2﹣14x+24=0,解得:x1=2,x2=12,∵0<x<4,∴x=2,②当H 在线段BE 上时,同理可求得x=9﹣即CD 的长为2 或9﹣.11.解:(1)如图1,∵∠DPC=∠A=∠B=90°,∴∠ADP+∠APD=90°,∠BPC+∠APD=90°,∴∠ADP=∠BPC,∴△ADP∽△BPC,∴=,∴AD•BC=AP•BP;(2)结论AD•BC=AP•BP 仍然成立.理由:如图2,∵∠BPD=∠DPC+∠BPC,∠BPD=∠A+∠ADP,∴∠DPC+∠BPC=∠A+∠ADP.∵∠DPC=∠A=∠B=θ,∴∠BPC=∠ADP,∴△ADP∽△BPC,∴=,∴AD•BC=AP•BP;(3)如图3,过点D 作DE⊥AB 于点E.∵AD=BD=5,AB=6,∴AE=BE=3.由勾股定理可得DE=4.∵以点D 为圆心,DC 为半径的圆与AB 相切,∴DC=DE=4,∴BC=5﹣4=1.∴∠A=∠B,∴∠DPC=∠A=∠B.由(1)、(2)的经验可知AD•BC=AP•BP,∴5×1=t(6﹣t),解得:t1=1,t2=5,∴t 的值为1 秒或5秒.12.解:(1)∵EB=EM,NM=NC,∴∠EBM=∠EMB,∠NMC=∠NCM,∴∠EMB+∠NCM+∠EMN=180°,∵∠EBM+∠NCM+∠BEC=180°,∴∠EMN=∠BEC;(2)如图1,作DE⊥BC,NF⊥BC 分别交BC 于D,F,作GM⊥BC,交AC 于点G,∵EB=EM,∠ABC=90°,∴BD=MD,∴DE 为梯形ABMG 的中位线,∴AE=EG,同理可得CN=NG,∴EG+GN=AE+CN,即EN=AE+CN;(3)如图2,作GM⊥BC,交AC 于点G,作NF∥EM,∴==n,∵AE=EG,CN=NG,∴=n,即NG=CN=nEG,∵NF∥EM,∴=,即=,∴CF=MC,∴MF=MC﹣MC=MC,∵BH∥EM,NF∥EM,∴BH∥NF,∴=,∵=n,即BM=CM,∴==.13.解:(1)∵等边△ABC,等边△DCF,∴FC=DC,AC=BC,∠FCA+∠ACD=∠BCD+∠ACD=60°,∴∠FCA=∠DCB,在△FCA 和△DCB 中,,∴△FCA≌△DCB,∴BD=AF;(2)∵(1)∵△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CA+∠ACD=∠BCD+∠ACD=45°,∴∠FCA=∠DCB,∴△FCA∽△DCB,∴=;(3)Ⅰ.∵△ABC 为以B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FDC 为以D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BCA=∠DCF,∴△ABC∽△FDC,∴=,∠ACF=∠BCD,∴△BCD∽△ACF,∴=,如图③,作AP⊥BC,==2sin∠BAC=2sin α,∴=2sinα;Ⅱ、∵△FDC∽△ABC,∴,∠FCA+∠ACD=∠BCD+∠ACD,∴∠FCA=∠DCB,∴△FCA∽△DCB,∴==k.14.解:(1)①∵点P 恰好是CD 边的中点,设DP=PC=y,则DC=AB=AP=2y,在Rt△ADP 中,AD2+DP2=AP2,即:82+y2=(2y)2,解得:y=,∵∠OPA=∠B=90°,∴△ADP∽△PCO,∴AD:PC=DP:CO,∴8:y=y:CO,则AC==,∴OB=8﹣=,∵AB=2y=,∴tan∠OAB==,∴∠OAB=30°;∴∠OAP=∠DAP=30°,∵∠OPA=∠D=90°,∴△ADP∽△APO;②由①可知AB=,(2)∵△ADP∽△PCO,△OCP 与△PDA 的面积比为1:4,∴=,即DP=2CO,=.AD=2PC,∵AD=8,∴PC=4,在RT△ADP 中,AP2=AD2+DP2,∵AP=DC=AB,∴AB2=64+(AB﹣4)2,解得AB=10.②∵GP=6﹣t,PH=2t,设△GPH 的高为h,则有h=•2t=.∴S 四边形ADGH=S△ADP﹣S△GHP=DP•DA﹣GP•h=×8×6﹣×(6﹣t)×t=(t﹣3)2+,∴当t=3 时,四边形ADGH 的面积S 有最小值为.15.解:(1)如图1,作DF∥AC 交BE 于F,∴==,∴===,故答案为:;(2)①如图2,作CH∥AD 交BP 于H,∴=,又AE=EC,∴CH=AP,∵CH∥AD,∴==,∴=;②∵DC:BC:AC=1:2:3,CD=2,∴BC=4,AC=6,EC=AC=3,由勾股定理得,BE=5,∵CH∥AD,AE=EC,∴HE=EP,设HE=EP=x,则BH=5﹣x,BP=5+x,∵CH∥AD,∴=,即=,解得x=1,则BP=5+x=6.16.(1)证明:∵∠DEF=90°,∴∠AED+∠BEF=90°,又∠AED+∠ADE=90°,∴∠ADE=∠BEF,又∠A=∠B,∴△ADE∽△BEF;(2)解:∵△ADE∽△BEF,∴=,又AE=x,BF=y,AD=4,∴=,解得,y=﹣x2+x=﹣(x﹣2)2+1,∴当x=2 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3)解:∵D、C、F、E 四点共圆,∴∠CEF=∠CDF,∴sin∠CEF=sin∠CDF==,又CD=4,∴DF=5,∵∠DCF=90°,∴DF 为此圆直径,∴此圆直径为5.。
课后培优练:27_2_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析版)
![课后培优练:27_2_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3a0b2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a.png)
姓名:班级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全卷共24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6分)1.(2021·北京·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九年级月考)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与△A′B′C′能相似的有()对.①∠C=∠C′=90°,∠A=25°,∠B′=65°;②∠C=90°,AC=6,BC=4,∠C′=90°,A′C′=9,B′C′=6;③AB=10,BC=12,AC=15,A′B′=1.5,B′C′=1.8,A′C′=2.25;④△ABC与△A′B′C′为等腰三角形,且有一个角为80°.A.1对B.2对C.3对D.4对【答案】C【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详解】解:①∵∠C=∠C′=90°,∠A=25°.∴∠B=65°.∵∠C=∠C′,∠B=∠B′.∴△ABC∽△A′B′C′.②∵∠C=90°,AC=6,BC=4,∠C’=90°,A′C′=9,B′C′=6.∴AC:BC=A′C′:B′C′,∠C=∠C′.∴△ABC∽△A′B′C′.③∵AB=10,BC=12,AC=15,A′B′=1.5,B′C′=1.8,A′C′=2.25.∴AC:A′C′=BC:B′C′=AB:A′B′.∴△ABC∽△A′B′C′.④∵没有指明80°的角是顶角还是底角.∴无法判定两三角形相似.∴共有3对.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法: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边及其夹角法: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两角法: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2021·上海虹口·九年级月考)点P是△ABC中AB边上一点(不与A、B重合),过P作直线截△ABC使得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这样的直线最多作()A.2条B.3条C.4条D.5条【答案】C【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析,即可做出判断.【详解】满足条件的直线有4条,如图所示:如图1,过P作PE∥AC,则有△BPE∽△BAC;如图2,过P作PE∥BC,则有△APE∽△ABC;如图3,过P作∠AEP=∠B,又∠A=∠A,则有△APE∽△ACB;如图4,过P作∠BEP=∠A,又∠B=∠B,则有△BEP∽△BAC,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答的关键是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理解与灵活运用.3.(2021·北京市古城中学九年级月考)如图所示,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选项中阴影部分的三角形与△ABC相似的是()A.B.C.D.【答案】A【分析】利用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断即可.【详解】∵AC22+AB=2,BC221310+=112A51210522:2比例,∴这两个三角形相似,A符合题意;B532B不符合题意;C51,2C不符合题意;D5213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网格中三角形相似,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各边长,熟练运用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求解是解题的关键.4.(2021·内蒙古·包头市第二十九中学九年级月考)下列各组图形中可能不相似的是()A.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各有一个角是6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C.各有一个角是10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A【分析】根据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①有两个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②有两组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三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逐项分析即可.【详解】解:A、不正确,因为没有指明这个45°的角是顶角还是底角,则无法判定其相似;B、正确,由已知我们可以得到这是两个等边三角形,从而可以根据三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C、正确,已知一个角为105°,则我们可以判定其为顶角,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两组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D、正确,因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我们可以根据两组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2021·山东桓台·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4个三角形中,相似三角形有()A.1对B.2对C.3对D.4对【答案】A【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即可.【详解】解:如图:AC2=12+22=5,BC2=42+22=20,AB2=25,∵5+20=25,∴AC2+ BC2= AB2,∴△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CB=90°,12 ACBC=;△DEF是直角三角形,且∠DEF=90°,12DEEF=;∴△ABC~△DEF;△JKL是直角三角形,且∠JKL=90°,111JKKL==;HI2=12+12=2,HG2=12+22=5,GI2=12+22=5,∵5+2≠5,∴HG 2+ HI 2= GI 2,∴△HGI 不是直角三角形,综上,只有△ABC ~△DEF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6.(2021·浙江温州·九年级期末)如图,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CD ∆与ABC ∆相似的是( )A .CD AC BC AB = B .AC AD AB AC= C .ADC ACB ∠=∠ D .ACD B ∠=∠ 【答案】A【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出答案.【详解】A 、当CD AC BC AB =时,无法得出ACD ABC ∆∆,符合题意; B 、,AC AD A A AB AC =∠=∠,ACD ABC ∴∆∆,能判定相似,不符合题意;C 、,A A ADC ACB ∠=∠∠=∠,ACD ABC ∴∆∆,能判定相似,不符合题意;D 、,A A B ACD ∠=∠∠=∠,ACD ABC ∴∆∆,能判定相似,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正确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7.(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CD 的中点,P 是BC 边上的点,下列条件中不能推出△ABP 与以点E 、C 、P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A .∠APB =∠EPCB .∠APE =90°C .P 是BC 的中点D .BP ∶BC =2∶3【答案】C 【分析】利用两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 ∠APB =∠EPC ,根据正方形性质得到∠B =∠C ,可以得到ΔABP ∽ΔECP ,不合题意;B. ∠APE =90︒,根据正方形性质得到∠B =∠C ,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APB =∠PEC ,可以得到ΔABP ∽ΔPCE ,不合题意;C. P 是BC 的中点,无法判断ΔABP 与ΔECP 相似,符合题意;D. BP :BC =2:3,根据正方形性质得到AB :BP =EC :PC =3:2,又∵∠B =∠C ,可以得到ΔABP ∽ΔECP ,不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8.(2021·全国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ABC 和A B C '''中,9cm AB =,8cm BC =,5cm CA =,4.5cm A B ''=, 2.5cm B C ''=,4cm C A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 .ABC 与B AC '''相似B .AB 与B A ''是对应边C .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是2:1D .BC 与B C ''是对应边 【答案】D【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A 、2AB CA BC A B B C C A ==='''''',所以两个三角形相似,选项正确; B 、AB 与B A ''是对应边,选项正确;C 、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是2:1,选项正确; D 、BC 与C A ''是对应边,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根据定理内容解题是关键.9.(2021·浙江·诸暨市滨江初级中学九年级期中)如图,P 为线段AB 上一点,AD 与BC 交与点E ,∠CPD =∠A =∠B ,BC 交PD 与点F ,AD 交PC 于点G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CGE ∽△CBPB .△APD ∽△PGDC .△APG ∽△BFPD .△PCF ∽△BCP【答案】A【分析】根据∠CPD =∠A =∠B ,∠D =∠D ,∠C =∠C 即可得到△APD ∽△PGD ,△PCF ∽△BCP ,再根据∠APG =∠C +∠P ,∠BFP =∠C +∠CPD ,可以得到∠APG =∠BFP ,即可证明△APG ∽△BFP ,由此即可求解.【详解】解:∵∠CPD =∠A =∠B ,∠D =∠D ,∠C =∠C∴△APD ∽△PGD ,△PCF ∽△BCP 故B 、D 选项不符合题意,∵∠APG =∠C +∠P ,∠BFP =∠C +∠CPD ,∴∠APG =∠BFP ,∴△APG ∽△BFP ,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对于A 选项不能得到两个三角形相似,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10.(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ABC ADE BC ≌,DE 交于点O ,有下列三个结论:①12∠=∠,②BC DE =,③ABD ACE ∽.则一定成立的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答案】D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①和②,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判断③即可.【详解】①∵ABC ADE △≌△,∴∠BAC =∠DAE ,∴∠1+∠DAC =∠2+∠DAC ,∴∠1=∠2,故①成立;②∵ABC ADE △≌△,∴BC=DE ,故②成立,③∵ABC ADE △≌△,∴AB=AD ,AC=AE ,∴AB AD AC AE =,又∠1=∠2,∴ABD ACE ∽,故③成立,综上,一定成立的有①②③共3个,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解答的关键.11.(2021·河北海港·九年级期中)如图,己知ABC 中,D 为边AC 上一点,P 为边AB 上一点,12AB =,8AC =,6AD =,当AP 的长度为______时,ADP △和ABC 相似.( )A .9B .6C .4或9D .6或9【答案】C 【分析】分别根据当△ADP ∽△ACB 时,当△ADP ∽△ABC 时,求出AP 的长即可.【详解】解:当△ADP ∽△ACB 时,∴AP AD AB AC =,∴6128AP =,解得:AP =9, 当△ADP ∽△ABC 时,∴AD AP AB AC=,∴6128AP =,解得:AP =4, ∴当AP 的长度为4或9时,△ADP 和△ABC 相似.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倒推法以及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x﹣1与x轴交于A,与y轴12.(2021·山东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月考)如图所示,直线y=12交于B,在第一象限内找点C,使△AOC与△AOB相似,则共能找到的点C的个数()A.1 B.2 C.3 D.4【答案】D【分析】因为点C在第一象限,所以只有点A,点C可能为直角顶点,由此讨论,可得结论.【详解】解:∵点C在第一象限,∴当点C为直角顶点时,有两种情形,当点A为直角顶点时,也有两种情形,共有4种情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13.(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ABC与△DEF的顶点均在方格纸中的小正方形方格(边长为一个单位长)的顶点处,则△ABC__________△DEF(在横线上方填写“一定相似”或“不一定相似”或“一定不相似”).【答案】一定相似【分析】分别计算两个三角形的三边长,看三边是否成比例,即可判定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详解】根据图示知:AB =2,BC =1,AC =5;DE =25,EF =5,DF =5, ∴1555AB BC AC DE EF DF ====,∴△ABC ∽△DEF .故答案为:一定相似.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关键是熟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4.(2021·山东张店·八年级期末)如图,D 是ABC 的边AB 上一点(不与点A ,B 重合),请添加一个条件后,使ACD ABC ~,则添加的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只添加一个条件).【答案】ACD B ∠=∠(答案不唯一)【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添加条件ACD B ∠=∠即可.【详解】解:添加条件是:ACD B ∠=∠,理由是:A A ∠=∠,ACD B ∠=∠,ACD ABC ∴△∽△,故答案为:ACD B ∠=∠(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了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本题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答案不唯一,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运用能力.15.(2021·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九年级期中)如图,已知∠1=∠2,添加条件____后,使△ABC ∽△ADE .【答案】∠B =∠D【分析】先证出∠BAC =∠DAE ,再由∠B =∠D ,即可得出ABC ∽△ADE .【详解】解:添加条件∠B =∠D 后,△ABC ∽△ADE .理由如下:∵∠1=∠2,∴∠1+∠BAE =∠2+∠BAE ,即∠BAC =∠DAE ,又∵∠B =∠D ,∴ABC ∽△ADE .故答案为:∠B =∠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并能进行推理论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6.(2021·河南·郑州中原一中实验学校九年级月考)如图,在ABC 中,8AB cm =,16BC cm =,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运动,速度为2/cm s ;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BC 边运动,速度为4/cm s ;如果P 、Q 两动点同时运动,那么经过______秒时QBP △与ABC 相似.【答案】0.8或2【分析】设经过t 秒时,QBP △与ABC 相似,则2AP tcm =,(82)BP t cm =-,4BQ tcm =,利用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进行分类讨论:BP BQ BA BC =时,BPQ BAC ∽,即824816t t -=;当BP BQ BC BA=时,BPQ BCA △∽△,即824168t t -=,然后解方程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设经过t 秒时,QBP △与ABC 相似,则2AP tcm =,(82)BP t cm =-,4BQ tcm =, ∵PBQ ABC ∠=∠,∴当BP BQ BA BC =时,BPQ BAC ∽,即824816t t -=,解得:2t =; 当BP BQ BC BA=时,BPQ BCA △∽△,即824168t t -=,解得:0.8t =; 综上所述:经过0.8s 或2s 秒时,QBP △与ABC 相似,【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两组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题意列出方程求解.17.(2020·江苏·南通市跃龙中学九年级月考)如图,D 、E 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O 上任意两点,连接AD 、AE 、DE ,AE 与BD 相交于点C ,要使ADC 与ABD △相似,可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填正确结论的序号).①ACD DAB ∠=∠;②AD DE =;③2AD BD CD =⋅;④CD AB AC BD ⋅=⋅.【答案】①②③【分析】由两角法可得①正确;由等弦对等弧、等弧所对圆周角相等及两角法可知②正确;由两边夹一角法可以判断③正确,④错误.【详解】解:如图,∠ADC=∠ADB ,①、∵∠ACD=∠DAB ,∴△ADC ∽△BDA ,故①选项正确;②、∵AD=DE ,∴AD DE =,∴∠DAE=∠B ,∴△ADC ∽△BDA ,故②选项正确; ③、∵2AD =BD•CD ,∴AD :BD=CD :AD ,∴△ADC ∽△BDA ,故③选项正确;④、∵CD•AB=AC•BD ,∴CD :BD=AC :AB ,但∠ADC=∠ADB 不是对应夹角,故④选项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圆周角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及圆周角定理是解题关键.18.(2021·黑龙江集贤·九年级期中)已知在Rt ABC ∆中,90,3,4C BC cm AC cm ︒∠===,点,M N 分别在边AC AB 、上,将ABC ∆沿直线MN 对折后,点A 正好落在对边BC 上,且折痕MN 截ABC ∆所成的小三角形(即对折后的重叠部分)与ABC ∆相似,则折折痕MN =__________cm 【答案】32或158. 【分析】先画草图借草图分析.如图重叠的小三角形为'AMN △,由对折知'A MA N ∠=∠,所以要使△ABC 和'AMN △相似,只需'A90NM ANM ACB∠=∠=∠=︒,此时'A和C重合,N为AC中点,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易得MN的值;或只需'A90MN AMN ACB∠=∠=∠=︒,此时'A与B点重合,'A M=BM=AM=12AB,再由相似的知识算得MN的值.【详解】由AC=4,BC=3,∠ACB=90°据勾股定理得AB=5.下面分情况讨论:第一种情况如图1当∠MNC=90°时,折叠后A点落在C点.∵∠BCA=90°∴∠MNC=∠BCA又由对折知:∠MCN=∠A∴△MCN∽△ABC由对折知N为AC的中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1133222MN BC==⨯=(㎝);第二种情况如图2当∠NMB=90°时,折叠后A点落在B点.∵∠C=90°∴∠C=∠NMB又由对折知∠A=∠NBM∴△ABC∽△BNM∴B MN M BC AC=又由对折知115B5222M AB==⨯=∴52B15348MMN BCAC==⨯=(㎝).综上分析得MN=32㎝或158㎝.故答案为:32或158.【点睛】本题是折叠类问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兼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关键之处在于紧抓折叠的图形成轴对称及全等解决之.三、解答题(19-20题每题7分,其他每题8分,共46分)19.(2021·浙江·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三模)如图,在5×6的方格中,点A、B 是两个格点,请按要求作图.(1)在图1中,以AB 为边作矩形ABEF (要求E 、F 两点均是格点);(2)在图2中,点C 、D 是两个格点,请在图中找出一个格点P ,使△P AB 和△PCD 相似(找出一个即可).【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矩形的定义作出图形即可.(2)连接BD ,AC ,延长BD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P ,点P 即为所求.【详解】解:(1)如图,四边形ABEF 即为所求.(2)如图,点P 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0.(2021·辽宁·大连市第三十七中学九年级月考)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E 是AD 上一点,且BE BD =.求证:ABE ACD ∽△△.【答案】见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AD =∠CA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ED =∠BDE ,由等角的补角相等得到∠AEB =∠ADC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证明:∵AD 平分BAC ∠,∴BAD CAD ∠=∠.∵BE BD =,∴BED BDE ∠=∠.∴AEB ADC ∠=∠.∴ABE ACD ∽△△.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平行线法: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一种基本方法.相似的基本图形可分别记为“A ”型和“X ”型,如图所示在应用时要善于从复杂的图形中抽象出这些基本图形.(2)三边法: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两边及其夹角法: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4)两角法: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1.(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求证:(1)ACD ABC △∽△;(2)CBD ABC ∽△△.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进行证明即可.(2)根据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进行证明即可.【详解】证明:(1)∵CD 是斜边AB 上的高,∴∠ADC =90°,∴∠ADC =∠ACB =90°, ∵∠A =∠A ,∴△ACD ∽△ABC .(2)∵CD 是斜边AB 上的高,∴∠BDC =90°,∴∠BDC =∠ACB =90°,∵∠B =∠B ,∴△CBD ∽△AB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记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2021·上海市实验学校九年级月考)已知抛物线y 32433x 轴交于A 、B 两点(A 在B 的右侧),与y 轴交于点C .(1)求点A 、B 、C 的坐标.(2)试判断AOC 与BOC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答案】(1)(1,0),(3,0)A B --,3)C ;(2)相似,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抛物线与坐标轴有交点,分别令,0x y =解方程即可求得,,A B C 的坐标;(2)根据(1)的结论,求得,,OA OB OC 的长,根据两边成比例夹角相等,证明三角形相似即可.【详解】(1)抛物线y 32433x 轴交于A 、B 两点,A 在B 的右侧,与y轴交于点C ,令0x =,解得3y =,(0,3)C ∴,令0y =,即23433033x x ++=, 解得121,3x x =-=-,∴(1,0),(3,0)A B --;(2)AOC COB △∽△,理由如下,如图,(1,0),(3,0)A B --,(0,3)C ;,1,3,3AO BO CO ∴===,133,333AO CO CO BO ===,AO CO CO BO ∴=, 又AOC COB ∠=∠,AOC CO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根据题意求得,,A B C 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23.(2021·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九年级月考)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BC 、AC 上,连接AD 、DE .且∠B =∠ADE =∠C .(1)证明:△BDA ∽△CED ;(2)若∠B =45°,BC =6,当点D 在BC 上运动时(点D 不与B 、C 重合).且△ADE 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时BD 的长.【答案】()见解析;(2)632-或3.【分析】(1)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知180ADE ADB EDC ∠+∠+∠=︒,180B ADB DAB ∠+∠+∠=︒,所以得到DAB EDC ∠=∠,即可得证.(2)由题意易得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90BAC ∠=︒,当ADE 是等腰三角形时,根据分类讨论有三种情况:①AD =AE ,②AD =DE ,③AE =DE ;因为点D 不与B C 、重合,所以第一种情况不符合,其他两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及45B ADE ∠=∠=︒,求出问题即可.【详解】(1)180ADE ADB EDC ∠+∠+∠=︒在ABD △中,180B ADB DAB ∠+∠+∠=︒B ADE ∠=∠∴EDC DAB ∠=∠又B C ∠=∠ ∴BDA CED △∽△;(2)B ADE C ∠=∠=∠,45B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BC =6,∴AB =AC =22BC =32 ①当AD =AE 时,则ADE AED ∠=∠45B ∠=︒,∴=45B ADE AED ∠=∠∠=︒∴90DAE ∠=︒∴90DAE BAC ∠=∠=︒点D 在BC 上运动时(点D 不与B C 、重合),点E 在AC 上 ∴此情况不符合题意. ②当AD =DE 时,如图,∴DAE DEA ∠=∠∴由(1)可知EDC DAB ∠=∠又B C ∠=∠:BDA CED ≌ ∴AB =DC =32632BD =-③当AE =DE 时,如图45B ∠=︒,∴==45B C DAE ADE ∠∠∠=∠=︒∴AD 平分BAC ∠,AD BC ⊥∴1=32BD BC =.综上所述:BD =632-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K ”型相似模型及根据“等边对等角”、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线段的等量关系,进而求解问题.24.(2021·浙江衢江·九年级期末)如图①,在矩形ABCD 中,AB =4,BC =m (m >1),点E 、F 分别在边AD 、AB 上,且AE =1.(1)当m =3,AF :FB =1:3时,求证:AEF ∽BFC ;(2)当m =3.5时,用直尺和圆规在图②的线段AB 上确定所有使AEF 与以点B 、F 、C 为项点的三角形相似的点F (请保留画图痕迹);(3)探究:对于每一个确定的m 的值,线段AB 上存在几个点F ,使得AEF 与以点B 、F 、C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直接写出结论即可)【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当1<m<4且m≠3时,有3个;当m=3时,有2个;当m=4时,有2个;当m>4时,有1个.【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B=90°,再由已知可推出13AE AFBC FB==,即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得出结论;(2)利用对称性或辅助圆解决问题即可;(3)根据交点个数分类讨论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B=90°,∵AE=1,BC=m=3,AF:FB=1:3,∴13AE AFBC FB==,∴AEF∽BFC;解:(2)如图,延长DA,作点E关于AB的对称点E′,连接CE′,交AB于点F1;连接CE,以CE为直径作圆交AB于点F2、F3.点F1、F2、F3即为所求;(3)如(2)中所作图形,当m=4时,由已知条件可得DE=3,则CE=5,即圆的直径为5,由梯形中位线定理可得此时圆心到AB的距离为2.5,等于半径,点F2、F3重合,符合条件的点F有2个;当m>4时,圆和AB相离,此时点F2、F3不存在,即符合条件的点F只有1个;当1<m<4且m≠3时,符合条件的点F有3个;综上所述,可得:当1<m<4且m≠3时,有3个;当m=3时,有2个;当m=4时,有2个;当m>4时,有1个.【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相似变换,矩形的性质,圆的有关知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相似三角形培优题
![相似三角形培优题](https://img.taocdn.com/s3/m/8ae170b658fafab068dc02d2.png)
相似三角形培优题(总1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2013•雅安)如图,在▱ABCD中,E在AB上,CE、BD交于F,若AE:BE=4:3,且BF=2,则DF=2.(2013•恩施州)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E为OD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DC于点F,则DF:FC=()3.(2013•自贡)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6,AD=9,∠BAD的平分线交BC于E,交DC的延长线于F,BG⊥AE于G,BG=,则△EFC的周长为()4.(2013•新疆)如图,Rt△ABC中,∠ACB=90°,∠ABC=60°,BC=2cm,D为BC的中点,若动点E以1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A的方向运动,设E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0≤t<6),连接DE,当△BDE是直角三角形时,t的值为()A.2B.或C.或D.2或或5.(2013•孝感)如图,在△ABC中,AB=AC=a,BC=b(a>b).在△ABC内依次作∠CBD=∠A,∠DCE=∠CBD,∠EDF=∠DCE.则EF等于()A.B.C.D.6.(2013安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在DC上,若DE:EC=1:2,则BF:BE= .7.(2013•牡丹江)如图,在△ABC中∠A=60°,BM⊥AC于点M,CN⊥AB于点N,P为BC边的中点,连接PM,PN,则下列结论:①PM=PN;②;③△PMN为等边三角形;④当∠ABC=45°时,BN=P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8.(2013东营中考)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4及x,那么x的值()A. 只有1个B. 可以有2个C. 可以有3个D. 有无数个9.(2013台湾、33)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沿虚线剪成甲、乙、丙三块,其中甲、丙为梯形,乙为三角形.根据图中标示的边长数据,比较甲、乙、丙的面积大小,下列判断何者正确()A.甲>乙,乙>丙B.甲>乙,乙<丙C.甲<乙,乙>丙D.甲<乙,乙<丙10、(2013•黔东南州)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的值是.11、(2013•牡丹江)劳技课上小敏拿出了一个腰长为8厘米,底边为6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她想用这个等腰三角形加工成一个边长比是1:2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恰好是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平行四边形的其它顶点均在三角形的边上,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较短的边长为 .12.(2013•天津)如图,在边长为9的正三角形ABC 中,BD=3,∠ADE=60°,则AE 的长为 7 .13.(2013•苏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顶点A 、C 分别在x ,y 轴的正半轴上.点Q 在对角线OB 上,且QO=OC ,连接CQ 并延长CQ 交边AB 于点P .则点P 的坐标为 .14.(2013•眉山)如图,∠BAC=∠DAF=90°,AB=AC ,AD=AF ,点D 、E 为BC 边上的两点,且∠DAE=45°,连接EF 、BF ,则下列结论:①△AED≌△AEF;②△ABE∽△ACD;③BE+DC>DE ;④BE 2+DC 2=DE 2, 其中正确的有( )个.A .1 B . 2C . 3D . 415.(2013年潍坊市)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中,︒=∠90ACB ,10=AB , 6=BC ,在线段AB 上取一点D ,作AB DF ⊥交AC 于点F .现将ADF ∆沿DF 折叠,使点A 落在线段DB 上,对应点记为1A ;AD 的中点E 的对应点记为1E .若11FA E ∆∽BF E 1∆,则AD =__________.16(2013•巴中)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过点A 作AE⊥BC,垂足为E ,连接DE ,F 为线段DE 上一点,且∠AFE=∠B(1)求证:△ADF∽△DEC;(2)若AB=8,AD=6,AF=4,求AE 的长.17(2013•昆明)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P是AB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P分别作AC,BD的垂线,分别交AC,BD于点E,F,交AD,BC于点M,N.下列结论:①△APE≌△AME;②PM+PN=AC;③PE2+PF2=PO2;④△POF∽△BNF;⑤当△PMN∽△AMP时,点P是AB的中点.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5个B.4个C.3个D.2个18.(2013聊城)如图,D是△ABC的边BC上一点,已知AB=4,AD=2.∠DAC=∠B,若△ABD的面积为a,则△ACD的面积为()A.a B. C. D.19.(2013菏泽)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 1+S2的值为()A.16 B.17 C.18 D.1920.(2013•咸宁)如图,正方形ABCD是一块绿化带,其中阴影部分EOFB,GHMN都是正方形的花圃.已知自由飞翔的小鸟,将随机落在这块绿化带上,则小鸟在花圃上的概率为()A.B.12C.D.21、(13年安徽省4分、13)如图,P为平行四边形ABCD边AD上一点,E、F分别为PB、PC的中点,ΔPEF、ΔPDC、ΔPAB的面积分别为S、S1、S2。
中考数学总复习《相似三角形综合压轴题》专项提升练习(附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相似三角形综合压轴题》专项提升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945fb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2.png)
中考数学总复习《相似三角形综合压轴题》专项提升练习(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三个等角的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称一线三等角模型(角度有锐角、直角、钝角,若为直角,则又称一线三垂直模型).解决此模型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利用三等角关系找全等或相似三角形所需角的相等条件,利用全等或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证明体验】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为AB 上一点90DPC A B ∠=∠=∠=︒,求证:AD BC AP BP ⋅=⋅. 【思考探究】(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为AB 上一点,当DPC A B β∠=∠=∠=时,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3)请利用(1)(2)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如图3,在ABC 中22AB =45B ∠=︒以点A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Rt ADE △,点D 在BC 上,点E 在AC 上,点F 在BC 上,且45EFD ∠=︒,若5CE =CD 的长.2.综合实践问题背景:借助三角形的中位线可构造一组相似三角形,若将它们绕公共顶点旋转,对应顶点连线的长度存在特殊的数量关系,数学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如图1,在ABC 中90,4B AB BC ∠=︒==分别取AB ,AC 的中点D ,E ,作ADE .如图2所示,将AD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连接BD ,CE .(1)探究发现旋转过程中线段BD 和CE 的长度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 (2)性质应用如图3,当DE 所在直线首次经过点B 时,求CE 的长. (3)延伸思考如图4,在Rt ABC △中90,8,6ABC AB BC ∠=︒==,分别取AB ,BC 的中点D ,E .作BDE ,将BDE 绕点B 逆时针旋转,连接AD ,CE .当边AB 平分线段DE 时,求tan ECB ∠的值.3.如图,M 为线段AB 的中点,AE 与BD 交于点C ,DME A B α∠=∠=∠=且DM 交AC 于F ,ME 交BC 于G .(1)写出图中两对相似三角形;(2)连接FG ,如果45α=︒,42AB =3AF =,求FG 的长.4.如图,在ABC 中6cm AB =,12cm BC =和90B .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向点B 以1cm /s 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BC 边向点C 以2cm /s 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s t .(1)当2t =时,求PBQ 的面积; (2)当t 为多少时,PBQ 的面积是28cm ? (3)当t 为多少时,PBQ 与ABC 是相似三角形?5.下面是小新同学在“矩形折叠中的相似三角形”主题下设计的问题,请你解答.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点E 为边AB 上一点(不与点A 、点B 重合),先将矩形ABCD 沿CE 折叠,使点B 落在点F 处,CF 交AD 于点H .(1)观察发现:写出图1中一个与AEG △相似的三角形:______.(写出一个即可)(2)迁移探究:如图2,若4AB =,6BC =当CF 与AD 的交点H 恰好是AD 的中点时,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3)如图③,当点F 落在边AD 上时,延长EF ,与FC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M ,CM 交AD 于点N ,当FN AF ND =+时,请直接写出ABBC的值.6.【阅读】如图1,若ABD ACE ∽,且点B 、D 、C 在同一直线上,则我们把ABD △与ACE △称为旋转相似三角形.(1)【理解】如图2,ABC 和ADE 是等边三角形,点D 在边BC 上,连接CE .求证:ABD △与ACE △是旋转相似三角形.(2)【应用】如图3,ABD △与ACE △是旋转相似三角形AD CE ,求证:③ABC ADE △△∽;③AC DE =;(3)【拓展】如图4,AC 是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90,D B ACD ∠=︒∠=∠,25,20BC AC ==和16AD =,试在边BC 上确定一点E ,使得四边形AECD 是矩形,并说明理由.7.综合与实践如图1,已知纸片Rt ABC △中90BAC ∠=︒,AD 为斜边BC 上的高(AD BC ⊥于点D ). 观察发现(1)请直接写出图中的一组相似三角形.(写出一组即可)实践操作第一步:如图2,将图1中的三角形纸片沿BE 折叠(点E 为AC 上一点),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 第二步:BE 与AD 交于点G 连接GF ,然后将纸片展平. 猜想探究(2)猜想四边形AEFG 是哪种特殊的四边形,并证明猜想. (3)探究线段GF ,BE ,G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8.如图1,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可证AB BDAC CD=.证明思路是如图2,过点C 作CE AB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构造相似三角形来证明AB BDAC CD=.(1)利用图2证明AB BDAC CD=; (2)如图3,在Rt ABC △中90BAC ∠=︒,D 是边BC 上一点.连接AD ,将ACD 沿AD 所在直线折叠,点C 恰好落在边AB 上的E 点处.若1AC =,AB=2,求DE 的长.9.【教材原题】如图③,在ABC 中DE BC ∥,且3AD =,2DB =图中的相似三角形是__________,它们的相似比为__________ ;【改编】将图③中的ADE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如图③所示的位置,连接BD 、CE .求证:ABD ACE ∽△△;【应用】如图③,在ABC 和ADE 中90BAC DAE ∠=∠=︒,30ABC ADE ∠=∠=︒点D 在边BC 上,连接CE ,则ACE △与ABD △的面积比为__________.10.问题背景:一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小慧发现并证明了关于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一个结论.如图1,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可证AB BDAC CD=小慧的证明思路是:如图2,过点C 作CE AB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构造相似三角形来证明.(1)尝试证明:请参照小慧提供的思路,利用图2证明AB BDAC CD=; (2)基础训练:如图3,在Rt ABC △中90BAC ∠=︒,D 是边BC 上一点.连接AD ,将ACD 沿AD 所在直线折叠,点C 恰好落在边AB 上的E 点处.若1AC =,2AB =求DE 的长;(3)拓展升华:如图4,ABC 中6AB = ,AC=4,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AD 的中垂线EF 交BC 延长线于F ,当3BD =时,求AF 的长.11.定义:两个相似三角形,如果它们的一组对应角有一个公共的顶点,那么把这两个三角形称为“阳似三角形”、如图1,在ABC 与AED △中ABC AED ∽△△.所以称ABC 与AED △为“阳似三角形”,连接EB DC ,,则DCEB为“阳似比”.(1)如图1,已知R ABC 与Rt AED △为“阳似三角形”,其中90CBA DEA ∠=∠=︒,当30BAC ∠=︒时,“阳似比”DCEB=______; (2)如图2,二次函数234y x x =-++交x 轴于点A 和B 两点,交y 轴于点C .点M 为直线12y x =在第一象限上的一个动点,且OMB △与CNB 为“阳似三角形”,连接CM ③当点N 落在二次函数图象上时,求出线段OM 的长度; ③若32CN =34BM MC +的最小值.12.已知在Rt ABC △中90ACB ∠=︒,CD AB ⊥于点D .(1)在图1中写出其中的两对相似三角形.(2)已知1BD =,DC=2,将CBD △绕着点D 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得到C BD ',连接AC ',BC . ③如图2,判断AC '与BC 之间的位置及数量关系,并证明; ③在旋转过程中当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时,求BC 的长.13.定义:若一个四边形能被其中一条对角线分割成两个相似三角形,则称这个四边形为“和谐四边形”,这条对角线叫“和谐线”.(1)如图1,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一个网格Rt ABC △和两个网格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BCE ,其中是被AC 分割成的“和谐四边形”的是______.(2)如图2,BD 平分ABC ∠,43BD =10BC =,四边形ABCD 是被BD 分割成的“和谐四边形”,求AB 长; (3)如图3,A 为抛物线24y x =-+的顶点,抛物线与x 轴交于点B ,C .在线段AB 上有一个点P ,在射线BC 上有一个点Q .P 、Q 5/秒,5个单位/秒的速度同时从B 出发分别沿BA ,BC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当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BQMP 是以PQ 为和谐线分割的“和谐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阅读理解】小白同学遇到这样一个问题:ABC 中D 是BC 的中点,E 是AB 上一点,延长DE 、CA 交于点F ,DE=EF ,AB=5,求AE 的长.小白的想法是:过点E 作EH BC ∥交AC 于H ,再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 、BE 的比,从而得出AE 的长.请你按照小白的思路完成解答.【解决问题】请借助小白的解题经验,完成下面问题:ABC 中AD 平分BAC ∠交BC 于D ,E 为AB 边上一点,AE=AD ,H 、Q 为BC 上两点,CQ DH =和DQ mDH =,G 为AC 上一点,连接EQ 交HG 、AD 于F 、P ,180EFG EAD ∠+∠=︒猜想并验证EP 与GH的数量关系.15.【温故知新】(1)九(1)班数学兴趣小组认真探究了课本P 91第13题: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F 是CD 上一点,且3CF DF =,图中有哪几对相似三角形?把它们表示出来,并说明理由.③小华很快找出ABE DEF △△∽,他的思路为:设正方形的边长4AB a =,则2,AE DE a DF a ===,利用“两边分别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证明,请你结合小华的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③小丽发现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共有三对,而且可以借助于ABE 与DEF 中的比例线段来证明EBF △与它们都相似.请你根据小丽的发现证明其中的另一对三角形相似;【拓展创新】(2)如图2,在矩形ABCD 中E 为AD 的中点,EF EC ⊥交AB 于F ,连结FC .()AB AE > ③求证:AEF ECF ∽△△;③设2,BC AB a ==,是否存在a 值,使得AEF △与BF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3)52.(1)2BD CE =(2)6CE =(3)1tan 2ECB ∠=3.(1)DMG ③DBM △,EMF ③EAM △ (2)53FG =4.(1)8(2)2秒或4秒(3)当t 为3或1.2秒钟,使PBQ 与ABC 相似.5.(1)FHG △或DHC (写出一个即可)(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3 (3)AB BC 的值为357.(1)ABC DBA ∽ ABC CAD ∽ DBA DAC ∽(其中一个即可,答案不唯一);(2)四边形AEFG是菱形,(3)212GF GE BE =⋅ 8. 5 9.【教材原题】ADE ABC △△∽,35【应用】13 10.5(3)611.23105337 12.(1)BCD ACD ∽ BCD BAC ∽△△ CAD BAC △∽△(任写两对即可)(2)③2AC BC '= AC BC '⊥ ③BC 2595+2595-+13.(1)四边形ABCE ;(2)10AB =或245; (3)1118t = 2881t = 1825t = 180169t =.14.阅读理解 54AE =;解决问题,猜想:12EP m GH m +=+. 15.③存在 3。
相似三角形提高练习30题
![相似三角形提高练习30题](https://img.taocdn.com/s3/m/25539c66561252d380eb6ec3.png)
郑州郭氏数学内部资料;更多学习资料及学习方法、考试技巧请百度郭氏数学公益教学博客。
相似三角形提高练习30题填空题1.(2005•北京)在△ABC中,∠B=25°,AD是BC边上的高,并且AD2=BD•DC,则∠BCA的度数为_________.2.(2001•重庆)已知:如图,在△ABC中,AB=15m,AC=12m,AD是∠BAC的外角平分线,DE∥AB交AC的延长线于点E,那么CE=_________m.3.如图,已知Rt△ABC中,AC=3,BC=4,过直角顶点C作CA1⊥AB,垂足为A1,再过A1作A1C1⊥BC,垂足为C1,过C1作C1A2⊥AB,垂足为A2,再过A2作A2C2⊥BC,垂足为C2,…,这样一直做下去,得到了一组线段CA1,A1C1,C1A2,…,则CA1=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C,BD交于点O,S△AOD:S△COB=1:9,则S△DOC:S△BOC=_________.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边BC上的点,AE交BD于点F,如果,那么=_________.6.如图,在△ABD中,∠ADB=90°,C是BD上一点,若E、F分别是AC、AB的中点,△DEF的面积为3.5,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_.7.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点G、H在DC边上,且GH=DC.若AB=10,BC=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8.如图,在▱ABCD中,E为CD中点,AE与BD相交于点O,S△DOE=12cm2,则S△AOB等于_________cm2.9.如图,在△ABC中,EF∥BC,AE=2BE,则△AEF与梯形BCFE的面积比_________.10.如图,在△ABC中,∠C=90°,AC=8,CB=6,在斜边AB上取一点M,使MB=CB,过M作MN⊥AB交AC 于N,则MN=.11.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D,若AD=1,BD=4,则CD=_________.12.如图,在△ABC中,M、N是AB、BC的中点,AN、CM交于点O,那么△MON与△AOC面积的比是_________.13.如图,AD=DF=FB,DE∥FG∥BC,则SⅠ:SⅡ:SⅢ=_________.14.如图,已知点D是AB边的中点,AF∥BC,CG:GA=3:1,BC=8,则AF=_________.解答题15.(2008•黄冈)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COAB中,OC∥AB,以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8,0),B(8,10),C(0,4),点D为线段BC的中点,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OABD的路线移动,移动的时间为t秒.(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若动点P在线段OA上移动,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OPDC的面积是梯形COAB面积的;(3)动点P从点O出发,沿折线OABD的路线移动过程中,设△OPD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4)试探究:当动点P在线段AB上移动时,能否在线段OA上找到一点Q,使四边形CQPD为矩形?并求出此时动点P的坐标.16.(2005•重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0,6)、点B(8,0),动点P从点A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B开始在线段BA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移动,设点P、Q移动的时间为t秒.(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当t为何值时,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3)当t=2秒时,四边形OPQB的面积多少个平方单位?17.(2003•南宁)如图所示,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8,0)和(0,28).动点P从A点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原点O运动,动直线EF从x轴开始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上平行移动(即EF∥x轴),并且分别与y轴,线段AB交于E,F点,连接FP,设动点P与动直线EF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1)当t=1秒时,求梯形OPFE的面积,当t为何值时,梯形OPFE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2)当梯形OPFE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PF的面积时,求线段PF的长;(3)设t的值分别取t1,t2时(t1≠t2),所对应的三角形分别为△AF1P1和△AF2P2.试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请证明你的判断.18.(2009•兰州)如图①,正方形ABCD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0,10),(8,4),点C在第一象限.动点P 在正方形ABCD的边上,从点A出发沿A⇒B⇒C⇒D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以相同速度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当P 点到达D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P点在边AB上运动时,点Q的横坐标x(长度单位)关于运动时间t(秒)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请写出点Q开始运动时的坐标及点P运动速度;(2)求正方形边长及顶点C的坐标;(3)在(1)中当t为何值时,△OPQ的面积最大,并求此时P点的坐标;(4)如果点P、Q保持原速度不变,当点P沿A⇒B⇒C⇒D匀速运动时,OP与PQ能否相等?若能,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9.(2008•孝感)锐角△ABC中,BC=6,S△ABC=12,两动点M,N分别在边AB,AC上滑动,且MN∥BC,以MN为边向下作正方形MPQN,设其边长为x,正方形MPQN与△ABC公共部分的面积为y(y>0)(1)△ABC中边BC上高AD=_________;(2)当x=_________时,PQ恰好落在边BC上(如图1);(3)当PQ在△ABC外部时(如图2),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注明x的取值范围),并求出x为何值时y最大,最大值是多少?20.(2008•青岛)已知:如图①,在Rt△ACB中,∠C=90°,AC=4 cm,BC=3 cm,点P由B出发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点Q由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连接PQ.若设运动的时间为t(s)(0<t<2),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PQ∥BC;(2)设△AQP的面积为y(cm2),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Rt△ACB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如图②,连接PC,并把△PQC沿QC翻折,得到四边形PQP′C,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PQP′C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1.(2008•梅州)如图所示,E是正方形ABCD的边AB上的动点,EF⊥DE交BC于点F.(1)求证:△ADE∽△BEF;(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E=x,BF=y.当x取什么值时,y有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22.(2007•温州)在△ABC中,∠C=Rt∠,AC=4cm,BC=5cm,点D在BC上,并且CD=3cm,现有两个动点P、Q分别从点A和点B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1cm/s的速度,沿AC向终点C移动;点Q以1.25cm/s的速度沿BC 向终点C移动.过点P作PE∥BC交AD于点E,连接EQ,设动点运动时间为x秒.(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E、DE的长度;(2)当点Q在BD(不包括点B、D)上移动时,设△EDQ的面积为y(cm2),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3.(2006•南平)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是AD边上的动点,从点A沿AD向D运动,以BE为边,在BE的上方作正方形BEFG,连接CG.请探究:(1)线段AE与CG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2)若设AE=x,DH=y,当x取何值时,y最大?(3)连接BH,当点E运动到AD的何位置时,△BEH∽△BAE?24.(2001•上海)已知梯形ABCD中,AD∥BC,且AD<BC,AD=5,AB=DC=2.(1)如图,P为AD上的一点,满足∠BPC=∠A,求AP的长;(2)如果点P在AD边上移动(点P与点A、D不重合),且满足∠BPE=∠A,PE交直线BC于点E,同时交直线DC于点Q.①当点Q在线段DC的延长线上时,设AP=x,CQ=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②当CE=1时,写出AP的长.(不必写解答过程)25.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1,0)、B(0,3)、C(4,﹣5)三点.(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图象的顶点D的坐标;(2)这个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除点A外的另一个交点设为E,点O为坐标原点.在△AOB、△BOE、△ABE和△BDE着四个三角形中,是否有相似三角形?如果有,指出哪几对三角形相似,并加以证明;如果没有,要说明理由.26.如图,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其中AD∥BC,AD=2,BC=4,AB=CD=.点M从点B开始,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C运动;点N从点D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运动,若点M,N同时开始运动,点M与点C不重合,运动时间为t(t>0).过点N作NP垂直于BC,交BC于点P,交AC于点Q,连接MQ.(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QP的长;(2)设△CMQ的面积为S,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27.如图,△ABC中,AC=BC,∠A=30°,AB=.将三角板中30°角的顶点D放在AB边上移动,使这个30°角的两边分别与△ABC的边AC,BC相交于点E,F,连接DE、DF、EF,且使DE始终与AB垂直,设AD=x,△DEF的面积为y.(1)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写出与△ADE一定相似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EF与AB可能平行吗?若能,请求出此时AD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当x为何值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28.(2009•青岛)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6cm,CD=4cm,BC=BD=10cm,点P由B出发沿BD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线段EF由DC出发沿DA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交BD于Q,连接PE.若设运动时间为t(s)(0<t<5).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PE∥AB;(2)设△PEQ的面积为y(cm2),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S△PEQ=S△BCD?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连接PF,在上述运动过程中,五边形PFCDE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29.(2008•湖州)如图甲,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点,连接AD,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解答下列问题:(1)如果AB=AC,∠BAC=90°,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如图乙,线段CF,BD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数量关系为_________.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时,如图丙,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为什么?(2)如果AB≠AC,∠BAC≠9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试探究:当△ABC满足一个什么条件时,CF⊥BC(点C,F重合除外)画出相应图形,并说明理由.(画图不写作法)(3)若AC=4,BC=3,在(2)的条件下,设正方形ADEF的边DE与线段CF相交于点P,求线段CP长的最大值.30.(2008•恩施州)如图1,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AFG摆放在一起,A为公共顶点,∠BAC=∠AGF=90°,它们的斜边长为2,若△ABC固定不动,△AFG绕点A旋转,AF、AG与边BC的交点分别为D、E(点D不与点B重合,点E不与点C重合),设BE=m,CD=n.(1)请在图中找出两对相似而不全等的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进行证明;(2)求m与n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3)以△ABC的斜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B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在边BC上找一点D,使BD=CE,求出D点的坐标,并通过计算验证BD2+CE2=DE2;(4)在旋转过程中,(3)中的等量关系BD2+CE2=DE2是否始终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初三相似三角形提高拓展专题练习(附答案)
![初三相似三角形提高拓展专题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f4a67951e79b8969022667.png)
相似三角形一、选择题1.在ABC△和DEF△中,22AB DE AC DF A D==∠=∠,,,如果ABC△的周长是16,面积是12,那么DEF△的周长、面积依次为()A.8,3 B.8,6 C.4,3 D.4,62.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3,P为BC上一点,且1BP=,D为AC上一点,若60APD∠=°,则CD的长为()A.32B.23C.12D.343.如图,ABC△中,CD AB⊥于D,一定能确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个数是()①1A∠=∠,②CD DBAD CD=,③290B∠+∠=°,④BC:AC:AB=3:4:5,⑤CDBCBDAC⋅=⋅A.1B.2 C.3 D.44.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M、N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连接OM、ON、M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OM和△AON都是等边三角形B.四边形MBON和四边形MODN都是菱形C.四边形AMON与四边形ABCD是位似图形D.四边形MBCO和四边形NDCO都是等腰梯形5.如图,在长为8 cm、宽为4 cm的矩形中,截去一个矩形,使得留下的矩形(图中阴影部分)与原矩形相似,则留下矩形的面积是()A. 2 cm2B. 4 cm2C. 8 cm2D. 16 cm26.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底边长l5cm,底边上的高长22.5cm.现沿底边依次从下往上裁剪宽度均为3cm的矩形纸条,如图所示.已知剪得的纸条中有一张是正方形,则这张正方形纸条是( ) A.第4张B.第5张 C.第6张D.第7张DBCANMOADCPB60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69AB AD==,,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交DC的延长线于点F,BG AE⊥,垂足为G,若42BG=,则CEF△的周长为()A.8 B.9.5 C.10 D.11.5二、填空题8.如图,路灯距离地面8米,身高1.6米的小明站在距离灯的底部(点O)20米的A处,则小明的影长为___________米.9. 在□ABCD中,E在DC上,若:1:2DE EC=,则:BF BE=.10.如图,正方形OEFG和正方形ABCD是位似形,点F的坐标为(1,1),点C的坐标为(4,2),则这两个正方形位似中心的坐标是.11.如图,原点O是△ABC和△A′B′C′的位似中心,点A(1,0)与点A′(-2,0)是对应点,△ABC的面积是23,则△A′B′C′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A DGB CFEOAMBCB231y12. 将三角形纸片(△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B落在边AC上,记为点B′,折痕为EF.已知AB=AC=3,BC=4,若以点B′,F,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那么BF的长度是.1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cm,E、F分别是BC、CD的中点,连接BF、DE,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cm2.三、解答题14.(1)把两个含450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1放置,点D在BC上,连接BE、AD,AD的延长线交BE于点F,求证:AF⊥BE(2)把两个含300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2放置,点D在BC上,连接BE、AD,AD的延长线交BE于点F,问AF与BE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15.在Rt ABC△中,90ACB∠=°,D是AB边上一点,以BD为直径的O⊙与边AC相切于点E,连结DE并延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1)求证:BD BF=;(2)若64BC AD==,,求O⊙的面积.16.如图,M为线段AB的中点,AE与BD交于点C,∠DME=∠A=∠B=α,AEDOB CADEFCB图1 图2DBEFACAN MDC B A 且DM 交AC 于F ,ME 交BC 于G .(1)写出图中三对相似三角形,并证明其中的一对;(2)连结FG ,如果α=45°,AB =42,AF =3,求FG 的长.17.正方形ABCD 边长为4,M 、N 分别是BC 、CD 上的两个动点,当M 点在BC 上运动时,保持AM 和MN 垂直,(1)证明:Rt △ABM ∽Rt △MCN ; (2)设BM=x ,梯形ABCN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M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CN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3)当M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Rt △ABM ∽Rt △AMN , 求此时x 的值.18.已知∠ABC=90°,AB=2,BC=3,AD ∥BC ,P 为线段BD 上的动点,点Q 在射线AB 上,且满足ABADPC PQ =(如图1所示). (1)当AD=2,且点Q 与点B 重合时(如图2所示),求线段PC 的长; (2)在图1中,联结AP .当32AD =,且点Q 在线段AB 上时,设点B Q 、之间的距离为x ,APQ PBCS y S =△△,其中APQ S △表示△APQ 的面积,PBC S △表示PBC △的面积,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3)当AD AB <,且点Q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所示),求QPC ∠的大小.巩固训练答案 一、选择题1、A2、B3、C4、C5、C6、C7、A 二、填空填8、5 9、3:5 10、(2-,0) 11、6 12、712或2 13、32 三、解答题14、(1)证明:在△ACD 和△BCE 中,AC=-BC ,∠DCA=∠ECB=900,DC=EC ∴△ACD ≌△BCE ,∴∠DAC=∠EBC ∵∠ADC=∠BDF∴∠EBC+∠BDF=∠DAC+∠ADC=900 ∴∠BFD=900,∴AF ⊥BE (2)AF ⊥BE ,理由如下:∵∠ABC=∠DEC=300,∠ACB=∠DCB=900 ∴060tan ==DCECAC BC ∴△DCA ∽△ECB ,∴∠DAC=∠EBC ∵∠ADC=∠BDF∴∠EBC+∠BDF=∠DAC+∠ADC=900 ∴∠BFD=900,∴AF ⊥BE15、(1)证明:连结OE . AC 切O ⊙于E , OE AC ∴⊥, 又90ACB ∠=°,即BC AC ⊥, OE BC ∴∥OED F ∴∠=∠. 又OD OE =,ODE OED ∴∠=∠, ODE F ∴∠=∠,AD PCBQ 图1DAPCB(Q ) 图2图3C ADPB QFBD BF ∴=.(2)设O ⊙半径为r ,由OE BC ∥得AOE ABC △∽△. AO OE AB BC ∴=,即4246r rr +=+,2120r r ∴--=,解之得1243r r ==-,(舍). 2π16πO S r ∴==⊙.16、(1)证:△AMF ∽△BGM ,△DMG ∽△DBM ,△EMF ∽△EAM以下证明△AMF ∽△BGM .∵∠AFM =∠DME +∠E =∠A +∠E =∠BMG ,∠A =∠B ∴△AMF ∽△BGM .(2)解:当α=45°时,可得AC ⊥BC 且AC =BC∵M 为AB 的中点,∴AM =BM =又∵AMF ∽△BGM ,∴AF BMAM BG=∴3832222=⨯=⋅=AF BM AM BG又4AC BC ===,∴84433CG =-=,431CF =-=∴53FG17、(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C=90°,∠AMB+∠BAM=90°∵∠ABM+∠CMN+∠AMN=180°,∠AMN=90°∴∠AMB+∠CMN=90°∴∠BAM=∠CMN∴Rt △ABM ∽Rt △MCN (2)∵Rt △ABM ∽Rt △MCN ,∴AB =MC BM CN ,即44-x x CN=解得:(4)4x x CN -= ∵()1=CN+AB BC 2S 梯形 ∴1(4)y=4424x x -⎡⎤+⨯⎢⎥⎣⎦, 即:82212++-=x x y 又∵10)2(218)444(218221222+--=+-+--=++-=x x x x x y ∴当x=2时,y 有最大值10.∴当M 点运动到BC 的中点时,四边形ABCN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10.(3)解法一:∵Rt △ABM ∽Rt △AMN ,∴AB BMAM MN =,=化简得:()()21620x x +-=,解得:x=2∴当M 点运动到BC 的中点时Rt △ABM ∽Rt △AMN ,此时x 的值为2.解法二:90B AMN ∠=∠=°,∴要使ABM AMN △∽△,必须有AM ABMN BM=, 由(1)知AM ABMN MC=, BM MC ∴=,∴当点M 运动到BC 的中点时,ABM AMN △∽△,此时2x =.18、(1)∵Rt △ABD 中,AB=2,AD=2, ∴ABADPC PQ ==1,∠D=45° ∴PQ=PC 即PB=PC , 而∠PBC=∠D=45° ∴PC=PB=223 (2)在图1中,过点P 作PE ⊥BC ,PF ⊥AB 于点F 。
相似三角形专题练习(培优)附答案
![相似三角形专题练习(培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93661808a1284ac9504326.png)
相似三角形专题练习(培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不局限于此)(一).比例1.第四比例项、比例中项、比例线段;2.比例性质:(1)基本性质:bc ad d c b a =⇔= ac b c bb a =⇔=2 (2)合比定理:d dc b b ad c b a ±=±⇒= (3)等比定理:)0.(≠+++=++++++⇒==n d b ban d b m c a n m d c b a3.黄金分割:如图,若AB PB PA ⋅=2,则点P 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二)相似1.定义:我们把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称为相似形.2.相似多边形的特性:相似多边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 (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对应边的比相等,对应角相等. ● (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5.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6.梯形的中位线定义:梯形两腰中点连线叫做梯形的中位线.梯形的中位线性质: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7.相似三角形的应用:1、利用三角形相似,可证明角相等;线段成比例(或等积式); 2、利用三角形相似,求线段的长等3、利用三角形相似,可以解决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长度。
如求河的宽度、求建筑物的高度等。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 27.2 相似三角形 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 27.2 相似三角形 培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186b99fab069dc502201dc.png)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 27.2 相似三角形 培优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2020·永州)如图,在ABC 中,2//,3AE EF BC EB =,四边形BCFE 的面积为21,则ABC 的面积是( )A. 913B. 25C. 35D. 632. (2020·云南)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是CD 的中点.则△DEO 与△BCD 的面积的比等于( )A .B .C .D .3. (2020·哈尔滨)如图,在△ABC中,点D 在BC 边上,连接AD ,点E 在AC 边上,过点E 作EF ∥BC ,交AD 于点F,过点E 作EG ∥AB ,交BC 于点G,则下列式子一定正确的是( )A .CDEF ECAE = B .ABEG CDEF = C .GCBG FDAF = D .AD AF BCCG =4. (2020·内江)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和AC 的中点,15BCED S =四边形,则ABC S ∆=( )A. 30B. 25C. 22.5D. 205. (2020·河南)如图,在△ABC中,∠ACB=90°,边BC在x轴上,顶点A,B 的坐标分别为(-2,6)和(7,0).将正方形OCDE沿x轴向右平移,当点E落在AB边上时,点D的坐标为()A. (32,2) B. (2,2) C. (114,2) D. (4,2)6. (2020·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如图,在△ABC中,BC=120,高AD=60,正方形EFGH一边在BC上,点E,F分别在AB,AC上,AD交EF于点N,则AN 的长为()A.15 B.20 C.25 D.307. (2020·铜仁)已知△FHB∽△EAD,它们的周长分别为30和15,且FH=6,则EA的长为()A.3 B.2 C.4 D.58. (2020·营口)如图,在△ABC中,DE∥AB,且CDBD=32,则CECA的值为()A EA.3 5B.23C.45D.329. (2020·昆明)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如图,△ABC是格点三角形,在图中的6×6正方形网格中作出格点三角形△ADE(不含△ABC),使得△ADE∽△ABC(同一位置的格点三角形△ADE只算一个),这样的格点三角形一共有()A.4个B.5个C.6个D.7个ABC10. (2020·新疆)如图,在△ABC中,∠A=90°,D是AB的中点,过点D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点E,作BC的垂线交BC于点F,若AB=CE,且△DFE 的面积为1,则BC的长为·······················································()A.25B.5 C.45D.1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11. (2020·吉林)如图,////AB CD EF.若12=ACCE,5BD=,则DF=______.12. (2020·南通)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 和△DEF的顶点都在网格线的交点上,设△ABC的周长为C1,△DEF的周长为C2,则12CC的值等于▲ .ABCD EF13. (2020·盐城)如图,//,BC DE 且,4,10BC DE AD BC AB DE <==+=,则AEAC的值为.14. (2020·郴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OB∆以点O 为位似中心,32为位似比作位似变换,得到11OB A ∆.已知)3,2(A ,则点1A 的坐标是 .15.(2020·临沂)如图,在ABC ∆中,D ,E 为边AB 的三等分点,////EF DG AC ,H 为AF 与DG 的交点.若6AC =,则DH =_________.16. (2020·杭州)如图是一张矩形纸片,点E 在AB 边上,把BCE △沿直线CE 对折,使点B 落在对角线AC 上的点F 处,连接DF .若点E ,F ,D 在同一条直线上,2AE =,则DF =______,BE =______.FDBE A C17. (2020·苏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4,0-、()0,4,点()3,C n 在第一象限内,连接AC 、BC .已知2BCA CAO ∠=∠,则n =_________.18. (2019•辽阳)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OC 的边BO CO ,分别在x 轴,y 轴上,A 点的坐标为(86)-,,点P 在矩形ABOC 的内部,点E 在BO 边上,满足PBE △∽CBO △,当APC △是等腰三角形时,P 点坐标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19. (2020·杭州)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BC 边上,连接AE ,DAE ∠的平分线AG 与CD 边交于点G ,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设()0CEEBλλ=>. FCGEBDA(1)若2AB =,λ=1,求线段CF 的长. (2)连接EG ,若EG AF ⊥,①求证:点G 为CD 边的中点. ②求λ的值.20. 已知AB 是半径为1的圆O 直径,C 是圆上一点,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过D 点的直线交AC 于E 点,交AB 于F 点,且△AEF 为等边三角形. (1)求证:△DFB 是等腰三角形; (2)若DA =7AF ,求证CF ⊥AB.2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x +3与x 轴交于点C ,与直线AD 交于点A (43,53),点D 的坐标为(0,1).(1)求直线AD 的解析式; (2)直线AD 与x 轴交于点B ,若点E 是直线AD 上一动点(不与点B 重合),当△BOD 与△BCE 相似时,求点E 的坐标.22.(2020·泰州)如图,在ABC ∆中,90C ∠=︒,3AC =,4BC =,P 为BC 边上的动点(与B 、C 不重合),//PD AB ,交AC 于点D ,连接AP ,设CP x =,ADP ∆的面积为S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AD 的长;(2)求S 与x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当S 随x 增大而减小时x 的取值范围.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 27.2 相似三角形 培优训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 1. 【答案】B【详解】解:∵//EF BC ∴AEF B AFE C ∠=∠∠=∠, ∴AEF ABC ∽ ∵23AE EB = ∴25AE AB = ∴255242AEB ABCS S ⎛⎫==⎪⎝⎭ ∴421AEBBCFESS =四边形 ∵21BCFE S =四边形 ∴AEBS =4∴=25ABCS故选:B .2. 【答案】B .【解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出点O 为线段BD 的中点,结合点E 是CD 的中点可得出线段OE 为△DBC 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出OE ∥BC ,OE =BC ,进而可得出△DOE ∽△DBC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分,即可求出△DEO 与△BCD 的面积的比为1:4.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和由平行判定相似,∵EF∥BC ,∴EC AE FD AF =,∵EF ∥BC ,∴ECAE GC BG =,∴GC BGFD AF =因此本题选C .4.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得出DE 是中位线,从而判断△ADE ∽△ABC ,然后掌握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解本题.首先判断出△ADE ∽△ABC ,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出△ABC 的面积.根据题意,点D 和点E 分别是AB 和AC 的中点,则DE ∥BC 且DE=12BC ,故可以判断出△ADE ∽△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知ADE S ∆:ABC S ∆=1:4,则BCED S 四边形:ABC S ∆=3:4,题中已知15BCED S =四边形,故可得ADE S ∆=5,ABC S ∆=20,因此本题选D .5. 【答案】B【解析】∵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6)和(7,0),∴OC=2,AC=6,OB=7, ∴BC=9,正方形的边长为2.将正方形OCDE 沿x 轴向右平移,当点E 落在AB 边上时,设正方形与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G 、F ,∵EF ⊥x 轴,EF=GF=DG=2,∴EF ∥AC ,D ,E 两点的纵坐标均为2, ∴EF BF AC BC ,即269BF ,解得BF=3.∴OG=OB-BF-GF=7-3-2=2,∴ D 点的横坐标为2,∴点D 的坐标为 (2,2).6. 【答案】B【解析】设正方形EFGH 的边长EF =EH =x , ∵四边EFGH 是正方形,∴∠HEF =∠EHG =90°,EF ∥BC , ∴△AEF ∽△ABC , ∵AD 是△ABC 的高, ∴∠HDN =90°, ∴四边形EHDN 是矩形, ∴DN =EH =x , ∵△AEF ∽△ABC ,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的比等于相似比),∵BC =120,AD =60, ∴AN =60﹣x , ∴,解得:x =40,∴AN =60﹣x =60﹣40=20.因此本题选B .7. 【答案】A【解析】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所以△FHB和△EAD 的相似比为30∶15=2∶1,所以FH∶EA=2∶1,即6∶EA=2∶1,解得EA=3.因此本题选A.8. 【答案】 A【解析】利用平行截割定理求CECA的值.∵DE∥AB,∴CEAE=CDBD=32,∵CE+AE=AC,∴CECA=35.9.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四个,如图所示:ABC因此本题选A.10.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如答图,过点E作EG⊥BC于G,过点A作AH⊥BC于H.又因为DF⊥BC,所以DF∥AH∥EG,四边形DEGF是矩形.所以△BDF∽△BAH,DF=EG,所以DFAH =BDBA,因为D为AB中点,所以BDBA=12,所以DFAH=12.设DF=EG=x,则AH=2x.因为∠BAC=90°,所以∠B+∠C=90°,因为EG⊥BC,所以∠C+∠CEG=90°,所以∠B=∠CEG,又因为∠BHA=∠CGE=90°,AB=CE,所以△ABH≌△CEG,所以CG=AH=2x.同理可证△BDF∽△ECG,所以BFEG=BDEC,因为BD=12AB=12CE,所以BF=12EG=1 2x.在R t△BDF中,由勾股定理得BD22DF BF+221()2x x+5x,所以AD5x,所以CE=AB=2AD5x.因为DE∥BC,所以AEAC=ADAB=12,所以AE=12AC=CE5x.在R 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DE =22AD AE +=225()(5)2x x +=52x .因△DEF 的面积为1,所以12DE ·DF =1,即12×52x ·x =1,解得x =255,所以DE =52×255=5,因为AD =BD ,AE =CE ,所以BC =2DE =25,因此本题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 11. 【答案】10【解析】∵////AB CD EF ,∴AC BDCE DF=, 又∵12=AC CE ,5BD =,∴512DF =,∴10DF =,故答案为:10.12. 【答案】22【解析】由图形易证△ABC 与△DEF 相似,且相似比为1:2,所以周长比为1:2.故答案为:2.13. 【答案】2【解析】∵BC ∥DE ,∴△ADE ∽△ABC ,∴AE AD DEAC AB BC ==,设DE =x ,则AB =10-x ∵AD =BC =4,∴4104AE x AC x ==-,∴x 1=8 ,x 2=2(舍去), 824AE AC ==,此本题答案为2 .14. 【答案】(,2)【解析】∵将△AOB 以点O 为位似中心,为位似比作位似变换,得到△A 1OB 1,A (2,3),∴点A 1的坐标是:(×2,×3),即A 1(,2).故答案为:(,2).15. 【答案】1【解析】 ∵D 、E 为边AB 的三等分点, ∴BE=ED=AD=13AB.∵////EF DG AC ,∴123EF AC ==∴112DH EF ==.16. 【答案】2 5-1 【解析】设BE =x ,则AB =AE +BE =2+x .∵四边形ABCD 是矩形,∴CD =AB =2+x ,AB ∥CD ,∴∠DCE =∠BEC .由折叠得∠BEC =∠DEC ,EF =BE =x ,∴∠DCE =∠DEC .∴DE =CD =2+x .∵点D ,F ,E 在同一条直线上,∴DF =DE -EF =2+x -x =2.∵AB ∥CD ,∴△DCF ∽△EAF ,∴DC EA =DF EF .∴22x +=2x ,解得x 1=5-1,x 2=-5-1.经检验,x 1=5-1,x 2=-5-1都是分式方程的根.∵x >0,∴x =5-1,即BE =5-1.17. 【答案】145或2.8【解析】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过点C 作CD ⊥y 轴于点D ,设AC 交y 轴于点E ,∴CD ∥x 轴,∴∠CAO=∠ACD, △DEC ∽△OEA ,∵2BCA CAO ∠=∠,∴∠BCD=∠ACD, ∴BD=DE,设BD=DE=x ,则OE=4-2x ,∴DC AO =DE EO ,即34=x4-2x ,解得x =1.2.∴OE=4-2x =1.6,∴n =OD=DE+OE=1.2+1.6=2.8.18. 【答案】326()55-,或(43)-, 【解析】∵点P 在矩形ABOC 的内部,且APC △是等腰三角形,∴P 点在AC 的垂直平分线上或在以点C 为圆心AC 为半径的圆弧上; ①当P 点在AC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点P 同时在BC 上,AC 的垂直平分线与BO 的交点即是E ,如图1所示,∵PE BO ⊥,CO BO ⊥,∴PE CO ∥,∴PBE △∽CBO △,∵四边形ABOC 是矩形,A 点的坐标为(86)-,, ∴点P 横坐标为﹣4,6OC =,8BO =,4BE =,∵PBE △∽CBO △,∴PE BE CO BO =,即468PE =, 解得:3PE =,∴点(43)P -,. ②P 点在以点C 为圆心AC 为半径的圆弧上,圆弧与BC 的交点为P , 过点P 作PE BO ⊥于E ,如图2所示,∵CO BO ⊥,∴PE CO ∥,∴PBE △∽CBO △,∵四边形ABOC 是矩形,A 点的坐标为(86)-,, ∴8AC BO ==,8CP =,6AB OC ==, ∴22228610BC BO OC +=+=,∴2BP =,∵PBE △∽CBO △, ∴PE BE BP CO BO BC ==,即:26810PE BE ==, 解得:65PE =,85BE =, ∴832855OE =-=, ∴点326()55P -,, 综上所述:点P 的坐标为:326()55-,或(43)-,, 故答案为:326()55-,或(43)-,.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19. 【答案】解:(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 ∥BC ,AB =BC =2,∴∠DAF =∠F .∵AG 平分∠DAE ,∴∠DAF =∠EAF ,∴∠EAF =∠F ,∴EA =EF .∵λ=1,∴BE=EC=1.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EA=5,∴CF=EF-EC=5-1.(2)①∵EA=EF,EG⊥AF,∴AG=GF.又∵∠AGD=∠FGC,∠DAG=∠F,所以△DAG≌△CFG,∴DG=CG,∴点G为CD边的中点.②不妨设CD=2,则CG=1.由①知CF=AD=2.∵EG⊥AF,∴∠EGF=9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D=90°,∴∠BCD=∠FCG,∠EGC+∠CGF=90°,∠EGC+∠GEC=90°,∴∠CGF=∠GEC,∴△EGC∽△GFC,∴EC CG=CG CF=12,∴EC=12,∴BE=32,∴λ=13.20. 【答案】(1)证明:∵AB为直径,∴∠ACB=90°,∵△AEF是等边三角形,∴∠EAF=∠EFA=60°,∴∠ABC=30°,∴∠FDB=∠EFA-∠B=60°-30°=30°,(2分)∴∠ABC=∠FDB,∴FB=FD,∴△BDF是等腰三角形.(3分)(2)解:设AF=a,则AD=7a,解图如解图,连接OC,则△AOC是等边三角形,由(1)得,BF=2-a=DF,∴DE=DF-EF=2-a-a=2-2a,CE=AC-AE=1-a,在Rt△ADC中,DC=(7a)2-1=7a2-1,在Rt△DCE中,tan30°=CEDC=1-a7a2-1=33,解得a=-2(舍去)或a=12,(5分)∴AF=1 2,在△CAF和△BAC中,CA AF=BAAC=2,且∠CAF=∠BAC=60°,∴△CAF∽△BAC,∴∠CFA =∠ACB =90°,即CF ⊥AB.(6分)21. 【答案】解:(1)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 =kx +b(k≠0),将D(0,1)、A(43,53)代入解析式得⎩⎪⎨⎪⎧b =143k +b =53, 解得⎩⎪⎨⎪⎧b =1k =12, 解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 =12x +1.(3分)(2)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 =12x +1,令y =0,得x =-2,∴B(-2,0),即OB =2.∵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x +3,令y =0,得x =3, ∴C(3,0),即BC =5,设E(x ,12x +1),①当E 1C ⊥BC 时,∠BOD =∠BCE 1=90°,∠DBO =∠E 1BC , ∴△BOD ∽△BCE 1,此时点C 和点E 1的横坐标相同,将x =3代入y =12x +1, 解得:y =52,∴E 1(3,52).(6分)②当CE 2⊥AD 时,∠BOD =∠BE 2C =90°,∠DBO =∠CBE 2, ∴△BOD ∽△BE 2C ,如解图,过点E 2作E 2F ⊥x 轴于点F ,则∠E 2FC =∠BFE 2=90°. ∵∠E 2BF +∠BE 2F =90°,∠CE 2F +∠BE 2F =90°,∴∠E 2BF =∠CE 2F ,∴△E 2BF ∽△CE 2F ,则E 2F BF =CF E 2F , 即E 2F 2=CF·BF ,(12x +1)2=(3-x)(x +2),解得:x 1=2,x 2=-2(舍去),∴E 2(2,2);(9分)③当∠EBC =90°时,此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点E 的坐标为E 1(3,52)或E 2(2,2).(10分)22. 【答案】解: (1)∵DP ∥AB∴△DCP ∽△ACB ∴CD CP AC CB= ∴34CD x = ∴34CD x =∴AD =3-34x (2)∵△DCP ∽△ACB,且相似比为x :4. ∴S △DCP :S △ACB =x 2:16∴S △ABC =13462⨯⨯=∴S △DCP =238x ∴S △APB =13(4)22PB AC x ⨯⨯=- ∴S =S △ABC -S △ABP -S △CDP22336(6)283382x x x x =---=-+ 当2x ≥ 时,S 随x 增大而减少.。
培优专题25 相似三角形的一线三等角模型-原卷版
![培优专题25 相似三角形的一线三等角模型-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59542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1.png)
培优专题25 相似三角形的一线三等角模型【专题讲解】1.常见基本类型:同侧型(通常以等腰三角形或者等边三角形为背景)异侧型2.模型构造1.图中已存在“一线三等角”,则直接应用模型结论解题.2.图中存在“一线两等角”,补上“一等角”,构造模型解题.3.图中某直线上只存在1个角,补上“两等角”,构造模型解题.如果直线上只有1个角,要补成“一线三等角”时,该角通常是特殊角(30°、45°、60°)特征:构造特殊角的等角时,一般是在“定线”上做含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
“一线三等角”得到的相似,通常用外边的两等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求解长度3.构造步骤:找角——通常找“特殊角”。
如:30°、45°、60°等;特别地:当tanα=1/2、1/3等特定值时,α也可以是特殊角;定线——通常以“水平线”或者“竖直线”为“一线三等角”中的“一线”;特殊角度时也可以是45°等倾斜直线;构相似——通常以“特殊角”为“中间角”,过“中间角”的两边与“一线”的交点构造两个含特殊角的Rt △;例:如右图,当∠ABP=45°时,∵∠ABP 在y 轴上,∴在y 轴上分别构造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OE ,△PHG ,则在y 轴上存在∠AEB=∠ABP=∠PBG=45°,∴△AEB ∽△BGP ∴(常用)GPBE BG AE 4.模型特例——K 型图(三垂定理)应用:1.当一个直角放在一条直线上时,通常要构造“K 型图”解题2.当一个直角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时,亦常构造“K 型图”解题3.由“K 型图”得到的相似比,基本都可以转化成“特定角”的正切值来计算4.“K 型图”常和“A 字图”或“8字图”类的平行相似结合在一起求长度“K 型图”常见构造方法:过直角订单分别作水平或竖直的直线,再过直角两边顶点分别作直线的垂线。
如图:【专题训练】1.(2020·河南郑州·二模)如图,已知矩形ABCD 的顶点B A 、分别落在x 轴y 轴上, 4OB OA ==,AB=2BC 则点C 的坐标是( )A .()9,3B .(9,C .(4+D .(2,2.(2020·江苏常州·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 中,∠AOB =90°,∠ABO =30°,顶点A 在反比例函y =3x (x >0)上运动,此时顶点B 也在反比例函数y =m x上运动,则m 的值为( )A .-9B .-12C .-15D .-183.(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正方形ABCD 边长为4,边BC 上有一点E ,以DE 为边作矩形EDFG ,使FG 过点A ,则矩形EDFG 的面积是( )A .B .C .D .164.(2020·重庆八中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点,D E 是正ABC D 两边上的点,将BDE D 沿直线DE 翻折,点B 的对应点恰好落在边AC 上,当4AC AF =时,BD BE的值是( )A .23B .34C .35D .575.(2020·重庆八中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点A 是双曲线2y x=在第一象限分支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O 并延长交另一分支于点B ,以AB 为边作等边ABC V ,点C 在第二象限,随着点A 的运动,点C 的位置也不断变化,但点C 始终在双曲线k y x=上运动,则k 的值为( )A .8-B .6-C .4-D .2-6.(2022·湖北襄阳·一模)如图,ABC V 为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3BD =,将ADE V 沿直线DE 翻折得到FDE V ,当点F 落在边BC 上,且4BF CF =时,DE AF ⋅的值为______.7.(2022·江苏扬州·九年级期末)如图,在边长为6的等边△ABC 中,D 是边BC 上一点,将△ABC 沿EF 折叠使点A 与点D 重合,若BD : DE =2 : 3,则CF=____.8.(2021·安徽·淮北市烈山区淮选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D =120°,AB =6、AD =4,点E 、F 分别在线段AD 、DC 上(点E 与点A 、D 不重合),若∠BEF =120°,AE =x 、DF =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9.(2019·浙江·九年级期末)已知ABC V 是等边三角形,6AB =,点D ,E ,F 点分别在边,,AB BC AC 上,:2:3BD BE =,DE 同时平分BEF Ð和BDF Ð,则BD 的长为_____.10.(2021··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 =E 为OC 上一点,2OE =,连接BE ,过点A 作AF BE ⊥于点F ,与BD 交于点G ,则EF 的长是______.11.(2022·江苏·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点P 是对角线AC 上一动点(不与A 、C 重合),连接PB ,过点P 作PE PB ^,交射线DC 于点E ,已知3AD =,5AC =.设AP 的长为x .(1)AB =___________;当1x =时,PE PB=_________;(2)试探究:否是定值?若是,请求出这个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3)当PCE V 是等腰三角形时,请求出x 的值.12.(2022·上海·七年级专题练习)等边△ABC 边长为6,P 为BC 上一点,含30°、60°的直角三角板60°角的顶点落在点P 上,使三角板绕P 点旋转.(1)如图1,当P 为BC 的三等分点,且PE ⊥AB 时,判断△EPF 的形状;(2)在(1)问的条件下,FE 、PB 的延长线交于点G ,如图2,求△EGB 的面积;(3)在三角板旋转过程中,若CF =AE =2,(CF ≠BP ),如图3,求PE 的长.13.(2022·山东菏泽·三模)(1)问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为AB 上一点,当90DPC A B Ð=Ð=Ð=°时,求证:AD BC AP BP ⋅=⋅.(2)探究若将90°角改为锐角或钝角(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3)应用如图3,在ABC V 中,AB =45B Ð=°,以点A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Rt ADE △.点D 在BC 上,点E在AC 上,点F 在BC 上,且45EFD Ð=°,若CE =CD 的长.14.(2021·吉林·长春市绿园区教师进修学校九年级期末)【感知】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在边AB 上(点P 不与点A 、B 重合),90A B DPC Ð=Ð=Ð=°.易证DAP PBC △△∽.(不需要证明)【探究】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在边AB 上(点P 不与点A 、B 重合),A B DPC Ð=Ð=Ð.若4PD =,8PC =,6BC =,求AP 的长.【拓展】如图③,在ABC V 中,8AC BC ==,12AB =,点P 在边AB 上(点P 不与点A 、B 重合),连结CP ,作CPE A Ð=Ð,PE 与边BC 交于点E ,当CPE △是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AP 的长.15.(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BC m AC n=,CD ⊥AB 于点D ,点E 是直线AC 上一动点,连接DE ,过点D 作FD ⊥ED ,交直线BC 于点F .(1)探究发现:如图1,若m =n ,点E 在线段AC 上,则DE DF= ;(2)数学思考:①如图2,若点E 在线段AC 上,则DE DF = (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②当点E 在直线AC 上运动时,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仅就图3的情形给出证明;(3)拓展应用:若AC BC =DF =CE 的长.16.(2021·浙江衢州·中考真题)【推理】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CD 上一动点,将正方形沿着BE 折叠,点C 落在点F 处,连结BE ,CF ,延长CF 交AD 于点G .(1)求证:BCE CDG △△≌.【运用】(2)如图2,在【推理】条件下,延长BF 交AD 于点H .若45HD HF =,9CE =,求线段DE 的长.【拓展】(3)将正方形改成矩形,同样沿着BE 折叠,连结CF ,延长CF ,BF 交直线AD 于G ,两点,若AB k BC =,45HD HF =,求DE EC 的值(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
相似三角形培优精彩试题
![相似三角形培优精彩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94a9e7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c.png)
1.2 2.5
37
y
6 30 30 , 7 35 37
A
C
GH F
x2 y2,
图2
甲同学设计的方案较好
7、答案:(1)用边角边证明△AOE’和△BOF’全等,即可证得 AE’=BF’ (2)取 OE’的中点 G,得到等边△AOG,等到∠AGO=60°,又由 AG=E’G 得到
∠AE’O=30°,从而得到∠OAE’是 90°,即为直角三角形。
∴ AE⊥AD
在 Rt△ADE 中,DE= AD2 AE 2 (3 3)2 32 6
∵△ADF∽△DEC
∴ AD AF DE CD
3
∴
3 AF
64
AF= 2 3
4、
(1)证明: ABCD为正方形,
AD AB DC BC,A D 90°. 1 分
AE ED, AE 1.
3分
留分数)
C
D
E
B
D
E
A
B
A F
G
F
C
图1
图2
第 6 题图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7、如图 1,O 为正方形 ABCD 的中心,分别延长 OA、OD 到点 F、E,使 OF=2OA, OE=2OD,连接 EF.将△EOF 绕点 O 逆时针旋转α 角得到△E1OF1(如图 2). (1)探究 AE1 与 BF1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2)当α =30°时,求证:△AOE1 为直角三角形.
(2) 若 AB=4,AD=3 3 ,AE=3,求 AF 的长.
4 、 如 图 ( 4 ), 在 正 方 形 ABCD 中 , E、F 分 别 是 边 A D、 C D上 的 点 ,
A E E,D DF1 ,D连结C EF 并延长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G. 4
2021年九年级数学中考一轮复习相似三角形培优提升训练【含答案】
![2021年九年级数学中考一轮复习相似三角形培优提升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d619c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3.png)
2021年九年级数学中考一轮复习相似三角形培优提升训练1.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连接CD、BE交于点O,且DE∥BC,OD=1,OC=3,AD=2,则AB的长为( )A.3B.4C.6D.82.如图,直线l1∥l2∥l3,直线l4被l1,l2,l3所截得的两条线段分别为CD、DE,直线l5被l1,l2,l3所截得的两条线段分别为FG、GH.若CD=1,DE=2,FG=1.2,则GH 的长为( )A.0.6B.1.2C.2.4D.3.63.如图,小明(用CD表示)站在旗杆(用AB表示)的前方8m处,某一时刻小明在地面上的影子比EC恰好与旗杆在地面上的影子EA重合.若CD=1.6m,CE=2m,则旗杆AB的高度为( )A.6.4m B.8m C.9.6m D.10m4.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4,CD⊥AB,垂足为D,E为BC的中点,AE与CD交于点F,则DF的长为( )A.B.C.D.5.如图,线段AB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2,2)、B(3,1),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AB扩大为原来的2倍后得到线段CD,则端点C的坐标为( )A.(4,4)B.(3,3)C.(3,1)D.(4,1)6.如图,△ABC中,BD是∠ABC的平分线,DE∥AB交BC于E,EC=6,BE=4,则AB长为( )A.6B.8C.D.7.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M是DE的中点,CM的延长线交AB于点N,则NM:MC等于( )A.1:2B.1:3C.1:4D.1:58.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点E、F分别在CB的延长线和反向延长线上,∠EAF=135°,若CE=3,BF=4,则BC的长为( )A.1B.2C.2D.39.如图,CD是△ABC的高,CD2=AD•BD,M是CD的中点,BM交AC于E,EF⊥AB 于F.若,则AB的长为( )A.B.C.D.10.如图,△ABC中,∠C=90°,AC=3,BC=4,点D在AC上,点E在AB上,∠EDB=90°,则BE的最小值是( )A.B.C.D.11.如图,在△ABC中,AB=AC=10,tan B=,点D为BC边上的动点(点D不与点B,C重合),以D为顶点作∠ADE=∠B,射线DE交AC边于点E,若BD=4,则AE= .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6),B(8,0),点C是线段AB的中点,过点C的直线l将△AOB截成两部分,直线l交折线A﹣O﹣B于点P.当截成两部分中有三角形与△AOB相似时,则点P的坐标为 .13.在Rt△ABC中,AB=6,AC=5,点D在边AB上,且AD=2,点E在边AC上,当△ADE∽△ABC时,AE= .14.如图,在△ABC中,AB=6,BC=8,AC=7,点D,E分别在AB,BC上,将△BDE 沿ED折叠,点B的对应点F刚好落在AC上.当△CEF与△ABC相似时,BE的长为 .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BC上一点,BE:EC=1:2,AE与BD相交于F,则S△ADF:S△EBF= .16.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1,AD平分∠BAC,点E在BA的延长线上,ED=EC,DE交AC于点F,则图中与△AFE相似的三角形为 ;AF的长为 .17.黄金分割是指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较短线段与较长线段的比等于较长线段与原线段的比,其比值等于.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G为边BC延长线上一动点,连接AG交对角线BD于点H,△ADH的面积记为S1,四边形DHCG的面积记为S2.如果点C是线段BG的黄金分割点,则的值为 .18.如图,△ABC中,AB=10,BC=12,AC=8,点D是边BC上一点,且BD:CD=2:1,联结AD,过AD中点M的直线将△ABC分成周长相等的两部分,这条直线分别与边BC、AC相交于点E、F,那么线段BE的长为 .19.如图,点A、B、C、D在⊙O上,AD是⊙O的直径,且AD=3,若∠ABC=∠CAD,BC交AD于点E,则CE•BC为 .20.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AB=1,在BC上取一点E,沿AE将△ABE向上折叠,使B点落在AD上的F点.若四边形EFDC与矩形ABCD相似,则AD= .21.如图1,平直的公路旁有一灯杆AB,在灯光下,小丽从灯杆的底部B处沿直线前进4m到达D点,在D处测得自己的影长DE=1m.小丽身高CD=1.2m.(1)求灯杆AB的长;(2)若小丽从D处继续沿直线前进4m到达G处(如图2),求此时小丽的影长GH的长.22.如图,在▱ABCD中,点E在AB上,AE=AB,ED和AC相交于点F,过点F作FG∥AB,交AD于点G.(1)求FG:AE的值.(2)若AB:AC=:2,①求证:∠AEF=∠ACB.②求证:DF2=DG•DA.23.如图,△ABC中,BD平分∠ABC,E为BC上一点,∠BDE=∠BAD=90°.(1)求证:BD2=BA•BE;(2)求证:△CDE∽△CBD;(3)若AB=6,BE=8,求CD的长.24.如图,已知矩形ABCD与矩形AEFG,,连接GD,BE相交于点Q.(1)求证:△GAD∽△EAB;(2)猜想GD与BE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请连接DE,BG,若AB=6,AE=3,求DE2+BG2的值.25.(1)阅读下列材料,填空:如图1,已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AD=BE.求证:∠D=∠BEC.证明:作BF∥AD交DC延长线于点F,则 =∠F,∠A=∠CBF.∵C为AB中点,∴AC=BC.∴△ADC≌△BFC(AAS).∴AD=BF.∵AD=BE,∴BE= .∴∠BEC=∠F=∠D.(2)如图2,AD为△ABC的中线,E为线段AD上一点,∠BED=∠BAC,F为线段AD上一点,且CF=BE.①求证:△AEB∽△CFA.②若AD=4,CD=2,当△ABC是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求线段AF的长.26.问题背景:如图(1),已知△ABC∽△ADE,求证:△ABD∽△ACE;尝试运用:如图(2),在△ABC中,点D是BC边上一动点,∠BAC=∠DAE=90°,且∠ABC=∠ADE,AB=4,AC=3,AC与DE相交于点F,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当tan∠EDC=时,求DE的长度;拓展创新:如图(3),D是△ABC内一点,∠BAD=∠CBD,tan∠BAD=,∠BDC=90°,AB=4,AC=2.求AD的长.27.在△ABC中,∠ACB=90°,E为AC上一点,连接BE.(1)如图1,当AC=BC时,将△BCE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ACF,点E的对应点F落在BC延长线上,求证:BE⊥AF;(2)过点C作CP⊥BE,垂足为P,连接AP并延长交BC于点Q.①如图2,若AC=BC,求证:=;②如图3,若AC=3a,AE=2EC,BC=kAC,求AP的长(用含a、k的式子表示).答案1.解:∵DE∥BC,∴==,∵DE∥BC,∴△ADE∽△ABC,∴==,∴AB=3AD=6,故选:C.2.解:∵直线l1∥l2∥l3,∴=,∵CD=1,DE=2,FG=1.2,∴=,∴GH=2.4,故选:C.3.解:∵CD⊥AE,AB⊥AE,∴DC∥AB,∵AC=8m,EC=2m,∴AE=AC+EC=2+8=10(m),∴△DCE∽△BAE,∴,即,解得:AB=8,故选:B.4.解:连接DE,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AC=BC=4,∴AB=AC=4,∵CD⊥AB,∴AD=BD,∴CD=AB=2,∵E为B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AC,DE=AC=2,∴△DEF∽△CAF,∴==,∴DF=CD=,故选:C.5.解:∵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AB扩大为原来的2倍后得到线段CD,∴A点与C点是对应点,∵C点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2,2),位似比为1:2,∴点C的坐标为:(4,4)故选:A.6.解:∵DE∥AB,∴∠BDE=∠ABD,∵BD是∠ABC的平分线,∴∠ABD=∠DBE,∴∠DBE=∠EDB,∴BE=DE,∵BE=4,∴DE=4,∵DE∥AB,∴△DEC∽△ABC,∴=,∴=,∴AB=,故选:C.7.解:∵DE是△ABC的中位线,M是DE的中点,∴DM∥BC,DM=ME=BC.∴△NDM∽△NBC,==.∴=.故选:B.8.解:∵AB=AC,∠BAC=90°,∴∠ABC=∠ACB=45°,∴∠ABE=∠ACF=135°,∵∠EAF=135°,∴∠EAB+∠CAF=45°,∵∠A+∠CAF=45°,∴∠EAB=∠F,∴△ABE∽△FCA,∴=,即AC2=BE•CF,设AB=BC=x,则BC=x,∵EC=3,BF=4,∴BE=3﹣x,CF=4﹣x,∴x2=(3﹣x)(4﹣x),解得x=和6(舍弃),∴BC=x=2,故选:B.9.解:如图,延长BC交FE的延长线于H.∵CD⊥AB,∴∠ADC=∠BDC=90°,∵CD2=DA•DB,∴,∴△ADC∽△CDB,∴∠A=∠BCD,∵∠A+∠ACD=90°,∴∠BCD+∠ACD=90°,∴∠ACB=90°.∴AB⊥CD,∵EF⊥AB,∴CD∥FH,∴,,∴,∵DM=CM,∴HE=EF=4,在Rt△CEH中,CH===2.4,∵△AEF∽△HEC,∴,∴,∴AE=5,∴AC=AE+EC=8.2,∵△HEC∽△ABC,∴,∴,∴AB=.故选:C.10.解:作△BDE的外接圆圆F,当圆F与AC相切时,由切线的性质知FD为垂线段,此时FD最小,则BE最小,∵∠C=90°,AC=3,BC=4,∴AB===5,连接FD,∴FD⊥AC,∵∠C=90°,∴FD∥BC,∴△AFD∽△ABC,∴,设BF=a,则AF=5﹣a,∴,解得:a=,∴.故选:C.11.解:作AF⊥BC于点F,∵AB=10,tan B=,∴AF=6,BF=8,∵AB=AC=10,BD=4,∴BC=16,∠B=∠C,∴CD=12,∵∠ADC=∠ADE+∠EDC=∠B+∠BAD,∠ADE=∠B,∴∠BAD=∠CDE,∴△ABD∽△DCE,∴,即,解得CE=,∴AE=AC﹣CE=10﹣=,故.12.解:当PC∥OB时,△APC∽△AOB,由点C是AB的中点,可得P为OA的中点,此时P点坐标为(0,3);当PC∥OA时,△BCP∽△BAO,由点C是AB的中点,可得P为OB的中点,此时P点坐标为(4,0);当PC⊥AB时,如图,∵∠CBP=∠OBA,∴Rt△BPC∽Rt△BAO,∴=,∵点B(8,0)和点A(0,6),∴AB==10,∵点C是AB的中点,∴BC=5,∴=,∴BP=,∴OP=OB﹣BP=8﹣=,此时P点坐标为(,0),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为(0,3)、(4,0)、(,0).故(0,3)、(4,0)、(,0).13.解:当=时,△ADE∽△ABC此时AE===;故.14.解:∵将△BDE沿DE翻折得到△FDE,∴BE=EF,∵BC=8,∴CE=8﹣BE,当△CEF与△ABC相似时,=或=,即=或=,解得:BE=或,故答案是:或.15.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ADF∽△EBF,∵BE:EC=1:2,∴BE:BC=1:3,∴BE:AD=1:3,∴AD:BE=3:1,∴S△ADF:S△EBF=32:12=9.故9.16.解:(1)∵AB=AC,ED=EC,∴∠ABC=∠ACB,∠EDC=∠ECD,∵∠EDC=∠ABC+∠BED,∠ECD=∠ACB+∠ACE ∴∠ECA=∠FEA,∵∠FAE=∠EAC,∴△AFE∽△AEC.(2)如图,作EG⊥CD交CD于点G,∵ED=EC,∴,∵AD∥EG,∴,∴=2,解得,∵△AFE∽△AEC,∴,∴=,解得.故.17.解:设△ADH的AD边上的高为h,△GBH的边BG上的高为h',分两种情况:①点C是线段BG的黄金分割点,BC>CG,则BC=BG,∴BG=BC,∵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CD=AD,AD∥BC,∴△ADH∽△GBH,∴==,∴h=h',∵△ADH的面积记为S1=AD•h,四边形DHCG的面积记为S2=△BDG的面积﹣△BCH的面积=BG•CD﹣BC•h',∴====;②点C是线段BG的黄金分割点,BC<CG,则BC=BG,∴BG=BC,∵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CD=AD,AD∥BC,∴△ADH∽△GBH,∴==,∴h=h',∵△ADH的面积记为S1=AD•h,四边形DHCG的面积记为S2=△BDG的面积﹣△BCH的面积=BG•CD﹣BC•h',∴====;综上所述,如果点C是线段BG的黄金分割点,则的值为或;故或.18.解:如图,∵点D是BC上一点,BC=12,∴BD:CD=2:1,∴BD=8,CD=4,过点M作MH∥AC交CD于H,∴△DHM∽△DAC,∴==,∴点M是AD的中点,∴AD=2DM,∵AC=8,∴==,∴MH=4,DH=2,过点M作MG∥AB交BD于G,同理得,BG=DE=4,∵AB=10,BC=12,AC=8,∴△ABC的周长为10+12+8=30,∵过AD中点M的直线将△ABC分成周长相等的两部分,∴CE+CF=15,设BE=x,则CE=12﹣x,∴CF=15﹣(12﹣x)=3+x,EH=CE﹣CH=CE﹣(CD﹣DH)=12﹣x﹣2=10﹣x,∵MH∥AC,∴△EHM∽△ECF,∴,∴,∴x=2或x=9,当x=9时,CF=12>AC,点F不在边AC上,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即BD=x=2,故2.19.解:∵∠ABC=∠CAD,∠ABC=∠D,∴∠D=∠CAD,∴CA=CD,∵AD是⊙O的直径,∴∠ACD=90°,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CA2+CD2=AD2,∵AD=3,CA=CD,∴2CA2=18,解得:CA=3.∵∠ABC=∠CAD,∠ACB=∠ECA,∴△ACB∽△ECA,∴BC:AC=AC:CE,∴CE•BC=AC•AC=9.故9.20.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B=AF=1,∵矩形EFDC与矩形ABCD相似,∴=,即=,整理得,AD2﹣AD﹣1=0,AD=,由题意得,AD=,故.21.(1)解:如图1,根据题意得:AB∥CD,BE=1+4=5(米),∴△EAB∽△ECD,∴=,即=,解得:AB=6(米);答:灯杆AB的高度为6m;(2)如图2,根据题意得:AB∥FG,BE=1+4=5(米),∴△HGF∽△HBA,∴=,即=,解得:GH=2(米);答:此时小丽的影长GH的长是2m.22.(1)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D,AB∥CD,∵AE=AB,∴=,∵AB∥CD,∴△AFE∽△CFD,∴==,∴=,∵FG∥AB,∴△DFG∽△DEA,∴==;(2)证明:①设AC=2a,则AB=a,∴AE=a,由(1)可知,△AFE∽△CFD,∴==,∴AF=a,∴==,∵∠EAF=∠CAB,∴△EAF∽△CAB,∴AEF=∠ACB;②∵GF∥AB,∴∠DFG=∠DEA,∵∠AEF=∠ACB,∴∠DFG=∠ACB,∵AD∥AC,∴∠ACB=∠FAD,∴∠DFG=∠FAD,∵∠FDG=∠ADF,∴△DFG∽△DAF,∴=,∴DF2=DG•DA.23.(1)证明:∵BD平分∠ABC,∴∠ABD=∠DBE,又∵∠A=∠BDE,∴△BAD∽△BDE,∴=,∴BD2=BA•BE;(2)证明:∵△BAD∽△BDE,∴∠ADB=∠DEB,∵∠BDE=90°,∴∠DBE+∠BED=90°,∠ADB+∠EDC=90°,∴∠DBE=∠EDC,又∵∠C=∠C,∴△CDE∽△CBD;(3)解:由(1)得:BD2=BA•BE,∵AB=6,BE=8,∴BD2=6×8=48,∴BD=4,∴cos∠ABD===,∴∠ABD=30°,∴∠ABD=∠DBE=30°,∴∠C=90°﹣30°﹣30°=30°,∴∠C=∠DBE,∴BD=CD=4.24.(1)证明:∵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G是矩形,∴∠BAD=∠EAG=90°,∴∠BAD+∠BAG=∠EAG+∠BAG,∴∠DAG=∠BAE,∵,∴=,∴△GAD∽△EAB;(2)GD⊥BE,理由:由(1)知,△GAD∽△EAB,∴∠ADG=∠ABE,DG与AB的交点记作H,如图,∴∠ADG+∠AHD=∠ABE+∠BHQ,∴∠BAD=∠BQH=90°,∴GD⊥BE;(3)∵=,AB=6,AE=3,∴AD=8,AG=4,如图,连接BD,EG,在Rt△A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10,在Rt△AE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EG==5,由(2)知,GD⊥BE,在Rt△BDQ中,DQ2+BQ2=BD2=100,在Rt△EGQ中,EQ2+GQ2=EG2=25,在Rt△DQE中,DE2=DQ2+EQ2,在Rt△BQG中,BG2=BQ2+GQ2,∴DE2+BG2=DQ2+EQ2+BQ2+GQ2=(EQ2+EQ2)+(BQ2+GQ2)=100+25=125.25.(1)证明:作BF∥AD交DC延长线于点F,则∠D=∠F,∠A=∠CBF.∵C为AB中点,∴AC=BC.∴△ADC≌△BFC(AAS).∴AD=BF.∵AD=BE,∴BE=BF.∴∠BEC=∠F=∠D;(2)①∵∠BED=∠BAC,∠BAC=∠BAE+∠CAF,∴∠BED=∠BAE+∠CAF,∵∠BED=∠BAE+∠ABE,∴∠ABE=∠CAF,同(1)的方法得,∠BED=∠CFD,∴180°﹣∠BED=180°﹣∠CFD,∴∠AEB=∠CFA,∴△AEB∽△CFA;②∵AD为△ABC的中线,∴BD=CD=2,BC=2CD=4,∵△ABC是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Ⅰ、当AB=BC时,如图2﹣1,∴AB=4,∵AD=4,∴AB=AD,过点A作AH⊥BD于H,∴BH=DH=BD=1,在Rt△ABH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H===,在Rt△ACH中,CH=CD+DH=3,根据勾股定理得,AC====2,∵AB=CB,∴∠BAC=∠BCA,由①知,△AEB∽△CFA,∴∠BAE=∠ACF,∴∠BAC﹣∠BAE=∠ACB﹣∠ACF,∴∠CAF=∠DCF,∵∠ADC=∠CDF,∴△CDF∽△ADC,∴=,∴,∴DF=1,∴AF=AD﹣DF=4﹣1=3;Ⅱ、当AB=AC时,如图2﹣2,∵AD是△ABC的中线,∴∠BAD=∠CAD,AD⊥BC,BD=CD,∴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BE=CF,∴点E,F重合,由①知,∠ABE=∠CAD,∴∠ABE=∠BAE,∴AE=BE,设DE=x,则AE=AD﹣DE=4﹣x,∴BE=4﹣x,在Rt△B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E2﹣DE2=BD2,∴(4﹣x)2﹣x2=4,∴x=,∴AF=AE=4﹣=,即满足条件的AF的长为3或.26.证明:问题背景:∵△ABC∽△ADE,∴,∠BAC=∠DAE,∴∠BAD=∠CAE,,∴△ABD∽△ACE;尝试应用:如图2,连接CE,∵AB=4,AC=3,∠BAC=90°,∴BC===5,∵∠BAC=∠DAE=90°,∠ABC=∠ADE,∴△ABC∽△ADE,∴=,∵∠BAC=∠DAE=90°,∴∠BAD=∠CAE,∴△BAD∽△CAE,∴∠B=∠ACE,,∴设BD=4x,CE=3x,∴CD=5﹣4x,∵∠B+∠ACB=90°,∴∠ACE+∠ACB=90°,∴∠DCE=90°,∵tan∠EDC==,∴,∴x=,∴EC=,CD=3,∴DE===;拓展创新:过点A作AB的垂线,过点D作AD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M,连接BM,∴∠BAM=∠ADM=∠BDC=90°,∵∠BAD=∠DBC,∴∠DAM=∠BCD,又∵∠ADM=∠BDC=90°,∴△BDC∽△MDA,∴,又∠BDC=∠ADM,∴∠BDC+∠CDM=∠ADM+∠CDM,即∠BDM=∠CDA,∴△BDM∽△CDA,∴=,∵tan∠BAD==,∴BD=2CD,∴BM=2AC=4,DM=2AD,∴AM===4,∵AD2+DM2=AM2,∴AD=.27.证明:(1)如图1,延长BE交AF于点Q,由题可得:∠FAC=∠EBC,∠ACB=90°,∴∠EBC+∠CEB=90°,∵∠CEB=∠AEQ,∴∠AEQ+∠FAC=90°,∴∠BQA=90°,∴BE⊥AF;(2)过点A作AH∥CB交CP的延长线于点H,如图2,∵∠ACB=∠CPB=90°,∴∠CBP+∠PCB=90°,∠PCB+∠ECP=90°,∴∠ECP=∠CBP,∵AH∥CB,∴∠CAH=∠ACB=90°,∵AC=BC,在△ACH与△CBE中,,∴△ACH≌△CBE(ASA),∴AH=CE,∵AH∥CQ,∴△APH∽△QPC,∴,∴;(3)∵AC=3a,AE=2EC,∴CE=a,∴BC=kAC=3ka,∴BE=,∵△ACH∽△CBE,∴,∴AH=,∴CH=,CP=,∵由(2)知,=,即=.∴CQ=3k2.∴AQ==.∵,∴=∴AP=.。
相似三角形精编培优专题
![相似三角形精编培优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6a9d14cdd5bbfd0a7956736f.png)
专题一:相似三角形第一部分:相似探究说明:相似的判定分为①两角等相似;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等相似;③三边对应成比例相似.其中对“两角等得相似”的考察最为普遍.相似探究一般地有:①面积探究;②线段关系探究;③角的关系探究等.通法:当你发现问题中出现以下情况时,基本是借助相似解决问题:①比或比例;②线段积;③边或角所在三角形与已知的边或角所在三角形不全等.这种意识太重要了!一、已有相似图形:找相似、证相似、用相似图中有相似图形的,关键是找出相似的条件.(一)“平行出相似”(即“A”字型相似与“8”字型相似,说明略)例10-1-1 如图10-1-1,D、E分别是△ABC的CB边、CA边的中点,请你写出两对相似三角形,并指出其对应的面积比.图10-1-1例10-1-2 问题背景:(1)如图10-1-2 ①,△ABC中,DE//BC分别交AB、AC于D、E两点,过点E作EF//AB交BC于点F.请按图示数据填空:S,△ADE的面四边形DBFE的面积S= ,△EFC的面积=1S.积=2图10-1-2 ①探究发现:(2)在(1)中,若BF =a ,FC =b ,DE 与BC 间的距离为h .请证明:2124S S S =. 拓展迁移:(3)如图10-1-2 ②,平行四边形DEFG 的四个顶点在△ABC 的三边上,若△ADG 、△DBE 、△GFC 的面积分别为2、5、3,试利用(2)中的结论求△ABC 的面积.图10-1-2 ②体验与感悟 10-1-11、如图10-1-3,已知:点E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AD 边长一点,BE 的延长线交CD 的延长线于F ,请写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图10-1-32、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33+. (1)如图10-1-4①,正方形EFPN 的顶点E 、F 在边AB 上,顶点N 在边AC 上,在正三角形ABC 及其内部,以点A 为位似中心,作正方形EFPN 的位似正方形''''N P F E ,且使正方形''''N P F E 的面积最大(不要求写作法);(2)求(1)中作出的正方形''''N P F E 的边长;(3)如图10-1-4②,在正三角形ABC 中放入正方形DEMN 和正方形EFPH ,使得DE 、EF 在边AB 上,点P 、N 分别在边CB 、CA 上,求这两个正方形面积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说明理由.图10-1-4 ①图10-1-4②3、已知△ABC是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板,∠C=90°,AC=BC=2.(1)要在这张纸中剪出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有甲、乙两种剪法(如图10-1-5①),比较甲、乙两种剪法,哪种剪法所得的正方形面积更大?请说明理由.图10-1-5①S.按(2)在图10-1-5①中,甲种剪法成为第一次剪取,所得正方形面积记为1照甲种剪法,在余下的△ADE和△BDF中,分别剪取正方形,得到两个相同的正S(如图10-1-5②),则方形,称为第2次剪取,并记这两个正方形面积和为22S = ;再在余下的四个三角形中,用同样方法分别剪取正方形,得到四个相同的正方形,称为第3次剪取,并记这四个正方形面积和为3S (如图10-1-5③),继续操作下去……;则第10次剪取时,10S = ;(3)求第10次剪取后,余下的所有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图10-1-5②) 如图10-1-5③(二)“等角公共角”相似说明:有一个公共角、一对等角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例10-1-3 如图10-1-6,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BAC ,AB =AC ,D 、E 是斜边AB 上的两点,且°=45∠DAE ,请你直接写出两对相似三角形.例10-1-4 如图10-1-7,已知:A 为POQ ∠的边OQ 上的一点,OA =2,以A 为顶点的MAN ∠的两边分别交射线OP 于M 、N 两点,且°==60∠∠POQ MAN .当M A N ∠以点A 为旋转中心,AM 边从与AO 重合的位置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旋转(MAN ∠保持不变)时,M 、N 两点在射线OP 上同时以不同的速度向右平行移动,设)(,0≥x y y ON x OM >==,△AOM 的面积为S .(1)当MAN ∠旋转30°时,求点N 移动的距离;(2)求证:MN ON AN •=2;(3)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试写出S 随x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图10-1-7体验与感悟 10-1-21、如图10-1-8,在△ABC 中,AB =5,AC =4,点D 在边AB 上,=ACD ∠B ∠,求AD 的长.图10-1-82、如图10-1-9①,将两个全等的等腰Rt△ABC和Rt△AFG摆放在一起,A为公共顶点,∠BAC=∠AGF=90°,它们的斜边长为2,若△ABC固定不动,△AFG绕点A旋转,AF、AG与边BC的交点分别为D、E(点D不与点B重合,点E不与点C重合),设BE=m,CD=n.(1)写出图10-1-9①中的两对相似而不全等的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进行证明;(2)求m与n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3)以△ABC的斜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B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10-1-9②).在边BC上找一点D,使BD=CE,求出D点的坐标,并通过计算验证BD2+CE2=DE2;(4)在旋转过程中,(3)中的等量关系BD2+CE2=DE2是否始终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图10-1-9①图10-1-9②3、在△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用a 、b 、c 表示.(1)如图①,在△ABC 中,A ∠=2B ∠,且A ∠=60°,求证:)(2c b b a +=;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2倍,我们称这样的三角形为“倍角三角形”.本题第一问中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的倍角三角形,那么对于任意的倍角△ABC ,如图②,其中A ∠=2B ∠,关系式)(2c b b a +=是否仍然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图① 图②(3)是否存在一个三边长恰是三个连续正整数,且其中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两倍的△ABC .证明你的结论.(4)若A ∠=3B ∠,你能求出三边a 、b 、c 之间的关系吗?(三)“垂直出相似” 说明:①三角形的两高相交,必有相似;②过Rt △ABC 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向AB 、BC 、AC 所在直线中任意一条作垂线,这条垂线与另两边所在直线所交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例 10-1-5 如图10-1-10,在△ABC 中,°=90∠C ,MD ⊥AB 于D ,交AC 于F ,MG ⊥AC 于G ,交AB 于点E .写出图中的两对相似三角形.图10-1-10例10-1-6 如图10-1-11,直角梯形OABC 中,OA =6,CB =3,OA //BC ,OC ⊥OA .点M 、N 分别是OA 边、AB 边上的动点,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方向如图.两个动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个点达到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 (秒).(1)求线段AB 的长;(2)当t 为何值时MN ⊥AC ?图10-1-11提示:根据垂直找相似.体验与感悟 10-1-31、如图10-1-12,BD、CE是△ABC的两条高.(1)写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2)写出连接DE后新增加的相似三角形.图10-1-12∠相等2、如图10-1-13,AB是圆O的直径,AD=DE,AE与BD交于点C,则图中与BCE的角有()A、2个B、3个C、4个D、5个图10-1-133、如图10-1-14,如图,在Rt△ABC中,∠C=90°,AB=50,AC=30,D,E,F分别是AC,AB,BC的中点.点P从点D出发沿折线DE-EF-FC-CD以每秒7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B出发沿BA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过点Q作射线QK⊥A B,交折线BC-CA于点G.点P,Q同时出发,当点P 绕行一周回到点D时停止运动,点Q也随之停止.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0).(1)当点P运动到折线EF-FC上,且点P又恰好落在射线QK上时,求t的值;(2)连结PG,当PG//AB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图10-1-14(四)“导边比”得相似说明:与“两角相等得相似”相比,另外两种判定相似的方法对学生而言较难了些.本部分只探究“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得到相似.例10-1-7 如图10-1-15,已知D 是△ABC 的BC 边中点,CD AC 2=,△ACD 与△ABC 相似吗?说明理由.图10-1-15例10-1-8 (1)如图10-1-16①,矩形ABCD 及Rt △AEF 有公共顶点A ,∠EAF =90°,且kAB AD =,kAE AF =,连接BE 、DF ,将Rt △AEF 绕点A 旋转,在旋转过程中BE 、DF 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给予证明;图10-1-16①(2)如图10-1-16②,将(1)中的矩形ABCD 变为平行四边形ABCD ,将Rt △AEF 变为△AEF ,且α∠∠==EAF BAD ,其它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直接写出结论;如果变化,用α表示出直线BE 、DF 形成的锐角β.图10-1-16②体验与感悟 10-1-41、(1)如图10-1-17①,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CEFG 具有公共的顶点C ,连结BG 、DE .猜想图中线段BG 、线段DE 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判断.图10-1-17①(2)如图10-1-17②,将原题中正方形改为矩形,且a AB =,b BC =,ka CE =,kb CG =)0,(>≠k b a ,(1)中得到的结论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简要说明理由.图10-1-17②(3)在(2)图10-1-17②中,连结DG 、BE ,且3=a ,2=b ,21=k ,求22BG BE +的值.2、填空或解答:点B 、C 、E 在同一直线上,点A 、D 在直线CE 的同侧,AB =AC ,EC =ED ,CED BAC ∠∠=,直线AE 、BD 交于点F .(1)如图10-1-18①,°=90∠BAC ,则=AFB ∠ ;(2)如图10-1-18②,α=BAC ∠,则=AFB ∠ ;(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将图10-1-18②中的△ABC 绕点C 旋转(点F 不与点A 、B 重合),得图10-1-18③,AFB ∠与α∠的数量关系是 .请证明结论.(五)“一线三角”相似说明:如下图,如果∠1=∠2=∠3,必有△ABE ∽△CDB .这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基本模型,这里我们不妨称之为“一线三角”,而三个直角是特殊的“一线三角”.例10-1-9 在△ABC 中,AB=AC ,D 为BC 的中点,以D 为顶点作B MDN ∠∠=.(1)如图10-1-20①当射线DN 经过点A 时,DM 交AC 边于点E ,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与△ADE 相似的三角形;(2)如图10-1-20②,将MDN ∠绕点D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DM 、DN 分别交线段AC 、AB于E 、F 点(点E 与点A 不重合),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在图10-1-20②中,若AB=AC=10,BC=12,当△DEF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的四分之一时,求线段EF 的长.图10-1-20① 图10-1-20②提示:第三问利用已知的相似三角形导边的比,利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体验与感悟 10-1-51、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纸片ABCD 如图10-1-21折叠,使顶点A 落在边CD 上的点P 处(点P 与C 、D 不重合),折痕为EF ,折叠后AB 边落在PQ 的位置,PQ 与BC 交于点G .(1)写出一个与△DEP 相似三角形;(2)当点P 位于CD 中点时,你找到的三角形与△DEP 周长的比是多少?图10-1-212、如图10-1-22,在Rt △ABC 中,AB=AC=2,°=90∠BAC ,若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DE交AC 于E ,作°=45∠ADE (A 、D 、E 按逆时针方向).(1)求证:△ABD ∽△DCE ;(2)当△ADE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E 的长.3、如图10-1-23,在等腰△ABC 中,AB=AC=8,°=120∠BAC ,P 为BC 的中点,小慧把含30°角的透明三角板的30°角的顶点放在点P ,绕P 点旋转,三角板的两边分别交BA 的延长线和边AC 于点E 、F .(1)探究1:△BPE 与△CFP 相似吗?为什么?(2)探究2:连结EF ,△BPE 与△PFE 是否相似?为什么?(3)设EF=m ,△EPF 的面积为S ,试用m 的代数式表示S .图10-1-23“一线三等角”专练:1、如图,已知三角形ABC 中,AB=AC,∠ADE=∠B,那么一定存在的相似三角形有.2、如图,已知三角形ABC 中,AB=AC,∠DEF=∠B,那么一定存在的相似三角形有.3、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AB 边上有一点E ,AC边上有一点F ,使∠EDF=∠ABC . 已知BD=1,BE=31,求CF 的长.4、已知,在△ABC 中,AB=AC=6,BC=8,∠BAC=120度,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AB 边上有一点E ,AC 边上有一点F ,使∠EDF=∠C . 已知BD=6、BE=4,求CF 的长.5、如图,等边△ABC 中,边长为6,D 是BC 上动点,∠EDF =60°(1)求证:△BDE ∽△CFD(2)当BD =23,FC =1时,求BE6、在ABC ∆中,O BC AC C ,3,4,90===∠o 是AB 上的一点,且52=AB AO ,点P 是AC 上的一个动点,OP PQ ⊥交线段BC 于点Q ,(不与点B,C 重合),已知AP=2,求CQ7、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D BC AB C ,,90==∠o 是AB 边上的一点,E 是在AC 边上的一个动点,(与A,C 不重合),DF DE DF ,⊥与射线BC 相交于点F .(1)、当点D 是边AB 的中点时,求证:DF DE =(2)、当m DBAD =,求DF DE 的值8、已知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D 是BC 的中点,∠EDF=∠B ,求证:△BDE ∽△DFE .9、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 ∆中,D 是BC 的中点,点E 、F 分别在AB 、AC 上(点D 不与点C 、点B 重合),且保持ABC EDF ∠=∠,连接EF .(1)已知BE=1,DF=2.求DE 的值;(2)求∠BED=∠DEF .10、如图,已知边长为3的等边ABC ∆,点F 在边BC 上,1CF =,点E 是射线BA 上一动点,以线段EF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EFG ∆,直线,EG FG 交直线AC 于点,M N ,(1)写出图中与BEF ∆相似的三角形;(2)证明其中一对三角形相似;(3)设,BE x MN 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11、 如图,在△ABC 中,8==AC AB ,10=BC ,D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 在AC 边上,且C ADE ∠=∠.(1) 求证:△ABD ∽△DCE ;(2) 如果x BD =,y AE =,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定义域;(3) 当点D 是BC 的中点时,试说明△ADE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12、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AD =5,AB =DC =2.(1)如图8,P 为AD 上的一点,满足过点D 作DG ⊥EF 于点G ,∠BPC =∠A . ①求证;△ABP ∽△DPC②求AP 的长.13、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6AB CD BC ===,3AD =.点M 为边BC 的中点,以M 为顶点作EMF B ∠=∠,射线ME 交腰AB 于点E ,射线MF 交腰CD 于点F ,联结EF .(1)求证:△MEF ∽△BEM ;(2)若△BEM 是以BM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EF 的长;(3)若EF CD ⊥,求BE 的长.14、如图,在ABC ∆中,90C ∠=︒,6AC =,43=BC AC ,D 是BC 边的中点,E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作90DEF ∠=︒,EF 交射线BC 于点F .设BE x =,BED ∆的面积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如果以B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ED ∆相似,求BED ∆的面积.15、如图,已知在△ABC 中, AB =AC =6,BC =5,D 是AB 上一点,BD =2,E 是BC 上一动点,联结DE ,并作DEF B ∠=∠,射线EF 交线段AC 于F .(1)求证:△DBE ∽△ECF ;(2)当F 是线段AC 中点时,求线段BE 的长;(3)联结DF ,如果△DEF 与△DBE 相似,求FC 的长.16、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BC =6,AB =DC =4,点E 是AB 的中点.(1)如图,P 为BC 上的一点,且BP =2.求证:△BEP ∽△CPD ;(2)如果点P 在BC 边上移动(点P 与点B 、C 不重合),且满足∠EPF =∠C ,PF 交直线CD 于点F ,同时交直线AD 于点M ,那么①当点F 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时,设BP =x ,DF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②当BEP D MF S S ∆∆=49时,求BP 的长第二部分: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解题策略 策略分级细述一、求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要分类讨论.举例说明,如图,在△ABC 中,AC 边长有一点F ,要在AB 边上确定一点E ,使△AEF 与△ABC 相似.因为∠A 是公共角,所以分两种情况:①∠AFE=∠C ,△AEF ∽△ABC ;或AC AF AB AE =,△AEF ∽△ABC ;②∠AFE=∠B ,△AFE ∽△ABC ;或AB AF AC AE =,△AFE ∽△ABC .典型例题:例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BC ,∠A=90°,BD ⊥DC ,BC=10cm ,CD=6cm .在线段BC 、CD 上有动点F 、E ,点F 以每秒2cm 的速度,在线段BC 上从点B 向点C 匀速运动;同时点E 以每秒1cm 的速度,在线段CD 上从点C 向点D 匀速运动.当点F 到达点C 时,点E 同时停止运动.设点F 运动的时间为t (秒).(1)求AD 的长;(2)点E 、F 在运动过程中,如△CEF 与△BDC 相似,求线段BF 的长.策略:(1)△ABD 和△DCB 都是直角三角形,且保持三条边的比值为3:4:5,利用相似求AC 的长;(2)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前提下,先找一对相等的角,再使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二、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情况下求线段的长度,一般地,先找到一对相等的角,再分两次使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求得线段的长度.那么,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中求点的坐标是否也适用呢?请看例2.典型例题:例2、如图,直线b x y +=与双曲线)0(<=x xm y 交于点A (-1,-5),并分别于x 轴、y 轴交于点C 、B .(1)求b 、m 的值;(2)连接OA ,求∠OAB 的正切值;(3)点D 在x 轴的正半轴上,若以点D 、C 、B 组成的三角形与△OAB 相似,试求点D 的坐标.策略:(1)待定系数法;(2)构造直角三角形;(3)确定一组相等的角,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4)因为当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时,两个三角形相似.所以只要按夹钝角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讨论,便可得到点D 的坐标.三、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情况下求线段的长度,和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情况下求点的坐标,有相同的地方:方法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点的坐标一定要考虑它所处的位置,分清楚它的正、负号.例2中求出来的点D 都在x 轴的正半轴上,如果这些点在负半轴上又应该怎样处理呢?经典例题:例3、已知一次函数m x y +=43的图象分别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xy 24=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C (4,n ),CD ⊥x 轴于D . (1)求m 、n 的值;(2)如果点P 在x 轴上,并在点A 与点D 之间,点Q 在线段AC 上,且AP=CQ ,那么当△APQ与△ADC 相似时,求点Q 的坐标.策略:(1)分别写出A 、B 、C 、D 坐标,设动点P 坐标,计算AD 、CD 、AC 、AQ 的长度;(2)当△APQ 与△ADC 相似时,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特别要注意点在负半轴上时坐标的符号.四、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在抛物线中,探究符合条件的相似三角形中的点,可以作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高,而已知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就是高的长度,可以在直角三角形中找到一些角的关系,利用角的关系求解.经典例题:例4、如图,设抛物线2-2bx ax y +=与x 轴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 (-1,0)、B (m,0),与y 轴交于点C .已知∠ACB=90°.(1)求m 的值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D (1,n )在抛物线上,过点A 的直线1+=x y 交抛物线于另一点E .若点P在x 轴上,以点P 、B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EB 相似,求点P 的坐标.策略:(1)由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到OB 的长度,确定m 的值;(2)写出A 、B 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抛物线解析式;(3)由点D 在抛物线上,确定点D 坐标;联立方程组求交点E ;(4)由点D 和E 点坐标,得到∠EAB=∠DBO=45°,固定了一组角,然后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五、二次函数顶点式)0()(2≠++=a k m x a y 的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经典例题:例5、如图,已知点A (-2,4)和点B (1,0)都在抛物线n mx mx y ++=22上.(1)求m ,n ;(2)向右平移上述抛物线,记平移后点A 的对应点为'A ,点B 的对应点为'B ,若四边形B B AA ''为菱形,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表达式;(3)记平移后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AB 的交点为点C ,试在x 轴上找点D ,使得以点'B、C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策略:(1)对于第(3)问,弦找到一对相等的角,再分两次讨论.六、除以上探求相似三角形中点的存在性规律以外,还有一些多次相似的问题,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阶梯题组训练:1、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0,(1x ,点B 的坐标为)0,(2x ,且210x x <<,A 、B 两点的距离等于13,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32∠tan =BAC ,图象经过A 、B 、C 三点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n m x x y +=-612. (1)用1x 的代数式表示点C 的坐标;(2)试猜想△ABC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猜想;(3)如果点P 在线段AO 上,点Q 在线段OC 上,AP=OQ ,且△POQ 与△ABC 相似,求点P 的坐标.2、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是直角三角形,∠ACB=90°,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A (-3,0),C (1,0),∠BAC 的正切值是43. (1)求过点A 、B 的直线的函数解析式;(2)在x 轴上找一点D ,连接DB ,使得△ADB 与△ABC 相似(不包括全等),并求点D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如果P 、Q 分别是AB 和AD 上的动点,连接PQ ,设AP=DQ=m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m ,使得△APQ 与△ADB 相似?如存在,请求出m 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抛物线22x y =沿y 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沿x 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坐标记作A ,直线3=x 与平移后的抛物线相交于B ,与直线OA 相交于C .(1)求△ABC 的面积;(2)点P 在平移后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如果△ABP 与△ABC 相似,求所有满足条件的P 点坐标.4、Rt △ABC 在直角坐标系内的位置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0(≠=k xk y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与BC 边交于点D (4,m),与AB 边交于点E(2,n ),△BDE 的面积为2.(1)求m 与n 的数量关系;(2)当21∠tan =A 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直线AB 的表达式; (3)设直线AB 与y 轴交于点F ,点P 在射线FD 上,在(2)的条件下,如果△AEO 与△EFP相似,求点P 的坐标.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c bx x y ++=221-经过点A (1,3)、B (0,1).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其顶点坐标;(2)过点A 作x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C ,①求△ABC 的面积;②在y 轴上取一点P ,使△ABP 与△ABC 相似,求满足条件的所有P 点坐标.6、(2009年临沂第26题)如图,抛物线经过点A (4,0)、B (1,0)、C (0,-2)三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P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PM ⊥x 轴,垂足为M ,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A 、P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直线AC 的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D ,使得△DCA 的面积最大,求出点D 的坐标.7、(2011年常德第26题)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 (0,6)、B (2,0)、)25,7(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D 是抛物线的顶点,E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AC 的交点,F 与E 关于D 对称,求证:∠CFE=∠AFE .(3)在y 轴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AFP 与△FD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三部分:比例式和等积式的证明比例式和等积式的证明是初中平面几何题型中一类重要题型.其中等积式可以转化成比例式,因此主要是比例式的证明.一、口诀:“一现二找三代四辅”,既是方法又是步骤.1.“一现”:现成的等积式分两种:①.直接用等积式来证明.如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推论、面积法.②把等积式转变成比例式.2.“二找”:①.利用“三点定位法”找三角形相似.②.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3.“三代”:(分四种)①等线段代换,②等比代换,③等积代换,④综合性代换.4.“四辅”:利用辅助线,构造出“一现二找三代”,其中辅助线以平行线居多.二、例题:1、如图,在△ABC 中,作直线DN 平行于中线AM ,设这条直线交边AB 于点D ,交边CA的延长线于点E ,交边BC 于点N ,求证:ACAE AB AD =.图1分析:本题是比例式, 其中口诀“一现”不是,用“二找”:需证明△ADE ∽△ABC ,而两个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一个是锐角三角形,很明显不相似.那只有用“三代”,如何代换?我们来反思:(1)、本题有中点,那么可能有等量代换或中位线可以讨论;(2)、本题有平行线,那么可能有平行线的性质、有三角形相似或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问题;(3)、本题证明比例式,那么很有可能是考查相似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打草稿:(基础好的可以打腹稿,一般的同学应写在草稿上) ACAE AB AD −→−? || || 只需证BM=MC ,而这是已知,此题得证.MC MN BM MN −→−? ND//AM练后反思归纳:在等比代换中,如何快速罗列比例式,然后从中代换?本题的线段少,容易想到.如果线段多了呢?证明比例式有口诀,那么找比例式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经过反思和探究,找比例式有如下图形作为比例式的基本图形:1.A 型:条件DE//BC .(图2)⑴.DE//BC ⇒△ADE ∽△ABC ⇒BCDE AC AE AB AD ===大三角形小三角形 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口诀):EC AE DB AD ===下上下上;AEDE AD DB ===上下上下; AC AE AB AD ===全上全上;AEAC AD AB ===上全上全; AC EC AB DB ===全下全下;ECAC DB AB ===下全下全; ;全全下下;全全上上== 等等. 2.X 型(或者叫叉叉型):条件是DE//BC .(图3) ⑴.同1.⑴ ⑵.同 1.⑵图2 图3上题如果用这两种类型的图形,很容易找到比例式.求证的左边AB AD 属于A 型(图4),右边也属于A 型(图5).图4 图5ACAE AB AD −→−?全下全下= ⇒|| ||⇐上下上下= MCMN BM MN −→−?把归纳总结出的一般性结论加以演绎应用,由一般到个别,从而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题.这种找比例式所用的A 型和X 型,能否作为一种思路和解法或规律?举一反三,多题一解?下面我们用这种寻找比例式的方法来证明其他题.例2、如图,BD=CE ,求证:DF AB EF AC •=•(提示:过点D 作DG//AC ,交BC 于G )(图6).图6 分析:已经提示了,因此很简单.但是没有提示那么又怎么办?我们用A 型和X 型来找比例式,看能否较快地解决问题?①.用“一现”行不通,再化成比例式EFDFAB AC = ,用“二找”也行不通. ②.用“三代”就要找左右两边的比例式.③.这里没有平行线,因此不可能有A 型和X 型.那么,我们不可以构造吗?但构造又要尽量与已知所求证的线段相联系.④.从左边的ABAC不好构造,因为AC 和AB 不在同一条线上,而DF 和EF 在同一条线上,所以从右边构造.线段EC 是已知“BD=EC ”中的,而EC 又和右边EFDF中的线段DF 和EF 直接相联接,所以我们作线段EC 的平行线DG 交BC 于点G ,构造出A 型(图8): 得到ECDGEF DF ==小三角形大三角形.同时得到另一个A 型(图7):得到BDABDG AC ==小三角形大三角形⇒BD DG AB AC =图8 图7⑤.要证EF DF AB AC =只需证BDDGEC DG =,只需再证明BD=EC 了.而BD=EC 是已知,所以可以得证.此题能否举一反三,一题多解?难道本题只有构造A 型了吗?能构造X 型吗?我们来试一试.先化成比例式EFDFAB AC =,同样从左边不好构造,那么我们从右边试一试.同样DF 和EF 在同一线上,又与已知中的EC 直接相联接,因此,我们作CF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H ,构造出X 型(图10),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完成证明.图10因此,在比例式和等积式的证明中,利用口诀“一现二找三代四辅”来分析就有了切入点.其中,要代换的比例式的寻找,用A 型和X 型(现成的和构造的)去寻找,非常简单.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课本的习题和练习加以反思和探究、归纳总结、演绎应用,才能提高解题能力.三、针对性练习:1、如图,四边形ABCD 、DEFG 都是正方形,连接AE 、CG ,AE 与CG 相交于点M ,CG 与AD 相交于点N . 求证:(1)AE=CG ; (2)MN CN DN AN •=•.2、如图,已知AB 是圆O 的直径,点C 是圆O 上一点,连接BC 、AC ,过点C 作直线CD ⊥AB 于点D ,点E 是AB 上一点,直线CE 交圆O 于点F ,连接BF ,与直线CD 交于点G ,求证:BF BG BC •=2.3、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点D 是斜边AB 的中点,过点D 作斜边的垂线交AC 于点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DC ,求证:DF DE DC •=2.4、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DC 交BE 于F ,且AB AD 31=,EC AE 21=. 求证:(1)△DEF ∽△CBF ;(2)CF EF BF DF •=•.5、如图,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P 为DC 延长线上一点,AP 分别交BD 、BC 于点M 、N .求证:.2MP MN AM •=第四部分:射影定理的推广及应用射影定理是平面几何中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定理,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应用很广泛,若能很好地掌握并灵活地运用它,常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