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的监管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银行监管法律问题案例(3篇)

银行监管法律问题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业务日益多样化,银行监管的法律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案例以某商业银行违规放贷案为例,探讨银行监管法律问题。

二、案例概述某商业银行(以下简称“该行”)在2018年期间,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等部门的相关规定,违规放贷。

具体表现为:1. 未严格执行信贷管理制度,对部分高风险客户贷款审批把关不严,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违规流入股市等高风险领域。

2. 违反利率政策,对部分贷款实行高息揽储,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3. 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为部分非法金融机构和个人提供账户服务。

4. 未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隐瞒重大风险事件。

三、案例分析1. 违规放贷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遵守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规定,加强风险管理,保证资产安全,不得从事违法、违规业务。

”根据该规定,银行在贷款业务中,必须遵守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

2. 违规放贷的法律责任(1)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①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②未按照规定进行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的;③未按照规定进行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报送的;④未按照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的;⑤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

(2)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商业银行监管处罚案例全面剖析

商业银行监管处罚案例全面剖析

商业银行监管处罚案例全面剖析【声明:本文信息全部源于公开渠道,文中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供职单位】【正文】对监管处罚案例的剖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有效地理解监管部门的关注重点,也更有助于让我们明晰近年来的政策导向。

银保监体系的监管处罚主要分为由银保监会、银保监局本级(省级或副省级派出机构)以及银保监分局本级等三级机构做出的处罚,而本文仅讨论前面两个部分。

尽管如此,我们的处罚案例统计范围也基本囊括了主要情形,即包括了2016年以来银保监会共做出的93起涉及到银行业的监管处罚案例以及1754起由银保监局本级做出的监管处罚案例。

一、抓大放小:关注银保监体系的18起处罚大单(囊括全部12家股份行)抓大放小是我们分析的主要思路,有助于我们快速抓住主要矛盾。

一般来说,罚单规模较大的监管处罚案例说明该领域的监管关注程度较高、处罚力度比较大。

在我们所统计的18起处罚案例中(罚单规模超过1000万元),没有1家国有大行,且已将全部12家股份行纳入,其中浦发银行(600000,股吧)三次、中信银行(601998,股吧)两次,另有1起信托(安信信托(600816,股吧))、1起城商行(上海银行)、1起外资银行(意大利裕信银行)。

(一)3起处罚案例的罚单规模超过亿元1、广发银行、浦发银行与恒丰银行:处罚规模合计达到13.51亿元根据我们的统计,2017年以来共有3个处罚案例的处罚规模超过亿元,分别为2017年11月17日的广发银行(处罚规模7.22亿元)、2018年1月18日的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处罚规模4.62亿元)以及2017年12月29日的恒丰银行(处罚规模1.67亿元),合计11.55亿元。

而从这三个案例来看,处罚对象均为股份行且比较典型,同时亦均为2017-2018年严监管时期的典型案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处罚事由主要体现在业务方式、业务流程和监管配合三个层面从违法违规事由来看,值得关注的点比较多,主要体现在业务方式违规、业务流程不合规、监管配合差等三个方面。

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很快,特别是银行业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迅速蓬勃壮大。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入世步伐的加快,金融业竞争将愈演愈烈,我国商业银行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自身暴露出的问题,急需认清和解决。

一、目前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过分强调“存款立行”,搞存款竞争,阻碍自身和经济正常运行对各商业银行来说,“存款立行”几乎成了一条铁律,因此扩大存款规模成了各商业银行的头等大事。

自1996年以来,央行连续七次下调存贷款利率,旨在促进内需的扩大,引导居民减少储蓄,扩大消费,以带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日常监管中一些机构一旦出现存款下降,就把抓存款当作一个重要监管内容来看待,这样货币政策效应就被冲减掉了,妨碍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实施,不利经济运行。

由于银行业的扩张和竞争的加强,银行的投资活动需要找到足够的社会闲散资金,自然而然存款问题就被放在首要位置。

目前,各商业银行每年都分级下达当年存款任务指标。

特殊情况下,上级行还会给所属机构来个月度或季度的存款“大会战”,并且将完成存款任务与员工工资奖金挂钩、与评比先进挂钩。

虽然央行三令五申,不准将存款完成情况与员工工资、奖金、福利挂钩,但很多单位依然我行我素,置若罔闻!在“存款立行”观念的支配下,各商业银行盲目拉存,只重视存款数量不重视质量,也给自身发展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1.过分强调抓存款,扰乱临柜业务的正常运转。

为揽储一些机构公然将企业存款转入储蓄核算,为部分企业机关团逃避监督和大额提现开了方便之门,达到公款私用之目的。

违规高息揽存、上门收款、借助行政干预等各种拉存手段的出台大大提高了银行经营成本,同时也助长了少数顾客的陋习,例如经常违规大额取现,假币难以没收,对工作人员态度恶劣等增加了临柜人员的工作难度和精神压力。

2、银行经营管理重心偏移,风险加大。

为扩大存款规模,许多机构以事先许诺贷款或信贷额度作为优惠条件吸引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监管标准不统一。

中国目前有多个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如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监管标准存在差异,导致监管效果不一致。

2. 监管手段不完善。

目前的商业银行监管主要借助内部审核、外部审计以及定期报告等手段,但这些手段无法及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

3. 监管力量不足。

当前的商业银行数量众多,但监管机构的人力资源有限,无法对所有商业银行进行全面监管,导致监管工作的片面性和不足。

4. 监管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中存在一些制度漏洞,规定不详细,容易给商业银行以可乘之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统一监管标准。

加强监管机构间的协调合作,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和指导意见,确保监管工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2. 加强监管手段。

引入新的监管技术和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及时监测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

3. 增加监管力量。

增加监管机构的人力资源投入,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监管团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确保监管工作的全面覆盖。

4. 完善监管制度。

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的监管,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风险。

5. 强化监督和问责。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构内部监督机制和问责制度,对监管工作中的不力和不作为进行严肃追责,提高监管工作的执行力和效果。

加强商业银行监管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制度,才能确保我国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健经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国人 民银行 平 凉市 中心 支行 李荣
近年来 . 随 着 国库 体 系建 设 不 断 完 善 和 业 务 创 新 工 作 的 不 断 发 展 . 商 业 银 行 代 理 国 库业 务 工 作 取 得 了 一 定 成 效 .但 也 为 人 民 银 行 实 施 监
( 二) 完 善 信 息 管理 系统 . 强 化 圈 库 监督 职 能
存 在 问 题
( 一) 资 格认 定 难
按照 《 中 国人 民银 行 关 于 明 确 地 方 国 库 集 中 收 付 代 理 银 行 资 格 认 定有关事项的通知》 规定 , 人 民银 行 国库 部 门负 责 对 商 业 银 行 代 理 国 库 集 中收 付 业 务 的资 格认 定 。一 般 采 用 定 量 指 标 与 定 性 指 标 相 结 合 的 认 定方 法 , 定 量 指 标 主 要 由商 业 银 行 资 产 的 安 全 性 、 流动性 、 效 益 性 和 网 点分 布 四类 指 标 组 成 ; 定 性指 标 主 要 由代 理 国库 业 务 情 况 评 价 、 资 金 结 算 总体 情 况 、银 行 业 金融 机 构 执 行 人 民银 行 政 策 情 况 评 价 等 六 类 指 标
( - ) i t 督 检 查 难 首先 , 国库 、 财政 、 代理银 行、 预 算 单 位 之 间还 没 有 完 全 联 网 . 清 算
是 创 新 非 现 场 监 管 手段 建 立 信息 报 送 制 度 . 代 理银 行 机 构 对 新
设、 变更 、 撤 销 的财 政 、 税 务 等 征 收 机 关 和 行 政 事 业 单 位 开 设 的非 税 收 入 收 缴 等专 用 账 户 发 生 变 化 时 .须 将 变 化 情 况 及 时 报 送 当地 人 行 国库 部 门 备案 。 以便 及 时 掌 握 和 了解 代 理 银 行 对 专 用 账 户 的管 理 情 况 : 建 立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中小企业金融支柱而迅速发展,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新兴力量,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逐步加强,经营风险不断降低, 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等,城商银行在金融行业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城商银行体系也逐渐完善。

但由于城市商业银行起点低,而发展过快,因此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城商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对城商银行综合竞争力的SWOT分析,找出解决发展问题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城市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解决策略;SWOT分析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ty Commercial Banks andCountermeasuresABSTRACTCity commercial bank as loc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al support and rapid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emerging power of financial markets, the role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gradually strengthened, operation risk is reduced, asset quality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ity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financial sector's share of also more and more big, city commercial bank system is gradually perfect. Bu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city commercial Banks is low and the development too fast, so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mmercial Banks, city commercial Banks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alysi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mbined with the SWOT analy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city commercial bank, find out th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city commercial Banks.Keywords:City commercial banks; Development status; Solving strategies;SWOT analysis;目录ABSTRACT (2)一、引言 (1)二、城市商业银行的内涵 (1)(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义 (1)(二)城市商业银行的特点 (1)1.数量多,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1)2.发展程度多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 (1)3.经营风险不断降低,资产质量显著改善 (1)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 (2)(一)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2)(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外资银行开始竞争国内市场 (2)2.国内大型银行竞争压力 (2)3.金融体制改革方向 (3)四、城市商业银行发展SWOT分析 (3)(一)城市商业银行的优势(S) (3)(二)城市商业银行的劣势(W) (4)1.历史包袱沉重 (4)2.造血功能缺失 (4)3.经营区域受限 (4)(三)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O) (5)1.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5)2.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5)(四)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T) (5)五、对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5)(一)兼并、重组和联合(整合) (5)(二)加强内控机制改革(内控) (6)(三)正确的市场定位(外部) (6)(四)政府的政策支持(政策) (6)六、结束语 (6)参考文献 (7)一、引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市商业银行是以上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城市信用社为基础,其目的是为城市私营、个体经济提供适应其发展的金融服务,服务于地方经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说 。工作 人员 的薪 酬结构 还 比较 简单 。 大 多是 发奖 金的 短期激 励 , 乏 中长 期 的期 缺 权 、 红制 度 , 分 导致 了商 业银 行领 导 或 管
理 者 行 为 目标 短 期 化 。商 业 银 行 的 董 事 会
打 分判 断, 然后 根据事 先准 备好 的评 分标
制 衡 作 用 ,往 往 只 注 重 财 务 方 面 的 监 督 。 实 际 的 问 题 是 商 业 银 行 对 内部 监 督 重 视
产 比率 . 突显 自己的业 绩。 而 当 中长 期贷 款 遇到偿 还 问题 时, 接任 高 营却 不承 担前 任领 导 的责任。
6风 险 评 估 能 力 薄 弱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商 业 银 行 公 司 治 理 中 的 若 干 问 题
1大 股 东 滥 用 权 力 . 国 有 股 一 家触 大 造 成 了股 东 滥 用 权 力 的 现 象 。 商 业 银 行 改 制 上 市 后 。 家 作 国
银行 有信 息 不对称 行为 , 存款 者 有搭便 车 的思想 . 乏监督 银行 的积极性 。 缺
状 趋 势 分 析
世 界 金融危 机爆 发 , 中国 商业银 行 使 受到 了 巨大 的经济 损失 。国家注 意到 商业
商业 银行 的外 部 治理 机 制 没 有来 自 资本 市场 、 品市 场 、 权 市场 等 外部 约 产 债 束 。商 业银行 占有 的市 场份 额偏 大 . 有着 国家信用 的隐性担保 。 商 业银 行受 到市 使 场 竞争 的压 力偏 小。 由于股 权相 对集 中。
重要 因素 。伴 随着外 资银 行 的市场 竞 争 。
我 国商业银 行进 行 了一 系列的 重 大改革 .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体系的深化,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间业务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在资金融通的过程中,利用自身的资金和信用进行融资、信贷、信用证、保理、货币市场操作等交易,以谋求利润的一种金融业务。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问题一: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放缓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主要表现为传统中间业务收入增速下滑、新兴中间业务规模较小等问题。

传统中间业务包括存款、贷款、信用卡收入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监管政策的收紧,传统中间业务的增长动力不足,增速逐渐放缓。

而新兴中间业务虽然表现出了增长的趋势,但规模仍然较小,未能对传统中间业务的衰退形成有效的补偿。

对策分析:商业银行应加快中间业务创新,拓展新兴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引入科技创新、合作联盟等方式,开拓新的中间业务领域,例如金融科技、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等,以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动力。

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中间业务的市场营销力度,提升中间业务的市场占有率。

通过加强市场推广、提升产品服务水平等方式,增加中间业务的增长空间。

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控制,提高中间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

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控制中间业务的风险,提高中间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

问题二:中间业务利润率下降受人工成本、资金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利润率也出现了下降趋势。

中间业务的利润率下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导致中间业务的成本支出增加;二是资金成本上升,导致中间业务的利润空间收窄。

对策分析: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中间业务的费用管理力度,提升中间业务的利润率。

通过精简业务流程、整合资源、提高运营效率等方式,降低中间业务的成本支出,提升中间业务的利润率。

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高杠杆化的模式、影响和监管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高杠杆化的模式、影响和监管分析

120大众商务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就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开展的资产融通业务,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动下,给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发展同业业务成为了商业银行的重要改革方向。

一、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高杠杆化的模式(1)银信合作。

银信合作是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一个初级模式,其诞生于2009年前后。

当时,国内信贷需求出现了膨胀,为了满足信贷要求,商业银行通过理财资金投资信托计划、理财资金投资信托贷款将一部分表内信贷资产转移。

后来,在此基础上,又衍生了过桥企业、过桥银行两种模式。

(2)同业代付。

在票据贴现、银信合作受到限制后,同业业务也开始朝着同业代付业务的方向转变。

2012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规范同业代付业务管理的通知》,对这项业务的处理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 《关于规范同业代付业务管理的通知》出台后,同业代付业务的规模也开始逐步收缩。

(3)受益权合作。

受益权合作包括三方,甲方是过桥方,乙方是资金融出方,丙方是资产持有方,这种合作模式的本质是早期银信合作的升级,能够有效减少银行风险资产。

此后,又延伸出存单质押模式、配资模式等多种交易模式,但其本质是相同的。

(4)应收账款类投资。

从2013年开始,商业银行的应收账款投资科目资产表现出增长趋势,其中包括受益权类资产、同业资产。

应收账款类投资正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高杠杆化的影响(1)杠杆扩张效应显著。

从财报披露来看,各个银行同业资产的发展是由同业负债支撑的,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其同业负债比例甚至高于同业资产。

从银行整体负债来看,同业负债比例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2)增加资产负债久期错配压力。

银行资产的迁移和变化受到流动性约束、资本约束、信用风险约束及监管政策影响。

如果资金成本较低,通过做大同业、增大杠杆、提高资产风险等方式,能够有效地规避监管、提高收益,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久期错配压力。

2021年年银行监管新规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年年银行监管新规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年年银行监管新规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银行监管的重要性(一)银行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到核心作用现代经济中,在一国或整个世界经济范围内,银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客观经济环境和条件的制约,经济决定银行业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银行业作为现代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战略资源,广泛、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到核心作用。

(二)银行是金融活动中枢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信贷收支、外汇收支、现金收支和结算中心,是国民经济活动的资金枢纽和神经中枢;金融运行情况是国民经济活动的晴雨表,透过金融现象,可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和新趋势。

银行业的风吹草动,都会因涉及各行各业的利益,而牵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神经。

(三)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金融危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突发性,难以预测和驾驭,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经济发展,破坏社会稳定。

1980年以来,世界上已先后有120多个国家发生过严重的金融风险和危机,这些国家为解决金融问题所直接耗费的资金高达3000多亿美元。

二、我国在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一)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不全面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银行纷纷登陆,这使得银行监管的复杂性较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时期大大增加。

由于自身的发展受限及缺乏现成的经验可循,在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中存在很多弊端,主要问题有:1.监管意识薄弱、封闭,监管人员专业水准不高。

金融监管意识的薄弱、封闭是长期以来封闭型的金融体系造成的。

整个金融服务业的市场是封闭的,资本的流入流出都需要专门的外汇管理部门审批,银行经营管理多受各级政府干预及控制,银行内部监管部门形同虚设,监管人员素质和水平也无法得以提升。

2.监管体制和手段落后。

从理论上说,一个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应该由三部分构成:市场约束条件下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系统、政府监管系统和社会监督体系。

但目前这三个体系均存在问题:监管职能向人民银行过度集中,目前全国合计近4.3万家银行或准银行的金融机构全部由银监当局负责监管,造成人民银行总行监管工作的严重超负荷,降低了监管的效率。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导言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资金中介、信用中介、风险管理等多重角色。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我国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问题一:风险管理不足深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用风险管理不够严格: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时,往往未能充分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导致不良贷款增加。

2.市场风险监测不足: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加,商业银行未能充分监测市场风险,导致投资损失。

3.操作风险高:商业银行的内部操作风险也较高,包括员工不当行为、技术故障等。

对策1.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加强信用评估,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规范贷款发放流程。

2.加强市场风险监测:商业银行应投资更多资源用于市场风险监测和风险防范。

3.提升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员工行为,减少操作风险。

问题二:资本充足度低深度分析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度对其稳定运营至关重要,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度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包括:1.不良贷款问题:不良贷款增加导致了资本损失,压缩了资本充足度。

2.快速扩张:部分商业银行过快扩张,未能及时充实资本。

对策1.加强资产质量管理:商业银行应积极处理不良贷款,加强风险防范,提高资产质量。

2.谨慎扩张:在扩张时要审慎,确保充分的资本支持。

问题三:竞争激烈深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竞争激烈,市场份额分散,利润压力大,主要原因包括:1.过度依赖利差: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来自利差,市场竞争使得利润空间有限。

2.新型金融科技公司崛起: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威胁着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

对策1.多元化经营:商业银行应通过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多元化经营,减少对利差的依赖。

2.加强科技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服务效率,保持竞争力。

问题四:监管不足深度分析监管不足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又一个问题,表现在:1.监管缺位:监管部门未能及时监测和应对金融风险。

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所谓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和管理,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保障金融体系安全、健康、高效运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机构依法经营、监管当局依法监管是确保金融体系稳定的前提。

金融监管的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障金融体系的运行安全,保护资产所有者的利益。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多元化监管模式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在分业监管的实施中,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也使金融监管不能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在实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基础上,建立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的体制框架,分别由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实施监管。

这种分业监管的体制在前几年对加强金融监管特别是纠正金融业的“三乱",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其一,降低了监管效率,提高了监管成本。

我国的存款类机构(银行、信用社)、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在资金融通、清算上都由人民银行管理,其外汇业务也由外汇管理局监管,在业务上有一定交叉,由于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作和信息交流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往往造成有的金融业务得不到有效监管,出现监管“真空"。

或有的金融创新得不到监管当局的认可,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其二,限制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空间.全球金融正呈一体化、综合化发展趋势,分业经营使我国银行不能开展综合业务,今后很难与国外银行平等竞争,制约了国内银行的发展步伐;其三,不符合国际金融业发展和监管趋势。

目前,许多国家为适应金融一体化趋势,纷纷对过去的多元化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了单一的监管机构,如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

事实表明,这种做法提高了监管效率,降低了监管成本.在我国,已允许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进行拆借、债券回购,以股票质押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允许保险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回购交易,允许保险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股市等.可以预见,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将进一步融合,分业经营的局面不会持续太久,分业监管将失去存在的基础,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障碍.2、金融监管内容重点不突出,监管内容不全面。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银行自身的稳健运营,更对我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深入分析其风险管理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对策。

本文将首先概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风险的定义、分类以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目标。

随后,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梳理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

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风险识别不足、风险评估方法落后、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等。

本文还将深入探讨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如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管理人才短缺、外部监管环境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外部监管环境等。

通过对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深入剖析和对策研究,本文旨在为其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为推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二、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其风险管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

然而,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中国农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农业银行在风险识别方面仍有待加强。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型风险不断出现,如网络金融风险、操作风险等。

然而,中国农业银行在风险识别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未能及时识别和评估这些新型风险,导致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受到一定影响。

中国农业银行在风险量化和管理技术方面还有待提升。

风险量化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量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商业银行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商业银行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商业银行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面临洗钱和恐怖融资的风险和威胁的程度日趋严峻。

洗钱活动极大助推犯罪力量的非法行为,威胁了正常的国际经济秩序和政治稳定,成为国际政府组织打击的对象。

由于洗钱活动背后都隐藏着重大犯罪行为,严重地危害了社会稳定,需要引起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

关键词: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分析1我国反洗钱监管现状1.1缺少成案线索商业银行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分析要有线索。

目前,部分客户对身份识别和尽职调查工作配合度不高,客户利用网银或手机银行等非临柜方式开户,外籍人士利用护照开户的人证合一无法验证,这些问题都给银行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带来困难。

1.2对监测人员的“专业性”依赖程度较高每个分析人员敏感度、专业水平、判断经验、工作习惯不尽相同,工作质量存在差异。

甄别案例,不是在系统简单地按分析、排除、上报按钮,要发送尽职调查、撰写上报报告、填写排除理由。

据统计,每个分析人员每天保质保量去完成一份可疑案例,最多甄别30笔。

若不加强培训和规范业务流程,很可能会出现可疑交易排除理由不合理、不充分,甚至出现错报、漏报的现象。

1.3客户身份识别和监管不足中国商业银行的客户识别基于本地销售点的初步识别:由于本地销售点的业务活动有限,基层网点通常仅进行形式检查,不进行尽职调查,也不进行持续的客户识别。

除了商业银行的主动性缺乏之外,员工识别能力不足和对客户风险进行分类的含糊标准也导致客户识别实施不力。

1.4监测链条的信息割裂很少有洗钱犯罪分子会只利用一家银行的账户实施资金的转移。

各商业银行的监测分析分段开展,只限于在本行范围内。

当前交易品种庞杂,交易渠道创新,但交易流水中无法直接获取银联、网联、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对手信息。

因监测链条的信息断裂,造成金融机构无法顺藤摸瓜,准确锁定涉罪类型。

很多可疑案例因特征不明显、证据不充分,被排除或未能及时上报,客观造成了金融机构管理资源的浪费。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存在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存在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存在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

本文从信用风的险的概念及信用风险管理原则入手,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作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信用风险风险管理五级分类法风险控制制度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风险形式之一,它是现代经济体,特别是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所有金融机构都面临着不断增加的信用风险,对信用风险的准确度量和合理管理,从微观上讲有利于经济体经营的安全,从宏观上讲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因此,对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一、信用风险的概念及发展信用风险指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而给贷款人造成损失的风险。

在传统意义上,损失被理解为只有当违约实际发生时才会产生,因此,信用风险又被称为违约风险。

然而,随着现代风险环境的变化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这一定义已经不能充分反映现代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的性质和特点。

从当今组合投资的角度出发,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不仅会因为交易对手的直接违约而发生损失,而且,交易对手履约可能性的变化也会给组合带来损失。

一方面,一些影响交易对手信用水平的事件的发生,如信用等级被降低、投资失败、盈利下降、融资渠道枯竭等,其所发行的债券或股票就会跌价,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另一方面,现代风险衡量技术的发展也使得贷款等流动性差的金融产品的价值能得到更恰当和及时的衡量,上述信用事件的发生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可以及时地在资产估价中得到反映。

如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也会随时影响贷款人资产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在违约实际发生的时刻。

因此,现代意义上信用风险应包括由交易对手直接违约和交易对手违约可能性变化而给投资组合造成损失的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一)信用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缺陷1、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不够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显著的体制性根源。

我国银行监管体系面临的考验与应对

我国银行监管体系面临的考验与应对

我国银行监管体系面临的考验与应对加入WTO后我国银行监管面临的主要考验(一)监管方式的改进尽管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银行监管体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目前的行政监管方式仍存在着诸多隐患,很难适应加入WTO后复杂的金融监管环境。

首先,银行监管重现场监管,轻非现场监管。

在目前的银行监管中,监管机关往往运用人海战术,依赖查账去发现问题,这样既增加了监管成本,又不利于银行业务的创新。

其次,缺少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

从银行本身来说,内控机制的健全和有效发挥作用既有利于促进银行机构的业务创新活动,又有利于控制金融风险。

但我国银行目前的内部监管多流于形式,缺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同时也缺少行业自律组织的配合。

面对外部市场力量的冲击,很难具有竞争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第三,社会监管不够,没有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的力量。

在美国等金融监管较成熟的国家,外部审计是金融监管的重要力量。

而我国的注册会计、审计等中介机构却刚刚起步,在银行监管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另外,我国现行的监管制度在具体运行中仍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如现行的审批制要求各金融机构每开设一种金融业务都要报上审批,这种形式大于意义的监管方式既限制了银行业的发展,又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显然不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激烈的竞争形势。

(二)监管模式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决定,银监会已正式成立,就是说,央行原有的对银行监管的权力将交给银监会,这样,银行、证券、保险——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将最终完成。

客观地说,此举在我国金融改革进程中无疑是一次重大进步,它将为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提供有力的保障,也是符合我国目前国情的恰当之举。

不过,从长远来看,成立银监会是不是能够较好地解决我国还不成熟的金融市场所面临的种种深层次的问题,对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因为在国际上,混业监管已成为金融业的主流趋势,银监会所扮演的只能是一个重要的过渡角色。

它只是完善了分业监管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银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通过融资、投资、理财等方式获取非传统的收入,以弥补传统存贷款业务利润下降的局面。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对策分析,以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步伐。

一、存在的问题1. 业务范围窄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投资银行、信用卡、理财等领域,业务范围比较窄。

相比之下,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包括证券经纪、保险、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间业务体系。

2. 风险管控不足在中间业务开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可能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而一些银行对风险管控措施不足,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3. 人才短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依然存在一定的短缺,一些银行缺乏专业的中间业务人才,影响了业务的发展和创新。

4. 监管政策不够完善有效的监管政策是促进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当前我国对于中间业务的监管政策并不够完善,一些中间业务存在监管漏洞,容易出现风险事件。

二、对策分析2. 强化风险管理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时,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避免风险积累和传导,确保业务的安全和稳健。

3.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商业银行应当加大对中间业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员工参加相关学习和培训,引进在中间业务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提高中间业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4. 完善监管政策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当完善对中间业务的监管政策,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监测和管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中间业务发展的合规和稳定。

三、总结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业务范围、风险管控、人才培养和监管政策等多方面进行对策分析,确保中间业务发展的合规和稳定。

当前商业银行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当前商业银行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当前商业银行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当前商业银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一、人本管理欠佳,激励措施亟待全面恢复和加强众所周知生产力包含人、产品、工具三个要素,而人是决定性的因素。

以往计划经济时代,各行各业在工作和生产中采用的多种激励措施一度发挥了极大的激励作用。

对涌现出的“双先”、“劳模”,不仅给与广播表扬、佩戴红花、上光荣榜、颁发奖状等形式上的肯定和鼓励,而且在人事档案、工资待遇、提拔任用等方面给与了切实的物质奖励。

从而,使每一位干部员工视荣誉为生命,奋力工作,积极争取;使一个系统、一个单位及其一个部门的“比、学、赶、帮”蔚然成风,一个个“双先”、“劳模”层出不穷,不断涌现,并由此克服了种种难关,使得各项艰巨任务圆满、超额完成,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单位只顾抓业务,而放松或丢弃了在人本管理中具有巨大积极作用的激励措施。

不少单位或部门一味强调绩效考核、经济奖罚及其“末位淘汰”,长期不进行综合评比、不评先、不表彰。

比如某商业银行省、市分行会计部门,近三年来对各二级分行、县级支行及其营业网点按照文件评比、推荐的会计、财会监管工作等“先进”,虽然有时还进行了反复的确认,但最终是成大海,杳无音信,不仅.没有下文确认、会议表彰,更没有颁发证书和奖金。

个别行有时评了也只是单方面的业务先进,不开表彰大会、不颁发奖状、奖品,只是兑现一下绩效工资或下个表彰文件了事。

选出的“先进”业绩不入人事档案,不与提拔任用挂钩,更有甚者不什么样的“先进”照常下岗、照样被“淘汰等等。

凡此种种极大地打击和伤害了广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争先恐后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使广大员工人人自危,干一天算一天,时刻准备着、盼望着内退或买断。

从而,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全行的规范操作、安全营运及其有效发展。

因此,各行各级管理部门必须对此给与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必须尽快恢复和利用相应的激励措施,加强人本管理:首先,各级行管理部门在进行相关业务评比的同时,要定期不定期地积极开展各类切切实实的综合评先工作,评出的先进不仅是阶段性、单项任务完成好,而且在政治、思想、品德及其工作能力等方面要有先进性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商业银行的监管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到了关键时期,因此,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研究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商业银行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行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商业银行;监管问题;研究
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是规模最大、业务范围最广泛的金融机构,是银行体系中的主体,商业银行对社会经济发展及金融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时地对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具有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监管的特点、目标及原则
商业银行是从事“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它的经营活动广泛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金融体系的主体,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对于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监管包括两大目标:保证银行的稳定经营和健康发展,维护金融秩序,确保广大民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从储户利益来讲,是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尤其是存款人的利益。

商业银行监管的原则在于:第一,依法监管与严格执法原则。

第二,综合性与系统性监管原则。

第三,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第四,有机统一原则。

第五,监管适度与竞争适度原则。

二、商业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
(一)金额脆弱说
银行业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难以配合,存款者很难准确监测和评估个别银行的财务状况,一旦存款者对银行安全产生怀疑时,就会提走资金,由此形成的银行挤兑可能蔓延到有清偿能力的银行,甚至导致整个银行体系的崩溃。

银行业具有的内在不稳定性造成银行的脆弱性,银行的脆弱性决定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二)公共利益说
由于金融的负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

不完全信息将导致贷款者注重长期客户关系,而影响了信贷资金流向收益较低的借款者,降低信贷市场分配资金的效率。

三、商业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业的行业特殊性决定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金融风险多种多样,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等。

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都要求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金融监管可以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公众的信心,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金融主管当局要通过金融监管保证金融运行有序、竞争公平且有效率。

四、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部门缺乏协调机制
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还不健全。

2003年我国建立起“一行三会”制度,开始实行分业监管。

在行政级别上,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三者地位相等,都隶属于国务院。

正是行政级别上的平级关系使他们分而制之,难以协调沟通,实现信息共享。

这就容易产生监管的灰色地带,其中存在的漏洞往往是金融机构不能独自承担的,甚至直接威胁国家整个金融体系。

(二)市场退出监管不足
我国目前监管的内容主要是机构的审批和经营的合规性,对市场退出的监管则属空白。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现行的商业银行退市法规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市场退出时对存款特别是居民储蓄存款有法可依的保障机制,事实上存在政府不得不为的过度保护。

国有商业银行“太大而不宜倒”和某些中小商业银行风险集中的问题。

(三)监管理念落后
银行监管缺乏创新性和自主性,不能及时对银行系统进行监管。

我国的金融监管缺乏事前预测,没有一个有效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价、预警和处置系统,还没有真正实现持续性监管,金融监管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四)监管目标模糊
在我国由于银行主体(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均为国家所有,商业银行监管的重心落在了确保国家金融方针、政策的有效实施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贯彻落实。

目标的偏差,必然使监管行为出现偏差,造成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信贷资产质量偏低,清偿和支付能力不足。

(五)监管过程不严谨
主要表现在执法不到位,监管力度弱,监管效果不明显,致使违规违章现象继续泛滥;或者对不同的被监管对象执法力度不同,孰轻孰重,不能一视同仁。

(六)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第一,法律的可操作性较弱。

第二,政策法规体系比较繁琐。

第三,银行监管法规不完善、不配套。

(七)监管具体方法匮乏
目前我国监管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外部监管,自我管理虽有,但由于相当部分银行国有,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不完善,行业自律组织更是少见。

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监督机构对银行业的检查只是偶尔有之,并没有形成制度,存在着严重的体制缺陷。

五、完善我国银行监管的对策
(一)加强监管部门协调
加强协调机制主要建立监管各方高效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冲突。

首先,明确信息收集方面的分工,防止监管信息出现缺失或信息重复。

其次,在机构设置方面,在混业经营趋势下监管部门设置的机构应该起互相补充的作用,避免简单的重复,在监管内容、监管方法、监管频率上合理安排充分协调,以增加监管效率。

最后,还应注意监管部门在制度上的协调。

(二)建立规范的市场退出规定
首先,要明确我国商业银行退出的主持机构及其职责,界定政府在商业银行市场退出中的权限和行为边界。

其次,在收购方法上主要以并购方式为主。

再次,立法机关和金融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颁布有关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法律、法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则。

(三)要增强与被监管者的沟通,形成互动式监管
学习借鉴国际银行业监管技术。

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依据我国银行业实际经营情况,建设符合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信息网络系统。

要进行独立自主的金融监管创新和增强监管的前瞻性。

(四)把好申请银行质量合格关
商业银行机构准入控制是有效监管的首要环节,是商业银行机构的数量、结构、规模分布符合国家经济金融发展规划和市场需要。

(五)逐步放松银行业务准入的限制
对银行业务进行诸多限制不利于银行发挥其本身的优势,最终无法达到其规模效应和规模报酬,也不利于银行适当分散风险。

(六)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通过确定合理负担银行风险损失的办法,对保护存款人利益,稳定金融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我们应制订出一套既能保护存款人利益,又能监管银行经营制度,并且设计合理的监管工具,尽可能地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促进银行业稳定发展。

(七)强化市场约束
监管必须以保证信息的可得性、透明度和可靠性为中心,使广大市场参与者以自由选择和“用脚投票”行为来监督和约束金融机构。

必须制定若干详细规定,使银行的信息披露走上制度化轨道,强制金融机构及时、准确、全面、公开地向公众披露信息,并对那些未能按规定披露的机构予以惩处。

(八)改革和创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
商业银行要坚持把稳定增长作为银行发展的长远目标,注重对主要业务环节和整个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完善风险内控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

继续推进机构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管理,实行审慎会计财务政策。

(九)建立科学有效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价、预警体系
加强对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信息的分析和运用,实施实时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状况进行总体评价。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单个机构风险和系统风险进行早期预警和防范。

总之,现代市场经济中,银行业的安全和健康运行是整个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

因此,银行监管政策实施的好坏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的银行监管起步晚,监管的政策和监管的水平都有待改进和提高。

商业银行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深刻理解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的关系,在全面总结银行监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引进和借鉴国际银行监管的先进做法,对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自我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银行监管的行动方案,规范银行监管,努力构建商业银行有效监管的新框架。

参考文献:
[1] 黄达.金融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刘晓勇.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 刘毅、杨德勇、万猛.金融业风险与监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 祁敬宇、祁绍斌.金融监管理论与实务[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5] 李成.金融监管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6] 卫新江.金融监管学[M].科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