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病例
颅内肿瘤伴发颅内动脉瘤9例报告
1 一般 资料 . 1
男1 , 8 , 例 女 例 年龄 4 ~0岁 , l6 平均 5 .岁 。临床 1 8 表现 : 首先发现脑肿瘤 5 , 例 有头痛 和( ) 或 恶心呕
表 1 颅 内肿 瘤 合 并 动 脉 瘤 9例 临 床 资 料 和 治 疗 方 法
变 通 医堂 Q
2 6鲞
・
2 7・ 6
颅 内肿瘤 伴发颅 内动脉瘤 9例报告
储 呈春 , 留贯 , 志 红 , 青 芳 , 卞 钟 孙 沈建 康
( 南通 市 中医院神 经外科 , 苏 2 6 0 ; 海 交通 大 学医学 院 附属瑞 金 医院神 经 外科 ) 江 20 1 上
【 摘 要】 目的 : 探讨颅 内肿瘤伴发颅 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 内肿瘤伴 发颅 内动脉瘤 9例 , 颅 根据患者
吐 、 痫发 作 、 癫 一侧肢 体 无力 症状 等 。 由动 脉瘤 破裂
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起病 4 ,表现为急性剧烈 例 头痛等 。 例患者均诊断为颅内肿瘤和颅 内动脉瘤。 9
肿 瘤 部位 及 病 理 : 膜 瘤 4例 , 脑 颈静 脉 球 瘤 1 , 例 黑
多的一 组是 Lct 于 18 年报道 l 例【 i a a 96 8 3 J 。随着神 经影像学 的发展 , 内肿瘤伴发颅 内动脉瘤 的病例 颅 逐 渐增 多 。本 文 对作 者所 在 两家 医 院 20 3年 6
【 关键词】 颅 内肿瘤 ; 内动脉瘤 ; 颅 动脉瘤栓塞术 ; 动脉瘤夹闭术 ; 网膜下腔 出血 蛛
f 中图 分 类 号 】 R 3 .1 79 4 『 献 标 志 码1 B 文
颅 内肿瘤伴发颅内动脉瘤很少见 , 文献 报道发
生率 为 03 07 11 目前 大 多数 为 个 案 报 道 , _ %~ . -。 %[2 最
颅内肿瘤样夹层动脉瘤四例
脉供瘤 血管 ,切断 ,然后将 肿瘤完 整
切除。肿瘤 大小 7m×5 mx5m,外 e c e 膜光滑 ,壁厚 而坚实 ,中间腔隙有 陈 旧血性液 ,并可 见 附壁 血栓 ,镜下 见
左侧大脑后 动脉 闭塞 ,经行去 内瓣减 压手 术 后,病 情 平 稳 ,住 院 3 6天 ,
力层 和中层 之间发 生剥离 ,易致 内膜
支供应 ,动脉瘤形 成一盲端 ,此 时可
行动脉瘤 切除术 ,本 例术后 曾出现一
过性皮层 缺血 症状 ,与术后血 管痉挛
有关 ,经尼莫地 平等对症 治疗后症 状
缓解 .预后 良好。另 1 颈动脉 系统 例
肢体活动不便 1 月而 人院:四 显示桥
征右 侧 阳性 ,c T显Leabharlann 示 桥 脑腹 侧 偏 左 一
占位病灶 ,高低信号 混杂 ,中间有低 信号 影。 c A显 示 Ⅵ r 2段 上一 蜡
肠样 结构。D A检查 显示 大脑 中动脉 S 动脉瘤 ,长 约 6 m 0 m,宽约 2m 0 m,静 脉期腔内有造影 剂存 留。手术 :经翼 点人路 ,显微镜下夹 闭瘤根 部 的中动
行动脉搭桥术或 颞浅 动脉 、大脑 中动
隙,将 内膜从弹 力层上剥 离 ,引起 血 管腔 狭 窄或 闭塞 ,伴 或 不 伴 局 部 扩
张 ,即所 谓 珍 珠 串 样 改 变” 。颈 动
脉系统夹层 动脉瘤 在某种 程度上不 同
于椎基底动脉 系统 ,前者 常常 出现载 瘤动脉 c塞 。文献 报道夹层 动脉瘤 的 j j 诊断依据 多为缺 血 、出血表现 ,假腔
偏向左侧 ,因该 动脉瘤发 生于基 底动
脑转移瘤病例
NCCN 2015
▪ NCCN建议全脑放疗标准剂量分割为 30Gy/10f 或 37.5Gy/15f;对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
亦可考虑20Gy/5f。 *
▪ 国内亦采常用30Gy/10f 或 40Gy/20f作为全脑放疗方案* * 。 ▪ SRS靶区边缘最大剂量为24Gy,18Gy及15Gy,对应肿瘤最大径 ≤20mm,21-30mm及
31-40mm。 * * *
* NCCN, 2014 * * 2010年AANS CNS《脑转移瘤的循证医学与治疗指南》 * * *RTOG90-05, 2000
1-3个病灶
>3 个病灶
NCCN建议>3个病灶行WBRT,对于瘤荷较小的患者也可考虑SRS。
Summary 1
• NCCN推荐WBRT标准剂量分割为 30Gy/10f, 此外对一般 情况稍差的患者也可考虑 20Gy/5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40例NSCLC erlotinib +WBRT
Erlotinib 150 mg /d+ WBRT 35Gy /14F Erlotinib 维持
主要研究终点: ORR,OS
J Clin Oncol 31:895-902.
中位随访28.5个月,总有效率为86%。中位生存期11.8个月, EGFR野生型和突变型中位 生存时间分别为9.3个月与19.1个月。
肺癌脑转移瘤病例分享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 李东明
提纲
背景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疗结合靶向治疗病例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化疗复发结合替莫唑胺治疗病例
背景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比原发肿瘤的发 病率高10倍。成人癌症患者中20%-40%发生脑转移。
(医学解析)脑瘤(颅内肿瘤)概述及偏方
脑瘤(颅内肿瘤)概述及偏方(一)概述1、脑瘤系指生长于颅内的肿瘤,又称颅内肿瘤。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般在20~50岁之间发病较多。
成人与儿童在好发部位和类型上有所不同,儿童以小脑幕下的肿瘤多见,成人则以小脑幕上的肿瘤为多见。
临床表现因肿瘤的类型、部位、生长速度和患者的全身情况的差异而不同,一般可分为颅压增高症状和患者的全身情况的差异而不同,一般可分为颅压增高症状和定位症状两类。
颅压增高症状一般表现为三联症,即头痛、呕吐、视觉障碍;其它可见头晕、复视、精神症状、癫痫发作等。
定位症状根据所在部位不同也有差异。
如肿瘤位于额叶可见进行性智力迟钝,性格改变,癫痫发作;位于小脑,则可有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脑胚胎组织发育异常、化学、遗传、病毒等因素有关。
脑瘤的病理学分类很复杂,根据肿瘤组织的起源,大致可分为神经胶质、脑膜、颅内某些特殊器官(如垂体腺瘤等)、脑神经鞘膜等发生的肿瘤。
本病的诊断,除了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外,一些必要的检查是不可缺少的。
如眼底检查、X线头颅平片、超声波、脑电图、血管造影、脑室造影、发射性同位素脑扫描及CT扫描等。
现代医学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
恶性肿瘤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脑瘤属中医学“厥逆”、“真头痛”、“内风”、“头风”等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内有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外为寒气、邪毒入侵及形成痰湿、瘀毒所致。
临床上常分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湿内阻、瘀毒内结等型进行辩施治。
(二)脑瘤总方1、主治:颅内肿瘤。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猪苓、土鳖虫、白术各10克、生地黄、泽泻、石菖蒲个15克、茯苓20克、蜈蚣2条。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病例:叶X,男,86岁,1986年2月入院。
头痛眩晕、走路不稳一个月。
病情日渐加重。
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诊断;后颅凹左侧桥小脑角肿瘤。
因年事已高,不宜手术,求治中医。
颅内肿瘤病例分析
颅内肿瘤病例分析1. 病例背景本报告旨在分析一起颅内肿瘤病例,患者男性,45岁。
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
经过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证实为颅内肿瘤。
2. 病例分析2.1 症状分析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提示颅内压增高。
这些症状可能与肿瘤的生长速度、位置和体积有关。
颅内压增高可能导致脑组织受压,引起头痛;同时,刺激呕吐中枢,导致恶心、呕吐。
2.2 影像学检查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颅内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本病例中,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位于大脑右侧,呈均匀增强,边界清楚。
这些特征有助于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
2.3 病理学诊断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等方式,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本病例中,病理学检查证实肿瘤为良性,具体类型为神经鞘瘤。
这一结果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3.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和肿瘤性质,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病例中,患者肿瘤为良性,但体积较大,伴有颅内压增高。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3.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颅内良性肿瘤的首选方法。
手术过程中,需注意保护周围正常脑组织,避免术后并发症。
本病例中,患者接受了右侧大脑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肿瘤切除彻底。
3.2 术后治疗术后患者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相应治疗。
本病例中,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颅内压增高,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
3.3 随访与监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本病例中,患者术后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随访,期间症状无复发,影像学检查显示颅内无肿瘤复发迹象。
4. 结论本病例为一例颅内良性肿瘤病例,通过详细的病例分析、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明确了肿瘤的性质、位置和大小。
治疗方案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给予对症治疗和定期随访。
患者术后病情稳定,无复发迹象。
本病例表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对于颅内肿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颅内肿瘤手术的麻醉
颅内肿瘤手术的麻醉病例一一般情况患儿,女,11岁,46kg。
患儿因头痛、头晕半年,乏力伴行走不稳4个月,喷射性呕吐半个月余就诊,患儿慢性起病,上述症状逐渐加重。
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双瞳孔等大等圆,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指鼻试验、闭目难立征(+),步态不稳,双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偶闻期前收缩,未及杂音,近3个月体重减轻9kg。
头颅MR示:第四脑室占位性病变,髓母细胞瘤可能性大,幕上脑积水并间质脑水肿。
ECG可见偶发单个室早,余无特殊。
诊断为后颅窝占位,完善术前准备择期手术。
麻醉过程患儿入手术室后HR80次/分,BP120/65mmHg,SpO2 100%。
静脉滴注舒芬太尼15μg,注射2%利多卡因40mg,丙泊酚100mg,罗库溴铵25mg,戊乙奎醚0.5mg,面罩给氧加压通气,胸廓起伏良好,肌松完全后经口气管内插管,6.5mm(ID),插管深度18cm,听诊双侧呼吸音对称后胶布妥善固定导管,转换为机械通气模式,设置压力控制模式PC16mmHg,I∶E= 1∶2,RR 16~22次/分,控制PETCO2在28~35mmHg范围内。
行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ABP。
术中持续泵入丙泊酚6mg/(kg·h)及瑞芬太尼0.20~0.25μg/(kg·min)维持麻醉,术中严密监护,根据手术进程和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患儿的电解质平衡和血液管理,体征大致平稳。
手术历时4.5小时,出血约400ml,术中补充晶体液1300ml,胶体液500ml,输入RBC 2U,FFP100ml。
术毕前查血气示:pH7.38;PCO236mmHg;21.0mmol/L;BE- 4mmol/L;HCT28%;电解质大致正常。
患儿体征大致平稳,手术医师考虑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患儿带管送至ICU继续观察治疗。
给予患儿术后镇痛,PCA配方:舒芬太尼90μg,生理盐水100ml,昂丹司琼8mg,泵速2ml/h。
儿童颅内肿瘤254例临床病理分析
e t i e i 5 . 9 ) h o iv aeo T a d MR w s9 . 9 a d 1 0 ,rse t e .C n ls n C i h o ri no a rg n( 7 0 % .T ep s i rt f n a 4 0 % n 0 % rl o te C ep ci l v y o c i s h d od b a u o l n
颅 内肿 瘤 的 临床 及 病 理 资 料 进 行 总 结 分 析 。 结 果 本 组 病 例 占 我 院 同 期 脑 肿 瘤 病 例 的 1.0 , 男 性 患 儿 居 多 , 17 % 以 占
6 .7 ; 4 5 % 发病年 龄以 9~1 2岁为高发 , 2 .5 ; 占 7 9 % 临床 表现以头痛 、 头晕 、 呕吐为主 , 7 . 3 ; 童颅内肿瘤 以胶 质细胞瘤 占 32% 儿 为多见 , 0 7 % , 占5 . 9 其次为髓母 细胞瘤 , 2 .2 ; 占 44 % 发病 部位幕下多于幕上 , 7 0 % ;T检查 阳性 率为 9 .9 , R检查 占5 . 9 C 40% M 阳性率为 10 0 %。结论
da n ss r t a d t e a e t f c .M e h d T e ci ia n ah lgc ld t r o lce n n y e n 2 4 c s s o n ig o i ae n h rp u i e f t c e to s h l c a d p t oo ia a a we e c l td a d a a z d i 5 a e f i— n l e l ta rn a u ri h lr n r c a ilt mo c i e .Re u t T e c s so t e a i mo h l rn a c u td fr1 . O 0 l b an tmo si u o . n d s ls h a e f nr r n a t i a l u ri c i e c o n e o 7 % faI r i u r n o r s n d 1 h
颅内肿瘤术后术区边缘弥散高信号病例的随访观察
颅内肿瘤术后术区边缘弥散高信号病例的随访观察隋桐;马心龙【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年(卷),期】2024(8)11【摘要】目的:观察颅内肿瘤术后术区边缘弥散高信号病例的特点。
方法:选取清华大学玉泉医院2020年9月—2022年10月颅内肿瘤术后术区边缘弥散高信号病例55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后24h CT检查、术后7d MR检查和术后3个月复查MR检查资料,测量弥散高信号的范围。
结果:术后7d MR检查,44例弥散高信号范围<1.5cm;11例弥散高信号范围≥1.5cm;ADC 4例呈高信号,44例低信号,7例等信号。
术后24h CT检查,对应的弥散高信号区,高密度40例,低密度10例,等密度5例。
术后3个月复查MR检查,弥散高信号消失44例,缩小6例,增大5例。
弥散高信号范围<1.5cm较弥散高信号范围≥1.5cm组吸收快、恢复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颅内肿瘤术后术区边缘弥散高信号可能是多种病理情况,弥散高信号范围越小,其吸收更快、恢复更好。
正确认识颅内肿瘤术后术区边缘弥散高信号,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总页数】4页(P108-111)【作者】隋桐;马心龙【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相关文献】1.甘露醇与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疗效观察2.吡拉西坦和甘露醇治疗老年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3.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并发非手术区颅内血肿6例并文献复习4.吡拉西坦注射液和甘露醇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临床观察5.吡拉西坦注射液和甘露醇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临床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例分享十七脑肿瘤(一)
病例分享⼗七脑肿瘤(⼀)1.⼩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称Lhermitte-Duclos病(LDD),是⼀种罕见的起⾃⼩脑⽪层、缓慢进展为特征的占位性病变,为良性肿瘤。
本病的发病年龄从新⽣⼉⾄74岁不等,以10~30岁者多见;⽆性别差异,⼩脑半球和中线均可发⽣。
肿瘤内部⽆坏死;瘤周⽆明显⽔肿。
LDD具有典型的MRI特征,即“虎纹征”。
肿瘤在T1WI呈条纹状相间的等、低信号或层状排列结构;T2WI呈条纹状相间的等、⾼信号;这种表现为在⾼信号区域⾥可见低信号的条纹状结构,即为“虎纹征”。
这种特异性的影像学特征能够在术前甚⾄不依赖病理的情况下就能对其作出正确诊断。
绝⼤多数LDD增强扫描时⽆强化;但在部分病灶可有轻度条状强化,这些强化为静脉⾎管的强化。
⼀例⼥55岁,可见DWI稍⾼,ADC等,轻中度强化,FLAIR稍⾼,T1和T2可见虎纹征,可能是病灶较⼩,征象不典型,⽆明显⽔肿,随访3年⽆明显变化。
2.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瘤(DNT)是⼀种相对少见,为WHO分级Ⅰ级。
由于病灶周围多伴有⽪质发育异常,推测该类肿瘤发⽣于胚胎期⽪层形成的过程中,因此⼜称发育性肿瘤。
DNT好发于⼉童,顽固性癫痫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外科切除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主要位于幕上⽪质,以额、颞叶多见,其次为顶叶、枕叶,其他罕见部位包括脑⼲、⼩脑、尾状核等,甚⾄脑室内也可发⽣。
多数⽂献描述DNT呈扇形或倒三⾓形分布,即肿瘤以⼤脑凸⾯为基底,尖指向内侧,并认为这种形态特点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神经胶质纤维呈放射状分布有关。
典型的DNT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在T2WI信号往往⾼于⼀般的肿瘤,类似囊性病灶。
病灶周围⽔肿往往不明显,也常常合并局灶性⽪质发育不良。
⼤部分DNT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少部分病灶内可出现轻微斑⽚状、结节样或环形强化。
⼀例⼥45岁,周围⽆⽔肿,⽆胶质增⽣,⽆强化,随访3年⽆变化3.胶质母细胞瘤,WHO Ⅳ级,为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多见于40-60岁。
《请您诊断》病例44答案:颅骨内脑膜瘤
作 者 单 位 :10 0 广州 , 508 广东 省 医学 科 学 院 , 东 省 人 民 院 放射 科 广 作 者 简 介 : 奕 ( 9 1 ) 男 , 东 , 人 . 院 医 师 , 要从 事影 像 诊 断 工 作 。 张 】8 一 , 广 州 住 主
l8 l4
放射学实践 21 0 0年 1 O月第 2 5卷 第 1 O期
侧 可 见 放 射 状 、 样 新 生 骨 形成 ( ) 针 箭 。 图 2 T W I 病 灶 呈 稍 高信 号 , 骨 广 泛 示 额
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形成 , 内外 板膨 胀 , 可见 放 射 状 骨 针 , 灶 向 颅 内生 长 , 病 临近 脑 回 受 压 ( ) 箭 。 图 3 T wI 肿瘤呈等信号 。 图 4 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 示 ~6
额 部 可见 隆起 包 块 , 硬 、 界 清 , 压 痛 , 动 差 , 部 皮 肤 无 质 边 轻 活 局
红肿 破溃 。
年余 。2年 多 开 始 前 额 部 明 显 突 出 肿 物 , 鸡 蛋 大 小 , 头 痛 、 如 无 发 热 、 吐 不 适 。 1 前 病 灶 明 显 增 大 , 地 医 院 提 示 额 骨 病 呕 年 当 变 。 既往 无 外 伤 及 手 术 史 , 族 无 遗 传 病 及 肿 瘤 病 史 。查 体 前 家
膨胀 , 见放射状骨针, 界清楚 , 灶呈等 T 可 边 病 长 T。 号 改 变 信
( 2 3 . 强 明显 强 化 ( 4 ; 灶 向下 累 及 双 侧 额 窦 及右 侧 图 、)增 图 )病
性 居 多 , 质 破 坏 边 界 尚 清 , 态 不 规 则 , 有 反 应性 硬 化 。脊 骨 形 可
Ra il rci , c 0 0 Vo 2 。 . 0 do P at e O t 1 , l 5N0 1 c 2
颅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8例临床分析
第37卷2642013年第4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I A N G M ED I C A L J O U R N A LV01.37,N o.4A pr.2013颅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8例临床分析虞聪,顾旭辉,陆泳宇,朱为民,俞俊杰,谢启宏,丁旭东,顾庆丰,宋黄成,袁彬彬,朱松华(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海门226100)摘要:曰的研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肿瘤(脑膜瘤、胶质瘤)的手术技巧和效果。
方法我院2006—01—2013—01间共收治颅内肿瘤患者18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此1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肿瘤全切除率95.3%,平均输血量(286±180)m l,恢复良好率98.3%。
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术后病残率。
关键词:脑膜瘤;胶质瘤;显微手术doi:10.3969/j.i ssn.1004—5775.2013.04.011学科分类代码:320.2715中图分类号:R616.2文献标识码:B18C l i ni cal C a se s A nal ys i s of M i c r osur gi c al O per at i on of I nt racr ani al Tum or sY U C ong,G U X u—hui,LU Y ong—yu,et a1.(N eur ol ogy D epar t m ent,H ai m en Peopl e’S H os pi t al,H ai m en226100,CH I N A)A bst r act:O bj ect i ve T o r esea r ch t he s ki l l s and eff ect s of m i c r osur gi cal oper a t i ons t o t r e at i nt r acr ani al t um or s (m eni ngi om a,gl i om a).M et hods A na l yzi ng t he18ca ses of t he pat i ent s of i nt racr ani al t um or w ho expe r i enc edm i c r osur gi cal oper at i ons.R esul t s T he r at e of t ot al r esect i o n of t um or i S 95.3%.Theaver age am ount of bl oodt r ans f us i on i s(286±180)m1.The r a t e of good r ec ove r y af t er ope r at i on i s98.3%.C oncl us i on M i c r osur gi caloper a t i ons c an r em a r kabl y r e duc e t he am ount ofbl eedi ng dur i ng ope r at i on,i ncr ease t he r at e of t ot a l r esect i o n oft um or and r educ e t he r a t e of di s abi l i t y aft er operat i on.K ey w or ds:M eni ngi om a;G l i om a;M i cr os ur gi c al ope r at i on我院神经外科2006—01—2013—01间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肿瘤患者18例,效果满意,现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中医医案——颅内肿瘤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化痰佐以他法治愈颅内肿瘤两例病案一:孙某,女,41岁。
初诊:1964年8月。
主诉及病史:患者自头部受伤后,常有发作性头痛、头胀已10多年。
近2年来逐渐加剧,头痛剧烈时神志不清,小便失禁。
1年多前突然右侧肢体偏瘫,手足僵硬,运动障碍。
1964年曾去某医院神经科就诊,作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左侧颞部脑血管动脉瘤。
因手术有困难,要求中医中药治疗。
诊查:病员左侧头部胀痛近数月加重,右侧手足屈伸不利,运动障碍,语言謇涩,行走时步履不稳。
两眼视力模糊,反应迟钝,有时出现复视。
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治以化痰软坚,活血祛瘀为法。
处方:主要药物为牡蛎、昆布、海藻、石见穿、水红花子、白芷、当归、赤芍、丹参、地龙、熟地、党参、生南星、红花、钩藤、天龙等。
加减药物:蒲公英、天葵子、煅瓦楞、白术、连翘、夏枯草、石菖蒲、黄芪、姜半夏、远志肉、象贝母、天竺黄、陈皮、茯苓、川芎、生熟米仁、全蝎、甘草等。
酌情加用指迷茯苓丸、复方夏枯草膏、牛黄醒消丸等成药。
连续服用中药半年后,头痛、头胀及右侧肢体僵硬逐渐好转。
后继续服药1年左右,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头痛程度也明显减轻,右侧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为巩固疗效,患者坚持连续服用中药4年左右。
1983年10月随访,健康情况良好,并已恢复工作。
病案二:戴某,男,45岁。
主诉及病史:1973年8月开始头晕、耳鸣、烦躁、恶心,有时头痛呕吐,身体虚弱无力。
1974年多次作内耳道摄片,并请脑外科会诊,确诊为右侧内耳道听神经瘤,建议暂不手术,请中药治疗。
1975年5月曾在某医院肿瘤科治疗半年多,未见成效,1976年2月来我院就诊。
诊查:病员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耳鸣,前额及右耳听骨处麻木,有时影响到左手肘及手指。
舌苔黄腻,舌质偏暗,脉象弦滑。
辨证: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扰、痰湿内阻。
治法:治以滋阴补肾、平肝潜阳、化痰开郁等法。
天坛医院成功摘除颅底罕见巨大脑膜瘤1
天坛医院成功摘除颅底罕见巨大脑膜瘤*导读:北京天坛医院采用乙状窦前入路高难度手术方法,手术历时19小时,成功为河北雄县农民宋书平摘除颅底罕见巨大脑膜瘤。
……今年4月初,54岁的宋书平在当地雄县人民医院,做CT和核磁检查发现,宋书平颅内有一个巨大肿瘤,医生让他们马上到北京看病。
老俩口一拖再拖,直到庄稼秋收后才到北京看病。
10月份,张玉杰陪着妻子宋书平慕名到北京天坛医院看病,核磁检查发现,宋书平颅内的巨大脑膜瘤体积达8×8×6厘米,足有成人拳头大,而且侵占了颅底面积的大部分。
肿瘤的肆虐侵袭,已经使颅内正常脑组织失去代偿功能,宋书平必须尽快接受手术治疗,否则,生命会受到严重威胁!肿瘤供血丰富、累及太多重要神经病例实属罕见11月4日,宋书平住进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七病区。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张力伟教授、有着30余年丰富神经外科临床经验的张俊廷主任医师、七病区副主任吴震带领医生们认真讨论宋书平的病情。
专家们一致认为:“肿瘤巨大,生长在颅底部位;供血丰富;质地坚硬;累及且包裹太多重要神经、血管。
”宋书平的病例实属罕见。
手术风险非常大。
手术后病人很可能会出现昏迷、眼球活动障碍、听力损害、呼吸障碍、饮水咳呛、面瘫等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残疾。
医生们反复与患者家属交待手术的风险性,以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宋书平的丈夫张玉杰坚决要求手术,张力伟副院长组织全体医生和护士反复讨论研究,缜密地制定手术方案和手术后护理措施。
最终决定:不管多么艰难,冒多大风险,全力手术挽救患者。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张力伟教授、张俊廷主任医师、吴震副主任医师、刘巍主治医师、汪雷主治医师组成手术小组,麻醉科、手术室、血库、ICU等科室全力配合,11月12日上午9时,医生们在全麻下为宋书平做“右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手术”。
由于宋书平的肿瘤巨大,生长在颅底部位,肿瘤暴露十分困难。
为了使手术野充分显现,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医生们采用了高难度乙状窦前入路手术方法。
神经外科教授人物典型案例
神经外科教授人物典型案例一、神经外科教授简介神经外科教授是我国一位知名的专业人士,他在神经外科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他曾赴国外深造,师从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回国后,他致力于神经外科事业,为我国神经外科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神经外科教授典型案例分析1.病例一: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神经外科教授曾成功为一位颅内肿瘤患者实施了切除手术。
该患者肿瘤位于脑部深层,术前诊断为胶质瘤。
神经外科教授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将肿瘤完整切除,为患者带来了新生。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2.病例二:脑血管病治疗另一位患者因脑血管破裂导致严重的颅内出血,神经外科教授迅速为其进行了开颅手术。
手术过程中,他精确地找到了破裂的血管,并成功进行了修补。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血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3.病例三: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矫正手术神经外科教授还曾为一位患有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实施了矫正手术。
该患者自幼患有脑积水,神经外科教授通过精湛的手术技术,成功地为患者解除了病痛,提高了生活质量。
三、神经外科教授的成就与贡献神经外科教授在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享有盛誉,他主持完成了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他曾获得我国神经外科领域的最高荣誉,为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四、神经外科领域的发展趋势神经外科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微创技术、神经导航系统、生物材料等先进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神经外科教授紧跟国际发展潮流,不断探索创新,为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结语神经外科教授凭借其卓越的医术和严谨的医德,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他身上的光环并非偶然,而是他不懈努力、勇攀医学高峰的最好见证。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1例病例报道
甘肃医药2021年40卷第4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21,Vol.40,No.4·短篇及个案报告·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 ,SFT )多见于胸膜,但也见于头颈部的部位,包括眼眶、鼻腔、副鼻窦、甲状腺、腮腺、颊部和咽旁间隙。
最初,由lempere 和Rabin 在1931年将其描述为纵隔和内脏胸膜的原发性肿瘤[1]。
Carneiro 等[2]于1996首次报道了涉及中枢神经系统(CNS )的原发性SFT 。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中枢神经系统SFT 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大多数病例位于脊髓。
关于颅内的病变相对较少,据报道占所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不到1%[3]。
颅内SFT (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 ,ISFT )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检查。
1病例资料患者,男,57岁,因视物重影2月余伴头痛一周入院。
入院头颅CT 平扫提示:头颅骨显示完整,大小、形态正常,右侧蝶骨大翼局部骨质吸收、破坏,局部见团状稍高密度影,截面大小约6.4cm ×5.7cm ,边界尚清,邻近脑实质受压(图1)。
磁共振成像(MRI )示右侧额颞部见团块状混杂信号影,以等T1、等T2为主,大小约5.7cm ×5.8cm ×6.9cm (左右×前后×上下),T2-FLAIR 呈高信号,DWI 呈等、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内见不规则未强化坏死区,侵及右侧眼眶外侧壁,局部外直肌、视神经分界欠清。
紧贴双侧侧脑室周围见对称性条片状稍长T1、T2信号影,T2-FLAIR 呈稍高信号,DWI 呈等信号(图2)。
查体:神志清楚,视力视野受损,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术前诊断:右侧蝶骨嵴脑膜瘤。
颅内肿瘤占位及痛风等疑难病例讨论
临床表现
3
间歇期
1、两次发作之间的静止期 2、大多数患者反复发作,少数只发作一次 3、物间隔时间为0.5-1年,少数长达5-10年 4、物未用抗尿酸药物者,发作次数渐趋频繁
临床表现
4
慢性期
1、慢性关节炎。 2、痛风石:出现于病后3-42年,平均11年,小 于 5年者少见,多见于耳廓、手、足、肘、膝等。 3、肾脏病变 4、痛风性肾病 5、尿酸性肾石病
护理评价 患者目前营养状况未恶化
护理诊断及措施
(1)严密监测体温变化和生命体征变化,如有 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遵医嘱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予药物降 温。 (3)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口腔和各导管的护 理。 (4)出汗时及时更换衣服和被服,保持皮肤 清洁干燥;多喂水,以满足机体消耗,必要时 遵医嘱合理补液。 (5)调节病室内合适的温湿度,定期消毒。 护理评价 患者体温正常,未在反复高热
疑难病例讨论 ——痛风
汇报人:
主要内容
01 02 03 04
讨论目的 病例介绍 疑难讨论 相关知识
讨论目的
A
力
1、通过护理病例讨论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 题,提高护理质量。
B
2、学习痛风相关知识及相应护理,提高护理 人员综合素质、更好的护理病人。
病例介绍
基本情况
患者何永岑,男,67岁,因“左侧肢体乏力伴头晕10天”入院。
食 物 中 嘌 呤 含 量
2、无症状期的治疗
※一般应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查 ※若血尿酸仍大于8mg,尿酸>1100mg,或有家族史,则
应使用降低尿酸药物,避免诱发因素
3、急性关节炎期治疗
※卧床休息 ※药物 秋水仙碱:急性期特效药,发作24小时内服用疗效最好,24 小时后疗效减低;用法:0.5mg,每1小时次,或1mg,每2小时一 次,直至出现副作用或剂量达到6mg为止。 ※非甾体抗炎药 作用较温和 ※糖皮质激素 易出现“反跳” ※中医中药:中药口服,痛风膏外敷,关节理疗。
以突聋为首发表现的颅内肿瘤病例临床特征分析
声 反 射 检 查 、言语 识 别 率 和 前 庭 功 能检 查 均 有 重要 的提 示 意 义 。 于 微 小 听神 经 瘤 , 期 可 以 通 过 耳 内科 治 疗 缓 解 对 早 症 状 。颅 内 占位 病 变 的 确诊 还 要 依 赖 C T和 MR 检 查 。 l
【 关键词 】 突聋 ; 颅 内肿瘤 ; 耳鸣 ; 眩晕 【 中图分类号】 R744 7 R 3 .1 6 .3 。 7 9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7 - 9 2 2 1 )2 18 0 6 2 2 2 (0 0 0— 4 - 5
好 的指 导 临 床 鉴 别 诊 断 ,早 期 确 定 有 效 治疗 方案 。 方法
行 系统 性 分 析 , 括 临 床表 现 、听力 学 检 查 、 像 学检 查 及 治 疗 方法 和疗 效 评 估 等 , 纳 总结 该 病 发 生 发 展 及 转 归 包 影 归 的特 点 。 结 果 4例 患 者 中有 3名 男 性 , 名 女 性 ,均无 明显 诱 因 出现 突 发 性 听 力下 降 。其 中 2例 伴 有 持 续 高 调 耳 1
・
1 8・ 4
C ieeJ un l f ooy V 18,No.,2 0 hn s o r a lg o o Ot 2 01
.
潮 獬
・
王大 勇 侯 志强 纪育斌 历建 强 兰兰 王秋 菊 ,
质子重离子医院的病例分享与治疗效果展示
质子重离子医院的病例分享与治疗效果展示近年来,质子重离子医院作为先进的肿瘤治疗机构,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关注和赞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质子重离子医院的病例,并展示其卓越的治疗效果。
病例一:肺癌患者李先生,61岁,身体健康,经常户外运动。
然而,他近期在体检中发现右肺出现异常影像。
经过详细检查后,确诊为肺癌晚期。
李先生和家人选择就诊于质子重离子医院。
在质子重离子医院,李先生接受了个性化治疗方案,该方案根据他的病情和身体特点进行了精准制定。
质子重离子治疗技术通过精确调节质子束的穿透深度,可以更精确地破坏肿瘤,并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经过数周的治疗,李先生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肿瘤细胞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更为重要的是,他的生活质量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没有出现明显副作用。
这个病例的成功治疗证明了质子重离子医院在肺癌治疗领域的卓越效果。
病例二:脑瘤患者王女士,37岁,突发剧烈头痛并晕倒,被紧急送往质子重离子医院。
经过CT和MRI等检查,发现她患有颅内肿瘤。
由于颅内肿瘤的危险性和位置复杂性,传统的放疗和手术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王女士和家人选择了质子重离子治疗。
通过精确的计算和调节,质子重离子束可以穿过脑组织,准确破坏肿瘤,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经过多次质子重离子治疗后,王女士的症状明显减轻,肿瘤也呈现缩小趋势。
她逐渐康复,并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这一成功案例进一步证明了质子重离子医院在脑瘤治疗中的重要性。
病例三: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张小明,仅6岁,被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这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儿童肿瘤。
他的家人绝望地寻找治疗方法,并发现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这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质子重离子治疗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幼稚组织的伤害。
张小明接受了多次精准的质子重离子治疗,瘤体逐渐缩小,神经功能得到恢复。
如今,张小明已经顺利康复,并开始正常上学和生活。
他的成功案例鼓舞了更多儿童患者和他们的家人,质子重离子治疗为他们带来了希望与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化验
红细胞:3.39 *10^12/L、血红蛋白:91 g/L 血沉:73 毫米/小时
双链DNA抗体:弱阳性(+)
TCD检查提示: 左侧大脑中、前动脉流速轻升高
相关检查
头颅MRI,DWI,头颅MRV,增强扫描(12-20): 1、乳突炎,右侧为主,右侧乳突区异常强化,骨 质欠完整可能。 2、大脑镰-右侧额顶颞部脑膜、小脑幕及双侧顶 后叶-颞叶异常信号,考虑脑膜脑炎。 3、右侧颞角扩大。 4、副鼻窦炎。 5、左侧横窦及乙状窦血流信号较对侧细小。
微小听神经瘤
中等大小听神经瘤
微小听神经瘤
大听神经瘤
中等大小听神经瘤
实质型
实质型
囊性型
囊性型
三叉神经瘤
三叉神经瘤起源于三叉神经节或神经根,好发在神 经鞘膜的许旺细胞,桥脑小脑角区的三叉神经瘤起 源于神经根。
根据临床出现的三叉神经损害症状及肿瘤的特点, 即肿瘤沿三叉神经瘤径路跨颅窝生长,形成哑铃形 结构, 颞岩骨尖或颅底、鞍旁见骨质破坏,三叉神 经根增粗,囊变。
病例讨论
2013-12-27
病人信息
患者张桂连 女,44岁 主因“头痛40天”于2013-12-09收入我科。
现病史
患者于4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右侧头痛为 著,伴恶心,未呕吐,精神状态差。 就诊河北北方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给予银杏叶、 天麻(具体用量不详)等对症治疗,头痛症状未 见明显好转。
肿瘤类型
常见肿瘤
发生率
听神经瘤 75% 脑膜瘤 8%-10% 表皮样囊肿 5% 其他神经鞘瘤 2%-5% 血管性病变 2%-5% (椎基底动脉扩张,动脉瘤畸形) 转移瘤 1%-2% 颈静脉球瘤 1%-2% 室管膜瘤或脉络丛乳头状瘤 1% (四脑室内病变通过路氏孔沿侧隐窝扩展进入 CPA池内)
不常见肿瘤
2013-12-20
讨论目的
诊断
进一步检查
患者
治疗
桥脑小脑角肿瘤
桥脑小脑角区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肿瘤种 类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主要表现为桥脑小脑角区占位征候群:头痛、耳鸣、 听力下降、走路不稳等。其中包括听神经瘤、三叉神 经瘤、脑膜瘤和胆质瘤。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发生情况
胆脂瘤
颅内胆脂瘤的生长特点极具特殊性, 肿瘤生长缓 慢,匍匐生长,常顺沿临近蛛网膜下腔、脑池呈塑 形发展,包绕其内血管,肿瘤周围可见占位效应, 但常无周围水肿。因此,早期很少出现症状, 且 病程长,临床特点主要依赖于肿瘤所在的部位,常 见的在桥小脑角区可引起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 鞍区病变引起视力视野变化,后颅窝病变引起共 济失调、癫痫等症状。
蛛网膜囊肿 1% 脂肪瘤 皮样囊肿 外生型小脑脑干星形细胞瘤 脊索瘤 骨软骨瘤
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原发于内耳道者占70%~75%。多来自 前庭上神经、前庭下神经,极少原发自颅内段听 神经干上。 肿瘤起初在内耳道内生长,然后向小脑脑桥角方 向发展,形成在内耳道内的茎柄和在小脑脑桥角 处的瘤体两个部分。在内耳道内茎柄部肿瘤生长, 可侵蚀内耳道各壁,出现前庭及耳蜗症状。肿瘤 向小脑脑桥角方向发展,首先破坏岩尖及其上的 三叉神经,可引起患侧面部麻木、角膜反射消失 等。
乳突IMT的诊断
乳突IMT早期诊断困难,除非病变引起局部 压迫或侵蚀周围结构引起相应症状。 因其病变局限,一般不会引起全身症状。 乳突IMT的影像学表现为肿块样病变和(或) 片块状侵蚀周围组织,压迫并破环局部,极 似胆脂瘤型中耳炎甚至中耳恶性肿瘤,其确 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测及免疫组化检查。
病理特点:肿瘤无包膜,由增生的纤维母细 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组成。 细胞呈梭形,胞浆淡嗜酸性,可见核仁。细 胞有轻度或灶状异型行,核分裂数量不等, 缺乏不典型核分裂。 肿瘤中散在大量炎症细胞,多为淋巴细胞、 浆细胞,也有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嗜 中性粒细胞。 有黏液型、梭形细胞密集型、纤维型3种组 织学类型。
听神经瘤
若肿瘤发展可压迫脑干及小脑,引起自发性眼震 和共济失调等。 肿瘤晚期,可引起周围静脉回流障碍,脑脊液循 环受阻,引起颅内压升高和脑积水。 显微镜下按肿瘤细胞的结构和排列特点可分为 AntoniA型(束状型)和AntoniB型(网状型)。
听神经瘤的临床表现
1.耳蜗症状:首先出现持续性高调耳鸣,、进行 性感音神经性聋,其特点是语言辨别能力差,耳 聋与耳鸣同时或先后相继出现。偶因迷路血循受 阻而呈突发性聋. 2.前庭症状:多为头昏、头晕、不稳感,肿瘤压 迫内耳道血管时,可出现突发眩晕,伴恶心、呕 吐及眼震,用脱水药及镇静药病情可缓解。
直接征象 条索征、三角征(空delta征) 间接征象 脑出血或出血性脑梗死 脑室缩小(颅内压增高、脑水肿)
直接征象
间接征象 脑梗死 出血性梗死 脑出血
MRI
在MR上血栓信号因时间不同而异: 发病后1~5 d,正常血管流空现象消 失,T1等信号,T2低信号; 发病后6~15 d,T1、T2 均为高信号; 发病后16 d~3 个月,T1、T2 信号减弱, 流空信号逐渐增强; 持续闭塞表现为发病4个月后,有些病人 仍可见持续的管腔内等信号,无正常流空信 号。
5.小脑功能障碍:肿瘤向内压迫小脑时,可出现 患侧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向患侧倾倒。 6.颅内压增高症状: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 视乳头水肿等。 7.脑干受压症状:肢体力弱、麻木、感觉减退、 引出病理反射等。
MR
T1WI 略低或等信号 少数呈低等混合信号 T2WI 多呈高信号 少数呈高等混合信号 多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少数呈哑铃状,较大肿 瘤可见瘤周水肿,伴明显占位效应。 增强 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green) Inferior sagittal sinus (light blue) Straight sinus (dark purple) Confluence of the sinuses (orange) Transverse sinuses (dark blue) Sigmoid sinuses (yellow)
3.三叉神经受累:常是最先受累的颅神经,表现 为患侧面部感觉异常、疼痛、麻木、触觉减退及 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 4.面瘫:是听神经瘤的早期症状之一,约半数病 人有面瘫。若中间神经与面神经同时受压,可出 现外耳道后壁皮肤触觉减退、感觉异常及耳内疼 痛,涎腺和泪腺分泌改变,舌前1/3味觉异常, 患侧面肌痉挛、肌无力或瘫痪。
胆脂瘤
MR特点:信号不均匀呈网格状,为长T1和长 T2信号,其中T1WI 呈不均匀的低信号,内 有比脑脊液稍高的信号分隔,信号强度介于 脑脊液和脑实质之间, T2WI则呈不均匀的 高信号。
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界较清楚。肿瘤无强化 表现。¼肿瘤沿蛛网膜下腔发展,范围较广。 ½占位效应较轻,无幕上脑积水出现。¾有出 现基底动脉包埋。
三叉神经瘤
CT平扫表现为低或等密度; MRI上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 呈高或更高信 号。肿瘤边缘光滑,可被明显强化,周围无明显水 肿,患侧三叉神经显示不清,面听神经束受压移位, 有的病例可显示三叉神经根部增粗与肿瘤延 续,Meckel腔扩大。
胆脂瘤
颅内胆脂瘤是颅内少见的肿瘤,发生率低,约占颅 内肿瘤的1 %。好发于中后颅窝(如桥小脑角区、 鞍上池、四脑室等),肿瘤呈甸行性生长,常沿邻近 蛛网膜扩展。 颅内胆脂瘤是一种先天性的良性肿瘤,是胚胎发育 初期表皮组织残留在神经管内而发展形成的先天 性囊性病变,其囊壁仅含有与皮肤表皮相似的复层 鳞状上皮,囊内含有丰富的角蛋白和胆固醇。本 病好发于20岁~40岁,男多于女。
左耳先天性耳聋。
查体
右眼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伸舌居中,示齿口角左偏 右下肢肌力4级
双侧病理征阳性
双侧关节位置觉减退
入院后给予静点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 静点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静点奥拉西坦改善脑细胞代谢 口服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
病程变化
12-09至12-19 患者诉头痛症状较 前轻微好转,每日仍 需口服舒尔芬止痛, 余未诉明显不适 继续给予甘露醇及 甘油果糖降颅压 治疗。 12-19至12-22 鉴于患者头痛缓解 不佳,给予氟美松 10mg入壶,患者诉 头痛症状明显好转, 但出现右侧肢体间断 性抽搐,持续1-2分 种后可自行缓解,常 以姿势变换为诱因。 21日中午患者出现 癫痫大发作,持续约 3分钟,后给予静点丙 戊酸钠后未出现大 发作。 12-23至12-27 患者家属到北京301 会诊,仍考虑炎性肌 纤维性母细胞瘤,建 议激素治疗,给予甲 强龙1g冲击治疗后 患者头痛明显好转, 仍诉阵发性右侧肢体 抽搐伴有放电感, 持续静点丙戊酸钠, 并口服德巴金及 奥卡西平控制癫痫。
影像学变化 2011-08-11 2011-08-16 2011-08-30 2012-02-03 301医院 251医院 301医院 玉泉医院
影像学变化 2013-11 2013-12-20 二附院 我院
2011-08-11
2011-08-16
2011-08-30
2012-02-03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 最常见的部位是 肺脏,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如胸痛、发热以 及乏力、贫血、多克隆高球蛋白血症等。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发生于乳突部位的IMT更为罕见。
IMT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IMT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明确。 推测可能是机体对损伤的反应性增生所致 机体对炎症的反应造成 人疱疹病毒8、EB病毒、过度表达的IL-6及间变性 淋巴瘤激酶基因和ALK蛋白可能与IMT发生有关。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IMT出现2号染色p23重排, IMT 单克隆增生的特征,支持这一病变为真性肿瘤而非 炎症性假瘤。
查头颅核磁结果示:右侧顶叶低密度影,右侧侧 脑室下角扩张。腰穿结果示:脑脊液蛋白 848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