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际贸易学框架体系及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的法律框架和规则体系

国际贸易的法律框架和规则体系

国际贸易的法律框架和规则体系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也变得愈加频繁和紧密。

由此,国际贸易的法律框架和规则体系成为了各国政府、企业和人民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的定义、法律框架和规则体系方面进行剖析。

一、国际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是指各种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活动。

国际贸易的本质是资源的跨国流动和价值的转移。

国际贸易涉及到商品、服务、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国际贸易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在那个时代,国际贸易的规模和范围有限,以国家之间的物物买卖为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已经由简单的商品交换逐渐转变为涵盖多个领域的复杂活动。

二、国际贸易的法律框架国际贸易的法律框架由国家法和国际法构成。

国家法是指各国之间制定和执行的法律体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美国国际贸易法等。

而国际法则是指公认的和被认可的涉及国家之间贸易往来的法律规则。

国际法既限制着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也保护着国家的利益,是国际贸易最重要的法律框架。

自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WTO)被设立为全球统一贸易规则的最高机构。

WTO有164个成员国,承载着制定、执行、监督和落实全球贸易规则的职责。

WTO规定的贸易规则适用于所有成员国,确保了国际贸易的公平和透明。

三、国际贸易的规则体系国际贸易的规则体系是指国际贸易规则、标准、条约等各种规则的总和。

以下是国际贸易的规则体系:1.贸易自由化贸易自由化是指通过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的过程。

贸易自由化的实现可以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多市场机会和利润。

2.贸易非歧视原则这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规则原则,即在国际贸易中不得歧视进口或出口货物。

贸易非歧视原则可以促进商品和服务的平等竞争,以及国际贸易的公平和透明。

3.关税和贸易壁垒关税是政府征收的对进口或出口货物的税款。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理信学院
线性代数
32
第 1 学期
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后续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正确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学
理信学院
学科(专 业)基础课 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56 第 3 学期
市场营销学Ⅰ / 市场营销学Ⅰ 实验
3
的能力。先开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 经济学》,后续课程:《国际市场营销》。 学习管理学的基本知识,认识管理理论在管理实践活动中重要的 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科学、先进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技能。先开课 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实验 48(8) 第 4 学期 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线性代数》等,后续 课程:《国际市场营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 管理》。 掌握我国经济法律制度的基础知识和主要内容,了解最新法律规 定和经济法最新动向,学会运用经济法的有关法律法规解决现实 经济法Ⅰ/经济法Ⅰ实验 48(8) 第 2 学期 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合同法》、《税法》、《国际 商法》、《国际经济法》等相关法律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先修 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国际市场营销 / 国际市场营销 实验 学习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理论,掌握国际目标市场营销战 48(8) 第 5 学期 略、策略,学会国际市场营销的实际运作方法。先开课程:《市 场营销学》,后续课程:《专业综合实习》。 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在谈判中根据谈判双 国际商务谈判 / 国际商务谈判 实验 56(8) 第 6 学期 方的特点和谈判的具体情况,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富有成效的 商务谈判。先开课程:《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实务》,后 续课程:《专业综合实习》。 专业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 56 第 5 学期 培养学生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技能,是外贸实务类课程的基础。先 开课程:《国际贸易》,后续课程:《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国 际结算》、《外贸函电》、《国际商法》、《出口业务操作》、 《专业综合实习》。 培养学生进出口业务单证制作的基本技能。先开课程:《国际贸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 32 第 6 学期 易实务》,后续课程:《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实验》、《专业综合 实习》。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实验 32(32) 第 6 学期 培养学生熟练制作进出口业务单证的技能。先开课程:《国际贸 易单证实务》,后续课程: 《出口业务操作》、 《专业综合实习》。 经管学院 外贸实务 经管学院 经管学院 营销与谈判 经管学院 经管学院 经济法 经管学院 经管学院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的进出口的数量指标,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 要经济指标,由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额加进口额 组成。
28
中国货物进出口统计
日期
进出口 总值
同比
出口总 值
同比
进口总 值
同比
进出 口差 额
2014年2月 2511.76 -4.8 1140.94 -18.1 1370.82 10.1 -229.9
进口额
64830 67420 78670 95680 108600 124440 143110 165410 127360 154640 184380
为什么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贸易术语:价格术语,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交 货地点,确定风险、费用和责任划分等问题的专门用 语。
出口:FOB价 FOB:Free on Board, “装运港船上交货(....指定
1516.43 876.81 3235.27 367.79 2042.72 407.52 853.2 3964.24
-261.66 -80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 3055.67 -954.05 84.51 122.28 -278.51 1097.88
欧盟** 英国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荷兰 俄罗斯 拉丁美洲
北美洲
价格指数由海关总署按月发布,基期价格指数 为100,进口价格指数与出口价格指数分别列出。
33
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的区别
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 西方国家的出口值1970年为2800亿美元, 1978年为11736亿美元; 若以70年的出口价格指数为100,则78年是265。
以出口价格指数来修正1978年的贸易值,即可得到该年出 口贸易量: 11736÷2·65=4429亿美元
178.96美元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教程知识框架图2012.11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教程知识框架图2012.11

第一章国际 第一节贸易概述 常用的基本概念1、含义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考点)。

1)萌芽阶段(18c中叶)(2)形成阶段(18c60年代—19c60年代)2、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3)发展阶段(19c中叶—二战)4)深化阶段(二战后)一、国际分工垂直型分工3、国际分工的类型(常考)水平型分工,主要的分工形式混合型分工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影响国际分工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发展的因素(常考)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上层建筑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5、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影响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地理方向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影响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影响各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二、世界市场1、世界市场多边贸易支付体系的形成形成的标志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概念p10)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规律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价值规律作用加强,形成了国际价值规律2、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的基本特征世界市场的垄断性不断加强世界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世界市场的国际协调与管理逐步发展世界市场的投机日益加剧世界市场上存在着复杂性与风险性3、当代世界世界市场在动荡中不断扩大市场运行世界市场在全方位开放的同时,集团化趋势在发展机制的世界市场有很大的盲目性,但国际协调已开始介入基本特征世界市场上激烈的竞争与很强的垄断并存世界市场上的替代性与相关性并存1、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国际价值定义国际价格定义影响国际价格因素(常考)贸易条件影响国际价格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因素(常考)国际供求关系及其变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力量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三、国际贸易国际通用货币币值的变动商品的品质及包装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所采取的有关政策措施非经济因素2、国际贸易商品价格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定义根据竞争状况的分类定义调拨价格垄断价格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3、对外贸易在经济中所起的作用4、国际贸易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商业风险运输风险价格风险外汇风险政治和军事风险5、国际服务贸易过境交付定义(1)形式境外消费商业存在(2)特点自然人流动(3)迅速发展的原因61)定义标的物的无形性国际技术转让定义两种转让形式商业性:国际技术贸易非商业性:技术援助2)方式使用权的转让,所有权不转移3)从技术引进的角度看国际技术贸易的作用4)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的异同(p20-21)(2)具体的方式:许可贸易技术服务(协助)国际合作生产国际工程承包其中,许可贸易又可按授权范围分为:独占许可排他性许可普通许可从属许可互换许可(交叉许可)第二章贸易第一节有关贸易术语Incoterms® 2010术语的国际惯例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CIF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修订本第二节Incoterms® 一、分类适用任何/多种EXW2010概述运输方式的术语FCACPTCIPDATDAPDDP适用海运及内河FAS水运的术语FOBCFRCIF二、国际贸易1、在买卖合同中写入Icoterms®2010术语的使用2、选择合适的国际贸易术语3、尽可能对地点和港口做出详细说明4、国际贸易术语是买卖合同的一项内容三、Incoterms®2010与Incoterms®2000的对比分析四、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术语的关系五、电子讯息六、链式销售第三节对各种贸易术语的解释第一节1、概念 要点:买卖关系 经销2、分类 一般经销独家经销(包销) 利弊分析3、独家经关于独家经销专卖权的规定销协议独家经销时间的条款独家经销地区的条款独家经销的商品(品名、规格等)条款最低购买的商品数量与金额有关独家经销商的提供市场情报、宣传推广、售后服务、出口商品商标权与专利权保护等事项的规定。

第一章-国际贸易实务概述

第一章-国际贸易实务概述

第一章国际贸易实务概述教学目的:通过对国际货物买卖相关问题的学习,从总体上把握国际贸易实务的要素、内容及框架;了解国际贸易实务的研究对象,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研究内容和范围,为其他各章奠定基础;在国际贸易实务总体内容基础上确定从业人员的素质结构,从而明确学习者的知识、能力的努力目标。

教学重点: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研究内容;教学难点:有关国际贸易的法律规范;教学方法:讲述;课时分配:3学时教学内容:本章框架1、对教师、教材的介绍2、对课程地位、性质的介绍专业核心课程、考试课、必修课3、提出学习本课程的目的第一节国际贸易实务的研究对象、范围和内容国际贸易实务,有时也称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专门研究国与国之间货物买卖的实际操作方法与操作技能的应用型学科,它既是涉外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也是从事或准备从事涉外经贸工作人员的学习参考课程。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同学们初步掌握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以便将来在进出口业务活动中,能够按照法律规范和国际贸易惯例,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意图,初步独立地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并能解决在这一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我们有必要先对下列基本问题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这些问题也是任何一个人接触到一门新课的时候,所要考虑到的这门学科研究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这些东西,以及怎样进行研究,这三个问题。

我们的导论也将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

设问比较:是各国之间商品交换的原理,即为什么要交换商品;解决WHY而国际贸易实务研究的内容跟国际贸易理论不完全一样,但肯定也是有了解的。

应该说,它跟国贸理论一样,研究的是商品交换,但并不研究商品交换的前因后果;而是研究该怎么样进行商品交换这个微观活动;即解决的HOW的问题,因此国贸实务探讨的对象,相对而言要更具象、更细腻一些。

板书国际贸易实务的研究对象是国际性商品交换的具体运作过程,包括该过程经历的环节、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应遵循的法律和惯例等行为规范。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总结第一章导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ohnDunning)于1977年首先提出的。

邓宁认为,一国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须具备三个优势:1.所有权优势;2.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就能从事有利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如果企业只具备前两种优势,这就意味着缺乏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因此企业只能将有关优势在国内利用,并通过出口来扩大海外市场;如果企业只具备所有权优势,既没有能力使之内部化,也找不到良好的海外投资场所,则最好采用许可证贸易方式进行技术转让;如果企业具备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所有权优势,则意味着企业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前提,海外投资难以成功。

一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分类国际贸易是指在世界各国或地区进行商品与服务的交易活动;是世界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

(从国际范围来看)对外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的对外商品交换活动。

分类:A.按照贸易所涉及标的物的形态分为:有形贸易一般指货物(商品)贸易无形贸易一般指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是指自一成员领土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提供服务(过境交付);在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境外消费);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

√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的最大区别反映在海关统计中:前者必须通过关境,因此海关统计可以反映出来;后者无法为海关统计所反映。

但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部分反映出来。

B.按照货物移动方向分:出口贸易商品与服务由国内生产而为国外购买的交易活动。

进口贸易商品与服务由国外生产而为国内消费的交易活动。

D.按照不同贸易体系统计方法分为: 总贸易在总贸易体系又称一般贸易体系下统计的贸易,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

专门贸易在专门贸易体系又称特殊贸易体系下统计的贸易,它指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

国际贸易学各章的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各章的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各章的知识点第一章导论,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重点难点: 1、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国际贸易的各种基本概念。

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有何特点? 4、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1.出口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3.转口贸易:是间接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方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

即使有些商品是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的,但只要两国之间并未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商人分别与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的贸易关系,这种活动仍然属于转口贸易。

4.贸易条件指数: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现状,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讲授重点难点:1、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

2、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知识点:1.国际贸易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经济条件,即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发展,能提供交换用的剩余产品;第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发展到奴隶社会之后,才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是指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大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既表现出了开拓性,也表现出了掠夺性。

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这一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确立。

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提高,社会产品快速增加,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4.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虽然还不断爆发地区性的局部战争,但总体上看,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与发展时期。

国际贸易学《导论》1

国际贸易学《导论》1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商品及劳务交换活动。 区分国内 贸易与国际贸易的标准,是看商品交换是否两个经济上(而不一定在主权上)完 全独立的社会实体之间的居民(而不一定是公民)中进行。
“公民”不仅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而且还是宪法所规定了的权利和义务的 主体。
经济学中,居民是指:在本国长期从事生产和消费的人或法人。居民可分为 自然人居民和法人居民。自然人居民是指那些在本国居住时间长达一年以上的个 人,但官方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等一律是所在国的非居民;法人居民是指在 本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级政府机构、企业和非营利团体,但是国际性机构,诸如 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组织,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国际贸易学《导论》1
1.1 国际贸易发展背景
l 二、国际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l 理论解释:
贸易所得 配置效应 竞争效应 规模经济所得 产品多样化所得 投入多样化所得
贸易的外在性 由贸易产生的技术外溢 由贸易积累的资本
国际贸易学《导论》1
1.2 国际贸易学基本概念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4.非洲地区 (1)南部非洲开发共同体(SADC) (2)中部非洲国家经济与货币共同体 (3)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 (4)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 (5)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AMU)
国际贸易学《导论》1
1.1 国际贸易发展背景
l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已于2004年1月1日实施。CEPA主要内容包括 三个方面:
国际贸易学《导论》1
1.2 国际贸易学基本概念
l 按交易商品的形式,对外贸易可分为:
货物贸易:也称为有形(商品)贸易,它是指有具体形 状的商品如大米、服装、机器等的交换活动。

01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01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X=FX(KX,LX) (1.1) Y=FY(KY,LY) (1.2)
资本的总供应量为 K
劳动的总供应量为 L
K
= KX + KY
(1.3 )
L
= LX + LY
(1.4 )
KX , LX , KY, LY ——X和Y两种产品所使用资本和劳动投入 FX (·)和FY (·) ——X和Y的生产技术条件 FX (·)和FY (·)均为线性齐次函数 ——生产技术遵循规模收益不变规律
(1)所有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 争的; (2)所有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都是既定的, 并且规模收益不变; (3)所有生产要素的总供给都是固定不变的; (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5)所有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 (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Externality)
假设
X和Y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为
一般均衡分析
运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分别在封闭和开放两种情况下 分析一国一般均衡或相对价格的决定
用商品Y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计价单位 它表示用一个单位的商品X与商品Y进行交换, X Y 所能得到的商品Y的数量。
两种商品的货币价格同比例变化,相对价格并不改变
相对价格表达的是一种纯粹的物物交换关系,与货币因素无关。 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而与名义价格无关。
特征二 2 *2 *2模型
阿罗不可能定理
假设一个只有甲、乙、 丙三个人的社会, 有三种不同的商品组 合,A、B、C, 表1-1给出了甲、乙、 丙三人关于这些商品 组合的偏好顺序(由 高到低)。 三人投票,以多数票 来决定集体偏好排序
例 表1-1个人偏好排序
偏好 甲 排序 1 A 2 3 B C
乙 B C A

WTO基本知识

WTO基本知识
IMF: 1. IMF:维持国际间的汇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WBRD: 2. WBRD:动员资金协助经济复兴与发展 3. ITO国际贸易组织:减少关税壁垒,促进国际贸易 ITO国际贸易组织:减少关税壁垒, 国际贸易组织 自由发展
起草国际贸易组织(ITO)宪章的过程中产生GATT 起草国际贸易组织(ITO)宪章的过程中产生GATT
一、GATT的产生与发展 GATT的产生与发展
3.GATT的基础与宗旨 3.GATT的基础与宗旨 GATT 基础: 基础: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自由贸易体 制 宗旨:各缔约方“ 宗旨:各缔约方“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 事务的关系方面, 事务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各缔约方人们的生 活水平、 活水平、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 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 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 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 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 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
改善市场准入条件, 改善市场准入条件,扩大世界贸易 建立统一的、 建立统一的、有效的多边贸易体制 强化多边贸易体制对国际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 促进国际合作
主要议题: 主要议题: 传统议题——关税、非关税壁垒、热带 关税、 传统议题 关税 非关税壁垒、 产品、自然资源产品、纺织品服装、农产品、 产品、自然资源产品、纺织品服装、农产品、 保障条款、补贴和反补贴措施、 保障条款、补贴和反补贴措施、争端解决 新议题——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 服务贸易、 新议题 服务贸易 投资措施、 投资措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其他自由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论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 赫克歇尔和俄林 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919年《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个区域或国家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 进行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进行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如果利 用其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进行商品生 产就处于不利地位, 产就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每个国家或区域应该 发展生产和出口生产要素较丰裕的产品, 发展生产和出口生产要素较丰裕的产品,而不 生产生产要素稀缺的产品或发展进口。 生产生产要素稀缺的产品或发展进口。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模型框架(ppt 73页)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模型框架(ppt 73页)

所以, Px/Py定义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实际 上也就是商品X的相对成本,或机会成本。
如果两种商品的货币价格同比例变化,则相对 价格并不改变,因此相对价格表达的是一种纯 粹的物物交换关系,与货币因素无关。这里, 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而与 名义价格无关。
第二, 在分析框架上,各种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或部门)以及生产 要素不超过两个。这种处理方法与所选择的经济模型 形式有关。一般来说,大学本科阶段的经济学类教材 所采用的理论模型大都以几何形式为主。
因为生产可能性边界在该点的机会成本等于相 对价格;
消费者也同样达到效用最大化,因为社会无差 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也等于相对价格。
另外,图中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所以两种商 品的生产均等于消费,即市场出清。
四、开放条件下两国的比较优势衡量及其一般均衡
(一)开放条件下两国的比较优势度量
在封闭条件下,每一国家的国内相对价格由各自的生 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决定。
可见,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反映了比较优势 所在。
(二)开放情况下的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也就是开放条件下,生产点和消费点是如何 决定的?)
现在假定由于相对价格差的存在导致了国际贸 易的发生,对于原来处于封闭状态下的国家 (这里以A国为例)来说,封闭状态被打破, 那么,在开放的状态下,该国经济如何进行调 整重新达到均衡?
无论是封闭状态还是开放状态该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目标都是一样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开放条件下生产和消费均衡条件仍与封闭条件下一样即生产者决定其最佳生产的条件是使机会成本等于新的相对价格或是新的国际比价如果该国继续增长该种出口产品的生产机会成本将高于市场上形成的国际比价企业将面临亏损

国际贸易学的框架体系与基础知识PPT培训课件

国际贸易学的框架体系与基础知识PPT培训课件

03
关税的概念
关税是一种对进出口商品 征收的税种,其目的是增 加国家财政收入和保护国 内产业。
关税的种类
根据征收方式的不同,关 税可以分为从价税、从量 税、选择税和混合税等。
关税的影响
关税的征收会对进出口商 品的价格、数量和贸易条 件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国 际贸易的格局和流向。
非关税政策
非关税壁垒的概念
服务贸易的发展
服务贸易的概念
服务贸易是指以提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包括商业服务、 通信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服务等多种类型。
服务贸易的特点
服务贸易具有无形性、多样性、高附加值等特点,能够为经济发展 提供新的增长点,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服务贸易将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 主导力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产品差异化
该理论认为,产品差异化是国际贸易 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可以通过 产品差异化来获得竞争优势。
贸易保护理论
幼稚产业保护论
该理论主张在产业发展初期给予保护 ,以促进其成长壮大。
战略性贸易政策
该理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干预贸易政 策来促进本国产业的竞争优势。
03 国际贸易政策
关税政策
01
02
海洋运输
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运输方式,通过 船舶将货物从一个国家运到另一个国家。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一种快速、可靠的运输方式,适用于 大宗货物的跨国运输。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适用于时间紧迫、价值高的货物,如鲜 活货物、精密仪器等。
贸易保险
保险原则
保险原则是保险合同的基础,包括最大诚信原则、可保利益原则、 近因原则和赔偿原则等。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案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1.1 国际贸易的概念与意义解释国际贸易的定义探讨国际贸易的重要性1.2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介绍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阐述进口与出口的区别1.3 国际贸易的演变与发展分析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探讨国际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基础2.1 绝对优势理论介绍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分析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2.2 比较优势理论介绍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与影响2.3 国际贸易的利益与成本探讨国际贸易的利益分析国际贸易的成本与风险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工具3.1 关税政策介绍关税的概念与类型分析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2 非关税壁垒介绍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分析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3 贸易政策的其他工具探讨汇率政策、出口补贴和进口配额等贸易政策工具第四章: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4.1 世界贸易组织(WTO)介绍WTO的成立背景与目标分析WTO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2 区域贸易协定介绍区域贸易协定的概念与类型分析区域贸易协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3 国际贸易协定的谈判与实施探讨国际贸易协定的谈判过程分析国际贸易协定的实施与监督第五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5.1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2 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力介绍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与评估方法分析国际贸易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5.3 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国际贸易对环境与资源的影响第六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分析6.1 经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性讨论经典理论在现代国际贸易中的不足分析新兴经济体的贸易模式与经典理论的差异6.2 新兴国际贸易理论介绍新兴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背景探讨新兴理论对传统理论的补充与挑战6.3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方法介绍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的主要方法分析不同方法在国际贸易政策研究中的应用第七章:国际贸易与市场准入7.1 市场准入的概念与重要性解释市场准入的含义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析市场准入对国际贸易流量的影响7.2 市场准入的国际协议探讨WTO等国际组织对市场准入的规定分析不同协议对市场准入的具体要求7.3 市场准入的限制与挑战讨论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准入中面临的限制分析如何克服市场准入的挑战第八章:国际贸易与贸易政策调整8.1 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趋势探讨国际贸易政策在过去几十年的变化分析当前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8.2 贸易政策调整的动因解释国内政治、经济因素对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分析国际因素如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对贸易政策调整的作用8.3 贸易政策调整的策略与方法讨论在调整贸易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介绍有效的贸易政策调整策略和方法第九章:国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9.1 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解释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其不同形式分析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9.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探讨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一体化的实践分析这些案例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启示9.3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政策讨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分析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挑战和机遇第十章:国际贸易的未来展望10.1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探讨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的新特点10.2 国际贸易的未来趋势预测国际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讨论新兴领域如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0.3 国际贸易政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国际贸易政策在未来的挑战探讨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抓住发展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涵盖了国际贸易导论、理论基础、政策工具、协定与组织、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展望等十个章节。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比较优势理论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比较优势理论
第一章 比较优势理论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观点;
·了解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发展; ·了解比较优势理论的历史。
(二)技能目标
·掌握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些国际贸易现象做出解释。
第一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起源
一、绝对优势理论 (一)历史背景
(二)存在比较优势陷阱
1.理论完美 2.现实差距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的发展
一、从外生贸易理论到内生贸易理论
• 传统外生贸易理论 • 内生贸易理论 • D-S模型
二、贸易理论的最新进展
• 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观点: 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观点:
1.折中专业化经济 2.节省交易费用
• 罗格斯曼和麦吉人力资源理论: 罗格斯曼和麦吉人力资源理论:
合计 2.5单位 2.125单位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
• 比较优势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如今是指导贸易实践的基 本原则。 • 案例分析: 美国大学案例、外科大夫案例何高层管理者案例。
三、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
(一)假设过于严格苛刻,分析方法过于简单 假设过于严格苛刻,
1.与经济现实比较,假设过于苛刻 2.分析方法静态
1.理论背景 2.政治背景
(二)主要内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和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是家庭分工和行业分工的更高阶段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自然优势”和“获得性 优势”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起源
(一)历史背景
大卫.李嘉图时代,工业革命时代对《谷物法》的废 存的争论和对货币信用制度的争论上。
1.具有相对同质人力资本的因素 2.具有异质人力资本的因素

第一章 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一章  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1 国际贸易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1.1.1 国际贸易的含义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如果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话动,则称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二、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其一,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各种产品所需投入的要素比例又存在差异,其二,国际间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足。

其三,各国的科学技术存在差距。

1.1.2 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A对象:国际贸易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商品和服务交换的经济规律、纯粹理论、基本政策为一体的经济学科内容:包括原理和政策两大部分。

原理部分主要考察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国际交换的规律性,并重点分析贸易基础和贸易利得;政策部分着重讨论贸易限制的理由和经济影响,1.1.3 研究、学习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开展国际贸易的必要性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有一定的共性:如都属于流通范畴,都由生产决定,又反作用于生产;在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下,都受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但是,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无论在性质上,还是在业务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国内贸易所使用的货币是本国货币,而国际贸易只能采用国际通用货币或贸易双方共同接受的货币来计算和支付;其次,国内贸易一般是在国家统一的贸易战略指导下进行的,并且有统一的法律依据,而国际贸易则要针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策略,还要遵循一些国际惯例,并受制于一些附加的规定,诸如关税、配额和外汇管制等等,使国际贸易复杂化;再次,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基础也不同,国内贸易的基础是国内的生产条件、国内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国际贸易的基础则是国际的生产条件、国际间的分工和专业化。

此外,两者获得市场信息的难易程度也大不相同,所使用的语言和分俗习惯也不同。

1.2 对外贸易的分类F1.2.1按按商品形式与内容区分1、货物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的有形贸易,即通常意义上的商品购销活动。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

P S* Pw PA*
D* 0 出口国 Q
P S* e Pw f PA* g h
D* 0 出口国 Q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贸易前: 贸易前:e + f 贸易后: 贸易后:e 消费者损失: 消费者损失: - f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贸易前: 贸易前:g 贸易后: 贸易后:f + g +h h 生产者所得: h 生产者所得: f +h
Y C F
U3 E U2 U1 Q
P* O
pw X
图1-15
(三)进口国的贸易得失
1、基本概念 、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 消费者在一次购买中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她实际 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市场消费者剩余的总 和等于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线以上部分的面积。 和等于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线以上部分的面积。
汽车数量 C B A
C
0
R 大米数量
2.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 放弃的其他产品的产出数量。 放弃的其他产品的产出数量。
汽车 汽车 汽车
大米 机会成本不变 机会成本递增
大米 机会成本递减
大米
3.商品市场均衡: 商品市场均衡: 商品市场均衡
均衡条件: 均衡条件:相对价格等 于机会成本 。 均衡图示: 均衡图示:
出口供给曲线( ) 出口供给曲线(XS)表示当国际市场价格高于一国 的均衡价格时, 的均衡价格时,该国的出口价格与出口数量之间的 关系。 关系。
Px/Py
Px/Py
2
B国过剩需求曲线 国过剩需求曲线
O
(a)
X
O

国际贸易学基础教案范文

国际贸易学基础教案范文

国际贸易学基础教案范文第一节,国际贸易学概述。

导入,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国际贸易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全球经济格局、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贸易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国际贸易规律、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组织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的各种形式、国际贸易的规律和国际贸易的政策等内容。

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贸易的一切活动,包括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

二、国际贸易学的发展历程。

国际贸易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经济学阶段、新古典经济学阶段和现代国际贸易学阶段。

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首先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为国际贸易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古典经济学家如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大卫·里卡多等进一步完善了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相对成本理论等。

现代国际贸易学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建议,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国际贸易学的基本原理。

国际贸易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相对成本理论、国际贸易的收益等。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来进行国际贸易,以实现各国的利益最大化。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按照自己的绝对优势来进行国际贸易,以实现各国的利益最大化。

相对成本理论认为各国应该按照自己的相对成本来进行国际贸易,以实现各国的利益最大化。

国际贸易的收益包括静态收益和动态收益两部分,静态收益主要是指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动态收益主要是指通过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四、国际贸易学的意义和作用。

国际贸易学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提高各国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三是促进全球经济的互补和合作,实现各国的利益最大化;四是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提高各国的经济安全和发展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密的分工与交易理论
3. 如果这两户人家之间建了一道索桥(寓意:蒸汽船、铁路、集装箱货 轮、喷气飞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互联网等),交通运输成本的 降低可以极大地促进分工与交易。但交易的顺利进行还必须依赖某些 交易惯例或是签订合约(习惯法与成文法)。
斯密的分工与交易理论
4. 当然,还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这两户人家搬迁到一起,形成一个村 落(寓意:经济集聚、城市化、区域一体化、全球化与“地球村”)。
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 类
• 国际贸易是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分工基础 上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 国际贸易概念的三个关节点:国际分工基础、货 物和服务(goods & service )、交换活动。 • 国际贸易概念的多种表述:international trade / foreign trade / oversea trade / world trade。 • 根据不同的区分标准,国际贸易存在多种分类。
第 1章 导

国际贸易学的框架体系与基础知识
第一节 国际贸易学的体系
国际贸易学的四大课题及其逻辑关系
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什么是国际贸易? 2.国际贸易理论 ——人们为什么进行贸易? 3.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有何不同? 4.国际贸易的现状与趋势 ——现实中的贸易怎么样?
交通运输效率与交易费用
• 分工越发达,专业化的水平越高,技术水平才越高,经济与社会才能进 入一个更高级状态。另一方面,有分工就必然有交易,有交易就必然有 交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因此,交易效率是制约分工的关键因素。交易效率(非严格 意义上的交易费用)反映的是:一方面,交通运输、通信等方面的技术 进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反映的是制度的进步。 • 斯密显然已经意识到交易成本,只是他没有使用这一概念。斯密对交通 运输作用的观点极富洞见,但他对交易费用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因为他 只注意到技术性交易费用,没有注意到制度性交易费用。 • 斯密的人口理论值得注意,包含两层含义:人口的多少和人口的集中程 度,后者实际上就是最早的城市化理论。除了规模经济外,城市化的一 个重要作用就是人口集中产生的沟通的便捷以及由此促进的分工专业化 的进步。 • “要想富,先修路”,并非仅是一个经验性命题。 • 推荐 盛洪:《分工与交易》上海三联书店1993
关于分工与贸易的关系:
斯密的分工经济思想及其发展
• 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并不是稀缺资源的配置 问题,而是资源稀缺的问题如何被人类经济活动所克服。斯 密认为分工是克服资源稀缺、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
• 斯密之前,法国大百科全书对分工作用的概述:提高劳动的 熟练程度、节约劳动转换的时间、有利于发明创造。
内生增长与外生增长
1. Malthus: Malthus’ Trap
2. Harrod — Domar: Δ(GDP)/GDP=ΔI/I = σs
3. Solow : G=a △K/K+(1-a)△L/L
Solow’s Residual: Exogenous Growth & Endogenous Growth
斯密的分工与交易理论
1. 分工能够使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如一户人家专门负责耕种, 另一户人家专门负责狩猎。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节约劳动转 换时间、促进发明创造(即技术进步)。 2. 分工以后就必然要进行交换(粮食和肉类的交换),交换必然产生交 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如果两户人家远隔千山万壑,交通运输成 本高于分工专业化带来的收益(劳动生产率提高),那么这两户人家还 不如自给自足。
• 斯密分工经济思想的核心要点:1.分工专业化(Division of labor / specialization )是经济增长的源泉;2. 分工 水平由市场大小决定—— “斯密定理”;3.市场大小由运输 的效率决定,同时“人口密度”也影响市场的大小;4.资本 是在各间接部门发展分工的工具。
2.1 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附:新增长理论的核心内容
罗默等认为知识作为独立的要素,不仅其自身能形成报酬递增, 而且使资本、劳动等其他生产要素也产生报酬递增,即全要素 生产率(TFP)的提高。 罗默建立了一个完全内生的知识外溢模型:在一个企业内,对 知识的投资使知识积累并产生报酬递增,进而导致全要素生产 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新的知识生产和技术进步提供了 资金,形成下一轮的知识外溢和报酬递增;对知识的不断投资 使其外部效应累积并放大,最终导致扩散式的增长。
将该模型简练一下就是:“知识外溢——报酬递增——知识投 资——效应放大”的自我增强过程。这个模型不仅适用于对一 个企业的考察,也适用于对一个国家的分析。
2.2 分工与交易的关系:斯密定

• 在分工与交易的互动关系中,斯密认为,交易范围的大小 即市场的大小起决定作用,这就是著名的斯密定理。 • 斯密定理实际上包含三个最基本的问题: 1.人们为什么要分工?分工的主观动因是人的利己心,或 称自利行为(self- interest),也就是“经济人假设” 。 2.人们为什么要交易?因为有分工,就必然有交易。交易 是分工能够实现的根本条件。 3.人们如何才能进行交易?这取决于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人 口的密度。也就是说,分工的水平取决于市场的大小。 • 所以,斯密贸易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国内内贸与国际贸易 原因相同。人类从自给自足到国内贸易,再到国际贸易, 是分工发展与交易范围扩大共同作用的结果。
2.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体系:国际分工、世界市 场、国际货币制度
——历史唯物主义主义的分析方法
•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体系:贸易利得或称贸易利益 (gains/advantages/benefits)
——人本主义的分析方法
斯密的分工与交易理论
从一幅漫画开始思考:假设世界上最初只有两户人家。他们分别生活于 两座山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思考以下问题: 1. 什么条件下,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有剩余产品可供交换? 2. 什么条件下,他们的剩余产品能够进行交换? 3. 什么条件下,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能够融为一个整体?
• 斯密关于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的论述,实际上是“内生增 长模型” (endogenous growth model)。资本、劳动力、 技术、自然资源这些增长要素,并不是外生给定的,而是随 着分工发展的一个积累和发现的过程。斯密说,“人与人之 间劳动技能的差异,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 结果。” “分工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 斯密的增长模型不仅是内生的,还是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分工加速知识的积累,促进技术进步,使各种要 素的生产率(TFP)提高,经济报酬递增。 • 对比一下新增长理论,Romer新增长理论:“知识外溢——报 酬递增——知识投资——效应放大”,可以发现,斯密增长 理论与新增长理论一脉相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